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袁祖笑[1](2020)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图书馆学正规教育自文华大学图书科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近代社会风云激荡、波澜起伏的历史背景下,晚清我国引入了西方图书馆学思想,民国初创办了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学者们利用西学将以朴学为代表的传统学术学科化,梁启超认为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内容上包括广义的校雠学。近代我国图书馆学虽近学日本远学欧美,建设中国自己的图书馆学仍是文化教育所必需。第一代图书馆学人以校雠学为本土化的路径将其引入到图书馆学教学实践中,由此校雠学成为图书馆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基于图书馆学逐渐发展为文献学课程。本文所讲的文献学课程是指基于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开设以古文献学或古文献学命名或等同的以及相关的课程的统称,包括古典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中国图书馆学对文献学知识的传承即是现实需要;又为图书馆学找到了古代源头形成文化认同;直至改革开放前,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一直是核心课程。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随着新一轮现代化进程逐渐由核心下降为一种选修课程,遭遇了现代性困境,其原因为:适应就业的需要、核心知识的转变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因此,本文梳理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图书馆学本科、研究生阶段涉及文献学课程和研究的内容进行统计分析,以便较为全面而深刻反映图书馆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微观历史、宏观趋向与现状;深入探讨重塑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的再调整及加强引导,从而为基于图书馆学的文献学课程突破困境提供有效的途径,推进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的变革实践,提高其在图书馆学内部的竞争力。
尹慧[2](2017)在《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开始重视人们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我国相关部门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现代图书馆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现代图书馆众多,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较好的作用,丰富人们的知识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帮助。但是我国目前公共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框架存在诸多问题,不利现代图书馆自身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与框架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公共现代图书馆的发展,真正发挥公共现代图书馆的作用。
刘君[3](2013)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学反本质主义批判的理性思考》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整体上并不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本质主义",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受意识形态和制度权力制约的把某种特定理论观点作为"中心话语"去贯彻的"本质化"意义上的"本质主义"。批判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存在"本质主义"思维的学者,其实是把图书馆学理论受时代和文化制约的"可变性"的历史状况,与人们借用"意识形态"、"权力"等对某种理论观点的"真理化"、"本质化"的超稳定干预相混淆了。而后现代主义学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误判,除了与近代以来中国特殊的"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研究者对后现代理论的机械套用有关之外,也与本质主义同意识形态具有诸多内在的一致性有关。可以认为,源于人文艺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尽管它的某些观点可能对图书馆学研究有所启发,但由于它不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理论,也不适于当代中国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的发展需要,因而不能作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应然指向"。
杨军[4](2013)在《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文中认为人本化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是21世纪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阐述了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意义,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客观要求,探讨了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具体方法。
金武刚[5](2012)在《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基于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图书馆自由与图书馆权利"、"信息公平与图书馆制度研究"、"图书馆立法与法治环境研究"、"图书馆人文与图书馆精神研究"和"总分馆与图书馆服务体系"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研究与揭示,全面展现了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重建的历程。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后,在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重建的过程中,学术界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了公共图书馆研究领域和当今国际图书馆界公认的普遍价值观念,共同完成了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理论重建。
柳倩[6](2011)在《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理念》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是莘莘学子重要的学习场所,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都有赖于图书馆的管理。当前图书馆管理在硬件设施方面很不错,但在人文方面还有诸多缺憾。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模式有其优缺点,但优秀的管理模式应是以人为本,以人文管理为理念的。所谓人文管理,是指以人为主体,按照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有序有谐地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人文管理的概念、图书馆的管理现状及如何实践人文管理理念这三方面一一论述,以此全面认识高校图书馆的人物管理理念。
梁新春[7](2010)在《浅谈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人文艺术》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图书馆强调"以人为本",即功能、流线、布局、设施的安排及内外环境的营造,旨以"人"为中心,处处给读者以亲切和关怀。本文从图书馆建筑的人文艺术和图书馆功能的人文艺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阐明现代图书馆建设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是追求先进技术与精美高雅的浑然一体的艺术,是使用价值与审美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并相辅相成的艺术。而这些恰恰是现代图书馆建设人文艺术的集中体现,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
高智红[8](2010)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文中指出以人为本和和谐管理的思想作为当代管理思潮之一,指引着当代图书馆的发展。作为现代图书馆先锋的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应当将"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运用到其中,作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转变方向。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初步构想。
刘明侠[9](2010)在《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及其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图书馆要注重以人文精神引领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以促进现代图书馆和谐健康地发展。
邓以惠[10](2009)在《传承人文精神 构建现代图书馆》文中研究指明人文精神是时代的主旋律,在互联网技术及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仍然需要人文精神。该文在理清人文精神和现代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的现实作用和意义,提出了传承人文精神,构建读者与馆员、馆员与馆员及人与图书馆环境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图书馆。
二、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价值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图书馆学史视域下的古代图书馆学研究 |
1.2.2 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 |
