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合模板中钢管支柱的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孙孝衡[1](2021)在《张吉怀铁路古丈西大桥施工BIM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IM技术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数字化、信息化及智慧建设的一项热点技术,已经得到了行业及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并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然而在高铁桥梁施工BIM技术领域,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深度,如何将BIM技术很好地深度应用于实际工程施工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导致BIM技术还难以在该领域实现其应用的核心价值,BIM技术在高铁桥梁施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以新建高铁古丈西大桥施工为研究背景,研究如何将BIM技术深度应用到高铁桥梁施工技术中,以实现施工项目能够在BIM技术的支撑下实现提质增效的目的。具体研究工作主要主要包括:(1)以古丈西大桥主体结构为研究对象,对其线路、结构几何、综合布置及空间地理等信息进行分析,通过选择RBCCE、Revit和Dynamo相结合的建模手段,实现满足G4级精度的全桥BIM模型构建,并将BIM模型与GIS地理信息模型进行融合,使其能够实现基于该信息模型的可视化技术交底和进度模拟等应用。(2)桥梁临时结构的方案设计与优化也是桥梁施工BIM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重要板块,针对该桥选用的梁柱式支架临时结构方案进行研究,结合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与方法,并根据相关工程经验和规范对梁柱式支架等构件进行模型信息的分析,研究基于Python OCC平台进行三维模型参数化构建的思路,优化设计方案,同时快速完成方案设计与出图和工程量自动输出到Excel等应用。(3)结合规范对古丈西大桥盘扣式满堂支架结构建立平面有限元和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两种模型下的力学行为和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及研究如何通过Python语言编写满堂支架Midas命令流的思路,从而实现快速建立满堂支架空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4)针对道岔连续梁部分,分析道岔梁的结构特征和如何采用BIM技术更有效率的实现道岔连续梁部分的钢筋模型建模,从而可以进一步实现钢筋可视化交底、工程量核算以及碰撞检测等应用。
师相永[2](2021)在《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独立钢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各种技术日新月异,其中模板支撑技术也经历了多次更迭,从木支撑、扣件式模板钢管支撑、承插式模板钢管支撑到现在的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独立钢支撑,该支撑架搭设操作简单,不需要设置水平杆或者斜拉杆,适用范围广泛。但目前我国铝模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规范还不够完善,相关的研究也不足,这些原因大大的减缓了铝模在我国的推广和使用。本文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某住宅楼的施工经验和相关规范,对组拼式铝合金模板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主要介绍了:①模板支撑体系的发展历程及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的优缺点;②铝模的组成、施工工艺和保养;③铝模及其早拆体系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本文重点对组拼式铝合金模板支撑体系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支撑体系进行模型简化,使之尽可能满足计算速度和精度要求。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工况进行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依据不同独立钢支撑间距、高度、壁厚和三脚架的设置等工况条件,找出对模板支撑体系的不利影响因素。通过将各个工况的应力和位移参数对比来判别结构的受力状态,找出合理的模板支撑方式,为组拼式铝合金模板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组拼式铝合金板模板支撑体系数值分析结果显示:①独立钢支撑的间距不宜过大,过大会减小早拆梁的线刚度,导致整个早拆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其中独立钢支撑G03的最大位移值相对于G01增加了 275.70%;②独立钢支撑的高度不宜过大,高度增加的同时会增加侧向荷载并增加钢支撑的长细比,导致钢支撑提早发生屈曲,其中独立钢支撑G05的最大应力值相对于G04增加了 23.29%,最大位移值增加了 74.34%;③独立钢支撑的屈曲位置主要出现在内管,要提高承载力和抗侧移能力,主要依靠提高内管壁厚,而提高外管壁厚则几乎没有影响,其中独立钢支撑G07的最大应力值相对于G02减少了 14.82%,最大位移值减少了 11.92%;④设置三脚架可以显着提高早拆体系的承载力和抗侧移性能,但当三脚架支撑点距离地面达到0.35m时,继续提升支撑点的高度对早拆体系的结构性能影响较小。
郭萌[3](2021)在《初始缺陷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性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脚手架施工条件的不均匀性和使用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脚手架倒塌的事故频发。其中,由于设计与施工人员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缺陷识别不够,初始缺陷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性影响不容忽视。为保证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的安全性,本文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初始缺陷进行研究。在施工现场随机选择400个扣件,分别测量每个扣件的重量。随机抽取200根6m和3m的Φ48.3mm×3.6mm规格的管材,测量其壁厚、管径和初始弯曲。统计实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从扣件重量角度看,现场使用的扣件仅有5%左右达到规范要求。