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改性羊毛性能的试验与比较研究

拉伸改性羊毛性能的试验与比较研究

一、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祎鹏[1](2021)在《羊毛微/纳米角蛋白粒子的制备和应用》文中认为羊毛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由占纤维总重量10%的鳞片层和90%的皮质层组成。皮质层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结构,由皮质细胞、巨原纤、微原纤等一系列尺寸逐渐减小的微细结构组成。羊毛固有的微细结构体使其成为制备微米角蛋白和纳米角蛋白的理想原材料。本文以羊毛纤维为原料,开发了超声波辅助酶解法来制备微米角蛋白粒子和纳米角蛋白粒子。该方法使用Esperase酶破坏肽键,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破坏二硫键,在超声波辅助下对羊毛进行分解。探究了混合溶液p H、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对微/纳米角蛋白粒子产率的影响,优化了反应条件,使微米角蛋白产率达到25.5%,纳米角蛋白产率达到10.6%。利用SEM、偏光显微镜观察产物的外观形貌,结果显示微/纳米角蛋白粒子都呈纺锤形。使用FTIR、XRD、DSC和TG分析研究其分子结构、结晶结构和热学性能,结果表明微/纳米角蛋白粒子保留了羊毛角蛋白的化学分子结构,微米角蛋白具有较多的α-螺旋结晶结构,结晶度高于羊毛纤维,而纳米角蛋白主要结晶结构为β-折叠结构。使用荧光显微镜探究其荧光性能,结果显示微米角蛋白和纳米角蛋白都具有荧光特性,尺寸越小荧光性能越强。提出了基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固有微细结构制备再生材料的思路,并利用具有羊毛固有微细结构的微米角蛋白粒子,制备出具有良好柔韧性和机械性能的再生角蛋白膜,克服了传统大分子再生方法制备的角蛋白膜脆、硬和难以成型等问题。基于微米角蛋白粒子的再生蛋白膜可以像纸张一样任意弯曲折叠,断裂应力为18.48±0.51MPa,断裂应变为7.58±0.62%。通过SEM、FTIR、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成膜机理、分子结构和荧光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膜是微米角蛋白粒子的无规则堆叠穿套,并由结点部位的无定型蛋白质基质间的氢键作用紧密连接在一起,保留着微米角蛋白粒子的化学分子结构。由于比表面积增大等原因,荧光性能显着优于羊毛纤维。在此基础上,利用银纳米线对再生角蛋白膜进行功能化改性。银纳米线作为导电材料,通过先抽滤微米角蛋白粒子再抽滤银纳米线的方法制备了角蛋白/银纳米线复合柔性导电膜。柔性导电膜保留了蛋白膜的柔韧性和力学性能,断裂应力为18.52±0.62MPa,断裂应变为7.58±0.66%。对其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非常好的导电性(电导率为1.82×104S/m)和导电稳定性(弯折循环300次后电阻值没有明显变化)。使用SEM、EDS、FTIR、XRD和DSC对表观形态、分子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导电膜是双层膜,上层为银纳米线层下层为角蛋白层。交界处的微米角蛋白粒子和银纳米线之间形成了相互纠缠的三维网络结构,使微米角蛋白与银纳米线之间牢固结合,赋予了复合膜稳定的物理结构。柔性导电膜的使用环境应该在200℃以下。

安腾[2](2021)在《酶改性酪蛋白与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天然纤维产量低、价格高,畜牧、种植产业的副产品还对环境有一定污染。化纤材料的大量生产必定造成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再生蛋白纤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方向,它可以变废为宝,在获得良好纤维的同时达到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污染的目的。单纯的再生蛋白纺丝难度较大,成纤强度不高,且目前大多再生蛋白纤维工艺中仍然存在不易去除的化学交联剂的使用。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我们用酶对酪蛋白进行改性,达到前交联的目的,以便增加纤维可纺性和强度,再混合聚乙烯醇,增加可拉伸性。本实验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SDS-PAGE电泳等手段探究酪蛋白改性前后的差别,通过等温滴定(ITC)、光学显微镜观察等方法研究酪蛋白和聚乙烯醇的相互作用和相容性。测定不同比例纺丝原液经湿法纺丝得到的复合纤维拉伸倍数和断裂强度,得到10%改性酪蛋白和5%聚乙烯醇复合纤维有较高的拉伸倍数2.67倍和最高的断裂强度25.598 Mpa。光学显微镜下形态结构的观察发现,改性酪蛋白纤维会形成更多的纹路,这有利于纤维的吸湿、透气。紧接着我们用10%改性酪蛋白/5%聚乙烯醇复合原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纺丝原液pH、温度对于其黏度、相容性和纤维拉伸倍数、断裂强度、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黏度呈下降趋势、相容性变好,纺丝原液在40-50℃复合纤维有较高的拉伸倍数2.28倍和最大的断裂强度24.365 Mpa。黏度随着pH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pH为9时达到最大值,同时出现最大拉伸倍数和最大断裂强度。形态结构观察发现,pH9时纤维粗细均一、表面具有纹路。在确定酪蛋白/聚乙烯醇配比、纺丝原液温度和pH的情况下,研究了凝固浴不同配比、温度对于纺成纤维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以0.5%HCl、3%CaCl2、50%乙醇为凝固浴的条件下纺成纤维拉伸倍数和断裂强度最优分别为2.28倍和24.365Mpa。凝固浴温度对成纤影响较小。以经酶改性后的酪蛋白为原料得到的纤维,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形态结构更利于纤维的吸湿吸热。聚乙烯醇的加入,大大增加了混合纤维的拉伸性和柔韧性,形态结构也更加均一。

张丽娜[3](2021)在《鸡毛角蛋白基生物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大量塑料制品的使用使“白色垃圾”导致的环境问题和对生命体的危害日益加重,寻找天然来源可降解的聚合物代替石油基聚合物制备塑料成为引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蛋白质和纤维素作为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的聚合物,对其进行有效功能化利用,特别是替代石油基聚合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及经济价值。鸡毛作为家禽产业中的副产品,通常被填埋、焚烧或作为动物饲料等低价值应用,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鸡毛中含有丰富的角蛋白,不仅具有可再生、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且因为分子内和分子间均存在较多二硫键交联结构,使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因此具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在构建生物薄膜等功能性材料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纤维素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绿色可再生,基于角蛋白和纤维素制备生物薄膜代替传统的石油基薄膜,可缓解环境与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当前角蛋白基薄膜的制备处于探索阶段,其方法不完善,机制不清晰,薄膜的性能也远不能满足要求。本文探索和优化了从鸡毛中提取角蛋白的方法,对不同来源鸡毛中的角蛋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采用角蛋白与纤维素共混与交联的方式制备了生物薄膜,考察了薄膜的主要性能,为角蛋白基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指导。本论文主要包括三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对提取得到的鸡毛角蛋白的结构等性能的分析。采用还原法,利用L-半胱氨酸作为还原剂对柴鸡和海兰白鸡两个品种以及海兰白鸡的羽轴和羽绒两个部位分别提取了角蛋白,并对角蛋白的结构等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取得到的角蛋白保留了原始鸡毛的化学结构,且不同种类的鸡毛与鸡毛不同部位处的角蛋白的结构、分子量范围与氨基酸种类等基本相似,但在细微处略有不同,对比柴鸡鸡毛角蛋白,海兰白鸡鸡毛角蛋白含有更多的α-螺旋结构,且提取时晶体结构被破坏的更彻底,因此分子量范围更小;对同一羽毛羽茎与羽绒处提取的角蛋白进行对比,发现羽茎处的α-螺旋结构更少,因此外在形状上更硬,但是两者的分子量范围相近。这一分析为制备角蛋白基生物材料原料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第二部分制备了角蛋白基水溶性薄膜。将从鸡毛中提取的角蛋白与从滤纸中提取的纤维素纳米晶共混,制备了可于2min内在水中溶解的薄膜,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通过超声的方式,可将纤维素的分子间氢键打开,同时使角蛋白的结构进一步打开,将更多的亲水基团暴露出来,因此纤维素上的羟基与角蛋白侧链上的氨基等基团形成氢键,共混形成薄膜。纤维素与角蛋白均含有大量亲水基团,薄膜入水之后可快速溶解;且角蛋白与纤维素比例不同,溶解薄膜的水的pH不同,薄膜的溶解时间不同,因为角蛋白的等电点为4.3~5,而纤维素的pKa>7。角蛋白与纤维素之间可形成大量氢键,使得两个分子链相互缠绕在一起,从而薄膜的力学性能较好;将小分子甘油加入到大分子链中,可进一步提高薄膜的水溶性与力学性能。第三部分制备了角蛋白基生物复合薄膜。将角蛋白与改性纤维素通过Maillard反应进行交联,制备的生物薄膜具有较好的保水性与力学性能。通过角蛋白氨基与改性纤维素醛基交联,不仅构建了薄膜内部的交联网络,同时使角蛋白与纤维素分散地更加均匀,减缓了大分子链的聚集,有利于提高薄膜的力学性能与保水性能;在两者比例为4:1时,改性纤维素上的交联位点完全被角蛋白占据,交联网络最紧密,薄膜的保水性最好,可制备具有特殊用途的日化品;加入甘油后,在对薄膜进行拉伸时,因为甘油小分子在大分子链之间的滑动,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

