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一、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临床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与能力建设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临床实验室作为病原微生物检测第一线,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疫情的发现和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研究型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围绕临床实验室应急能力与体系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参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指南规范等相关文件,制定本共识。聚焦临床实验室应急管理的实际问题,对临床实验室应急队伍建设和管理、应急设施配置和管理、应急通讯和信息管理、应急生物安全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机制相关要求进行阐述和介绍,旨在提升全国各级临床实验室的应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于丹[2](2020)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在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院前和院内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验证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急救流程在院前响应时间、院内响应时间上是否有所缩短,以及院前急救效果,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是否提高。为院前规范的网络信息化急救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急救中心引进网络技术,更新急救设备,进行新技术设备培训,制定平台急救流程标准,院前急救单位与各接诊医疗单位建立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验证平台应用效果:以平台应用时间为分界线,选取浙江省某地区急救中心于2019年8-12月院前接诊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平台急救流程;2019年1-5月院前接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20急救流程。对两组的院前响应时间、院内响应时间、院前急救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平台应用前后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对比。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P<0.05代表有显着性统计学差异。结果1.各类疾病院前响应时间比较:心搏骤停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3.137,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2.511,P<0.05)低于对照组;创伤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516,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2.071,P<0.05)低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2.374,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3.575,P<0.05)低于对照组;神经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156,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5.457,P<0.05)低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4.015,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2.189,P<0.05)低于对照组;消化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177,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9.111,P<0.05)低于对照组;儿科疾病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3.921,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13.074,P<0.05)低于对照组;妇产科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712,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2.675,P<0.05)低于对照组;中毒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796,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4.972,P<0.05)低于对照组;其他类试验组的接警时间(t=5.989,P<0.05)、急救组上车时间(t=3.529,P<0.05)低于对照组。2.各类疾病两组现场急救处置时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类疾病院内响应时间比较:心搏骤停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4.18,P<0.05)、院内交接时间(t=2.642,P<0.05)低于对照组;创伤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3.189,P<0.05)、院内交接时间(t=2.250,P<0.05)低于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3.900,P<0.05)、院内交接时间(t=3.718,P<0.05)低于对照组;神经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3.135,P<0.05)、院内交接时间(t=3.989,P<0.05)低于对照组;呼吸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5.623,P<0.05)、院内交接时间(t=6.720,P<0.05)低于对照组;消化系统疾病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23.428,P<0.05)、院内交接时间(t=2.211,P<0.05)低于对照组;儿科疾病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0.042,P<0.05)、院内交接时间(t=2.999,P<0.05)低于对照组;妇产科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12.573,P<0.05)、院内交接时间(t=4.809,P<0.05)低于对照组;中毒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20.432,P<0.05)、院内交接时间(t=2.440,P<0.05)低于对照组;其他类试验组的院内响应时间(t=24.393,P<0.05)、院内交接时间(t=5.521,P<0.05)低于对照组。4.