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甘薯膜脂过氧化和非酶促保护物质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崔佳奇[1](2021)在《三种公路边坡常用绿化植物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文中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公路建设,而公路建设在提速的同时也引起了公路边坡水土流失、结构失稳等绿化问题。由于边坡土壤养分少,蓄水保水能力差及后期养护困难等因素,边坡植物生长状况差、成活率低。因此,选取抗逆性良好的植物对提高边坡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公路边坡绿化常用的草本植物高羊茅(Festuca elata)、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白三叶))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6月-2020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内以盆栽形式结合人工控水的方法开展实验,模拟不同干旱胁迫和复水环境梯度(对照(CK,田间持水量的95%)、轻度干旱(LD,田间持水量的75%)、重度干旱(SD,田间持水量的55%)、轻度干旱-复水(LDW,田间持水量的95%)和重度干旱-复水(SDW,田间持水量的95%)),研究边坡植物的生长、生理生化及光合特性对干旱-复水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多指标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我国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的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理论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干旱胁迫-复水对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干旱对高羊茅、白三叶和狗牙根的生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植物各部分生物量均减少,仅狗牙根地下生物量上升,即其根冠比增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复水之后,3种供试植物的各部分生物量变化不一致,植物表现出一定的旱后修复能力,但是当胁迫伤害过重时,复水后损伤无法修复,而且旱后复水对植物生长的恢复作用会呈现出滞后效应。(2)干旱胁迫-复水对公路边坡绿化植物生化特性的影响。干旱胁迫下,高羊茅和白三叶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均上升,干旱抑制狗牙根体内蛋白质合成,促进蛋白质降解,造成脯氨酸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复水后,供试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恢复至对照水平。三种物质均是有效的渗透调节剂,供试植物可通过渗透调节作用降低干旱胁迫伤害。干旱造成高羊茅和白三叶膜脂过氧化,但复水后能较好的自我修复。狗牙根的细胞膜脂受干旱胁迫影响不大,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性。干旱胁迫造成3种供试植物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积累,复水之后,各指标的修复情况各有不同,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和滞后效应。3种供试植物均是通过酶促和非酶促反应系统来减轻活性氧和过氧化物自由基的毒害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修复情况有差异。(3)干旱胁迫-复水对公路边坡绿化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干旱胁迫处理下,仅狗牙根轻度干旱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上升。复水之后,高羊茅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干旱使高羊茅的光合色素结构受到损坏,抑制其叶绿素的合成,复水后无法修复;适度的干旱对狗牙根有利,复水后,其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3种供试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趋势相同,高羊茅、白三叶和狗牙根的净光合速率可能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的影响。干旱胁迫下,3种供试植物的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均先升后降,高羊茅和白三叶的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qP)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降低,狗牙根与之相反。复水后,仅高羊茅的Fv/Fm、ETR下降,表明高羊茅和白三叶均受到光抑制,狗牙根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和旱后修复能力。(4)抗旱性综合评价。由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相结合得到高羊茅、白三叶和狗牙根的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值)分别为:0.327、0.257、0.401,根据D值的大小得出狗牙根的抗旱性最强,高羊茅次之,白三叶最弱。
蔺明月[2](2021)在《冀中北抗旱小麦品种筛选及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文中研究说明干旱缺水是限制包括冀中北在内的河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胁迫因素,为筛选适合冀中北种植的抗旱节水小麦品种,明确抗旱生理基础并找出适合小麦抗旱性鉴定的指标,本研究利用1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苗期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及复水后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体积、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等7个性状的变化,并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苗期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指标筛选。同时,利用全生育期自然干旱胁迫法,测定了 12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在各个生育时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的9个生理生化性状和成熟期的9个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分析了这些品种的抗旱性差异。此外,本研究还对河北省新审定的2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冬后浇2水(D2)、浇1水(D1)和不浇水(0水,D0)等不同水处理下的抗旱筛选。主要结果如下:1、用20%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12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水分胁迫试验,研究小麦根系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频次分析表明,各性状对PEG胁迫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根长、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鲜重和根体积,根干重在PEG胁迫第5天反应较敏感,复水后则表现不敏感。主成分分析表明:PEG胁迫第5天,小麦抗旱性93.1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可被2个主成分所代表;复水第3天,小麦抗旱性90.51%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可被3个主成分所代表。PEG胁迫下和复水后不同品种基于CDC值、WDC值和D值的抗旱敏感性评价结果基本拟合。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PEG胁迫第5天各个指标的DC值与D值间的关联度和与WDC值的关联度相同,从大到小依次为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总吸收面积、根系活力、根干重、根体积、根长和根鲜重。复水第3天,各个指标DC值与WDC值和D值的关联度基本一致。根据D值进行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PEG胁迫第5天和复水第3天结果相同:其中第Ⅰ类为抗性品种,分别有石麦22、小偃60、石农952、中麦1062、中信麦99和西途555;第Ⅱ类为中抗性品种,有中信麦9号、中麦155和河农6425;剩下的沧麦119等3个品种为第Ⅲ类敏感品种。除根鲜重、根干重和根系活力外,其余指标的隶属函数值、D值、CDC值和WDC值均随抗旱级别的升高而增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EG胁迫第5天除根长和根鲜重外剩下的根系总吸收面积等5个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复水第3天根长、根系活力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指标均与D值密切相关。2、在小麦成熟后测定其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浇水条件下的各个农艺性状(大田),结果发现:12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大田干旱胁迫下穗粒数显着增加,其余各农艺性状指标均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同,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分蘖和产量,下降幅度最小的是小穗数性状。河农6425、中信麦9号、衡4399、沧麦119和轮选169受到干旱胁迫后不孕小穗增加,剩下石农952等7个品种降低。石农952、石麦22、中信麦99、西途555、小偃60、中麦1062和中麦155在各个性状的下降幅度和穗粒数的增加幅度均较小,衡4399、沧麦119和轮选169则相反。旱棚条件下,石农952、轮选169、中信麦99、西途555、衡4399和小偃60等品种受干旱胁迫后各个农艺性状变化均较小。3、采集不同生育时期的12个小麦品种的旗叶(大田),对其进行叶片离体失水速率(RWL)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测定,结果发现:在干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RWL和RWC在各个生育时期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别在灌浆期和孕穗期的降幅最小。在拔节期等4个时期,石农952、石麦22、小偃60、西途555和中信麦99的RWL和RWC降幅始终低于河农6425、沧麦119和衡4399。利用叶绿素仪和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F0、Fm、Fv/Fm),结果发现: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在干旱胁迫和对照条件下同样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较之D2处理,D0处理下的F0值均高于D2处理;而D0处理下的叶绿素含量、Fm值和Fv/Fm值均低于D2处理。不同品种干旱胁迫下降低和增加的幅度不同,叶绿素含量和Fm值降幅最小的品种是石农952和石麦22,Fv/Fm降幅最小的品种是石农952和西途555,F0增加幅度最小的品种为石农952和小偃60。旱棚条件下,衡4399、西途555、轮选169、中麦1062和小偃60等品种的RWL、RWC、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下降或增加幅度均小于沧麦119和中麦155。4、测定大田不同生育时期的12个小麦品种旗叶的SOD、CAT酶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除拔节期的SOD活性外,其余时期SOD、CAT活性和MDA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均上升,不同时期上升的幅度不同,SOD在灌浆期增幅最大,CAT和MDA在拔节期增幅最大,灌浆期和开花期增幅最小。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增加幅度也不相同,其中SOD活性增幅最小的品种为石农952和中信麦99,最大的品种为衡4399和中信9号;CAT活性和MDA含量增幅最小的品种为石农952和石麦22,增幅最大的品种为沧麦119和衡4399。5、石农952、中信麦99、石麦22、西途555、小偃60和中麦1062在苗期(PEG模拟干旱)和大田(河北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条件下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衡4399和轮选169在旱棚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根长、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跃吸收面积可作为小麦品种苗期鉴定、直观的抗旱评价指标。对12个不同抗旱性小麦品种的株高、分蘖、旗叶长等10个农艺性状和9个不同生育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分析,获得了小麦抗旱性的3个主成分指标,分别为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的Fv/Fm,开花期的相对含水量和成熟期的分蘖。6、在徐水试验站对河北省25份材料进行抗旱性鉴定发现,中麦1062、河农6049、京花11、河农6425、科伟20、京冬18和衡4444等7个品种综合抗性突出,在不同浇水处理条件影响下,科茂53表现出了较好的节水、稳产抗逆性能。
