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辆购置税本月起开征(论文文献综述)
袁艳[1](2021)在《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庆商会是1904年重庆工商业者为维护自身利益、促进工商业发展而依法组建的社会团体。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适应工商业发展和战时经济的需要,该商会在重庆国民政府的指导下进行改组,使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更为完善。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为了贯彻实施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在维护商民利益和协助政府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参与讨论税则、减免税额;调查评议物价、保障商品供给、打击囤积居奇;协助募集军费、认购救国公债、参与献金、推进购机工作、征募寒衣等,为持久抗战募集大量财物。本文以抗战时期的重庆市商会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庆市档案馆的档案和《商务日报》的相关报道,以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以及参与讨论税收、协调物价、募集财物等活动为基本线索,着重探讨了重庆市商会组织管理和开展活动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阐明和揭示了这一时期重庆市商会在维护商人利益、协助政府行使职能、增强抗战救国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田亚[2](2020)在《抗战时期云南粮食储运研究(1941-1945)》文中研究表明粮食乃人生必需品,国家经济命脉之所在,立国之本,战守之需,皆系于此。抗战时期,为稳定后方经济之基础,国民政府采取了加强粮食管制,制定一系列关于粮食储运方面的政策,以图实现“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要全国的个个人都有便宜饭吃”的宏愿。抗战爆发后,云南逐渐成为西南后方主要的政治中心与核心地带之一,大批军队、官员、文化机构及平民随之迁往此地,人口在这一时期一度剧增,军糈民食成为云南省政府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对粮食进行有效储运管理,不仅影响云南社会的稳定,而且关系云南战场战争的成败。因此,云南省政府在国民政府的指示下对粮食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对军民的粮食进行有效仓储和运输是其管理的重点。为适应战时特殊的粮食储运环境,云南省粮食储运机构几经改组更迭,历经了云南省粮食管理局、云南省粮政局和云南田赋粮食管理处等变化。云南省粮政局时期(1941.9-1944.10)是云南省粮食储运发展完善的主要阶段,设置了专门负责粮食储运的机构即云南省粮政局储运处,进一步制定了云南省粮食储运政策以加强粮食储运。在粮食仓储方面,包括完善仓库管理制度,修建和修茸大量仓库,加强粮食出仓和入仓、粮食损耗、粮食保管及粮食仓管人员等方面的管理。在粮食运输方面,云南省政府采取了改善运输条件,构建合理的粮食运输机构和制度;如:颁布粮食运输法规、增加粮食运输工具、实行押运员制度、实行酒精自给自足、训练粮政储运人员、调整粮食运输方式、加强对运务和运务人员的管理等措施,保证了战时云南省粮食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抗战时期云南省府加强粮食储运,对粮食进行有效的储存和运输,在保证军糈民食的正常供应、抑制物价上涨、稳定粮食价格、推动云南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各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对粮食储运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不足,如由于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导致营私舞弊现象严重;缺乏合理的布局与安排,导致粮食损耗严重;在办理的过程中由于运价过低,严重制约了云南省粮食运输业的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使储运诸多弊端产生,诸多储运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抗战时期云南省政府办理粮食储运政策的得与失,在我们今天办理粮食储运工作仍有可借鉴的价值。
汤静文[3](2019)在《税务新闻特征与写作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税收法制逐渐健全,而税务新闻报道作为税法和税务宣传的主要渠道,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但目前税务新闻及其写作研究中还存在着税务新闻的内涵界定不清晰、功能分类不明确、特征分析不明显和写作研究不细致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功能文体学和新闻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以文献检索法、定性分析法、经验研究法、个案例证法为研究方法,根据税务新闻语料库的调查分析,把税务新闻界定为利用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发布税务信息的文体,按功能将其分成三大类:社会普税类、办税指引类、税务动态类,将其作用归纳为助力社会发展、促进征纳和谐、推动税务工作,并根据税务新闻在内容上的税务性和文体的新闻性,提出了税务新闻的三个特征:官方权威性、税务专业性和内容多解性。同时,根据当前税务新闻写作存在的不足,从宏观管理和微观操作两个层面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如:完善税务新闻写作的管理机制、掌握新闻稿件写作的一般技巧,等。
马士扬[4](2019)在《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管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的出台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税制的绿色化水平,在宏观环境税收体系上的意义和成就显着。从实际效果看,环保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特点使得企业的减排意愿更加显着,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企业的清洁生产得到有效的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也得到了相应的助力。伴随着税务机关不断地优化税务征管机制,环保税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将继续发挥巨大的作用,从而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同样也将在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发挥重大意义。由“费”改“税”是环保税法的总体思路,遵照“税负平移”的原则,实现在纳税人、征收对象等方面都与现行排污费制度相衔接。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在现行的环境保护税征管实施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衡水市税务局环保税征管体系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出在环保税征收体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政策、制度、体系框架上存在的问题,依据现有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从政策层面、制度方面以及体系层面进行优化,同时增加税种、完善计税依据、加强部门间协作,利用经济杠杆进一步优化环保税征收管理体系实施。本文致力于探索出更加优质、高效、便民的环保税征收管理实施体系,从而进一步促进税务部门、环保部门和纳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下一步全面推进绿色税收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税提供决策参考。