从钢管尺寸角度看,现场使用的钢管也仅有小部分符合规范要求。借助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模型,对扣件扭紧力矩、实测钢管缺陷、初始弯曲和综合初始缺陷进行分析。随着扣件扭紧力矩的增大,钢管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大,扣件在不确定重复利用N次的情况下,建议扭紧力矩取40 N·m。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性随着钢管外径和壁厚的减小而不断减小。运用一致缺陷模态法对初始几何缺陷(理想无缺陷状态、规范允许最大弯曲3L/1000和实测最大弯曲L/305)钢管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初始弯曲对脚手架稳定性产生巨大影响。最后,本文尝试把多种缺陷综合为一种缺陷来研究其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整体承载能力。为保证脚手架的安全性,建议将综合初始缺陷控制小于1.5%的极限荷载。
赵小童[4](2021)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满堂支架结构力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脚手架和钢管柱—贝雷梁支架是混凝土桥梁浇筑施工中常用的底部支撑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架承受主桥结构重量等各类施工荷载,因此支架结构的力学性能对桥梁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某工程段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项目,对该混凝土桥下承式模板施工支架结构体系展开研究,给出支架结构布置方案,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立杆和水平杆铰接、半刚接施工支架模型并进行计算分析,探讨在施工荷载作用下该支架结构的力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概括如下:(1)根据某钢筋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案,结合《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对该工程中下承式施工支架提出脚手架和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模板支架布置方案。(2)混凝土桥主梁横截面沿轴线发生变化,由两端矩形实心截面变化为跨中的单箱双室截面,主梁结构自重荷载对施工支架的作用关系较为复杂。根据桥梁横截面的结构形式分区域计算主桥重量,通过静力平衡方式等效换算为作用在支架顶部工字钢上的线分布荷载。(3)探讨剪刀撑在支架模型中的模拟方式及竖向、水平剪刀撑杆件与支架结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应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支架立杆和纵横水平杆联结铰接、半刚接节点计算模型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讨论了支架中立杆和水平杆连接的铰接节点和半刚接节点两种方式对支架的影响,分析贝雷梁与脚手架组合支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优化。(4)对连接节点为铰接和半刚接的两种支架数值模型分别进行线弹性稳定分析,得出支架结构稳定分析特征值和屈曲模态。通过对比分析,探讨铰接和半刚接节点力学模型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某工程段钢筋混凝土桥下承式施工支架结构体系的有限元数值分析结果不仅为该混凝土桥施工提供安全保障,也为同类施工支架的设计和实际施工提供借鉴。
吴乐谋[5](2021)在《基于ANSYS/LS-DYNA的高大模板支撑抗倒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剧增,而基础设施建设中必然离不开模板支撑的使用,尤其是高大模板支撑。但是,由于对其承载力和抗倒塌性能方面尚缺乏细致的研究,导致近年来模板支撑倒塌事故频发,死伤惨重。因此,本文基于软件ANSYS/LS-DYNA针对高大模板支撑的四种典型搭设方式(其中包括对称式、螺旋式两种典型斜杆布设方式及矩阵形、梅花形两种单元架体平面组合方式),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比较了四种典型搭设方式下高大模板支撑的承载力及倒塌过程。结果表明:在梅花形组合方式下,螺旋式相对于对称式斜杆搭设方式架体的极限承载力有所提高,但在矩阵形组合方式下,两种斜杆搭设方式的架体极限承载能力较为接近;在对称式和螺旋式斜杆搭设方式下,梅花形组合方式相对于矩阵形组合方式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均有所提高;对称式和螺旋式斜杆布设方式下架体倒塌过程的差异为同一单元架体中不同位置处立杆的极限承载力是否存在明显的规律性;矩阵形与梅花形单元架体组合方式下架体倒塌过程的差异为失稳顺序、失稳形态以及同位置立杆承载力的差异。(2)通过修改立杆初始弯曲率、立杆钢管壁厚、立杆纵横间距以及水平杆步距等构造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参数对高大模板支撑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立杆纵横间距、水平杆步距以及初始弯曲率的增大,立杆的极限承载力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平杆步距和初始弯曲率的影响较为明显;随着节点刚度、立杆壁厚的减小,立杆的极限承载力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采用拆除构件法,对撤除不同位置的立杆后的高大模板支撑的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以动力响应大小和剩余杆件轴力最大增长率为评估标准,比较了在偶然作用下四种典型搭设方式下的高大模板支撑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结果表明:在正常施工期荷载作用下,任意位置的立杆由于偶然作用失效后不会导致高大模板支撑发生倒塌。对称式斜杆布设方式下,一类立杆失效后的最大轴力增长率大于同样位于角处、边缘或内部的二类立杆;对称式与螺旋式斜杆布设方式下,角处立杆失效后的最大轴力增长率均远大于其余位置的立杆;梅花形的平面组合方式相对于矩阵形能有效减小角处立杆失效后的最大轴力增长率,对于其余位置的立杆影响较小。(4)应用以上研究内容,建立某工程实例有限元模型,通过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程序,研究了其承载力、倒塌过程以及偶然作用下的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然后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提高其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改用螺旋式、梅花形布设方式布设斜杆可有效提高架体的承载力及抗连续性倒塌性能,现场应实时监测角处立杆受力状态,并对角处立杆加以保护措施。
