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细胞介素-6与宫内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汪劲松,郭焕仪,卢慧鸣,孙璐,梁艳玲,傅建群[1](2021)在《超声下胎膜厚度结合血清炎症因子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下胎膜厚度结合血清炎症因子预测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收治的6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情况分为早产组(≥28周但<37周分娩,n=173)和足月组(≥37周分娩,n=427),两组均于孕24、32周接受超声颈透明层技术测量胎膜厚度,并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孕24、32周胎膜厚度、血清IL-6、CRP水平,并比较孕24、32周不同血清IL-6、CRP水平的胎膜厚度,分析胎膜厚度与血清IL-6、CRP的相关性,探讨早产发生的影响因素,评价孕24、32周胎膜厚度、血清IL-6、CRP水平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孕24、32周,早产组胎膜厚度、血清IL-6、CRP水平高于足月组(P<0.05);孕24、32周血清IL-6、CRP水平与胎膜厚度呈正相关(P<0.05)。将职业、妊娠期高血压控制后,孕24、32周胎膜厚度、血清IL-6、CRP仍与早产相关(P<0.05);孕24、32周胎膜厚度联合血清IL-6、CRP预测早产的AUC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孕32周预测价值更高。结论血清IL-6、CRP与超声下胎膜厚度均存在正相关性,三者联合有助于提高早产预测价值,可作为一种新的预测早产方法,指导临床开展合理有效的防治。
章国平,贺锐[2](2021)在《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顺产孕妇血清IL-6 CRP表达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 GBS)感染顺产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表达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78例2017年4月—2019年4月孕晚期GBS感染顺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记录78例孕妇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并记为观察组,其余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IL-6和CRP水平,分析孕妇血清IL-6与CRP判断新生儿结局的价值。结果 78例孕妇中不良新生儿结局24例,发生率30.77%,其中早产7例,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窒息5例,败血症4例,黄疸2例。观察组孕妇首次和末次血清IL-6、CRP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后首次IL-6(AUC=0.749,95%CI=0.637~0.862)和CRP(AUC=0.725,95%CI=0.595~0.854)、末次IL-6(AUC=0.722,95%CI=0.603~0.840)和CRP(AUC=0.713,95%CI=0.589~0.837)对判断新生儿结局具有一定价值(P<0.05)。首次血清因子(AUC=0.843,95%CI=0.740~0.945)与末次血清因子(AUC=0.854,95%CI=0.758~0.951)联合判断新生儿结局具有较高准确性(P<0.05)。结论监测孕晚期GBS感染顺产孕妇血清IL-6和CRP水平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结局,指导临床。
张亚培[3](2021)在《脐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脐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高危宫内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结局为金标准,其中47例感染,61例未感染,均进行脐血PCT、IL-6单独及联合检测,比较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脐血PCT、IL-6水平、早期检测阳性率及单独与联合诊断结果。结果感染者脐血PCT、IL-6水平高于未感染者(P<0.05);感染者PCT阳性率[76.60%(36/47)]、IL-6阳性率[72.34%(34/47)]、联合检测阳性率[95.74%(45/47)]高于未感染者PCT阳性率[1.64%(1/61)]、IL-6阳性率[3.28%(2/61)]、联合检测阳性率[3.2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PCT、IL-6水平联合检测诊断准确率[96.30(104/108)]、灵敏度[95.74%(45/47)]高于脐血PCT[8.89%(96/108)、76.60%(36/47)]及IL-6[86.11%(93/108)、72.34%(34/47)],漏诊率[4.26%(2/47)]低于脐血PCT[23.40%(11/47)]、IL-6[27.66%(1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血PCT、IL-6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早期检测具有较大价值,可辨别新生儿是否出现宫内感染,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薄文[4](2021)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及TNF-α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检测孕妇外周血清IL-6与TNF-α的含量,分析比较这些因子与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120例(入院时的破膜时间≤12h),根据临床表现与产后胎盘病理结果分为三组,分别是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CAM)、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SCAM)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NCAM)。选择同期正常足月分娩的孕产妇30例为对照组于入院时抽取外周静脉血5ml,实验组孕产妇在入院时与临产时(产前发热时)各抽取外周静脉血5ml,离心后取血清并标记放置-70℃冰箱储存,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IL-6与TNF-α的浓度。