曹瑞冬[5](2019)在《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文中提出花捐是近代中国对娼妓和乐户营业收入课捐的总称,出现于清末地方的财政改革中。作为一种地方财政的临时挹注,各地以妓捐、乐户捐和执照费为主,亦有地区征收营业捐、娱乐捐或花筵捐。同时,政府基于“寓禁于徵”名目抽收花捐,实行“化私为公,寓禁于管”的治娼政策。故花捐的财政改革总体上寓于地域经济之中,但也会因娼妓禁政等因素而发生变轨。本文以近代花捐改革为线索,着重探讨苏州社会经济的结构过程。1896年《马关条约》订立后,苏州开始自筹巡警、马路等开埠经费,又逢日本要求设立专管租界以专利源,官府为此挪用西方制度,设商务局征收妓捐,并积极筹划城外娼区,发展商业,以便地方分割日人专利。而后在清末新政中,该项捐款移解苏州警厅,并通过“征娼”筹款,藉由“巡警”改制,开启了地方社会权力结构的重组过程,但官权难以在地方权势中下向扩张,而妓捐私收现象也一直存在。迄至1920年,妓捐捐务改归地方人士自办,苏州工巡捐局成立,其改组每每遭遇官权掣肘,又因妓捐系属商埠特捐,城内外市民公社在统一市政收支上发生分歧,导致捐务停顿,路政废弛。1928年苏州实施娼禁,妓捐停征,同时马路商民倡建民生社,歌女纳捐领照,以此拓宽娼业的合法空间,可由于官方界定的缺失,娼业内部纠纷大量产生,遂使苏州政府于1935年恢复公娼。而这时,南京国民政府遂已成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政府,并开始对地方财政进行整理。1927年局票实贴印花即是一例,而在1934年苛细杂捐的废除中,妓业的相关捐税被改制以抵补地方财政。“旧税未除,新税难征”,中央的税务行政仍旧难及于地方,且重叠式的税负亦使政商关系恶性发展。废苛尚在进行,始于1932年的苏州献金运动,国民政府将救国捐税向娱乐业摊派,其中妓业演剧筹款,踊跃捐输,民间团体则在推进捐募的法制改革以期减附免税。在1940年代的苏州,筵席及娱乐税停征附加,提高税率,专向顾客饮食及娱乐消费行为课税,并由经营单位代扣代缴,但以军警及公务人员主体的权贵却抗捐寻租,借机牟利,使税负大都转嫁,可从其税率来见这一时期的妓业税负。此外,在经历杂捐整理和公娼恢复后,花捐由属于县政府的捐款征收处统一征收,吴县政府又通过县金库制度建立起对花捐的预算,例如娼妓禁政中的违警罚金是花捐专款专用于警政的证据,后几经改良,从警察机关自收自支到县政府统收统支,实质上形成了警察权与财政权的分野。但改良并不彻底,苏州于1935年开办公娼,并通过检妓等手段创建娼妓群体的统计资料,费用和人数则是检治失效的重要原因,而娼妓检验长期寓于警政之中,即使20世纪40年代以来,卫政与警政分离,形成独立预算,娼妓健康检验费仍由警察收支。
范宜轩[6](2018)在《H公司环境保护税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隐患。为了控制企业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的排放,国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建立了环保费制度,在一定时间内有效的控制了资源浪费、保护了生态平衡。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贸易使中国工业迅猛发展,现有的环保费制度已不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于是,环境保护税的概念便被提出。自2015年起,我国正式推行环保“费改税”改革,并于2018年初正式征收环境保护税,国家利用税收手段,监督和抑制环境污染,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发展可持续经济。但由于环境保护税正式实施不久,环境保护税的概念还未形成完整体系,相应的会计核算问题也没有被明确提出,所以将环境保护税会计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无论是对企业还是税收征管部门,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企业环境保护税会计的研究,可以帮助企业依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统筹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及时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企业实现环境与利益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从H公司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及环保费制度入手,针对环境保护税征收后H公司可能会面临的会计问题,进行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具体设计。全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并提出了运用污染当量法计量环境保护税,第三部分是我国与环保相关的税种现状与分析,主要研究了我国现行与环境相关的税费现状及对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影响。第四部分是H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现状及分析,介绍了现行征收的环保费对H公司的影响,接着从会计确认、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H公司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征收环境保护税后的不适应性,第五部分是环境保护税下H公司的会计问题处理。该部分从环境保护税会计在H公司的运用着手,从科目的设置、运用、污染当量的确认、会计信息的披露等方面,对H公司环境保护税的会计核算问题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方案,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展望,希望本文能够在理论上,丰富了企业会计核算研究体系,为环境保护税的会计问题处理提供参考。
袁野[7](2017)在《大兴区汽车产业园税收征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截止2016年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560余万辆,汽车制造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企业营业利润不断增加,大兴区汽车产业园区除整车销售外,还为北京汽车有限公司、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线束、电池、空调、模块等零部件,目前该园区年纳税已达1.26亿元,但随之而来的税收征管问题也不断增多,为降低纳税人税收遵从风险、减少辖区内税收流失,本文从税收征管的角度去分析产业园区内存在的税企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介绍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及意义和税收征管的理论知识;第二章是阐述汽车产业园区的征管现状,按税种统计税收收入,并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分析存在的税企问题;第三章是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并归纳汽车制造行业税收征管问题中的影响因素;第四章是将以上提出并整理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如何改进和完善汽车产业园区税收征管的对策。本文努力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框架,运用理论、数据联系实际的方式分析,阐明税收征管与园区发展的现实困境,使研究具有现实基础和普遍意义。在研究对策时,既研究具体路径优化方案,又提出解决问题的宏观设想,希望使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指导意义,能够使税企之间的相应问题得到解决。
