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将适时加大在华投资

摩托罗拉将适时加大在华投资

一、摩托罗拉将适时追加对华投资(论文文献综述)

刘顺鸿[1](2007)在《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片面地认为,在世界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本性是追求权力和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合作是困难的。美国要保持霸权地位,视中国崛起为挑战,因而力求遏制中国的高技术发展。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投资不足,这时需要政府直接进行研发投资或对私人投资进行财政补贴。然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政府直接对企业进行生产性补贴,就违背了WTO《补贴与反补贴协定》,高技术争端由此产生。战略性贸易政策则明确主张,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出口补贴和进口保护实现外国垄断租金向本国转移。由于这是一个以邻为壑的政策,它的执行常常导致外国的强烈报复。网络外部性理论认为,在信息技术产业,由于存在外部性,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多重标准或低技术标准会产生市场失灵。此时,政府就有必要进行干预。在政府的支持下,采用本国技术标准的本国企业的市场规模一旦超过了临界点,就会出现正反馈和“赢者全得”局面。相反,如果本国标准在竞争中失败,外国标准就主导了市场,外国企业就获得了垄断利润。因此,标准竞争博弈的零和性质,决定了当本国政府对本国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加以支持时,外国企业(联盟)及其政府必然会加以反对和阻挠,信息技术领域中的高技术标准争端不可避免。迄今为止,最能反映中美高技术争端特点和本质、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是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争端、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VAT)争端和中美无线局域网标准(WAPI)争端。美国为了确保自己在高技术上持续的领导地位,建立起了全面、复杂的单边和多边出口管制体系。从冷战至今,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先后经历了冷战前期全面禁运、冷战后期逐渐放松、冷战结束后以严为主的三个发展阶段。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具有高度的政治关联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2不合理性和工具性、内部不协调等特点。美国长期对中国出口管制不但削弱了中国经济和国防发展的技术基础、增加了中国从第三国的引进成本、减少了中国相关企业收入,而且也使美国丧失了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相对削弱了高技术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扩大了对华高技术产品逆差。同时,美国长期对中国出口管制,也是对WTO协定有关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降低了争端解决机构的权威,破坏了自由贸易体制的健康运行。对美国而言,其对中国出口管制的正面效果是有限的,主要是因为出口管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矛盾、政府与军工企业的利益协调机制正在遭受破坏、出口管制多边合作面临困境、俄罗斯与中国的军事合作成果显着、主张放松管制的高技术利益集团政治游说影响增大等诸多因素起了较大的制约作用。为了突破美国对华出口管制,对内,中国应该一如既往地把自主创新作为获得高技术武器和两用物品的主要手段;对外,一要充分发挥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美国高技术企业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二要分化瓦解美欧出口管制同盟,争取欧盟对华军售早日解禁。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国防和信息社会的基础,因而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产业。由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初创和成长呈现出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集度等特点,单纯依靠比较优势理论是不可能获得竞争优势的,其竞争优势大都来自政府人为创造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优势。2000-2002年,中国政府实施了集成电路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低端芯片价格上涨,出口量下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包括美资在内的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直接提高了中国芯片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而美国却面临逐渐丧失芯片制造基地的危险。美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芯片技术的进步可能会动摇美国在全球经济和军事中的优势地位。经双方谈判,中国政府废除了集成电路增值税优惠政策。放弃这一政策有三个原因:该政策确实在一些方面与WTO规则不协调;中国本土企业从该政策中受益相当有限;这一内销导向的增值税退税政策与出口导向的退税政策存在矛盾,从而使该政策的基本目标——满足国内需求——大打折扣。在高技术领域,技术标准已经成为控制产业链、遏制竞争对手和获取竞争利益的主要工具。中国多项高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国际标准或者成为国际标准提案与发达国家的同类标准产生了利益冲突。2003-2006年,中美之间产生了关于中国无线局域网标准争端。在美国企业联盟的强烈抵制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下,WAPI作为国家强制标准被迫取消,并在冲击国际标准的过程中最终失利。在WAPI问题上,中美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WAPI的技术是否先进、WAPI被强制执行是否违背WTO相关协定、WAPI制定和实施的程序是否正当等三个问题上。除了美国的反对和压力外,中国之所以在WAPI争端中失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WAPI强制实施影响了国内外消费者和相关企业的利益。所以,利益平衡与协调是这次争端中中国应该吸取的重要教训。应对美国的挑战,中国应该走新技术国家主义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政府主导下的自由竞争和开放的技术发展道路。目前,在某些民用高技术领域,中美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和较弱的竞争性,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为此,中国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更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调整外贸和外资政策、推动研发国际合作、遵守国际协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尽管中美之间存在高技术合作的空间,但是,相对而言,合作空间是比较小的。一方面,美国国会和政府奉行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和高技术贸易保护政策,美国不可能放弃对中国的技术遏制;另一方面,中美高技术合作是一种不对称的、非核心技术的合作,中国也不愿意充当一个永久的高技术跟随者角色。所以,中国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前提下加大高技术产品出口、在WTO框架约束下制定和实施产业支持政策、在美国内部和外部建立广泛利益联盟、更多地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两国争端、防止美国滥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选题相对重要、针对性强、已有研究不多。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中国在高技术领域的长足进步,以及中国对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的高技术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技术争端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中国与西方的高技术争端已经成为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由于在所有的中国与西方的高技术争端中,中美高技术争端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及中美高技术争端对两国政治与经济关系影响的全面性,所以作者选择了这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课题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第二,使用了国际政治经济学(IPE)的研究方法,提高了中美高技术争端的解释力。针对高技术这一国家战略资源的特殊性,论文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济与政治互动的分析方法对中美高技术争端进行分析,这样,对争端的原因、双方博弈策略的解释就比较全面和合乎实际,对策建议也比较合理可行,避免了仅从单一角度理解和应对中美争端的片面性。第三,论文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在出口管制争端部分,作者发现,其一,对美国而言,它对中国高技术封锁的效果是不佳的,其局限性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与本国企业之间以及美国与盟国之间传统的利益补偿和协调机制正在遭受破坏,因此,中国从外部突破美国的高技术封锁是可能的;其二,美国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出口管制,也是对世界贸易组织有关安全例外条款的滥用,对自由贸易体制的健康运行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部分,作者发现,美国控告中国的主要目的,除了要扩大对中国一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外,还要消除中国境内包括美资在内的所有高技术领域的外资企业从增值税优惠中得到的利益,以减少外资企业对中国进行高技术投资。这样对美国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了直接投资向中国转移高技术,二是可以把对国家发展极为重要的芯片制造基地留在国内。除此之外,作者还发现,中国出口导向的退税政策与内销导向的增值税减让政策之间存在矛盾,从而使增值税减让政策的基本目标——满足国内需求——大打折扣。在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争端部分,作者认为,中国在与美国博弈的最后时刻作出让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标准带来的利益分配影响了多数人或集团(中国消费者、中国电信运营商、英特尔为代表的外国公司)的利益。这样,WAPI标准强制执行的理由不充分。在本论文的对策部分,作者修改了已有学者关于新技术民族主义和新技术全球主义的概念,提出中国突破美国技术封锁的正确道路是新技术国家主义,并赋予了这一概念的确切涵义。

