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光纤通道的SAN网络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吴楚雄[1](2019)在《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和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在万物互联的世界,数据量的极速增长不仅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给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带来了挑战。光纤通道技术以其优良的特性广泛应用于高端存储、军事和航空航天电子领域。光纤通道技术从问世以来,发展迅速,传输速率每隔几年就会翻一番,从最开始的1G标准到现在的32G标准,光纤通道技术已经发展了 6代。市面上的光纤通道设备版本不一,支持不同的速率,为提高产品兼容性,同时面向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带宽需求,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光纤通道N端口。本文从光纤通道的特点、分层模型、数据结构以及拓扑结构等方面对光纤通道协议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光纤通道N端口的功能,重点研究了光纤通道端口状态机的设计要求,对光纤通道速率自适应功能和正常运行状态机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设计所用硬件平台,对Xilinx公司Kintex Ultrascale FPGA芯片进行了研究,重点介绍芯片集成的GTH高速收发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光纤通道协议为参考,本文在Vivado集成开发环境下,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对光纤通道N端口模块进行了功能开发,完成了 N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的设计与速率自适应功能的适配。通过功能仿真和硬件调试,本文对设计进行了测试与验证。最后,本文总结了关键技术要点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后续工作进行了展望。
徐春杨[2](2015)在《备播系统中虚拟化 SAN存储网络系统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电视台备播系统虚拟化为例,分析了备播系统虚拟化存储环境的需求,给出了虚拟化对计算、存储的定量分析。针对存储网络的构建,对比了NAS、FC SAN和IP SAN主流存储网络技术,提出了FC SAN适于备播系统存储网络的建议。文中对虚拟化存储的四种FC SAN互联做了分析,建议引入NVP技术解决FC SAN互联的复杂性问题,并对NVP的配置、SAN分区和SAN网络可靠性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伍柒[3](2015)在《基于FC-SAN网络存储架构的高校信息中心建设》文中提出安防学院数字化校园网信息中心采用FC-SAN网络存储架构,具有技术先进性。光纤通道是数据传输具有更低的网络延迟;系统架构的开放性使校园网更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方便校园网的资源的整合和管理;远距离异地存储的容灾备份策略使校园网数据资源更加安全。因此,浙江安防学院中心机房采用FC-SAN网络存储架构具有现实意义。
侯学渊[4](2015)在《基于OPNET的存储SDN网络的仿真与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传统的以太网架构渐渐不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与复杂网络拓扑的管理需求,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灵活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软件定义网络(SDN)应运而生。SDN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解耦分离,对于大流量、复杂网络、网络虚拟化来说是都一种十分可行的架构方案。与此同时,使用光纤通道FC、FCoE技术的SAN网络已经成为存储网络的主流,但是SAN网络同样面临着以太网面临的问题:现有架构不能解决数据爆发和网络更加复杂带来的难题。于是,SDN与SAN相结合产生了存储软件定义网络(SSDN)。SSDN架构下的SAN网络包括四个部分:SSDN控制器、SSDN交换机、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本文主要是对SSDN网络的的数据传输进行仿真测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SSDN网络中,提高大流存储数据传输QoS的传输策略(PFR-SSDN),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SSDN网络相比传统SAN最大的改进在于,将控制层面和数据转发层面分离,使得网络复杂度降低,可以对网络进行更加方便的集中控制和管理。SSDN交换机仅完成数据转发,其转发机制,则由控制器通过对流表的操作来规划。本文将这种原理应用于大流存储数据的传输中,将大流数据传输区别对待,由控制器为其分配专用的传输路径,路由计算时考虑网络的实时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大流存储数据传输的QoS和网络的整体性能性能。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课题的背景与任务,接着对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做了详细说明,接着简要介绍了SSDN相关产品。然后着重阐述了PER-SSDN网络的整体架构及关键协议流程的设计,并在OPNET中,对其仿真模型进行设计与实现。最后介绍了仿真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与测试结果。