1.2.3 我国图书馆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研究 |
1.2.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代性困境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的历史渊源 |
2.1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及其发展 |
2.1.1 文献学与文献学课程 |
2.1.2 图书馆学与文献学课程 |
2.2 文献学课程与图书馆学教育的历史渊源 |
2.2.1 古代文献整理工作 |
2.2.2 近代校雠学与图书馆学的交融 |
2.3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视域下的发展史 |
2.3.1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中的地位演变 |
2.3.2 文献学课程在图书馆学教育中内容的演变 |
3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现状 |
3.1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的总体情况 |
3.1.1 图书馆学本科开设的文献学课程 |
3.1.2 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开设的文献学方向及课程 |
3.2 图书馆学文献学方向博硕学位论文的分析 |
3.3 图书馆学界对文献学课程的反思与呼吁 |
4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现代性困境的原因 |
4.1 图书馆学教育适应就业的工具理性 |
4.2 学科核心知识与学科人文教育的转变 |
4.2.1 接轨西方近现代图书馆学与本土化探索 |
4.2.2 深受苏联模式及其目录学教育的影响 |
4.2.3 学科归属的调整与信息学情报学的融入 |
4.3 文献学课程的特性与课程体系调整失衡 |
5 图书馆学视域下文献学课程发展对策 |
5.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与建构其共识 |
5.1.1 重视文献学课程的学科人文价值 |
5.1.2 建构文献学课程是学科古典教育的共识 |
5.2 培养目标与方案的再调整并加强引导 |
5.2.1 本科培养目标的再调整并加强升学就业引导 |
5.2.2 调整研究生培养方案与研究方向并引导实践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阶段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2)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
(一) 以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 |
(二) 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 |
(三) 以制度为本的管理模式。 |
二、我国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框架 |
(一) 流通管理框架。 |
(二) 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框架现状。 |
三、完善公共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与框架的措施 |
(一) 加强公共现代图书馆的细节管理。 |
(二) 实施人文管理的手段。 |
(三) 完善公共现代图书馆民主管理。 |
四、结语 |
(3)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学反本质主义批判的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中国图书馆学的反本质主义批判及提出的问题 |
2 中国图书馆学是否存在“后现代”意义上的“本质主义”? |
3 后现代学者批判的“本质主义”是何种性质的“本质主义”? |
4 后现代主义是否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应然走向”? |
5 结语 |
(4)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意义 |
2 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客观要求 |
2.1 图书馆管理服务人本化体现图书馆的现代化 |
2.2 图书馆管理人本化体现社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
2.3 图书馆管理人本化的科技条件 |
3 现代图书馆管理和服务人本化的方法 |
3.1 以图书馆员工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工作 |
3.2 以服务读者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
4 结语 |
(5)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基于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思路 |
2 五大主题领域的研究态势 |
2.1 图书馆自由与图书馆权利研究 |
2.2 信息公平与图书馆制度研究 |
2.3 图书馆立法与法治环境研究 |
2.4 图书馆人文与图书馆精神研究 |
2.5 总分馆与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 |
3 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历程 |
(6)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理念和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究 |
(一) 人文管理的概念和图书馆人文管理论述 |
(二) 现代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究 |
二、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 没有法律保障和行业规范。 |
(二) 机构部门设置庞杂, 管理效率不高。 |
(三) 人事管理制度不科学, 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
(四) 为读者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
三、如何在高校图书馆具体管理中贯彻人文管理理念? |
(一) 组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图书馆管理人才 |
(二) 以激励为主, 代替繁杂的规章考核制度, 充分调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
(三) 了解本校和本校学生的特性, 再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和管理方案。 |
(四) 多关注和引进学生感兴趣和对学生有益的书, 丰富图书的量和种类。 |
(五) 创建咨询和交流平台 |
(7)浅谈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人文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图书馆建筑的人文艺术 |
二现代图书馆建设功能的人文性 |
(8)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转变方向 |
2. 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实质 |
3. 高校图书馆实施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初步构想 |
3.1 更新服务观念,强化人本和谐管理思想 |
3.2 学校应尽可能保证图书馆经费和人员的投入 |
3.3 尊重、理解、信任馆员,建立馆员与读者之间、馆员与馆员之间的和谐关系 |
3.4 与时俱进,确保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同步发展 |
(10)传承人文精神 构建现代图书馆(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文精神及人文图书馆的含义 |
2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对图书馆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
2.1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是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有利于增强图书馆人的凝聚力,建设独特的图书馆文化 |
2.3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能充分利用资源,满足读者需求 |
2.4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可以提升图书馆形象,打造图书馆品牌 |
3 传承人文精神、构建现代图书馆的建议 |
3.1 转变错误观念,传承人文精神 |
3.2 更新发展模式,强化人文管理 |
3.3 在图书馆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色彩 |
3.4 挖掘潜在用户,体现人文关怀 |
3.5 根据实际情况,注重细节式人文服务 |
3.6 建立反馈机制 |
4 结语 |
四、现代图书馆的人文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学视域下的文献学课程研究[D]. 袁祖笑. 郑州大学, 2020(02)
- [2]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与框架[A]. 尹慧. “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17
- [3]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中国图书馆学反本质主义批判的理性思考[J]. 刘君.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3(05)
- [4]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 杨军.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17)
- [5]试论新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图书馆基本理念的重建——基于五大主题领域研究态势的实证分析[J]. 金武刚. 图书与情报, 2012(03)
- [6]浅谈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管理理念[J]. 柳倩. 才智, 2011(18)
- [7]浅谈现代图书馆建设的人文艺术[J]. 梁新春. 作家, 2010(10)
- [8]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思想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 高智红. 学理论, 2010(06)
- [9]关于现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几点思考[J]. 刘明侠. 理论导刊, 2010(02)
- [10]传承人文精神 构建现代图书馆[J]. 邓以惠. 梧州学院学报,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