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上油田测控数据传输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聂飞朋,孙宝全,车传睿,张福涛,黄辉才[1](2021)在《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胜利海上油田主力层系馆陶组层多、跨度大、易出砂,目前采用笼统充填防砂方式,且防砂通径小,无法满足7 in生产套管分层采油要求;此外,生产测试采用毛细管测压技术,只能监测一个参数,制约了电泵井生产参数实时动态监测及优化。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海上7 in套管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研究,鱼腔内径达到88 mm以上,配产器直径可设计到80 mm,泵下测试装置能满足温度、压力、振动等多参数测试要求,并在胜利油田陆上和海上开展了现场应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精细化控制分层采油与测试,实现增油4.25×104 t,有效提高了油井产能,在多层非均质疏松砂岩油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翟华,闻若彤,卢锦玲[2](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架构》文中提出海上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海上油田生产过程中的伴生天然气,为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的能量管理必须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在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物理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物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推动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的智能化建设。从全面感知、网络互联、管理平台及智能应用等方面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分析、优化运行和决策评价方面的具体应用,阐明其可有效提高系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安全运行能力和智能互动能力。
刘香山,宋辉辉,张福涛,黄辉才,任从坤,田俊[3](2020)在《海上油田智能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针对胜利油田海上油井层间矛盾突出、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智能注采工艺技术研究。设计的井下智能测控集成装置能够实时监测井下分层流量、温度及压力。研制的井下智能配水器,采用压力脉冲无线传输信号控制方式,免去人工测试工作量。试验表明,智能注采技术能够灵活控制井下选层生产,且具有采集、传输油水井生产数据能力,以远程控制方式改善对生产的动态管理。该技术已在胜利陆地及海上油田成功应用于50余口井,减少气突破、水锥进等层间干扰,实现了各层段的滚动开发,有序提高了油藏的有效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张天赫[4](2020)在《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确保石油开采的稳定可控是确保石油供应稳定,免受国外市场垄断价格影响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对石油进行合理开采可以有效的缓解我国对石油能源一直以来大量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石油开采已经进入到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注水系统作为油田注水开采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油田注水系统的质量高低,进而严重影响着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目前,注水系统主要通过本地化操作,注水效率低,且各油田注水压力和流量存在极大的差异,注水压力和流量控制性能差,造成了系统压损严重,能源损耗巨大。针对这一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油田注水站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结合的方法,实现了注水系统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控化。提出了在常规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控制,构成了注水系统的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实现了注水系统的流量进行精确自动化控制,进而实现注水系统的高效化、精确化和节能化。为建立注水站测控系统,本文设计了注水系统的整体方案及技术架构,对注水站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监控系统实现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设计。构建了基于S7-300PLC的硬件系统,采用LabVIEW软件作为上位机开发平台,实现了控制算法的交互。提出了基于注水系统流量控制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规则库,根据注水系统的特点,选取了隶属度函数曲线,并采用了最大隶属度函数法对模糊量进行解析。对比仿真分析了常规PID控制算法和模糊PID控制算法对注水系统的流量的控制效果,仿真发现:相比常规PID控制方法,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使得注水流量的超调量明显减小,常规PID的超调量为40%,模糊PID的超调量为13.3%;常规PID的震荡次数为3次,模糊控制器的震荡次数为1次。有效减少了流量的波动,降低了能耗。最后,搭建了基于西门子S7-300PLC的油田注水测控系统,编写了LabVIEW上位机软件,研究了 LabVIEW与西门子PLC的通讯方法,对PLC进行了通讯调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