安芳芳[4](2021)在《羊毛织物表面复合改性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提高羊毛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本文采用碱性蛋白酶、海藻酸钠和纤维素衍生物等聚合物、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羊毛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究了墨滴在织物上的铺展和渗透规律,分析了羊毛鳞片、聚合物膜结构等对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图像质量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织物表面改性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蛋白酶改性使得羊毛织物表面鳞片被刻蚀,结晶度下降,润湿性能改善,从而减小了墨滴沿着单根纱线铺展和渗透程度,促进了活性染料分子与织物表面氨基基团共价结合,因而青色、品红、黄色和黑色色块的K/S值和固色率较未处理羊毛织物分别提高了8.2~9.4和12.5~23.1个百分点,渗透率降低了1.9~17.3个百分点,并且避免了含有机氯化物废水的排放和织物的过度损伤。(2)与海藻酸钠(SA)和羧甲基纤维素(CMC)处理液相比,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CMHPC)处理液表现出良好的流动性、明显的弹性行为和较高的粘度,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表面形成了较薄且连续的膜,因而够有效控制墨滴的铺展和渗透,缩短墨滴向织物表面转移的距离,提升喷墨印花图像质量。CMHPC处理羊毛织物的K/S值与SA和CMC处理织物相比分别提高了7.6~8.9和3.5~5.7;固色率分别提高了2~12.7个百分点和0.5~2.1个百分点;渗透率分别从6.7%和4.1%下降至2.4%,并且减少了含尿素和染料废水的排放以及汽蒸产生的能耗。(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STAC)吸附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表面导致其对活性染料阴离子的静电引力增强、纤维间部分孔隙被堵塞,有利于抑制墨滴的过度铺展。此外,润湿性能改善以及STAC的相催化转移和诱导作用促进了染料分子向织物表面转移并共价结合,从而提升了喷墨印花效果。(4)CMHPC和STAC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力形成的复合物沉积在蛋白酶处理羊毛织物表面,形成了具有良好润湿性能并且带正电荷的薄膜,能够有效地控制墨滴的铺展和渗透、促进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因此,蛋白酶/CMHPC/STAC复合改性进一步提升了羊毛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减少了含尿素和染料废水的排放,缩短了汽蒸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谭郭婷[5](2021)在《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人们对运动面料的要求也在逐步发生改变,轻薄透气、柔软舒适、风格多样、环保健康型运动面料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羊毛纤维作为具有优异的弹性、透气、吸湿、防污防臭等性能的天然蛋白质纤维,同时随着高支毛纱与轻薄型羊毛面料的发展,羊毛运动面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但目前高支羊毛纱强力较低、轻薄型羊毛面料强力不达标等问题依然存在,而高强锦纶6短纤维强度高、耐磨性好,并且质轻柔软、回弹性好,将高强锦纶6与羊毛纤维混纺,可有效改善混纺纱线与织物的强力与耐磨性能,并保持羊毛的手感,但目前市场上对于高强锦纶6短纤维与羊毛混纺产品的开发较少,本文通过对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及织物的全流程开发与性能研究,为高强锦纶6短纤维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同时对于拓宽高强锦纶6纤维的下游市场,改善羊毛运动面料的性能及丰富运动面料种类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精纺工艺将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进行混纺,合理设计纺纱工艺并解决纺纱过程中的生产难题,成功纺制出一批不同混纺比例的高强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并将其编织成纬平针织物,对混纺纱线与混纺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研究混纺比对混纺纱线及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当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为2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主要分布于纱线内层,当含量为30%时,高强锦纶6纤维向内转移趋势减少,高强锦纶6纤维与羊毛在纱截面中的分布趋于均匀,而当含量为40%时,高强锦纶6纤维开始向纱外层转移,羊毛向纱线内层转移。同时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中随着高强锦纶6纤维含量的增加,强度与伸长率均增大,并且纱线条干均匀度有所提高,但有害毛羽指数整体呈增大趋势。混纺织物中由于高强锦纶6纤维的加入,织物的顶破强力、耐磨性能及透湿性能均有提高,但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及透气性能略有下降。然后基于高强锦纶6/羊毛30/70比例的环锭纺纱线开发出运动面料,同时制备出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环锭纺纱线与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并进行纱线的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发现在环锭纺纱线中,高强锦纶6/羊毛纱线较阳离子改性涤纶/羊毛、常规锦纶6/羊毛纱线的强度、条干均匀度及毛羽性能均有改善,纱线可编织性有所提高。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纱线较环锭纺纱线强度提高,条干不匀率及有害毛羽指数下降,纱线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最后将纺制的纱线分别编织成纬平针与单面珠地网眼组织并进行染整处理。对面料的基本服用性能、运动舒适性能、热湿舒适性能以及液态水管理能力进行测试与对比分析,最后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面料综合服用性能进行评判,结果显示高强锦纶6/羊毛紧密纺纬平针面料的评判值最高,为0.5908,综合服用性能最优,最适宜用作运动面料。

王子龙[6](2021)在《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合成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探索提高复合材料性能的方法,并通过研究复合材料对细胞和动物的影响说明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为后续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结合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支持。方法:1、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分配比的制定:通过离子交联不同浓度的复合材料,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反射、扫描电镜及测量材料的孔隙率、溶胀率和拉伸性能确定制备水凝胶材料的方法。2、使用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提取的浸取液分别添加到小鼠脾脏成纤维细胞株(mouse spleen fibroblast cells,m SFC)、人骨髓瘤细胞(U266)、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human ski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SMSC)的培养体系中,同时设置对照组,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使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对凝胶共培养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测定。