武祥东[6](2021)在《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一些新型临时支撑也被广泛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在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的今天,为适应其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等特点,本文结合传统独立钢支撑工作特点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针对预制混凝土叠合板吊装施工提出一种提高施工效率的新型独立钢支撑-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临时支撑作为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力学性能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文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叠合楼板独立刚支撑受力性能及支撑间距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顶托尺寸模拟分析,得到现行规范允许的支撑最大间距条件下顶托尺寸不应小于400mm×400mm。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受压稳定性模拟分析研究,得到独立钢支撑插管同套管连接处为支撑的薄弱点,插管屈服时组合式支撑头未达到屈服强度;初始弯曲对支撑承载力影响不能忽略;随着支撑高度降低,稳定承载力大幅提高,支撑两端约束不同对应稳定承载力的差距比率在降低,材料使用更充分;同一高度下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受压稳定承载力同传统独立钢支撑相差很小;顶托尺寸的增加对支撑受压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对组合式支撑头应力有影响。通过对不同工况下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顶托尺寸和支撑间距进行模拟分析,得到随顶托尺寸的增加独立钢支撑间距线性增加,拟合出顶托尺寸和支撑间距之间计算公式。通过模拟结果分析给出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布置建议。通过两本规范计算方法对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进行设计计算。对比两种规范计算结果得到支撑轴心压力值、抗压稳定性强度值,两者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插销抗剪切承载力设计值,山东省规范计算结果约是协会规范的3倍。
黄晨曦[7](2020)在《绍兴二环北路水中现浇盖梁支架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快速增长的通行需求,我国城市的快速路网建设蓬勃发展,各式各样的高架桥梁应运而生,由此行业对桥梁结构的工程质量愈发重视。对于需要跨江跨河的现浇盖梁工程,在水中进行支架搭设已不可避免,怎样保证支架结构的安全与稳定,确保盖梁的施工质量,是近年来建筑行业研究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于涉水桥梁结构施工,选择设计合理与安全稳定的支撑体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绍兴二环北路镜水路至越兴路区间高架段水中现浇盖梁支架工程为依托,从施工现场条件、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法、稳定性验算、施工技术组织管理四个方面对水中现浇盖梁支架体系施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研究支架结构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应用现状,总结归纳出影响模板支架稳定性的因素,通常以材料、设计、施工质量和施工管理因素为主。本文对工程环境进行分析,同时研究支架设计与施工技术,利用模拟软件验算支架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并通过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措施与监测,以此验证组合支架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合理性。(2)研究盖梁模板支架结构的设计与施工过程,分析该盖梁工程复杂的施工情况,结合其工程水文地质及现场条件,确定结构体系设计、支架施工工艺、施工具体方法。(3)对水中盖梁临时支架结构各部分受力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支架组合结构体系的稳定性,验证支架在施工过程中整体的安全与稳定。(4)分析了绍兴二环北路水中盖梁支架工程的现场准备、资源、进度计划、安全技术措施四个主要部分,并以此组成施工组织管理。为检验支撑体系的强度和刚度,对支架结构进行监测,确保水中盖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类似水中盖梁支架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以及参考价值,并对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组织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图[68]表[19]参[52]
郭旸瑛[8](2020)在《高铁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工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近20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迅猛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随着我国高铁建设的稳步开展,道岔铺设在桥上的设计方案被设计人员青睐,因此高架道岔梁也成为了设计施工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为满足结构受力要求,道岔梁常选用连续变截面箱梁,其截面宽度多变,跨度大,技术含量高,施工难度也随之变大。支架法是当前道岔梁多采用的施工方法。在支架法施工道岔梁的过程中,支架是承担施工过程中的桥梁梁体荷载和其他附属构筑物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临时承重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支架设计和搭设质量不合格而产生重大安全事故的例子时有发生。