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校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刘萨仁[1](2021)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坚持以德育为根本任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为努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三全育人”,坚持把教育的灵魂交给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模式。研究“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英群体,他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也承载着民族地区的未来,他们进入高校后能否在学习、生活、人际、心理等方面良好适应十分重要。本文以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梳理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特点、入学适应概念与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三全育人”视域宁夏高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现状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宁夏高校通过组织集中教育培训、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宽入学适应教育的渠道与方式,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方面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全过程跟进、全方位发力。但部分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仍旧存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环境、心理变化方面的入学适应不良现象,这既有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自身和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高校和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要丰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育人队伍、建立覆盖本科学段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体系、探索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多方联动体制机制,促进少数民族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吴茵琪(Ngyanki)[2](2020)在《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分析比较香港和广州在校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探索香港与广州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重点探讨两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提出进一步完善两地高校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提高预防心理危机工作水平的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和香港3所综合院校1038名大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和中医五态人格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检验、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共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3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86%,其中香港450例(43.35%),广州588例(56.65%)。(1)按SCL-90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44例,占总数的32.00%,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未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329)。广州大学生中出现心理异常162例,占总数的27.55%,其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的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月收入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39)。(2)SCL-90因子得分显示,香港大学生中,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未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的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精神因子、其它因子和总分均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中,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大部分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偏执因子得分大部分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得分中,躯体化因子、偏执因子和精神因子高于与全国常模得分,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和恐怖因子低于与全国常模得分(P<0.05)。(3)按自杀意念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66例,占总数的15.49%,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父母婚姻现状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家庭氛围的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广州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72例,占总数的12.37%,其中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未发现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按家庭关怀度量表测评结果显示,香港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240例,占总数的53.33%,其中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性别、学院、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广州大学生中家庭关怀度障碍474例,占总数的80.61%,其中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氛围、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不同年级、学院、是否独生子女、父母婚姻现状、家庭月收入的大学生家庭关怀度指数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按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结果显示,太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4.02±4.93,香港大学生10.92±4.21;少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77±4.61,香港大学生13.81±4.60;阴阳和平得分中,广州大学生为8.51±2.21,香港大学生7.25±2.70,;少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16.84±3.05,香港大学生15.20±3.75;太阴得分中,广州大学生8.78±6.86,香港大学生9.41±6.15;经统计检验,广州与香港在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太阴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与全国常模得分比较中,香港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阳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广州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得分中,太阳、少阳、阴阳和平、少阴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太阴得分低于全国常模中医五态人格得分。(6)在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影响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是香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44.818,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366,P=0.013)、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2.918,P=0.005)、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2.783,P=0.002)、年级(OR=2.611,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对本专业满意(OR=0.237,P<0.001)、性别(OR=0.294,P=0.001)、有宗教信仰(OR=0.465,P=0.022)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在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logistic模型中,单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独生子女、父母婚姻、家庭氛围、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是学生会干事、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有宗教信仰、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影响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结果显示,年级、性别、学院、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对本专业满意、曾补考和(或)留过级、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是否谈恋爱、恋爱受到别人干涉、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是广州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曾有服药或割腕等自伤或自杀行为(OR=43.523,P<0.001)、目睹过父母暴力打斗情景(OR=36.141,P<0.001)、恋爱受到别人干涉(OR=11.730,P<0.001)、曾补考和(或)留过级(OR=4.093,P<0.001)、学院(OR=1.910,P<0.001)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年级(OR=0.504,P=0.008)、谈恋爱(OR=0.259,P<0.001)、性别(OR=0.151,P<0.001)、对本专业满意(OR=0.078,P<0.001)、每天上网时间>6小时(OR=0.073,P<0.001)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结论:香港和广州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认知障碍、自卑、抑郁苦闷、家庭关怀度障碍、自杀意念等问题,且检出率较高。