周晓君[8](2015)在《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税制,产生时间较短,是在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税法基础上,结合1986年国务院发布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等相关制度,在1993年工商税制改革时作重要修订,并历经多次调整修改利息税、费用扣除标准以及税率等而形成。自1993年以来,随着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一定程度实现了筹集财政收入、调节分配、调控经济的功能。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收入形式多样化,收入来源多元化,分类税制在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实现上开始呈现出一些弊端,国家宏观调控和治理的现代化也对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实现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主要基于企业和单位纳税人设计,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缺失,导致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配套和保障条件缺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实现。因此,个人所得税制和征管模式亟需迈出实质性的改革步伐,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功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财政的功能上升到国家治理的层面,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税收是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从国家治理角度对财政功能进行新的诠释的视角下,税收的功能也将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等多个领域,税收不仅是政府筹集收入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要素和工具履行功能和发挥作用。个人所得税由于其税基广阔,税制模式独特,且直接对自然人征收,功能更加全面,除了筹集财政收入、调控经济功能,在调节收入分配功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作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是国家不断完善治理要素的重要体现。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将构建包括第三方信息在内的自然人统一数据体系,为大数据下的国家治理提供条件;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税务机关的稽核、纳税信用评定及运用,还将形成公民与国家的良性互动,通过公民意识的培育与社会诚信文明的建设,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国家治理功能,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和认识个人所得税的功能,从功能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个人所得税改革,既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和征管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本文主要梳理了个人所得税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把握国外个人所得税功能发展与改革趋势的基础上,从强化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和征管改革的建议。全文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分别为:第一章:导论。本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个人所得税功能和改革的有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提出了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个人所得税功能演变和相关理论分析。本章在梳理个人所得税功能理论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个人所得税功能的相关理论,对现代个人所得税功能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是全文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实证分析。本章回顾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发展的短暂历程,利用第二章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现行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功能、调节分配功能、调控经济功能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看来,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实现,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并分析了个人所得税功能实现不足的原因。第四章:国外个人所得税功能发展与改革趋势。本章介绍了其他国家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变化和趋势,并从税制和征管改革两个方面归纳了其他国家的最新改革动向。第五章: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与改革目标研究。本章从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宏观调控和治理、税制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的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和改革目标,并对改革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第六章:基于功能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议。