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和言语习得关系的研究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和言语习得关系的研究

一、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峻波,丁琳,周静,应志国[1](2021)在《听障儿童语言发育特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听障儿童的语言发育受听力损失程度、听力补偿与康复训练效果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健听儿童既存在一定相似性,又有其独有特征。本文从前语言、语音、词汇、句子、语用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听障儿童语言发育相关研究,总结了我国听障儿童的语言发育特征,以期为听障儿童语言干预与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

李炀,陈雪清,阳晶,高军,潘慧,孟超,郭倩倩[2](2020)在《语前聋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塞音发音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听力障碍患儿佩戴助听器后塞音的发音特点。方法以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30例(助听器组)和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为研究对象,年龄3~6岁(分为3~、4~、5~6岁组,每组2类儿童各10例),日常均使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具备一定的发音能力。以塞音词表进行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塞音(/b/、/d/、/g/、/p/、/t/、/k/)的发音正确率和错误类型,分析不同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发音正确率的关系。结果助听器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为/b/>/d/>/g/>/k/>/t/>/p/,健听组儿童塞音发音的正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b/>/g/>/k/>/p/>/d/>/t/;健听组儿童塞音/b/、/g/、/k/、/t/、/p/的正确率显着高于助听器组儿童(P<0.05)。助听组儿童发音错误规律包括:①发音方法相同的音互相替代,如不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和送气塞音的互相替代;②发音部位相同的音互相替代;③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不同的替代,如:塞音擦音化,塞音塞擦音化,不送气化。4~、5~6岁组听障儿童塞音/g/、/p/、/k/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3~岁组(P<0.05),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2年的听障儿童塞音/p/、/t/发音的正确率明显高于小于2年的儿童(P<0.05)。结论听障儿童塞音发音清晰度落后于健听组儿童,生理年龄、听觉干预的时间对听障儿童部分塞音发音的正确率有影响,需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马仙[3](2020)在《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力障碍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等因素,其语音发展较为落后,一直以来都得到特殊教育和言语康复领域的关注。韵母发音在汉语语音清晰度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年来研究者们多将目光聚焦于智力障碍学生的声母发音上,对于其韵母发音研究较少,而韵母发音的正确与否影响着语音的清晰度,进而影响语言的可懂度,因此,研究智力障碍学生的韵母发音错误能够为其语言训练课提供相应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本研究选取培智学校18年级的33名智力障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1名普通智力障碍学生,12名唐氏综合征学生,采用韵母、音节、句子跟读测验法对其韵母发音进行测试,从不同结构、不同口型来总结两类学生韵母发音的错误,并采用课堂实录法对17年级的生活语文课进行录音,每个年级三节课,共计21节课,从学生个体和语文教学两个方面对学生韵母发音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普通智力障碍学生与唐氏综合征学生的韵母发音具有显着的差异,普通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的得分率显着高于唐氏综合征学生。其次,普通智力障碍学生在不同结构和不同口型上均有显着差异,从不同结构韵母类型来看,鼻韵母的发音难度较复韵母和单韵母更大,特别是后鼻韵母;从不同口型韵母类型来看,除了合口呼韵母的发音难度较大,其他口型韵母的发音难度都较小。普通智力障碍学生的鼻韵母和合口呼韵母发音最为困难,其鼻韵母具体的发音错误表现为鼻韵母辅音后缀n和nɡ被i、u、e替代、鼻韵母辅音后缀n和nɡ被省略、前后鼻韵母混淆和少量的扭曲,其合口呼韵母具体的发音错误表现为以唇齿音[v]替代圆唇音[u]和韵头u被省略。最后,唐氏综合征学生在不同结构和不同口型上均有显着差异,从不同结构韵母类型来看,鼻韵母的发音难度较复韵母和单韵母更大,特别是前鼻韵母;从不同口型韵母类型来看,除了开口呼韵母的发音难度较小,其他口型韵母的发音难度都较大。唐氏综合征学生的鼻韵母和撮口呼韵母发音最为困难,其鼻韵母具体的发音错误表现为鼻韵母辅音后缀n和nɡ被i、u、e替代、鼻韵母辅音后缀n和nɡ被省略、前后鼻韵母混淆和大量的扭曲,其撮口呼韵母具体的发音错误表现为韵头被替代和被省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从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方言区语言环境和培智学校教学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学生韵母发音错误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教育建议,包括:第一,要积极训练智力障碍学生构音器官的运动;第二,要积极进行韵母正音辨音训练;第三,将语文教学与言语康复相整合;第四,家校联合共同为智力障碍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另外,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增加被试数量,丰富对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特征的了解;还可以开展以学生和教师为对象的干预研究,提升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能力。