周晔波[5](2015)在《灾备建设中SAN网络的规划与实施》文中提出通过介绍全国性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商的两地三中心SAN网络设计,根据业务特点及上级监管部门的要求,对基础架构设计中的存储局域网及容灾复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SAN网络规划的技术路线及实施难点的解决方案。
闵汇峰[6](2014)在《存储SDN控制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技术获得了爆炸式的发展,传统的以太网架构渐渐不能满足爆炸式增长的数据流量与复杂网络拓扑的管理需求,一种更加先进、更加灵活的互联网体系结构——软件定义网络(SDN)应运而生。SDN最大的特征就是将控制平面与数据转发平面解耦分离,对于大流量、复杂网络、网络虚拟化来说是都一种十分可行的架构方案。与此同时,使用光纤通道FC、FCoE技术的SAN网络已经成为存储网络的主流,但是SAN网络同样面临着以太网面临的问题:现有架构不能解决数据爆发和网络更加复杂带来的难题。于是,SDN与SAN相结合产生了存储软件定义网络(SSDN)。SSDN架构下的SAN网络包括四个部分:SSDN控制器、SSDN交换机、存储设备和服务器。本文主要研究了SSDN控制器的管理软件并对其基本功能进行了设计与实现。SSDN控制器是整个SAN网络的“大脑”,除了数据转发帧,SAN网络所有的控制帧都交给控制器处理,所以管理SAN网络的控制器管理软件就变得至关重要。SSDN控制器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对SAN网络进行分区,管理SAN网络的拓扑,计算各个终端设备间的最短路径并下发路由。路由的统一计算消除了测量与管理单一流量的繁琐,同时信息的统一管理为我们提供了迅速管理数据中心级SAN网络的独特能力。此外,本课题的管理软件提供的Telnet用户接口使管理员能够对SAN网络进行实时分区管理以及路由的人工控制。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课题的背景与任务,接着对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做了详细说明,接着简要介绍了SSDN相关产品。然后着重阐述了管理软件的Telnet模块、分区模块、控制器FSPF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介绍了控制器管理软件的测试环境、测试步骤与测试结果。
陈凤霞,施瑜[7](2013)在《数据中心SAN网络综合布线方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分析FC-SAN与IP-SAN的具体网络架构,指出了基于FC和FCoE的SAN网络在架构上的差异,说明了采用FCoE后可简化数据中心的运行和维护的原因。经市场分析认为,FCoE短时间内不会取代FC在企业存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
刘进[8](2013)在《基于SAN虚拟存储整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存储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成为现在一个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从存储系统发展的角度详细分析了DAS, NAS和SAN三种存储技术,并分别对三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接着对虚拟化存储技术的原理及其优势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使用虚拟存储技术后,系统便于升级、磁盘便于分配、存储空间容量便于扩展等优势。本文针对***公司信息化部门规模不断扩大,但原有存储系统中设备多,可扩展性差,易管理性差等不足,导致系统难以管理、扩充和维护的现状,提出了基于SAN技术的存储整合方案,为了进一步优化存储结构,提高存储效率,本文将SAN技术与虚拟存储技术相结合,对SAN存储整合方案进行了优化。解决了存储环境相互孤立,存储资源无法共享、系统资源无法动态分配、存储系统无法集中统一管理等问题。结合***公司目前IT基础设施的现状,对SAN存储虚拟化方案进行了实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存储整合方案后,系统的存储利用率提高50%,节约了扩充存储设备的投资。
吴婷[9](2011)在《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发展,校园网的应用日益丰富,高效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建设的重点。现今的校园网不仅应具有更高的带宽、强大的性能以及保证校园网无中断运行的可靠性,还必须能对不同数据流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以便有效和充分的利用网络传输带宽,校园网信息存储的问题随之而来。选择合理的存储体系结构,实现校园网教育资源的有效管理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将基于SAN的网络数据存储应用到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网建设中,解决目前该校网络数据存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升该校的校园网质量和效率,为实现该校提出的“现代化管理”目标奠定基础。