因此,对道岔梁的高大模板支架系统进行设计研究,进而降低施工中由于支架问题而产生事故的可能性,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高大模板支架系统入手,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相关理论。针对实际案例,通过介绍案例背景,分析水文地质条件,阐述模板设计方案,并对地基基础进行受力分析,对现有支架方案进行选型。在做好前期工作之后,对多种支架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模型构建,之后对各主要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各支架方案进行经济性比选,从而综合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得出最优支架方案。最后对施工中的预压监测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通过分析工程特点和水文地质特征,并对支架基础进行受力计算,认为基础性能良好。(2)对多种支架设计方案进行有限元模型构建,通过计算可知:(1)梁式构件强度方面,钢管柱-贝雷梁梁式构件强度大于钢管柱-军用梁梁式构件;立杆强度方面,四种方案的立杆强度安全系数分别为2.44、2.25、2.57、2.46,各方案的安全系数差异不大,且均大于1.0,满足规范要求。(2)稳定性方面,四种方案的稳定性安全系数均大于1.0,最小是钢管柱-军用梁式支架,为2.08,最大是扣件式满堂支架,为2.85。(3)刚度方面,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和钢管柱-军用梁支架的安全系数分别为2.65和1.46,满足规范要求。(4)4种支架方案均安全可靠。强度安全系数最小为1.64,稳定性安全系数最小为2.08,梁式支架的梁式构件的刚度安全系数最小,为1.46,均大于1.0,满足规范要求。(3)从经济性角度分析,钢管柱贝-雷梁式支架所需材料最少,搭设成本最低,经济性最好,因此此种方案为最优支架设计方案。(4)针对钢管柱-贝雷梁式支架施工中的搭设安装、预压和拆除进行监测分析,并对预压进行现场检测。根据预压结果,并对比分析前期计算出的预拱度值,为预压后实际预拱度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的研究为相关工程支架系统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一种参考,丰富了高铁道岔梁支架系统的研究,为支架系统的研究提供助力。
王飞[9](2021)在《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各个城市中的综合型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这些建筑物要求大空间,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就需要高大模板。扣件式高大模板由于具有易装拆,通用性强,承载力较大,性价比高等优点,其在我国建筑业的使用频率仍然很高,因为高模板是临时结构,根据近些年高大模板事故原因统计,在现场搭设期间,支撑体系施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监督跟不上,材料质量不合格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高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为了对高模板支撑体系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有更全面的了解,本文将从高大模板结构方面着手,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对高大模板工程安全性现场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首先对扣件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然后对不同工况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进行数值分析,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扣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对直角扣件分别做了抗滑移、抗扭试验,并对对接扣件进行抗拉伸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扭矩作用下直角扣件抗滑移刚度及抗扭性能、对接扣件抗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直角扣件的抗滑刚度随着扣件拧紧扭矩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对接扣件拧紧扭矩值的增大,对接扣件的抗拉刚度也随之呈现增大趋势,抗拉性能也越好;在直角扣件抗扭性能一次性加载试验过程中,扣件主要发生了以下几种典型的破坏形态:扣件螺杆滑丝、扣件磨损、杆件磨损、扣件变形。但在周转试验时,扣件出现了断裂破坏,在相同的扭矩参数下,扣件的试验曲线比较接近,离散度较小,反映了试验的可行性。(2)扣件有限元分析:根据直角扣件试验结果及扣件相关几何尺寸与材料属性,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建立了直角扣件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施加了与试验相同的荷载工况,对该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试验与数值分析的荷载-位移曲线误差较小,表明了扣件有限元模型建立的合理性。根据直角扣件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结果,建立了旋转扣件的三维有限分析模型,分析了旋转扣件的受力性能,为支撑体系的整体力学性能分析奠定基础。(3)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根据扣件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结果并进行半刚性计算,将每个扣件模拟为六个弹簧单元,建立了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整体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作用下,高大模板体系的破坏模式及整体变形与受力情况密切相关。
祁鹏宇[10](2020)在《丰台站钢管支柱与贝雷梁组合支架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丰台特大桥高架车站平台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组织复杂、工期紧、交叉干扰多等特点,提出一种钢管支柱与贝雷梁结合的组合支架设计方案。通过对组合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分析,获得贝雷桁架梁的最大轴力为294 N,横梁最大弯应力167 kPa,地基承载力302 kPa,总竖向变形为48 mm,均满足设计施工要求,表明钢管支柱与贝雷桁架的组合支架方案可用于大型车站施工。