王燕[4](2020)在《“1+X+Y”模式促进大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语言康复的个案干预研究》文中提出根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17岁听力残疾人有58.1万,其中7-17岁听障儿童为44.4万。2009年7月6日,由国家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残联共同发起了“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自此,广大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迎来了希望,越来越多的大龄听障儿童也希望能够借助“人工耳蜗”来到有声的世界。以往关于“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的研究,大都倾向于对康复效果的评估及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的分析。但是研究对象始终在0-6岁的听障儿童,关于7-17岁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评估及康复鲜有提到。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1+X+Y”操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模式的探索。同时,针对大龄听障儿童的实际需要——融入主流社会,选取一名12岁在普校随班就读的儿童进行干预。旨在通过本研究探讨“1+X+Y”操作模式对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大龄听障儿童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康复的促进作用,同时找到影响大龄听障儿童术后听力及语言能力康复的因素,以及促进大龄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康复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在“以生活为核心”的基础上,以个别化康复为主,辅以家庭康复。从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两方面入手,得出以下结论,第一,“1+X+Y”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大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力及语言康复。第二,影响“1+X+Y”模式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听觉及语言康复效果的因素有教学形式、个体情况、家长的配合、语言应用。本研究认为,大龄人工耳蜗植入听障儿童康复的有效措施如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科学的评估;以“生活”为核心;提高家长参与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本研究希望通过完整的呈现对个案干预的过程,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案例,在研究过程中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也能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慕蝉蝉[5](2019)在《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生儿筛查的普及,以及助听设备的开发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听障儿童能够及早发现并辅以助听技术支持,弥补自己听觉上的生理缺陷,使听障儿童最大限度地从听觉刺激中受益,为听障儿童获得“口语”打下了坚实基础。众所周知,在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遇到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的康复问题,听障儿童的听力补偿,意味着听障儿童五大领域的问题更有机会得到改善和解决,从而使听障儿童更有可能接近普通儿童。那么,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教育康复手段,对听障儿童进行有效地、科学地语言康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采用的是个案研究法,结合评估测试法、文献分析法、观察法,探讨在听觉口语法的干预下:(1)学前听障儿童在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个方面的康复效果;(2)发现影响学前听障儿童在语言康复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优势和局限;(3)探讨提升学前听障儿童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大领域康复效果的有效策略。笔者选取所在学校康复中心亲子班的三名学前听障儿童为研究个案。在研究干预过程当中,首先通过首次评估测试收集三名被试在五大领域的原始资料,根据首次评估报告制定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以及周计划。最后展开介入为期40周(即一年)的听觉口语法康复干预训练,并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在干预时,采用听觉口语法的相关技巧,设计相关教学情境进行课程教学。在三位被试每次课程结束后做简单测试,并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中期持续评估测试,直至最后一次做最终评估测试。结果发现:(1)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在听能、言语、语言、认知、沟通五个方面的发展;(2)听觉口语法在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过程的影响因素:学前听障儿童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家庭差异、受教育经历。根据上述结果建议学前听障儿童五大领域康复效果的提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最佳助听设备辅助、良好的听能习惯建立、适合听能环境的设置;(2)听觉口语法与医教结合双向进行康复干预,效果更佳;(3)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扩大词汇量、生活中情境教育;(4)结合普通幼儿的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认知领域的训练;(5)发挥家庭康复的功能,将康复教育渗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梁晓丽[6](2019)在《1998—2018年我国听障儿童普通话语音发展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对1998—2018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得到有效文献60篇。经梳理归纳,总结出1998—2018年以来听障儿童语音发展研究四类主题,即语音获得性质及理论、语音音质音位获得、语音超音质成分获得以及语音综合能力发展。分析归纳出这一时期研究的特点:听障儿童普通话语音发展研究仍处于起始阶段,研究成果甚少,理论成果匮乏;成果地域分布不均衡等。

