一、电子商务网站的WAP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李康桥[1](2020)在《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4G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信息化、智能化已经遍布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式IT服务层出不穷,全球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ICT技术的发达促进了产业链横向拓宽和纵向延长,从价值链角度看,企业生产模式已从过去的链状关系演变成现在的网络状关系,产业链复杂而专业分工程度高。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独自完成全产业链各个模块的任务,必须通过跨公司甚至跨行业合作才能完成产品价值的创造,能力开放便成为了未来企业发展重要的业务模式。面对技术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电信运营商必须准确评估自身特色优势,牢牢把握价值网络的某一环节,在促进信息社会发展的同时,赢得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本文以中国移动为案例,从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分析其能力开放演化历程,并构建分析模型。研究发现,中国移动能力开放的三个阶段其产业链复杂度不断提升,新的参与主体不断加入,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定位也在不断变化,过程中数字赋能方式逐渐从以结构赋能为主转向资源赋能。同时随着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产业链的发展,参与主体的价值共创模式由服务主导逻辑向顾客主导逻辑迁移,价值创造由加法效益逐渐转变为乘法效益,在受益主体范围和受益程度上都有所体现。另一方面,ICT技术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电信运营商过去拥有着网络通信能力与用户大数据等关键资源,在未来ICT技术继续升级、产业链维度继续拓宽拓深的趋势下,中国移动应以网络大连接能力和用户大数据、万物互联大数据等关键资源为抓手,深入参与全行业数字化转型浪潮。电信运营商不应盲目追求绝对的主导,唯有发挥自身独有能力融入价值链的某一环节,才能实现自身与整体产业链条的价值最大化。
沈海燕[2](2019)在《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移动逐步从语音服务向数据服务转变,它面临着如收入增长下降、行业和跨界竞争加剧以及制度约束的各种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信息管道的先天优势,中国移动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平台——“和生活”平台,高度符合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它已成为中国移动的战略工作和公司转型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探讨了国内外无线城市的发展历程、模式和趋势,梳理了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平台发展历程和现状,以此找出“和生活”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以商业模式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内部问卷调查,提出创新及改进方案,从而整合各个产业链,打造全新的生态系统,助力中国移动在万物互联时代的业务转型,也为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在现实应用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客户细分粗泛、价值主张表面化、渠道通路单一、客户粘度不够、收入来源局限、核心资源未充分挖掘、关键业务同质化、制度保障缺失等。(2)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拥有四大创新驱动:如资源驱动、产品/服务驱动、客户驱动、财务驱动等。这四大驱动是“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改进创新的源泉。(3)提出创新及改进建议:推进先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制度保障、创新营销、构建多边平台商业模式、推进结构调整和人才转型。(4)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设计赋予“和生活”平台全新的价值主张:对于中国移动是数据收集和变现的智能化应用聚合平台;对于大众客户是精准快速解决需求的生活服务平台。对于集团客户是精准营销、融资创业、管理决策、合作共享的综合信息化平台。
俞灵灵[3](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李斐飞[4](2017)在《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今天数字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应用领域内迅速普及,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数字时代。新技术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创造方式和商业规则。对于广告公司而言,如何在不断变革的环境下生存发展下去,是业界和学界的共同关注课题。价值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永恒的主题,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再发展到今天的信息经济乃至数字经济,社会价值系统呈现出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变化特征,唯一不变的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终极使命——创造“价值”。从微观层面商业模式是企业组织的价值逻辑,它必然折射出特定阶段更为宏观的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逻辑。本研究以“价值创造”为核心,试图回答“从工业社会价值生产系统走向数字社会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广告公司如何通过商业模式来实现生存和发展”这一现实问题。本研究将这一复杂问题分解为四个子问题:第一,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是什么;第二,对比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出现了哪些创新?第三,主导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性因素是什么;第四,从传统到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行性路径。为了得到这四个问题的答案,本研究采用了理论演绎与经验研究两种研究路径。一方面以价值理论为工具,通过理论演绎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具体问题置于社会价值系统的范畴内,通过社会价值系统的演变过程分析和研究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方向和方式。另一方面,从现实材料中,采用定性为主体的案例研究、比较研究,结合部分定量分析,采用NVIVO.11作为案例研究的数据储存、分析工具,通过两个相互联系的子研究,总结业界在实践中给出的解决方案以及相关思考。两种不同的研究路径,可以将从上至下的理论研究与从下至上的经验研究相互对比、相互补充,试图对以上的四个子问题做出比较客观,又具有一定理论前瞻性的解答。全文分七个部分:前两章是论文的基础,第一章绪论,对本研究的基本介绍,包括背景、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并界定研究对象核心概念,澄清研究的基本问题内容、研究方案的设计;第二章文献综述以及理论资源。