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论文文献综述)
林旭鸣,刘璐璐[1](2021)在《2020年海洋史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2020年,海内外学者以中文发表、出版的海洋史论着(含研究生学位论文),共约428篇(部),研究内容涵盖了海洋政策与海防、海洋权益与开发、海洋人群与海洋社会、海洋贸易与物品、海洋文化与信仰、海洋史料等问题,研究空间超越传统的中国海域、东亚海域,远及南太平洋、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海域,均取得可喜成果。本文择要加以介绍,疏漏、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王晶[2](2021)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世界各国竞逐的角力场。新时代的中国海洋文化复兴之路究竟该以何作为科学的价值引领?近代以来,国内大部分研究者在探讨海洋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沿用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这表明中国学术界在海洋研究领域缺乏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质疑否定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海洋文化或海洋文明,并依循西方海洋文化或西方海洋文明范式来研究中国海洋文化,甚至还以此来指导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事实上,中国海洋文化有其自身发展历程与独特文化基因,深入挖掘其底蕴、梳理其源流、探寻其从发轫之初一直延续至今的价值基因,既是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亟需面对的问题,也是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的时代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合浦海上古丝路文化底蕴深厚”,合浦及其特殊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所孕育的合浦海洋文化,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为其提供了典型样本。合浦海洋文化是指自西汉为加强岭南地区政治军事统治而设立合浦郡以来,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汉民族、岭南地区少数民族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各民族之间通过内河、近海、陆路等途径,在交通贸易、生产交流、文化交往等具体历史活动中所形成的以开放包容、和合交往为核心价值的一种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合浦海洋文化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是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海外文化汇聚合浦交融而成,合浦当地出土的各种古代器物是这种文化融合的主要标志。同时根据这些古代器物可以推断,“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辐射至东南亚、南亚各地区与各民族。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或文明的一般原理,审视汉代合浦郡在海陆一体特殊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融合。为此,在论述展开的过程中,按照“器物—符号—价值”的研究范式,综合运用语料库分析与文本解读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的方法、跨学科研究与跨地域研究相结合等方法,通过梳理源流、勾勒轮廓、抽象符号、挖掘价值、凝练精髓、总结规律,重新探讨合浦海洋文化过去已经贡献什么、现在及未来能够贡献什么等问题,以此揭示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研究合浦海洋文化,不仅在于论证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末就已经逐步发展出海洋文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学术上尝试突破西方海洋文明的评价标准与话语逻辑,主要在三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学术观点方面,提出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与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与“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合浦海洋文化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了海陆一体的开放包容、和合交往核心价值等新观点;二是学术思想方面,探讨构建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挖掘合浦海洋文化所蕴涵的深厚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与价值底蕴、基于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及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海陆一体始源价值基因的基础性意义;三是研究方法方面,形成了“器物—符号—价值”的中国海洋文化研究范式。综上,通过深入挖掘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探讨其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揭示其作为中国海洋文化的起点所蕴涵的价值基因,由此对以合浦海洋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海洋文化进行话语重构与价值重塑,从而树立中国海洋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海洋软实力,为当前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倡议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价值基础与理论支撑。
穆瑶[3](2021)在《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海洋史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国家强需人才强,人才强需教育强,培养青少年的海洋意识应该提上议程。学界对中学历史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以沿海地区的学生为主体,研究内陆甚至北部边疆地区的很少;中学历史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的研究,较多集中于高中而忽视了初中。随着海洋意识教育的推广,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授海洋史内容,既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方案,也是培养学生海洋意识的基本策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授海洋史内容,要以海洋史的前沿研究成果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并结合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海洋史内容,从分类上看非常丰富,有海洋政治史、海洋经济史、海洋文化史、海洋科技史、海洋军事史等;从时空顺序上看不同时代对海洋史关注的角度明显不同;其中中国历史部分的海洋史内容,按时间顺序可以梳理出一条线索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近代海洋之路、新时期中国的海洋建设。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渗透的海洋意识,从分类上看有海洋国土意识、海洋主权意识、海洋国防意识、海洋经济意识、海洋文化意识、海洋科技意识等;从时间跨度、内容分布、语言表述上看各有特色。在实现其他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选取适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海洋史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以加强海上交通——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建设、开发的海洋经济意识;以加强文化交流——唐朝的中日文化交流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包容、开放的海洋文化意识;以加强海防建设——洋务运动之筹设海防为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维护、进取的海洋主权意识。以上三个教学案例的设计在为内陆地区以及北部边疆地区一线历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的同时,也可以看出海洋史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多维度洞察历史发展脉络、更周全的认识人类与海洋的双向互动,而且能让学生开拓历史视野、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建设储备大批人才。