易海燕,李永勤,孙莉,王莎[7](2017)在《1~3岁听障儿童构音特征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13岁听障儿童构音能力发展的特征,为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分别选取20名12岁和23名23岁听障儿童,采用自编的幼儿言语评估表对两组儿童进行测试,对各项分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年龄差异极其显着(P<0.01)。②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之间存在极其显着的相关性(P<0.01)。③12岁听障儿童平均掌握的声母为0.35个,韵母为0.63个;23岁听障儿童平均掌握的声母为1.87个,韵母为4.79个。④对13岁听障儿童而言,声母/m、b、d、h、p、t/和韵母/a、o、i、u、ia、ai、ie、ao、u/的模仿能力有较大提高空间。⑤对13岁听障儿童而言,展唇动作最简单,其次是圆唇、唇闭合、唇齿配合及舌舔下颌等动作,再次是舌平伸、舌左、右舔等动作,舌尖洗牙表面动作最难。结论 13岁是听障儿童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其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表现出具体特征。

王清玉[8](2017)在《聋人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成效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虽然成年聋人已经拥有自己偏好和固定的沟通方式,但是通过助听辅具佩戴,很多具有一定口语基础的聋人,希望能够发展自己的口语能力。随着助听辅具的进步,未来将有更多聋人获得更好的听觉补偿,如果仅仅因为错过了语言发展关键期就判定成年聋人没有语言发展的可能性,就显得草率而残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成年聋人是否还有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康复训练后是否能够切实获得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提升。这也成为本研究最有价值和意义的部分。口语能力的提升虽然在聋成人的沟通方式中不是唯一实现沟通手段,但是良好的口语沟通确实可以缩小聋听之间的距离。聋人大学生群体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聋人群体,他们既有强烈的康复需求,也有一定的康复可能性。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聋儿语训方法的基础上,针对聋人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和学习特点,从重庆师范大学的聋人大学生中筛选被试,实施教学干预,旨在通过本研究探讨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的成年聋人是否具有听觉言语康复的可能性以及康复成效。通过从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两方面入手,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的聋人大学生在经过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后,其听觉能力和言语清晰度均有显着提高。第二,应用综合教学法,帮助聋人大学生掌握语音特点和发音技巧,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提升听觉能力和口语能力。第三,听觉训练与发音训练相结合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建议如下:第一,教学方法中应该侧重在对语音规律的讲解和听觉区辨的学习上。注重提升聋人大学生自我矫治的意识。第二,听说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康复成效。第三,将强烈的康复愿景和实际的康复行动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康复观有利于康复训练的深入开展。通过本研究希望开启成年聋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大门,让更多有康复愿景的聋人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也为那些具有一定听说能力,却错失语言发展关键期的聋人树立信息,找到实实在在提升口语能力的途径,希望能够缩小聋听之间的沟通距离。