3、通过将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植入大鼠皮下,观察大鼠生存状态、记录大鼠体重变化,用ELISA方法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对大鼠主要器官和植入物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评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结果:1、所制备的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为半透明,可调节厚度和形状的固体膜。2、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到材料表面位不规则和粗糙状,在掺有角蛋白的浓度梯度1%-4%的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中,随着壳聚糖浓度增加,角蛋白浓度相应降低,复合材料的孔径逐渐变小。3、FTIR用于确认混合后两种成分即壳聚糖和角蛋白的官能团的存在,并排除了由混合和制备复合材料过程引起的任何可能的化学修饰。4、使用无水乙醇测量的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孔隙率都在70%以上,其中3%浓度的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孔隙率达到了97%。5、在p H 7.4的PBS缓冲液中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溶胀在30分钟内达到最大值,溶胀率最高的3%水凝胶复合材料在800%左右。6、虽然在最大拉伸长度和断裂伸长率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在最大拉伸力和抗拉强度上,3%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都高于其他浓度。7、使用复合材料的浸取液培养细胞,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凋亡无显着差异,表明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无细胞毒作用。8、分析大鼠的生存状态和体重变化,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组织的H&E染色后发现植入物对大鼠无毒性,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结论:1、使用浇铸和冻干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2、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经过三聚磷酸钠交联后具有粗糙的表面,较高的孔隙率和溶胀率,同时交联后的材料具有高的机械强度。3、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无细胞毒作用,有好的生物安全性,植入大鼠皮下进行的体内测试证明复合材料对动物没有毒性,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4、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可作为干细胞培养的良好基质和支撑材料,并用于周围神经修复。

赵文茹[7](2021)在《微生物产吡咯结构色素染色性能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微生物色素是由细菌、真菌、藻类等微生物产生的色泽鲜艳的天然色素,具有来源广泛,生产不受地域、季节限制,已实现产业化制备等优点。但是微生物色素在对纺织品染色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上染率低、色牢度差等。本课题以微生物吡咯结构红色色素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其对纺织品染色的上染率和色牢度为主要研究目的,基于三种不同的思路来探讨微生物产吡咯结构色素染色性能的提升。(1)基于吡咯结构红色色素对p H敏感的特点,构建了“可溶-不溶”的转化机制,并考虑到绿色制造的理念,设计了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相容性好的有机酸对染液进行p H调控,并对纺织品染色的方法。结果表明,色素染液在不同有机酸的调控下,其染色后织物的K/S值均高于无机盐酸,其中在柠檬酸的调控下达到最高,染色后羊毛和棉织物的K/S值分别为8.58和3.79。在柠檬酸调控下染色织物的耐摩擦牢度以及耐皂洗牢度为4-5级,也优于无机酸调控的效果。(2)在柠檬酸调控染液p H的基础上,设计了柠檬酸和天然络合剂协同作用对羊毛织物固色的方法,并探究了基于络合机制的染色机理。实验表明,单宁酸对络合染色有增效作用,在单宁酸增效条件下络合染色羊毛织物的K/S可达15.12,染色织物上染率有明显提升,染色羊毛织物的耐摩擦牢度以及耐皂洗牢度为4-5级。(3)设计了用柠檬酸对棉织物进行改性,通过增强分子间氢键作用,来提高吡咯结构色素对棉织物的上染率的方法。最优改性工艺为柠檬酸浓度10%,催化剂浓度6%,焙烘温度180℃,焙烘时间180 s,染液p H为3。实验表明,在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染色后棉织物的K/S值为6.85,增重率为8.5%,而未改性的染色织物K/S值只有2.85,在改性条件下染色棉织物的上染率显着提升。经过柠檬酸改性后棉织物的耐摩擦、耐皂洗牢度均达到4-5级。

李文雅[8](2020)在《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碳纳米管从被发现起就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更是被组装成如纤维、薄膜、气凝胶等多种结构。其中,碳纳米管纤维是碳纳米管材料重要的一维表现形式之一,其不仅具有可与碳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媲美的机械性能,也很好地保持了碳纳米管丰富的热、电、场发射等功能,故而备受期待成为21世纪纳米材料的研究焦点。特别是近10年世界各国研究学者更是大力研究和开发碳纳米管的各种材料形式,并通过各种方式调控材料结构来提升或赋予它们更多更好的性能。目前进行的许多研究中使用的纤维长度较短、尺寸较小,纤维直径仅为10微米左右,如此小直径的纤维不适合工程使用,更限制了其在纺织领域的加工应用,如智能纺织品和可穿戴设备。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小直径的CNT纤维组装或复合成大尺寸的CNT纱线(直径>100μm),且碳纳米管纤维直径大于50微米后由于生长时弱范德华力的影响纤维力学性能较差,很难强于1 GPa。为此,本论文以将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化为目的设计构建了碳纳米管纤维干燥、致密、集聚前处理和加捻后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实现连续且大量制备碳纳米管纱线。进一步探索非加捻手段的碳纳米管纱线组装方法和碳纳米管纱线在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可能性。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生长碳纳米管纤维的特性,对其进行干燥、致密和集聚前处理,设计工艺原理、方法并构建装置。干燥后纤维脱离水环境方便存储和使用,干燥收集的同时滚轮对纤维表面有弱收敛作用,可以防止纤维干燥后的表面粘连。碳纳米管纤维的牵拉速度、干燥温度和干燥区长度共同影响干燥效果。卷绕部件根据纤维直径设定卷绕程序,保证纤维层间无嵌层的稳定卷绕。(2)致密处理使力学性能在宏观纱线体中得到很好地传递和增强。基于机械力和摩擦力设计了碳纳米管纤维致密处理原理和装置。装置装配有三个可独立控制的滚轮组,每组中包含四个滚轮且按照高低间隔排列以扩大纤维与滚轮的接触面积。滚轮运转对纤维产生牵引力和摩擦力,使纤维内部结构被致密的同时碳纳米管束受到牵伸而高度取向排列,结构致密和高取向排列都可以使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增强。单组滚轮对纤维有1.03倍的牵伸作用,三组滚轮同时同转速处理时产生的牵伸倍数为1.09倍。碳纳米管纤维的致密作用随使用滚轮数目的增加而增强。(3)碳纳米管纤维集聚装置多根纤维并合成一股纤维集聚体。为了减少每根纤维间的路径差异,装置共设置5根立式轴柱用于放置干燥后的碳纳米管纤维筒管。由于单根碳纳米管纤维力学性能差,轴柱底部选用钢珠轴承以减少牵拉阻力保证集聚过程顺利进行。滚轮、导纱钩等部件以及不同的引纱路径控制集聚张力。最大集聚速度为50m/min。(4)摒弃环锭加捻原理的钢领、钢丝圈、胶辊罗拉等部件,基于自下而上的纺纱路径设计构建碳纳米管纤维加捻原理及装置。核心的加捻部件为飞翼,飞翼的结构参数包括翼的长度、张角、重量以及与锭子的摩擦系数。飞翼张角保证碳纳米管纤维沿筒管侧向退绕时的退绕角度及退绕距离,飞翼跟随锭子被动旋转会对纤维施加一定退绕张力,退绕角度和张力保证纤维无打结纠缠地顺利退绕。飞翼的自身重量和摩擦力控制纺纱气圈的稳定性,滚轮和导纱钩以及引纱路径控制纺纱张力,保证捻度均匀。飞翼装置的卷绕速度随卷绕层数增加而减慢以保证连续加捻过程中碳纳米管纱线捻度一致。碳纳米管纱线的收集卷绕设计为主动卷绕,减少加捻张力波动和纱线损伤,纱线捻度更均匀品质更好。(5)基于研发的加捻装置制备出小直径(45-55μm)、中直径(80-100μm)和大直径(180-200μm)碳纳米管纱线,探究捻度对碳纳米管纱线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直径的区别。捻度增加,纱线表面捻度螺旋线角度增大,纱线径向向心力分量变大,纱线内部碳纳米管受挤压而紧密集束,纱线结构紧密。因此直径随捻度增加逐渐收缩减小,断裂比强度随捻度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拉伸应变增加,同时加捻能够提高碳纳米管纱线的性能均匀性。(6)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材料效应和高分子聚合物的作用机理,研究非加捻手段的纱线方法和技术。本文使用聚合物复合增强纤维界面从而得到碳纳米管复合纱线。使用集聚装置使多根碳纳米管纤维并合通过饱含聚合物溶液的拉丝模具,受拉丝模具挤压收缩,聚合物渗透进纤维内部。碳纳米管在聚合物作用下发生重排融合致使纤维间界面增强组装成大直径碳纳米管纱线。支链型聚乙烯亚胺(PEI)对碳纳米管纱线的界面增强效果相对较优,单根纤维力学保持率较高,且在热处理、摩擦、弯折、热压等条件下纱线结构和性能稳定。(7)用制备的连续碳纳米管纱线与天然纤维以包芯结构混纺开发功能纱线,以探索纺织品方面的应用可能性。8根碳纳米管纤维并合后加约2500-3000T/m捻度设计成弹簧结构,外包不同含量的羊毛短纤维。碳纳米管弹簧结构和与羊毛纤维的结合界面可改善纱线耐疲劳性。碳纳米管优异的电、热等性能使复合纱线可用于电加热、保暖和电磁屏蔽织物,且羊毛/CNT复合纱线耐水洗。