在产后各取胎盘中央和胎盘边缘2.0cmx2.0cmx2.0cm组织标本,生理盐水冲洗血迹及羊水后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后行病理检查。结果:1.实验组与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孕周、孕产次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实验组孕产妇外周血清IL-6及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中,CAM组孕产妇外周血清IL-6及TNF-α含量高于SCAM组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AM组孕产妇外周血清IL-6及TNF-α含量高于NCAM组孕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组间两两比较破膜时间,CAM组的破膜时间明显长于NCAM组,且随孕产妇破膜时间的延长外周血清IL-6及TNF-α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孕产妇外周血清IL-6及TNF-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5,0.790;其95%置信区间分别为(0.788-0.959)与(0.665-0.884);灵敏度分别为:93.94%与48.48%;特异度分别为:70.37%与96.30%;两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置信区间为(0.796-0.963),灵敏度87.88%,特异度81.48%。结论:1.孕产妇外周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与胎膜早破有密切相关,参与其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过程。2.随破膜时间的延长发生宫内感染的风险增加,且外周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随破膜时间的延长有升高趋势。3.孕产妇发生胎膜早破后,通过联合检测外周血清IL-6及TNF-α的水平可提高对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对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滕思琳,刘威,于亚南,马驰,杨辉,关爽,田玲,曲福玲[5](2021)在《白细胞介素-6与疼痛或疼痛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细胞介素-6(IL-6)具有多方面的生物学功能,它既可作为信号分子,也可参与免疫调节,在组织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它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所产生。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病毒感染、双链RNA及cAMP等,均可诱导以上几种细胞产生IL-6。IL-6作为促炎因子在血清中浓度大幅度增加时,预示着疼痛与炎性反应的发生。本文就目前IL-6与几种疼痛或疼痛性疾病的关系作简要分析。
陈伟,邹永蓉,高月,鲁利群[6](2021)在《IL-6检测在宫内感染早产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母亲胎盘炎症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IL-6水平变化与早产儿出生后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胎龄28~36周、单活胎、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符合宫内感染诊断标准而母亲无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胎膜胎盘送病理检查,并检测出生时、治疗48 h后早产儿血清IL-6的水平。首先,将宫内感染早产儿根据胎盘病检结果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绒毛膜羊膜炎Ⅰ期组、绒毛膜羊膜炎Ⅱ期组,探讨母亲胎盘炎症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关系;其次,将宫内感染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疗程分为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3 d组、<3 d组及未使用组,探讨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最后,将宫内感染早产儿分别根据其胎龄、病情、IL-6水平及治疗48 h后转归进行分组,比较各组IL-6水平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结果绒毛膜羊膜炎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且在无绒毛膜羊膜炎、绒毛膜羊膜炎Ⅰ期、Ⅱ期的病例中呈依次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3 d、<3 d)早产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未使用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早产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在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呈上升趋势,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组治疗48 h后血清IL-6水平低于出生时,病情加重组治疗48 h后血清IL-6水平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L-6>7 pg/ml与≤7 pg/ml早产儿PVL、PIVH、ROP、BP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内感染时早产儿静脉血IL-6水平升高,且与胎盘炎症严重程度相关;母亲产前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且血清IL-6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而宫内感染早产儿出生时IL-6水平和PVL、PIVH、ROP、BPD的发生率没有必然联系,故血清IL-6水平对评价感染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应用、评估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段雅萍,蔺莉,侯朝晖,董磊,全首祯,郑吉春[7](2020)在《母血、脐血中IL-6与PCT在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母血、脐血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7年3月—2018年1月足月择期剖宫产分娩病理诊断为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孕产妇22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足月择期剖宫产病理正常的孕产妇48例(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脐血中IL-6、PCT水平。