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针对该校目前校园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网络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该校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在网络数据存储方面的需求。2.对目前主流的网络数据存储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就应用对象、应用环境、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进行综合比较,确定了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网络数据系统的设计方案。3.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采用DELL公司的整套设备(包括服务器、光纤交换机、网络存储等)实施了FC SAN的网络数据存储系统架构,本论文对该系统实施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与描述。论文选取SAN网络数据存储系统为研究课题,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田旭[10](2011)在《分布式FCoE交换机中Fabri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对计算机处理能力和相关数据需求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的存储这些数据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此时存储网络便应运而生。从此存储技术也从本地存储发展到网络存储——存储区域网络(SAN),存储区域网络(SAN)基于光纤通道协议(Fibre Channel Protocol,FCP),此协议是专为网络存储设计,利用高速光纤通道完成数据快速存储。为了解决光纤网络与以太网之间的通信成本和传输速率等问题,FCoE技术产生了。FCoE技术解决了光纤网络无法兼容以太网的问题,而实现FCoE技术的便是FCoE交换机。FCoE交换机使用FCoE技术让光纤通道协议运行在以太网中,使光纤网络与以太网的通信成本大大降低并且相互兼容。研究和开发网络存储中的FCoE技术和FCoE交换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是基于本人实习期间参于的真实项目进行撰写,主要是针对FC协议和FCoE协议进行研究和理解,进而开发FCoE存储交换机。课题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基于FCoE一期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分布式FCoE交换机,而这其中包括对FC和FCoE协议的深入研究,对交换机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分布式交换机结构的理解。本项目是以该通信公司的软件开发平台为基础,进行分布式FCoE交换机的开发。而作为项目的参与者,本人负责分布式Fabri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实现如下功能:响应板插入事件和备用板插入事件进行数据同步,保证数据实时一致,主控板升级为备用板后完成数据一致处理以及主控板,接口板和备用板之间的数据通信。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严格遵守CMMI4的软件开发流程完成软件的开发和测试工作,在项目开发与实现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C语言软件开发技术和技巧,包括回调函数技术、消息和事件机制和IPC技术等。在本项目的测试阶段,主要采用Python脚本语言完成测试用例的编写,本人全程参与了所有项目测试工作,包括单元测试和系统功能测试等。本项目开发出的分布式FCoE交换机,是在原有集中式FCoE交换机基础之上针对提高可靠性和增强扩展性两方进行二次开发,使的在一台交换机上出现了主控板,备用板和接口板三种类型的主机板。备用板提高了交换机可靠性,在主控板出现错误时,使备用板升级成主控板,进而让交换机继续正常工作。接口板提高了交换机接口的扩展性,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增加或减少接口数量,使得FCoE交换机功能更加强大。本人开发的分布式Fabric模块,实现了需求分析中的所有功能点。由于本项目是一个分布式项目,所以除了对协议的理解以外,还涉及了使用进程间通信机制——IPC, RPC等技术。因此,本文对了解分布式交换原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于不熟悉存储网络技术或FCoE交换机的读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开发人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基于光纤通道的SAN网络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光纤通道的SAN网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光纤通道协议研究 |
2.1 光纤通道协议技术特点 |
2.2 光纤通道协议分层模型 |
2.2.1 FC-0层 |
2.2.2 FC-1层 |
2.2.3 FC-2层 |
2.2.4 FC-3层 |
2.2.5 FC-4层 |
2.3 光纤通道协议数据格式 |
2.3.1 FC帧 |
2.3.2 FC序列 |
2.3.3 FC交换 |
2.4 光纤通道协议拓扑结构 |
2.4.1 点对点拓扑结构 |
2.4.2 仲裁环拓扑结构 |
2.4.3 交换网型拓扑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光纤通道N端口关键技术研究 |