各类疾病两组急救效果比较结果如下:心肺骤停类对照组和试验组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5.6%和37.5%,试验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5);除神经系统疾病类、消化系统疾病类、其他疾病类的试验组和对照组急救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大部分疾病类别的急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平台应用后患者及其家属对技术、态度和程序各维度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平台应用前(P<0.05)。结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可以优化急救流程;可以缩短院前和院内响应时间,从而缩短整个急救时间;提高院前心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提高大多数类别疾病救治效果;可减少院前意外发生、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提高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王树志[3](2019)在《一种POCT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现场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ing,POCT)是利用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结果的现场检测方式。POCT技术检验便捷,受到使用者青睐。随着POCT技术逐步成熟,此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其应用领域迅速拓展。目前应用领域主要有个体健康管理、医学临床检验、重大疫情监测、食品安全、现场执法检测、军事与灾难救援等领域。POCT的检测技术主要有干化学技术、免疫层析技术、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等。市场上常规POCT分析仪器只适用单一检测技术的检测,功能简单,使用局限性强。针对POCT分析仪器的现状,本文通过对基于光电检测法检测固相试剂卡的主要POCT仪器及其原理的研究,出于优化现有POCT分析仪器设计的目的,提出一种POCT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首先本文设计的POCT分析系统兼容多种检测技术,适用多种类试剂卡检测。用科学可靠的算法提高系统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根据POCT分析仪器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等先进技术,使系统具有良好人机交互、远程信息管理等功能。本文设计的POCT分析系统具有适用性广、功能全、智能化等特点。主要研究内容:(1)深入分析尿液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胶体金分析仪、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原理,归纳整理四种类型分析仪原理相似性,设计兼容性光学检测结构。(2)通过查阅文献、终端用户调研等方式,分析系统需求。整理四种POCT仪器适用的标准,明确本系统参考标准、系统指标参数及系统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制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并进行软硬件详细设计,特别是光采集模块和运动控制模块的结构设计。(3)数据处理算法的研究、定标方法以及系统质控方法的研究,以提高系统测量的可靠性。(4)系统设计验证方案的研究,通过实验验证系统性能是否满足设计需求。

王艺平[4](2019)在《面向中医骨科问诊的相似病例推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步融入到医疗行业,患者、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之间交互的健康医疗信息平台应运而生。现阶段临床辅助诊疗的研究,主要是分析、处理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海量医疗数据和诊断数据。由此,对海量数据的特征提取工作必不可少,如何进行个性化的诊疗应用也同样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目前,我国的中医电子病历是伴随着中医院信息化进程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具有历史性、人文性和定性描述等特点。但是由于中医电子病历不同于自然语言文本,医疗文本数据分布不平衡,且医务人员问诊习惯各不相同等问题,使得临床问诊往往达不到预期诊疗效果。本文通过搭建中医骨科问诊平台,重点研究其综合特征表示和相似病例推荐部分:第一,中医骨科电子病历中结构化特征和连续特征共存,不能较好的学习得到文本的语义特征,使得传统的文本特征表示方法准确率往往较差。同时,大多数特征工程过度依赖于已有的医疗数据,不能较好地学习隐藏特征。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门限卷积变分自编码器的综合特征表示方法,该方法结合特征分区,将不同结构类型的数据采用不同的特征表示方法,进行特征融合后得到综合特征表示。实验表明,本方法比现有方法的综合指标值提高了2.8个百分点。第二,问诊平台中通常存在多种目标用户,且医务人员的问诊习惯互不相同。同时,临床诊断要求平台具备快、准等特点。使得传统基于规则的诊断和基于检索的病例推荐方法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宽深度模型的相似病例推荐方法,该方法加入了医生用户问诊偏好特征,推荐给其当前诊断的且符合医生问诊习惯的相似病例。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提高了相似病例推荐效率,且比现有方法的综合指标值提高了2.6个百分点。最后,根据以上的理论知识对中医骨科问诊平台进行分析与设计,帮助平台更加精准地得到综合特征表示并进行相似病例推荐,验证以上研究在真实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王玉香[5](2017)在《院内创伤救治手机应用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将移动互联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可以促进两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论文首先对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操作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了解了国外对于严重创伤的先进理念及我国同外国先进经验之间的差距。其次采用“访谈+问卷”的形式对部分三级医院的严重创伤急救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主要了解急救链上医师、护士的所需所求,并对院内救治的体系、组织架构及院内急救常识的一般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了规划院内急救创伤手机软件(APP)的方法。在对院内创伤救治临床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模式及方法,给出了该APP的需求分析并详细设计完成了该院内急救创伤手机软件(APP)。最后,对该APP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及分析。