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贾延玲[1](2021)在《“解构与分享”——广播音乐节目新样态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功能》文中研究指明"《音乐风情》之音乐分享会"是由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音乐风情》节目发起,是宝鸡地区唯一一项以提升社会大众音乐欣赏趣味、推广高雅音乐为目的的公益文化活动。活动打破了以往音乐会或艺术讲座的常规模式,采用主持人和嘉宾对谈、艺术家表演、现场导聆、诗乐结合等多形式组合,辅之以"音视频播放+PPT展示"等手段,设置多层次的观众互动环节,解构音乐作品固有形态,突出人文特质,给予参与者全新的认识艺术作品的角度。活动延续至今,发挥了文化传承、艺术分享的作用,体现了传统广播文艺节目的社会担当。
刘书峰,赵灿[2](2021)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人民广播80年新媒体专题综述》文中认为在2020年12月30日中国人民广播事业迎来80周年纪念日的时间段里,多家广电媒体的手机客户端及微信公众号以此为主题制作了形态各异的新媒体产品。本文对中央级广播电视媒体、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和其他机构制作的相关新媒体产品进行梳理,发现相关新媒体产品普遍采用音视频结合的方式,结合自身历史和特点,拓展与纪念主题相关的内容,丰富叙事视角,成为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回顾历史、传承精神的创新实验。
赵楚[3](2020)在《建国以来宝鸡城市文地变迁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的加速、功利性的城市建设导致部分城市的文化空间建设层面上出现了种种问题,而近年来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家和学者的重视,文化空间强调尊重城市特色、延续城市文化的重要性。文地系统规划是对于文化空间如何保护、传承的系统研究方法,本文基于此理论,以宝鸡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建国以来城市进入现代化建设后,其文地随着城市空间的发展而变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充实文地理论框架并对未来宝鸡的文化空间建设产生指导意义。宝鸡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降临之厚土,文化产生之故乡,为周秦朝发祥之地。对中国经济政治文明之发展有重大意义,有着丰厚的历史遗存及有地方特殊性的历史空间格局,城市建设发展也与其厚重的文化休戚相关,这对大部分市县的文化建设有较强的借鉴意义。首先,界定了本文的支撑性核心概念以及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范围,综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及研究进展,总结得出本文的技术路线。通过相关历史文献的解读、现代城市发展资料的研读,对城市发展大事记进行时间脉络上的整理,从历史城市以及建国以来至今的四个现代城市发展阶段展开城市格局的梳理研究;总结其各阶段城市发展的特征及城市空间格局。其次,讨论了文地的分类方法,以及文地在现代城市发展中与城市用地分类的对应关系。基于文地的分类,对各类型的文地分别从一般概念、发展历史及代表性空间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将宝鸡各类文地的年代、面积等信息统计梳理,得到宝鸡现代文地数据库。利用核密度分析法以及梯度分析法分析了在宝鸡市区范围和中心城区范围两个空间尺度下的文地分布特征,并识别出当下宝鸡城市中存在的主要文地集聚区。再次,以时间为线索,以城市发展阶段为节点,分析城市文地在不同的时间阶段下的建设、搬迁和消失的过程,通过数量、规模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的演变,总结宝鸡城市关键文地的变迁规律。并进一步总结宝鸡文地建设的普遍规律,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山水、历史积淀、国家政策、文化研究等角度探究出其在建设发展背后的动力机制。最后,在把握宝鸡城市文地发展态势,并结合今天的城市发展诉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宝鸡现状文地结构的组成、文地系统的特征以及宝鸡文地建设存在的现状问题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宝鸡市文地系统提出优化策略,希望宝鸡市文化空间的建设提供启发。本文对于宝鸡城市文地的类型划分、分布特征、建设的动力机制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城市文化空间的相关学术研究,充实文地系统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宝鸡文地系统的初步构建及优化策略提升,以期对同类城市的文化空间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白佩佩[4](2020)在《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文中提出在互联网覆盖全球的情况下,新媒体也随着科技进步应运而生。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以适应时代的迅速发展。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的发展现状出发,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技巧,并说明了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进行采编的意义,最后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作了总结。
曹蓓莉,李昕[5](2020)在《老年广播节目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特色发展道路》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新媒体发展快速,"谁在场,谁报道"的传播方式,导致传统广播媒体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但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因为他们拥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伴随自身视觉、肢体退化等生理原因,加上广播伴随性强、收听成本低等特点,还有与新中国广播事业同步成长的时代印记,使老年广播节目在国内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老年群体的关注。本文就老年广播节目如何在新媒体冲击下找到特色发展道路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老年听众创造更能满足需求的广播节目。