香港大学生在认知障碍、自卑感、忧郁苦闷心境等问题较广州大学生更为严重,同时香港大学生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比广州大学生更严重,若未得到良好开导,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在SCL-90心理状况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正常水平,但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于正常水平。在中医五态人格得分方面,香港大学生性格较随和、沉着冷静、善于辨认是非、自我警惕性较强、不易患得患失、但进取心较差、抗打击能力弱,广州大学生进取心和抗打击能力强、自我警惕性较低、稳定性较强、有奉献精神、但易盲信别人。家庭情绪氛围、个人经历、宗教信仰和个人不良习惯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如父母暴力打斗、恋爱受别人干涉和重大事件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训与宣教,合理引导大学生恋爱与情感依恋,鼓励父母采用关爱、和谐家庭情绪氛围与鼓励的教养方式,综合多途径、个性化、针对性的方式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张佳蕾[3](2020)在《小组工作在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中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Y大学社工系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大学新生群体在不断壮大。大学的生活环境、人际交往、学习方法、授课模式都与高中截然不同,步入大学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变化,致使大学新生群体感到难以适应。大学新生能否良好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这四年的成长与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开展了校园适应教育工作。但总体上,存在时间短,教育模式传统的问题,一味的强调制度、纪律的重要性,没能从实质上帮助到大学新生良好适应校园生活。而运用小组工作的方法,既能在一定程度帮助大学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又可以有效充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内容,因此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的校园适应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以内蒙古Y大学2019级社工系大学新生为研究对象,实地走访调查,深入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后适应校园时存在哪些问题,分析他们适应不良的原因,有计划、具体的确定小组目标和制定相应的小组方案,并通过开展为期五次的小组活动,协助大学新生良好的适应校园生活。活动结束后,以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为主要的方式对小组活动成效进行评估。探索小组工作这一模式介入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群体的方案。从研究的成果证明:小组工作的方式具有趣味性强、创新性高、接受度广的特点,可以充分应用到提高大学新生校园适应能力中。同时,希望能把这种方式广泛推广和应用到高校新生校园适应的教育工作中。

亓官石[4](2020)在《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宿舍作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是形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而言,有着相对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他们宿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也会影响校园安全。因此提出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进程,也有助于校园的和谐稳定。本研究用归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依据,首先总结和评述有关宿舍人际关系的现有研究成果。其次,以云南省四所独立学院的57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了解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及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宿舍人际关系的概述,通过对于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指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基于这些理解展开了本论文的第二部分,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走访、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了解到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发现独立学院大学生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呈现出较为良好的状态,但是在一些变量中存在着显着性差异,据此归纳出四种宿舍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思想观念差异造成的分歧、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的矛盾、生活琐事摩擦造成的冲突和“小团体”现象造成的排挤或对立。第三部分基于上述问题,应用归因理论从大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家庭背景因素以及学校教育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阐述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和原因,在本论文的第四部分提出了优化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策略:首先,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求他们掌握交往原则、培养健康心态、提升沟通能力以及确立宿舍群体约定;其次,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对子女的帮助以及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第三,从健全宿舍管理体系、完善校内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辅导员作用以及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来倡导高校发挥其教育管理作用。

温雪娇[5](2020)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X大学普通班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大学生人际适应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对象也涉及到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已有研究表明,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多来自民族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语言等因素导致其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适应问题。为了更大程度地实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巩固并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汉合校”这一模式的基础上,以“民汉合班”为载体的教学形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随着高校编班模式的改变,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交往更加密切,人际交往环境变得较为复杂,其人际适应问题更应该引起学者们的积极关注。此外,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社会构成的重要群体,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局面的形成。综合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本研究选取X大学不同年级、非民族班的40名少数民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将文化认知、文化态度、人际认知、人际信任、人际互动、人际沟通六方面作为研究少数民族学生人际适应的分析维度。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并通过访谈法、文献法进行具体资料的收集。通过对研究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大部分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适应问题,而且人际适应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学生干部身份、语言能力、学生成绩、班级氛围、社会支持、文化态度、人际交往技巧七个方面。促进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适应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本研究通过分析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人际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以下几点教育策略:班级干部采用轮换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扩大交往范围,提升其沟通协调能力;学校应加强学生国家通用语的学习,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助学,提高其学业水平;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班级文化;减少偏见、增进沟通,营造共建、共享的校园文化;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促进学生族际文化理解;关注人际交往教育,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