本章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功能为出发点,提出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改革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从强化筹集收入功能、调节分配功能、调控经济功能的角度,提出了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第七章:基于国家治理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建议。本章首先提出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是一个整体,是个人所得税所有功能的实现保障,特别是实现个人所得税国家治理功能的重要途径。并结合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从建立自然人税收征管模式、完善征管基础配套条件、培养纳税意识和推动纳税遵从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第八章:结论。本章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从个人所得税的功能是多重的、历史的、具体的逻辑出发,总结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和改革对策。
王彤[9](2010)在《“电量指标”在基层税源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兼论运用第三方数据实现“信息管税”》文中指出2009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宋兰副局长在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信息管税”是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必由之路。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对涉税信息(即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完善税收信息管理机制,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特征,部分纳税人特别是中小企业或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加工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不完整,账务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情况,造成基层税务机关对其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完整性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和了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税收流失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漏征漏管户增多。一些纳税人为逃避税收管理,选择较为偏远的地方,躲避税务机关监管,税务机关受人员所限无法全面监控,造成漏征漏管现象存在。二是企业虚开发票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了达到人为调节税款、不缴少缴税款的目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利用虚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进项税款,扰乱了正常的税收秩序。三是个体私营企业偷逃税款现象严重。由于这类企业基本不建账,加上销售时购买方一般不索取发票,无形中为企业隐瞒销售收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四是税收征管质量较低。对于不建账或账务不健全的个体业户,按照《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应当核定其销售额。但由于没有一个参照标准,在核定税收定额时无法准确判定纳税人的销售收入,不能达到公平税负的目的。为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纳税人的实征率,山东省定陶县国税局按照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的要求,结合税源行业分布,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措施,加大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流程、关键环节的研究,不断把握纳税人涉税规律,明确税源监控重点,加强信息采集和审核分析,使税源管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税务机关掌握的涉税信息与强化税源管理所需要的涉税信息明显不对称,需要从第三方获取更多涉税信息。而实践证明,绝大部分纳税人的用电量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与企业销售收入有着直接的固定的对应关系,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更改的关键信息。因此,实行“以电控税”管理模式,采集企业的实际耗电量,就可以测算其产量,进而推算其收入,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山东省定陶县国税局在“以电控税”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自2007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定陶县国税局预约定耗管理办法》、《定陶县国税局“以电控税”管理办法》等。在此基础上,自行研发设计了“税收耗电管理分析系统”,采取软件接口的方式从供电公司读取工业用电信息、从税收综合征管CTAIS①软件V2.0中读取纳税人登记申报纳税信息,一次性对应维护,定期监控比对指标情况,及时落实疑点,“以电控税”管理取得明显效果。本论文以该局“以电控税”管理情况为蓝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客观反映“以电控税”指标的可操作性,以及该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为强化基层税源监控与管理提供参考。同时,就如何拓展第三方信息,促进“信息管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董维维[10](2010)在《汽车税费改革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汽车工业作为民族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快速发展,而现行的汽车税费法律制度正在制约、甚至是阻碍国内汽车产业的前进,因此为了保证国内汽车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税费的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我国汽车税费制度的现状分析,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我国汽车税费的现状,归纳汽车税费存在的问题;在了解并分析国外汽车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欧美国家的汽车税收法律制度的情况,结合我国汽车税费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一些值得借鉴的汽车税收法律制度的国际经验,例如日本燃油税一分为二;有关我国汽车税费改革中主要税种的分析,即增值税、车辆购置税、消费税、燃油税、车船税的利弊分析,以及汽车税收和费的关系,提出我国汽车税费改革的法律对策:一方面是汽车税费法律制度创新的原则,如公平合理的原则,主要充分体现如今国家倡导的“鼓励消费、限制使用”,多用多交费,少用少交费,汽车污染大的税越高、污染少的汽车少交税和无污染的汽车不用交税,既保证合理的税收,也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公正原则;另一方面是汽车税费法律制度的创新的具体设计,汽车税费法律制度的设计要以汽车税费法律创新原则为指导,才能完善汽车税费相关立法,完善主要税种,简化税种、降低税负,统一征收和管理汽车税费,调整税费体系结构。