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一、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朱立军,黄进宇[1](2021)在《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治疗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发病机制复杂,危险因素众多,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传统危险因素后,仍会有新发和进展的冠心病。因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高尿酸血症(HUA)、慢性炎症、维生素D缺乏等非传统危险因素受到临床上的重视,这些非传统危险因素具有预测心血管风险的价值,对其采取适当的干预可进一步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有望成为消除冠心病残余风险新的靶点。本文就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魏梅[2](2021)在《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早发冠心病(PC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亚洲国家中日益普遍,然而,对于它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了PCAD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旨在分析PCAD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并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及药物干预,阐明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并为并为这些年轻患者的最佳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分析PCAD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为PCAD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初步研究对象,共2,847例早发ACS患者。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10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14例,恶性肿瘤患者3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8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12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94例,共纳入2,706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277例,失访率10.24%,最终共2,429例早发ACS患者完成随访、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男性1,327例(54.63%),女性1,102例(45.37%)。患高血压病比例为60.68%,患糖尿病比例为26.60%。此部分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中前降支病变最多见。随访过程中,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比例最高。2.在随访期间共发生了224例MACE,发生率为9.22%。其中189人(7.47%)再发不稳定型心绞痛(UA),25人(1.03%)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6人(0.25%)发生了UA和AMI,4人(0.16%)发生心源性死亡。非MACE组2,205人。MACE组患者年龄、女性比例、高血压比例、糖尿病比例、既往冠心病史比例、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高于非MACE组。MACE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比例低于非MACE组。MACE组的单纯药物治疗比例低于非MACE组,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例高于非MACE组。MACE组患者硝酸酯类及氯吡格雷的应用比例高于非MACE组。3.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史、既往PCI史、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高Hcy、PCI治疗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化验检查、诊断、冠脉病变支数及部位、治疗方案和用药情况后,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诊断为NSTEMI、高Hcy仍为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小结:1.早发ACS患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但一旦患早发ACS,女性患者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2.Hcy是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3.NSTEMI患者长期预后较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差,NSTEMI是早发ACS患者长期MACE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Hcy水平与女性早发ACS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Hcy水平对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女性早发AC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早发女性ACS患者,共1,299例。排除肥厚性心肌病患者3例,严重瓣膜病需手术患者5例,恶性肿瘤1例,免疫系统疾病患者6例,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5例,临床资料不全患者49例,最终共纳入1,230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介入资料从住院病案中获取。收集患者所有的基线临床资料。2.入组后对其进行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随访内容为出院后MACE及服药情况。本研究随访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结果:1.本研究期间失访患者128例,最终共1,102(89.5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平均年龄51.46±3.68岁。其中诊断为UA者占83.1%,诊断为NSTEMI者占12.4%,诊断为STEMI者占4.5%。2.患者根据Hcy水平分为3组:低Hcy组(Hcy≤9.1μmol/L);中Hcy组(Hcy:9.2-11.6μmol/L);高Hcy组(Hcy>11.6μmol/L)。低Hcy组的年龄低于另外两组,随着Hcy的升高,肌酐及尿酸水平上升,空腹葡萄糖水平降低。3.共发生了118例MACE,发生率为10.7%。MACE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敏感性为51.7%,特异性为95.0%,Hcy水平最佳分界值为16.85μmol/L。5.Kaplan-Meier分析显示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的MACE风险相关。随着Hcy水平升高,无MACE生存率明显降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Hcy水平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小结:Hcy水平升高与女性早发ACS患者预后较差有关,Hcy水平升高是女性早发ACS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血清Hcy水平可作为早发ACS高危女性的一个合适指标。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目的:探讨Hcy导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炎症因子,从而拮抗Hcy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方法:1.从雄性SD大鼠中剥离出胸腹主动脉,培养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进行传代,用第3代至第5代之间的细胞进行实验。2.取生长状态及密度相同的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Hcy组、Hcy+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组,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别核转录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3.利用Trizol法提取VSMCs中的RNA,将提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组别NF-κB、CRP、IL-1β、IL-6的表达。