刘若愚[5](2020)在《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无线通信技术革新不断加快。数字集群无线通信技术是武警部队最新出台的无线通信技术标准,正在地方武警部队获得推广运用,然而也面临着技术衔接、环境适应性、规划设计、组织管理等方面的项目风险。一般来讲,风险存在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风险管理是项目顺利推进和稳定运行非常关键的因素。通信组网工程项目涉及面广,特别是军用通信组网项目不仅仅涉及到军事部队还涉及到地方政府,以及繁杂的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运营商、专家及技术骨干等主体。当前学术界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多数从案例研究的视角展开,但是针对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以国星公司承建的军用通信组网项目为案例研究对象。该项目采用最新的数字集群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空、对地指挥调度一体化,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识别出了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存在的技术、规划、环境和管理等4类17项的项目风险因素,并逐一分析了上述风险的现状。接着使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建立风险评估层次结构后使用模糊评价法评估了项目整体风险大小,并进而使用综合评价法分析了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项目风险水平处于较低水平,是可控的,然而规划、技术在风险评估模型中的权重值较大,影响力较高,其中以基站选址、产品适应性、模数互联性尤为重要,并且需求变化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风险后果最为严重,需要密切关注。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综合采用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预防和风险自担等5种应对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监控措施,从而为国内相类似的通信组网项目提供更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改进方案,为后续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丰富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成果。
李露[6](2019)在《基于井口参数的潜油电泵工况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油田现场分散不易管理、井下潜油电泵运行环境复杂、工况诊断仪成本高、电流卡片法判断不全面的特点,结合新型研制的管式油井流量计实时计量气液产量和油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井口电参数与生产参数的潜油电泵实时工况诊断方法,从井上参数反映井下的生产状态、设备故障、油藏情况。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综合区块多井的井口电参数与生产参数的历史数据以及油井的其它额定工艺参数,分析潜油电泵各工况的不同特征,完成了工况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完成了潜油电泵多源信号采集。采用RTU(Remote Terminal Unit)实现了井口电参数与生产参数的实时采集与4G无线远传,搜集并录入油井工艺参数及历史数据,为潜油电泵工况诊断提供了数据基础。结合油井额定工艺参数及历史数据,采用特征匹配与先验知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井口电参数与生产参数的潜油电泵工况诊断方法,完成了工况诊断算法及软件设计。采用均值、方差、偏离度、极值等简单时域特征实现了气体影响、气锁工况、大马拉小车、管柱漏失等7类简单工况的实时诊断。针对复杂工况,综合同一区域不同井、本井的历史工况特征,作为该井的初始标准工况特征,利用标准工况特征与实测信号进行互相关检测匹配,实现了气锁、供液不足等复杂工况的实时诊断。随着它井、本井的实时复杂工况的出现,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实现了标准工况特征的自适应修正,实时更新工况特征库;结合动态灰色模型与相关分析法对复杂工况的电流数据进行预测,提前获知故障信息,有效防止了故障工况的进一步发展。采用多尺度变换减小了实时工况特征在幅值、时间尺度上引起的差异,提高了工况诊断识别率。在实验室和油田现场对工况诊断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平稳,实现数据采集与4G远传。利用现有的工况数据进行离线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工况诊断识别率高达98%,所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有效的预测出故障工况。
刘俊刚,张绍帅,时文祥,黄鑫,杨开杰,何均[7](2019)在《自动化技术在海上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近年来的油田开采工作实施中,随着油气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陆地油田开发工作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为此海上油田逐渐拓展了油气开发工作,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油气容易发生泄漏情况,从而对大海环境产生大面积污染,且油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易爆易燃性质,因此在海上油田工作实施中,需要加大安全管理力度。传统的人工管理在现阶段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发展,本文针对当前在海上油田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中,自动化技术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此以后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
程慧齐[8](2019)在《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文中研究说明现今,我国海上油田的开采已进入油层复杂、低渗透油、复杂断块、高含水量的油田开采阶段,在多油层油田开采中,各油层压力不均衡,层间矛盾突出,使开采作业难度加大。目前,国内海上油田开采技术相关的试验研究较少,相关的设备也较匮乏,为了试验在采油过程中油层压力变化情况对采油流量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海上油田的生产作业工艺和井下开采环境,我们进行了现场模拟井下工具串的实验,设计了流体试验装置,其系统包括供油系统、调压系统、井筒及试验工具串等模块。要求能够实现井筒各油层进油支路的实时分采和实验参数的采集,并编制了配套软件。本实验所开发的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安装在井筒中的压力传感器所反馈的测试参数,不断地进行生产优化,通过调节压力控制阀,实现各支路对井筒的恒压供油。该监控系统有两部分概念,利用井筒进油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所提供的测试参数,对支路数据参数进行实时采集监测;根据上位机采集的数据,对执行机构实时控制,以达到流体试验装置实验状态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以下几部分:1.根据分析实际海上钻井平台采油过程,初步确定流体试验装置液压系统的框架,结合试验设计要求,完成对流体试验装置方案设计。并对模拟井筒试验装置测控工具参数计算和选型;2.结合试验装置的设计方案完成电气控制系统结构方案和硬件设计,并对电气控制系统各硬件参数计算和选型;3.编写上位机软件控制程序,控制系统以组态王软件作为上位机软件进行开发,以IPAM模拟量输入模块、模拟量输出模块作为下位机,实现数据的通讯。最后通过研究分析支路在不同稳压情况下的流量变化曲线,得出实验结论。