通过梳理商业模式理论、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统一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商业模式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并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范式的梳理,确定了以理论演绎和案例归纳作为本研究的两个研究方法路径。并在此部分梳理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体范畴内的价值理论体系,明确了本文的理论工具选择;第三、四、五章,是采用理论演绎的路径对四个问题进行具体的研究。这三章的基本理论工具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价值源泉与价值工具理论,通过对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人类社会价值系统的历史性梳理,总结不同社会价值系统下的价值创造的一般性规律和决定性力量。并由外在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创造规律,推导作为企业组织的广告公司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商业模式的变化规律以及发展趋势。第三章,回顾了工业社会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发展过程,探讨了广告公司在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定位以及商业模式的一般演进规律,并提出在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是基于工业社会内在价值逻辑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主导下的价值创新;第四章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中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从技术社会学视角提出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这一全新的构念。商业模式创新,都是由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和主导的,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发展,必然导致广告公司旧有商业模式的解构,继而建构符合新的技术价值范式的新商业模式。第五章,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创新路径。本章并通过阐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内在逻辑,分析其主导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可能范式,并解析其理想范式的价值创造机制、竞争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从传统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向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重构的可行性路径。本研究的第六、七两个章节,则从丰富的实践案例中,以多案例研究的方式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了归纳式的研究。第六章,价值重构: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证研究。本章采用一种对比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与数字时代商业模式的比较,去回答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以及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是否存在创新,哪些方面存在创新。第七章殊途同归:基于多案例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动力机制研究。本章通过纵向解剖个案的方式,通过对新进入的广告公司与传统在位者的创新过程研究对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中的推动力量与创新路径进行深描,并提出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一般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想。本研究的第八章结论与展望则在总结了本研究的基本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组织层面为商业模式转型中的提出广告公司提出策略性建议,在制度层面为政策制定提出一些思考,并在最后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的基本特征是价值创新,其创新的方向是由其所属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技术-价值范式”所决定的,在“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企业家扮演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推动者角色。“技术-价值范式”是复杂性系统:其中技术与价值需求(包括媒体、广告主、消费者)是外部根本性驱动力量;竞争者与合作伙伴,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推动是影响广告公司商业模式模式变迁的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内在驱动是企业内部的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这些因素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并不是直线型因果关系,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演进。它表示在社会价值系统演进过程中,通过系统内彼此相关的元素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从传统到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迭代决定了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必然发生价值重构。其理想的发展范式是构成营销价值网络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模式。在“大广告产业”的范畴内,现阶段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方向是打造“大平台”或“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而少数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正在设计打造“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整体价值网络系统。“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或“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基于稀缺知识资源的互补,参与者必须建构或者嵌入到特定的营销价值网络系统中,从而获取网络租金。“大平台+小服务前端”的商业模式本身是与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专业分工相互匹配的一种组织合作和价值生产的治理制度,它主动通过关系构建从而进行价值创造,这种商业模式中的价值模块之间通过嵌入到这种组织形态中形成彼此的利益相关者,它们通过相互耦合实现价值的创造,价值转移、价值分配以及价值消费。第三,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实现了创新。