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审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赵小红[1](2021)在《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研究 ——基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从2013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正式提出,到2015年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目的是为了更加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总要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市场活力的激发、释放社会主体创造力、给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新能量、带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一系列的优化政务服务中,以浙江为首出台并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成为了“放管服”改革的具体表现,不仅实现了简政放权和优化服务紧密结合与统一,同时更加深层次的逆向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在2016年12月,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拉开帷幕,随即燎原到中国的各个省、市中,此次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理念革新为先导,以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和宗旨,取得了显着成效。但当笔者接触办理关于“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项时,遇到办事前不知道准备什么材料、办理事项过程中来回找部门签字、盖章以及工作人员解答不一、缺乏专业性等问题,与办理过事项的朋友交流时他们也认为有以上问题,也对“最多跑一次”改革存在一些质疑。所以本文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整理书籍、梳理文献资料,以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政府流程再造理论为分析框架,再根据昆明市实际情况,设定论文结构框架,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发展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在分析问题的同时找出昆明市实施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具体存在怎样的困境,根据困境做出分析并提出优化对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昆明市实施的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虽在行政审批效率、行政服务质量、政府形象有明显的改善,但从调查问卷分析显示还是存在群众与政府之间信息掌握不对称、信息共享不完善、宣传普及不到位等问题。根据得出的问题结合昆明市实际情况分析,主要是因为政府流程改造不深入、适用法律不明确、政府在职能转变还不够彻底、信息化建设存在障碍以及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对此,也为更加深入“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最多跑一次”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主要结合当代以“政务服务+互联网”的理念提出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搭建电子化信息平台、信息传播平台为着手、规范审批事项清单、深入推进政府流程再造,从而帮助昆明市完善政务服务工作,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并为云南省其他区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郭超[2](2021)在《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数字化平台的研究》文中指出图纸审查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重要环节,其审查质量与效率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建筑质量与实施进度。但长期以来传统“蓝图”模式下的串联审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进度与质量要求,本文根据原施工图审图模式下的问题,将数字化审图与图纸并联审查相结合,探索运用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实现“联合审查、信息共享、数字交付、全程监管”的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并从优化联审流程、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服务举措等方面出发,优化提升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的服务效能。首先,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研究及调查走访国内审图制度改革的前沿城市,学习他们数字化多图联审的改革方向与管理路径,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徐州实际情况的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以徐州地区的施工图审查改革为研究对象,将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比国内其他地区数字化并联审查先进做法经验,研究找出徐州市施工图审查的现存问题并进行深度的原因剖析,探索通过强化组织机构建设、建立数字化系统、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举措来实现图纸审查全过程的电子化管理。其次,从需求导向出发,通过对建设项目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的特点、流程等内容进行梳理后,逐步构建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通过对数字化多图联审工作流程的分析,完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并结合多方运行需求,对系统的非功能特性进行需求阐述,从而完成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具体阐述了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总体实现,为后续的平台优化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数字化审图平台在实际运行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5M1E分析法,分别从完善系统建设、流程优化、服务举措等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增强数字化审图模式参与各方的质量管理意识、系统整体服务效能、勘察设计文件报送质量与安全性、完善监督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为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思路。本文的研究对解决建设项目图纸审查改革的创新方向与全新路径提供了借鉴及参考意义,为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的应用水平,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的推广提供了经验借鉴。
魏婧雯[3](2021)在《“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实现了转变,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研究,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也是目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锦州户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细致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归纳相关概念及理论,为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锦州户政审批制度改革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论述,总结出目前户政审批人员工作效率低、跨界部门间协作配合路径不顺畅、户政审批事项清单细化程度不到位、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滞后和监督形式单一等问题,并深入剖析指出工作人员配置、部门利益壁垒、权责架构与流程关系、电子政务投入力度和监督机制等方面问题成因,根据存在的问题结合锦州市户政部门实际情况,在加强户政审批人员的队伍建设、拓宽跨界部门间信息交流渠道、细化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和建立高效多元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五大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求进一步推进改革工作。