张小敏[4](2021)在《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发展及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的海洋史研究始于20世纪初,但之后没有形成持续的发展势头。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重新回到史学研究领域。随着当代世界对海洋地位的愈加重视,海洋史在近些年成为中国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迄今为止,中国的古代涉海史研究成果显着,相较之下,世界海洋史研究则逊色不少。现有研究虽然在海洋政治史、海洋经济史、海洋社会文化史、海洋环境史、海洋史理论和海洋史译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仍面临研究内容、研究区域的不平衡,跨学科研究不充分等挑战。鉴于此,在借鉴国外海洋史研究经验的同时,拓宽研究领域、丰富跨学科研究,同时兼顾涉海区域史的深入研究和海洋整体史的宏观研究,成为中国海洋史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杨芹[5](2020)在《2019年中国海洋史研究综述》文中认为2019年,中国海洋史研究取得多方面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年度出版发表相关中文论着(含海外学者的中文成果、研究生学位论文)共约330篇(部)。本文对此做一简要综述,疏漏、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正之。海洋政策与海防研究海洋政策是国家处置海洋事务的意志及行动准则的体现,中国历代海洋政策一直是海洋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刘正刚考察了《皇明成化条例》中不断出台的"条例",揭示明朝加大对违禁走私非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介入对海上贸易的管控,反映了成化年间海洋走私贸易已相当活跃。1韩毅、潘洪岩从官商、外商、国内私人海商等利益集团的角度,
于帅[6](2020)在《“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随着中国海洋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海洋人文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建立中国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的呼吁正在成为现实。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需要中国海洋文明的历史经验,释放历史积累的能量。继承弘扬中华海洋文明,挖掘中国海洋的历史与文化资源,是中国海洋强国必走的一条路。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初的讲话:"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申斌,吴婉惠[7](2020)在《庆祝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12月28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海洋史研究中心)、科学出版社历史分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庆祝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纪念文集》《韦庆远先生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文集》首发座谈会,来自首都高校、科研、文博、出版机构的学者、嘉宾以及韦庆远先生的弟子共30余人出席会议。
聂德宁[8](2019)在《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作为中国海外交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科分类上属于中外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范畴。自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历经近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全面回顾和梳理这一研究领域近40年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这一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前景。指出随着中国提出的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尹[9](2019)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体现"海洋本位"的历史研究已有三十余年。三十多年来,中国海洋史研究在海洋史理论、海洋经济史、海洋政治史、海洋文化史、海洋军事史、海洋环境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已很有必要。今后中国海洋史研究仍需在理论研究、学科交叉、史料扩展等方面做进一步努力。
韩国巍[10](2019)在《英美学界海洋史书写的“文化转向”(1989-2018)》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海洋史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以研究海战史、海军史为主的“传统海洋史”;第二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以经济史、社会史的研究范式为基础的“海洋经济社会史”,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海洋史研究的困境,一些海洋史学家纷纷寻求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帮助,即与新兴的全球史、环境史、文化史领域相结合,将它们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海洋史研究中。本文关注的是海洋史书写的“文化转向”,换言之,关注的是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对近年来海洋史书写影响。80年代末至今,受到“文化转向”思潮影响,海洋史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发生诸多改变。本文通过梳理近三十年来英美学界海洋史的主要成果来探究“新文化史”理论与方法在海洋史中的运用,例如性别、种族、等级分析的引入;海洋元素符号化的研究;对船上社会日常生活的关注等等。此外,研究资料的拓展,例如口述史料、图像史料在海洋史写作中的运用,开始逐渐将之前处于“边缘地带”的女性群体、同性恋群体、海上劳工群体置于海洋史关注的中心位置。本文通过对上述趋势的探究,明确近三十年来海洋史中“文化转向”的表现,以期对未来海洋史研究的方向提供些许参考和借鉴。
二、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海洋史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海洋政策与海防研究 |
二海洋权益与海洋开发研究 |
三海洋贸易与进出口商品研究 |
四海洋社会与华侨华人研究 |
五海域文化、宗教交流与传播研究 |
六港口、船舶、航路与历史地理研究 |
七海洋考古、海洋文献整理与研究 |
八海洋国别史、海域史研究 |
学术会议回顾与展望 |
(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与发展理论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文明的论述 |
一、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文化与文明的产生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论述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核心概念 |
一、海洋概念 |
二、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三、海洋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构成 |
一、海洋文化的主体 |
二、海洋文化的客体 |
三、海洋文化的中介 |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海洋文化的发展理论 |
一、海洋文化的发展路径 |
二、海洋文化的发展动力 |