张盼[9](2020)在《基于二硫键的羊毛表面接枝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羊毛纤维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手感柔软,保暖性强,光泽柔和,耐磨等优点,一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因其特殊的鳞片结构及表面致密的类脂膜,羊毛纤维具有易毡缩、表面疏水、静电作用明显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们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法等改性方法对羊毛进行改性,但是这些方法中部分方法不同程度存在强力损伤、泛黄、有毒化学品残留、手感差、耐久性差等不足。羊毛是一种角蛋白材料,鳞片层中含有大量的二硫键,如果将羊毛纤维进行还原预处理,这些二硫键会断裂形成极为活泼的巯基,进而可与含巯基或含乙烯基的功能化合物发生反应。这一特性为羊毛及其他含角蛋白的材料的功能改性提供了相当便捷的作用位点。本文通过二硫键断裂重组将巯基化的壳聚糖接枝到经还原处理的羊毛纤维表面,探究以巯基作为羊毛接枝改性作用位点的可行性;通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将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A)接枝到羊毛纤维表面,改善纤维的亲水性;通过HRP/H2O2催化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使羊毛纤维接枝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EMO),然后与二甲基十八烷基[3(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氯化铵(QUAT)共同水解,对羊毛进行溶胶-凝胶整理。这些研究为羊毛及其他含角蛋白的材料提供了简单便捷、耐久性好、损伤小并且可灵活赋予多种功能性的改性方法,使羊毛及其他含角蛋白材料改性方法多元化的同时,拓宽了材料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首先,采用含有巯基的谷胱甘肽作为羊毛的模型物,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分析了产物的分子结构,探究巯基氧化生成二硫键的反应可行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羊毛纤维表面二硫键的断裂和重构将巯基化的壳聚糖接枝到纤维表面,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分析改性羊毛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变化,对比羊毛织物改性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染色性能、毡缩性能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巯基化的壳聚糖可与谷胱甘肽发生接枝反应并形成二硫键;巯基壳聚糖改性羊毛织物的接枝率为3.65%,面积收缩率为2.06%,改性织物获得较好的防毡缩性;水滴接触角为115.44°,润湿时间减少到9.58min,亲水性能有所改善。与未处理的羊毛织物相比,改性羊毛织物的抗菌性能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抑菌率达58.32%。其次,借用HRP可催化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这一特性,研究羊毛的酶促接枝MPEGMA功能改性。采用L-半胱氨酸作为羊毛纤维的模型物,与含有乙烯基的MPEGMA反应。利用FT-IR和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产物的分子结构,考察酶促反应的可行性。再将MPEGMA接枝到羊毛纤维表面,通过SEM、XPS和拉曼光谱分析改性羊毛织物的形态和结构变化,并考察了羊毛织物改性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表面润湿性能和毡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可通过巯基-烯点击反应与MPEGMA反应。与未经处理的羊毛织物相比,MPEGMA接枝改性的羊毛织物表面可完全润湿(接触角减小到0°);纤维毡缩球密度下降至0.043 g/cm3,获得良好的防毡缩性;透湿性和回潮性也得到了改善,且在10次机洗水洗后仍保持较好的整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亲水整理耐久性。最后,利用HRP/H2O2酶促催化巯基-烯点击反应,将MEMO接枝到羊毛纤维表面,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EDX)和织物的增重率分析MEMO的接枝情况;并与QUAT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在羊毛纤维表面形成溶胶-凝胶涂层;利用SEM和XPS分析整理后羊毛纤维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变化,测试了改性羊毛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表面润湿性能、毡缩性能和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溶胶-凝胶整理的羊毛织物的亲水性变化不大(接触角为123.44°);纤维毡缩球密度为0.039 g/cm3,抑菌率达60.72%,整理后纤维具有良好的防毡缩性和抗菌性。

刘嘉茜[10](2020)在《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及制品舒适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酯纤维是一种集优异的回弹性、耐污性、耐磨性、可纺性、染色性、柔软的手感等优点于一身的新型聚酯纤维,可广泛应用在运动服和内衣等服装领域,但是由于PTT分子链排列规整,结晶度高,而且缺乏亲水基团,所以吸湿性差,在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闷热感,降低了服装的舒适性。因此,本文将以提升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吸湿性为核心,基于纤维的浸润、芯吸效应以及吸放湿特性,因为PTT聚酯纤维主要用在长丝和短纤两方面,所以本课题从这两方面分别对PTT聚酯纤维及制品进行舒适改性研究,进一步揭示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应用机理以及为拓展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芯吸效应设计和制备具有十字异形结构的PTT聚酯纤维,以提升其导湿性,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共混引入聚醚酯来提高PTT聚酯纤维的表面润湿性,从而构筑PTT聚酯纤维“润湿-导湿-排湿”体系。结果表明,十字异形结构提升了PTT聚酯纤维的吸湿性以及上染率,但相对与普通圆形PTT聚酯纤维,其力学性能和回弹性能却出现下降,而引入的聚醚酯一方面增大了大分子链的柔顺性,提高了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结晶能力和力学强度,另一方面,聚醚酯本身作为一种弹性体,提升了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回弹性,使其回弹性在一定范围内不随拉伸次数和定伸长率的增加而下降。所以,制备的十字形PTT/TPEE聚酯纤维不仅吸湿性得到了提升,其他性能也接近于普通圆形纤维。PTT织物的测试结果发现,十字结构增大了纤维间的空隙,两种十字形PTT织物的透气性和导湿性相对于圆形PTT织物均得到了提高。其次,由于PTT聚酯短纤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可将其与吸湿性好的天然纤维进行混纺,制备PTT/羊毛和PTT/粘胶混纺纱线,并将混纺纱线进行同浴染色。对混纺纱线的吸湿性、力学性能及回弹性能等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混纺纱线的回潮率均提升到了7.2%,吸湿性得到了很大改善,此外,PTT/羊毛混纺纱线相对于羊毛纱线的力学性能和回弹性能也得到了改善,PTT/粘胶混纺纱线也改善了粘胶纤维弹性差的缺点。对织物性能表征结果发现,染色后的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色牢度良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热湿舒适性能以及抗皱性能。

二、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羊毛微/纳米角蛋白粒子的制备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角蛋白材料
        1.1.1 角蛋白介绍
        1.1.2 羊毛的多级结构