3.1 光纤通道N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研究 |
3.1.1 原语序列协议 |
3.1.2 端口状态 |
3.2 光纤通道速率自适应算法研究 |
3.2.1 信号等待状态 |
3.2.2 主协商状态和看门狗程序 |
3.2.3 从协商状态 |
3.3 Xilinx GTH高速收发器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纤通道N端口设计 |
4.1 端口正常运行状态机子模块 |
4.1.1 功能概述 |
4.1.2 实现方式 |
4.1.3 模块定义 |
4.1.4 接口定义 |
4.2 速率自适应控制子模块 |
4.2.1 功能概述 |
4.2.2 实现方式 |
4.2.3 工作流程 |
4.2.4 模块定义 |
4.2.5 接口定义 |
4.2.6 接口时序 |
4.2.7 速率自适应控制状态机 |
4.3 DRP动态配置端口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光纤通道N端口测试与验证 |
5.1 实验平台 |
5.2 测试原理 |
5.3 测试结果 |
5.3.1 模块仿真 |
5.3.2 系统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3)基于FC-SAN网络存储架构的高校信息中心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FC-SAN简介 |
2项目方案设计 |
3FC-SAN关键技术 |
4FC-SAN网络架构的优势 |
1)双机热备确保数据服务可持续性 |
2)虚拟化技术确保系统资源高效利用 |
3)光纤交换机双冗余设计确保系统高效运行 |
4)数字存储系统确保数据安全性 |
5)统一的网管平台简化系统管理的复杂性 |
5结束语 |
(4)基于OPNET的存储SDN网络的仿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任务及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现有SAN网络与SSDN技术 |
2.1 存储区域网络现有技术 |
2.1.1 SAN网络简介 |
2.1.2 FC协议 |
2.1.2.1 FC简介 |
2.1.2.2 FC协议 |
2.1.2.3 FC协议中的服务 |
2.1.3 FCo E协议 |
2.1.4 SCSI协议 |
2.1.5 现有SAN架构缺陷 |
2.2 现有SSDN技术 |
2.2.1 SSDN概述 |
2.2.2 Openflow协议 |
2.2.2.1 Open Flow帧格式 |
2.2.2.2 Open Flow流表 |
2.2.3 SSDN交换机和控制器 |
2.2.3.1 SSDN交换机的组成 |
2.2.3.2 SSDN交换机的流表 |
2.2.3.3 SSDN的控制器 |
2.2.4 SSDN相关产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FR-SSDN整体框架及关键协议流程设计 |
3.1 PFR-SSDN网络技术的研究 |
3.1.1 SSDN网络技术的组网方式 |
3.1.2 PFR-SSDN网络技术的优点 |
3.1.2.1 网络的集中控制 |
3.1.2.2 复杂度降低 |
3.1.2.3 可编程性 |
3.1.2.4 方便管理 |
3.1.2.5 大流存储数据传输 |
3.2 PFR-SSDN整体框架 |
3.2.1 PFR-SSDN控制器的整体框架 |
3.2.2 PFR-SSDN交换机的整体框架 |
3.3 PFR-SSDN关键协议流程设计 |
3.3.1 控制器与交换机之间建立链路的过程 |
3.3.2 节点设备的登录流程 |
3.3.2.1 FC节点设备的登录流程 |
3.3.2.2 FCo E设备的登录流程 |
3.3.3 流表的处理流程 |
3.3.3.1 控制器的流表处理流程 |
3.3.3.2 交换机的流表处理流程 |
3.3.4 Per-Flow-Routing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OPNET仿真模型设计与实现 |
4.1 OPNET软件简介 |
4.2 总体仿真流程 |
4.2.1 主要的帧结构及帧格式设计 |
4.2.2 PFR-SSDN网络仿真需求 |
4.2.3 总体性能指标计量 |
4.3 PFR-SSDN网络拓扑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4.4 PFR-SSDN网络各节点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4.4.1 PFR-SSDN网络中控制器的节点模型 |
4.4.2 PFR-SSDN网络交换机的节点模型 |
4.4.3 PFR-SSDN网络拓扑中的channel节点模型 |
4.4.4 PFR-SSDN网络中节点设备的节点模型 |
4.5 进程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
4.5.1 controller节点中controller模块的进程模型 |
4.5.2 channel节点中schedule模块的进程模型 |
4.5.3 节点Switch中schedule模块的进程模型 |
4.5.4 Switch节点、CNA和HBA节点中gen模块的进程模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场景测试 |
5.1 仿真软件与开发环境介绍 |
5.2 仿真场景设计与结果分析 |
5.2.1 SSDN网络数据传输测试 |
5.2.2 大流存储数据传输端到端测试 |
5.2.3 大流存储数据传输整网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本文所做的工作 |
6.2 可以做的进一步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存储SDN控制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任务与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背景技术与框架介绍 |