4.所有实验重复3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cy上调大鼠VSMCs的NF-κB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NF-κB表达。2.Hcy上调大鼠VSMCs的CRP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CRP表达。3.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1β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1β表达。4.Hcy上调大鼠VSMCs的IL-6表达,而阿托伐他汀抑制高Hcy诱导的IL-6表达。小结:高Hcy可通过上调炎症因子CRP、IL-6、IL-1β表达,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下调细胞因子CRP、IL-6和IL-1β的表达从而拮抗高Hcy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柳淑琴[3](2020)在《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免疫机制、部分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测定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g A、Ig G、Ig M、Ig E、补体C3、补体C4、TNF-α、IL-6、ET、NO,分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有关的相关因素,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y是否是上述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关因素。2、通过对比H型高血压与非H型高血压组各项细胞因子差异,探讨免疫炎症反应与H型高血压之间的关系;3、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概况;4、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概况;5、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间Hcy及各细胞因子有无差异;6、探究H型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体质间血清Hcy及各细胞因子有无差异。方法: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6例,测定血清各项细胞因子,研究与血清Hcy有关的相关因素。将3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206例,非H型高血压组110例,对比分析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细胞因子差异。将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亚组,研究H型高血压组中医证型、中医体质分布概况,并组间对比不同中医证型、中医体质间血清Hcy及各项细胞因子有无差异。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与年龄、TNF-α、ET呈正相关(P<0.05),与NO呈负相关(P<0.05),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与TNF-α、ET、NO独立相关,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NF-α、ET升高的危险因素,NO升高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高HCy的危险因素(P<0.05)。余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无相关性(P<0.05);(2)H型高血压组Ig G、TNF-α、ET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NO低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余细胞因子2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阳上亢证最多,分别为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4)H型高血压组中医体质类型以阴虚质为主,分别为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特禀质、淤血质。(5)与总体均数比较,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Ig M升高(P<0.05);(6)H型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血清Hcy无显着差异(P>0.05),肝阳上亢证补体C3大于阴虚阳亢证(P<0.05),余细胞因子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H型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血清Hcy无显着差异(P>0.05),湿热质补体C3、TNF-α大于痰湿质、阴虚质(P<0.05),余细胞因子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患者血清Hcy与年龄、TNF-α、ET呈正相关,与NO呈负相关。Hcy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TNF-α、ET升高的危险性因素,是NO升高的保护性因素,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升高的危险因素。余细胞因子指标与Hcy水平无相关性。(2)高Hcy所致免疫炎症损伤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参与H型高血压的发生。(3)与总体均数比较H型高血压患者Ig M升高。(4)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以肝阳上亢证居多,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5)H型高血压中医体质分类以阴虚质和痰湿质居多,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阳虚质>气郁质>平和质>气虚质>特禀质、淤血质。(6)补体系统激活参与H型高血压肝阳上亢证患者病程,但可能与高Hcy无相关性,与肝阳上亢证本身致病机制有关。(7)H型高血压患者湿热质体内免疫炎症激活,可能与高Hcy无相关性,与湿热质本身致病特点关系更大。

吴雅丽[4](2020)在《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子痫前期(PE)是孕妇在妊娠阶段特有的疾病,是导致孕妇和新生儿出现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约为3-10%。找到一个或数个与子痫前期发生显着相关的检测标志物,对子痫前期的发生进行预判和出现病症前干预,对延长孕妇孕期,降低孕妇和新生儿生命危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历年来国内外有关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和子痫前期关系的科学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可能造成各研究结果出现异质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同型半胱氨酸对子痫前期的发病、诊断中的作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检索收集2019年7月前,国内外数据库公开发表或已经注册但尚未发表的有关PE与Hcy相关的的病例对照研究的中文和英文科技文献。所有研究均以PE患者为病例组,以健康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本文在检索文献时,将检索语言限定为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将检索的最新时间截至到2019年7月。检索的中文数据库主要包括知网、维普、万方和相关中文搜索引擎;英文数据库主要包括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及相关英文搜索引擎。根据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论文数据进行提取。本次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通过I2和敏感性分析来判断研究的异质性的大小,并通过亚组分析找到异质性的来源。结果1.在被筛选出的10篇文献中,5篇英文文献均是期刊论文;5篇中文文献中,有2篇来是期刊,3篇是硕士学位论文。2.对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子痫前期相关性的Meta的分析中,SMD(标准化均数差)值为0.968,95%CI(置信区间)为0.810-1.127,Hcy是导致孕妇出现PE的显性不利因素。本次分析的P=0.217,I2=24.6%,综合敏感性分析和偏倚度分析,本次分析中各纳入文献的数据对Meta分析结果都是具有意义的。3.本文从人种角度对纳入的文献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黄种人的分析中,SMD值为1.162,95%CI为0.949-1.376,白种人的SMD值为0.818,95%CI为0.630-1.005,黄种人的SMD值高于白种人,但是置信区的宽度差异不大。对分析数据进一步观察发现黄种人的I2=0.0%,P=0.895,几乎已经不存在异质性,而白种人的I2=12.9%小于整体分析时的24.6%,P=0.332大于整体分析时的0.217,说明在单独对白种人进行分析时异质性也显着降低。因此,确定异质性来源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的种族差异。4.本文血液中的Hcy水平与患者PE的严重程度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发现SMD值为0.952,95%CI为0.640-1.263,P=0.179>0.05,I2=36.4%,血液中的Hcy水平与患者PE的严重程度显着正相关,血液中的Hcy水平不仅是PE患者的主要标志因素,也是判断PE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结论血液Hcy水平与PE的发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并且与PE的严重程度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这个结果可能会受到种族的影响,相比白种人,黄种人可能更容易受到血液Hcy水平的影响而发生PE。此外,血液Hcy水平与PE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对是否具有同样的临床价值还有待考察。图19幅;表8个;参176篇。