应用表明,创伤急救APP的使用,能够缩短患者院内在途时间,降低临床救治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黄照权[6](2013)在《面对医疗纠纷的危机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如今医患矛盾不断加深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医患关系的紧张,致使众多针对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人员的暴力事件剧增,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医务工作人员本身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责任。日益频发的医疗纠纷不仅使患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严重挫伤了医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阻碍了医学科学的探索和发展。如何更合理地处理医疗纠纷问题,让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甚为头痛,也是医患双方“心中的痛”。可以说,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影响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一大焦点问题,急需认真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本文基于系统论、博弈论等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围绕“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特征、主要原因、主要方式以及如何系统性控制纠纷的发生”等关键性问题,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思路,展开深入研究。一是针对我国目前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分析了医疗纠纷发生的社会背景,并对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的类别、特点以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阐述,指出了必须加快解决医疗纠纷这一社会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对国内外学者在危机管理,尤其是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加以论述,旨在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与分析;同时分析比较了西方发达国家在处理医疗纠纷危机中的经验,重点对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医疗纠纷处置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几条值得我国学习的经验,即处理医疗纠纷途径必须明确,必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媒体要正确引导,同时要应用法制化治理等;三是对我国医疗纠纷处置现状,包括医疗事故的认定,以及医疗纠纷的处置过程和方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中对媒体导向问题、医疗处置的体制问题、医疗责任的保险问题以及法律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四是在大量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政府、患者、医院管理、医务工作人员以及医疗过程和医学本身方面的因素加以逻辑诊断和深度分析;五是通过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医患双方就诊时的直面博弈和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的博弈,以及有第三方机构参与下的医疗纠纷系统主体间的博弈过程,其中第三方包括医疗机构和保险机构;六是在充分认识到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是事先预防的基础上,构建了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重点从危机管理的预防、处置、评估三个阶段分析了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的过程,同时从媒体、法律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辅助措施。七是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实证分析了危机管理在医疗纠纷中的应用。综上所述,论文采用定性描述和系统科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相应的博弈模型和危机管理系统,找出了我国医疗纠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建立了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这对于避免医疗纠纷,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后的不良影响,实现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对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研究仅仅是一次尝试,因此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并逐步完善。

高志宏,郑钒,陈寿权,李章平[7](2010)在《医院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医院急诊病人数量不断上升,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样,医院急诊科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和工作流的方法设计和实施医院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急诊就诊流程,可加快对急诊病人的接诊和诊疗速度,同时也为急诊病人的数据分析提供了数据挖掘平台。

蓝宝琼,宋维,刘谦,何斌[8](2002)在《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国内相当数量医院急诊科《院内急诊病历》、《院前急诊病历》(简称急诊病历)急诊医疗资料保存、收集、分析、统计缺乏规范化管理方法。急诊病历随急诊病人在急诊科医疗活动的完成而离去,急诊科乃至医院不能保存急诊病历,急诊病历记录内容

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9](2007)在《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构建及需把握的问题》文中认为目的本文从院前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医院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分析了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并提出了急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把握的问题:与HIS的融合;工作流程的优化;关联数据库的集成。