田子遇[9](2014)在《基于语谱的聋儿语训辅助手段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针对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聋儿语言康复的继续教育中实践环节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关注的人群范围与以往类似的研究有所不同,注意到了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聋儿这样一个无人关注的群体。正是基于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学校不管、家庭难管、个人无力自管的实际情况,尝试将语谱图作为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多媒体软件,发挥其在家庭指导和个人自学中的辅助手段作用,使聋儿看不见、摸不着、听不清的语音信号变成图像,进而通过图像识别自主矫正发音,领悟发音技巧,提高听说能力和水平,为解决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继续教育问题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和尝试的思路及手段。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研究现状,在梳理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交代了具体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并指出应将进入普通学校就读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继续教育,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这将是一件对聋儿和社会都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第二部分理论基础。根据具体研究的实际需要就相关理论进行了逐一阐释。在语言学理论中着重阐释了与本研究相关的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具体理论;语音学理论部分,在梳理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就与本研究最为相关的实验语音学相关理论、方法、手段及语谱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这些理论不仅能为本研究提供科学的指导及方法论启示,还能提供有效的科学手段。第三部分实验研究。这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实验对象为来自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4名聋生,以汉语声调为研究内容,对他们进行语音样本采集,并利用语音软件Cool Edit Pro2.0和Praat获取语图和数据信息,通过计算、图形比较等手段完成对语音样本的分析。第四部分基于语谱图的聋生发音训练指导与实践。选4男4女共8名聋生(其中包括参与语音样本采集的4名聋生),在指导下进行6次的语音训练。实践证明,经过指导聋生就能较好地读懂并使用语谱图进行自主练习,较好地解决了利用视觉优势来补偿听觉器官不足的问题,训练效果较为显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陈卫红[10](2011)在《鹤壁市106例聋儿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听力损失可直接影响聋儿的认知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妨碍他们与正常人的交往。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将会影响儿童语言的发展。因此,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早期干预对于聋儿的全面康复是极为重要的。早期开展聋儿康复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鹤壁市于1992年开始实施聋儿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以来,通过佩戴助听器并进行专门康复训练的聋儿占听力残疾人总数的近3%。2004年以来,该市聋儿康复机构收训聋儿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语训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有部分有康复需求的聋儿未进入语训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且已接受康复服务的聋儿的康复效果有待进一步考证,康复资源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均是鹤壁市聋儿康复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鹤壁市聋儿康复现状进行全面解析和深入研究,以全面了解鹤壁市聋儿的康复现状和需求,评估聋儿的康复效果,并探讨影响聋儿康复的因素,以便为康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持,保障鹤壁市聋儿康复工作的顺利开展。结果显示,106例聋儿智力水平大多正常,以感音性耳聋多见,多数属于重度及极重度耳聋,药物中毒是最主要的致聋原因;机构康复为鹤壁市聋儿主要的康复方式;聋儿整体康复效果较好;家长认为配戴助听设备和学会康复知识与方法是家庭康复的关键;语言和听力康复是家长最为关注的焦点;71.2%的家长认为聋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3~5岁,存在一定的误区;65.1%的家长坚持让孩子做常规训练,积极参与聋儿康复工作;家长对孩子康复现状的满意度达95.2%;最好残余听力水平越低,康复效果越好;家长坚持聋儿常规训练是聋儿康复的保护因素。

二、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语前聋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塞音发音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塞音发音测试
        1.2.1 塞音测试材料
        1.2.2 塞音测试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塞音发音清晰度
    2.2 塞音发音错误类型
    2.3 助听器组儿童生理年龄、助听时间与塞音发音正确率的关系
3 讨论