梁向阳,梁爽[6](2019)在《路遥文学年谱》文中指出一九四九年,不足半岁①。十二月二日,即农历己丑年十月十三日,路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石嘴驿乡王家堡村,属牛,乳名"卫"。生父王玉宽,生母马芝兰。"卫"是王玉宽的长子。父母共生育九个子女(六男三女),其中一个男孩在三岁时夭折,剩五男三女均长大成人。最小的一个男孩是一九六九年出生,乳名"九娃"。"卫"弟兄共五人,分别为:王卫国、王卫军、王天云、王天乐、王天笑;三个妹妹分别
张茜,侯晓敏[7](2019)在《浅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文中指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听化体验。技术的滞后和受众的流失,给传统广播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播传统媒体必须充分了解新媒体特点,进行有效的转型与发展,才能提升传统广播媒体在受众人群中的公信力、吸引力,从而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李曼,于苗[8](2019)在《广播文艺类音乐节目创优作品的题材挖掘和构思》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主持人李曼主创的文艺类音乐节目《"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县民歌之路》,获得了2017年度陕西广播影视奖——广播文艺类一等奖,此作品是宝鸡人民广播电台有史以来首次在文艺类作品中摘得省级一等奖。这一奖项的获得使我们有动力更深入研究和探讨该如何做出优秀的广播文艺类音乐节目。
纪鸿尚,张娟[9](2019)在《宝鸡建设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经过》文中指出渭水河畔炎帝故里的宝鸡以历史悠久、地藏丰富、环境优美、名人荟萃而着称。地处陕西八百里秦川西端,关中平原西部,周围与咸阳、汉中和甘肃天水、平凉为邻,控扼着从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交通咽喉。我在宝鸡担任市委书记时,宝鸡市辖10县2区,土地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有185个乡镇,330万人口。198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为59.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1.2亿元。宝鸡人民历来就有拥军优属的光荣传
王渭川,袁茵[10](2019)在《广播媒体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探索——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为例》文中认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播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地方电台只有坚守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担当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审美要求,不断创新传播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通俗化、大众化的节目形态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才能起到"以文化人"的传播效果。
二、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解构与分享”——广播音乐节目新样态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 主持人变身“导聆人”,改变高雅音乐在大众中的传播方式 |
1.1 活动策划背景 |
1.2 活动流程规划 |
1.3 活动选题策略 |
1.4 活动范例展示 |
2 媒体传播的多种可能和对学术思维的借鉴 |
2.1 活动嘉宾构成 |
2.2 活动宣传情况 |
2.3 活动受众评价 |
3 广播节目的社会功能 |
3.1 活动经验总结 |
3.2 启示与思考 |
4 结语 |
(2)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人民广播80年新媒体专题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浓墨重彩、守正创新:新媒体专题作品综述 |
(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精心策划 |
(二)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多角度开拓 |
(三)其他机构各显特色 |
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新媒体特点突出 |
(一)视听融合,丰富专题样态 |
(二)结合实践,拓展作品广度 |
(三)多方视角,创新内容叙事 |
三、启示与思考 |
(3)建国以来宝鸡城市文地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文化空间的重要性 |
1.1.2 文化空间建设的现实问题 |
1.1.3 宝鸡在文化空间建设上的典型性 |
1.2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解析 |
1.2.1 研究对象 |
1.2.2 文地的概念及内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概述 |
1.3.2 国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宝鸡城市发展历程及城市空间格局梳理 |
2.1 宝鸡城市的发展历程概况 |
2.1.1 城市关键建设时期的梳理 |
2.1.2 城市发展历程中的文化空间建设 |
2.2 历史城市文化空间格局的形成与营建经验 |
2.2.1 历史文化空间要素 |
2.2.2 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的营建经验 |
2.3 建国后宝鸡城市空间格局发展概述 |
2.3.1 工业带动下的城市快速起步(1949年-1978年) |
2.3.2 改革开放带来的城市内向集中发展(1979年-1999年) |
2.3.3 西部大开发拉动城市飞速发展(2000年-2010年) |
2.3.4 一带一路下的城市稳步发展(2011年-2019年) |
2.4 城市空间格局发展特征总结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宝鸡城市文地的分布特征 |
3.1 文地的数据来源 |
3.2 文地的分类统计 |
3.2.1 文地类型的划分 |
3.2.2 文化精神标识用地 |
3.2.3 纪念用地 |
3.2.4 宗教用地 |
3.2.5 文化遗产用地 |
3.2.6 文化设施用地 |
3.2.7 文化产业用地 |
3.3 文地的构成及分布特征 |
3.3.1 宝鸡城市文地的总体分布特征 |
3.3.2 基于核密度法的城市文地分布特征 |
3.3.3 基于梯度分析的城市文地分布特征 |