2.1 存储网络现有技术 |
2.1.1 SAN网络简介 |
2.1.2 FC协议 |
2.1.2.1 FC协议栈 |
2.1.2.2 FC端口类型 |
2.1.2.3 FC协议服务类型 |
2.1.2.4 FC协议帧格式 |
2.1.3 FCoE协议 |
2.1.3.1 FCoE协议栈 |
2.1.3.2 FCoE协议帧格式 |
2.1.4 现有SAN架构缺陷 |
2.2 SSDN技术 |
2.2.1 SSDN概述 |
2.2.2 OpenFlow协议 |
2.2.2.1 OpenFlow帧格式 |
2.2.2.2 OpenFlow流表 |
2.2.3 SSDN层次架构 |
2.2.3.1 SSDN交换机层次架构 |
2.2.3.2 控制器软件层次设计 |
2.2.3.3 管理软件各模块设计 |
2.2.4 SSDN相关产品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TELNET模块 |
3.1 Telnet协议分析 |
3.2 Telnet模块需求分析 |
3.2.1 网络虚拟终端(NVT) |
3.2.2 选项协商 |
3.2.3 客户机与服务器交互过程 |
3.3 Telnet模块与其他模块联系 |
3.4 Telnet模块主要数据结构 |
3.5 Telnet模块处理流程 |
3.5.1 交互模块 |
3.5.2 处理模块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区模块 |
4.1 分区基本概念介绍 |
4.2 ZONE模块需求分析 |
4.3 ZONE模块与其他模块联系 |
4.4 ZONE模块主要数据结构 |
4.5 ZONE模块处理流程 |
4.5.1 Zone Set相关功能 |
4.5.2 Zone相关功能 |
4.5.3 Zone Set对象和Zone对象关系配置功能 |
4.5.4 Zone对象和Zone Member对象关系配置功能 |
4.5.5 访问控制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控制器FSPF模块 |
5.1 FSPF基本概念介绍 |
5.2 控制器FSPF模块需求分析 |
5.2.1 控制器FSPF模块Hello报文 |
5.2.2 控制器FSPF模块ISL信息报文 |
5.2.3 控制器FSPF模块路由算法 |
5.2.4 控制器FSPF模块下发路由表 |
5.3 控制器FSPF模块与其他模块联系 |
5.4 控制器FSPF模块主要数据结构 |
5.5 控制器FSPF模块处理流程 |
5.5.1 Hello建立和ISL信息帧上发过程 |
5.5.2 最短路径算法与路由表下发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测试 |
6.1 测试环境 |
6.1.1 测试配置 |
6.1.2 测试组网 |
6.2 控制器与交换机交互流程测试 |
6.3 Telnet模块测试 |
6.4 ZONE模块测试 |
6.5 控制器FSPF模块测试 |
6.6 本章小节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7.2 有待完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
(7)数据中心SAN网络综合布线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FC-SAN网络布线方案 |
2 FCo E的网络布线方案 |
3 FCo E取代FC的探讨 |
4 结语 |
(8)基于SAN虚拟存储整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网络存储技术及虚拟化存储技术 |
2.1 存储系统发展 |
2.1.1 直连存储技术 |
2.1.2 联网存储技术 |
2.1.3 存储区域网络 |
2.2 存储技术对比分析 |
2.3 虚拟化存储技术 |
2.3.1 虚拟化存储技术概述 |
2.3.2 存储拟化技术国内外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存储系统整合方案设计 |
3.1 整合存储系统方案设计的需求分析 |
3.2 利用SAN技术整合现有网络存储的可行性研究 |
3.3 SAN整合现有网络存储的方案 |
3.3.1 具体SAN存储整合方案设计 |
3.3.2 SAN存储整合方案特点 |
3.4 SAN整合方案实施 |
3.4.1 主系统整合方案实施 |
3.4.2 备份系统方案的实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AN虚拟存储方案设计 |
4.1 基于SAN的虚拟化存储技术研究 |
4.1.1 存储虚拟化关键技术及优势 |
4.1.2 SAN技术虚拟化的必要性分析 |
4.1.3 SAN虚拟化技术的实现 |
4.2 SAN虚拟存储整体方案设计 |
4.2.1 IBM SVC方案介绍 |
4.2.2 具体方案设计 |
4.3 SAN虚拟存储方案实施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实施意义 |
1.3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工作 |
2 校园网数据存储需求分析 |
2.1 学校校园网应用背景 |
2.1.1 校园网应用背景 |
2.1.2 新校区校园网络 |
2.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应用需求分析 |
2.3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的实现目标 |
3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SAN |
3.1 数据存储技术的特点 |
3.2 主流的数据存储技术 |
3.3 数据存储技术的比较 |
3.3.1 NAS与DAS的区别 |
3.3.2 SAN和NAS的区别 |
3.3.3 SAN、NAS、DAS的综合比较 |
3.4 存储区域网络(SAN) |
3.4.1 SAN的组成 |
3.4.2 SAN的传输 |
3.4.3 SAN的特点 |
3.4.4 SAN的优势 |
3.4.5 SAN的设备类型 |