二、组合模板中钢管支柱的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组合模板中钢管支柱的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张吉怀铁路古丈西大桥施工BIM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BIM软件与模型精度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古丈西大桥BIM模型构建与应用 |
2.1 古丈西大桥模型信息分析 |
2.1.1 构造信息 |
2.1.2 线路信息 |
2.1.3 布置信息 |
2.2 古丈西大桥BIM模型的构建 |
2.2.1 平、纵曲线信息模型表达 |
2.2.2 桥墩信息模型表达 |
2.2.3 梁体信息模型表达 |
2.2.4 齿块BIM模型构建 |
2.2.5 古丈西大桥全桥BIM模型综合布置 |
2.3 古丈西大桥GIS模型的构建 |
2.3.1 GIS建模流程 |
2.3.2 BIM+GIS模型融合 |
2.4 古丈西大桥BIM模型的应用 |
2.4.1 前期策划与方案对比 |
2.4.2 碰撞检查与图纸校核 |
2.4.3 辅助设计与三维交底 |
2.4.4 施工进度管理 |
2.4.5 工程量统计 |
第三章 基于PythonOCC的梁柱式支架BIM模型构建与应用 |
3.1 支架现浇施工方案选择 |
3.2 梁柱式支架结构概述 |
3.3 梁柱式支架模型信息分析 |
3.3.1 贝雷梁模型信息分析 |
3.3.2 钢管柱模型信息分析 |
3.3.3 其它构件模型信息分析 |
3.4 基于PythonOCC的梁柱式支架模型构建实现方法 |
3.4.1 Python OCC概述 |
3.4.2 梁柱式支架BIM模型构建思路 |
3.4.3 基于Python OCC的梁柱式支架构件参数化方法库的构建 |
3.4.4 梁柱式支架BIM模型实现 |
3.5 支架力学行为分析 |
3.6 基于PythonOCC构建梁柱式支架BIM模型的应用 |
3.6.1 工程量统计 |
3.6.2 数据格式交换 |
3.6.3 可视化交底 |
3.6.4 快速出图与方案优化 |
3.6.5 施工进度模拟 |
第四章 基于BIM信息的盘扣式支架力学模型构建与计算 |
4.1 盘扣式支架体系分析 |
4.2 计算模型信息分析 |
4.3 计算方法 |
4.3.1 规范要求 |
4.3.2 规范公式 |
4.3.3 横向线荷载计算 |
4.4 有限元模型构建与计算 |
4.4.1 基于RBCCE的平面有限元模型构建与计算 |
4.4.2 基于Midas的空间有限元模型构建与计算 |
4.5 计算结果分析 |
4.5.1 底模计算结果分析 |
4.5.2 纵、横梁计算结果分析 |
4.5.3 立杆计算结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BIM的道岔连续梁钢筋模型构建与应用 |
5.1 道岔梁节段划分 |
5.2 钢筋类型划分 |
5.3 钢筋BIM模型信息特征分析 |
5.3.1 节段普通钢筋模型信息分析 |
5.3.2 横隔梁钢筋模型信息分析 |
5.3.3 齿块钢筋模型信息分析 |
5.4 基于BIM的道岔连续梁钢筋模型构建 |
5.4.1 节段普通钢筋BIM模型构建 |
5.4.2 横隔梁钢筋BIM模型构建 |
5.4.3 齿块钢筋BIM模型构建 |
5.4.4 基于Python脚本对钢筋BIM模型构建的应用 |
5.5 道岔连续梁钢筋BIM模型的应用 |
5.5.1 钢筋碰撞检测与优化 |
5.5.2 钢筋三维可视化交底 |
5.5.3 钢筋工程量统计与复核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2)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独立钢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1 我国模板支撑体系的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外模板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 |
1.3 铝模相对于传统模板的优点 |
1.4 铝模相对于传统模板的缺点 |
1.5 铝模在工程中的应用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研究方法 |
1.6.3 技术路线 |
第2章 铝模的施工应用 |
2.1 引言 |
2.2 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的构造 |
2.2.1 平面模板 |
2.2.2 转角模板 |
2.2.3 早拆装置 |
2.2.4 支撑 |
2.2.5 配件 |
2.2.6 组拼式铝合金模板体系 |
2.3 组拼式铝合金模板中的独立钢支撑 |
2.4 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的施工 |
2.4.1 勘察设计阶段 |
2.4.2 试拼装阶段 |
2.4.3 进场检验阶段 |
2.4.4 施工阶段 |
2.5 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的保养 |
2.6 铝模早拆体系的相关规定 |
2.6.1 材料控制 |
2.6.2 影响因素 |
2.6.3 施工要求 |
2.6.4 设计要求 |
2.6.5 早拆体系 |
2.6.6 安全措施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独立钢支撑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
3.1 概述 |
3.2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3.3 屈曲分析 |
3.4 初始缺陷的添加 |
3.5 材料的本构模型 |
3.6 模型建立 |
3.6.1 单元选取 |
3.6.2 材料属性 |
3.6.3 模型装配 |
3.6.4 分析步设置 |
3.6.5 边界条件 |
3.6.6 网格划分 |
3.6.7 后处理 |
3.7 独立钢支撑早拆体系的简化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独立钢支撑的非线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工程概况 |
4.3 作用荷载 |
4.3.1 竖向荷载 |
4.3.2 水平风荷载 |
4.4 工况设计 |
4.5 独立钢支撑间距对早拆体系结构性能的影响 |
4.6 独立钢支撑高度对早拆体系结构性能的影响 |
4.7 独立钢支撑壁厚对早拆体系结构性能的影响 |
4.8 独立钢支撑设置三脚架对早拆体系结构性能的影响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初始缺陷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性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工程常用脚手架体系 |
1.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工作的重点 |
1.7 研究方案 |
1.8 本章小结 |
2 初始缺陷分类与研究 |
2.1 缺陷的定义 |
2.2 缺陷的形成原因 |
2.3 缺陷的分类 |
2.3.1 按缺陷的性质分类 |
2.3.2 按缺陷的大小分类 |
2.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组成构件 |