    1.2 羊毛角蛋白材料研究现状
        1.2.1 角蛋白大分子
        1.2.2 角蛋白粉末
        1.2.3 微/纳米角蛋白粒子
    1.3 再生角蛋白膜
        1.3.1 再生角蛋白膜概述
        1.3.2 再生角蛋白膜成形方法
        1.3.3 再生角蛋白膜改性
    1.4 柔性导电膜
        1.4.1 柔性基材
        1.4.2 导电材料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微/纳米角蛋白粒子的制备方法
        2.3.2 微米角蛋白膜的制备方法
        2.3.3 微米角蛋白/银纳米线复合柔性导电膜的制备
    2.4 测试方法
        2.4.1 微/纳米角蛋白粒子产率计算
        2.4.2 偏光显微镜
        2.4.3 扫描电镜(SEM)和表面能谱(EDS)
        2.4.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测试
        2.4.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6 倒置荧光显微镜
        2.4.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2.4.8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
        2.4.9 热重分析(TG)
        2.4.10 力学性能分析
        2.4.11 电学性能测试
        2.4.12 不同超声功率下溶液中酶的稳定性
第三章 羊毛微/纳米角蛋白的制备与表征
    3.1 溶液pH对微/纳米角蛋白产率的影响
    3.2 酶对微/纳米角蛋白产率的影响
    3.3 超声波辅助对微/纳米角蛋白产率的影响
    3.4 表观形态
    3.5 微/纳米角蛋白粒子表面官能团
    3.6 微/纳米角蛋白结晶结构分析(XRD)
    3.7 热学性能
    3.8 荧光性能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微米角蛋白的再生角蛋白膜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再生角蛋白膜的表观形态
    4.2 不同成形温度对再生角蛋白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再生角蛋白膜柔韧性和机械性能
    4.4 再生角蛋白膜红外光谱分析
    4.5 再生角蛋白膜结晶结构分析
    4.6 再生角蛋白膜的荧光性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角蛋白/银纳米线复合柔性导电膜
    5.1 柔性导电膜导电性能
    5.2 柔性导电膜的形貌结构
    5.3 柔性导电膜表面元素分析
    5.4 柔性导电膜的力学性能
    5.5 柔性导电膜的红外光谱分析
    5.6 柔性导电膜的结晶结构分析
    5.7 热学性能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酶改性酪蛋白与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纺织纤维
    1.2 再生蛋白纤维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
        1.2.2 国内
        1.2.3 酪蛋白
    1.3 酪蛋白的结构、性能、改性及应用
        1.3.1 结构
        1.3.2 性能
        1.3.3 改性
        1.3.4 应用
    1.4 酪蛋白复合纤维
        1.4.1 酪蛋白/聚乙烯醇
        1.4.2 酪蛋白/聚丙烯腈
    1.5 纺织方法
        1.5.1 湿法纺丝
        1.5.2 干法纺丝
        1.5.3 其他纺丝方法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酪蛋白/聚乙烯醇相互作用及其复合纤维制备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方法
        2.3.1 酶催化酪蛋白交联
        2.3.2 溶液的配制
        2.3.3 CLC/PVA等温滴定
        2.3.4 不同浓度纺丝原液的流动性、相容性测试
        2.3.5 不同浓度复合纺丝原液湿法纺丝
        2.3.6 CS、CLC与不同浓度PVA红外光谱测定
        2.3.7 纤维拉伸倍数、断裂强度、形态结构的测定和观察
    2.4 结果与讨论
        2.4.1 CLC/CS的SDS-PAGE图
        2.4.2 CS/CLC与不同浓度PVA复合纤维的红外光谱图
        2.4.3 CLC/PVA等温滴定
        2.4.4 不同浓度PVA与CS的流动性测试
        2.4.5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PVA与CS的相容性
        2.4.6 不同浓度PVA/CS复合纤维断裂强度、拉伸倍数
        2.4.7 不同浓度PVA与CS复合纤维形态结构观察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条件酪蛋白/聚乙烯醇纺丝原液及纤维制备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3 方法
        3.3.1 纺丝原液不同pH、不同温度下流动性测定
        3.3.2 不同温度下纺丝原液相容性
        3.3.3 纺丝原液不同pH、不同温度纺出纤维拉伸倍数和断裂强度的测定
        3.3.4 拉伸倍数、断裂强度、纤维形貌观察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温度纺丝原液黏度
        3.4.2 不同温度纺丝原液相容性
        3.4.3 不同温度纺丝原液纤维拉伸倍数和机械拉力
        3.4.4 不同pH下纺丝原液黏度
        3.4.5 不同pH下得到的纤维形貌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3.4.6 不同pH纺丝原液纤维拉伸倍数和断裂强度
    3.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凝固浴对酪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3 方法
        4.3.1 凝固浴中不同浓度HCl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3.2 凝固浴中不同浓度CaCl_2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温度凝固浴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3.4 拉伸倍数、断裂强度、纤维形貌观察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凝固浴中不同浓度HCl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4.2 凝固浴中不同浓度CaCl_2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温度凝固浴对于复合纤维性能的影响
    4.5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鸡毛角蛋白基生物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角蛋白的研究与应用
        1.2.1 角蛋白的结构
        1.2.2 角蛋白的性质和氨基酸组成
        1.2.3 角蛋白的提取
        1.2.4 角蛋白的应用
    1.3 生物薄膜
        1.3.1 多糖基生物薄膜
        1.3.2 聚乳酸基生物薄膜
        1.3.3 聚羟基脂肪酸酯基生物薄膜
        1.3.4 淀粉和纤维素基生物薄膜
        1.3.5 水溶性薄膜
    1.4 本论文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鸡毛角蛋白的提取及性质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羽毛角蛋白的提取
        2.2.3 仪器设备与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角蛋白提取率对比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3.3 分子量分析
        2.3.4 粒径分析
        2.3.5 二级结构分析
        2.3.6 热重分析
        2.3.7 XRD分析
        2.3.8 氨基酸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角蛋白/纤维素水溶性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薄膜的制备方法
        3.2.3 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纤维素纳米晶及薄膜的形貌表征
        3.3.2 共混方式对薄膜水溶性能的影响
        3.3.3 薄膜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性
        3.3.4 薄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3.3.5 角蛋白/纤维素薄膜水溶性的机理推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角蛋白/双醛纤维素交联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双醛纤维素的制备