杨丽丽[6](2020)在《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职业教育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招录中职学校学生数量不断上升,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一系列问题,学校适应便是其中之一。尽快适应高职生活已成为中职学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身心状况及健康,还影响他们未来发展。学生经历由中职到高职的转校,面临和中职阶段不一样的学习生活,需要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帮助中职学生如何快速的转换角色过渡到高职阶段,不仅是中职学生自身所要考虑的,也是教育工作者及社会所关注的。了解中职升高职学生学校适应的基本状态,进一步分析中职升高职学生适应不良的心理特点,探索提高学校适应水平的方法,对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职毕业指导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并丰富职业学习阶段衔接过程中学生学校适应问题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进行了调研,用SPSS16.0进行分析,了解中职升高职新生的性别、学科、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留守与非留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之间的差异,中职升高职新生以及与单招新生、高考新生学校适应之间的差异,对适应不良的中职升高职新生进一步访谈发现在学习适应、自我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人际关系适应、校园适应、满意度适应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并通过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设计,对实验组的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8次干预;再次利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团体辅导后的实验组和未做干预的对照组进行测试,从问卷评估、被试主观评估、观察评估中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学校适应水平的影响。本研究结论如下:1.性别、民族、留守与非留守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差异比较中,差异不显着。2.文科与理工科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差异比较,在满意度适应上,存在显着差异。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差异比较,在择业适应、自我适应上,存在显着差异。4.贫困与非贫困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差异比较,在人际关系适应上,存在显着差异。5.中职升高职新生、单招新生、高考新生学校适应的差异比较,在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适应上,差异显着,有着不同的适应特点;在学校适应上,差异不显着。6.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学校适应总体情况、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学校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满意度适应方面,差异显着。7.实验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学校适应总体情况、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自我适应方面,差异显着。但是情绪适应、自我满意度适应方面,差异不显着。

王慧[7](2020)在《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适应性反映个体应对新环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通过调查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提供依据,以降低大学新生心理问题发生风险。方法于2018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971名大学一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大学新生适应性量表(SACQ)对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水平进行调查,结合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领悟社会支持问卷(PS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以及自行设计的校园功能满意度调查问卷,评测大学新生一般资料、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家庭环境及对学校满意度等情况。采用Excel录入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结果1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总分为(108.68±13.07)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情绪适应性、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各维度的均分分别为:(24.16±3.27)分、(27.97±4.98)分、(20.35±5.67)分、(15.33±2.68)分、(20.87±3.28)分。2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对大学的认可程度、对大学的总体评价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适应性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际适应性在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专业、心理一致感、领悟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怀度、对宿舍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线性分析结果显示,(1)大学新生适应性总分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2)对大学的认可程度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是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家庭经济状况、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3)对大学总体评价与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性别有关(P<0.05);(4)大学新生情绪适应性与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心理一致感、性别、对宿舍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有关(P<0.05);(5)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对食堂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宿舍的满意度、家庭关怀度、性别、专业有关(P<0.05);(6)大学新生人际适应性与心理一致感、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独生子女、对宿舍的满意度、对食堂的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领悟社会支持、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有关(P<0.05)。结论1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2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对人文环境的满意度、对校园周边的满意度、心理一致感水平、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对食堂的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宿舍的满意度、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专业是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影响因素。图0幅;表14个;参162篇。

洪璐[8](2020)在《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高校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其综合教学质量得到显着提升。高校大学生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对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在于教育引导高校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的人格表现和合格的心理素质是反应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和实施途径等方面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相似之处。近年来军队领导干部开展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试着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军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异同比较等方面浅析高校如何借鉴军队新兵心理健康教育,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相应借鉴经验。