覃楠楠[3](2020)在《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分枝结薯期甘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本研究以两个品种的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浙薯77”“浙薯13”作为试验材料,分枝结薯期时以控制重量法以及土壤水分测定模拟干旱胁迫环境。设C1(1.00mmol·L-1)、C2(2.00 mmol·L-1)、C3(4.00 mmol·L-1)、C4(8.00 mmol·L-1)4个浓度梯度,以蒸馏水为对照(C0)进行为期3日,一日2次的不同浓度水杨酸溶液叶面喷洒预处理后,进行干旱处理。在干旱24h、48h、72h后分别对甘薯叶片的光合系统、渗透调节系统以及抗氧化系统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究了干旱对甘薯的胁迫作用,以及在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溶液处理下,两个品种甘薯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内源脱落酸含量变化情况以及关键基因NCED3-like表达对品种抗旱性的影响。本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甘薯叶片光合作用在干旱胁迫下表现为活力下降,随着干旱胁迫时间延长,叶片Pn、Tr、Gs以及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均表现为下降,Ci随着干旱时间延长而上升,体现在本研究中抑制光合作用的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喷洒适宜浓度(2.004.00 mmol·L-1)的水杨酸进行预处理的甘薯叶片植株相比对照提升了Pn、Tr、Gs以及Chla和Chlb含量,降低了Ci,光合能力显着提升。2.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甘薯叶片抗氧化系统产生相应防御反应。对照组表现为H2O2含量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着上升,抗氧化酶中SOD、POD、CAT活性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适宜浓度水杨酸处理后的甘薯植株相对C0表现H2O2、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SOD、POD活性显着上升,而CAT活性随着外源水杨酸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显着下降,这可能是水杨酸通过与SAPB结合后抑制CAT活性导致H2O2水平提升,从而刺激甘薯抗氧化系统响应。3.外源水杨酸处理后,甘薯叶片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大幅度提升。相应的是甘薯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保持了较高的叶片相对含水量。4.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甘薯内源激素脱落酸含量大幅度上升,外源水杨酸处理后,AB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甘薯NCED3-like表达量下调,从而甘薯叶片ABA含量减少,保持了较高的生长势。综上,适量浓度(2.004.00 mmol·L-1)的外源水杨酸可能通过与甘薯体内水杨酸特异性蛋白(SABP)结合,以H2O2累积激发抗氧化系统响应,从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减少干旱胁迫造成的过氧化伤害以及脱落酸累积,使得甘薯能够保持一定的光合作用强度和生长势。因此,在甘薯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喷施水杨酸来提高甘薯的抗旱性。
陈科妙[4](2020)在《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中国名贵滋补药材的杜仲(学名Eucommia ulmoides Oliver)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药用杜仲,即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其味甘,性温。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现代研究杜仲具有清除体内垃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药理作用。杜仲是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陕西、甘肃、河南(淅川)、湖北、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安徽、陕西江西、广西及浙江等省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个人的健康养生越来越重视,国家对人民的医疗保健基础保障越来越完善,对于如杜仲这类的名贵滋补药材的需求量愈发增加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本研究以一年生川杜仲幼苗为对象,采取实验大棚内盆栽土壤人工控水的林下仿生种植技术,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4组重度干旱下土壤水分胁迫的幼苗中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抗旱剂外源水杨酸的处理,为杜仲的生理特性如何受土壤水分胁迫影响的研究,为不同浓度抗旱剂外源水杨酸对土壤水分为干旱时杜仲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以及为杜仲的种植推广提供一定的参考。取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控水盆栽土壤水分含量为干旱时会对杜仲幼苗产生显着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越低即土壤越干旱而且胁迫时间越长产生的水分胁迫越明显。其中,土壤越干旱时间越长,对杜仲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有:渗透调节物质不断积累,抗氧化酶活性逐渐提高,丙二醛大量合成;对其膜脂过氧化作用有:细胞膜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有:产生大量自由基并积累,抗氧化酶系统不足以清除,生理代谢过程出现比较严重的紊乱。(2)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的区间内会对杜仲幼苗各项生理特性指标产生胁迫影响,特别是土壤水分含量为干旱区间时对杜仲幼苗产生的胁迫影响显着,会影响杜仲幼苗自身代谢,因此,杜仲栽培地应该选择土壤排水比较良好,降雨量比较充沛的地区,以利于杜仲能够品质水平比较良好地生长。(3)选择4个不同浓度外源水杨酸抗旱剂对杜仲幼苗的叶面进行喷施,不同浓度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影响。其中,低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可以明显缓解土壤水分含量为干旱时对杜仲幼苗产生的胁迫伤害,但是浓度不能超过25μmol?L-1,生理各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如果超过该值,杜仲幼苗的抗旱响应机制会受到抑制。(4)不同浓度的抗旱剂外源水杨酸喷施土壤水分含量为干旱产生胁迫时的杜仲幼苗叶面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宜的低浓度区间可以帮助杜仲幼苗耐旱抗旱,而超出该浓度区间会对杜仲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反倒比没有喷施外源水杨酸抗旱剂的杜仲幼苗耐旱抗旱性弱,而较早开始出现叶片萎焉等现象。设置的重度干旱下的1组没有喷施外源水杨酸抗旱剂即浓度为0μmol?L-1的空白组较喷施25μmol?L-1的幼苗抗旱性弱;125μmol?L-1和250μmol?L-1浓度喷施的幼苗较0μmol?L-1和25μmol?L-1两组幼苗抗旱性弱;25μmol?L-1的幼苗抗旱性最强;250μmol?L-1的幼苗抗旱性最弱。由弱到强依次是:250μmol?L-1<125μmol?L-1<0μmol?L-1<25μmol?L-1。适宜浓度区间的外源水杨酸抗旱剂可以缓解杜仲幼苗受水分胁迫的伤害,增强其耐旱抗旱性。当杜仲遭受干旱胁迫时可以喷施适量低浓度的外源水杨酸抗旱剂,以利于杜仲能够正常生长。
张翠梅[5](2019)在《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干旱是制约生态环境建设、植物分布和生产力的世界性问题。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陆地面积的35%,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干旱胁迫所导致的作物减产,超过其他环境因子胁迫所造成减产的总和。研究植物响应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发掘参与植物干旱胁迫响应的调控/功能基因并明确其作用机理,将为提高植物抗旱性、选育抗旱优良品种、发展抗旱高产农业提供理论指导。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广泛分布且享有盛誉的优良豆科牧草,在改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然而,日益加剧的干旱对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干旱地区的旱作苜蓿产量只有通过抗旱苜蓿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才能达到增产和稳产。通过比较抗旱性差异显着的紫花苜蓿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及分子响应差异,将有助于揭示紫花苜蓿适应干旱的关键机制,从而为深入研究紫花苜蓿的抗旱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研究以强抗旱陇中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zhong)为供试材料,以中抗旱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Longdong)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Gannong No.3)为对照材料,采用PEG模拟干旱胁迫,首先比较了不同胁迫水势和胁迫时间处理下,不同抗旱性苜蓿品种幼苗叶片和根系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随后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水平上对比分析了强抗旱陇中苜蓿和弱抗旱甘农3号紫花苜蓿幼苗根系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鉴定出参与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候选基因、蛋白及代谢物;最后从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对比分析了强抗旱陇中苜蓿的关键抗旱机制。主要结果如下:(1)-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9 d是区分干旱胁迫下供试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差异的敏感处理条件。根系是紫花苜蓿幼苗抗旱的关键部位。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与较强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和较低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密切相关,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是提高紫花苜蓿抗旱能力的重要机制。长期干旱胁迫下,陇中苜蓿表现出最高的叶片保水能力、光合能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最低的脂质过氧化和最高的抗氧化酶(GPX、MDAR、DHAR和GR)活性及最高的抗氧化酶基因(MsGPX、MsMDAR、MsDHAR和MsGR)的表达水平,这些酶及其基因主要参与AsA-GSH循环,以维持细胞内ROS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甘农3号紫花苜蓿表现出最高的脂质过氧化和最低的抗氧化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陇东苜蓿具有中等的维持光合作用的性能及非酶促和酶促ROS清除系统协调能力。