陈智[10](2020)在《四川省A医院医患纠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患纠纷是一种人际关系,主要是医生与患者,医患纠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近年来医患矛盾激化,医疗纠纷案件频繁发生。医患纠纷恶化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探讨。医患纠纷不仅体现在医疗行业,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特殊的行为与心理的冲突。因此,探讨医患纠纷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详细地把握当前的社会关系。医患纠纷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某些制度的缺陷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心理行为的问题。因此,对医患纠纷的研究应该从客观问题入手,把握医患纠纷的现状,探索影响医患纠纷发展的因素。这样有助于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可行建议和方案,使理论研究更具实践性。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本研究梳理和总结了医患纠纷的相关文献,研究和分析了医患纠纷的相关理论,特别是显示了当前医患纠纷的问题和特点在三个方面:不断上升的医疗纠纷,经济关系限制的医患纠纷,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可信度。然而,医患之间认知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患者和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的观点和认知上的差异。例如,对健康的看法,对疾病的理解,对医疗不确定性的理解,以及对医疗结果的期望都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影响医患纠纷的因素包括:医务人员方面影响因素;患者方面影响因素;第三方影响因素。然后提出研究模型,并对照影响因素提出了理论假设。理论假设结果由第四章调查结果中影响因素分析阐述完成。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A医院的访谈,了解相关的医患纠纷问卷调查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访谈和问卷填写,我们可以了解当前医患纠纷的现状和具体事件,从而了解医患纠纷双方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医患责任的划分、医疗结果是否令人满意、是否采取正式合法的方式解决医患纠纷等方面。本研究分别对四川省A医院的医护人员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具体内容是基于医患纠纷、医患之间的理解差异、医患之间的信任。采用假设验证方法,分别从医方、患方、第三方角度出发论证。同时对调查的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结果论证。并得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对潜在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实证研究,包括风险监测、识别、分析、评价和干预,建立了医疗风险报告系统,将其整合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奠定了基础。采用第三方调解机制,提出了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对策合理建议,制定并实施安全、稳健的处置策略。本研究主要是在对医患纠纷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这两类人群的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当前医患纠纷的看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角度,对医患纠纷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影响医患纠纷忠诚的因素有哪些,旨在为当前医患纠纷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研究视角,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当前紧张医患纠纷的对策,希望对医患纠纷的和谐发展有所帮助。

二、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在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3 样本量计算和抽样方法
    2.4 研究方法
        2.4.1 对照组采用120急救流程
        2.4.2 试验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急救流程
        2.4.3 试验组各疾病分类实际应用情况
    2.5 预试验
    2.6 数据收集
    2.7 统计学分析
    2.8 质量控制
    2.9 伦理原则
    2.10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各类疾病患者一般资料
    3.2 试验组和对照组响应时间比较
        3.2.1 心搏骤停类响应时间比较
        3.2.2 创伤类响应时间比较
        3.2.3 心血管系统疾病类响应时间比较
        3.2.4 神经系统疾病类响应时间比较
        3.2.5 呼吸系统疾病类响应时间比较
        3.2.6 消化系统疾病类响应时间比较
        3.2.7 儿科类响应时间比较
        3.2.8 妇产科类响应时间比较
        3.2.9 中毒类响应时间比较
        3.2.10 其他疾病类响应时间比较
    3.3 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救效果比较
        3.3.1 心搏骤停类急救效果比较
        3.3.2 创伤类急救效果比较
        3.3.3 心血管系统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4 神经系统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5 呼吸系统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6 消化系统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7 儿科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8 妇产科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3.9 中毒类急救效果比较
        3.3.10 其他疾病类急救效果比较
    3.4 院前急救满意度调查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评价
    6.1 创新和展望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期间研究成果

(3)一种POCT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POCT技术研究现状
        1.2.1 POCT主要技术
        1.2.2 POCT发展和应用
        1.2.3 POCT存在的问题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原理
        2.2.1 尿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2.2.2 干化学式生化分析仪检测原理
        2.2.3 胶体金分析仪检测原理
        2.2.4 荧光免疫分析仪检测原理
    2.3 系统指标参数及基本功能
        2.3.1 系统设计参考标准
        2.3.2 系统主要性能指标参数
        2.3.3 系统基本功能参数
    2.4 系统总体设计
        2.4.1 主控制单元设计
        2.4.2 测量控制单元设计