张瑞宁[9](2020)在《一流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一流人才培养是国家对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面对新的历史使命,除了继续重视传统的人才培养要素,还必须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心理资本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核心心理要素,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才能拥有未来最无法替代和最具有竞争力的核心资源。本研究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兰州大学162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23.0和AMOS22.0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进而得出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及各维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以上,其中希望维度得分最高,韧性维度得分最低,大学生心理资本总体状况良好。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年级、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心理资本与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均呈显着正相关。3.大学生学习适应总体及各维度的均分都在中值以上,其中学习态度维度得分最高,环境因素维度得分最低,大学生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良好。4.大学生学习适应在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担任班干部和家庭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着差异,学习适应与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均呈显着正相关。5.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呈显着正相关,心理资本能正向预测学习适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在未来人才培养中,学校应将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深度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基于“以生为本”的理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重视学生心理潜能的培养与激发,提高学生面对学业发展等困难时的应对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人才奠定基础。同时高校还应引导和发挥家庭在子女心理资本培育中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转变教养方式,改善亲子关系,为子女心理资本的培育奠定良好的家庭基础。

王莹[10](2020)在《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芜湖市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索巴林特小组对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扩展巴林特小组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720名医学院大一新生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根据总分≥160分或阳性项目数≥43的标准,筛选出36名研究对象,并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和空白组三组,每组各12名成员。研究组每周开展一次巴林特小组的活动,持续8周;对照组每周进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共进行8次;空白组暂时不予任何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情绪表达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分别施测,比较各组前后及各组间的差异。根据空白组成员的意愿,补充进行巴林特小组的干预。结果:1.720名医学院大学新生的症状自评量表的平均得分为127.63±31.92。2.不同性别的医学院新生在人际关系因子(P=0.023)、焦虑因子(P=0.017)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P=0.038)有显着的差异。具体表现为男性在人际关系因子分(1.47±0.50)上显着低于女性(1.56±0.51);男性在焦虑因子分(1.31±0.38)显着低于女性(1.38±0.43);在恐怖因子分上男性得分(1.27±0.38)显着低于女性(1.34±0.43)。3.不同专业类别的医学院新生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有显着的差异(P=0.036)。表现为非医学新生组(1.33±0.37)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显着低于医学新生组(1.40±0.40)。4.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医学院大学新生在焦虑(P=0.050)和偏执因子得分上(P=0.047)的差异有显着的意义,具体表现为非学生干部(1.38±0.42)在焦虑因子分上显着高于学生干部(1.30±0.37);非学生干部(1.35±0.43)在偏执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学生干部(1.27±0.34)。5.不同生源地的医学院新生在强迫(P=0.039)和恐怖因子(P=0.046)的得分上有显着的差异。城市组新生(1.61±0.47)在强迫症状的得分显着低于农村组(1.69±0.53);农村组新生(1.34±0.45)在恐惧因子得分上显着高于城市组(1.28±0.36)。6.干预前:研究组(168.75±5.34)、对照组(170.83±5.04)和空白组(173.25±7.79)在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研究组(54.92±3.09)、对照组(54.67±2.84)、空白组(55.00±3.28)在自我意识量表上的得分无显着的差异(P=0.963);研究组(62.08±1.78)、对照组(60.67±2.67)、空白组(62.00±2.00)在情绪表达量表上的得分无显着差异(P=0.166)。7.干预后:单因素卡方检验显示三组在症状自评量表(P=0.001)和情绪表达量表总分上(P=0.008)的差异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8.研究组干预前后在SCL-90量表总分(P=0.022)、自我意识量表总分(P=0.008)和情绪表达量表总分上(P=0.00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在SCL-90量表总分(P=0.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干预前后在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上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9.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差值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在抑郁分量表(P<0.05)、其他分量表(P<0.05)和情绪表达量表(P<0.01)干预前后差值上的差异显着。结论:1.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能有效提高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表达能力和自我意识;一般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某医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与团体心理辅导相比较,巴林特小组对某医学院大学新生情绪表达能力的干预效果更佳。

二、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四、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 系统论
        (三) 认知理论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概述
    第一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特点
        一、身心特点
        二、学习特点
        三、思想特点
    第二节 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概念
        一、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第三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主要内容
        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对学习方式的适应
        三、对人际环境的适应
        四、对心理变化的适应
第二章 “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现状
    第一节 调查研究基本情况
        一、问卷基本情况
        二、访谈基本情况
    第二节 “三全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一、全员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二、全过程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三、全方位育人视角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
    第三节 宁夏高校针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开展入学适应教育的经验
        一、组织集中教育培训,助其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二、开展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促其融入大学生活
        三、多渠道助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第三章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表现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表现
        一、生活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二、学习方式适应不良的表现
        三、人际环境适应不良的表现
        四、心理变化适应不良的表现
    第二节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自身的原因
        二、家长忽视了对子女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针对性不强
        四、社会环境对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消极影响
第四章 “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丰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育人队伍
        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原则
        二、强化辅导员骨干作用
        三、巩固任课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育人作用
    第二节 建立覆盖本科学段的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体系
        一、推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系统化
        二、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融入课程教育