汽车税费改革的主要税种分析部分,提出并分析了一个热点问题,即汽车环境税是否该征收。在部分中本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结合各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现在的中国不具备开征汽车环境税的条件,我国的环境污染非常复杂,不只是汽车污染造成的,如果开征一个税就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本人绝对赞成征收,但现在我们要看清,中国汽车能有现在的成绩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能因为开征一个税种来断送汽车工业发展的未来。文章认为,汽车税费改革并不是拉动内需的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如今的汽车税费法律体系是不健全的,只有完成税费改革,才能与世界接轨,强国之路的汽车工业才有更好的发展,才能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能促进建立健全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
二、车辆购置税本月起开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车辆购置税本月起开征(论文提纲范文)
(1)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主要内容 |
1.4 研究资料与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
2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背景 |
2.1 商会缘起 |
2.2 重庆市商会由来 |
2.3 重庆商会在抗战前的作用 |
3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方式 |
3.1 商会改组 |
3.2 机构设置 |
3.3 管理方式 |
4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参与讨论税收问题 |
4.1 抗战时期税收的基本情况 |
4.2 重庆市商会参与讨论税则 |
4.3 争取减免税额 |
5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参与调控物价问题 |
5.1 调查物价情况 |
5.2 协助评议物价 |
5.3 保障商品供给 |
5.4 打击囤积居奇 |
6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参与募集财物活动 |
6.1 协助募集军费 |
6.2 认购救国公债 |
6.3 参与献金活动 |
6.4 推进购机工作 |
6.5 参加劳军运动 |
6.6 协助征募寒衣 |
7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作用及历史地位 |
7.1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作用 |
7.2 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重庆市商会章程》 |
附录2 重庆市商会第一届理监事名册 |
附录3 重庆市商会第二届理监事名册 |
附录4 重庆市商会1945 年会员名册 |
附录5 重庆市商会1941 年会费收入明细 |
附录6 重庆市商会民国三十年支付预算书草案 |
附录7 中国航空建设协会重庆市分会各支会征求会员会费分配表 |
附录8 重庆市一元献机运动劝募委员会拟定各界劝募献金数额表 |
致谢 |
(2)抗战时期云南粮食储运研究(1941-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粮食 |
(二)粮食储运 |
(三)抗战时期 |
三、学术史回顾 |
(一)抗战时期对粮食储运问题的研究成果 |
(二)80年代以后对战时粮食问题的研究专着及史料汇编 |
(三)80年代以后对战时粮食问题研究的论文 |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抗战时期云南粮食储运的背景 |
第一节 抗战前国内粮食储运概况 |
一、战前全国粮食仓储 |
二、战前全国粮食运输 |
第二节 抗战前云南粮食储运概况 |
一、抗战前云南粮食仓储 |
二、抗战前云南粮食运输 |
第二章 抗战时期云南粮食仓储 |
第一节 抗战时期云南仓储粮食的来源 |
一、开展粮食增产运动 |
二、实施田赋征实 |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粮食仓储机构的设立及其组织 |
一、云南省粮食管理局的成立 |
二、云南省粮政局的设立 |
三、云南省粮政局储运处的设立 |
第三节 抗战时期云南省粮仓筹设及其管理 |
一、制定建仓计划 |
二、粮仓修建的类型及其容量 |
二、粮仓用具之配备 |
第四节 抗战时期云南粮食的管理与防治措施 |
一、粮食入库前后对粮食的管理措施 |
二、粮食入库前后对粮食的防治措施 |
三、粮食出库及出库后对粮食的管理措施 |
第三章 抗战时期云南粮食运输 |
第一节 粮食运输机构及其政策 |
一、粮食运输机构 |
二、粮食运输政策 |
第二节 抗战时期云南省办理粮食运输的方式、路线及其经费 |
一、抗战时期云南粮食运输方式 |
二、抗战时期云南粮食运输路线 |
三、抗战时期云南粮食运输经费 |
第三节 战时云南粮食运输业务管理 |
一、粮食运务管理 |
二、粮食运务人员管理 |
第四章 战时云南粮食储运之评价 |
第一节 战时云南粮食储运的作用 |
一、保证军民对粮食的需求,缓解粮食供给压力 |
二、有利于稳定粮价和后方民心 |
三、有利于推动云南交通运输业发展 |
第二节 战时云南粮食储运的不足 |
一、缺乏良好的粮食监管机制,营私舞弊现象严重 |
二、缺乏合理的布局与安排,使粮食损耗严重 |
三、运价过低,严重制约了云南省粮食运输的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税务新闻特征与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税务新闻的内涵界定、功能分类和主要作用 |
第一节 税务新闻的内涵界定 |
第二节 税务新闻的功能分类 |
第三节 税务新闻的主要作用 |
第二章 税务新闻的特征 |
第一节 税务新闻的官方权威性特征 |
第二节 税务新闻的税务专业性特征 |
第三节 税务新闻的内容多解性特征 |
第三章 税务新闻的写作研究 |
第一节 当前税务新闻写作工作存在的不足 |
第二节 当前税务新闻写作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三节 提高税务新闻写作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管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相关理论 |
2.1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概念 |
2.1.1 环境保护税的概念 |
2.1.2 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 |
2.1.3 税收征管体系 |
2.1.4 环保税征收管理相关规定 |
2.2 河北省环保税征收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
2.3 河北省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体系现状 |
2.3.1 适用税额等相关配套政策制定 |
2.3.2 建立征管协作机制 |
2.3.3 建设纳税信息平台及共享交互机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衡水市税务局部门设置 |