(2)-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9 d后,通过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品种根系的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在陇中苜蓿和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系分别鉴定出12,58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6,605个上调,5,980个下调)和14,724个DEGs(8,049个上调,6,675个下调),两者共同具有8,336个DEGs(4,013个上调,4,323个下调)。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次级代谢、信号转导、细胞防御和胞内运输、转录和翻译调控及其他未知途径。与甘农3号紫花苜蓿相比,干旱胁迫促进了陇中苜蓿根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角质,小檗碱和蜡生物合成及油脂合成途径)、氨基酸代谢、次级代谢、信号转导(Ca2+信号传导、乙烯和茉莉酸生物合成)、细胞防御(微管蛋白和过氧化物酶体)及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相比之下,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系参与转录和翻译调控的基因表达及转录因子的表达均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3)-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9 d后,通过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品种根系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在陇中苜蓿和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系分别鉴定出71种差异积累蛋白(DAPs)(47种上调,24种下调)和90种DAPs(41种上调,49种下调),两者共同具有19种DAPs(13种上调,6种下调)。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及能量代谢、胁迫及防御、蛋白代谢、细胞膜及运输、信号转导、转录、细胞壁及细胞骨架代谢及其他未知功能。干旱胁迫显着诱导了陇中苜蓿根系参与活性氧(ROS)解毒、次级代谢、蛋白质加工、跨膜转运及细胞壁和细胞骨架代谢的蛋白上调表达;而显着改变了甘农3号根系信号转导相关蛋白的表达。(4)-1.2 MPa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9 d后,通过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品种根系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在陇中苜蓿和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系分别鉴定出59种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38种上调,21种下调)和66种DEMs(39种上调,27种下调),两者共同具有46种DEMs(30种上调,16种下调)。供试苜蓿通过改变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甘油酯和甘油磷脂)、次级代谢物(有机酸、异黄酮和黄酮)、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及其他代谢物含量来适应干旱胁迫。干旱胁迫显着降低了甘农3号紫花苜蓿根系的代谢物含量,而陇中苜蓿根系内大部分与氨基酸代谢、苯丙烷类合成以及嘌呤和嘧啶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含量显着增加。(5)就形态及生理水平而言,陇中苜蓿幼苗的强抗旱能力与其体内有效的生物量调配机制、较强的叶片保水能力、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较低的膜脂过氧化和ROS积累水平、较强的酶促及非酶促抗氧化系统的防御能力有关;就分子水平而言,干旱胁迫下,陇中苜蓿能够显着诱导根系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信号转导、细胞防御以及氨酰基-tRNA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激活与胁迫防御和解毒以及跨膜运输相关蛋白的表达,有效维持蛋白加工和降解的平衡,同时增强细胞壁调节能力;有效地促进关键代谢物的合成代谢途径,提高渗透调节能力、ROS解毒能力和细胞膜稳定性,最终增强其抗旱能力。此外,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是陇中苜蓿适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代谢途径。本研究初步探明了强抗旱能力苜蓿品种抗旱的形态、生理及分子适应机制,鉴定了强抗旱能力苜蓿品种响应干旱胁迫的关键代谢通路及关键胁迫响应基因、蛋白和代谢物,有关以上候选基因、蛋白和代谢物在提高苜蓿抗旱性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李悦[6](2019)在《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调查及不同种源家系的抗旱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解圆齿野鸦椿的自然生境和收集种质资源,2014年10月对江西省金盆山自然保护区和九连山自然保护区,以及福建省建瓯市的野生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和采种。并选取幼苗期生长较快的7个圆齿野鸦椿种源/家系,以其两年生苗为研究对象,比较基质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5~90%(对照)、65%~75%(轻度干旱)、45%~55%(中度干旱)、25%~35%(重度干旱)时各处理苗高和地径增长量,以及叶片SOD、POD、CAT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并运用相关性分析及模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两年生苗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调查区圆齿野鸦椿多零星分布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生长在土层深厚、湿度较大、阳光较充足、海拔高度136 m~566m的山谷溪边或山脚路旁。(2)调查区圆齿野鸦椿伴生植物共有56科108种,其中乔木类植物种类最多,共有21科34属45种,占调查区伴生植物总种数的41.67%;灌木类植物共有23科32属36种,占调查区伴生植物总种数的33.33%;草本类植物共有21科17属21种,占调查区伴生植物总种数的19.44%;藤本类植物共有6科6属6种,占调查区植物物种数的5.56%。种类最多的科是樟科(10种)、壳斗科(7种)和山茶科(6种)。出现频次最高的伴生植物是拟赤杨和盐肤木,其次为山苍子、毛冬青和杜茎山。(3)从调查区圆齿野鸦椿的自然生境看,该树种自然竞争能力较差,耐水湿能力强,喜光,且具有一定的耐阴性。(4)不同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株高和地径增量与基质含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叶片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与MDA含量与基质含水量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可溶性糖与叶绿素含量与基质含水量相关性不显着。(5)7个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江西信丰015>福建建瓯014>江西大余003>福建建瓯008>江西全南002>广东始兴005>福建建瓯032。
谢惠敏[7](2019)在《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桃(Juglans regia)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在西北、西南等地均有栽种。近年来,对于核桃抗旱性的研究主要涉及生物量、形态及生理生化的分析,关于施加外源物提高抗旱性的研究报道较少。近年来,关于外源NO提高植物抗旱性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农作物和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方面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干旱胁迫下的核桃幼苗喷施外源NO,分析核桃幼苗对干旱胁迫做出的响应与抗旱机制,根据不同浓度外源NO对核桃幼苗生理生化、生物量等指标的影响,结合当地降水情况为当地核桃抗旱性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选取陇南地区广泛种植的‘晋龙一号’两年生嫁接苗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降雨量换算灌水量,控制灌水量对幼苗进行干旱胁迫,并喷施外源NO供体SNP,对不同浓度NO处理幼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光合参数、荧光特性参数、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中14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综合性分析,分析外源NO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为外源NO提高核桃幼苗抗旱性提供理论依据。得到以下结论:1、外源NO促进了‘晋龙一号’在干旱胁迫下株高和地径的生物量。干旱下胁迫下,‘晋龙一号’的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重表现为降低,经SNP处理后各组地上部干质量有略微提高,但地下部质量效果不十分明显,因此NO对地下部生长量积累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2、外源NO参与调节植物光合作用,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光合系统的损伤,减轻核桃幼苗受到的损害,增强其抗旱性。3、外源NO提高了由于干旱胁迫下降的叶绿素含量,并且浓度效应显着。同时外源NO可提高PSⅡ系统电子传递的效率,相对降低了其还原状态,对叶片光合系统受过量光能的伤害起重要保护作用。4、干旱胁迫导致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外源NO可促进其积累,增加细胞渗透势,保持膨压,缓解干旱对‘晋龙一号’幼苗造成的影响。5、干旱胁迫导致脂膜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产生,抗氧化酶CAT、POD酶活性降低,SOD酶活性升高,随着外源NO浓度的升高,丙二醛含量逐渐降低,三种酶活性升高,并且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缓解膜脂过氧化作用,其中1.0mmol/L SNP处理下丙二醛含量最低,效果最为显着。6、对部分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后,可知不同浓度SNP处理‘晋龙一号’抗旱性强弱排序为T5>T6>T4>T3>T2>T1,即SNP为1.5mmol/L时抗旱性最强。综合上述结果认为,适宜浓度外源NO能够提高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的抗旱性,其中以1.0mmol/L-1.5mmol/L处理效果最为显着。