        4.2.3 角蛋白/改性纤维素薄膜的制备
        4.2.4 仪器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纤维素的改性结果表征及交联薄膜的形成
        4.3.2 薄膜的形貌表征
        4.3.3 交联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4.3.4 薄膜的水敏性测试
        4.3.5 薄膜力学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羊毛织物表面复合改性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羊毛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鳞片改性技术
        1.2.2 织物表面改性方法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蛋白酶改性羊毛织物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蛋白酶改性处理
        2.2.3 墨滴在织物上的铺展
        2.2.4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2.3 测试与表征
        2.3.1 织物性能表征
        2.3.2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测定
        2.3.3 墨滴铺展、渗透和分布情况观察
    2.4 结果与讨论
        2.4.1 蛋白酶改性羊毛织物性能分析
        2.4.2 织物性能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关系
        2.4.3 蛋白酶改性对墨滴铺展和渗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毛织物蛋白酶/聚合物复合改性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蛋白酶/聚合物复合改性处理
        3.2.3 墨滴的铺展
        3.2.4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3.3 测试与表征
        3.3.1 聚合物处理液的流变性能测试
        3.3.2 蛋白酶/聚合物复合改性织物性能表征
        3.3.3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测试
        3.3.4 墨滴铺展、渗透和分布情况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聚合物处理液的流变性能分析
        3.4.2 蛋白酶/聚合物复合改性羊毛织物性能
        3.4.3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对比
        3.4.4 蛋白酶/聚合物复合改性羊毛织物喷墨印花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蛋白酶/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羊毛织物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蛋白酶/表面活性剂改性处理
        4.2.3 墨滴的铺展
        4.2.4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4.3 测试与表征
        4.3.1 处理液电导率测试
        4.3.2 织物表面性能表征
        4.3.3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测试
        4.3.4 墨滴的铺展和分布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织物表面结构和性质
        4.4.2 蛋白酶/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对墨滴铺展的影响
        4.4.3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蛋白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对羊毛织物的协同作用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蛋白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处理
        5.2.3 墨滴的铺展
        5.2.4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5.3 测试与表征
        5.3.1 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处理液性能测试
        5.3.2 织物表面性能表征
        5.3.3 喷墨印花效果测试
        5.3.4 墨滴的铺展、渗透和分布测试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蛋白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复合改性织物表面性能
        5.4.2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效果
        5.4.3 蛋白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锦纶纤维概述
    1.2 高强锦纶纤维概述
        1.2.1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发展
        1.2.2 高强锦纶6 纤维的应用
    1.3 羊毛运动面料的发展
    1.4 锦纶在毛纺产品中的应用
    1.5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纱线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性能
        2.2.2 纱线规格的设计
        2.2.3 纺纱工艺
        2.2.4 性能测试
    2.3 结果分析
        2.3.1 混纺纱线中纤维转移的研究
        2.3.2 混纺比对纱线强伸性能的影响
        2.3.3 混纺比对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影响
        2.3.4 混纺比对纱线毛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织物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针织工艺
        3.2.2 性能测试
    3.3 结果分析
        3.3.1 顶破性能
        3.3.2 耐磨性能
        3.3.3 起毛起球性能
        3.3.4 透气性能
        3.3.5 透湿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针织运动面料研究与开发
    4.1 引言
    4.2 纱线制备与性能测试
        4.2.1 纤维基本性能
        4.2.2 纱线制备
        4.2.3 纱线性能测试与分析
    4.3 面料的设计与制备
        4.3.1 组织结构选择与编织
        4.3.2 染整工艺
    4.4 面料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4.4.1 面料的结构特征参数
        4.4.2 面料基本服用性能测试
        4.4.3 面料运动舒适性能测试
        4.4.4 面料热湿舒适性能测试
        4.4.5 液态水管理能力测试
    4.5 面料服用性能的模糊综合评判
        4.5.1 确定因素集
        4.5.2 建立评判集
        4.5.3 建立评判矩阵
        4.5.4 确定权重分配集
        4.5.5 确定综合评判向量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研究现状
        2.1.1 周围神经损伤现状
        2.1.2 主要治疗方法
    2.2 角蛋白概述和提取方法
        2.2.1 角蛋白的概述
        2.2.2 角蛋白的提取
    2.3 角蛋白材料改性方法
        2.3.1 交联剂对角蛋白的改性
        2.3.2 增塑剂对角蛋白的改性
        2.3.3 添加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对角蛋白的改性
    2.4 角蛋白材料在医用领域的应用
        2.4.1 角蛋白在医用伤口敷料上的应用
        2.4.2 角蛋白在药物释放递送上的应用
        2.4.3 角蛋白在神经损伤修复上的应用
    2.5 水凝胶
        2.5.1 壳聚糖
        2.5.2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2.6 展望
第3章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
        3.2.2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微观形态观察
        3.2.3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3.2.4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孔隙率测试