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安装的流体试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稳定可靠,能够实现系统液控元件稳定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参数的实时采集,满足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冯国强[9](2018)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海上油田的开发逐渐进入中后期,为保证油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一系列井网综合调整配套、层系重组及综合挖潜工艺技术等措施,海上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子系统之间的矛盾也慢慢暴露出来,井筒举升系统是海上油田生产的核心组成,随着井网加密、层系重组等措施的实施,必然引起油井的主要生产指标:产量、压力及含水率等的变化,油井举升系统和油藏系统之间产生了矛盾,同时井筒举升系统产量还受到集输处理系统处理能力的约束,按照水上服从水下的基本原则,需要对举升系统进行优化,以实现油井举升系统与油藏流动系统的协调,在保证完成产量指标的前提下,达到生产运行成本最低,对于提高海上油田的开发水平和经济效益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海上油田开发调整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以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决策模型,综合考虑了经济、生产、能耗等指标,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和海上平台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和一体化优化技术,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对建立的模型及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本文首先系统开展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油井流入动态、井筒多相流、井筒温度场、井筒流体乳化修正、嘴流规律等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关键理论数学模型的研究,同时系统研究了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生产优化方法(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基于ANN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为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设备工况参数获取难度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电参数获取电机转速、转矩的数学模型,研制了潜油电泵井工况参数检测系统,通过实例验证,该系统检测数据精度满足油田生产管理需求,能够真实地反映油井的实际工作状况,可以利用该系统检测数据进行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为了解决理论模型的建模局限性,设计并制造了海上平台注采动态模拟装置,利用该装置结合海上油田的实际生产数据,以及根据数据检测得到的对应的产液量、流压、泵入口压力、泵出口压力、油压、回压以及物性参数、电泵参数,对油井产能预测模型、井筒管流模型、潜油电泵特性曲线模型、油嘴嘴流模型等进行了修正,同时完成了优化方法及优化方案的实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优化模型及研究的优化方法可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工况优化。在理论及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渤海某油田为目标油田,利用建立的工况分析方法,对其生产工况进行了分析,针对各油井油嘴均未达到临界流动,产生的较严重的井间干扰问题,采用一体化优化技术,应用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2)分两个层次(油嘴调节、重新选泵优化)对目标油田进行了工况优化,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验证了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及优化方法的可靠性。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的方法,通过实现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协调生产,为海上油田生产系统能耗与效益的最佳组合奠定了基础,充分考虑海上油田生产的客观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的整体潜力,发挥系统优势,在最低能耗条件下,实现生产方式整体最优,达到效益最大化。
刘尔康[10](2016)在《海上油田生产指挥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海上油田生产指挥系统设计为对象,从系统总体构架、系统软件设计等角度展开了研究,提出了海上中继站、油井平台、关键组件之间的通信接口等各子模块的设计思路,并对软件设计的总体结构、初始化模块等的实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可为类似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二、海上油田测控数据传输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上油田测控数据传输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海上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 |
1.1 海上分层充填防砂工艺技术 |
1.1.1 管柱结构 |
1.1.2 技术原理 |
1.2 海上分层采油技术 |
1.2.1 液控换层分采技术 |
1.2.2 压电控制换层分采技术 |
1.2.3 有缆测控分采技术 |
1.3 泵下测试技术 |
1.4 技术特点 |
2 现场应用 |
3 结束语 |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架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
1.1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物理层 |
1.2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信息层 |
2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物联网体系 |
2.1 全面感知层 |
2.1.1 智能传感单元 |
2.1.2 智能感知终端 |
2.1.3 边缘数据中心 |
2.2 网络互联层 |
2.2.1 短距离无线通信 |
2.2.2 远距离无线通信 |
2.3 管理平台层 |
2.3.1 大数据平台 |
2.3.2 云服务平台 |
2.3.3 数据挖掘平台 |
2.3.4 人机交互平台 |
2.4 智能应用层 |
2.4.1 风光出力预测 |
2.4.2 电热负荷预测 |
2.4.3 故障智能诊断 |
2.4.4 设备远程控制 |
3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 |