三、海洋文化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历史底蕴 |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 |
一、合浦海洋文化的兴起 |
二、合浦海洋文化的繁荣 |
三、合浦海洋文化的延续 |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 |
一、合浦地理位置的海陆一体特征 |
二、合浦是中国海上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 |
三、合浦是海陆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影响 |
一、与东南亚、南亚诸国深植经济文化交往厚谊 |
二、向东南亚、南亚诸国传播和合交往理念 |
第三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标志性符号 |
第一节 合浦器物文化符号的主要标志 |
一、蚕桑丝绸业是汉民族生产方式的器物文化符号 |
二、玻璃烧制技术是海外生产技术的器物文化符号 |
三、羽纹铜凤灯是生活用具的器物文化符号 |
四、南珠与奇石异物是海上贸易的器物文化符号 |
五、钵生莲花器是佛教传播的器物文化符号 |
六、宝石珠饰形制是审美价值的器物文化符号 |
七、叠涩穹窿顶墓是丧葬习俗的器物文化符号 |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融合符号 |
一、海陆一体是合浦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符号 |
二、辐射影响是合浦汉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海外文化的融合符号 |
第三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符号 |
一、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开放包容的价值符号 |
二、合浦海洋文化作为和合交往的价值符号 |
第四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价值精髓与学术意义 |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之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精髓 |
一、合浦的海陆一体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始源标识 |
二、合浦海洋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原发标识 |
三、合浦海洋文化是“丝路精神”的创始标识 |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核心价值对突破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学术意义 |
一、对西方海洋文化优越论的批判 |
二、对中国海洋文化失觉的反思 |
三、合浦海洋文化与西方海洋文化核心价值的根本区别 |
第五章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与现实双重展望 |
第一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理论展望 |
一、树立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
二、为中国海洋文化贡献发展理念 |
第二节 合浦海洋文化的现实展望 |
一、为中国海洋文化夯实发展基础 |
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
三、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3)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海洋史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1.建设海洋强国的需要 |
2.加强海洋教育的需要 |
3.强化历史教学的需要 |
(二)研究内容 |
1.概念界定 |
2.研究思路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一、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分析 |
(一)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分布 |
(二)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分布的特点 |
1.教科书海洋史内容分布的特点 |
2.教科书渗透海洋意识内容分布的特点 |
(三)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线索 |
1.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 |
2.中国近代海洋之路 |
3.新时期中国的海洋建设 |
二、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教学设计 |
(一)培养海洋经济意识,加强海上交通 |
(二)培养海洋文化意识,加强文化交流 |
(三)培养海洋主权意识,加强海防建设 |
三、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海洋史内容教学反思与启迪 |
(一)教科书海洋史内容编写建议 |
(二)海洋史内容教学的优势与作用 |
1.海洋史内容教学的优势 |
2.海洋史内容教学的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 |
二、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
三、研究仍需进一步扩展深化 |
(10)英美学界海洋史书写的“文化转向”(1989-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什么是海洋史? |
一、海洋史的兴起 |
(一)海洋史兴起的背景 |
1.“海洋政治”与海洋经济的发展 |
2.史学家关注海洋的传统 |
(二)早期海洋史研究的学术特征 |
1.以海战史、航海史、海军史为主的宏大叙事 |
2.以官方档案资料为基础的精英阶层研究 |
3.“西方中心论”的解释倾向 |
二、海洋史“文化转向”的背景 |
(一)历史学的“文化转向”:新文化史的兴起 |
(二)海洋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
1.海洋史发展面临困境 |
2.海洋史领域自身突围的探索 |
三、“文化的海洋史”之学术特征 |
(一)“新文化史”的理论旨趣 |
1.船、灯塔、岛屿、港口的象征意义 |
2.船员形象的建构与解构 |
3.加入性别、种族、等级分析 |
(二)史料的拓展及方法的突破 |
1.口述史料、海员日记、回忆录等新史料的运用 |
2.图像文本 |
3.新数据库的建立 |
(三)海上“边缘群体”日常生活的书写 |
1.海上劳工群体 |
2.海上的同性恋群体 |
3.海盗文化 |
四、评价与反思 |
(一)“文化的海洋史”的评价与问题 |
1.历史“碎片化”的问题 |
2.视觉资料的运用与历史解释 |
3.新数据库的建立与史料筛选 |
(二)中国海洋史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
1.中国海洋史研究现状 |
2.中国海洋史研究的不足 |
3.海洋史与其他学术领域的联系:以海洋史与全球史为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全球海洋史研究的主要机构 |
附录(二) 海洋史研究主要的连续出版物 |
后记 |
四、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海洋史研究综述[J]. 林旭鸣,刘璐璐. 海洋史研究, 2021(02)
- [2]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合浦海洋文化研究[D]. 王晶.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海洋史内容及教学设计分析[D]. 穆瑶.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4]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发展及趋势[J]. 张小敏. 史学月刊, 2021(06)
- [5]2019年中国海洋史研究综述[J]. 杨芹. 海洋史研究, 2020(02)
- [6]“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于帅. 海洋史研究, 2020(02)
- [7]庆祝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J]. 申斌,吴婉惠. 海洋史研究, 2020(02)
- [8]近40年来中国与东南亚海上交流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 聂德宁. 海交史研究, 2019(04)
- [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李尹.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9(03)
- [10]英美学界海洋史书写的“文化转向”(1989-2018)[D]. 韩国巍.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