        3.2.5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溶胀率测试
        3.2.6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拉伸测试
        3.2.7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
        3.3.1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微观形态观察
        3.3.2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3.3.3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孔隙率测试
        3.3.4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溶胀率测试
        3.3.5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拉伸测试
    3.4 讨论
第4章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对细胞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细胞
        4.1.4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4.2.2 MSFC细胞的分离
        4.2.3 细胞的复苏、培养、传代与冻存
        4.2.4 提取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浸取液
        4.2.5 细胞与浸取液混合培养
        4.2.6 复合材料的细胞毒作用检测
        4.2.8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1.3 实验动物来源
    5.2 实验方法
        5.2.1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植入SD大鼠皮下
        5.2.2 促炎症因子检测
        5.2.3 组织H&E染色分析
        5.2.4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降解情况
        5.2.5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植入后大鼠体重的变化
        5.3.2 促炎症因子检测
        5.3.3 组织H&E染色分析
        5.3.4 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降解情况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微生物产吡咯结构色素染色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生物色素
        1.2.1 灵菌红素
        1.2.2 红曲色素
        1.2.3 类胡萝卜素
        1.2.4 靛蓝
        1.2.5 紫色杆菌素
        1.2.6 其他微生物色素
    1.3 提升天然染料上染率的方法
        1.3.1 染料分子改性
        1.3.2 纤维改性
        1.3.3 媒染法
        1.3.4 其他方法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吡咯结构色素基于“可溶-不溶”转化机制的染色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仪器与设备
        2.2.4 实验方法
        2.2.5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有机酸调控下的毛织物染色
        2.3.2 有机酸调控下的棉织物染色
        2.3.3 基于“可溶-不溶”转化的染色机制
    2.4 小结
第三章 吡咯结构色素基于络合机制的染色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试剂
        3.2.3 仪器与设备
        3.2.4 实验方法
        3.2.5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天然络合剂作用下的染色
        3.3.2 单宁酸对络合染色的增效作用
        3.3.3 分子络合染色机制
    3.4 小结
第四章 吡咯结构色素基于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的染色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仪器与设备
        4.2.4 实验方法
        4.2.5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柠檬酸对棉织物的改性
        4.3.2 改性后棉织物的染色
        4.3.3 柠檬酸改性棉织物染色机制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碳纳米管纤维加工技术发展现状
        1.2.1 溶液纺丝法
        1.2.2 直接纺丝法
        1.2.3 阵列纺丝法
    1.3 碳纳米管纱线加工技术现状
        1.3.1 纯碳纳米管纱线加工技术现状
        1.3.2 聚合物/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现状
        1.3.3 金属丝/碳纳米管复合纱线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化原理及工艺过程
    2.1 碳纳米管纤维的干燥
    2.2 碳纳米管纤维的致密
    2.3 碳纳米管纤维的集聚
    2.4 碳纳米管纤维的加捻
        2.4.1 加捻原理的设计
        2.4.2 加捻过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纳米管纤维的预处理装置及加工工艺
    3.1 碳纳米管纤维的干燥装置
        3.1.1 装配结构
        3.1.2 卷绕成型机构
        3.1.3 卷绕成型机理
        3.1.4 控制系统
    3.2 干燥处理工艺及表征
    3.3 碳纳米管纤维的致密装置
        3.3.1 致密装置的组成
        3.3.2 致密机理分析
        3.3.3 致密CNT纤维的力学性能
        3.3.4 致密CNT纤维的结构形貌
    3.4 碳纳米管纤维集聚装置及加工工艺
        3.4.1 集聚装置的结构设计
        3.4.2 集聚装置的装配结构
        3.4.3 CNT纤维集聚处理工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碳纳米管纤维的加捻装置及加工工艺
    4.1 碳纳米管纤维的加捻装置
        4.1.1 飞翼加捻装置的结构设计
        4.1.2 飞翼加捻装置的装配结构
        4.1.3 飞翼加捻装置的控制系统
        4.1.4 卷绕模型
    4.2 碳纳米管单纱结构与性能分析
        4.2.1 碳纳米管纤维加捻工艺
        4.2.2 捻度对碳纳米管纱线直径的影响
        4.2.3 捻度对碳纳米管纱线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捻度对碳纳米管纱线结构形貌的影响
    4.3 不同直径碳纳米管单纱结构与性能分析
        4.3.1 捻度对纱线断裂比强度的影响
        4.3.2 捻度对纱线拉伸应变的影响
        4.3.3 捻度对纱线结构形貌的影响
    4.4 碳纳米管织物的制备
        4.4.1 碳纳米管机织物
        4.4.2 碳纳米管针织物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碳纳米管纤维的PEI辅助复合方法及纱线结构与界面性能分析
    5.1 碳纳米管纤维的PEI辅助复合方法
        5.1.1 复合方法
        5.1.2 实验原料、试剂和仪器
        5.1.3 实验方案
    5.2 碳纳米管/PEI复合纱线的性能分析
        5.2.1 拉伸性能
        5.2.2 单根纤维载荷保持率
        5.2.3 其他性能分析
    5.3 碳纳米管纤维的PEI辅助复合作用分析
        5.3.1 复合纱线的结构分析
        5.3.2 复合纱线的断裂形貌
        5.3.3 复合纱线的界面分析
    5.4 碳纳米管/PEI复合纱线的应用性能分析
        5.4.1 热稳定性能
        5.4.2 弯折性能
        5.4.3 加捻性能
        5.4.4 热压性能
        5.4.5 摩擦性能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羊毛与碳纳米管纤维包芯纱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6.1 羊毛/碳纳米管纤维包芯纱的制备
        6.1.1 制备方法
        6.1.2 实验方案
        6.1.3 实验仪器
    6.2 羊毛/碳纳米管纤维包芯纱的机械性能分析
        6.2.1 拉伸断裂性能
        6.2.2 循环拉伸性能
    6.3 羊毛/碳纳米管纤维包芯纱的应用性能分析
        6.3.1 电学性能
        6.3.2 保暖性能
        6.3.3 电磁屏蔽性能