3.1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规划分析 |
3.2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 |
3.3 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系统决策评价 |
4 结论 |
(3)海上油田智能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概况 |
1.1 技术原理 |
1.2 技术优势 |
2 总体方案设计 |
2.1 智能分采技术 |
2.2 智能分注技术 |
3 现场应用 |
4 结论及建议 |
(4)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油田注水系统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原理及硬件设计 |
2.1 注水站系统工作原理 |
2.1.1 注水过程及流量设定原则 |
2.1.2 关键参数计算原理 |
2.2 注水系统数学模型分析 |
2.3 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原理 |
2.4 注水站测控系统关键硬件选型 |
2.4.1 触控系统硬件选取 |
2.4.2 下位机PLC设备选型 |
2.4.3 核心外围器件选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注水站流量控制算法的研究 |
3.1 常规PID算法原理 |
3.2 常规PID算法仿真分析 |
3.3 模糊PID算法设计 |
3.3.1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结构设计 |
3.3.2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输入输出变量的确定 |
3.3.3 注水系统模糊PID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确定 |
3.3.4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规则库的建立 |
3.3.5 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器模糊量的清晰化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注水站模糊PID控制算法仿真分析 |
4.1 油田注水系统的模糊PID仿真实现方法 |
4.2 基于LabVIEW的油田注水系统模糊PID控制程序建立 |
4.3 具有LabVIEW接口的油田注水系统AMESim模型建立 |
4.4 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PLC的注水站试验研究 |
5.1 PLC硬件接口设计 |
5.1.1 测试环境搭建 |
5.1.2 PLC系统通讯设计 |
5.1.3 PLC与工控机通讯设计 |
5.1.4 MPI网络配置设计 |
5.2 基于西门子PLC的程序设计 |
5.2.1 下位主程序设计 |
5.2.2 触控主界面交互功能设计 |
5.2.3 注水站注水主界面设计 |
5.3 含模糊PID的注水系统LabVIEW软件程序设计 |
5.4 LabVIEW与PLC通讯方法研究 |
5.5 试验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 |
(5)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
2.1.1 风险的定义 |
2.1.2 风险的分类及特征 |
2.1.3 风险管理的定义 |
2.2 风险管理的过程及方法 |
2.2.1 风险管理计划 |
2.2.2 风险识别 |
2.2.3 风险分析 |
2.2.4 风险评价 |
2.2.5 风险应对 |
2.2.6 风险监控 |
第三章 成都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基本情况 |
3.1 项目背景 |
3.2 项目概况 |
3.2.1 项目介绍 |
3.2.2 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成都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
4.1 项目的风险识别 |
4.1.1 风险识别的原则 |
4.1.2 风险识别的过程 |
4.1.3 风险识别的结果 |
4.2 项目风险分析 |
4.2.1 技术层面分析 |
4.2.2 规划层面分析 |
4.2.3 项目管理层面分析 |
4.2.4 环境层面分析 |
第五章 成都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评估 |
5.1 风险评估方法 |
5.2 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
5.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5.2.2 构建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5.2.3 风险评估指标权重排序 |
5.3 模糊评价项目整体风险 |
5.3.1 确定风险评价等级 |
5.3.2 计算整体风险评价隶属度 |
5.3.3 项目风险发生概率及后果 |
5.4 风险评估小结 |
第六章 成都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 |
6.1 风险应对计划 |
6.1.1 风险应对原则 |
6.1.2 风险应对策略 |
6.1.3 建立风险应对的组织机构 |
6.1.4 技术层面风险应对预案 |
6.1.5 规划层面风险应对预案 |
6.1.6 管理层面风险应对预案 |
6.1.7 环境层面风险应对预案 |
6.2 项目风险监控 |
6.2.1 风险监控思路 |
6.2.2 风险监控方案 |
6.3 实施效果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井口参数的潜油电泵工况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潜油电泵工况诊断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章节结构 |
第2章 工况诊断系统总体设计 |
2.1 潜油电泵生产系统及主要工作参数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3 典型工况参数表现 |
2.4 工况诊断测量机理 |
2.5 工况诊断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节 |
第3章 多源信号的采集与远传系统设计 |
3.1 多源信号采集硬件设计 |
3.1.1 信号采集硬件整体设计 |
3.1.2 采集设备硬件设计 |
3.2 井口参数远传设计 |
3.3 井口参数远传系统设计 |
3.3.1 信号远传软件设计 |
3.3.2 远传通信协议设计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井口参数工况诊断技术研究 |
4.1 信号传输过程中噪声产生及预处理 |
4.2 信号归一化 |
4.3 井口参数特征及多尺度采样原理 |
4.3.1 信号特征 |
4.3.2 多尺度采样规则及存储规则 |
4.4 简单工况的时域诊断原理 |
4.5 复杂工况的互相关诊断原理 |
4.5.1 电参数的互相关工况特征识别 |
4.5.2 多尺度数据处理 |
4.5.3 自适应工况特征修正 |
4.6 复杂工况预测 |
4.7 实时工况诊断算法设计 |
4.7.1 简单工况诊断算法 |
4.7.2 复杂工况诊断算法 |
4.8 工况诊断系统软件设计 |
4.8.1 上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4.8.2 软件功能分析及设计 |
4.8.3 软件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9 本章小节 |