3.5 SAN的技术分类 |
3.5.1 FC SAN技术 |
3.5.2 IP SAN技7术 |
3.5.3 FC SAN和IP SAN性能比较 |
3.5.4 FC SAN和IP SAN的应用 |
3.6 SAN对于校园网应用的优势特点 |
4 SAN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
4.1 光纤通道技术 |
4.1.1 FC协议 |
4.1.2 iSCSI协议 |
4.2 RAID技术 |
4.2.1 RAID 0 |
4.2.2 RAID 1 |
4.2.3 RAID5 |
4.2.4 RAID 10 |
4.2.5 RAID的级别比较 |
4.3 数据备份技术 |
4.3.1 数据备份概述 |
4.3.2 网络数据存储的备份 |
4.4 存储控制器管理技术 |
4.4.1 控制器管理 |
4.4.2 控制器管理的关键问题 |
5 常州刘国钧校园网数据存储的实现 |
5.1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原则 |
5.1.1 一般原则 |
5.1.2 新校区网络数据存储系统的设计特点 |
5.2 网络数据存储系统设计方案 |
5.2.1 设计方案 |
5.2.2 方案说明 |
5.3 新校区网络数据存储系统实现 |
5.3.1 实现方案 |
5.3.2 实现方案说明 |
5.4 服务器的应用 |
5.5 存储空间的应用 |
5.6 存储空间的管理 |
5.6.1 服务器与光纤交换机的连接 |
5.6.2 分配存储空间 |
5.6.3 服务器与存储的连接 |
5.7 存储系统的性能测试 |
5.7.1 测试环境 |
5.7.2 性能测试 |
5.7.3 稳定性评价 |
5.7.4 测试结果 |
5.8 应用效果与存在问题 |
5.8.1 应用效果 |
5.8.2 存在问题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分布式FCoE交换机中Fabri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 |
1.1.1 网络存储技术发展综述 |
1.1.2 分布式简介 |
1.2 本人承担任务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分布式FCOE相关技术介绍 |
2.1 光纤交换机简介 |
2.1.1 FC交换机 |
2.1.2 FCoE交换机 |
2.1.3 交换机组网 |
2.2 FC协议简介 |
2.2.1 FC协议发展历史 |
2.2.2 FC协议介绍 |
2.3 DAS NAS SAN介绍 |
2.4 IPC介绍 |
2.6 软件工程 |
2.6.1 CMMI介绍 |
2.6.2 V字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分布式FABRIC模块需求分析 |
3.1 分布式FCoE项目总体需求 |
3.2 FABRIC中需要应用的协议 |
3.3 功能性需求 |
3.3.1 同步到备用板和接口板的数据相关功能需求 |
3.3.2 只同步到备用板的数据相关功能需求 |
3.3.3 显示命令功能需求 |
3.4 非功能性需求 |
3.4.1 具体非功能性需求 |
3.4.2 开发环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布式FABRIC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分布式FABRIC模块关系 |
4.1.1 模块内部关系 |
4.1.2 模块间关系 |
4.2 分布式FABRIC模块设计 |
4.2.1 模块划分 |
4.2.2 调用关系 |
4.3 板间通信框架 |
4.3.1 框架结构 |
4.3.2 回调机制建立 |
4.4 存储数据和同步报文结构 |
4.4.1 分布式FCoE模块数据结构 |
4.4.2 分布式FCoE信息维护模块数据结构 |
4.4.3 同步报文结构 |
4.5 同步数据功能的实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测试 |
5.1 单元测试 |
5.2 系统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基于光纤通道的SAN网络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支持速率自适应的16G FC N端口设计[D]. 吴楚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9(02)
- [2]备播系统中虚拟化 SAN存储网络系统规划研究[J]. 徐春杨. 影视制作, 2015(10)
- [3]基于FC-SAN网络存储架构的高校信息中心建设[J]. 王伍柒.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19)
- [4]基于OPNET的存储SDN网络的仿真与研究[D]. 侯学渊.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5]灾备建设中SAN网络的规划与实施[J]. 周晔波. 信息通信, 2015(03)
- [6]存储SDN控制器管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闵汇峰. 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7]数据中心SAN网络综合布线方案分析[J]. 陈凤霞,施瑜. 现代建筑电气, 2013(08)
- [8]基于SAN虚拟存储整合方案的设计与实现[D]. 刘进. 西北大学, 2013(S2)
- [9]SAN网络数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网中的设计和应用[D]. 吴婷.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7)
- [10]分布式FCoE交换机中Fabric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田旭.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