广告公司的价值主张发生了创新性的演进:从为广告主提供整合营销传播迁移到提供更加丰富的营销服务演进。以数据作为核心资源的智能投放等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服务范畴出现较明显的扩展,他们为具有营销或营销传播需求的小微创新者提供营销服务。此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广告公司提供的价值内容实现了飞跃:一方面大幅度低营销传播过程的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二,是通过创造体验价值,增加商品的价值总和。此外,价值主张创新带动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价值建构方式以及价值获取也实现了创新,从价值建构角度来看,数据、信息、知识,广告公司中愈来愈成为核心资源,而传统价值链式的组织治理方式向价值网络转变;从价值获取视角来看,广告公司的成本结构向大数据技术转移,并在盈利方式上显现出更加弹性、多元化的特征。第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从传统走向数字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不同基因的企业有不同的创新路径。从价值系统的层面来看,价值实现机制的演进,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带来价值链模式的解体和价值网络的建构,这是一个从解构到建构的过程,具有普遍性。从具体的企业组织角度来看,在位企业与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具有显着的差异。新进入者的价值定位是全新的,直接进入数字营销价值系统的核心区域。其商业模式创新是从无到有创新路径:设计—建构—优化。与新进入企业不同,位企业在传统价值系统中的原有价值定位受到新的“技术—价值逻辑”侵蚀后,会有两种选择:固守或创新。采用商业模式创新也与新进入企业不同,在位企业一般选择在原有商业价值主张的基础上,以最小风险成本为目标,渐进性迁移到数字营销价值系统中,采用一种迂回路径:补充—设计一整合—优化。
王旭[5](2012)在《基于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用户网络购物需求发生了改变,传统互联网的电子商务在移动终端高速发展的今天,也慢慢显现出一些缺点,如只能在电脑上进行,不适合在手机上进行使用;大多电子商务站点功能不全面,不能进行一站购买式的购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便捷购物的移动电商异军突起。为了公司电子商务向移动领域进行延伸,本文对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实现。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结合手机WML语法的特点,设计了统一规范的购物子系统系统的WAP页面,并使用JSP页面生成WAP页面源码,实现了电子商务主站的购物流程,保证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购物体验,为各电子商务主站业务提供了移动领域的入口。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实现了实物购买、特价抢购和手机团购等基础购物功能,各功能模块的业务逻辑采用了JAVA语言进行编码,为获取电子商务主站的商品数据,设计了接口模块与主站的OpenAPI接口进行数据的交互,让用户在主站也能对手机购物的订单进行处理;为实现电子商务主站商品数据等数据缓存,设计了移动电子商务本地数据表让业务模块进行调用,减少了与主站业务接口的交互。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为了实现购物的安全性,在需求时就对交易的安全性进行了设计,在进行订单支付时把交易数据采用MD5算法生成签名值;为避免恶意用户的各种伪造请求数据,设计了安全处理模块对用户输入数据进行了安全性规则的处理,使用各种手段来保证用户资金与服务器的安全性。本文将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作为研究主体,在对移动电商所在领域进行了详细调查后,结合公司电子商务业务的特点,利用公司规范的软件过程与开发方法,实现了电子商务主站的购物功能,建立了一个安全性高、体验良好的购物子系统。
郭明晶[6](2012)在《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行业之.。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日益普及,传统电子商务活动不断向移动网络平台延伸,推动了移动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作为承载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融合应用的重要领域,不仅是泛在环境下电子商务演进的新形态,更是一类新兴的电子服务。随着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入推进和用户移动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服务质量已成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创新与发展的核心要素。面对移动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从移动电子商务特性出发,进行科学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与管理,是保障移动电子商务活动顺利开展、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前提,也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因此,开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是顺应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推动现代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选择。论文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立足于移动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将传统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与移动电子商务理论相结合,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的基本属性,构建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多维度多层次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围绕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机制设计、控制体系建设和控制模型构建等关键问题展开系统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优化对策。文中附有图46幅,表36个。全文约11万字,共分为9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章介绍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分析与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问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实践进展,说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二部分:移动电子商务及其服务质量。本章主要对移动电子商务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服务和服务质量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服务质量的评价要素,探讨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内涵与属性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度量打下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及其度量。