第5章 潜油电泵井口参数工况诊断测试 |
5.1 信号采集与4G远传测试 |
5.1.1 实验室测试 |
5.1.2 现场测试 |
5.2 工况诊断系统测试 |
5.2.1 工况系统测试 |
5.2.2 工况预测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自动化技术在海上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海上油田作业环境变化复杂 |
2 自动化控制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意义 |
2.1 自动化控制技术 |
2.2 安全管理的意义 |
3 自动化系统结构及规模 |
4 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 |
4.1 高效率解决数据传输问题 |
4.2 构建目标管理体系和组织机制 |
4.3 安全管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
5 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改进 |
5.1 系统功能 |
5.2 存在问题及改进 |
6 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应用 |
6.1 加大仪表维修维护的管理力度 |
6.2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
6.3 加强仪表和设备的维护工作 |
7 结束语 |
(8)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海上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 |
1.2.1 智能完井技术的介绍 |
1.2.2 油田完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数据采集系统与组态软件 |
1.3.1 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 |
1.3.2 监控组态软件与组态王 |
1.4 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流体试验装置液压系统的设计 |
2.1 流体试验装置的设计要求 |
2.2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 |
2.2.1 油箱 |
2.2.2 高压泵回路 |
2.2.3 调压回路 |
2.2.4 模拟井筒回路 |
2.2.5 回油路 |
2.3 液压元器件的参数计算 |
2.3.1 泵的参数 |
2.3.2 电机的参数 |
2.3.3 油箱参数 |
2.3.4 蓄能器 |
2.3.5 滤油器 |
2.3.6 液压管线的参数 |
2.4 阀类元件的选型 |
2.4.1 电液比例阀的介绍 |
2.4.2 比例减压阀 |
2.4.3 比例换向阀 |
2.4.4 比例溢流阀 |
2.4.5 单向阀 |
2.4.6 电磁换向阀 |
2.5 阀类元件的配置形式的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3 数据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3.1 数据监控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 总体设计 |
3.3 电气系统设计 |
3.3.1 电机启动模式的电路设计 |
3.3.2 通电自锁开关电路的设计 |
3.4 试验装置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
3.4.1 工控机的选择 |
3.4.2 电源模块 |
3.4.3 数据采集模块 |
3.4.4 数据输出模块 |
3.4.5 传感器的选型 |
3.4.6 电液比例放大器 |
3.4.7 通讯模块 |
3.4.8 变频器 |
3.4.9 工业控制器 |
3.5 固定式机柜的装配 |
3.6 本章小结 |
4 流体试验装置监控系统的概述 |
4.1 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 |
4.2 监控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
4.3 PID算法 |
4.4 通讯功能的实现 |
4.4.1 组态王设备的定义 |
4.4.2 通讯参数的配置 |
4.4.3 组态王输入输出地址分配 |
4.4.4 数据库变量的定义 |
4.5 监控界面的设计 |
4.5.1 登入界面 |
4.5.2 系统主界面 |
4.5.3 数据曲线界面 |
4.5.4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4.6 本章小结 |
5 实验数据的测试及数据分析 |
5.1 试验装置技术参数测试 |
5.2 实验步骤 |
5.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6.1 全文总结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6.3 论文的不足 |
7 展望 |
8 参考文献 |
9 致谢 |
(9)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潜油电泵生产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潜油电泵工况分析及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3 油田开发生产优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3 海上油田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点 |
第2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基础理论模型研究 |
2.1 油井流入动态模型 |
2.2 井筒多相流模型 |
2.2.1 相平衡计算 |
2.2.2 能量平衡方程 |
2.3 温度场与压力耦合计算模型 |
2.3.1 油层中部至电机段的温度计算 |
2.3.2 电泵及流体增温计算 |
2.3.3 电机及流体增温计算 |
2.3.4 温度压力耦合计算 |
2.4 泵特性曲线校正模型 |
2.4.1 粘度(含水及温度)校正 |
2.4.2 含气量校正 |
2.4.3 泵特性曲线校正实例 |
2.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受力分析模型 |
2.5.1 刚度分析 |
2.5.2 算例及分析 |
2.6 井眼轨迹对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井下机组工作的影响 |
2.7 油嘴流动模型 |
2.7.1 数学模型 |
2.7.2 算例及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技术研究 |
3.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参数检测系统设计 |
3.1.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3.1.2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检测系统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
3.2 潜油电泵井性能检测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与调试 |
3.2.1 工况采集模块的设计 |
3.2.2 GPRS传输模块和服务器硬件的选择 |
3.2.3 采集模块软件设计与调试 |
3.2.4 上位机软件设计与调试 |