        2.4.3 软件系统平台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系统设计
        3.1.1 光采集模块
        3.1.2 运动控制模块
        3.1.3 核心板外围扩展电路设计
        3.1.4 电源模块
        3.1.5 打印模块
        3.1.6 其他模块
    3.2 软件系统设计
        3.2.1 软件系统总体设计
        3.2.2 系统检测流程设计
        3.2.3 系统数据采集流程设计
        3.2.4 信息管理软件系统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据处理算法及关键技术研究
    4.1 数据处理算法
        4.1.1 数据滤波算法
        4.1.2 峰值检测算法
        4.1.3 抗干扰算法
        4.1.4 采集数据与结果转换
    4.2 定标方法
        4.2.1 试剂卡定标方法
        4.2.2 远程定标方案研究
    4.3 系统质控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验证
    5.1 重复性测试
    5.2 稳定性测试
    5.3 线性测试
        5.3.1 线性测试方案
        5.3.2 标准测试卡的制备
        5.3.3 线性验证实验
    5.4 准确性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4)面向中医骨科问诊的相似病例推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
    2.1 医疗文本预处理
        2.1.1 医疗文本脱敏
        2.1.2 医疗文本分词
    2.2 特征向量化表示
        2.2.1 特征分区
        2.2.2 交叉特征变换
        2.2.3 Word2vec
        2.2.4 特征融合
    2.3 门限卷积变分自编码器
        2.3.1 自动编码器
        2.3.2 变分自编码器
        2.3.3 门限卷积变分自编码器
    2.4 推荐模型
        2.4.1 推荐模型的定义
        2.4.2 推荐模型的应用
        2.4.3 宽深度学习模型
    2.5 基于XGBOOST框架的监督学习算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医骨科问诊平台整体概述
    3.1 中医骨科问诊平台概述与需求
    3.2 中医骨科问诊平台业务逻辑
    3.3 中医骨科问诊平台总体架构
    3.4 相似病例推荐子系统业务流程和架构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门限卷积变分自编码器的综合特征表示方法研究
    4.1 综合特征表示概述
    4.2 综合特征表示模型
        4.2.1 特征分区
        4.2.2 离散特征向量表示
        4.2.3 连续特征向量表示
        4.2.4 监督学习训练
    4.3 实验与分析
        4.3.1 实验数据集
        4.3.2 实验数据预处理
        4.3.3 实验评测标准
        4.3.4 实验环境配置与参数设置
        4.3.5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改进宽深度模型的相似病例推荐方法研究
    5.1 相似病例推荐概述
    5.2 改进的宽深度模型
        5.2.1 浅层线性模型
        5.2.2 深度网络模型
        5.2.3 宽深度门循环联合模型
        5.2.4 模型的联合训练
    5.3 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数据集
        5.3.2 实验评测标准
        5.3.3 实验环境配置与参数设置
        5.3.4 实验结果及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相似病例推荐子系统设计与方法实现
    6.1 相似病例推荐子系统建模
        6.1.1 系统功能静态视图描述
        6.1.2 系统对象时序关系描述
        6.1.3 系统结构化设计
        6.1.4 系统数据库设计
    6.2 核心功能模块的方法实现
        6.2.1 综合特征表示模块的算法实现
        6.2.2 相似病例推荐模块的算法实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

(5)院内创伤救治手机应用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严重创伤院内救治的现状分析及所遇问题
        1.2.2 严重创伤院内救治所遇问题的一般对策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需求分析
    2.1 院内急救创伤调研设计思路
    2.2 访谈一般资料
    2.3 问卷调查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的方案设计
    3.1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的方案设计的思路
    3.2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的概述
    3.3 软件需求分析
        3.3.1 用户需求
        3.3.2 功能需求
        3.3.3 软件系统结构分析
        3.3.4 系统数据流程图
    3.4 软件系统框架分析
    3.5 院内急救创伤体系医疗模块功能的概述
    3.6 医疗模块功能需求
    3.7 设计原则
    3.8 小结
第四章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细节设计
    4.1 急救创伤软件的交互界面
        4.1.1 急救创伤软件的快速分级界面
        4.1.2 严重创伤紧急救治的推荐检测参数界面
        4.1.3 临床病历界面
    4.2 基于临床创伤急救特定人员需求的软件交互界面
        4.2.1 通用界面
        4.2.2 紧急通知界面
        4.2.3 在途医师界面
        4.2.4 院内医师界面
        4.2.5 检验科室及影像科界面
        4.2.6 护理病房界面
第五章 院内急救创伤软件的实现及使用效果
    5.1 急救创伤软件的实现
        5.1.1 开发环境及语言
        5.1.2 开发模式
        5.1.3 数据库管理
        5.1.4 应用服务器
    5.2 急救创伤软件的临床应用效果
        5.2.1 一般临床资料
        5.2.2 方法
        5.2.3 评价指标
        5.2.4 结果
    5.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面对医疗纠纷的危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与理论
        1.2.1 医疗纠纷概念
        1.2.2 危机管理理论
        1.2.3 形象改变理论
        1.2.4 焦点事件理论
        1.2.5 复杂系统理论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及难点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主要研究难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国际经验借鉴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关于危机的研究
        2.1.2 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
        2.1.3 关于危机信息管理的研究