2.5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初始缺陷的分类 |
2.6 实测缺陷数据统计分析 |
2.6.1 实测扣件重量统计情况 |
2.6.2 实测钢管截面尺寸统计情况 |
2.6.3 实测钢管初始弯曲统计情况 |
2.7 本章小结 |
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极限承载力分析 |
3.1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理论 |
3.2 节点半刚性理论 |
3.2.1 半刚性连接的概念 |
3.2.2 节点半刚性的分析模型 |
3.3 脚手架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 |
3.3.1 分析方法总结 |
3.3.2 特征值(线性)屈曲分析 |
3.3.3 几何非线性全过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有限元分析 |
4.1 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4.1.1 有限元软件单元介绍 |
4.1.2 材料和截面 |
4.2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1 建模的主要条件 |
4.2.2 建模时的假定条件 |
4.2.3 材料模型和几何特征 |
4.2.4 有限元单元模型 |
4.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承载力分析 |
4.3.1 节点半刚性的影响 |
4.3.2 钢管壁厚的影响 |
4.3.3 钢管初始弯曲的影响 |
4.3.4 综合初始缺陷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致谢 |
(4)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满堂支架结构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桥梁施工支架结构简介 |
1.1.1 脚手架体系 |
1.1.2 贝雷梁支架体系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脚手架研究现状 |
1.2.2 贝雷梁支架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背景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支架结构方案及力学模型 |
2.1 施工支架方案 |
2.2 施工支架力学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剪刀撑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
3.1 剪刀撑在力学模型中模拟方式对稳定性的影响 |
3.1.1 基本力学模型的建立 |
3.1.2 不同连接方式对支架稳定性的影响 |
3.2 剪刀撑搭设方式探讨 |
3.2.1 剪刀撑杆件对支架结构的影响 |
3.2.2 竖向剪刀撑间距对支架结构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组合施工支架体系数值模型 |
4.1 材料属性及单元类型介绍 |
4.2 有限元模型杆件模拟 |
4.3 有限元模型计算荷载 |
4.3.1 施工荷载 |
4.3.2 主梁结构荷载 |
4.4 风荷载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板组合施工支架的有限元法分析 |
5.1 脚手架体系数值分析 |
5.1.1 方案1计算结果分析 |
5.1.2 方案2计算结果分析 |
5.1.3 方案3计算结果分析 |
5.1.4 方案4计算结果分析 |
5.1.5 结构应力、位移结果分析 |
5.2 钢管柱—贝雷梁组合支架数值分析 |
5.2.1 贝雷梁上脚手架数值分析 |
5.2.2 40a工字钢横梁数值分析 |
5.2.3 贝雷梁有限元法分析 |
5.2.4 钢管柱有限元法分析 |
5.3 施工支架整体稳定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5)基于ANSYS/LS-DYNA的高大模板支撑抗倒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事故及原因分析 |
1.1.2 常见高大模板支撑类型 |
1.2 模板支撑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抗连续性倒塌分析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压杆稳定理论 |
2.2 屈曲分析理论 |
2.2.1 特征值屈曲分析 |
2.2.2 非线性屈曲分析 |
2.3 LS-DYNA显式动力分析理论 |
2.3.1 ANSYS/LS-DYNA软件介绍 |
2.3.2 显式动力算法简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高大模板支撑承载力及倒塌机理分析 |
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1.1 模型参数 |
3.1.2 典型搭设方式 |
3.1.3 单元选择 |
3.1.4 材料模型选择 |
3.1.5 半刚性节点模拟 |
3.1.6 有限元模型验证 |
3.2 承载力及倒塌过程分析 |
3.2.1 对称式、矩阵形架体 |
3.2.2 对称式、梅花形架体 |
3.2.3 螺旋式、矩阵形架体 |
3.2.4 螺旋式、梅花形架体 |
3.2.5 承载力及倒塌过程对比 |
3.3 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立杆纵横间距以及水平杆步距的影响 |
3.3.2 节点刚度的影响 |
3.3.3 立杆壁厚的影响 |
3.3.4 初始弯曲率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高大模板支撑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分析 |
4.1 分析方法 |
4.2 分析步骤 |
4.2.1 撤柱时间确定 |
4.2.2 撤柱处轴力导出 |
4.2.3 撤柱动力分析 |
4.3 模型验证 |
4.4 分析结果 |
4.4.1 对称式、矩阵形架体 |
4.4.2 对称式、梅花形架体 |
4.4.3 螺旋式、矩阵形架体 |
4.4.4 螺旋式、梅花形架体 |
4.4.5 抗连续性倒塌性能对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某工程实例抗倒塌性能分析 |
5.1 承载力及倒塌过程模拟 |
5.1.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5.1.2 倒塌过程模拟 |
5.2 工程实例抗连续性倒塌性能 |
5.3 工程实例抗倒塌性能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主要创新点 |
6.2 结论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装配式建筑概述 |
1.2.1 装配式建筑 |
1.2.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分类 |