(3)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一)韵母发音在汉语语音清晰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以往有关韵母发音错误的研究缺少语境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韵母
        (二)韵母发音错误
        (三)智力障碍学生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一、韵母及其发音方法
        (一)单韵母
        (二)复韵母
        (三)鼻韵母
    二、智力障碍儿童韵母发音错误的相关研究
        (一)对韵母发音错误类型的描述
        (二)对韵母发音错误原因的描述
        (三)对韵母发音错误提出的建议
    三、其他特殊儿童韵母发音的相关研究
        (一)对听力障碍儿童韵母发音的相关研究
        (二)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韵母发音的相关研究
    四、已有相关研究的启示
        (一)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
        (二)进一步加强对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具体发音错误的考察
        (三)进一步加强对智力障碍学生语境中韵母发音特征的考察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语音跟读法
        (二)课堂实录法
    四、研究工具
        (一)《韵母跟读测验》
        (二)《句子跟读测验》
        (三)《音节跟读测验》
    五、施测过程
        (一)测验前
        (二)正式测验
        (三)测验后
    六、数据收集与整理
        (一)数据的收集
        (二)数据的整理
        (三)数据的信度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普通智力障碍学生与唐氏综合征学生韵母发音特征
        (一)两类学生韵母发音特征的比较
        (二)普通智力障碍学生韵母的发音特征
        (三)唐氏综合征学生韵母的发音特征
    二、普通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的具体分析
        (一)不同结构韵母发音错误具体分析
        (二)不同口型韵母发音错误具体分析
    三、唐氏综合征学生韵母发音错误的具体分析
        (一)不同结构韵母发音错误具体分析
        (二)不同口型韵母发音错误具体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与建议
    一、普通智力障碍学生与唐氏综合征学生的韵母发音错误
        (一)普通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
        (二)唐氏综合征学生韵母发音错误
    二、普通智力障碍学生与唐氏综合征学生的韵母发音错误的成因分析
        (一)两类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影响
        (二)方言区语言环境的影响
        (三)培智学校语音教学的影响
    三、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训练构音器官运动
        (二)积极进行韵母正音、辨音训练
        (三)语文教学与言语康复相整合
        (四)家校联合助力发音正确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一)增加被试数量
        (二)开展以教师和学生为对象的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1+X+Y”模式促进大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语言康复的个案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学术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1.“1+X+Y”模式
        2.大龄聋童
        3.人工耳蜗及人工耳蜗植入术
        4.听力康复
        5.语言康复
二、文献综述
    (一)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相关研究
        1.听障儿童听力语言特点的研究
        2.听障儿童听觉能力及语言能力康复的原则
        3.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语言康复的相关研究
        1.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康复效果
        2.大龄听障儿童术后康复效果
        3.影响听障儿童术后康复效果的因素
    (三)“1+X+Y”操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1.“1+X+Y”操作模式的概念
        2.“1+X+Y”操作模式的成效
    (四)相关研究述评
        1.学位论文层面关于大龄听障儿童术后康复的研究较少
        2.“1+X+Y”模式主要应用于康复机构的小龄聋童的听力及语言康复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控制变量
    (四)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2.个案家庭基本情况
    (五)研究工具
        1.评估工具
        2.教学工具
    (六)研究重难点
    (七)可行性分析
    (八)质量控制
四、研究实施
    (一)前测
        1.听觉能力评估
        2.语言能力评估情况
    (二)制定康复计划
        1.个别化康复实施
        2.家庭康复实施
    (三)康复工作记录
        1.个别化康复第1个月
        2.个别化康复第3个月
        3.个别化康复第6个月
        4.家庭康复记录
    (四)个别化康复过程中介入的教学策略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听觉能力评估
        2.语言能力评估
        3.延迟后测
    (二)讨论
        1.“1+X+Y”操作模式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听力康复的成效
        2.“1+X+Y”操作模式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语言康复的成效
        3.“看话”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听力康复的影响
        4.主题教学能够激发聋童学习兴趣,并提高干预效率
        5.家校有效沟通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康复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1+X+Y”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的听力及语言康复
        2.影响“1+X+Y”模式对大龄人工耳蜗植入聋童听觉及语言康复效果的因素
    (二)教育建议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
        2.科学的评估
        3.以“生活”为核心
        4.提高家长参与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七、研究反思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概念界定
        1.2.1 听觉障碍
        1.2.2 听觉口语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之相关研究
        1.3.2 国外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之相关研究
        1.3.3 小结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工具
        2.4.1 评估资料
        2.4.2 改编干预材料
    2.5 研究程序
        2.5.1 初级阶段
        2.5.2 干预阶段
    2.6 资料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听能评估结果与分析
    3.2 言语评估结果与分析
    3.3 语言评估结果与分析
    3.4 认知评估结果与分析
    3.5 沟通评估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4.1 学前听障儿童个体差异对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
    4.2 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差异对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
    4.3 学前听障儿童受教育经历对语言康复效果的影响
5 结论
    5.1 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听能康复
    5.2 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言语康复
    5.3 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
    5.4 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认知康复
    5.5 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沟通康复
6 建议
    6.1 提升学前听障儿童听能康复效果的策略
    6.2 提升学前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效果的策略
    6.3 提升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效果的策略
    6.4 提升学前听障儿童认知康复效果的策略
    6.5 提升学前听障儿童沟通康复效果的策略
7 研究反思与展望
    7.1 研究反思
        7.1.1 研究创新
        7.1.2 研究不足
    7.2 研究展望
        7.2.1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
        7.2.2 听觉口语法与言语矫治相结合
        7.2.3 研究内容更加细致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1998—2018年我国听障儿童普通话语音发展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1998—2018年听障儿童语音发展研究概况
    (一) 听障儿童语音获得性质及理论研究
        1.语音获得性质
        2.语音发展理论
    (二) 语音音质音位获得研究
        1.声母 (辅音) 的获得
        2.韵母 (元音) 的获得
    (三) 语音超音质成分获得研究
    (四) 语音综合能力发展研究
三、结语
    (一) 主要研究内容方面
    (二) 理论研究成果方面
    (三) 不同学科、专业合作方面
    (四) 研究方法方面