        三、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教育融入实践活动
    第三节 探索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多方联动体制机制
        一、建立组织、课程、活动三位—体大中心
        二、构建文化、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大空间
        三、设立心理、资助、创业三位一体大平台
参考文献
附录1 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介

(2)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2 调查方法与样本量计算
    2.3 调查内容与工具
    2.4 研究内容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第三章 结果
    3.1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1.1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1.2 香港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1.3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1.4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1.5 香港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1.6 香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2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3.2.1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人口学资料
        3.2.2 广州高校大学生SCL-90 测评结果
        3.2.3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情况
        3.2.4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关怀度情况
        3.2.5 广州高校大学生的中医五态人格测评情况
        3.2.6 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3.3.1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人口学资料的比较
        3.3.2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3.3.3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情况的比较
        3.3.4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家庭关怀度的比较
        3.3.5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中医五态人格比较
        3.3.6 香港与广州高校大学生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分析
    4.1 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2 造成两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及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4.3.1 中医五态人格的认识
        4.3.2 两地大学生在中医五态人格量表测评方面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第五章 建议
    5.1 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体制机制
    5.2 完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
    5.3 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手段
    5.4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国德育文化教育相结合
    5.5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中医学相结合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英文缩略词
个人学习经历
致谢
综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3)小组工作在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中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Y大学社工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理论依据
        (一)“镜中我”理论
        (二)社会学习理论
    四、概念界定
        (一)校园适应
        (二)小组工作
第一章 大学新生校园适应现状调查
    第一节 内蒙古Y大学新生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内蒙古Y大学新生校园适应现状分析
    第三节 内蒙古Y大学开展校园适应工作的现状
第二章 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不良表现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不良的表现
        一、人际关系方面
        (一)与同学关系不亲密
        (二)与老师相处有距离感
        二、学习适应方面
        (一)教学方式的不适应
        (二)不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三、生活管理方式
        (一)日常消费缺乏有效管理
        (二)作息时间不规律
    第二节 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一)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不强
        (二)专业认知肤浅导致学习动机不明确
        (三)自我处理事务能力弱
        二、客观原因
        (一)父母对孩子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教育
        (二)高校新生校园适应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第三章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校园适应工作的策划
    第一节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校园适应工作的理论依据与优势分析
        一、同辈群体之间能产生积极影响
        二、能提升学习动力
        三、能促进小组成员的个人成长
    第二节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校园适应的筹备
        一、小组成员的招募
        二、需求评估
        三、小组目标以及计划制定
        四、资源的运用
第四章 小组活动的实施与评估
    第一节 小组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描述
        一、小组第一次活动
        二、小组第二次活动
        三、小组第三次活动
        四、小组第四次活动
        五、小组第五次活动
    第二节 小组工作的评估
        一、过程评估
        二、结果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问题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独立学院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归因理论
        二、社会交换理论
第一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及宿舍人际关系概述
    第一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点
        一、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自主性计划性有待提升
        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自我意识较强
        三、兴趣广泛,多才多艺,自我表现能力较强
        四、竞争意识强,集体荣誉感及合作意识较弱
    第二节 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表现形式
        一、宿舍管理制度完善,执行到位
        二、内部环境舒适优雅,风清气正
        三、成员交往动机端正,心态积极
        四、宿舍成员个性融合,求同存异
        五、成员人格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六、宿舍内务分工合理,集思广益
        七、成员积极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节 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确保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二、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四、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
        五、有利于实现和谐良好的校园风气
第二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第二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数据分析
        二、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不同变量中的差异性
    第三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差异造成的分歧
        二、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的矛盾
        三、生活琐事摩擦造成的冲突
        四、“小团体”现象造成排挤或对立
第三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宿舍成员的个人主观因素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二、人格差异
        三、生活习惯的差异
        四、大学生欠缺沟通和交往能力
        五、寻求专业帮助的意愿较低
    第二节 家庭背景因素
        一、家庭的经济状况及氛围的差异
        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
        三、大学生和家长互动的针对性不足
        四、家庭变故的作用
    第三节 学校教育和管理因素
        一、宿舍管理制度不到位
        二、课程或讲座体系有待完善
        三、教育管理者的作用未能发挥
        四、宿舍环境有待提升