申洁[8](2019)在《腐植酸对谷子抗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谷子(Setaria italica),被誉为“五谷之首”,营养价值极高,在北方旱作农业中地位仅次于小麦、玉米,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耐瘠耐旱性强等特点,已成为禾本科作物抗性机理研究的模式植物,但干旱仍然是制约谷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基于山西省干旱少雨、山多沟深的自然条件,以山西省主要杂粮作物—谷子为研究材料,把广泛存在于土壤、泥炭、煤和水域中的天然有机物质—腐植酸(Humic Acid,HA)作为研究对象,从谷子种子萌发、幼苗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等方面进行腐植酸对谷子生理特性的研究,以及对山西省旱作条件下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寻腐植酸在谷子上应用的最适浓度,明确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的调控途径,系统分析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生理特性的影响,不仅可以为今后阐明腐植酸对谷子生长调节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谷田节肥减药和干旱缓解具有重要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腐植酸(HA)浸种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用18%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不同浓度的腐植酸(50、100、200、300、400 mg·L-1)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相比,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及活力指数,幼苗的芽长、根长、鲜重及干重均显着降低,干旱胁迫对谷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0-300 mg·L-1的HA浸种可显着提高两品种谷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芽长及根长,对张杂10号的抗旱指数具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表明,腐植酸促进谷子萌发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1。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谷子的伤害,增强了谷子的抗旱性。(2)腐植酸对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浸种,待幼苗长至3-5叶期时开始对其干旱处理,分别在正常供水(0d)、干旱初期(5d)和干旱后期(10d)研究了腐植酸对谷子叶绿素含量(SPAD)、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和P700参数(PSI)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谷子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PSII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I))、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II))、PSI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Y(I))和PSI电子传递速率(ETR(I)),显着提高了PSII能量耗散量子产量(NPQ)和PSI的受体限制非光化学能量耗散(Y(NA))。在正常供水(0d)、干旱初期(5d)和干旱后期(10d),腐植酸能显着提高谷子SPAD、Pn、Gs、Y(II)、ETR(II)、Y(I)和ETR(I),而降低NPQ和Y(NA)。研究表明,100-200 mg·L-1的腐植酸通过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Pn和Gs、提高PSII和PSI的实际光化学速率,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谷子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对16项光合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了2个主成分,以Fv/Fo、Fv/Fm、NPQ、ETR(I)、q P、Y(II)和ETR(II)为第一主成分,以SPAD和Ci为第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1571%。(3)采用盆栽实验,分别在干旱后5d和10d研究腐植酸对谷子叶绿素含量、水分状况、幼苗生长、渗透调节、质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g·L-1腐植酸显着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茎粗、叶面积、鲜重、干重和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势,改善了谷子水分状况。100-200 mg·L-1腐植酸显着提高了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提高了SOD、POD和APX等抗氧化酶活性和As A、GSH抗氧化物质含量,显着降低了幼苗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相对电解质渗透率,有效缓解了活性氧的积累。腐植酸浓度超过400 mg·L-1时对干旱胁迫基本没有缓解效应。表明适宜浓度(100-200 mg·L-1)的腐植酸可以提高谷子幼苗渗透调节作用和抗氧化能力,缓解干旱胁迫伤害以促进谷子生长。(4)2017、2018年,自然条件下,于拔节期、灌浆期对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成熟期测定谷子产量构成以及籽粒中蛋白质、铁、锰、铜、锌、钙、镁等矿质元素的含量,研究腐植酸对谷子品质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1的腐植酸对张杂10号茎粗最为显着,100-200 mg·L-1腐植酸对谷子地下干重、根冠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着提高谷子产量,2017、2018年,晋谷21号和张杂10号两年平均增产16.96%、14.48%。100-200 mg·L-1腐植酸显着提高了谷子籽粒蛋白质、铜、锌、镁含量,而铁含量在腐植酸为400 mg·L-1时效果最佳,200-400 mg·L-1的腐植酸对其均有显着的影响,腐植酸对谷子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促进作用的排序因品种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晋谷21号排序为Fe>Mg>Cu>Zn,张杂10号排序为Fe>Cu>Zn>Mg。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谷子栽培生产中,腐植酸推荐用量为200 mg·L-1。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腐植酸可显着提高谷子产量,对谷子籽粒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冯敬涛[9](2019)在《海藻提取物对干旱胁迫下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于20182019年,以一年生苹果矮化砧M9T337幼苗为试材,研究海藻提取物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苹果幼苗抗旱性、养分吸收的影响和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与水杨酸和脱落酸的抗旱效果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利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设置正常供水(CK)、中度干旱(MD)、中度干旱+清水(MD+W)、中度干旱+海藻提取物(MD+SE)、重度干旱(SD)、重度干旱+清水(SD+W)、重度干旱+海藻提取物(SD+SE)七个处理。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苹果幼苗的营养生长、光合特性和养分吸收,且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加重。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喷施海藻提取物显着提高了叶片光合速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生长的抑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的缓解效果不同,中度干旱下海藻提取物在生长量(干重)方面恢复了25.2%,而重度干旱下仅为18.5%。2、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幼苗生长、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干旱胁迫下,利用盆栽控水法模拟干旱胁迫,设置正常供水(CK)、重度干旱(DS)、喷施清水(W)、水杨酸(SA)、脱落酸(ABA)和海藻提取物(SE)六个处理。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脱落酸和海藻提取物均促进了干旱胁迫下幼苗的生长及养分吸收,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及蒸腾速率,同时提高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降低了丙二醛含量,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的伤害。与水杨酸和脱落酸相比,海藻提取物在生物量(干重)方面缓解了20.3%,而水杨酸和脱落酸分别缓解了13.5%和16.9%,以海藻提取物缓解效果最好。
王强[10](2019)在《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文中指出干旱是限制芸豆生长的重要因素,探索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对芸豆高效生产和抗逆性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用龙芸豆10号和龙芸豆17为试验材料,进行苗期芸豆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等研究,明确干旱胁迫对苗期芸豆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确定芸豆抗旱鉴定生理指标和抗旱育种目标。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芸豆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以期为今后抗逆基因挖掘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数据和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和程度的提高,芸豆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受到抑制,龙芸豆10号受到的干旱胁迫影响要大于龙芸豆17。在重度干旱胁迫下,龙芸豆10号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分别下降24.5%、42.9%和33.5%,龙芸豆17三个根系发育指标分别下降23.2%、34.2%和29.5%。2.轻度干旱胁迫能够引起芸豆苗期叶片中ABA含量升高,IAA和CTK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相对复杂。耐旱品种ABA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积极,ABA可作为芸豆苗期抗旱鉴定重要指标。3.干旱胁迫下,芸豆苗期叶片中脯氨酸和甜菜碱含量增加,脯氨酸含量较非胁迫下的最大增幅达到1.6倍以上,在干旱胁迫前期,芸豆可溶性糖显着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可作为选育高抗旱性芸豆品种的重要生理指标。在干旱胁迫下,芸豆苗期叶片脯氨酸合成主要途径为P5CS参与的谷氨酸途径。在应对干旱胁迫时,P5CS/ProDH互作能力强于OAT/ProDH。4.龙芸豆17抑制活性氧生成的能力强于龙芸豆10号。干旱胁迫下的丙二醛含量在处理间表现为:SS>LS>CK,丙二醛可以作为苗期芸豆抗旱鉴定的生理指标。干旱胁迫可以提高芸豆苗期叶片抗氧化系统中APX、GPX、SOD、CAT和POD的活性,说明抗氧化系统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时,对保护芸豆苗期免受和降低过氧化伤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从磷、钾、钙、镁、锌在苗期芸豆植株分布上看,含量从下而上依次升高。干旱胁迫抑制根部对磷、钾、钙的积累,降低了茎部钾、钙的积累。研究认为,叶片中的钾、钙、锌可作为芸豆苗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6.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共检测到27302个基因。龙芸豆17受涝渍和干旱胁迫诱导的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数分别为717个和1584个,龙芸豆10中则分别为4400个和235个。根据差异基因检测结果,本研究对其GO功能进行分类以及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龙芸豆17碳水化合物代谢、水解酶活性、多糖代谢、氧化还原酶活性等产生影响,对龙芸豆10光合系统和核糖体生物合成及代谢产生了明显影响。通过对差异基因进行KEGG生物通路分类以及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引起了龙芸豆17淀粉和蔗糖代谢、MAPK信号转导通路等相关基因的变化,在龙芸豆10号中,干旱胁迫引起了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亚油酸代谢等基因的明显变化。对差异表达基因所属的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分类统计,并且对转录因子的表达量进行聚类,共预测到转录因子编码基因2157个,分属于60个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认为,AP2-EREBP、WRKY和NAC类转录因子在两个芸豆品种水分胁迫应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GO和Pathway功能分析结果,通过对差异基因表达量、差异表达倍数、参考基因组比对等综合分析,推测出18630745等38个抗旱基因,分别与芸豆抗氧化系统、内源激素、渗透调节系统、矿物离子元素等干旱胁迫响应机制密切相关。