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度量是实现服务质量有效控制的必要前提。在分析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基本特征和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定义;根据服务质量组成维度,应用多维度多层次建模理论建立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度量指标体系和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为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本章立足于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特性与具体要求,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控制目标定位;在详细分析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组成要素与组织架构的基础上,阐述了服务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方法体系与技术体系的构建理论,提出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总体功能架构。第五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运作机制。本章针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多主体协同性、情境敏感性与动态交互性等特征,提出基于多元主体的协同控制机制、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控制机制和基于多维交互的动态控制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各项机制的运作机理。第六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模型的构建。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控制涉及众多环节,需要以流程化管理思想加以引导和推进。本章从质量控制的多维视角出发,探讨了控制流程建模中的资源整合与层次推进思路。在此基础上应用ARIS流程建模理论与方法对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进行形式化描述,构建了控制流程的统一框架与层次模型,并通过实例对模型进行仿真与优化。第七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策略。针对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环境质量、交互质量、结果质量三个维度提出与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相适应的服务质量控制策略,旨在提高服务绩效,推动移动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第八部分: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针对京东商城提供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进行案例分析。第九部分: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全面梳理,提炼观点,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翟静贺[7](2012)在《基于网络的在线物资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主要承担着唐山铁路的物资采购和废旧物资拍卖工作。随着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心急需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给顾客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于2010年立项建设《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废旧物资在线电子交易平台》。本论文以物资调剂中心的实际拍卖工作为出发点,针对中心拍卖业务的要求,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采用成熟的移动技术,解决在线拍卖的问题。论文阐述了一个利用短信、WAP等移动技术实现在线交易,构建在线电子商务(Online-E-Commerce)结构,有效的解决了有关拍卖资讯的传输方法,拍卖信息能够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下载及上传,全方位的为顾客提供即时、随地、无Internet接入的在线拍卖服务。本文针对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的应用需求,使用短信网关、WAP技术,开发设计了能够满足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拍卖业务要求的在线拍卖电子商务系统。论文重点分析讨论了在线拍卖模块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短信、WAP技术构建在线支持模块,达到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在线拍卖的要求
王力平[8](2011)在《构建局域WAP电子商务网站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手机的普及、WAP技术的成熟,结合无线网络的优势,我们也应该把手机WAP网纳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商务活动中来。构建局域WAP商务网站是有别于构建互联网的商务网站,需要通过对WWW服务器进行WAP协议和组件的配置,利用WAP网站开发所需要的WML、XHTML无线标记语言工具,设计出适合无线网络运营的WAP电子商务网站,从而开拓电子商务领域的营销活动的新阵地。
屈婷婷[9](2011)在《电子商务系统中Web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nternet的兴起和普及,电子商务因为其成本低,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就可购买商品等优点已经在全球得到普及和发展,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系统规模的扩大,大量的Web页面提供给用户越来越多的选择,它的发展面临了两大问题:一是用户面临众多的商品并不是全都感兴趣,会迷失在复杂的网络信息空间中,无法迅速有效地寻找到满意的商品;二是商家也不能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给用户千篇一律的界面,不能够保证客户的忠诚度。因此,个性化地服务是制约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的关键。Web数据挖掘技术(Web Data Mining)就是在这一需求下运用在了电子商务系统中。Web数据挖掘,是数据挖掘技术在Web领域的延伸与发展,是从大量的Web文档集合和在站点内进行浏览的相关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模式或信息,帮助在线用户从海量的数据空间中高效地获取有价值的知识。Web数据挖掘与电子商务系统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地服务。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不足,针对原始用户-项目评分矩阵的稀疏性,提出了基于项目属性的混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算法改进了传统的项目相似度算法,增加了基于项目属性的相似度计算,然后再根据新的项目相似度,预测用户对未知项目的评分,填充了原始用户-项目评分矩阵,再计算用户相似度,通过最近邻产生TopN项目推荐。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新算法使预测精度明显提高。新算法缓解了原始矩阵的稀疏性,又保留了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优势。2.分析了Web日志频繁路径挖掘的经典算法Apriori算法和WAP算法,指出了各自的缺陷,提出了基于WAP-Tree的连续频繁遍历路径算法。算法与WAP算法相比,适合挖掘连续频繁访问路径,挖掘过程中不会生成大量中间数据,受支持度的影响很小,最后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算法性能的优越性。3.运用提出的基于项目属性的混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和改进的频繁遍历路径挖掘算法,设计与实现了网上书城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商品的个性化推荐。
