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162例诊断体会

肺心病162例诊断体会

一、162例肺原性心脏病诊断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黎辉[1](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宋安然[2](2018)在《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儿童高原性心脏病非急性期常见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借鉴。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文献采取回顾性分析,对2017年2月至7月就诊于西藏地区人民医院儿科符合诊断标准的高原性心脏病110例患儿进行临床信息采集,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得出本病非急性期的常见中医证型,与文献所得结果对照,得出证型分类。结果:1.对文献回顾性分析,得到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85次(77.98%),气阴两虚证75次(68.81%),阳虚水泛证70次(64.22%)等;2.对110例患儿临床资料聚类分析,得出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56例(50.90%),阳虚水泛证38例(34.55%),气阴两虚证16例(14.55%),可兼夹血瘀证、痰饮证;3.文献探究与临床分析所得分型一致。结论:儿童高原性心脏病非急性期的中医证型初步确定为气虚血瘀证,阳虚水泛证,气阴两虚证,证型分类与年龄、性别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欧雅丽[3](2016)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肺心病临床路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评价以及优化,得出肺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路径优化推荐意见。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肺心病住院患者168例,通过描述性分析,得出肺心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形成肺心病中医证型优化方案。通过病例对照分析,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建立分组,每个组分为临床路径组以及非临床路径组,描述性分析中药方剂分布规律,对不同中药方剂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别比较临床症状改善率、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血气分析以及安全性指标,得出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面,共出现6个主要的中医证型分别为:痰浊阻肺(51.79%)、痰热郁肺(17.26%)、痰瘀阻肺(26.19%)、阳虚水泛(2.98%)、阴竭阳脱(1.19%)、寒饮射肺(0.60%)。2.痰浊阻肺证用药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主要采用3个方剂,其中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67.82%)、定喘汤加减(8.05%)、苏子降气汤加减(5.75%),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痰浊阻肺证数据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率,相关指标改善率均显示良好,虽然与其他方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数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案住院天数最短,费用最少。3.痰热郁肺证用药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主要采用4个方剂,其中定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44.83%)、定喘汤加减(20.69%)、清金化痰汤加减(13.79%)、千金苇茎汤加减(10.34%),临床疗效分析结果显示:定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痰热郁肺证数据结果显示治疗之前后症状改善率,相关指标改善率均显示良好,虽然与其他方剂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定喘汤合千金苇茎汤使用的频率最高,适用性好。4.痰瘀阻肺证用药以及临床疗效方面,中药治疗方案出现14种,临床路径方与非临床路径方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临床路径方使用率更好。5.其他证型方面,由于涉及病例数偏少或者治疗方案分散,无法进行临床疗效对比以及分析。结论:1.建议增加痰浊阻肺证型。2.痰浊阻肺证建议推荐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作为主要治疗方剂。3.痰热郁肺证建议推荐定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作为主要治疗方剂。4.其他证型方面,不建议修改原临床路径治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4](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冯莎[5](201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收集已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以对将来的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医学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1991年至2011年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上述数据库中无法下载或者未收录入计算机数据库的相关期刊、会议论文及各大专院校校报等。再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用Reman5.0软件对主要结局指标临床有效率及次要结局指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总共纳入研究文献55篇,共计4863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用单纯西医治疗有效率更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比用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有效的降低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结论:中西医结合用药对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中西医结合对降低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氧分压的程度优于西药;虽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存在异质性较大的原因,仍需更多的临床试验研究验证。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各个试验存在的偏倚较大,而Meta分析作为一种定量性分析,属于描述性的二次分析,其结论受原始文献研究数据的影响较大,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不应当盲目过分依赖上述的分析结果。

