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语交际教学答问(论文文献综述)
滕菲[1](2021)在《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横峰县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王驰[2](2021)在《YJ市第L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吕宁[3](2020)在《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口语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现代社会强调人际互动与合作,口语素养更成为了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口语对社会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国民口语素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国民的母语水平更是展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应研究汉语口语教育,优化汉语口语教育,保证个体拥有和谐的语文生活,这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重文轻语”的背景下,汉语口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薄弱环节,相关理论研究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也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语文课程改革、汉语口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先辈们曾就汉语口语教育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朱自清作为语文大家,对于口语教育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为我们的课程教学变革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探究:在绪论部分,本文阐明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梳理、评述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有关研究,以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语口语课程实施现状。第二部分以朱自清的口语观为切入点,首先溯源了其汉语口语观的形成,分析了其思想成长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同侪背景。其次,依托朱自清的相关论述对口语的价值、功能、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基于对朱自清“语脉”、“文脉”、“用笔如舌”等概念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了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探讨了口语、书面语训练的方法;明确了汉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汉语普通话的教育问题;最后,提炼出汉语口语的三大特点。第四部分基于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育论述与实践,总结了汉语口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原则。明确了汉语口语教育有满足言说需要、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个体作用,及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作用;汉语口语教育包含普通话、语境、表达、思维方面的训练内容。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学思想。相关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包括三类:借助法是结合阅读、诵读、口头问答、讨论活动进行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专门法包含演剧、辩论、演说等方法;课外活动则是通过团体活动和日常谈话活动进行的教学方法。第六部分立足上述梳理与总结,得出对当下汉语口语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启示包括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建议包括“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结合;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语文素质发展协调推进;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深度融合。
游李捷[4](2020)在《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在2000年颁布的新的小学语文大纲中正式将“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一直沿用至今;在最新版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也被单独设置为重要课程内容之一。这逐步的改革说明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学生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也不再仅仅是培养说话、听话的能力,而应是注重口语表达和交际多方面的提升。但在现实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没有受到应有重视,被教师直接忽视或融入进其他板块教学,对此的教学评价更是泛泛而谈。几句笼统的口头评价、转化为纸笔的标准测试都难以检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变化,而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重视对学生表现过程的评价,能较为全面、真实地评价学生个体从而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笔者望能在基于两者匹配性上推动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教学的应用。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层面共分为六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由、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分析、对主要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价值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理论探析部分。一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支撑基础,发掘理论对表现性评价实践应用的借鉴价值,再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表现性评价的特征及较为常见的各种表现形式。二是结合表现性评价的作用挖掘其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匹配性,为后续的调查及案例开发提供可靠依据。第三部分是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选定南京市两所学校为调查样本,通过问卷及访谈形式对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得知当前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现状,发现教师在理念认识、实施状况、应用感受上都存在相应问题。第四部分是开发程序部分。基于相关文献以及表现性评价与口语交际教学的匹配性,构建了从评价目标的确定、评价任务的设计、评价标准的开发、到最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实施的开发程序,为下一步进行具体案例教学奠定设计基础。第五部分是案例分析部分。通过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合作,共同开展了研究准备、研究实施以及最终研究结果分析的工作。从确定教学案例,到结合本班学情,根据开发程序设计了完整的表现性评价方案,过程中也曾对评分标准进行仔细修改,在行动实施结束后也分别对研究效果及研究反思进行总结,望能为之后进一步推动表现性评价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改进建议。第六部分是建议部分。通过对现状调查的分析结果以及在行动案例中的研究结果进行整理,最终从客观支持、主观认识以及改进具体步骤三方面提出了应用建议。