胡峰[2](2003)在《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开始,第五次并购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着欧美主要发达国家,这次并购浪潮是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在此其间可以区分出两次大的并购高潮:一次是在1988—1990年,另一次是1995—2001年。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在2000年达到高峰,创下全球并购交易总额3.4万亿美元的历史纪录。从发展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初新设投资仍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流形式,1993年时并购投资在世界总投资中所占百分比为36.51%,但是这一数据发展到2001年时,已经高达80.79%。目前并购投资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最为主流的方式。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政府就已注意到了世界上风起云涌的跨国并购热潮,并逐步调整吸引外资的策略,把跨国并购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出台的步伐明显加快。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问世,为外资以并购方式进入中国扫清了制度障碍。在外资并购可以进入的产业领域上,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开放,就连汽车、金融、服务等等这些以往甚为“敏感”的领域也已开始解禁;在外资并购的对象上,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都已相继放开,2003年4月12日开始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更是将允许外资并购的企业扩展到了几乎全部所有制形式;曾令许多外商担忧的外资并购审批程序,也已有了较明确的说法。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由八章组成。 第一章为导论。首先对跨国并购以及外资、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对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并特别指出: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最为主要的方式。然后结合我国的政策变动的背景,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本文研究具有填补国内研究空白的价值。本文的研究有很多创新之处,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仍然有很多重要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章的最后,对那些由于笔者受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而没有深入或涉及的问题一一提出。 第二章对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尽管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这两种进入方式之间不是现实的替代,但它们仍常常互为替代,从而足以证明比较它们对发展的影响是有理由的。在笔者所构建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中,论证了三个重要问题:(1)论证了跨国并购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国内资产所具有的战略性价值即跨国公司将自己的优势资产和东道国国内资产相结合时,会产生一种互补效应,从而迅速增强跨国并购企业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力;(2)论证了跨国并购发生的条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并购的价格;论证了各种可能性下均衡的所有权结构以及并购双方、新设投资者的收益的分配等;(3)用跨国并购带来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净利润的变化去分析完善而理性的证券市场上的股价变化并恰当地解释了跨国并购对证券市场的实际影响:即为什么跨国并购会提高目标企业的股票价格,而对并购企业的股价影响是不确定的。 第三章探讨了最近投资日趋自由化的趋势以及在入世背景下我国外资法律体系的重构。目前,国际投资法的单边、双边、区域层面上的自由化趋势日趋明显,但国际投资法在国际层面却发展不快,虽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效果却不明显,国际投资争议方面的多边规则不仅是数量稀缺,而且缺少强有力的执行保障机制。我国加入WTO以后,由于受到《入世协议书》的制约,因此,有关企业并购(其中尤其是外资在华并购)的法律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四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历程、模式以及行业选择进行了探讨。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模式开始出现。跨国公司进入我国进行并购投资的模式很多,依据被跨国公司并购的企业是否上市,可以将跨国公司在华的并购模式分为两大类。在对跨国公司在华通过股票市场与不通过股票市场的具体并购模式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的基础上,然后对将来跨国公司可能会采取的并购模式进行展望。电信、传媒、科技业一度成为第五次并购高潮的热点,自2000年以来,金融、商业等行业取而代之,成为全球并购市场的热点行业。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热点行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进入行业具有某种独特性。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 第五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的剖析。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就业、资本形成、出口竟争力、国际收支等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六章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微观经济效应进行的剖振从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本土品牌、技术、资产价格形成以及公司治理等多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第七章探讨了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进入壁奎决定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因素十分多,绝对不能以简单绝对的思维模式来看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因素。对待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需要用系统的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案例有个全面的了解。从目前情况来看,市场上并未随着我国政策的放松