3.1.1 衡水市税务局基本情况 |
3.1.2 衡水市税务局组织结构 |
3.1.3 衡水市税务局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部门工作职责 |
3.1.4 开展环境保护税宣传培训做好精准辅导 |
3.2 环保税征收管理工作实施情况 |
3.2.1 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部门协作情况 |
3.2.2 环保税征收管理辅助申报纳税 |
3.2.3 建立信息交互机制 |
3.2.4 环保税税收优惠政策落实 |
3.2.5 实施纳税评估分析和督导考评 |
3.2.6 实施舆情监控 |
3.3 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收实施过程现状 |
3.4 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1 环境保护税申报纳税数据统计 |
3.4.2 存在的问题 |
3.4.3 原因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衡水市税务局环保税征收管理体系优化 |
4.1 构建绿色税制体系框架 |
4.1.1 完善绿色税制总体框架 |
4.1.2 完善独立型环保税制设计 |
4.2 细化现行环保税征管范围 |
4.2.1 利用多种环境管理工具深化纳税人识别 |
4.2.2 强化小散排污企业纳税人识别 |
4.2.3 完善固体废物环保税征管 |
4.2.4 逐步将挥发性有机物(VOCs纳入)征税范围 |
4.3 运用各项财税政策均衡调整税收负担 |
4.3.1 优化环保税适用税额标准设计 |
4.3.2 合理调节其他财税手段引导企业减排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衡水市环保税征收管理体系优化实施保障 |
5.1 健全生态环境部门和税务部门的协作机制 |
5.1.1 制定详细的、长效的协作工作方案 |
5.1.2 将环保税协助征收纳入生态环境部门工作日常 |
5.1.3 加快建设完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
5.2 补充细化环保税协作征管政策 |
5.2.1 明确异常数据及滞纳金处理方式 |
5.2.2 增加环保税减免档次 |
5.2.3 完善环保税行政复议制度 |
5.2.4 强化企业内部台账管理要求 |
5.2.5 推进开展第三方纳税服务 |
5.3 加强环境管理体系与税务征管体系的衔接 |
5.3.1 加快完善环境监测体系 |
5.3.2 加快推进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全覆盖 |
5.3.3 完善环境监察体系与环境税的衔接 |
5.4 建立环保税收和生态环境部门经费预算关联通道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5)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科学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及重点解决问题 |
一、娼妓与花捐 |
(一)近代花捐考释 |
1.地方财政之挹注 |
2.寓禁于徵之话语 |
(二)近代苏州娼妓业概述 |
1.社会变迁与娼业兴衰 |
2.娼业结构及其影响 |
二、苏州花捐改革与清末民初的政权构建 |
(一)事权之于利源:晚清苏州开埠与妓捐移植 |
1.中日交涉与界址勘定 |
2.妓捐移植与巡警共治 |
3.马路变迁与娼区变动 |
(二)娼捐开征与清末民初地方权势变迁——兼论苏州的妓业陋规 |
1.妓业陋规举例 |
2.娼捐开征实态 |
3.地方权势变迁 |
(三)民初苏州妓捐存废与工巡捐局的改组动态 |
1.地方自治与妓捐沿革 |
2.局董纠葛与议员分配 |
3.妓捐存废与工巡改组 |
三、苏州花捐改革与南京政府时期的税制整理 |
(一)苏州民生歌社的嬗变与娼权的抗辩(1929-1936) |
1.废娼运动中的民生社及其经营 |
2.合法化危机:歌女卖淫与说书拼档 |
3.复娼视野中的歌女与娼妓 |
(二)从旧税新征来看南京政府时期苏州的妓业捐税 |
1.局票实贴印花 |
2.苏省废苛与苏市营业税之开征 |
3.茶馆书场捐之兴废 |
(三)花界捐赈与娱乐减附——以苏州献金捐募为中心(1932-1945) |
1.献金救国与战时娱乐附加 |
2.娱乐募捐与花界救国 |
3.减附:献金的“捐募化”改制 |
四、苏州花捐改革与民国后期的财政危局 |
(一)妓业税负与20 世纪40 年代苏州的筵席及娱乐税 |
1.增税与节约 |
2.税负与税率 |
3.价格与贫富 |
(二)民国中后期苏州娼妓禁政中的违警罚金 |
1.娼妓违警概况 |
2.警娼关系的症结 |
3.公安与财政的分野 |
(三)苏州检娼制度的实证分析(1935-1949) |
1.公娼视野下的检娼制度 |
2.娼妓避检的经济因素分析 |
3.卫政与警政的经费纠葛 |
结语 |
(一)兴利与除害 |
(二)地方财政的形成与改革 |
(三)苏州社会的因应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H公司环境保护税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回顾 |
1.2.1 国外文献回顾 |
1.2.2 国内文献回顾 |
1.2.3 文献简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环境保护税会计的相关概念 |
2.1.1 环境保护税 |
2.1.2 环境会计 |
2.1.3 环境保护税会计 |
2.1.4 污染当量法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外部性理论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3 税务会计理论 |
3 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类现状与评价 |
3.1 我国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税类现状 |
3.1.1 资源税 |
3.1.2 消费税 |
3.1.3 车船税 |
3.1.4 车辆购置税 |
3.2 现行环境税费制度对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影响 |
3.2.1 积极作用 |
3.2.2 不足之处 |
4 H公司会计核算体系现状及分析 |
4.1 纺织行业及H公司简介 |
4.1.1 纺织行业简介 |
4.1.2 H公司简介 |
4.2 H公司环保费征收现状分析 |
4.3 H公司资产负债表现状及分析 |
4.4 H公司利润表现状及分析 |
4.5 H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
5 环境保护税收下H公司的会计问题处理 |
5.1 H公司环境保护税会计科目设置及运用 |
5.1.1 H公司环境保护税会计科目的设置 |
5.1.2 环境保护税会计在H公司的账务运用 |
5.2 H公司环境保护税的污染确认及当量计算 |
5.3 H公司环境保护税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
5.3.1 H公司将采用“双重”列报的披露方式 |
5.3.2 H公司环境信息采用独立报告的强制披露模式 |
5.3.3 H公司环境监管中加入第三方审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兴区汽车产业园税收征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区域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1.4 相关理论概述 |
1.4.1 税收征管的含义和内容 |
1.4.2 税收征管的措施和目标 |
1.4.3 相关理论基础 |
1.5 预期的创新点 |
第2章 汽车产业园区的征管现状及问题 |
2.1 园区发展现状及税收情况分析 |
2.1.1 园区内产业发展现状 |
2.1.2 分税种阐述税收情况 |
2.1.3 “营改增”效应影响 |
2.1.4 企业税负分析 |
2.2 税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
