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伟[1](2020)在《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手术是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胸科手术创伤大,涉及皮肤、肌肉、肋骨、胸膜、肺脏等多个器官脏器组织及躯体和内脏感受器,开胸术后疼痛被认为是最严重的手术疼痛之一,目前胸科术后急性疼痛发生率达80-96%,其中约有40-50%患者可以发展成慢性疼痛,麻醉疼痛潜在的影响免疫功能,不利于残留肿瘤细胞清除,如何更加有效控制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副作用发生,并关注免疫功能的保护,是当前胸外科麻醉面临的重要课题。本临床研究立足一种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脉冲注药镇痛”,通过与“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和常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方法相比较,系统论证其对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影响,评估改进型“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模式,应用于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实施肺叶切除后临床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进行不同术后镇痛方式的系统比较研究。1.研究分组:将90例行VATS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组”,(简称程控组,P组,n=30);“连续胸椎旁输注镇痛组”,(简称连续组,S组,n=30)和“静脉持续自控镇痛组”,(简称静脉组,V组,n=30),术后分别应用相应镇痛方式。2.临床观察指标和时间点:观察术前(T0)、切皮后40min(T1)、切皮2h(T2)、术毕(T3)、术后 1h(T4)、术后 4h(T5)、术后 24h(T6)和术后 48h(T7)不同时间点静息和咳嗽时疼痛强度数字模拟评分(NRS)、Ramsay镇静评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镇痛泵的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局麻药物罗哌卡因的消耗量、麻醉药品(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的消耗量、术后不良反应、QoR-15恢复质量评分。3.免疫应答指标选择和监测方法:(1)流式细胞术延续分析淋巴细胞及亚群中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Th)、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NK 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比例在术前、切皮 2h 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2)基于吸附细胞因子特异抗体免疫微球的流式细胞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分析血浆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浓度在术前、切皮2h和术后24h(T0、T2、T6)动态变化。[结果]1.NR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三组镇痛方式下,静息和咳嗽时NRS疼痛评分方面,“程控组”(P组)[0.0(0.0)~3.0(1.0)]与“连续组”(S组)[0.0(0.8)~3.0(1.8)]和“静脉组”(V组)[1.0(2.0)~4.0(1.0)]分别比较,在术后4h、24h和48h(T5-T7)显着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方面,P组[2.0(1.0),2.0(0.0)]和 S 组[3.0(1.0),2.0(0.8)]与 V 组[3.0(1.0),3.0(0.0)]分别比较,在术后1h、4h(T4和T5)分别有显着降低(P<0.0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三组比较各时间点(T0-T7)无明显差异(P>0.05)。2.镇痛药品和麻醉药品消耗量比较:三种镇痛方式下,自控镇痛追加药物次数方面,P组[0.0(0.0)~2.0(3.0)]与S组[0.0(0.8)~3.0(4.0)]和V组[0.0(1.0)~5.0(5.0)]分别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显着减少(P<0.05);在局麻镇痛药罗哌卡因消耗量方面,P 组[30.0(0.0)~525.0(37.5)]与 S 组[40.0(7.5)~540.0(40.0)]比较,在术后1h至48h(T4-T7)出现显着减少(P<0.05)。在阿片类药物(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消耗量方面,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均出现显着降低(P<0.05)。3.术后不良反应比较:主要包括心动过速和头晕症状,三组镇痛方式下,P组和S组与V组分别比较,发生率显着降低(P<0.05)。4.QoR-15 恢复质量评分变化:P 组(107.0±5.1,114.4±4.2)与 S 组(104.4±5.3,110.5±3.8)和 V 组(103.1±3.5,108.3±4.2)分别比较,在术后 24h 和48h(T6、T7)时分别显着增加(P<0.05)。5.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影响(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分别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①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总淋巴细胞(P 组:22.1±6.0~6.3±2.0;S 组:25.4±7.5~6.4±1.4;V 组:25.0±5.5~6.2±1.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总 T 细胞(P 组:72.9±7.4~64.5±9.9;S 组:73.3±8.0~68.4±9.0;V 组:74.0±7.5~68.2±12.9)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辅助性 T 细胞(P 组:41.9±4.6~35.6±4.2;S 组:42.3±7.4~35.8±5.4;V组:41.6±7.6~35.1±10.6)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降低。②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组内分别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B淋巴细胞(P组:10.8±3.5~12.8±3.9;S组:9.9±2.8~11.1±4.0;V组:9.6±4.4~11.7±6.5)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NK 细胞(P 组:16.9±5.8~21.1±8.2;S 组:16.8±8.4~20.3±7.7;V 组:13.9±5.6~17.5±7.8)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加。(2)细胞因子变化:IL-2、IL-4、IL-6、IL-10、TNF-α、IFN-γ 在术前、切皮2h、术后24h(T0、T2、T6)三组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IL-6和IL-10分别组内比较出现显着差异(P<0.05):①IL-6(P:4.6±2.2~82.4±61.3;S:4.9±1.9~72.9±39.5;V:4.6±1.7~125.4±77.4)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②IL-10(P:3.8±1.4~5.4±2.0;S:3.3±0.8~5.2±2.4;V:3.4±0.8~6.0±4.3)各组在T0、T2、T6时分别比较逐渐增高。[结论]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镇痛通过脉冲式给药模式对于VATS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术后镇痛局麻药物的用量少,术后恢复质量好,适用于VATS术后镇痛。2.应用椎旁超前镇痛可以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应用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3.胸科手术及麻醉镇痛可以导致免疫抑制,程控胸椎旁间歇注药镇痛对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影响,并不比静脉镇痛具有优势,但是胸科术后免疫抑制现象值得关注和必要干预。