陈柯涵[5](2020)在《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别测定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探讨壮族、汉族人群血浆HCY的差异及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为壮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为“高血压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另外收集血压正常者300例为“对照组”,其中壮族150例,汉族1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HCY水平、血脂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壮族高血压组、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1)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15.05±3.58 VS 10.92±2.27 umol/L,P<0.05);高血压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水平高于对照组(4.53±1.01 VS 4.26±0.82 mmol/L,1.64±0.96 VS 1.30±0.74mmol/L,2.79±0.93 VS 2.55±0.71 mmol/L,22.99±1.37 VS 22.03±1.22 kg/m2,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38 VS 1.28±0.34mmol/L,P>0.05)。(2)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汉族高血压组(15.84±3.65 VS14.25±3.33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15.84±3.65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5.84±3.65 VS 10.40±2.39 umol/L,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高于壮族对照组(14.25±3.33 VS 11.45±2.02 umol/L,P<0.05)和汉族对照组(14.25±3.33VS 10.40±2.39 umol/L,P<0.05);壮族对照组HCY水平高于汉族对照组(11.45±2.02 VS10.40±2.39 umol/L,P<0.05)。(3)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226,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之间无相关性(r=0.053,0.122,0.086,P>0.05);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间呈正相关(r=0.19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之间呈负相关(r=-0.190,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之间无相关性(r=0.099,0.043,P>0.05)。(4)壮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在1,2,3级原发性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13.73±2.04 VS 12.26±1.83μmol/L,16.23±2.68VS 14.61±2.30μmol/L,20.68±4.34 VS 18.32±3.61μmol/L,P<0.05)。(5)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HCY水平均随着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加,HCY水平在各级高血压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HCY水平密切相关,HCY水平升高可能会引起高血压。(2)壮族和汉族HCY水平存在民族间差异,壮族人群高于汉族人群,在高血压人群中表现更为显着。(3)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人群HCY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4)壮族和汉族HCY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存在相关性。无论壮族还是汉族,HCY水平都随着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增加而增高,且壮族人群HCY水平在同级别高血压上均高于汉族。

敖嘉欣[6](2020)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文中指出目的:1.探究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2.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2017年09月-2019年12月住院的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包括HFp EF有心律失常患者(A组)100例及HFp EF无心律失常患者(B组)100例,共200例。比较两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临床血液相关指标,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进一步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对于发生心律失常组,应用pearson分析来探究同型半胱氨酸与心彩超相关指标的关系,探究其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1.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A组年龄(68.1±10.4)岁>B组年龄(60.2±9.8)岁,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B组合并高血压患者66例,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性别、民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临床血液指标:A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9±5.4)umol/L>B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2.9±2.9)umol/L,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NT-pro BNP(1384.2±1048.7)pg/m L>B组NT-pro BNP(724.4±240.6)pg/m 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血红蛋白、白细胞、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心脏彩超指标:A组左房前后径(51.5±3.4)mm>B组左房前后径48.7±3.1)m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4.2±4.3)mm>B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50.3±3.8)mm,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质量指数(179.2±16.6)g/m2>B组左室质量指数(158.6±16.6)g/m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58.9±6.8)%<B组左室射血分数(61.9±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右室前后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将上述通过0.05显着性检验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为年龄、Hcy、NT-pro BNP、LVEF、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通过了0.05的显着性检验,而高血压未通过0.05的显着性检验。