(7)1~3岁听障儿童构音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2 测试材料
    2.3 测试程序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年龄及性别听障儿童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差异比较
    3.2 口部运动能力和构音语音能力的相关分析
    3.3 不同年龄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声母数量的差异比较
    3.4 不同声母得分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3.5 不同年龄和性别听障儿童正确模仿韵母数量的差异比较
    3.6 不同韵母得分随年龄变化的分析
    3.7 不同口部运动的难度分析
4 讨论
    4.1 构音语音能力和口部运动能力的关系
    4.2 1~3岁听障儿童声母及韵母的模仿能力

(8)聋人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成效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1.1.1 我国听力障碍者的康复现状
        1.1.2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1.1.3 聋人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可行性
        1.1.4 研究动机
    1.2 研究意义
        1.2.1 学术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听力残疾
        2.1.2 聋人和聋人大学生
    2.2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
        2.2.1 强调以听为主的康复训练方法
        2.2.2 多感官学习的康复训练方法
        2.2.3 影响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效果的因素
    2.3 成年聋人言语康复训练的研究
        2.3.1 成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优势
        2.3.2 成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成效
        2.3.3 成人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影响因素
        2.3.4 成年聋人言语康复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目的与内容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内容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选择标准
        3.2.2 研究对象分组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框架
        3.3.2 研究变项
    3.4 研究工具
        3.4.1 评估工具
        3.4.2 教学工具
    3.5 实验程序
        3.5.1 前测
        3.5.2 教学干预
        3.5.3 后测
        3.5.4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1 实验成效
        4.1.1 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成绩的差异分析
        4.1.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实验后效果的比较
        4.1.3 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性分析
        4.1.4 控制组听觉能力前、后测差异性分析
    4.2 综合讨论
        4.2.1 评估结果讨论
        4.2.2 教学过程讨论
        4.2.3 聋人大学生学习特点讨论
5 研究结论与教育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针对聋人大学生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是具有成效的
        5.1.2 语音学习有助于聋人大学生辩听能力和言语表达清晰度的提升
        5.1.3 先听后说,听说练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康复效果
        5.1.4 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有助于树立聋人大学生口语表达的信心
    5.2 影响聋人大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的因素
        5.2.1 康复愿景与行动脱节
        5.2.2 缺乏汉语语音知识
        5.2.3 鲜少口语沟通
        5.2.4 未能充分开发残余听力
    5.3 教育建议
        5.3.1 对于成年聋人言语康复训练的建议
        5.3.2 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5.4 研究的局限性
        5.4.1 评量工具
        5.4.2 研究时间
        5.4.3 追踪观察
参考文献
附录A:个案基本资料调查表
附录B:听觉能力评估
附录C:语言能力评估
致谢