杨丹[5](2020)在《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口语交际作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五大领域之一,区别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更加注重教学的情境性和交互性。现代社会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个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成为定义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课程改革和时代发展赋予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素养的重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并未体现出它本身的课程理念和价值,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训练与社会实际的交际需求形成断层。情境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不仅是内部建构过程,更是与情境、他人不断交互的结果。情境认知所提倡认知过程中的交互性和情境性与口语交际所蕴含的交际互动不谋而合。情境认知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认知过程:情境是学习主体认知的基础,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又继续在活动实践中让知识实践化,最后通过认知反思达到认知深化。基于此,将口语交际教学置于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分析现今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困境,拟探索出与社会交际需求接轨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与路径。本文共四章。第一章,绪论。阐述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理论基础:情境认知理论,本章对情境认知理论中的情境基础和“从情境中来”与“到情境中去”两条路径进行阐述。第三章,在情境认知视域下对研究本体口语交际进行分析。第四章以情境认知理论作为基本视角,从口语交际知识内容、情境、教学过程、反思评价四个角度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现状剖析。第五章在情境认知和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创设真实情境、口语交际知识建构、创建认知活动、情境化评价的四条途径。
全美[6](2019)在《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 ——以延吉市FS小学校四年级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各地和各领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成为世界各国在语文教学中共同关注的话题,尤其格外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从小学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学生养成“听”、“说”的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但是,根据笔者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在当前朝鲜族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教师轻视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导致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以延吉市FS小学的朝鲜语文教师和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先后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目前延吉市FS小学校四年级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对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教学目标没有按照三维目标进行设计,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教学内容过度依赖课本;教学方法固话;教学评价主体和方法单一,评价不具体;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发展一般。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不足;教师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忽视学生实际;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口语交际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学生表达时,缺乏自信心。本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针对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基于《课标》考虑学生的原有水平准确把握目标,力求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采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完善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机制,实施多元化评价;注重激励学生,提高自信心,加强学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训练。
肖丽君[7](2019)在《特级教师张富“跳摘”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了迎接新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在1999年做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决策。2001年,教育部正式开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战略文件,初步构建了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距今已有十几年,在这十几年中,如何将课程标准的实施意见融合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难题。张富作为江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人物,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对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本文试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研究张富的“跳摘”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理解新课程理念、参与新课程改革实践或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之中提供:一些帮助。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这部分从课题的提出开始,分析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意义,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跳摘”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此部分从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来源和“跳摘”缘起三方面深入研究分析“跳摘”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以便让读者更全面、深入的了解“跳摘”教学模式。第三部分:“跳摘”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笔者研究了“跳摘”教学模式的课堂表现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方法,概括出“跳摘”教学模式的特点:注重整体性、注重思维性、注重共享性、注重主体性、注重习惯性。这些特点与现在课标的思想不谋而合,这些思想在当时来说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第四部分:“跳摘”教学模式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笔者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三方面展开,论述“跳摘”教学模式的启示。“跳摘”教学模式受历史局限的影响,有其自身的不足,在现在的教学之中我们既要看到它的闪光点也要看到它的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我们语文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怀瑞杰[8](2019)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口语交际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情感不断丰富、人格逐渐健全的过程。语文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章从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特点出发,对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不可替代性。