3.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Hcy水平与左房前后径(mm)成正相关(r=0.742,p=0.01),血Hcy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mm)成正相关(r=0.778,p=0.01),血Hcy水平与左心室质量指数(g/m2)呈正相关(r=0.771,p=0.01),血Hcy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653,p=0.01),血Hcy与NT-pro BNP(pg/m L)呈正相关(r=0.754,p=0.01),且以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HEp EF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性越大,且Hcy可能通过影响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结构使其发生心律失常,Hcy还能够反映HEp EF患者的心功能状况2.年龄、Hcy、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可能为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赵春生[7](2020)在《三生调脂舒对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应用中药制剂三生调脂舒治疗痰瘀互阻型H型高血压患者,观察其对中医症状以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C反应蛋白(CRP)、尿微量白蛋白比值(UM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等生化指标的调控作用,评价三生调脂舒对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的影响,拓展三生调脂舒的临床应用范围,为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多的中药干预手段。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依据指南给予降压治疗,联合叶酸片5mg/日一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生调脂舒治疗,疗程为3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中医症状、Hcy等理化指标、安全指标等,并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中医症状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头晕(痛)、胸脘痞闷、胸痛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对头晕(痛)、胸痛、呕吐痰涎、头重如裹、胸脘痞闷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同型半胱氨酸:两组患者治疗后HCY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HCY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其他理化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TG、LDL-C均得到改善,但治疗组TG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C、LDL-C、UA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SCR)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三生调脂舒可有效改善痰瘀互阻H型患者的中医症状,且疗效优于对照组。2.三生调脂舒可降低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3.三生调脂舒可改善痰瘀互阻血脂异常、血尿酸等代谢指标,对尿微量白蛋白的降低也有一定作用。4.三生调脂舒对肝肾功能无损伤,安全性好。

张宇霞[8](2020)在《女性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女性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女性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女性H型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各项检查指标的差异,总结其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合理干预,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对象选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肾病、老年病科等临床科室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版)及导师课题组人员于呼和浩特市高血压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八种证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阴虚阳亢型、气血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湿壅盛型、瘀血内阻型,肝肾阴虚型、肝火亢盛型,检测其Hcy等实验室指标并记录,分析H型高血压各中医证型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1.本次研究共纳入425例女性H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阴阳两虚证86例(20.24%)>阴虚阳亢证78例(18.35%)>气血亏虚证69例(16.24%)>痰湿壅盛证64例(15.06%)>肝肾阴虚证38例(8.94%)>肝阳上亢证35例(8.24%)>肝火亢盛证32例(7.53%)>瘀血内阻证23例(5.41%),其中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分布较广。2.本研究中不同证型患者的年龄存在显着差异(P<0.01)。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年龄最大,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气血亏虚证,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患者的年龄大于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年龄最小,瘀血内阻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肝肾阴虚证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本研究中不同证型患者的病程存在显着差异(P<0.01)。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患者的病史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亏虚证、瘀血内阻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患者的病史最短,气血亏虚证、瘀血内阻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中不同证型之间的Hcy水平存在差异(P<0.01),其中痰湿壅盛证Hcy水平最高,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P<0.05);其次为瘀血内阻证,与其他组比较有差异(P<0.05);阴阳两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Hcy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肝火亢盛之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中各血压分级间Hcy水平存在差异,Hcy水平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1)。结论女性H型高血压患者中阴阳两虚证、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痰湿壅盛证分布最广;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年龄最大,其次为气血亏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患者的年龄最小;阴阳两虚证患者的病史最长,肝火亢盛证患者的病史最短;痰湿壅盛证Hcy水平最高,其次为瘀血内阻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亏虚证、阴虚阳亢证Hcy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肝火亢盛证;女性H型高血压各血压分级间Hcy水平存在差异,Hcy水平随着血压分级的升高而升高。