(9)基于语谱的聋儿语训辅助手段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背景及主题
        (一) 起因与背景
        (二) 目的与主题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一) 研究内容及思路
        (二) 研究方法及手段
        (三) 研究意义及价值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 相关语言学理论
        (一) 应用语言学
        (二) 心理语言学
        (三) 认知语言学
    二、 语音学理论
        (一) 语音基本常识及概念
        (二) 语音的频谱
        (三) 实验语音学
    三、 语谱图相关理论
第二章 语音样本的采集与分析
    一、 语音样本的采集
        (一) 测试对象
        (二) 测试材料
        (三) 测试方法
    二、 语音样本的比较分析
        (一) 单音节字词
        (二) 双音节字词
        (三) 语句
第三章 基于语谱图的聋生发音训练指导与实践
    一、 可行性分析
    二、 实践指导
        (一) 确立受训对象
        (二) 实践过程
        (三) 结论
    三、 问题与思考
        (一) 问题
        (二) 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鹤壁市106例聋儿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概述
        1.1.1 常见致聋原因
        1.1.2 听力损失及其分类
        1.1.3 听力残疾分级
        1.1.4 聋儿康复
    1.2 开展聋儿康复的意义
    1.3 世界聋儿康复工作
    1.4 我国聋儿康复工作
        1.4.1 我国聋儿康复工作现状
        1.4.2 我国聋儿康复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1.5 评估聋儿康复效果的主要指标
        1.5.1 听觉能力评估
        1.5.2 言语能力评估
        1.5.3 学习能力评估
    1.6 影响聋儿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
        1.6.1 自身因素
        1.6.2 家庭因素
        1.6.3 社会因素
    1.7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内容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质量控制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
        3.1.1 聋儿智力水平
        3.1.2 聋儿听力损伤情况
        3.1.3 发现年龄及开始康复训练时间
    3.2 聋儿致聋原因分析
    3.3 聋儿康复现状
        3.3.1 聋儿机构康复的基本情况
        3.3.2 聋儿主要的康复方式
        3.3.3 聋儿主要的康复需求
        3.3.4 聋儿目前尚未得到满足的康复服务
    3.4 聋儿康复效果
        3.4.1 聋儿听力补偿效果
        3.4.2 聋儿语言康复效果
        3.4.3 聋儿康复后走向
    3.5 聋儿康复的相关家庭因素
        3.5.1 参与调查的家长与聋儿的关系
        3.5.2 家长知道孩子被确诊为聋儿时的心理状态
        3.5.3 家长认为对孩子的影响力的人群
        3.5.4 家长认为最佳的康复途径
        3.5.5 家长认为家庭康复的关键因素
        3.5.6 家长最关注的孩子发展的重点方面
        3.5.7 家长认为孩子的最佳学习地点
        3.5.8 家长认为聋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3.5.9 家长参与聋儿机构康复的频次
        3.5.10 家长参与的聋儿家庭康复活动
        3.5.11 家长认可的聋儿康复动力
        3.5.12 家长对孩子康复现状的满意度
        3.5.13 家庭经济因素
    3.6 聋儿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6.1 影响聋儿康复效果的单因素分析
        3.6.2 影响聋儿康复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聋儿的一般特征
    4.2 聋儿致聋原因分析
    4.3 聋儿康复现状
    4.4 聋儿康复需求与满足情况
    4.5 聋儿康复效果
    4.6 聋儿康复的相关家庭因素
    4.7 聋儿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及语音获得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听障儿童语言发育特征研究进展[J]. 梁峻波,丁琳,周静,应志国.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21(06)
  • [2]语前聋儿童佩戴助听器后塞音发音特点[J]. 李炀,陈雪清,阳晶,高军,潘慧,孟超,郭倩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0(03)
  • [3]智力障碍学生韵母发音错误及应对策略研究[D]. 马仙.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4]“1+X+Y”模式促进大龄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力及语言康复的个案干预研究[D]. 王燕. 西南大学, 2020(01)
  • [5]听觉口语法促进学前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个案研究[D]. 慕蝉蝉.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1998—2018年我国听障儿童普通话语音发展研究综述[J]. 梁晓丽. 教育观察, 2019(09)
  • [7]1~3岁听障儿童构音特征研究[J]. 易海燕,李永勤,孙莉,王莎.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04)
  • [8]聋人大学生听觉言语康复训练的成效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D]. 王清玉. 重庆师范大学, 2017(01)
  • [9]基于语谱的聋儿语训辅助手段实验研究[D]. 田子遇.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3)
  • [10]鹤壁市106例聋儿康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陈卫红. 吉林大学, 2011(05)

标签:;  ;  ;  ;  ;  

聋儿听力补偿与言语清晰度和言语习得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