余磊[10](2010)在《东莞移动电子渠道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渠道已经从过去作为实体营业厅的补充渠道发展成为通信企业不可或缺的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的主营销渠道,电子渠道的运营效率将成为通信运营商未来竞争地位的重要影响因素。东莞的通信市场潜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也是运营商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市之一。因此,东莞移动有必要对电子渠道的运营模式与发展策略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充分发挥电子渠道的酬金替代价值,促进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本文首先对中国移动电子渠道的发展现状与行业竞争态势进行了概述,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中国移动电子渠道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移动电子渠道在通信行业竞争过程中的优劣势。然后从本地网的角度,对东莞移动电子渠道近一年来的发展状况与四大核心电子渠道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市场调研的研究方法,结合分析与调查的结果,从东莞移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东莞移动电子渠道下阶段的发展策略:统一门户,建立统一的宣传推广体系以提升电子渠道的知晓率与使用率;开发手机客户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针对目标客户开展精准化的主动营销与服务;建立市级一体化的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提升自有产品与业务销售,实现电子渠道从“服务分流”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二、电子商务网站的WAP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网站的WAP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电信能力开放平台 |
2.1.1 平台 |
2.1.2 开放平台 |
2.2 价值共创 |
2.2.1 价值共创的概念研究 |
2.2.2 价值共创的实证研究 |
2.3 数字赋能 |
2.3.1 赋能理论 |
2.3.2 数字赋能 |
第三章 案例描述 |
3.1 中国移动能力开放平台介绍 |
3.2 1.0阶段(2000-2009): 移动梦网——2G时期的能力开放 |
3.3 2.0阶段(2009-2016): 移动应用商场——3G时代的能力开放 |
3.4 3.0阶段(2017—):能力开放商店——4G时代的能力开放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数字赋能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
4.2 价值共创视角下的移动能力开放演化 |
第五章 结论与反思 |
5.1 结论与实践意义 |
5.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所受限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所受限制 |
2.理论综述 |
2.1 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 |
2.1.1 商业模式的概念 |
2.1.2 商业模式的作用 |
2.1.3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参考模型 |
2.1.4 商业模式式样总览 |
2.2 商业模式创新 |
2.2.1 商业模式创新的含义 |
2.2.2 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素 |
2.2.3 商业模式创新的特点 |
2.3 商业模式研究综述 |
3.无线城市商业模式研究 |
3.1 无线城市的定义 |
3.2 国内外无线城市发展历程和现状 |
3.2.1 全球无线城市的发展历程 |
3.2.2 国内无线城市的发展现状 |
3.2.3 国外无线城市发展现状 |
3.3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的发展现状 |
3.3.1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发展历程 |
3.3.2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发展现状及分析(以福建公司为例) |
3.4 本章小结 |
4.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及改进 |
4.1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设计环境 |
4.1.1 市场影响因素 |
4.1.2 行业影响因素 |
4.1.3 重要趋势 |
4.1.4 宏观政策影响因素 |
4.2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驱动 |
4.2.1 资源驱动 |
4.2.2 产品/服务驱动 |
4.2.3 客户驱动 |
4.2.4 财务驱动 |
4.3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评估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会 |
4.3.4 威胁 |
4.4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公司内部问卷调查及分析 |
4.5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创新及改进建议 |
4.5.1 推进先进基础设施建设 |
4.5.2 构建制度保障 |
4.5.3 创新营销构建多边平台商业模式 |
4.5.4 推进结构调整和人才转型 |
4.6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创新设计方案 |
4.7 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应用场景示例 |
4.8 本章小结 |
5.论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4)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的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趋向成熟的中国广告业迎来数字时代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
1.1.2 理论背景:数字时代的新价值、新管理视角 |
1.2 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以及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研究对象界定 |
1.3.2 核心概念界定 |