二、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甘薯膜脂过氧化和非酶促保护物质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甘薯膜脂过氧化和非酶促保护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三种公路边坡常用绿化植物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 公路边坡现状 |
1.2 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
1.3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1 干旱胁迫对植物形态学特征的影响 |
1.3.2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1.3.3 干旱胁迫对植物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1.3.4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
1.3.5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4 植物对干旱后复水的响应及补偿效应 |
1.5 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技术路线 |
2.4 材料与方法 |
2.4.1 实验材料 |
2.4.2 实验设计 |
2.4.3 实验方法 |
2.4.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干旱-复水对绿化植物生长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
3.1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 |
3.2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生化特性的影响 |
3.2.1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3.2.2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3.2.3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生长的影响 |
3.3.2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四章 干旱-复水对绿化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4.2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4.3 干旱-复水对边坡绿化植物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4.4 讨论 |
第五章 绿化植物抗旱性综合评价 |
5.1 单项指标的抗旱系数 |
5.2 主成分分析 |
5.3 抗旱性综合评价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冀中北抗旱小麦品种筛选及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作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
1.1.1 干旱胁迫对作物植株形态的影响 |
1.1.2 干旱胁迫对作物水分相关指标的影响 |
1.1.3 干旱胁迫对作物光合产能作用的影响 |
1.1.4 干旱胁迫对作物抗氧化酶与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1.1.5 干旱胁迫对作物根系特征的影响 |
1.2 作物抗旱性鉴定方法 |
1.2.1 田间直接鉴定法 |
1.2.2 干旱棚、人工气候室法 |
1.2.3 高渗溶液法 |
1.3 作物抗旱性评价方法 |
1.3.1 抗旱系数 |
1.3.2 抗旱指数 |
1.3.3 直接比较法 |
1.3.4 隶属函数法 |
1.3.5 主成分分析法 |
1.3.6 灰色关联度系数法 |
1.3.7 聚类分析 |
1.4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2.1 苗期抗旱性鉴定试验 |
2.2.2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试验 |
2.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3.1 根系测定 |
2.3.2 田间调查与考种 |
2.3.3 叶片离体失水速率 |
2.3.4 叶片相对含水量 |
2.3.5 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 |
2.3.6 酶活性测定 |
2.3.7 叶面积调查和干物质积累 |
2.3.8 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凋萎含水量的测定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PEG胁迫下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
3.1.1 供试小麦品种各个指标测定值变化 |
3.1.2 单项指标分析 |
3.1.3 主成分分析 |
3.1.4 不同品种的综合抗旱性评价 |
3.1.5 灰色关联度分析 |
3.1.6 聚类分析及抗旱级别的划分 |
3.1.7 抗旱指标的筛选 |
3.2 田间不同生育时期的小麦抗旱性研究 |
3.2.1 供试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 |
3.2.2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叶片水分相关含量的变化 |
3.2.3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3.2.4 不同生育时期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3.2.5 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 |
3.2.6 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水分相关含量的变化 |
3.2.7 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 |
3.2.8 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3.2.9 各农艺性状、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旱指数间的相关性 |
3.2.10 主成分分析 |
3.2.11 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产量的变化 |
3.3 河北省低平原区东北部节水丰产小麦品种筛选 |
3.3.1 自然因素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
3.3.2 供试小麦品种在各个生育时期和水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重的变化 |
3.3.3 供试小麦品种在不同水处理下的农艺性状变化 |
3.3.4 不同水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产量的变化 |
3.3.6 不同水处理下供试小麦品种的抗旱指数 |
3.3.7 相关分析 |
3.3.8 主成分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同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
4.1.1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系变化 |
4.1.2 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评价方法 |
4.1.3 小麦苗期抗旱性鉴定 |
4.1.4 小麦苗期抗旱指标筛选 |
4.2 不同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
4.3 不同小麦品种全生育期受到干旱胁迫时农艺性状变化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3)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分枝结薯期甘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1.1 植物光合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1.2 植物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1.3 植物渗透调节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1.4 植物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1.5 植物内源ABA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2 水杨酸的特性与生物学功能 |
1.3 水杨酸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1.4 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2 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甘薯光合系统的影响 |
2.1 试验设计 |
2.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2.1.2 光合指标测定 |
2.1.3 数据分析 |
2.2 实验结果 |
2.2.1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叶绿素的影响 |
2.2.2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光合指标的影响 |
2.3 讨论 |
3 外源SA对干旱胁迫下甘薯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1 实验设计 |
3.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3.1.2 叶片H_2O_2含量测定 |
3.1.3 叶片MDA含量测定 |
3.1.4 叶片SOD活性测定 |
3.1.5 叶片POD活性测定 |
3.1.6 叶片CAT活性测定 |
3.1.7 数据分析 |
3.2 实验结果 |
3.2.1 干旱胁迫下甘薯抗氧化系统的响应 |
3.2.2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H_2O_2含量的影响 |
3.2.3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MDA含量的影响 |
3.2.4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3.2.5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3.2.6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3.3 讨论 |
4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渗透调节系统的影响 |
4.1 实验设计 |
4.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4.1.2 叶片RWC测定 |
4.1.3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4.1.4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4.1.5 数据分析 |
4.2 实验结果 |
4.2.1 干旱胁迫下甘薯渗透调节系统的响应 |
4.2.2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RWC的影响 |
4.2.3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4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4.3 讨论 |
5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甘薯叶片ABA的影响 |
5.1 实验设计 |
5.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5.1.2 叶片脱落酸含量测定 |
5.1.3 叶片RNA提取及反转录制备cDNA |
5.1.4 甘薯NCED3-like及β-actin基因PCR扩增 |
5.1.5 数据分析 |
5.2 实验结果 |
5.2.1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叶片ABA含量的影响 |
5.2.2 干旱胁迫下外源SA对NCED3-like表达的影响 |
5.3 讨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杜仲研究概述 |
1.2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3 缓解植物干旱的措施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依据 |
2.2 研究内容 |
2.3 创新点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实验仪器及试剂 |
3.4 各指标的测定方法 |
3.5 数据分析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水分胁迫对杜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1 水分胁迫对杜仲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