3.3 工况参数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3.3.1 电流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3.3.2 潜油电机转速计算数学模型 |
3.3.3 潜油电机输出转矩计算模型 |
3.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实例 |
3.4.1 短时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
3.4.2 连续工况指标检测与工况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的研制 |
4.1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系统构成 |
4.2 系统控制柜及实验装置控制中心设计 |
4.3 海上平台智能优化实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3.1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结构 |
4.3.2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配置 |
4.3.3 分布式I/O系统的配置和调试 |
4.3.4 上位机组态和实现 |
4.3.5 流量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
5.1 智能优化算法研究 |
5.1.1 海上油田开发生产多目标优化问题 |
5.1.2 多目标进化算法研究 |
5.2 NSGA-2算法在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优化中的应用 |
5.2.1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
5.2.2 NSGA-2进化算法参数设置 |
5.2.3 NSGA-2改进算法优化步骤 |
5.2.4 NSGA-2改进算法算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整体优化技术研究 |
6.1 基于智能无模型梯度的一体化优化研究 |
6.1.1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目标研究 |
6.1.2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施方案 |
6.1.3 智能无模型一体化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6.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GA一体化优化研究 |
6.2.1 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建立 |
6.2.2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方案 |
6.2.3 基于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遗传算法优化实验结果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整体优化并行计算平台研究 |
7.1 平台系统构成 |
7.1.1 中心计算机 |
7.1.2 数据库服务器 |
7.1.3 系统测控节点 |
7.1.4 数据终端 |
7.2 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系统功能设计 |
7.3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平台工作流程 |
7.4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拟合 |
7.5 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并行工况分析及优化过程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 |
8.1 渤海某油田概况 |
8.2 渤海某油田工况分析及优化数据准备 |
8.3 渤海某油田数据拟合及模型校正 |
8.3.1 单井IPR曲线拟合 |
8.3.2 管流计算模型修正 |
8.3.3 泵特性曲线模型修正 |
8.3.4 嘴流模型修正 |
8.4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 |
8.4.1 油嘴流态分析 |
8.4.2 潜油电泵可下入深度分析 |
8.4.3 电潜泵泵轴变形及受力分析 |
8.4.4 电潜泵工况分析 |
8.5 渤海某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优化 |
8.5.1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油嘴调节) |
8.5.2 工况结合产能进行多目标优化(优化选泵) |
8.6 本章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
9.1 结论 |
9.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海上油田生产指挥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构架设计 |
1.1 总体思路 |
1.2 实现方式 |
2 生产指挥系统软件设计 |
2.1 总体结构 |
2.2 初始化模块设计 |
2.3 主MCU程序模块 |
2.4 从MCU程序模块 |
3 结论 |
四、海上油田测控数据传输组网技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海上油田分层防砂分层采油技术[J]. 聂飞朋,孙宝全,车传睿,张福涛,黄辉才. 石油工程建设, 2021(S2)
-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海上油田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架构[J]. 翟华,闻若彤,卢锦玲.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1(04)
- [3]海上油田智能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J]. 刘香山,宋辉辉,张福涛,黄辉才,任从坤,田俊. 石油工程建设, 2020(S1)
- [4]基于PLC的油田注水站测控系统设计[D]. 张天赫.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4)
- [5]国星公司军用通信组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刘若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6]基于井口参数的潜油电泵工况诊断系统研究[D]. 李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7]自动化技术在海上油田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刘俊刚,张绍帅,时文祥,黄鑫,杨开杰,何均. 价值工程, 2019(06)
- [8]油田井筒试验装置流体数据监测系统的研发[D]. 程慧齐.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9]海上油田井筒举升系统工况分析及优化技术研究[D]. 冯国强. 西南石油大学, 2018(06)
- [10]海上油田生产指挥系统设计[J]. 刘尔康. 科学家,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