林飞鹤,谢春发,高海亮,黄两喜,蔡伯基[2](2010)在《72例前列腺增生症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摘除术后膀胱痉挛(BS)处理方法 ,提高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的治疗水平,降低手术风险。方法总结分析72例前列腺摘除术后患者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及处理体会。结果诱发膀胱痉挛的主要因素是术后血块阻塞尿管引流不畅、水囊压迫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尿管放置的位置不佳、患者精神紧张等。该组发生膀胱痉挛轻度25例(34.7%),中度41例(56.9%),重度6例(8.3%)。结论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高,术后血块阻塞尿管引流不畅、水囊压迫膀胱颈和膀胱三角区是膀胱痉挛的常见诱因。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硬膜外自控镇痛法(PCEA)可以明显降低膀胱痉挛的频率和强度。
王祥云,文学锦,谢建梅,苏亚海[3](2007)在《PCEA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取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80例,实验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小剂量吗啡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肌注杜冷丁药物镇痛。观察两组各时段的镇痛效果及术后48h内发生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及膀胱冲洗量、冲洗时间等。结果:两组各时间段的镇痛评分呈显着性差异(P<0.01);48h内膀胱痉挛次数、持续时间、膀胱冲洗量、冲洗时间等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伤口疼痛等症状,镇痛良好,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腺摘除术后利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小剂量吗啡行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以减轻或消除病人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和减少并发症,有利于病人生理功能的稳定和康复。
梁亚杰,许富[4](2005)在《前列腺摘除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通过硬膜外导管持续注入布比卡因、吗啡、氟哌啶、地塞米松混合液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收缩疼痛、尿意。方法30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均在连续硬外麻醉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保留硬外导管,并连接一次性镇痛泵,采用布比卡因、吗啡、氟哌啶、地塞米松混合液持续硬膜外注入,硬膜外导管保留48~72小时,患者根据镇痛效果自行控制增加药量。结果30例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使用自控镇痛泵技术持续硬外腔注药用于前列腺摘除术后镇痛,具有疗效确实、完全、可靠、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等优点。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抑制术后膀胱痉挛、尿意,减少术后出血效果显着。
李春,彭瑞元,邱建忠,黄小佳,于海宽,钟安[5](2003)在《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出血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比较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与术后常规镇痛镇静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前列腺窝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前列腺摘除术后的患者分别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和常规镇痛。结果 PCEA能明显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率 ,缩短其发作时间 (P <0 0 5 )。抑制患者的收缩血压上升 (P <0 0 5 )。从而缩短术后出血时间 (P <0 0 5 )。结论 PCEA能减少前列腺术后出血。其疗效确实、安全 ,有利于术后恢复
李斌,程天国[6](2002)在《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
玉芳莉[7](2014)在《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分型、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防治的护理措施。认为作为专科护士要掌握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可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黄雪莲[8](2012)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硬膜外自控泵镇痛对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16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82例,术后选择常规镇痛,治疗组134例,术后选择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法进行镇痛,对两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膀胱痉挛情况、效果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自控泵镇痛能显着降低了前列腺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术后的痛苦,使患者能够尽早的康复。
张军民,高士领[9](2011)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泵(PCEA)对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93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根据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术后治疗方法。PCEA组52例,对照组4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每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PCEA组缓解膀胱痉挛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摘除术后采用PCEA可有效地缓解膀胱痉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对老年患者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有着积极的作用。