1.4 研究内容和基本结构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本文的主要结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设计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2 相关研究述评与理论资源 |
2.1 商业模式与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研究评析 |
2.1.1 多元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内涵 |
2.1.2 静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与构成要素研究 |
2.1.3 商业模式理论的功能与价值研究 |
2.1.4 创新理论与动态视角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
2.1.5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研究述评 |
2.2 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视角下的价值研究 |
2.2.1 价值的理论内涵 |
2.2.2 一元与多元之争:价值源泉理论 |
2.2.3 价值链到价值网:价值工具论的演变 |
3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演进规律 |
3.1 工业社会价值系统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创新演进 |
3.1.1 单一价值模块的报业广告批发商模式 |
3.1.2 价值链延伸的全面服务广告代理制模式 |
3.1.3 多价值链条并行的整合营销传播集团模式 |
3.2 广告公司的价值定位及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3.2.1 从客观价值到主客观价值并重:广告公司在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价值定位演进 |
3.2.2 价值创新: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 |
4 从解构到重构:“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
4.1 社会价值系统的内在价值逻辑:“技术-价值范式” |
4.1.1 社会价值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
4.1.2 “技术-价值范式”:社会价值系统的价值逻辑 |
4.2 解构与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规律 |
4.2.1 人类社会价值系统发展的连续与非连续性 |
4.2.2 “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社会价值系统的演进过程 |
4.3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演进决定性因素 |
4.3.1 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企业组织 |
4.3.2 “技术-价值范式”: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决定性力量 |
4.3.3 企业家:“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历史推动者 |
4.4 从“自我完善”走向“价值重构”:“技术-价值范式”主导下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1 从建构到解构:工业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主导的传统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4.4.2 从解构到重构: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迭代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5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以及其创新路径 |
5.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特征以及价值实现机制 |
5.1.1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的基本特征 |
5.1.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价值实现机制:价值网络 |
5.2 数字时代“技术-价值范式”下的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基本范式 |
5.2.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5.2.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价值创造机制 |
5.3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机制 |
5.3.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来源 |
5.3.2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内部竞争机制 |
5.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路径 |
5.4.1 “大平台”与“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形成的基础 |
5.4.2 从解构到建构:大平台+小服务前端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 |
6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一:基本范式的价值重构 |
6.1 研究方案 |
6.1.1 问题、方法与工具 |
6.1.2 案例的选择 |
6.1.3 资料搜集与处理 |
6.2 从传统到数字,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比较分析 |
6.2.1 以价值主张为主要判断依据的商业模式创新标准 |
6.2.2 传统广告商业模式范式 |
6.2.3 基于案例研究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的基本范式 |
6.2.4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结论 |
7 数字时代商业模式创新实证研究二:新进入者与在位者的殊途同归 |
7.1 多案例研究设计 |
7.2 乘势而起:新进入者商业模式创新 |
7.2.1 抓住市场的风口:新进入者在数字环境下的价值主张创新 |
7.2.2 回应数字“技术-价值范式”:新进入者的商业模式建构的内在逻辑 |
7.2.3 多赢:新进入者价值获取的意图 |
7.3 基因的选择: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 |
7.3.1 基因的不对称动机:在位者的商业模式价值主张创新 |
7.3.2 如何实现大梦想: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建构方式 |
7.3.3 多元化的价值获取方式: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价值获取 |
7.3.4 如何突破亚历山大难题:在位者的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 |
7.4 结论与探讨一:数字“技术-价值范式”下的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实践驱动因素 |
7.4.1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技术与价值需求的选择 |
7.4.2 “大平台+小服务前端”:价值竞争与价值共创的耦合 |
7.4.3 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内部驱动者:企业家(企业家精神) |