结果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脐血中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母血、脐血中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血、脐血中IL-6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效果较好,联合检测效果最佳。结论足月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可能是非感染性的炎症过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者临产前血清IL-6及新生儿脐血IL-6水平偏高,考虑可能与母体的免疫状态有关。对可疑宫内感染的孕产妇进行IL-6联合PCT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及时诊断早期宫内感染,对可疑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脐血IL-6的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
陈伟[8](2020)在《IL-6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早产儿已成为新生儿科的主要病种,而引起早产的原因众多,其中宫内感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且伴有宫内感染的早产儿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升高,故及时诊治早产儿宫内感染,对于改善宫内感染早产儿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早产儿宫内感染仍是一个难题,尚缺乏敏感且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是促炎症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疾病过程并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早产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也有研究发现,IL-6水平在围产期非感染合并症情况下也可能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L-6在诊治早产儿宫内感染中的应用。本研究的目的,通过检测早产儿母血、脐带血、新生儿静脉血IL-6水平,结合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对比血清IL-6水平在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及宫内感染早产儿之间的差异,探讨血清IL-6水平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同时研究母亲胎盘炎症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的相关性,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以及血清IL-6水平变化与早产儿出生后相关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为发生宫内感染早产儿的诊断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雅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胎龄2836周、单活胎、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将其胎膜胎盘送病理检查,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产前母血、出生时脐带血及早产儿静脉血、治疗48 h后早产儿静脉血)IL-6水平。首先,将符合宫内感染诊断标准而母亲无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纳入宫内感染组,母亲有非感染性合并症而无感染证据的早产儿纳入非感染合并症组,无感染证据且母亲无合并症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6水平,探讨血清IL-6水平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断中的意义;其次,将宫内感染早产儿根据胎盘病检结果分为无绒毛膜羊膜炎组、绒毛膜羊膜炎Ⅰ期组、绒毛膜羊膜炎Ⅱ期组,探讨母亲胎盘炎症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关系;再次,将宫内感染早产儿按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疗程分为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3 d组、<3 d组及未使用组,探讨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最后,将宫内感染早产儿分别根据其胎龄、病情、IL-6水平及治疗48 h后转归进行分组,比较各组IL-6水平及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探讨血清IL-6的水平变化与宫内感染早产儿出生后相关疾病的发生和近期预后的关系。结果:1.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IL-6水平的对比研究宫内感染组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显着高于非感染合并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合并症组仅母血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52,P<0.001),脐血(Z=-0.028,P=0.978)和新生儿血IL-6水平(Z=-0.450,P=0.