3.3.4 文地集聚区的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宝鸡城市文地的变迁及动力机制 |
4.1 宝鸡城市文地的变迁过程 |
4.1.1 城市快速起步时的文地建设(1949年-1978年) |
4.1.2 城市内向发展时的文地建设(1979年-1999年) |
4.1.3 城市重心东移下的文地建设(2000年-2010年) |
4.1.4 城市稳步发展时的文地完善(2011年-2019年) |
4.2 宝鸡城市文地的动态变迁特征 |
4.2.1 文地要素的数量变化 |
4.2.2 文地的规模变化 |
4.2.3 文地分布特征的变化 |
4.3 宝鸡城市文地建设的动力机制 |
4.3.1 自然山水的定位 |
4.3.2 历史的积淀 |
4.3.3 政策的影响 |
4.3.4 工业发展的推进 |
4.3.5 文化建设的重视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宝鸡文地系统优化探索 |
5.1 宝鸡城市文地的现状问题 |
5.2 文地系统优化的策略 |
5.2.1 建构不同尺度的文地系统规划体系 |
5.2.2 历史文地的保护与提升 |
5.2.3 建构城市山水人文空间格局 |
5.3 建立城乡一体、分区定位明确的区域文地系统 |
5.3.1 突显区域文地核心 |
5.3.2 建构区域文地格局 |
5.4 建立结构清晰、文化氛围浓厚的城市文地系统 |
5.4.1 微观文地空间的塑造 |
5.4.2 中观轴线的强调 |
5.4.3 宏观结构的调整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与不足 |
6.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录 |
表录 |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相关工作及成果 |
附表 |
附图 |
致谢 |
(4)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广播电台新闻采编的意义 |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的发展现状 |
2.1 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满足不了听众对于多样化信息的需求 |
2.2 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
2.3 没有充分利用好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技术、新手段 |
2.4 广播电台对于新闻内容没有足够重视 |
3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 |
3.1 创新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方式 |
3.2 要采取更加灵活的编辑手段,不断加强对于新闻的策划 |
3.3 更加重视新闻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
4 结语 |
(5)老年广播节目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特色发展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1 把握大方向,宣传好声音 |
2 立足于基础,创新新形式 |
3 新媒体融合,全媒体发展 |
4 结语 |
(7)浅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发展遇到的困境 |
1.1 新媒体冲击下受众的流失和广告盈利模式的分化 |
1.2 广播媒体融合的滞后性 |
1.3 简单的新媒体融合,造成同质化现象严重 |
2 传统广播媒体转型与发展探究 |
2.1 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广播媒体传播形式的多样化 |
2.2“内容为王”是永远不变的追求 |
2.3 利用新媒体,丰富广告盈利模式 |
3 结语 |
(8)广播文艺类音乐节目创优作品的题材挖掘和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1 端正态度,练好“采编播”基本功 |
2 提高新闻敏感度及音乐敏感度,加强题材挖掘能力 |
3 做好节目的精细构思与直播的全方位准备 |
3.1 搜集、整理的过程 |
3.2 创优作品中涉及的三段采访思路 |
3.3 使用广播多种形式组合 |
3.4 直播 |
4 结语 |
(9)宝鸡建设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经过(论文提纲范文)
陕西双拥现场会宝鸡喜获省表彰 |
鲜血铸就宝天路优良传统代代传 |
习老来宝过春节参谒宝天纪念碑 |
党政军民齐努力共建“双拥模范城” |
(10)广播媒体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探索——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发挥广播优势, 创新节目形式 |
2 挖掘本地文化, 突显地域特色 |
3 拓展互动平台, 丰富参与形式 |
4 坚持批判继承, 把准角度尺度 |
5 结语 |
四、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构与分享”——广播音乐节目新样态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功能[J]. 刘娟,贾延玲. 西部广播电视, 2021(10)
- [2]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纪念人民广播80年新媒体专题综述[J]. 刘书峰,赵灿. 中国广播, 2021(04)
- [3]建国以来宝鸡城市文地变迁研究[D]. 赵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4]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台新闻采编技巧[J]. 白佩佩.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5)
- [5]老年广播节目在新媒体冲击下的特色发展道路[J]. 曹蓓莉,李昕.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4)
- [6]路遥文学年谱[J]. 梁向阳,梁爽. 东吴学术, 2019(06)
- [7]浅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媒体的转型与发展[J]. 张茜,侯晓敏.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0)
- [8]广播文艺类音乐节目创优作品的题材挖掘和构思[J]. 李曼,于苗. 西部广播电视, 2019(17)
- [9]宝鸡建设全国首批“双拥模范城”经过[J]. 纪鸿尚,张娟. 百年潮, 2019(07)
- [10]广播媒体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探索——以“宝鸡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 王渭川,袁茵. 西部广播电视,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