陈燕虹[9](2020)在《疏肝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疏肝温胆汤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中医药在防治H型高血压方面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19-2020年间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肝郁痰瘀证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照1:1的比例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缬沙坦胶囊,80mg po q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颗粒剂干预:疏肝温胆汤颗粒,1包冲服qd,每周5包。两组均不给予任何其他中药及中成药。疗程为3个月。分别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0L)、血管内皮功能(N0、ET-1)、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指标等变化,探讨疏肝温胆汤在H型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结果治疗前,两组H型高血压患者在SBP、DBP、Hcy、FOL、NO、ET-1、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在血压方面,治疗前试验组的SBP水平为159.80±11.91mmHg,DBP水平为90.35±6.81mmHg,对照组的SBP水平为159.35±6.94mmHg,DBP水平为91.48±8.21mmHg;治疗后试验组的SBP水平为132.83±9.921mmHg,DBP水平为74.49±12.20mmHg,对照组的SBP水平为136.68±7.78mmHg,DBP水平为85.93±6.80mmHg;两组治疗前后SBP和DBP的差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舒张压的差异性更为显着(P<0.01);在降压疗效方面,试验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5%,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中医临床疗效方面,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下降,两组间进行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值相比,亦有显着性差异(P<0.01)。在血清检测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试验组的Hcy、ET-1等水平下降,而FOL、NO水平上升,组间进行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相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明显异常(P>0.05),无发生不良事件。结论疏肝温胆汤能够降低肝郁痰瘀证型的H型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改善血同型半胱氨酸、叶酸、ET-1、NO水平及中医临床证候,且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的Hcy/叶酸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提示疏肝温胆汤在H型高血压防治中可能多机制地发挥作用。

接飞蝶[10](2020)在《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苓术天麻汤对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变化,进而探讨苓术天麻汤作用于H型高血压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60名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第九版内科学》推荐降压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苓术天麻汤,每日一剂,早晚两次饭后温服,两组均四周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压变异度、Hcy水平、中医证候积分、hs-CRP、IL-6变化情况。结果1.疗效指标:(1)血压水平:治疗后两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23人,有效5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2%,对照组显效13人,有效14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血压变异度:治疗后治疗组24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对照组24h收缩压标准差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降低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24h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显效7人,有效21人,无效2人,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人,有效14人,无效15人,总有效率50.00%;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5)Hcy水平:治疗后治疗组Hcy水平较疗前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Hcy水平较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Hcy水平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炎症指标:(1)hs-CRP: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较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hs-CRP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白介素-6:治疗后两组血清IL-6较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后比较白介素-6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苓术天麻汤能降低血压、改善血压变异度,使血压趋于平稳。(2)苓术天麻汤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使临床症状改善。(3)苓术天麻汤能降低血Hcy水平,同时可以降低炎症指标hs-CRP、IL-6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这也可能是苓术天麻汤治疗H型高血压机制。

二、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治疗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
2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
3 维生素D缺乏
4 慢性炎症反应
    4.1 慢性感染
        4.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
        4.1.2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
        4.1.3 其他病原体
    4.2 自身免疫性疾病
5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6 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
7 小结

(2)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型半胱氨酸与女性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阿托伐他汀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早发冠心病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免疫机制、部分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理论研究
    一、免疫机制与H型高血压
        1.同型半胱氨酸
        1.1 Hcy的定义
        1.2 Hcy的生成生和代谢
        1.3 Hcy的影响因素
        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1 HHcy的定义
        2.2 HHcy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3 HHcy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3.H型高血压
        3.1 H型高血压定义
        3.2 H型高血压流行病学
        3.3 H型高血压西医治疗
        4.免疫机制与H型高血压
        4.1 补体系统与H型高血压
        4.2 免疫球蛋白与H型高血压
        4.3 TNF-α、IL-6与H型高血压
        4.4 ET、NO与H型高血压
    二、H型高血压中医辩证分型
    三、H型高血压中医体质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2.1 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
        1.1.2.2 H型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1.1.2.3 H型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1.1.3 纳入标准