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诊断早产儿宫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7、0.881、0.924,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95 pg/ml、3.25 pg/ml、4.25pg/ml,3项指标中新生儿血IL-6水平诊断早产儿宫内感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分别为89.1%、96.4%;母血IL-6水平诊断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07,母血IL-6水平的截断值取5.50 p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87.5%。2.IL-6检测在宫内感染早产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绒毛膜羊膜炎组早产儿血清IL-6水平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组,且在无绒毛膜羊膜炎,绒毛膜羊膜炎Ⅰ期、Ⅱ期的病例中呈依次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产前使用抗生素(≥3 d、<3 d)早产儿血清IL-6水平均低于未使用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IL-6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在非危重组、危重组及极危重组呈上升趋势,但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好转组治疗48 h后血清IL-6水平低于出生时,病情加重组治疗48 h后血清IL-6水平高于出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7 pg/ml与≤7 pg/ml早产儿PVL、PIVH、ROP、BPD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早产儿宫内感染时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而母亲有非感染合并症时仅母血IL-6水平升高,其中新生儿血IL-6水平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时最为敏感,且有助于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合并症的鉴别,故新生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对于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宫内感染时早产儿静脉血IL-6水平升高,且与胎盘炎症严重程度相关;母亲产前应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且血清IL-6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相关;而宫内感染早产儿出生时IL-6水平和PVL、PIVH、ROP、BPD的发生率没有必然联系,故血清IL-6水平对评价感染严重程度、指导抗生素应用、评估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王海荣[9](2020)在《母体孕晚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LR9在HBV宫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目前在我国约9300万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1],HBV母婴传播占50%[2],其中既往研究报道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可达9.4%~44.4%[3]。当前有系列研究[4]对传统HBV宫内感染进行了拓展与修订,形成了新的HBV宫内传播定义,同时近年来研究提示HBs Ag阳性母亲所生子代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仅为73.26%[5],故该部分人群更易发生HBV母婴传播。如何早期筛检和预警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是目前研究的空白领域。由于HBV感染机体可以诱导Thl/Th2细胞不平衡免疫应答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原因,TLR是目前病毒免疫中的热点,因此,本研究在HBV宫内传播的新内涵基础上,采用巢式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方法,通过描述HBs Ag阳性孕妇妊娠晚期外周血中Thl/Th2细胞因子和TLR 9的水平,筛选出子代HBV宫内传播和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早期血清学预警指标,为HBV宫内传播的预防与控制奠定理论基础。研究目的1、获取HBs Ag阳性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表达特征,筛选与子代发生HBV宫内传播相关的Th1/Th2细胞因子。2、获取HBs Ag阳性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TLR 9水平的表达特征,掌握其对子代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作用。3、基于随访HBs Ag阳性孕产妇所生幼儿在完成乙肝疫苗全程计划免疫接种后HBV感染状态及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获取母体孕晚期细胞因子和TLR 9水平与其幼儿HBV感染和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的关联性。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1)Th1/Th2细胞因子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集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341例HBs Ag阳性孕产妇和344例新生儿(双胎3例)及74例健康孕产妇和新生儿孕晚期外周血及其流行病学调查信息。以24小时内子代外周血(未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未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HBs Ag阳性者为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HBs Ag阴性而HBV-DNA定量≥200IU/ml为发生HBV宫内隐匿性感染。二者合称为发生HBV宫内传播[5]。(2)TLR 9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集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290例HBs Ag阳性孕产妇和新生儿291例(双胎1例)及45例健康孕产妇及新生儿孕晚期外周血及其流行病学调查信息。