4.1.2 水分胁迫对杜仲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4.1.3 水分胁迫对杜仲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4.1.4 讨论 |
4.2 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4.2.1 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渗透调节的影响 |
4.2.2 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
4.2.3 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4.2.4 讨论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项目来源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植物抗旱性及其鉴定评价 |
1.1 植物抗旱性 |
1.2 植物抗旱性鉴定及评价指标 |
2 植物抗旱机制研究 |
2.1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响应机制 |
2.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 |
2.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 |
3 基因组学在植物抗旱研究中的应用 |
3.1 转录组学 |
3.2 蛋白质组学 |
3.3 代谢组学 |
3.4 多组学联合分析 |
4 紫花苜蓿的抗旱性研究 |
4.1 紫花苜蓿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及评价 |
4.2 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
5 紫花苜蓿抗旱机制研究述评 |
6 科学问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7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水势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方法 |
2.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4 数据统计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2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2.3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2.2.4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2.2.5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丙二醛和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2.2.6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活性氧(H_2O_2、OH~·和O_(2·)~-)含量的影响. |
2.2.7 干旱胁迫水势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2.2.8 不同胁迫水势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参数的典型判别分析 |
2.2.9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与胁迫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 |
2.3 讨论 |
2.3.1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参数的变化 |
2.3.2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生理参数的变化 |
2.3.3 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的分阶段响应策略 |
2.4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时间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4 数据统计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2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3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2.4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5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6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3.2.7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丙二醛和质膜相对透性的影响 |
3.2.8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活性氧(H_2O_2、OH·和O_(2·)~-)含量的影响. |
3.2.9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
3.2.10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11 干旱胁迫时间对紫花苜蓿幼苗抗氧化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3.2.12 不同胁迫时间下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及生理参数的典型判别分析 |
3.2.13 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细胞代谢模型构建 |
3.3 讨论 |
3.3.1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生长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3.3.2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光合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3.3.3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渗透调节物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3.3.4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ROS产生与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3.3.5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抗氧化酶基因转录水平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 |
3.3.6 区分紫花苜蓿的抗旱能力的关键指标和细胞代谢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转录组学差异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转录组学分析 |
4.1.4 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验证 |
4.1.5 数据统计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测序总RNA质量检测 |
4.2.2 转录组测序de novo组装和Illumina测序质量评估 |
4.2.3 Unigene功能注释及高级注释分析 |
4.2.4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差异表达基因(DEGs)鉴定 |
4.2.5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
4.2.6 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分类 |
4.2.7 qRT-PCR验证 |
4.2.8 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构建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代谢通路 |
4.3 讨论 |
4.3.1 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 |
4.3.2 脂质代谢相关基因 |
4.3.3 氨基酸代谢和次级代谢相关基因 |
4.3.4 信号转导相关基因 |
4.3.5 细胞防御与运输 |
4.3.6 转录和翻译调控相关基因 |
4.3.7 未知功能胁迫响应基因 |
4.4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差异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蛋白质组学分析 |
5.1.4 数据统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 |
5.2.2 蛋白功能注释分析 |
5.2.3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鉴定 |
5.2.4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GO富集分析 |
5.2.5 差异积累蛋白(DAPs)的KEGG富集分析 |
5.2.6 基于蛋白质组学分析构建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代谢通路 |
5.3 讨论 |
5.3.1 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相关蛋白 |
5.3.2 胁迫和防御相关蛋白 |
5.3.3 蛋白代谢相关蛋白 |
5.3.4 膜和运输相关蛋白 |
5.3.5 信号转导和转录相关蛋白 |
5.3.6 细胞壁和细胞骨架代谢相关蛋白 |
5.3.7 未知胁迫诱导蛋白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代谢组学差异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代谢组学分析 |
6.1.4 数据统计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代谢物定性 |
6.2.2 代谢物定量分析及样本质控分析 |
6.2.3 代谢物KEGG注释 |
6.2.4 多元统计分析 |
6.2.5 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鉴定 |
6.2.6 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聚类热图 |
6.2.7 差异表达代谢物(DEMs)的KEGG富集分析 |
6.2.8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构建紫花苜蓿响应干旱胁迫的代谢通路 |
6.3 讨论 |
6.3.1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
6.3.2 脂类代谢物 |
6.3.3 次生代谢物 |
6.3.4 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
6.3.5 其他代谢物 |
6.4 小结 |
第七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7.1 全文讨论 |
7.1.1 基于生理及多组学数据构建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关键适应机制 |
7.1.2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形态及生理响应差异 |
7.1.3 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差异 |
7.2 全文结论 |
7.3 创新点 |
7.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6)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调查及不同种源家系的抗旱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圆齿野鸦椿研究概述 |
1.1.1 圆齿野鸦椿形态特征及习性 |
1.1.2 圆齿野鸦椿生长规律研究 |
1.1.3 圆齿野鸦椿的繁育技术研究 |
1.1.4 圆齿野鸦椿的栽培技术研究 |
1.1.5 圆齿野鸦椿的应用价值研究 |
1.1.6 圆齿野鸦椿的抗逆性研究 |
1.1.7 圆齿野鸦椿优良种质的选育 |
1.2 植物种质资源调查研究进展 |
1.3 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
1.3.1 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2 干旱对植物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
1.3.3 干旱对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
1.3.4 干旱对植物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