第四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优化策略
    第一节 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掌握交往原则
        二、培养健康的心态
        三、提升自身的沟通和交往能力
        四、确立宿舍内部的群体约定
    第二节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加强对子女的指导和帮助
        四、提升自身家庭教育水平
    第三节 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管理作用
        一、健全宿舍管理体系
        二、完善校内教育体系
        三、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
        四、重视宿舍文化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附录二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访谈提纲
    附录三 :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X大学普通班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高校编班模式的改变
        2.少数民族大学生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且人际适应问题凸显
        3.个人的研究兴趣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核心概念界定
        1.适应
        2.人际适应
    (五)文献综述
        1.大学生人际适应的研究
        2.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的研究
        3.对已有研究的反思
    (六)理论基础
        1.多元文化整合理论
        2.文化适应理论
        3.人际关系理论
    (七)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3.研究对象
        4.研究维度
二、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人际适应的现状与问题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
        1.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
        2.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态度
    (三)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1.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认知能力
        2.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信任能力
        3.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
        4.少数民族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三、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人际适应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干部身份
    (二)语言能力
    (三)学生成绩
    (四)班级氛围
    (五)社会支持
    (六)文化态度
    (七)人际交往技巧
四、改善普通班少数民族学生人际适应的教育对策
    (一)班干部采取轮换制,提升学生沟通协调能力
    (二)加强学生国家通用语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学生助学,提高学业水平
    (四)创建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融入班级文化
    (五)减少偏见、增进沟通,营造共建、共享的校园文化
    (六)树立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促进族际文化理解
    (七)关注交往教育,提高学生人际交往技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研究背景
        2.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的目的
        2.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学校适应的内涵研究
        2.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
        3 学校适应研究方法及测量工具
        4.团体心理辅导对学校适应教育或辅导的相关研究
        5.研究评价
    (四)概念界定
        1.学校适应
        2.中职升高职
        3.团体心理辅导
    (五)相关理论阐释
        1.团体动力学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人际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工具
        1.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介绍及选用
        2.有关人口统计学信息的学生情况调查表
        3.有关中职升高职新生学校适应的学生、教师、辅导员访谈提纲
        4.甑选团体心理辅导被试及有关学校适应不良学生访谈提纲
        5.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单元反馈表
        6.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记录分析表
        7.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学生自评表
    (四)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问卷测量法
        3.统计分析法
        4.访谈法
        5.实验法
        6.观察法
三、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调查研究
    (一)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人口统计变量与学校适应的关系
        1.不同性别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2.不同专业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3.不同民族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5.留守与非留守经历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6.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7.中职升高职学生、单招学生、高考学生在学校适应上的差异比较
    (二)调查结论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1.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自身学校适应情况分析
        2.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与单招新生、高考新生学校适应对比分析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
    (一)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依据
        1.学校适应问卷调查数据依据
        2.团体心理辅导前访谈依据
        3.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依据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与性质
        1.团体心理辅导目标
        2.团体心理辅导性质
    (三)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内容设计
        1.方案设计思路
        2.方案设计内容
    (四)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过程
    (五)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评估
        1.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的问卷评估
        2.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的被试主观评估
        3.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的观察评估
    (六)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的讨论与分析
        1.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人际关系适应的讨论
        2.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学习适应的讨论
        3.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校园适应的讨论
        4.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择业适应的讨论
        5.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情绪适应的讨论
        6.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自我适应的讨论
        7.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满意度适应的讨论
五、不足与展望
    1.不足
    2.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大学新生适应调查问卷
    附录2 :中职升高职新生学校适应的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中职升高职学校适应的教师、辅导员访谈提纲
    附录4 :甄选团体心理辅导被试及有关学校适应不良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5 :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附录6 :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单元反馈表
    附录7 :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学生自评表
    附录8 :学校适应团体心理辅导记录分析表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7)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调查研究
    1.1 研究方案
        1.1.1 研究目标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处理