(3)队列研究:以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住院分娩的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幼儿在本院完成乙肝疫苗全程计划免疫接种、签署知情同意者91例,通过调查问卷随访并成功采集其外周血,最终纳入随访队列幼儿为83例。2、流行病学调查(1)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孕产妇孕产期的一般情况和新生儿一般情况;(2)流行病学随访调查:新生儿喂养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3、实验室检测(1)采集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和新生儿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5项指标;(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产妇及新生儿血清中HBV-DNA水平;(3)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孕产妇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其中Th1细胞因子包括:IL-2、IL-12、IL-18、INF-γ,Th2细胞因子包括IL-4、IL-6、IL-10;(4)采用ELISA法检测孕产妇血清中TLR 9水平。4、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采用Epi Data建立数据库,数据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两组比较方差齐者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比较方差齐者采用方差分析,方差不齐者采用非参Kruskai-Wallis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单因素与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诊断效能采用ROC曲线下面积,所有的检验显着性标准均设置为0.05。研究结果一、母体孕晚期Th1细胞因子与子代HBV宫内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1、研究人群发生HBV宫内显性感染率(DBI)、HBV宫内隐匿性感染率(OBI)、HBV宫内传播率(BIT)、HBV宫内未传播率(NBIT)分别为11.34%(39/344)、36.63%(126/344)、47.97%(165/344)、52.03%(179/344)。2、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各宫内传播分组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1)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BIT组、NBIT组、DBI组、OBI组外周血的IL-2水平与HBs Ag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BIT组、NBIT组、DBI组、OBI组外周血的IFN-γ水平均显着高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001;P<0.0001;P<0.0001;P=0.021;P<0.0001)。(3)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BIT组、NBIT组、OBI组外周血的IL-12水平均显着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001;P<0.0001;P=0.002;P<0.0001),其中NBIT组IL-12水平显着高于OBI组(P=0.047)。(4)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BIT组、OBI组外周血的IL-18组水平显着高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22;P=0.014;P=0.007)。3、HBs Ag阳性孕产妇不同HBV感染状态下Th1细胞因子水平状况(1)HBe Ag阳性组IFN-γ、IL-18水平均显着高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001;P<0.0001),但是HBe Ag阳性组孕产妇的IL-12水平显着低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15)。(2)按103IU/ml、106IU/ml为截点分3个层次,母体HBV-DNA载量103~106IU/ml组中IL-18水平增加,子代发生DBI的风险增加(P=0.045)。4、HBs Ag阳性孕产妇孕期干预情况与Th1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1)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中,DBI组母体IFN-γ水平显着低于NBIT组(P=0.008),OBI组母体IL-12水平显着低于NBIT组(P=0.008);在NBIT组中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母体IFN-γ水平显着高于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P=0.006);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其体内IL-18水平显着高于未注射组(P=0.040)。(2)抗病毒治疗组和注射乙肝疫苗组IFN-γ水平呈现组内分化现象,OBI组母体IFN-γ水平显着低于NBIT组(P=0.027,P=0.029);在未注射乙肝疫苗组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组中OBI组母体的IL-18水平均显着高于NBIT组(P=0.047,P=0.036)。5、Th1细胞因子与HBV宫内传播做单因素分析,未筛选出显着相关因素。6、Th1细胞因子和多种变量因素与HBV宫内传播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筛选出显着相关因素。二、母体孕晚期Th2细胞因子与子代HBV宫内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1、Th2细胞因子中,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NBIT组、DBI组、OBI组外周血的IL-4、IL-6、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HBs Ag阴性者对照组(P<0.05)。