7.5 结论与探讨二:价值视角下新进入者与在位者商业模式创新路径选择 |
8 结论与展望 |
8.1 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结论 |
8.2 广告公司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策略性思考 |
8.2.1 培育内部企业家精神,塑造持续创新文化 |
8.2.2 建设二元性组织,协调创新与效率矛盾 |
8.3 制度创新促进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 |
8.4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5)基于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2章 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移动电子商务系统概述 |
2.2 购物子系统功能分析 |
2.2.1 实物购买 |
2.2.2 特价抢购 |
2.2.3 手机团购 |
2.2.4 接口功能 |
2.3 购物子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
2.3.1 安全性需求 |
2.3.2 兼容性需求 |
2.3.3 性能需求 |
2.3.4 UI 界面需求 |
2.4 关键技术 |
2.4.1 请求数据过滤 |
2.4.2 交易数据加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设计 |
3.1 购物子系统总体设计 |
3.1.1 购物子系统体系结构 |
3.1.2 UI 界面设计 |
3.1.3 手机购物模型 |
3.2 购物子系统功能设计 |
3.2.1 实物购买模块 |
3.2.2 特价抢购模块 |
3.2.3 手机团购模块 |
3.2.4 接口模块 |
3.3 购物子系统数据库设计 |
3.3.1 数据库表关系图 |
3.3.2 数据库表设计 |
3.4 购物子系统接口协议设计 |
3.4.1 实物购买接口设计 |
3.4.2 特价抢购接口设计 |
3.4.3 手机团购接口设计 |
3.4.4 在线支付接口设计 |
3.4.5 MD5 签名接口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实现 |
4.1 购物子系统前台实现 |
4.2 购物子系统后台实现 |
4.2.1 实物购买模块 |
4.2.2 特价抢购模块 |
4.2.3 手机团购模块 |
4.2.4 接口模块 |
4.2.5 安全模块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测试 |
5.1 购物子系统测试概述 |
5.2 兼容性测试 |
5.2.1 测试计划 |
5.2.2 测试执行 |
5.2.3 测试结论 |
5.3 功能测试 |
5.3.1 测试用例 |
5.3.2 测试结论 |
5.4 性能测试 |
5.4.1 测试计划 |
5.4.2 测试方案 |
5.4.3 测试结论 |
5.5 安全性测试 |
5.6 流量测试 |
5.7 购物子系统评价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0 绪论 |
0.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0.3 本文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 移动电子商务及其服务质量 |
1.1 移动电子商务 |
1.2 服务与服务质量 |
1.3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内涵与属性 |
1.4 本章小结 |
2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度量 |
2.1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度量的理论基础 |
2.2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多维度多层次度量模型构建 |
2.3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度量模型的实证检验 |
2.4 本章小结 |
3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机制研究 |
3.1 基于多元服务主体的协同控制机制 |
3.2 基于情境感知的自适应控制机制 |
3.3 基于多维交互的动态控制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4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
4.1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特征与目标定位 |
4.2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架构 |
4.3 本章小结 |
5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与建模 |
5.1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建模的基本思想 |
5.2 基于ARIS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模型构建 |
5.3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流程仿真与发布 |
5.4 本章小结 |
6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的控制策略 |
6.1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环境质量控制策略 |
6.2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交互质量控制策略 |
6.3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结果质量控制策略 |
6.4 本章小结 |
7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京东商城 |
7.1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发展概述 |
7.2 京东商城移动客户端的质量评价 |
7.3 京东商城移动服务质量控制流程仿真 |
7.4 京东商城移动服务质量控制的优化对策 |
7.5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后记 |
(7)基于网络的在线物资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子商务信息化的现状概述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
2.1 电子商务系统概述 |
2.2 在线拍卖技术概述 |
2.2.1 网上拍卖的功能和特点 |
2.2.2 在线拍卖系统的主要结构 |
2.2.3 在线拍卖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 |
2.3 GPRS技术综述 |
2.4 短信技术 |
2.4.1 短信平台系统结构 |
2.4.3 短信平台消息转发过程 |
2.4.4 短信平台的工作流程 |
2.5 WAP技术 |
2.5.1 WAP简介 |
2.5.2 WAP网关 |
2.5.3 WAP应用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拍卖工作现状 |
3.1.1 唐山铁路物资调剂中心拍卖工作的特点及问题 |
3.1.2 拍卖公司的拍卖工作方式及流程 |
3.2 系统需求分析 |
3.2.1 总体需求分析 |
3.2.2 在线物资交易平台基本功能分析 |
3.3 系统各模块子功能 |
3.3.1 拍卖公司管理模块 |
3.3.2 拍卖委托资料审核模块 |
3.3.3 拍卖会管理模块 |
3.3.4 拍卖大厅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在线拍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4.2 以业务为驱动的设计思路 |
4.3 业务流程设计 |
4.4 在线拍卖系统后台数据库设计 |
4.4.1 物理模型 |
4.4.2 数据库管理系统 |
4.4.3 数据字典 |
4.5 设计要求 |
4.6 模块硬件要求及接口 |
4.7 设计思想 |
4.7.1 在线拍卖模块设计原则 |