1.2.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优势 |
1.3 临时支撑概述 |
1.4 临时支撑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2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计算理论 |
2.1 轴心受压杆件稳定理论 |
2.1.1 压杆稳定理论基本概念 |
2.1.2 轴心受压杆件欧拉公式推导 |
2.2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计算模型 |
2.3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计算方法 |
2.4 初始弯曲对支撑承载力影响及规范处理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上部顶托尺寸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介绍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3.3.1 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 |
3.3.2 材料本构 |
3.3.3 模型的构建 |
3.4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3.4.1 分析方法 |
3.4.2 模拟结果 |
3.5 本章小节 |
4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受力性能分析 |
4.1 引言 |
4.2 验证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适用性研究 |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4.3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各部件应力分析 |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3.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4.4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稳定承载力研究 |
4.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4.4.2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5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间距研究 |
5.1 引言 |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5.3 有限元模拟结果分析 |
5.3.1 分析方法 |
5.3.2 模拟结果 |
5.3.3 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设计计算 |
6.1 引言 |
6.2 案例设计 |
6.3 案例计算 |
6.3.1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对独立钢支撑设计规定 |
6.3.2 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对预制水平构件独立钢支撑设计计算 |
6.3.3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标准对独立钢支撑设计规定 |
6.3.4 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标准对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撑设计计算 |
6.4 计算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绍兴二环北路水中现浇盖梁支架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分析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2 现浇盖梁水中支架设计与施工 |
2.1 工程概况 |
2.1.1 周边环境 |
2.1.2 工程水文地质 |
2.1.3 主要施工条件 |
2.2 盖梁与支架设计 |
2.2.1 现浇盖梁设计 |
2.2.2 现浇盖梁支架结构形式 |
2.3 盖梁与支架体系关键施工技术 |
2.3.1 悬臂落地式支架施工 |
2.3.2 墩顶支撑架+型钢组合支撑架施工 |
2.3.3 模板制作与安装 |
2.3.4 支架预压 |
2.3.5 支架拆除施工 |
2.4 本章小结 |
3 绍兴二环北路水中现浇盖梁支架模拟计算 |
3.1 主线水中现浇盖梁上部支承结构计算 |
3.1.1 结构设计 |
3.1.2 计算分析 |
3.1.3 计算结果 |
3.2 主线水中现浇盖梁下部支承结构计算 |
3.2.1 结构设计 |
3.2.2 计算分析 |
3.2.3 计算结果 |
3.3 平行匝道水中现浇盖梁支架计算 |
3.3.1 设计概况 |
3.3.2 荷载分析 |
3.3.3 结构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施工组织与监测 |
4.1 施工组织计划 |
4.1.1 现场施工准备 |
4.1.2 资源配置计划 |
4.1.3 施工进度计划 |
4.2 安全技术措施 |
4.2.1 模板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4.2.2 支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4.2.3 混凝土浇筑安全技术措施 |
4.2.4 吊装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
4.2.5 防高处坠落安全技术措施 |
4.3 模板支架施工监测 |
4.3.1 监测目的 |
4.3.2 监测方法 |
4.3.3 监测标准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高铁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高大模板支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2 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系统设计方案选型 |
2.1 工程概况 |
2.1.1 工程基本信息 |
2.1.2 水文地质特征 |
2.2 模板方案设计 |
2.3 支架基础受力分析 |
2.4 道岔梁支架施工方法分类及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3 高铁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方案设计 |
3.1 支架方案模型构建及参数设置 |
3.1.1 钢管柱-贝雷梁支架 |
3.1.2 钢管柱-军用梁支架 |
3.1.3 扣件式满堂支架 |
3.1.4 碗扣式满堂支架 |
3.2 支架设计方案模型技术比选 |