2、HBs Ag阳性孕产妇不同HBV感染状态下Th2细胞因子水平状况(1)HBe Ag阴性组孕产妇和HBe Ag阳性组孕产妇IL-4、IL-6、IL-10水平显均着高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5);(2)母体HBV-DNA含量<103IU/ml组中,DBI组母体IL-4水平显着高于OBI组(P=0.011)和NBIT组(P=0.007);HBV-DNA>106IU/ml组中,OBI组母体IL-10水平显着低于NBIT组(P=0.031);DBI组母体IL-4水平在HBV-DNA>106IU/ml组者显着低于HBV-DNA<103IU/ml组(P=0.016)。3、在未抗病毒治疗组和未注射乙肝疫苗组中,OBI组母体IL-6水平均显着高于DBI组(P=0.008;P=0.012)。4、单因素分析发现,IL-4与HBV宫内传播显着相关,IL-4高水平者其子代发生BIT的概率是NBIT的1.003倍(OR=1.003,95%CI:1.000-1.006,P=0.046)。5、多因素分析发现,随着孕产妇外周血IL-4水平增加,DBI风险增加。孕产妇IL-4高水平者其子代发生DBI的概率是发生NBIT的1.005倍(OR=1.005,95%CI:1.001-1.010,P=0.025)。三、母体孕晚期TLR 9在子代HBV宫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1、研究人群发生DBI、OBI和BIT率分别为9.28%(27/291)、40.21%(117/291)和49.48%(144/291)。2、HBs Ag阳性孕产妇及其NBIT组、OBI组外周血的TLR 9水平显着低于HBs Ag阴性者对照组(P<0.0001;P<0.0001;P<0.0001),其中NBIT组TLR 9水平显着低于BIT组(P=0.015),DBI组的TLR 9水平显着高于NBIT组和OBI组(P=0.001;P<0.0001)。3、HBs Ag阳性孕产妇不同HBV感染状态下TLR 9水平状况(1)HBe Ag阴性组孕产妇的TLR 9水平显着低于HBs Ag阴性对照组(P<0.0001);按BIT程度由重至轻分为:DBI组、OBI组和NBIT组,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孕产妇TLR 9含量呈增加趋势(P<0.05);无论HBe Ag阴性和阳性组,DBI组TLR 9水平均显着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1);(2)按103IU/ml、106IU/ml为截点分3个层次,每层均随BIT程度的加重,TLR 9水平呈增加趋势(P<0.05),每层中DBI组TLR 9水平均显着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5)。4、无论抗病毒治疗与否,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与否和未注射乙肝疫苗组,均随着BIT程度的加重,孕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呈增加趋势,孕产妇外周血TLR 9含量DBI组显着高于OBI组和NBIT组(P<0.0001;P<0.0001)。5、单因素分析发现,孕产妇外周血TLR 9水平增加,发生DBI的风险增加。孕产妇TLR 9表达高水平者其子代发生DBI的概率是NBIT的1.39倍(OR=1.392,95%CI:1.224-1.582,P<0.0001),发生DBI的概率是OBI的1.36倍(OR=1.360,95%CI:1.195-1.549,P<0.0001)。6、多因素分析发现:(1)孕产妇外周血TLR 9表达高水平者其子代发生DBI的概率是NBIT的1.44倍(OR=1.442,95%CI:1.247-1.667,P=0.000)。HBV-DNA载量在103~106 IU/ml组中,发生DBI的概率是NBIT的0.14倍(OR=0.135,95%CI:0.023-0.781,P=0.025)。(2)TLR 9表达高水平者其子代发生DBI的概率是OBI的1.43倍(OR=1.434,95%CI:1.237-1.663)。乙肝免疫球蛋白未注射组中,子代发生DBI的概率是OBI的0.13倍(OR=0.131,95%CI:0.043-0.399)。四、母体孕晚期细胞因子及TLR 9表达与其幼儿预后的队列研究1、本次调查共随访到83例幼儿及其母亲,随访幼儿中发生HBV隐匿性感染27例(32.53%),未感染56例(67.47%)。总体幼儿乙肝免疫应答率为72.29%;DBI组、OBI组和NBIT组乙肝疫苗应答率分别为81.82%(9/11)、80.00%(28/35)、62.16%(23/37);随访幼儿隐匿性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中发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为88.89%(24/27)、64.29%(36/56)。2、母体孕晚期外周血IL-2高水平者其幼儿转归中HBV感染的风险呈降低趋势(P=0.014)。3、随访幼儿乙肝疫苗无免疫应答组其母亲孕晚期IL-2水平显着高于抗体阳性组幼儿组(P=0.013)。4、将本研究中检测的Th1/Th2细胞因子与TLR 9纳入HBV宫内传播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LR 9灵敏度为43.90%,特异度为76.20%,约登指数为0.201。曲线下面积为0.582(95%CI:0.516-0.649),TLR 9的临界值为1.690pg/ml。因此当TLR9高于此临界值时,提示可能已发生HBV宫内传播。5、将本研究中检测的Th1/Th2细胞因子及TLR 9纳入幼儿HBV感染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2灵敏度为92.30%,特异度为52.40%,约登指数为0.447。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592-0.917),IL-2的临界值为2.275pg/ml。因此当孕晚期母体低于此临界值时,随访幼儿发生HBV感染的风险增加。6、将Th1/Th2细胞因子及TLR 9水平与幼儿HBV免疫应答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发现IL-2灵敏度为80.90%,特异度为61.10%,约登指数为0.420。曲线下面积为0.677(95%CI:0.521-0.833),IL-2的临界值为2.490pg/ml。因此当孕期母体低于此临界值时,其随访幼儿产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结论基于HBV宫内传播的新内涵,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筛选出HBs Ag阳性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的IL-12、IL-18、IL-4、TLR 9可以作为早期预测HBV宫内传播发生的监测指标,HBs Ag阳性孕产妇孕晚期外周血的IL-2可作为预测子代发生HBV感染和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的参考指标。1、HBs Ag阳性孕产妇机体内IL-12、IL-18水平降低,而IL-4、TLR 9高表达者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可能性增加,可一定程度上作为HBV宫内传播预警指标的细胞因子。一定程度上IL-10水平减少易于发生HBV宫内传播,可作为预测HBV宫内传播有效的参考指标。2、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刺激母体IFN-γ、IL-12及IL-18水平增加,及时纠正HBV引起的免疫紊乱,降低发生HBV宫内传播的几率,为HBV宫内阻断提供了有效干预指标。3、HBV会抑制孕产妇体内TLR 9的表达,但随着HBV感染病情的加重,TLR 9呈现代偿性上调,呈现组内分化现象,TLR 9可为HBs Ag阳性孕产妇监测管理提供参考。4、妊娠晚期孕产妇的IL-2水平可以预测幼儿转归过程中发生HBV感染的风险,孕产妇IL-2分泌能力可能参与幼儿HBs Ab产生的应答。5、孕晚期母体内TLR 9水平高于1.690pg/ml时,提示可能已发生HBV宫内传播;母体孕晚期IL-2水平低于2.275pg/ml时,随访幼儿中发生HBV感染的风险增加;其IL-2水平低于2.490pg/ml时,幼儿产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