4.7.2 在线拍卖模块设计的步骤 |
4.8 在线拍卖功能设计 |
4.9 在线拍卖模块逻辑结构 |
4.1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各模块功能实现 |
5.1.1 拍卖公司管理模块实现 |
5.1.2 拍卖委托资料审核模块实现 |
5.1.3 拍卖会管理模块实现 |
5.1.4 拍卖大厅模块实现 |
5.1.5 短信发送模块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具体测试 |
6.2 软件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构建局域WAP电子商务网站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明确建立手机电子商务网站的相关要素 |
1. WAP无线应用协议。 |
2. 开发WAP网站需要的工具。 |
3. 实现WAP网站的浏览, 还需要一个WAP网关 (注意: |
二、在WWW服务器上设置WAP协议及相关组件 |
1. 安装WAP网页程序的Active X组件。 |
2. 对服务器配置WAP的MIME类型。 |
三、制作手机WAP网站的WML网页 |
1. 规划设置“学创超市”的商务网站功能模块。 |
2. 编制网页并进行超链接。 |
(1) 首先确定Xhtml Header和Xhtml Footer的框架。 |
四、局域网的配置 |
五、制作的手机WAP商务网站的效果检测 |
六、局域WAP电子商务网站的拓展 |
(9)电子商务系统中Web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及创新点 |
第二章 电子商务系统中数据挖掘及相关技术简介 |
2.1 Web 数据挖掘 |
2.1.1 Web 数据挖掘的分类 |
2.1.2 Web 使用记录挖掘 |
2.1.3 Web 数据挖掘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
2.2 个性化推荐 |
2.2.1 推荐系统定义 |
2.2.2 推荐系统分类 |
2.3 推荐算法 |
2.3.1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
2.3.2 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 |
2.3.3 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算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项目属性的混合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
3.1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稀疏性问题 |
3.2 基于项目属性的改进的相似性度量方法 |
3.2.1 传统的相似度量分析 |
3.2.2 基于项目属性的相似度 |
3.2.3 改进的综合相似度 |
3.3 混合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
3.3.1 基于项评分预测的平滑处理 |
3.3.2 推荐算法描述 |
3.4 实验及分析 |
3.4.1 数据集 |
3.4.2 评价指标 |
3.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eb 日志中频繁遍历路径挖掘的研究 |
4.1 数据预处理 |
4.1.1 数据清洗 |
4.1.2 用户识别 |
4.1.3 会话识别 |
4.1.4 路径补充 |
4.1.5 事务识别 |
4.2 传统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分析 |
4.2.1 Apriori 算法 |
4.2.2 WAP 算法 |
4.3 基于WAP-Tree 的连续频繁遍历路径算法 |
4.3.1 算法基本思想 |
4.3.2 算法实现步骤 |
4.4 算法性能分析 |
4.4.1 理论分析 |
4.4.2 实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上书城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架构 |
5.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5.2.1 用户子系统 |
5.2.2 书城管理员子系统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4 用户子系统的实现 |
5.4.1 用户注册/登录 |
5.4.2 购物车管理 |
5.4.3 订单管理 |
5.5 管理员子系统的实现 |
5.5.1 商品管理 |
5.5.2 订单管理 |
5.5.3 日志管理 |
5.6 数据挖掘子系统的实现 |
5.6.1 数据挖掘子系统的系统结构 |
5.6.2 建立用户偏好模型 |
5.6.3 产生推荐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总结和创新点 |
6.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东莞移动电子渠道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2 电子渠道的发展与行业竞争态势 |
2.1 国外运营商电子渠道发展情况 |
2.2 其它传统行业电子渠道发展情况 |
2.3 同行业竞争对手电子渠道发展态势 |
2.4 中国移动电子渠道SWOT 分析 |
3 东莞移动电子渠道发展概况 |
3.1 东莞移动的基本情况介绍 |
3.2 东莞移动电子渠道的发展概况 |
3.3 东莞移动电子渠道特点 |
3.4 东莞电子渠道2010 年1-6 月份发展情况 |
4 东莞移动电子渠道的市场调研 |
4.1 市场调研的样本与内容 |
4.2 市场调研数据分析 |
4.3 市场调研总结论述 |
5 东莞移动统一门户策略 |
5.1 东莞移动“统一门户”的背景与意义 |
5.2 东莞移动“统一门户”的策略与目标 |
5.3 东莞移动“统一门户”实施措施 |
6 东莞移动”手机客户端”建设与推广策略 |
6.1 开发背景与思路 |
6.2 手机客户端建设规划 |
6.3 手机客户端推广方案 |
7 东莞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
7.1 东莞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思路及定位 |
7.2 东莞移动电子商务运营体系搭建 |
7.3 东莞移动电子商务运营规划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电子商务网站的WAP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字赋能和价值共创视角下电信运营商能力开放策略演化分析 ——以中国移动为例[D]. 李康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中国移动无线城市“和生活”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沈海燕. 厦门大学, 2019(12)
- [3]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4]价值重构:数字时代广告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 李斐飞. 武汉大学, 2017(06)
- [5]基于WAP移动电子商务购物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6)
- [6]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控制研究[D]. 郭明晶. 武汉大学, 2012(01)
- [7]基于网络的在线物资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翟静贺.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1)
- [8]构建局域WAP电子商务网站的实证研究[J]. 王力平. 商场现代化, 2011(10)
- [9]电子商务系统中Web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屈婷婷. 电子科技大学, 2011(12)
- [10]东莞移动电子渠道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 余磊. 华中科技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