3.2.1 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受力分析 |
3.2.2 钢管柱-军用梁支架受力分析 |
3.2.3 扣件式满堂支架受力分析 |
3.2.4 碗扣式满堂支架受力分析 |
3.2.5 各支架方案技术指标比选 |
3.3 支架方案经济性分析 |
3.4 最优方案的确定 |
3.5 本章小结 |
4 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系统预压变形监测 |
4.1 钢管柱贝雷梁支架安装搭设技术 |
4.1.1 体系构造 |
4.1.2 支架安装 |
4.1.3 管理要点分析 |
4.2 支架预压变形监测 |
4.2.1 预压方案选取 |
4.2.2 预压监测及分析 |
4.3 模板支架拆除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9)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1 扣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
1.2.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2章 扣件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
2.1 直角扣件抗滑移试验研究 |
2.1.1 试验方案 |
2.1.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1.3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
2.2 对接扣件抗拉性能试验 |
2.2.1 试验方案 |
2.2.2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2.3 试验结果分析 |
2.3 直角扣件抗扭试验研究 |
2.3.1 试验方案 |
2.3.2 试件设计及仪器 |
2.3.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2.3.4 试验现象 |
2.3.5 结果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钢管脚手架扣件的承载性能有限元分析 |
3.1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3.2 直角扣件有限元分析 |
3.2.1 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2.3 加载及边界条件 |
3.2.4 有限元模拟的非线性 |
3.2.5 模型网格划分 |
3.3 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
3.3.1 受力现象分析 |
3.3.2 竖向荷载-横杆位移曲线 |
3.3.3 弯矩-转角曲线 |
3.4 旋转扣件有限元分析 |
3.4.1 材料性能参数的确定 |
3.4.2 旋转扣件有限元分析模型 |
3.4.3 加载及边界条件 |
3.4.4 网格划分 |
3.4.5 旋转扣件有限元结果分析 |
3.5 直角扣件半刚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高大模板整体架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4.1 基本假定 |
4.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 |
4.2.1 材料参数及模型参数 |
4.2.2 模型构件单元选择 |
4.2.3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4.2.4 扣件有限元模拟 |
4.2.5 有限元分析模型边界条件与加载 |
4.3 不同工况下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受力性能分析 |
4.3.1 第一种工况作用受力分析 |
4.3.2 第二种工况作用受力分析 |
4.3.3 第三种工况作用受力分析 |
4.3.4 第四种工况作用受力分析 |
4.4 高大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改进措施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丰台站钢管支柱与贝雷梁组合支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工程概况 |
2 模型建立 |
2.1 计算模型及参数 |
2.2 荷载确定 |
2.2.1 纵梁及板荷载 |
2.2.2 横梁荷载 |
2.2.3 风荷载 |
3 支架受力分析 |
3.1 钢管支架及分配梁计算 |
3.1.1 大横梁计算结果 |
3.1.2 小横梁计算结果 |
3.1.3 钢管柱计算结果 |
3.2 支架基础验算 |
3.3 盘口支架验算 |
3.3.1 荷载计算 |
3.3.1 立杆稳定性检算 |
3.4 支架预拱度设置 |
4 结语 |
四、组合模板中钢管支柱的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吉怀铁路古丈西大桥施工BIM技术研究与应用[D]. 孙孝衡.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1)
- [2]组拼式铝合金模板独立钢支撑的受力性能分析[D]. 师相永. 扬州大学, 2021(02)
- [3]初始缺陷对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稳定性影响分析[D]. 郭萌.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4]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满堂支架结构力学分析[D]. 赵小童.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5]基于ANSYS/LS-DYNA的高大模板支撑抗倒塌性能研究[D]. 吴乐谋. 吉林大学, 2021(01)
- [6]叠合楼板独立钢支柱临时支撑体系研究[D]. 武祥东.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7]绍兴二环北路水中现浇盖梁支架施工技术研究[D]. 黄晨曦.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7)
- [8]高铁道岔梁高大模板支架工程设计[D]. 郭旸瑛.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6)
- [9]扣件式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整体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D]. 王飞. 扬州大学, 2021(04)
- [10]丰台站钢管支柱与贝雷梁组合支架分析研究[J]. 祁鹏宇. 工程与建设, 2020(05)
标签:bim论文; 扣件论文;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论文; 模板工程论文; 高大模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