李大军[6](2005)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及疗效机理探讨》文中研究表明1 研究目的1.1 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的中医证候特征、发病机制。1.2 探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及疗效机理。2 临床研究方法2.1 病例选择 全部 60 例患者均为我院 2003年 10月-2004年 3 月呼吸科病房收治的住院病人,临床诊断均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其中男性 37 例,女性 23例,年龄在 41-74 岁之间,平均年龄 61.12±7.69 岁.2.2 分组及治疗方案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 60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参元益气活血胶囊组(简称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停用一切中药,给予西医常规抗炎、解痉平喘、化痰同时辅助氧疗或机械通气作为基础治疗,均不给予抗血小板、抗凝及促纤溶药物治疗;对照组不加用任何中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北京中医医院制剂室制作)口服治疗,每次 3 粒,每日三次。10 天为一个疗程,参元益气活血胶囊药物组成:黄芪、党参、元参、丹参、地龙、土元、水蛭、元胡等,每粒胶囊含生药 0.42g。2.3 观察内容2.3.1 观察 60 例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脉特征。2.3.2 分别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主要症状积分(包括神疲、气短、乏力、脉络瘀血以及舌象、脉象变化)。2.3.3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纤溶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水平。2.4 研究结果2.4.1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治疗组临床主要症状总积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差异显着性(P<0.05)。2.4.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t-PA 与 PAI、NO 与ET 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统计学具有差异显着性(P<0.05)。3 研究结论:3.1 阐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其主要病机特点是:久咳久喘导致心肺脾肾气之不足,瘀血停滞于内为病。肺心病发病机制复杂,痰、瘀、虚相杂为病,心肺气虚、瘀血内阻是其中重要病机之一,且贯穿全过程,所以益气活血的治法也应该贯穿始终。3.2 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具有益气扶正、破血逐瘀、养血活血的功效,养血不留瘀、破血不伤正,能够改善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神疲、气短、乏力及脉络瘀血等症状。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具有提高临床疗效的可能性,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3.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右心肥厚、扩大,致使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是重要的病理生理环节,而血液粘度增加、微血栓形成及肺血管管腔缩小是加重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所以消除这些因素是该病防治的关键。3.4 参 元益 气活血 胶囊能 够改善 慢 性肺 原 性心 脏 病 发 病 期 血液流变学 , 升 高t-PA 并降低 PAI,调整 NO 和 ET 的水平,提示该方可以通过改善血液运行,降低血液运行的阻力,促进纤溶活性、减少微小血栓形成,改善肺小血管的收缩状态等多个角度、多个靶点降低肺动脉高压。

韩克远[7](1980)在《肺原性心脏病五年来临床观察及防治体会》文中提出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我地区的多发病。据我院1975年统计内科住院各种心脏病总人数353例,其中肺心病153例,占43.3%,1978年住院心脏病人总人数433例,其中肺心病120例,占28%,以上两年的统计,肺心病的发病率均占各种心脏病的首位。

孟庆云[8](1975)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肺心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多发病。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遵照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伟大指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已有十余年历史。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全国对肺心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从目前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

隋安乐,赵巨民,杨秋生,邓锦芬[9](1958)在《肺原性心脏病(50例临床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肺原性心脏病乃因肺组织或肺动脉之病变所引起之心脏疾患,国内罹患本病者,在北方并非少见。上海钱氏(1953)报告本病约占心脏病总数的20%,Spain 氏(1949)报告,仅缺氧血性肺原性心脏病即占心脏病总数的6.3—10%。自1955年12月至1957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患者总数为5,005人,其中心脏病418例,肺原性心脏病为53例,占心脏病总数

程苏影[10](2012)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体会》文中指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居住在高原(如东北,华北,西北),日照不足又过于潮湿的西南地区及抽烟的人群患病率为高,91.2%以上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随职业的不同患病率依次为工人、农民及一般城市居民。患病率最高达15.7%49.8%[1]。本病占住院心脏病的构成比为38.5%46%。我院从20072010年,病房收治100多例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就其治疗情况,