2.2.1 税收风险管理问题多元化 |
2.2.2 税收风险识别能力不足 |
2.2.3 纳税评估层级化、流程不科学 |
2.2.4 税收征管效率偏低 |
2.3 税款征收的涉税风险 |
2.3.1 少计应税收入 |
2.3.2 虚增成本费用 |
2.3.3 开具发票不规范 |
2.3.4 银行客户端信息不对称 |
2.4 企业管理费用中的涉税问题 |
2.4.1 税务部门检查频繁 |
2.4.2 管理人员费用偏高 |
2.4.3 关联企业借款问题多 |
2.4.4 税务中介咨询费支出不合理 |
第3章 产生税收征管问题的主要原因 |
3.1 税收政策及管理模式的原因 |
3.1.1 税收征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 |
3.1.2 税收政策的模糊 |
3.1.3 税收征管模式存在弊端 |
3.1.4 税收征管信息化的不足 |
3.2 征管现状和征管环境因素分析 |
3.2.1 税收征管现状 |
3.2.2 人员构成分析 |
3.2.3 经济社会环境分析 |
3.2.4 税库银系统发展滞后 |
3.3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缺失 |
3.3.1 财务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 |
3.3.2 税收筹划上存在短板 |
3.3.3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差异 |
3.3.4 企业发展模式单一 |
3.4 案例分析——A公司财政补贴中的涉税分析 |
第4章 完善汽车产业园区税收征管的对策 |
4.1 国内外征收管理经验借鉴及税收政策优化 |
4.1.1 国内管理方式借鉴 |
4.1.2 国外税收征管借鉴 |
4.1.3 明确并合理解析税收政策 |
4.1.4 汽车制造业税收政策优化 |
4.2 创新征管模式的方向和措施 |
4.2.1 征管模式创新的方向 |
4.2.2 建立地区政务信息共享平台 |
4.2.3 搭建数据信息平台 |
4.3 加强征管评估和队伍建设顺应征管环境 |
4.3.1 规范税收征管事项 |
4.3.2 针对企业加强纳税评估 |
4.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4.4 引导企业主动优化内部发展 |
4.4.1 充分发挥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
4.4.2 增强企业税收筹划意识 |
4.4.3 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业务 |
4.4.4 成立充电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企业 |
4.4.5 促进企业探索“汽车下乡”营销模式 |
4.4.6 政府企业高校联合组建创新平台 |
4.5 互联网+税务思维提升征管能力 |
4.5.1 互联网+纳税服务 |
4.5.2 互联网+发票管理 |
4.5.3 互联网+申报缴税 |
4.5.4 互联网+政策宣传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个人简历 |
(8)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
1.2.2 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2 个人所得税功能演变和相关理论分析 |
2.1 个人所得税的历史与功能演变 |
2.1.1 产生初期(18 世纪末到20世纪初):筹集财政收入功能为主 |
2.1.2 发展阶段(20 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调节经济和分配功能并重 |
2.1.3 成熟阶段(20 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功能的多重性和灵活性 |
2.2 个人所得税功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2.2.1 经济发展水平 |
2.2.2 政府职能定位 |
2.2.3 税制的选择与设计 |
2.2.4 征管水平与纳税遵从意识 |
2.2.5 其他因素 |
2.3 现代个人所得税功能的相关理论分析 |
2.3.1 筹集财政收入的理论分析 |
2.3.2 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
2.3.3 调控经济功能的理论分析 |
2.3.4 推进国家治理功能的理论探讨 |
3 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实证分析 |
3.1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
3.1.1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起源 |
3.1.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个人所得税 |
3.1.3 改革开放后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 |
3.2 筹集财政收入功能分析 |
3.2.1 个人所得税收入特点 |
3.2.2 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能力分析 |
3.3 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分析 |
3.3.1 不同收入阶层的纳税情况对比 |
3.3.2 平均税率的实证分析 |
3.3.3 税前税后基尼系数的考察 |
3.4 调控经济功能分析 |
3.4.1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3.4.2 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
3.4.3 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 |
3.4.4 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
3.5 对现行个人所得税功能的评析 |
4 境外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发展与改革趋势 |
4.1 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功能的发展变化 |
4.1.1 收入规模总体趋势下降 |
4.1.2 分配公平和经济效率并重 |
4.1.3 逐渐关注社会治理目标 |
4.2 主要国家(地区)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趋势 |
4.2.1 税制模式呈多元化发展 |
4.2.2 总体税率下降并简化 |
4.2.3 宽免扣除以符合国情为主 |
4.2.4 其他值得关注的最新动向 |
4.3 主要国家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趋势 |
4.3.1 强制应用唯一的纳税人识别号 |
4.3.2 大力推行方便快捷的申报制度 |
4.3.3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 |
4.3.4 广泛采集第三方涉税信息 |
4.3.5 加大打击偷逃税行为力度 |
5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与改革目标研究 |
5.1 中国个人所得税功能定位的因素分析 |
5.1.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
5.1.2 政府宏观调控和治理的迫切需要 |
5.1.3 税制结构调整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
5.2 功能定位与改革目标的确立研究 |
5.2.1 功能定位:多重性整体性阶段性的统一 |
5.2.2 税制改革目标:强化功能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 |
5.2.3 征管改革目标:强化功能的自然人税收征管模式 |