紧接着就初中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依据进行阐述:明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口语交际教学有哪些要求;依据心理学知识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梳理,揭示其中“隐在”的与口语交际教学有关的知识体系,分两部分对其进行阐述:第一,梳理教材口语交际活动的编排特点;第二,对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方法指导的内容进行分析。第二章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手段,设计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同时,结合课堂观察法,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了解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从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归因分析。第三章研究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策略。针对第二章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借助第一章初中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的依据,提出具体有效的策略,希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教而言,教师要转变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的能力,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感,构建口语交际教学的测评体系。就学而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口语交际学习的观念,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立足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对之进行梳理,梳理其“隐在”的涉及到口语交际教学的知识体系,借助对教材的分析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
臧涵[9](2018)在《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Q县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技能,学习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新课标突出了口语交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部编版教材也体现出教育界对口语交际的重视,近几年口语交际的地位得到显着提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重视。但是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口语交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出现流于形式的现象。基于此,论文以开封市Q县三所小学为例对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论文是对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调查,调查对象选取的是开封市Q县三所不同教学水平的农村小学,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认知水平还不足以单独完成问卷,故而选取三所小学中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六名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问卷和语文教师的访谈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目前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趋于边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选择内容上过分倚重教材、对教学目标把握不足、教学方法选择单一导致过于僵化、教学评价简略,学生由于缺乏训练以致口语交际水平差。对于原因的探析是综合农村小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农村教师对口语交际问题的反馈,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个方面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农村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不足以及缺乏正确的交际观念,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课堂参与度,学校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实际深入思考,本文认为农村教师要提高自身口语交际理论素养,优化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交际心理障碍而且学校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希望这些策略能帮助农村一线教师完善口语交际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周灿[10](2017)在《从大学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问题》文中认为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常用的交际形式。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专业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有利于促进其思维发展,为他们终身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目前,教学改革对口语交际教学有所探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课程提出专门的要求。然而“只考书面语言,不考口头表达能力”的中高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不少中学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其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研究不够。而且,目前还没有一套统一的口语交际能力测评体系,即使有些学校制定了自己的测评方法,受往往中学自身的局限性,与学生未来学习、工作发展的实际需求脱节。所以,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倾听、表达及应对各方面都暴露出一些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表达意愿减退、人际交往退缩,出现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学生全面发展的期望和表现严重受挫。从长远的方面来看,对于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后动力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主要从对大学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调研为视角,来考察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成果,从这一实然角度出发有利于对我们目前口语交际训练的现实成果进行更准确有效的判断,有利于反思探索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问题。本文除引言和文献综述外,共分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为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调查分析。主要阐明对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对象与方法及调查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大学新生口头表达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二章为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调查分析。主要内容为调查对象和调查过程的阐述;分别对中学生口语表达和教师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第三章中学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归因分析。以对中学口语交际训练的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对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调查分析,提出当前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现状产生的原因。第四章为改善与加强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建议。主要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教研,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实践,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