李凡[3](2002)在《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科技合作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将全面与国际经济接轨,中国经济将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经济发展,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本文举证大量的论据,说明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基础条件,分析俄罗斯整体科技实力,作者力图站在21世纪的前沿,把对俄科技合作置于国际经济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下,审视对俄科技合作的历史,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提出对俄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为省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摩托罗拉将适时追加对华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托罗拉将适时追加对华投资(论文提纲范文)

(1)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4 基本思路、逻辑结构和创新点
    1.5 基本概念界定
2. 中美高技术争端的相关理论框架
    2.1 现实主义理论
    2.2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
    2.4 网络外部性理论
3. 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争端
    3.1 美国出口管制制度
    3.2 美国对中国高技术出口管制制度的演变
    3.3 美国出口管制的效果与中国的对策
4. 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
    4.1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对美国的影响
    4.2 中美集成电路增值税争端分析
5. 中美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争端
    5.1 技术标准和高技术产业竞争
    5.2 中美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争端分析
6. 应对美国的挑战:新技术国家主义的道路
    6.1 新技术国家主义
    6.2 解决中美高技术争端的国际合作维度
    6.3 解决中美高技术争端的国际竞争维度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内容提要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跨国并购逐步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政策背景以及研究的必要性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本文的创新之处及需要进一步深化之处
第二章 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的比较分析-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第一节 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的替代性研究-东道国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跨国并购与新设投资比较的分析框架
第三章 投资自由化趋势与我国外资法的重构
    第一节 国际投资嬗变中的自由化趋势
    第二节 入世与我国外资法律监管体系的重构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历程、模式与行业选择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模式探析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投资的行业选择剖析
    第四节 跨国并购的具体行业研究:以银行业为例
第五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宏观经济效应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市场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就业效应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资本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第五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的影响
第六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微观经济效应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与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技术外溢效应
    第三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技术转移与提升
    第四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我国资产价格形成的影响
    第五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对促进我国跨国公司治理完善的理性分析
第七章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影响因素与进入壁垒
    第一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的影响因素剖析
    第二节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中目前存在的主要进入壁垒探析
第八章 我国跨国并购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制度建设
    第一节 我国政府放松外资在华并购限制的经济学解释
    第二节 发达国家对跨国并购的监管制度-以美国为例
    第三节 跨国并购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重要意义
    第四节 我国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并购法律体系建设
附录: WTO相关协定对各行业市场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
中英文文献
后记

(3)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科技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综述
    1.1 国际科技合作相关概念界定
    1.2 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
    1.3 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
    1.4 21世纪国际科技合作的新特征
2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背景与战略意义
    2.1 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政策
    2.2 俄罗斯科技水平和实力现状
    2.3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基础
    2.4 黑龙江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战略意义
3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历史与现状
    3.1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发展的四个阶段
    3.2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现状
    3.3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
    3.4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模式
4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4.1 近几年黑龙江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的具体作法
    4.2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基本经验
    4.3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5 黑龙江省对俄科技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对俄科技合作的组织与协调
    5.2 要用各种渠道增加对中俄科技合作的资金支持
    5.3 继续加强对中俄产业化合作的支持力度
    5.4 结合国家、省级科技计划更好地发展合作
    5.5 结合“科技兴贸”和“走出去”战略,努力开展对俄“双推”工作
    5.6 引导各单位与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多地区的科技合作
    5.7 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式的对俄科技合作骨干队伍
    5.8 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参与合作
    5.9 建议国家以黑龙江省作为对俄及独联体国家科技贸易合作的桥头堡
    5.10 对具体合作的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摩托罗拉将适时追加对华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美高技术争端分析[D]. 刘顺鸿. 西南财经大学, 2007(04)
  •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D]. 胡峰.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3)
  • [3]黑龙江省对俄罗斯科技合作研究[D]. 李凡. 东北林业大学, 2002(02)

标签:;  ;  ;  ;  

摩托罗拉将适时加大在华投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