5.3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目标实现研究 |
5.3.1 提升个税改革的国家治理意义 |
5.3.2 吸收借鉴渐进式的改革经验 |
5.3.3 增强税制和征管改革的协同性 |
6 基于功能视角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建议 |
6.1 强化功能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改革总体思路 |
6.1.1 综合与分类征收对象的划分 |
6.1.2 纳税单位的选择 |
6.1.3 宽免扣除和税率设计的原则 |
6.2 强化筹集收入功能的税制改革建议 |
6.2.1 清理规范税收优惠,减少税基侵蚀 |
6.2.2 保持纳税人数规模,稳定现行税基 |
6.2.3 合理完善课税对象,逐步扩大税基 |
6.3 强化调节分配功能的税制改革建议 |
6.3.1 建立按年计税综合征收制度 |
6.3.2 健全多层次的宽免扣除体系 |
6.3.3 优化综合所得项目税率设计 |
6.4 强化调控经济功能的税制改革建议 |
6.4.1 鼓励消费的个税改革建议 |
6.4.2 鼓励创业创新的个税改革建议 |
6.4.3 促进经济增长的个税改革建议 |
7 基于国家治理功能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改革建议 |
7.1 建立自然人税收征管模式 |
7.1.1 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法律保障 |
7.1.2 强制并广泛使用纳税人识别号 |
7.1.3 推行预扣预缴和年度申报制度 |
7.2 完善相关基础配套条件 |
7.2.1 建立稳固强大的信息技术保障体系 |
7.2.2 健全高效完备的第三方涉税信息报告制度 |
7.2.3 优化个税征管的人力资源配置 |
7.3 培养纳税意识和推动纳税遵从建设 |
7.3.1 培养自然人的纳税意识 |
7.3.2 提升个税的纳税服务水平 |
7.3.3 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
8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电量指标”在基层税源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兼论运用第三方数据实现“信息管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 |
第2章 电量指标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2.1 电量指标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
2.1.1 解决税源监控中存在的现实矛盾及局限性的需要 |
2.1.2 有助于工作目标的确立及适用范围 |
2.1.3 化解矛盾之道 |
2.2 电量指标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3章 定陶县国税局“电量指标”监控与管理平台的构建 |
3.1 定陶县国税局基本情况 |
3.2 “税收耗电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设计 |
3.2.1 系统的主要结构及操作 |
3.2.2 系统的主要特点 |
3.3 系统的作用与成效 |
第4章 电量指标在税源监控中的应用与实践 |
4.1 定陶县纳税登记户分类情况及应用分析 |
4.1.1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用情况及分析 |
4.1.2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用情况及分析 |
4.2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章 电量指标与税收管理的几点认识 |
5.1 “以电控税”所解决的税收管理方面的问题总结 |
5.2 “以电控税”对税收管理的促进作用 |
5.3 加强“电量指标”应用及监控的几点建议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关于拓展第三方信息采集范围的建议 |
附录一:“电量指标”应用相关表格 |
附录二:“电量指标”典型案例 |
注释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汽车税费改革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我国汽车税费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 我国汽车税费的现状 |
(二) 我国汽车税费存在的问题 |
1. 没有专门的汽车税费法律法规 |
2. 部分法律规定的税种具有制约作用 |
3. 税费征收和管理不合理 |
二、国外汽车税收法律制度的情况 |
(一) 日本汽车税制 |
(二) 欧美国家汽车税制 |
(三) 国际经验 |
1. 日本燃油税一分为二的借鉴 |
2. 课征多种燃料税 |
3. 提高汽车使用阶段的税收 |
4. 燃油税的减免 |
三、我国汽车税费改革中主要税种的分析 |
(一) 增值税 |
1. 增值税的优点 |
2. 增值税的缺点 |
(二) 车船税 |
1. 车船税的征税环节 |
2. 税目和税额标准 |
3. 计税单位不合理 |
4. 法律规定的征税主体与现实征收主体不一致 |
(三) 消费税 |
1. 汽车消费税的计税依据与税目设定不合理 |
2. 汽车消费税征收环节设定不合理 |
(四) 燃油税 |
1. 征收燃油税有利的方面 |
2. 征收燃油税不利的方面 |
(五) 车辆购置税 |
(六) 关于是否该征收汽车环境税的分析 |
(七) 汽车税收与费的关系 |
四、我国汽车税费制度改革的法律对策 |
(一) 汽车税费法律制度创新的原则 |
1. 公平合理的原则 |
2. 统一全国税种和税率的原则 |
3. 与国际接轨的原则 |
4. 利益兼顾的原则 |
5. 不增加消费者负担的原则 |
6. 持公开透明得原则 |
7. 保证公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来源的原则 |
(二) 汽车税费法律制度的创新的具体设计 |
1. 完善汽车税费相关立法 |
2. 完善主要税种 |
3. 简化税种、降低税负 |
4. 统一征收和管理汽车税费 |
5. 调整税费体系结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车辆购置税本月起开征(论文参考文献)
- [1]抗战时期重庆市商会研究[D]. 袁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抗战时期云南粮食储运研究(1941-1945)[D]. 田亚.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税务新闻特征与写作研究[D]. 汤静文. 暨南大学, 2019(04)
- [4]衡水市环境保护税征管体系优化研究[D]. 马士扬. 燕山大学, 2019(06)
- [5]近代苏州花捐改革研究[D]. 曹瑞冬. 温州大学, 2019(01)
- [6]H公司环境保护税的会计问题研究[D]. 范宜轩. 东华大学, 2018(06)
- [7]大兴区汽车产业园税收征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袁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1)
- [8]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 周晓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03)
- [9]“电量指标”在基层税源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兼论运用第三方数据实现“信息管税”[D]. 王彤.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10]汽车税费改革法律问题研究[D]. 董维维. 吉林财经大学,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