二、口语交际教学答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答问(论文提纲范文)
(3)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重估汉语口语及其教育的价值 |
1.1.2 反思语文课程中的汉语口语教育 |
1.1.3 对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关注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
1.3.2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
1.3.3 汉语口语教育的研究综述 |
1.3.4 相关研究评述 |
1.4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现状及评述 |
1.4.1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状况 |
1.4.2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评述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1.5.1 汉语口语 |
1.5.2 汉语口语教育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分析法 |
1.6.2 比较研究法 |
1.6.3 文本分析法 |
第二章 朱自清口语观研究 |
2.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的形成溯源 |
2.1.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
2.1.2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3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同侪背景 |
2.2 口语的价值 |
2.2.1 口语的历史价值 |
2.2.2 口语的时代价值 |
2.2.3 口语的生活价值 |
2.3 口语的功能 |
2.3.1 交际功能 |
2.3.2 思维功能 |
2.3.3 审美功能 |
2.3.4 教育功能 |
2.3.5 社会功能 |
2.3.6 职业功能 |
2.4 口语的特点 |
2.4.1 临场性 |
2.4.2 瞬时性 |
2.4.3 辅以副语言 |
2.4.4 强调情感信息 |
第三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思想研究 |
3.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 |
3.1.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
3.1.2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
3.1.3 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 |
3.1.4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训练 |
3.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
3.2.1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
3.2.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 |
3.2.3 汉语普通话教育 |
3.3 汉语口语的特点 |
3.3.1 以活的“方言”为参照 |
3.3.2 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
3.3.3 雅俗共赏的大众语 |
第四章 朱自清论汉语口语教育 |
4.1 汉语口语教育的作用 |
4.1.1 满足学生的言说需要 |
4.1.2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
4.1.3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4.1.4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
4.1.5 推动汉语言的建设 |
4.2 汉语口语教育的内容及原则 |
4.2.1 国语训练 |
4.2.2 语境训练 |
4.2.3 表达训练 |
4.2.4 思维训练 |
第五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学法研究 |
5.1 借助法 |
5.1.1 阅读法 |
5.1.2 诵读法 |
5.1.3 口头问答与讨论法 |
5.2 专门法 |
5.2.1 演剧 |
5.2.2 辩论 |
5.2.3 演说 |
5.3 课外活动 |
5.3.1 团体活动 |
5.3.2 日常谈话 |
第六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与建议 |
6.1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对当下口语教育的启示 |
6.1.1 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 |
6.1.2 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 |
6.1.3 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
6.2 基于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相关建议 |
6.2.1 “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 |
6.2.2 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素质发展协调推进 |
6.2.3 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 |
6.2.4 “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 |
6.2.5 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 |
6.2.6 回归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世界深度融合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
(二)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不足 |
(三)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
(四)个人兴趣所在 |
二、文献综述 |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表现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三、概念界定 |
(一)口语交际教学 |
(二)表现性评价 |
四、研究价值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五、研究方法 |
(一)问卷调查法 |
(二)访谈法 |
(三)案例分析法 |
第一章 表现性评价在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理论探析 |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解读 |
(一)理论基础 |
(二)特征分析 |
(三)表现形式 |
二、表现性评价与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匹配性 |
(一)表现性评价能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
(二)表现性评价能促进学生在口语交际能力上的的全面发展 |
(三)表现性评价为教师实现口语交际教学和评价的统一提供条件 |
第二章 表现性评价在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问卷设计 |
(二)访谈设计 |
二、调查结果与问题分析 |
(一)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二)对口语交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基本认识情况 |
(三)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状况 |
(四)对口语交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实施感受 |
第三章 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
(一)根据课程标准选择评价目标 |
(二)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目标 |
二、评价任务的设计 |
(一)分析口语交际表现性任务 |
(二)创设口语交际表现性任务的问题情境 |
(三)撰写口语交际表现性任务的指导语 |
三、评价标准的开发 |
(一)选择口语交际评分记录工具的类型 |
(二)开发口语交际具体评分规则 |
(三)确定口语交际评分规则的质量 |
四、课堂评价的实施 |
(一)确保学生知晓做什么和怎么做 |
(二)帮助学生理解评分规则 |
(三)收集学生表现信息 |
第四章 表现性评价在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研究准备 |
(一)选择教学课例——《推荐一部动画片》 |
(二)确定研究对象 |
(三)确定研究方法 |
二、研究实施 |
(一)确定评价目标 |
(二)设计表现性任务 |
(三)制定评分规则 |
(四)课堂教学实施 |
三、研究结果 |
(一)研究效果 |
(二)研究反思 |
第五章 表现性评价在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一、客观条件辅助:学校发挥引导作用,给予教师教学支持 |
(一)加强教学督导,提高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视 |