陈伟,邹永蓉,鲁利群,周扬[10](2020)在《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及宫内感染的早产儿间的差异,探讨IL-6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雅安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胎龄28~36周、单胎活胎、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将其胎膜胎盘送病理检查,同时行血清(产前母血、出生即刻脐血及出生后24h内新生儿静脉血)IL-6水平检测。将符合宫内感染诊断标准而母亲无其他合并症的早产儿纳入宫内感染组,母亲有非感染性合并症而无感染证据的早产儿纳入非感染合并症组,无感染证据且母亲无合并症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其中宫内感染组46例,非感染合并症组43例,对照组40例,比较各组血清IL-6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高于非感染合并症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合并症组和对照组仅母血IL-6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52,P<0.001),脐血(Z=-0.028,P=0.978)和新生儿血IL-6水平(Z=-0.450,P=0.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预测早产儿宫内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77、0.881、0.924;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950、3.250、4.250pg/mL,3项指标中新生儿血IL-6水平预测早产儿宫内感染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分别为89.1%、96.4%;母血IL-6水平预测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07,母血IL-6水平的截断值取5.50p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87.5%。结论早产儿宫内感染时母血、脐血及新生儿血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而母亲非感染合并症时仅母血IL-6水平升高,其中新生儿血IL-6水平在早产儿宫内感染时最敏感,且有助于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合并症的鉴别,故新生儿出生时血清IL-6水平对于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细胞介素-6与宫内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细胞介素-6与宫内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下胎膜厚度结合血清炎症因子对早产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超声颈透明层技术测量胎膜厚度 |
1.3.2 血清IL-6、CRP水平检测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孕24、32周胎膜厚度、血清IL-6、CRP水平 |
2.3 孕24、32周不同血清IL-6、CRP水平的胎膜厚度 |
2.4 孕24、32周血清IL-6、CRP水平与胎膜厚度的相关性 |
2.5 早产发生影响因素 |
2.6 孕24、32周胎膜厚度、血清IL-6、CRP水平预测早产的价值 |
3 讨论 |
(2)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顺产孕妇血清IL-6 CRP表达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孕妇首次及末次血清IL-6、CRP水平比较 |
2.2 孕妇血清IL-6、CRP与新生儿结局关系 |
3 讨论 |
(3)脐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选取标准 |
1.3 检测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脐血PCT、IL-6水平 |
2.2 脐血PCT、IL-6水平检测阳性率 |
2.3 脐血PCT、IL-6水平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 |
3 讨论 |
(4)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及TNF-α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绒毛膜羊膜炎最新预测指标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6)IL-6检测在宫内感染早产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资料收集: |
1.2.2胎盘组织病理检查: |
1.2.3血液标本的采集: |
1.2.4 细胞因子IL-6的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1.1 早产儿情况: |
2.1.2 母亲情况: |
2.1.3 胎盘病理检查结果: |
2.2 不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2.3 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
2.4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2.5 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2.6 早产儿血清IL-6水平与治疗48 h后转归的关系: |