        1.1.4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对象分组
        1.2.2 血压监测方法
        1.2.3 Hcy及各项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1.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1.3 研究结果
        1.3.1 研究概况
        1.3.2 与EH患者血清Hcy有关的相关因素分析
        1.3.3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组血清细胞因子、中医证型、中医体质比较
        1.3.3.1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一般资料比较
        1.3.3.2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细胞因子比较
        1.3.3.3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中医证型比较
        1.3.3.4 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中医体质比较
        1.3.4 H型高血压组血清细胞因子与总体均数比较
        1.3.5 H型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间血清Hcy及细胞因子比较
        1.3.6 H型高血压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血清Hcy与细胞因子比较
    2.讨论
        2.1 与Hcy有关的相关因素分析
        2.1.1 Hcy与年龄的相关性
        2.1.2 Hcy与 TNF-α的相关性
        2.1.3 Hcy与 ET、NO的相关性
        2.2 HHcy对血压及心脏靶器官的影响
        2.2.1 HHcy对血压的影响
        2.2.2 HHcy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2.2.3 HHcy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
        2.3 H型高血压与免疫炎症
        2.3.1 H型高血压与免疫球蛋白Ig E、Ig A、Ig G、Ig M
        2.3.2H型高血压与补体C3、补体C4
        2.3.3H型高血压与IL-6
        2.3.4 H型高血压与TNF-α
        2.4 H高血压中医证型及组间细胞因子差异
        2.5 H型高血压中医体质及组间细胞因子差异
    3.结论
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META的分析流程
        1.1.2 研究对象
        1.1.3 文献的检索和策略
        1.1.4 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1.5 检索文献的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1.2.2 文献的基本情况
        1.2.3 文献的质量评价
        1.2.4 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
    1.3 讨论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2.1 子痫前期研究进展
        2.1.1 子痫前期的定义和分类
        2.1.2 子痫前期的致病因素
    2.2 同型半胱氨酸的功能
        2.2.1 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
        2.2.2 同型半胱氨酸与疾病
    2.3 同型半胱氨酸与子痫前期
        2.3.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致病因素
        2.3.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2.3.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子痫前期
    2.4 Meta分析简介
    2.5 研究的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之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3 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不同民族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2.4 壮族和汉族高血压组血浆HCY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
    2.5 壮族和汉族血浆HCY水平在高血压分级上的比较
    2.6 壮族和汉族不同高血压分级组间血浆HCY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3.1 HCY的分泌特点
    3.2 HCY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3.3 HCY与血脂的关系
    3.4 壮族和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与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系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 H 型高血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6)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对象临床相关资料收集
    2.3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3.2 临床血液指标比较
    3.3 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3.4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多重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5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生的心律失常的类型
    3.6 血Hcy水平与BNP、LVEF、LAD、LVEDd相关性分析
4.讨论
    4.1 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4.2 同型半胱氨酸与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关系
5.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7)三生调脂舒对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来源
    2.病例诊断标准
        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2.2 H型高血压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4.研究方案
        4.1 分组方案
        4.2 治疗方案
    5.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观察指标
        5.2 生化指标
        5.3 中医观察指标
    6.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1.3 H型高血压相关合并症的分析
    2.临床疗效对比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比较
        2.3 理化指标疗效比较
        2.4 安全理化指标比较
        2.5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2.6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于H型高血压的认识
        1.1 定义
        1.2 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H型高血压的病理特点
        1.4 治疗
    2.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2.1 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认识
        2.2 祖国医学对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的研究
        2.3 祖国医学对H型高血压辨证治疗的研究
    3.“三生调脂舒”的基础研究
    4.“三生调脂舒”在H型高血压中的应用
        4.1 “三生调脂舒”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影响
    5.“三生调脂舒”对本病相关生化指标的调控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探讨