        1.1.5 质量控制
        1.1.6 伦理原则
    1.2 结果
        1.2.1 大学新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2.3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单因素分析
        1.2.4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多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
        1.3.2 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的因素分析
    1.4 小结
    1.5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大学生适应性的研究进展
    2.1 适应性的概念
    2.2 大学新生适应性的测评工具
    2.3 大学生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2.3.1 个体因素
        2.3.2 家庭因素
        2.3.3 学校因素
    2.4 大学生适应不良的危害
        2.4.1 人际交往障碍
        2.4.2 学业成绩不理想
        2.4.3 强迫症状、焦虑等负性情绪
    2.5 适应性在护理领域的研究
    2.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绪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现状综述
    1.4 课题的创新点
2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1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2.2 新兵心理健康教育
        2.1.1 新兵连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1.2 新兵下连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3 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2.3.1 入学教育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3.2 新生发展规划时期心理健康教育
    2.4 新兵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
        2.4.1 二者相同之处
        2.4.2 二者不同之处
3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制度
    3.1 思想与心理调查分析制度
    3.2 思想与心理档案制度
    3.3 思想与心理动员制度
    3.4 思想与心理汇报制度
    3.5 思想与思想教育汇报制度
4 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4.1 加强教育激励
    4.2 加强宣传鼓动
    4.3 及时疏导干预
    4.4 鼓励互助调节
    4.5 活跃校园生活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一流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1.1.2 心理资本在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文献综述
        2.1.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概念
        2.1.2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结构及测量
        2.1.3 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研究
        2.1.4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策略
        2.1.5 国内外已有研究评价
    2.2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文献综述
        2.2.1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概念
        2.2.2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维度
        2.2.3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研究现状
    2.3 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习适应的关系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积极心理学理论
        3.1.2 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
        3.1.3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1.4 文化适应的过程理论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和工具
        3.2.2 样本基本情况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总体水平和差异分析
        4.1.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差异分析
        4.1.2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差异分析
    4.2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4.2.1 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4.2.2 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4.2.3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4.3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回归分析
        4.3.1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心理资本、学习适应的OLS回归分析
        4.3.2 心理资本总分对学习适应的OLS回归分析
        4.3.3 心理资本各维度对学习适应的OLS回归分析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
    5.1 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5.1.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分析
        5.1.2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5.2 学习适应的总体水平与影响因素分析
        5.2.1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总体水平分析
        5.2.2 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5.3 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5.3.1 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之间呈显着相关
        5.3.2 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维度能正向预测学习适应及各维度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习适应总体状况良好,各维度发展不平衡
        6.1.2 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学习适应水平存在群体间差异
        6.1.3 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学习适应及各维度
    6.2 建议
        6.2.1 转变教育理念,将学生心理资本培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6.2.2 调整教育管理策略,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2.3 优化家庭教育功能,奠定子女心理资本培育的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3.研究工具
        3.1 基本情况调查表
        3.2 症状自评量表
        3.3 情绪表达量表
        3.4 自我意识量表
    4.研究设计与方案
        4.1 研究设计
        4.2 研究方案
    5.数据处理
        5.1 数据的收集和录入
        5.2 数据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全育人”视域下宁夏高校少数民族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D]. 刘萨仁.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2]粤港两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其比较研究[D]. 吴茵琪(Ngyanki).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小组工作在大学新生校园适应中的应用研究 ——以内蒙古Y大学社工系为例[D]. 张佳蕾.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4]云南省独立学院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优化策略研究[D]. 亓官石.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少数民族大学生人际适应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以X大学普通班学生为例[D]. 温雪娇.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团体心理辅导对中职升高职大一新生学校适应的干预研究[D]. 杨丽丽.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7]某高校大学新生适应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慧.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8)
  • [8]高校借鉴新兵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 洪璐.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9]一流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D]. 张瑞宁. 兰州大学, 2020(01)
  • [10]某医学院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巴林特小组的干预作用[D]. 王莹. 皖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高校新生人际关系现状分析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