(二)组织教研和培训,加强教师关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 |
二、主观认识奠基:教师树立正确评价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
(一)认识口语交际特性,建立发展性评价理念 |
(二)发挥评价范例作用,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
(三)有序推进评价练习,提升学生评价素养 |
三、具体操作落实:应用基本开发程序,适度调整具体环节 |
(一)口语交际类型多样,依据学情设计评价任务 |
(二)整体和细节并重,制定合理评分规则 |
(三)聚焦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可续性,加强评价信息反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应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5)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检索法 |
1.3.2 问卷调查法 |
1.3.3 案例分析法 |
1.3.4 访谈法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情境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 |
1.4.2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现状 |
1.5 核心概念 |
1.5.1 口语交际 |
1.5.2 口语交际教学 |
1.5.3 情境认知 |
2 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
2.1 情境认知理论的形成 |
2.2 情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
2.2.1 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 |
2.2.2 从情境中来:知识情境观 |
2.2.3 到情境中去:知识与生活情境的一体化 |
2.2.4 认知反思:情境化评价 |
3 情境认知视域下的语文课堂“口语交际” |
3.1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情境属性 |
3.1.1 知识基础的情境性 |
3.1.2 实践活动的情境性 |
3.1.3 语言运用情境的真实性 |
3.2 情境认知视域下的口语交际过程 |
3.3 情境认知视域下的口语交际特征探析 |
3.3.1 身份建构 |
3.3.2 互动合作 |
3.3.3 真实情境 |
3.3.4 活动任务 |
4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调查及问题分析 |
4.1 调查过程 |
4.1.1 调查对象 |
4.1.2 调查设计 |
4.1.3 调查内容 |
4.2 问题分析 |
4.2.1 口语交际知识缺乏建构 |
4.2.2 创设伪情境 |
4.2.3 教学过程缺乏交互性 |
4.2.4 教学评价去情境化 |
5 情境认知理论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5.1 教学情境真实化策略 |
5.1.1 创设实物情境 |
5.1.2 创设故事情境 |
5.1.3 呈现基于多媒体的案例情境 |
5.2 从情境中来:经验与概念性知识的联结策略 |
5.2.1 教师提供口语交际概念性知识 |
5.2.2 学生参与交际话题创设 |
5.3 到情境中去:交际情境创设策略 |
5.3.1 以任务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
5.3.2 以合作对话创设交际情境 |
5.3.3 以角色扮演创设交际情境 |
5.3.4 以灵活座位编排创设交际情境 |
5.4 认知反思:情境化评价策略 |
5.4.1 制定情境化的评价内容 |
5.4.2 重视即时性和形成性评价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 ——以延吉市FS小学校四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主要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理论依据 |
2.2 政策依据 |
第三章 延吉市FS小学四年级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
3.1 研究设计 |
3.2 教师的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
3.3 学生的朝鲜语文口语交际学习现状 |
第四章 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4.1 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 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7)特级教师张富“跳摘”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创新之处 |
2 “跳摘”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
2.1 时代发展的需要 |
2.2 “跳摘”教学模式的思想来源 |
2.2.1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
2.2.2 潜能概念的理解 |
2.3 “跳摘”缘起——开发学生潜能 |
2.3.1 学生潜能不一 |
2.3.2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
2.3.3 “跬步记录”里反映出学生的潜能 |
3 “跳摘”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 |
3.1 “跳摘”教学模式的内涵 |
3.1.1 “跳摘”教学模式的课堂表现形式 |
3.1.2 “跳摘”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
3.1.3 “跳摘”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
3.1.4 “跳摘”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 |
3.2 “跳摘”教学模式的特点 |
3.2.1 注重主体性 |
3.2.2 注重整体性 |
3.2.3 注重思维性 |
3.2.4 注重共享性 |
3.2.5 注重习惯性 |
4 “跳摘”教学模式给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
4.1 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
4.1.1 关注阅读的主体 |
4.1.2 注重阅读的整体 |
4.1.3 掌握阅读的方法 |
4.2 对写作教学的启示 |
4.2.1 关注文章体式的教学理念 |
4.2.2 关注口头写作功能 |
4.2.3 关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
4.3 对口语交际的启示 |
4.3.1 关注口语交际的对象 |
4.3.2 注重口语交际的内容 |
4.3.3 创造良好的交际场所 |
4.3.4 重视口语交际的目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
1.1 口语交际教学 |
1.1.1 内涵 |
1.1.2 特点 |
1.2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依据 |
1.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1.2.2 初中生的年龄特点 |
1.3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口语交际内容编排特点 |
1.3.1 教材口语交际活动的编排特点 |
1.3.2 教材中口语交际活动的方法指导 |
第二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2.1 调查说明 |
2.1.1 调查与问卷设计 |
2.1.2 调查对象 |
2.1.3 调查问卷发放 |
2.2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1 教师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2.2 学生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2.3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2.3.1 口语交际教学认知存在偏差 |
2.3.2 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性亟待提升 |
2.3.3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不成体系、形式缺乏设计 |
2.3.4 口语交际的能力存在诸多不足 |
2.3.5 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标准不明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改进策略 |
3.1 转变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观念 |
3.1.1 教师教学观念 |
3.1.2 学生学习观念 |
3.2 提升口语交际教学的专业性 |
3.2.1 牢记教学语言的示范功能 |
3.2.2 开展口语交际教学理论的学习 |
3.3 加强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意识 |
3.3.1 教学内容系统化 |
3.3.2 教学形式多样化 |
3.4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
3.4.1 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 |