        2.1.4 关于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
        2.2.2 关于医疗风险的研究
        2.2.3 关于医疗纠纷的研究
        2.2.4 关于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的研究
        2.2.5 关于现代医患关系研究
    2.3 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
        2.3.1 美国在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2.3.2 英国在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2.3.3 日本在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2.3.4 其他国家在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2.3.5 国际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医疗纠纷现状分析
        3.1.1 医疗纠纷频发的社会背景
        3.1.2 我国医疗纠纷类别区分
        3.1.3 我国医疗纠纷特点
        3.1.4 医疗纠纷造成的影响
    3.2 我国医疗纠纷危机处置现状
        3.2.1 我国关于医疗事故的认定
        3.2.2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发展过程
        3.2.3 我国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途径
    3.3 我国医疗纠纷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管理体制问题
        3.3.2 媒体导向问题
        3.3.3 医疗责任保险问题
        3.3.4 法律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医疗纠纷影响因子的逻辑诊断与深度分析
    4.1 医疗纠纷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
        4.1.1 基本情况
        4.1.2 社会、政府层面因素
        4.1.3 医护人员因素
        4.1.4 医院技术、管理和设施因素
        4.1.5 患者和家属因素
        4.1.6 医院文化建设因素
        4.1.7 医学(疾病)自身风险因素
    4.2 医疗纠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实证分析
        4.2.1 影响医疗纠纷的层次分析
        4.2.2 对影响医疗纠纷的逻辑诊断
        4.2.3 对影响医疗纠纷的因子分析
    4.3 影响因素诊断结果的深度分析
        4.3.1 社会和政府层面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3.2 医护工作人员层面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3.3 医院管理层面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3.4 患者与家属层面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3.5 医院文化建设层面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3.6 医疗过程与医学本身的不可控和意外性因素对医疗纠纷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医疗纠纷医患双方博弈过程分析
    5.1 博弈论相关理论与方法
        5.1.1 博弈论方法简介
        5.1.2 博弈论模型介绍
    5.2 信息不对称下医患双方的博弈分析
        5.2.1 医患博弈的不对称信息
        5.2.2 信号传递
    5.3 医患双方的博弈模型研究
        5.3.1 医患双方就诊时的直面博弈
        5.3.2 医患双方发生纠纷时的博弈
    5.4 第三方机构参与下的医患博弈分析
        5.4.1 加入医疗机构的利益博弈
        5.4.2 加入保险机构的利益博弈
    5.5 基于博弈过程的相关建议
        5.5.1 引入第三方机构,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5.5.2 建立健全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处罚的力度
        5.5.3 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征信体系,促进医患间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5.5.4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形成良好的医疗环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系统论的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分析
    6.1 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机理
        6.1.1 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6.1.2 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建立的原则
        6.1.3 医疗纠纷危机管理系统模式
    6.2 医疗纠纷危机预防阶段
        6.2.1 医疗纠纷危机预警的重要性
        6.2.2 医疗纠纷危机预警机制分析
        6.2.3 医疗纠纷危机预警系统结构
        6.2.4 医疗纠纷危机预警系统评价
    6.3 医疗纠纷危机处置阶段
        6.3.1 及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6.3.2 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
        6.3.3 勇于面对公众承担责任
    6.4 医疗纠纷危机评估阶段
        6.4.1 医疗纠纷信息收集
        6.4.2 医疗纠纷综合分析
        6.4.3 评估结果应用
    6.5 建立医疗纠纷危机处理的长效机制
        6.5.1 建立合理的分担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
        6.5.2 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下解决医疗纠纷
        6.5.3 构建科学的学习机制,重构和谐的现代医患关系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研究: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
    7.1 危机管理理论的运用
    7.2 危机管理理论运用的效果
        7.2.1 医院质量管理方面
        7.2.2 病人满意度情况
        7.2.3 医疗纠纷高发科室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情况
    7.3 危机管理理论运用于医院管理的启示
        7.3.1 医护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7.3.2 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7.3.3 患者对医院门诊和住院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