于丽春[4](2020)在《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研究 ——基于目标和行动的维度》文中研究说明在组织活动中,通过合作能够提升组织效率、服务质量,而合作缺失,则会带来服务质效的下降。政府组织亦如此,即政府部门间合作与否会对其服务质量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间合作是其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社会转型带来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要求通过政府部门间合作提升治理能力加以解决;其次,发展经济的压力,要求通过政府部门间合作提高办事效率;再次,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要求通过政府部门间合作满足公众需求;最后,信息化的推进,要求通过政府部门间合作打破传统的“碎片化”运行模式。在具体实践中,我国政府逐步加强对政府部门间合作问题的关注,并通过“大部制”改革、跨部门协调机制等方式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但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大部制”改革促进了政府部门间关系调整,但没有形成顺畅的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建立协调机制对高效推动特定跨部门事项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推动了政府部门间合作,但容易带来机构林立,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长效性、内生性不足等问题。并联审批是伴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而产生、发展的一种促进审批效率提升的运行方式,外在形式上,其是探索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一个微观切口;内在本质上,并联审批通过流程优化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避免了组织机构变动和新的机构设置,有助于形成长效性、内生性的合作机制,是探索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一个必要切口。所以,基于现实问题与实践考量,本研究聚焦并联审批这一运行方式,对其如何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进行分析。那么,并联审批如何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通过何种机制、何种路径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这构成了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首先,政府部门间合作需求与合作困境共存,对合作困境生成逻辑的探索有助于破解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难题。在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的场域内,政府部门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二是经济、社会对公共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而政府部门间合作是应对以上挑战的必然选择。合作需求是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逻辑起点,其形成源于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实现更高效率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是形成合作需求的直接原因;第二,提升政府整体效能以获得更大效用,是形成合作需求的深层原因。虽然,政府部门间合作具有理论上的基础和实践中的需求,但是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中的政府部门间合作常常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产生合作困境。主要体现在“权责壁垒”使政府部门间整体性价值缺失、增加沟通成本、阻碍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导致形成合作难;“分割式”审批使审批流程破碎、审批标准不一,导致合作执行难。那么,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的生成逻辑为何?基于目标和行动的维度,目标不一致、行动不一致是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的生成机理,前者表现为,政府部门的“自利”导致部门间目标各异、政府部门的“利他”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一致;后者表现为,分散化审批、流程破碎、信息不畅致使部门间行动不一致。但分化的组织结构是合作困境的深层诱因,其纵向关系瓦解政府部门间合作意愿,横向关系削弱政府部门间合作动力。其次,并联审批作为探索政府部门间合作微观且必要的切口,具有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并联审批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相对成熟阶段,其发展历程中体现了各政府部门从简单的联合办公逐步转化为相互合作的过程。进一步地,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体现在形成过程和执行过程之中。第一,并联审批的形成过程包含了政府自身改革因素,以及来自群众和企业的经济社会因素,其有利于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也体现在政治和经济社会方面。政治方面,并联审批是产生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一种创新方式,目的在于提升政府的审批效能;经济社会方面,并联审批是相对于串联审批的一种高效运行的审批方式,强调各审批部门的共同推进;基于以上方面,其有利于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第二,并联审批的执行过程,强调一个部门或者窗口向申请人收取申请材料,通过后台并联式运行对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受理,各部门在规定时限内提出意见,对符合要求的申请送达审批结果。为达此要求,并联审批基于组织载体进行集中审批、以优化流程为运行前提、以信息科技为技术支撑,从而有利于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从最终效果来看,并联审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部门间合作,表现为促进了政府部门间的联合行动、增进了公共价值。但是,政府组织结构的分化不可避免、政府部门间的利益不会得到根本性的调和,这决定了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限度。最后,为了化解合作困境,实现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需要对政府部门间的目标和行动进行一致性协调。第一,基于政治、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在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宏观背景下,跨部门行政审批中的政府部门需要进行合作,并联审批在不改变原有制度设置和职能划分的基础上,以审批事项为中心,促进了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第二,通过组织、流程和技术三个方面,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组织方面,政务服务中心和行政审批局是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组织载体;流程方面,审批流程的整体化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是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运行前提;技术方面,电子政务建设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是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技术支撑;以此为基础,并联审批促进了传统上以政府部门为核心的“职能驱动型”服务模式向以审批流程为核心的“流程驱动型”服务模式的转变,促进了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通过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并联审批促进了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实现。本文最后一章,以J省不动产登记改革为例对前文的理论分析部分进行验证。第一,从合作需求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引发不动产登记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需求;但是,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存在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即“权责壁垒”导致形成合作难、“分割式”审批导致合作执行难;而合作困境的生成机理在于相关部门间的目标不一致、行动不一致,分化的组织结构则是合作困境的深层诱因。第二,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动产登记已经从简单的部门联合办公转化为部门间的相互合作,与此同时,从其形成过程和执行过程来看,具有促进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形成、行动一致生成的优势;并且,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也因分化的组织结构使其具有一定的限度。第三,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实现主要体现在,促进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具体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维度;以及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具体包括组织载体、运行前提和技术支撑。综上,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政府部门间合作困境的生成逻辑包括生成机理和深层诱因两个层面;第二,并联审批促进了政府部门间合作,但面对合作困境生成逻辑的不同层面,其有效性与有限性并存;第三,基于目标一致和行动一致构建的分析框架,能够对并联审批如何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进行解释,而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是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有效路径。