3.4.2 培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3.4.3 培养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
3.4.4 增加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指导 |
3.5 构建口语交际测评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呈现 |
附录 B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卷调查表(教师版) |
附录 C 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卷调查表(学生版) |
致谢 |
(9)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Q县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提出 |
1.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进一步提高了口语交际的地位 |
2.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3.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普遍较低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概况 |
2.国内研究概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口语交际 |
2.口语交际教学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概述 |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目标解读 |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理论基础 |
1.语用学理论 |
2.情景认识理论 |
3.语言编码理论 |
(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特点 |
1.情境性 |
2.互动性 |
3.灵活性 |
4.实用性 |
(四)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特殊性 |
二、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过程 |
1.调查对象 |
2.问卷设计与访谈提纲 |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认识调查 |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情况调查 |
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期望调查 |
三、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总结 |
1.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地位趋于边缘化 |
2.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设计不足 |
3.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过分倚重教材 |
4.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僵化 |
5.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简略 |
6.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差 |
(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理论素养不足 |
2.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口语交际教学能力不足 |
3.农村小学生心理障碍影响口语交际课堂参与度 |
4.农村小学不够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
四、解决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的对策 |
(一)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理论素养 |
1.正确把握口语交际的教学理念 |
2.自觉进行口语交际专业知识学习 |
(二)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设计 |
1.制定全面明确的教学目标 |
2.丰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 |
3.增加口语交际教学形式 |
4.落实口语交际评价的有效性 |
(三)克服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心理障碍 |
1.建立口语交际学习自信心 |
2.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
(四)农村小学重视口语交际教学 |
1.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 |
2.加强对口语交际教学的管理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教材与部编版教材对比图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从大学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1 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
1.1 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对象与方法 |
1.2 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调查与分析 |
1.3 大学新生口头表达能力现状分析 |
2 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调查分析 |
2.1 调查对象与过程阐述 |
2.2 中学生调查数据分析 |
2.3 教师调查数据分析 |
2.4 典型课堂片段分析 |
3 中学口语交际能力现状归因分析 |
3.1 环境影响造成口语交际能力不均衡发展 |
3.2 学校教育短板限制发展空间 |
3.3 教学中教材与教研局限性影响 |
3.4 教师口语交际教学专业性亟待提高 |
3.5 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机构、学校和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重视 |
4 改善和加强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建议 |
4.1 构建突出交际性的口语交际能力测评体系 |
4.2 加强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
4.3 转变语文教师的认知态度与教学方法 |
4.4 转变社会、家长和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轻视与忽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四、口语交际教学答问(论文参考文献)
- [1]城乡结合部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横峰县S学校为例[D]. 滕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2]YJ市第L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 王驰. 延边大学, 2021
- [3]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D]. 吕宁. 江南大学, 2020(01)
- [4]表现性评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游李捷.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5]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D]. 杨丹.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6]小学朝鲜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研究 ——以延吉市FS小学校四年级为例[D]. 全美. 延边大学, 2019(03)
- [7]特级教师张富“跳摘”教学模式研究[D]. 肖丽君.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8]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怀瑞杰.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9]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开封市Q县三所小学为例[D]. 臧涵. 河南大学, 2018(01)
- [10]从大学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看中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问题[D]. 周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6)
标签:口语交际论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学评价论文; 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