1.3.5 干旱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3.6 植物抗旱性指标及综合评定方法 |
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 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
3.1 调查方法 |
3.1.1 调查区域及其自然条件 |
3.1.2 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调查区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及分布 |
3.2.2 调查区圆齿野鸦椿的主要伴生植物 |
3.3 讨论与小结 |
4 不同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抗旱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苗高、地径的测定 |
4.1.4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4.1.5 数据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苗木生长的影响 |
4.2.2 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家系圆齿野鸦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4.2.3 圆齿野鸦椿不同种源家系抗旱性综合评定 |
4.3 讨论与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圆齿野鸦椿自然竞争力较差,喜光耐荫,较耐水湿 |
5.1.2 圆齿野鸦椿伴生植物种类丰富 |
5.1.3 圆齿野鸦椿苗高和地径增量与基质含水量呈正相关 |
5.1.4 圆齿野鸦椿各生理生化指标与基质含水量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 |
5.1.5 七个圆齿野鸦椿种源家系中,JX-XF-015抗旱性最强 |
5.2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7)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写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1.2.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绿素光合荧光的影响 |
1.2.3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1.2.4 干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1.3 一氧化氮(NO)研究进展 |
1.3.1 植物一氧化氮的来源 |
1.3.2 一氧化氮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
1.4 NO与植物抗旱性的研究 |
1.4.1 NO诱导气孔关闭 |
1.4.2 NO调控叶绿素光合荧光参数 |
1.4.3 NO促进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 |
1.4.4 NO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
1.5 核桃近年研究进展 |
1.5.1 核桃育种研究概况 |
1.5.2 核桃抗旱性研究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
2.3.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2.3.2 生长指标测定 |
2.3.3 相关光合参数的测定 |
2.3.4 荧光参数日变化测定 |
2.3.5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 |
3.1.1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地径的影响 |
3.1.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株高的影响 |
3.1.3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
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1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2.2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3.2.3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气孔导度(Gs)的影响 |
3.2.4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胞间CO2(Ci)浓度的影响 |
3.2.5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蒸腾速率(Tr)的影响 |
3.3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荧光参数日变化的影响 |
3.3.1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叶片初始荧光产量(Fo)的影响 |
3.3.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影响 |
3.3.3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荧光淬灭的影响 |
3.3.4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电子传导速率(ETR)的影响 |
3.3.5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量子产额(Yield)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理的影响 |
3.4.1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4.2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4.3 不同浓度SNP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3.5 抗旱能力综合评价分析 |
3.5.1 特征参数相关性分析 |
3.5.2 主成分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物特性的影响 |
4.2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绿素光合的影响 |
4.3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荧光日变化的影响 |
4.4 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4.5 不同外源NO浓度对干旱下‘晋龙一号’各指标综合性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8)腐植酸对谷子抗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谷子概况 |
1.1.1 谷子在中国的分布 |
1.1.2 谷子在山西省的分布 |
1.1.3 谷子在山西省旱作农业中的地位 |
1.1.4 谷子的特点 |
1.2 干旱胁迫对作物萌发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1 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幼苗生长和叶片水分特性的影响 |
1.2.3 干旱胁迫对植物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
1.2.4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1.3 外源物质对作物抗旱性的影响 |
1.3.1 外源物质种类及其作用 |
1.3.2 外源物质提高作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
1.4 腐植酸 |
1.4.1 腐植酸的结构与分类 |
1.4.2 腐植酸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
1.4.3 腐植酸在植物抗旱中的应用 |
1.5 谷子抗旱性研究进展 |
1.5.1 谷子抗旱生理特性研究进展 |
1.5.2 谷子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1.6.1 目的意义 |
1.6.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2.1.4 耐旱性综合评价 |
2.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腐植酸浸种对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2 腐植酸浸种对谷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3 腐植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
2.2.4 腐植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
2.2.5 腐植酸浸种对干旱胁迫下谷子抗旱指数的影响 |
2.2.6 谷子萌发期抗旱性指标隶属函数值法评价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3.1.4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 |
3.2.2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3.2.3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4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P700参数的影响 |
3.2.5 腐植酸提高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光合效应的主成分分析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
4.1.4 数据处理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4.2.2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水分状况的影响 |
4.2.3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4.2.4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活性氧的影响 |
4.2.5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2.6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抗坏血酸循环的影响 |
4.2.7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 |
4.2.8 腐植酸对干旱胁迫下谷子幼苗MDA含量和相对电解质渗透率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五章 腐植酸对谷子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5.1.4 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 |
5.1.5 数据处理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腐植酸对谷子形态指标的影响 |
5.2.2 腐植酸对谷子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5.2.3 腐植酸对谷子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5.2.4 腐植酸对谷子籽粒Fe、Mn、Cu、Zn、Ca、Mg含量的影响 |
5.2.5 腐植酸作用于谷子的隶属函数值及综合评价 |
5.3 讨论 |
5.4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9)海藻提取物对干旱胁迫下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符号及其中英文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指标的影响 |
1.1.2 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1.1.3 干旱胁迫对植株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1.1.4 干旱胁迫对植株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1.1.5 干旱胁迫对植株叶片光合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
1.1.6 干旱胁迫对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
1.2 海藻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
1.2.1 海藻提取物的简介 |
1.2.2 海藻提取物的作用机理 |
1.2.3 海藻提取物对抗逆性的影响 |
1.2.4 海藻提取物的施用效果及应用 |
1.2.5 海藻提取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材与处理 |