2.7 血清IL-6水平与宫内感染早产儿PVL、PIVH、ROP、BPD的关系: |
3 讨论 |
(7)母血、脐血中IL-6与PCT在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标本采集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IL-6水平的比较 |
2.2 PCT水平比较 |
2.3 母血和脐血中IL-6、PCT诊断 |
2.4 妊娠结局 |
3 讨论 |
3.1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
3.2 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血清学诊断指标 |
3.3 联合检测IL-6与PCT对诊断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 |
(8)IL-6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IL-6水平的对比研究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2.2 标本采集及检测 |
2.3 伦理申明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3.2 各组早产儿的血清IL-6水平比较 |
3.3 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诊断早产儿宫内感染ROC曲线分析 |
3.4 母血IL-6诊断母体非感染性合并症ROC曲线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IL-6检测在宫内感染早产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3 伦理申明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 不同胎盘病理检查结果的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3.3 母亲产前抗生素使用对宫内感染早产儿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
3.4 不同胎龄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3.5 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早产儿血清IL-6水平比较 |
3.6 早产儿血清IL-6水平与治疗48h后转归的关系 |
3.7 血清IL-6水平与宫内感染早产儿PVL、PIVH、ROP、BPD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母体孕晚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LR9在HBV宫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细胞因子在HBV宫内传播与儿童乙肝疫苗应答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Toll样受体在HBV宫内传播的研究进展 |
第一部分 母体孕晚期Th1细胞因子与子代HBV宫内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母体孕晚期Th2细胞因子与子代HBV宫内传播的流行病学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部分 母体孕晚期TLR9 在子代HBV宫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部分 母体孕晚期细胞因子及TLR9表达与其幼儿预后的队列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 |
1.2.1 胎盘组织病理检查 |
1.2.2 血液标本采集 |
1.2.3 细胞因子IL-6检测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3组早产儿的血清IL-6水平比较 |
2.3 母血、脐血、新生儿血IL-6水平预测早产儿宫内感染ROC曲线分析 |
2.4 母血IL-6水平预测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四、白细胞介素-6与宫内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下胎膜厚度结合血清炎症因子对早产的预测价值[J]. 汪劲松,郭焕仪,卢慧鸣,孙璐,梁艳玲,傅建群. 河南医学研究, 2021(36)
- [2]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顺产孕妇血清IL-6 CRP表达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J]. 章国平,贺锐. 中国妇幼保健, 2021(23)
- [3]脐血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联合检测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J]. 张亚培. 河南医学研究, 2021(17)
- [4]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及TNF-α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分析[D]. 薄文.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1
- [5]白细胞介素-6与疼痛或疼痛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滕思琳,刘威,于亚南,马驰,杨辉,关爽,田玲,曲福玲.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02)
- [6]IL-6检测在宫内感染早产儿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陈伟,邹永蓉,高月,鲁利群. 四川医学, 2021(01)
- [7]母血、脐血中IL-6与PCT在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价值的研究[J]. 段雅萍,蔺莉,侯朝晖,董磊,全首祯,郑吉春. 空军医学杂志, 2020(03)
- [8]IL-6在早产儿宫内感染诊治中的应用研究[D]. 陈伟.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9]母体孕晚期外周血细胞因子和TLR9在HBV宫内传播中的作用研究[D]. 王海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20
- [10]宫内感染与母亲非感染性合并症早产儿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对比研究[J]. 陈伟,邹永蓉,鲁利群,周扬.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