尉睿[10](2009)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防止术后膀胱痉挛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前列腺摘除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与传统肌肉注射止痛药物对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照组采用间断肌肉注射止痛药物镇痛。观察2组患者术后3d膀胱痉挛次数。结果试验组膀胱痉挛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前列腺摘除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可以使膀胱痉挛次数明显减少。
二、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研究目的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纳入排除标准 |
2.4 主要药品和设备 |
2.5 胸椎旁神经阻滞穿刺置管方法 |
2.6 麻醉及术后镇痛方法 |
2.7 观察指标 |
2.8 免疫评估技术方法 |
2.9 免疫检测原理、步骤 |
2.10 疼痛、镇静、爆发痛和恢复质量评价标准 |
2.11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纳入流程 |
3.2 病人一般资料和分组情况 |
3.3 三组镇痛方法在静息/咳嗽时NRS疼痛评分变化 |
3.4 三组镇痛方法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3.5 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情况 |
3.6 三组镇痛方法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比较 |
3.7 两椎旁镇痛组不同时点罗哌卡因用量差异 |
3.8 术毕麻醉药用量变化 |
3.9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3.10 三组镇痛方法QoR-15恢复质量评分情况 |
3.11 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 |
3.12 总淋巴细胞、总T细胞、B淋巴细胞变化 |
3.13 辅助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变化 |
3.14 血浆细胞因子浓度分析结果 |
3.15 血浆IL-2、IL-4、IL-6、IL-10 浓度变化 |
3.16 血浆TNF-α、IFN-γ浓度变化 |
4.讨论 |
4.1 程控间歇椎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
4.2 镇痛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和麻醉对免疫反应及肿瘤进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72例前列腺增生症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手术情况 |
1.4 治疗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膀胱痉挛的主要原因及相应防治措施 |
3.1.1 手术前因素 |
3.1.2 手术中因素 |
3.1.3 手术后因素 |
3.2 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 |
(4)前列腺摘除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镇痛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5)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出血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症状 |
2 相关原因 |
2.1 精神因素 |
2.2 不稳定膀胱 |
2.3 出血 |
2.4 尿管的刺激 |
2.5 冲洗液速度及温度 |
2.6 腹压增高 |
3 护理 |
3.1 心理护理 |
3.2 导尿管的护理 |
3.2.1 及时调整尿管气囊内液体量 |
3.2.2 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 |
3.3 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 |
3.3.1 膀胱冲洗液的温度 |
3.3.2 膀胱冲洗的速度 |
3.4 有效镇痛 |
3.4.1 镇痛泵的使用 |
3.4.1. 1 硬膜外镇痛泵 |
3.4.1. 2 静脉镇痛泵 |
3.4.2 直肠给药 |
3.4.3 注射或口服给药 |
3.4.4 中医疗法 |
3.5 消除腹压增高的因素 |
4 小结 |
(10)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防止术后膀胱痉挛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膀胱痉挛的诊断标准 |
1.4 膀胱痉挛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2组不同镇痛方法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见表1。 |
3 讨论 |
3.1 膀胱痉挛及疼痛的原因 |
3.2 PCEA镇痛泵的作用 |
4 护理 |
4.1 PCEA泵及硬膜外导管的护理 |
4.2 生命体征的监测 |
4.3 PCEA副反应的观察 |
四、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程控椎旁间歇注药对VATS术后镇痛及免疫反应的研究[D]. 刘伟.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0(01)
- [2]72例前列腺增生症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理[J]. 林飞鹤,谢春发,高海亮,黄两喜,蔡伯基. 广东医学, 2010(10)
- [3]PCEA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J]. 王祥云,文学锦,谢建梅,苏亚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7(06)
- [4]前列腺摘除术后自控镇痛泵的应用[J]. 梁亚杰,许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07)
- [5]术后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摘除术后出血疗效观察[J]. 李春,彭瑞元,邱建忠,黄小佳,于海宽,钟安. 中国医师杂志, 2003(02)
- [6]自控镇痛技术在前列腺摘除术后的应用[J]. 李斌,程天国.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2(01)
- [7]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J]. 玉芳莉.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4(01)
- [8]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前列腺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J]. 黄雪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2(29)
- [9]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观察[J]. 张军民,高士领. 中国医学创新, 2011(16)
- [10]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防止术后膀胱痉挛临床观察[J]. 尉睿. 基层医学论坛,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