        5.1 “三生调脂舒”治疗本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探讨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H型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H型高血压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H型高血压定义
        1.2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机制
        1.3 H型高血压的危险性
    2.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因病机
    3.H型高血压的治疗进展
        3.1 现代医学的治疗
        3.2 H中医治疗的研究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2
附录
发表文章
致谢

(8)女性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研究
2 研究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1: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附表 2:临床观察表
文献综述 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9)疏肝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H型高血压的现代研究进展
        1.1.1 Hcy、H型高血压的定义
        1.1.2 H型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点
        1.1.3 H型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1.1.4 西医防治进展
    1.2 H型高血压的中医研究进展
        1.2.1 H型高血压的认识
        1.2.2 H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1.2.3 辨证论治
        1.2.4 疏肝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临床资料和方法
        2.1.1 病例来源
        2.1.2 病例选择
        2.1.3 样本量估算
        2.1.4 研究分组
        2.1.5 干预措施
        2.1.6 观察指标
        2.1.7 伦理审查
        2.1.8 统计学处理
    2.2 研究结果
        2.2.1 基线资料
        2.2.2 两组血压水平及降压疗效的比较
        2.2.3 治疗前后两组Hcy、FOL(叶酸)水平的比较
        2.2.4 治疗前后两组NO、ET-1的比较
        2.2.5 治疗前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2.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的比较
        2.2.7 安全性指标
    2.3 讨论
        2.3.1 疏肝温胆汤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
        2.3.2 疏肝温胆汤对H型高血压患者Hcy/叶酸代谢的影响
        2.3.3 疏肝温胆汤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3.4 疏肝温胆汤对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的影响
        2.3.5 疏肝温胆汤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及方法
    1 技术路线图
    2 资料来源、数目及分组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诊断标准
    4 纳入排除、终止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终止研究标准
    5 质量评估
    6 安全性分级
    7 研究方法
        7.1 病例分组
        7.2 治疗方法
        7.3 安全性指标
        7.4 疗效指标
        7.5 炎症指标
        7.6 注意事项
        7.7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1.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比较
        1.2 治疗后两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
        1.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变异度比较
        1.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cy变化情况
    2 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变化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变化情况
    3 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对比
    4 不良反应
        4.1 西药不良反应
        4.2 苓术天麻汤不良反应
    5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1.1 虚是H型高血压发病的内在基础
        1.2 痰浊在H型高血压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
        1.3 瘀常与痰同时存在
    2 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 西医对H型高血压的认识
        3.1 炎症反应机制
        3.2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3.4 血栓前状态
        3.5 血压变异性
        3.6 高Hcy带来的风险
    4 苓术天麻汤组方分析
    5 中药现代药理学研究
    6 提出疑问
        6.1 “痰浊”“血瘀”与“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是否有关?
        6.2 中医中药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具体靶点在哪,是否存在多靶点治疗作用
    7 总结
    8 不足与展望
        8.1 不足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医患沟通告知书
第四部分 综述 中西医对H型高血压的治疗及心脑血管事件风险预防的争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叶酸、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非传统危险因素治疗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 朱立军,黄进宇. 浙江医学, 2021(07)
  • [2]同型半胱氨酸在早发冠心病预后危险因素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魏梅.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3]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中医体质与免疫机制、部分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D]. 柳淑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META分析[D]. 吴雅丽.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桂西地区壮族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比的临床研究[D]. 陈柯涵.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0(04)
  • [6]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D]. 敖嘉欣.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三生调脂舒对痰瘀互阻H型高血压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D]. 赵春生.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女性H型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D]. 张宇霞.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9]疏肝温胆汤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燕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苓术天麻汤治疗痰湿壅盛型H型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D]. 接飞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叶酸和B族维生素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