        7.3.4 医疗纠纷危机预警机制作用明显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医疗纠纷影响因素调查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致谢

(7)医院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 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 系统应用效果

(9)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构建及需把握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院前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建立
    1.1 计算机通讯网络
    1.2 急救指挥中心
2 医院急救医疗信息系统的设计
    2.1 急诊病历信息系统的研究
    2.2 急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2.3 辅助应用平台的建立[10]
        2.3.1 急诊应用平台。
        2.3.2 诊疗规范平台。
        2.3.3 提供相应的查询入口。
        2.3.4 提供临床用药查询入口。
3 急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中需把握的问题
    3.1 与HIS融合
    3.2 工作流程优化
    3.3 关联数据库集成

(10)四川省A医院医患纠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1.3.1 医疗纠纷的概念界定
        1.3.2 医患纠纷的概念界定
        1.3.3 第三方调解机制概念界定
        1.3.4 矛盾理论
        1.3.5 公共危机理论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创新点
第二章 影响医患纠纷的因素内容分析
    2.1 医患纠纷中影响因素分析
    2.2 医患纠纷中影响因素的具体体现
        2.2.1 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
        2.2.2 患者对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
        2.2.3 第三方介入对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
    2.3 理论假设
        2.3.1 假设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
        2.3.2 假设患者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
        2.3.3 假设第三方介入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
第三章 四川省A医院医患纠纷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设计
    3.1 数据来源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专家评测及问卷修正
    3.4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问卷发放
    3.5 数据统计分析
    3.6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6.1 信度分析
        3.6.2 效度分析
第四章 四川省A医院医患纠纷影响因素的结果分析
    4.1 医疗争议病例登记报告分析
        4.1.1 比率分析法
        4.1.2 趋势分析法
        4.1.3 相互对比法
    4.2 问卷调查结果描述
        4.2.1 医务人员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的调查结果
        4.2.2 患者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的调查结果
        4.2.3 第三方介入和参与对医患纠纷有关键影响的调查结果
    4.3 假设检验的验证
    4.4 医患纠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4.4.1 医务人员影响因素的分析
        4.4.2 患者影响因素的分析
        4.4.3 第三方介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4.5 医患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减少医患纠纷及合理处理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健全医患之间信息沟通制度的对策建议
    5.2 建立健全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5.2.1 第三方调解机制的构成
        5.2.2 构建第三方调解的子机制
        5.2.3 第三方调解机制的配套改革
    5.3 医院如何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证结果
        6.1.1 研究得出的结论
        6.1.2 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四、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临床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与能力建设专家共识[J].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01)
  • [2]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在院前急救的应用效果研究[D]. 于丹.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3]一种POCT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树志. 燕山大学, 2019(06)
  • [4]面向中医骨科问诊的相似病例推荐方法研究[D]. 王艺平.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5]院内创伤救治手机应用的研究与实现[D]. 王玉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6]面对医疗纠纷的危机管理研究[D]. 黄照权. 北京工业大学, 2013(03)
  • [7]医院急诊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 高志宏,郑钒,陈寿权,李章平. 医学与社会, 2010(04)
  • [8]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 蓝宝琼,宋维,刘谦,何斌. 中国热带医学, 2002(S1)
  • [9]国内急诊医疗信息系统的构建及需把握的问题[J]. 黄正东,王光华,郭雪清.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7(01)
  • [10]四川省A医院医患纠纷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D]. 陈智.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临床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