2.1.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2.1.2 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幼苗生长、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1 农艺性状调查 |
2.2.2 叶绿素含量测定 |
2.2.3 抗氧化相关指标测定 |
2.2.4 渗透调节物质测定 |
2.2.5 光合指标测定 |
2.2.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2.7 根系活力的测定 |
2.2.8 硝酸还原酶的测定 |
2.2.9 植株器官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3.1.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生长指标的影响 |
3.1.2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1.3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 |
3.1.4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1.5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光合作用的的影响 |
3.1.6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1.7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1.8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
3.1.9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
3.2 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幼苗生长、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3.2.1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2.3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4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叶片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5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2.6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
3.2.7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根系活力的影响 |
3.2.8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叶片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
3.2.9 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苹果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海藻提取物对不同程度干旱下苹果幼苗的缓解效果 |
4.1.1 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海藻提取物对苹果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
4.1.2 海藻提取物提高苹果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
4.2 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在干旱下对苹果幼苗的缓解效果 |
4.2.1 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对干旱下苹果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4.2.2 海藻提取物、水杨酸和脱落酸提高苹果幼苗抗旱性的生理机制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10)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内源激素干旱胁迫响应研究现状 |
1.1.1 植物内源激素种类及生理功能 |
1.1.2 干旱对内源激素的影响 |
1.2 渗透调节干旱胁迫响应研究现状 |
1.2.1 渗透调节物质及作用 |
1.2.2 干旱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1.2.3 干旱胁迫对渗透调节物质相关合成代谢酶的影响 |
1.3 植物抗氧化系统研究现状 |
1.3.1 植物抗氧化系统及防御功能 |
1.3.2 干旱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4 植物营养元素干旱响应研究现状 |
1.4.1 植物营养元素及生理功能 |
1.4.2 干旱胁迫对营养元素的影响 |
1.5 转录组测序研究进展 |
1.5.1 转录组测序技术 |
1.5.2 干旱胁迫下转录组测序研究 |
1.6 研究目的意义 |
1.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
2.1.4 统计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生长的影响 |
2.2.2 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根系发育的影响 |
2.2.3 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根冠比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芸豆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
3.1.4 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干旱胁迫对芸豆ABA的影响 |
3.2.2 干旱胁迫对芸豆CTK的影响 |
3.2.3 干旱胁迫对芸豆IAA的影响 |
3.2.4 干旱胁迫下芸豆内源激素的比例变化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芸豆渗透调节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干旱胁迫对芸豆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4.2.2 干旱胁迫对芸豆P5CS活性的影响 |
4.2.3 干旱胁迫对芸豆鸟氨酸转氨酶的影响 |
4.2.4 干旱胁迫对芸豆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
4.2.5 干旱胁迫对芸豆脯氨酸代谢关键酶比例的影响 |
4.2.6 干旱胁迫下脯氨酸与其代谢关键酶的相关关系 |
4.2.7 干旱胁迫对芸豆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4.2.8 干旱胁迫对芸豆可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
4.2.9 干旱胁迫对芸豆甜菜碱含量的影响 |
4.2.10 干旱胁迫对芸豆甜菜碱醛脱氢酶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芸豆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干旱胁迫对芸豆活性氧含量的影响 |
5.2.2 干旱胁迫对芸豆丙二醛的影响 |
5.2.3 干旱胁迫对芸豆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
5.2.4 干旱胁迫对芸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5.2.5 干旱胁迫对芸豆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
5.2.6 干旱胁迫对芸豆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5.2.7 干旱胁迫对芸豆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5.3.1 干旱胁迫对活性氧和丙二醛的影响 |
5.3.2 干旱胁迫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六章 芸豆矿质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设计 |
6.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6.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干旱胁迫对芸豆无机磷含量的影响 |
6.2.2 干旱胁迫对芸豆钾离子含量的影响 |
6.2.3 干旱胁迫对芸豆钙含量的影响 |
6.2.4 干旱胁迫对芸豆镁含量的影响 |
6.2.5 干旱胁迫对芸豆锌含量的影响 |
6.3 本章小结 |
6.3.1 芸豆无机磷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6.3.2 芸豆钾离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6.3.3 干旱胁迫对芸豆钙含量的影响 |
6.3.4 干旱胁迫对芸豆镁含量的影响 |
6.3.5 干旱胁迫对芸豆锌含量的影响 |
第七章 水分胁迫下芸豆转录组分析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设计 |
7.1.3 试验流程及分析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RNA-seq测序质量评估 |
7.2.2 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
7.2.3 基因表达量分析 |
7.2.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7.2.5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 |
7.2.6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
7.2.7 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因子预测 |
7.2.8 差异表达基因中抗旱基因预测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1.1 芸豆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8.1.2 芸豆渗透调节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8.1.3 芸豆抗氧化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8.1.4 芸豆矿物营养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
8.1.5 水分胁迫下芸豆转录组分析 |
8.2 讨论 |
8.2.1 干旱胁迫对芸豆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8.2.2 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及研究展望 |
8.3 创新点 |
8.3.1 芸豆苗期抗旱鉴定和耐旱品种选育指标确定 |
8.3.2 芸豆苗期脯氨酸合成主要途径 |
8.3.3 芸豆抗旱基因预测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水分胁迫对不同抗旱性甘薯膜脂过氧化和非酶促保护物质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种公路边坡常用绿化植物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其抗旱性评价[D]. 崔佳奇. 西藏大学, 2021(12)
- [2]冀中北抗旱小麦品种筛选及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D]. 蔺明月.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6)
- [3]外源水杨酸对干旱胁迫下分枝结薯期甘薯植株生理指标的影响[D]. 覃楠楠. 浙江大学, 2020(01)
- [4]外源水杨酸对水分胁迫下杜仲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D]. 陈科妙. 西南大学, 2020(01)
- [5]不同抗旱性紫花苜蓿响应干旱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D]. 张翠梅.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6]圆齿野鸦椿种质资源调查及不同种源家系的抗旱性研究[D]. 李悦. 江西农业大学, 2019(03)
- [7]外源NO对干旱胁迫下核桃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D]. 谢惠敏.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8]腐植酸对谷子抗旱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 申洁. 山西农业大学, 2019
- [9]海藻提取物对干旱胁迫下苹果幼苗抗旱性和养分吸收的影响[D]. 冯敬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10]芸豆苗期干旱胁迫响应及转录组分析[D]. 王强.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