二、162例肺原性心脏病诊断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2例肺原性心脏病诊断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课题来源
    3 研究对象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4 研究方案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4.2 设计类型
        4.3 样本含量估计
        4.4 治疗方案
        4.5 观察指标
        4.6 疗效的判定
        4.7 安全性判定
        4.8 盲法的设计
        4.9 质量控制
        4.10 数据管理
        4.11 统计分析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5 结果
        5.1 病例分布情况
        5.2 试验完成情况
        5.3 基线分析
        5.4 疗效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3 研究基础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4.1 慎用镇静剂
        4.2 慎用强心剂
        4.3 慎用利尿剂
        4.4 慎用碱剂
        4.5 慎用激素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8.1 参苓白术散
        8.2 五苓散
        8.3 合方分析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结论
创新与特色
问题与展望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4 注重以人为本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5 注重调摄脾胃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5.2 重视补益脾胃
        5.3 重视养护脾胃
    6 注重疏畅情志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7 用药贵在精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3 总结和展望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4.1 控制感染
        4.2 保持气道通畅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4.4 利尿剂
        4.5 正性肌力药
        4.6 血管扩张剂
        4.7 抗凝剂
        4.8 其他治疗措施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2)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分析
    一、文献检索
        (一)资料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规范证名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果分析
第二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终止标准
        (六)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二、研究方法
        (一)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制定
        (二)临床信息采集
        (三)质量控制
        (四)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证候特征分析
        (三)证候的聚类分析
        (四)聚类结果
        (五)中医证型辨证分析
        (六)辨证要点的提取和证型名称的确定
        (七)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分析
第三章 讨论
    一、儿童高原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一) 现代医学对高原性心脏病的认识与研究
        (二)藏医对高原性心脏病的研究
    二、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的探究
        (一)病因病机探究
        (二)证型探究
    三、高原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一)证候特征分析
        (二)证候聚类分析结果
    四、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探讨
        (一)中医证型与年龄分期的可比性
        (二)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可比性
        (三)中医证型与心力衰竭阶段、年龄分期的可比性
结语
    一、创新之处
        (一)文献回顾提供理论依据
        (二)临床资料聚类分析初探中医证型
        (三)发挥中医优势未病防变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论文原着
科研课题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理论研究概况
        1.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名
        1.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
        1.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病机
        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辨证分型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中医治疗
    2 临床路径的研究现状
        2.1 临床路径的发展史
        2.2 临床路径的内容
    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路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实施方法
        2.1 观察指标
        2.2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临床路径的评价及优化
        3.2.1 中医证型的评价及优化
        3.2.2 不同证型的临床路径的评价及优化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肺心病失代偿期临床路径的研究
    3.2 肺心病失代偿期中医证型方案的优化
    3.3 肺心病失代偿期中药治疗方案的优化
    3.4 本研究的意义、不足及展望
        3.4.1 本研究的意义
        3.4.2 本研究的不足
        3.4.3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词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干预措施
    1.4 结局测量指标
    1.5 检索策略
        1.5.1 计算机检索
        1.5.2 手工检索
    1.6 研究方法
        1.6.1 纳入文献筛选
        1.6.2 检索文献流程
        1.6.3 数据的提取与管理
        1.6.4 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1.7.1 Meta分析
        1.7.2 异质·性分析
        1.7.3 敏感性分析
        1.7.4 森林图
        1.7.5 漏斗图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选择结果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2.2.1 设计类型
        2.2.2 样本量
        2.2.3 基线资料
    2.3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详见附表4、5)
    2.4 干预措施
    2.5 结局测量指标
    2.6 统计方法
    2.7 随机分配方法
    2.8 隐蔽分组
    2.9 盲法
    2.10 退出、脱落、失访情况和意向性分析
    2.1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11.1 Jadad评分表结果(详细见附表2)
    2.12 Meta分析结果
        2.12.1 主要结局测量指标
        2.12.2 中西药合用对比单纯西药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效率
        2.12.3 次要结局测量指标
        2.12.3.1 血液流变学
        2.12.3.2 血气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对肺心病的认识
    3.2 循证医学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的必要性
    3.3 与肺心病系统评价相关的中医临床研究应用状况
    3.4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5 随机分配及隐藏分组
    3.6 盲法
    3.7 不完整资料偏倚的评估
    3.8 统计学方法
    3.9 纳入研究的质量
    3.10 疗效判定指标的选择
    3.11 异质性分析
    3.12 疗效评价
    3.13 本系统评价对临床和研究的意义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JADAD评分量表
附表2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的质量分析
附表3 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的数据提取
附表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附表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判定标准
附表6 中西医结合组有效率提取资料
附表7 血浆比黏度提取数值
附表8 红细胞压积提取数值
附表9 PaO_2提取数值
附表10 PaCO_2提取数值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及疗效机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1.1 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1.2 纤溶活性
        1.3 血小板
        1.4 肺小血管
    2 中医药学对肺心病的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研究
        2.2 辨证分型
        2.3 治则研究
        2.4 药物研究
    3 问题与展望
    4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中药治疗肺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观察项目
        1.4 分组与治疗方案
        1.5 观察内容
        1.6 疗效判断标准
        1.7 数据分析
        1.8 质量控制
        1.9 伦理与知情同意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典型病例报告
致谢
个人简历

(10)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明确何为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 了解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特点
    2.1 功能代偿期
    2.2 功能失代偿期
    2.3
    2.4 血液检查
    2.5 痰细菌培养
    2.6 X线检查
    2.7 心电图检查
3 治疗目标
4 治疗方法
    4.1 缓解期治疗
    4.2 急性期治疗[3]
5 各种药物禁忌及注意事项

四、162例肺原性心脏病诊断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儿童高原性心脏病中医证型的聚类分析研究[D]. 宋安然.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及优化[D]. 欧雅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4]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5]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疗效的系统评价[D]. 冯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6]参元益气活血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及疗效机理探讨[D]. 李大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5)
  • [7]肺原性心脏病五年来临床观察及防治体会[J]. 韩克远. 煤矿医学, 1980(01)
  • [8]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综述[J]. 孟庆云. 黑龙江医药, 1975(01)
  • [9]肺原性心脏病(50例临床探讨)[J]. 隋安乐,赵巨民,杨秋生,邓锦芬. 黑龙江医刊, 1958(02)
  • [10]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治疗体会[J]. 程苏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2)

标签:;  ;  ;  ;  ;  

肺心病162例诊断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