        6.3.4 耐水洗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二硫键的羊毛表面接枝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羊毛改性研究概况
        1.1.1 物理改性法
        1.1.2 化学改性法
        1.1.3 生物改性法
    1.2 基于巯基的材料改性应用
        1.2.1 二硫键的断裂重组
        1.2.2 巯基的点击化学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巯基壳聚糖的制备
        2.3.2 羊毛织物的还原预处理
        2.3.3 巯基壳聚糖与谷胱甘肽的反应
        2.3.4 羊毛织物巯基壳聚糖接枝改性
        2.3.5 L-半胱氨酸与MPEGMA的偶联反应
        2.3.6 HRP酶催化羊毛织物接枝MPEGMA
        2.3.7 HRP酶催化羊毛织物接枝MEMO
        2.3.8 接枝MEMO羊毛织物的溶胶-凝胶整理
    2.4 测试方法
        2.4.1 壳聚糖接枝率的测定
        2.4.2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2.4.3 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测试
        2.4.4 扫描电镜(SEM)和能量色散X射线能谱(EDX)测试
        2.4.5 X射线衍射(XRD)测试
        2.4.6 MPEGMA接枝率和反应残液双键减少量的测定
        2.4.7 溶胶-凝胶整理织物增重率的测试
        2.4.8 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试
        2.4.9 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测试
        2.4.10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2.4.11 织物面积收缩率的测试
        2.4.12 羊毛纤维毡缩性能测试
        2.4.13 织物表面润湿性能测试
        2.4.14 织物透湿性和回潮率的测试
        2.4.15 织物拉伸强力和碱溶解度的测试
        2.4.16 织物染色性能测试
        2.4.17 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第三章 基于二硫键重构的羊毛接枝巯基壳聚糖功能整理
    3.1 二硫键重构结构表征
        3.1.1 FT-IR分析
        3.1.2 ~(13)C-NMR分析
    3.2 巯基壳聚糖整理织物的形态结构
        3.2.1 SEM分析
        3.2.2 XPS表面元素分析
        3.2.3 XRD分析
    3.3 巯基壳聚糖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
        3.3.1 整理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毡缩性能
        3.3.2 整理织物的染色性能
        3.3.3 整理织物的抗菌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RP酶催化巯基-烯点击反应的羊毛亲水整理
    4.1 巯基-烯点击反应机理表征
        4.1.1 FT-IR分析
        4.1.2 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分析
    4.2 亲水整理羊毛纤维的形貌结构
        4.2.1 SEM分析
        4.2.2 拉曼光谱分析
        4.2.3 XPS表面元素分析
    4.3 亲水整理织物的性能测试
        4.3.1 亲水整理的物理机械性能
        4.3.2 亲水整理纤维的毡缩性能
        4.3.3 亲水整理织物的透湿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酶促巯基-烯点击反应的羊毛溶胶-凝胶防毡缩抗菌整理
    5.1 整理后织物的结构表征
        5.1.1 增重率与残液双键减少量
        5.1.2 EDX分析
        5.1.3 SEM分析
        5.1.4 XPS表面元素分析
    5.2 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测试
        5.2.1 整理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
        5.2.2 整理后纤维的毡缩性
        5.2.3 整理后织物的抗菌性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6.2.1 不足
        6.2.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及制品舒适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发展概述
        1.1.1 1,3-PDO的发展
        1.1.2 生物基PTT聚酯纤维的发展
    1.2 生物基PTT聚酯纤维的性能及应用
        1.2.1 生物基PTT聚酯纤维的性能
        1.2.2 生物基PTT聚酯纤维的应用
    1.3 纤维及制品舒适性评价指标和要素
        1.3.1 温度性舒适
        1.3.2 接触性舒适
        1.3.3 适体性舒适
    1.4 聚酯纤维的物理改性方法
        1.4.1 异形纺丝法
        1.4.2 共混纺丝法
        1.4.3 混纺
        1.4.4 复合纺丝法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生物基 PTT 聚酯长丝的舒适改性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试样制备
        2.2.4 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
        2.3.2 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回弹性能
        2.3.3 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异形度
        2.3.4 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亲水性能
        2.3.5 十字形PTT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
        2.3.6 十字形PTT织物的湿舒适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物基 PTT 聚酯短纤的舒适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
        3.2.2 实验设备
        3.2.3 试样制备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TT聚酯短纤的基本性能
        3.3.2 混纺纱线的力学性能
        3.3.3 混纺纱线的弹性性能
        3.3.4 混纺纱线的亲水性能
        3.3.5 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
        3.3.6 混纺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
        3.3.7 混纺织物的抗皱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拉伸改性羊毛特性测试与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羊毛微/纳米角蛋白粒子的制备和应用[D]. 张祎鹏. 江南大学, 2021(01)
  • [2]酶改性酪蛋白与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制备[D]. 安腾. 山西大学, 2021(12)
  • [3]鸡毛角蛋白基生物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丽娜. 山东大学, 2021(12)
  • [4]羊毛织物表面复合改性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性能研究[D]. 安芳芳.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5]高强锦纶6/羊毛混纺工艺研究及运动面料开发[D]. 谭郭婷. 东华大学, 2021(09)
  • [6]角蛋白/壳聚糖水凝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D]. 王子龙. 吉林大学, 2021(01)
  • [7]微生物产吡咯结构色素染色性能提升研究[D]. 赵文茹.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8]碳纳米管纤维纱线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李文雅. 江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二硫键的羊毛表面接枝改性研究[D]. 张盼. 江南大学, 2020(01)
  • [10]生物基PTT聚酯纤维及制品舒适改性研究[D]. 刘嘉茜. 东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拉伸改性羊毛性能的试验与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