高斯芃[5](2020)在《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是公共管理的热门领域,而“互联网+政务服务”则是我国政府数字化转型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前沿课题与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与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成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因此,扎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实践,系统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为研究对象。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务服务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政府部门坚持“人民满意”的价值取向,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模式、健全运行机制、创新行政手段,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与实体政务大厅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途径,面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快捷便利、公开透明的政务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在政务服务领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在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围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而进行的一项以系统性与动态性为显着特征的整体性工程和全面性改革。广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具有明显的生态性。本研究以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为主线,按照“两个理论、一个模型、逐步具象”的思路渐进式展开。全文共分为七章,研究内容逐步深入、逐步具象:首先,阐释整体政府理论以及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关系,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进而,探究“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及进化机理,构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进而,在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并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进而,在确定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具象化研究,得出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最后,提出基于模型的实践启示。本研究立足国情,在更多强调改革实践的背景下,旨在一定程度弥补“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中全要素关联模型及成熟度等级模型的学术研究不足,以及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中生态性思维的学术研究不足,形成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三点研究成果:第一,探索了一个理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自身特点,通过跨界的研究思维,将生态系统理论植入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过程中,这是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的一大创新。在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相契合的背景下,提出利用生态系统方法论中的生态因子、时空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等基本观点与基本方法,辅助深度剖析“互联网+政务服务”逻辑内涵、成熟度等级、优化路径等内容,不仅有助于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研究的深入,同时也拓宽了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的思维宽度,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与尝试。第二,延展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理论模型研究。完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明晰了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系统阐释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逻辑内涵、演进机理及发展趋势。首先,通过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生态结构、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以及目标、特征、功能等进行深入分析,解析“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基本形态;通过形成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的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解析模型的动力机制及政策整合、结构整合、文化整合、信息整合的进化趋势。即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视域下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为模型研究的动力机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模型构建的方法论,提出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其次,借助生态位优位差异与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CMM),将生态进化阶段与模型成熟度等级相匹配,进一步分析了生态系统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的阶段性逻辑,同时基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连续5年发布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以及3个典型建设案例的分析对生态进化趋势进行验证。为系统地、发展地看待“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丰富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形成了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明晰了组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全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形态,从而确定发展路径,这是将学术模型应用于指导实践的一种创新探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丰富“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的方法工具,也是本研究的重点关注。基于模型构建、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进而从政府供给侧视角,基于NVivo对检索、筛选出的有关电子政务及“互联网+政务服务”整体性建设指导的11份政策文本进行质性研究,完成模型第一、二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从公众需求侧视角,基于 SPSS 及 LISREL,结合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运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公众接受模型,完成模型第三阶段的具象化分析。以“供给侧+需求侧”双视角以及“纵向静态完整性+横向动态发展性”双维度的模型具象化形态研究,为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提供了方法工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满意”为价值取向、“生态思维”为根本遵循、“环体因子”为建设基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纵深发展对策建议。
吴嘉臣[6](2020)在《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提升研究》文中指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政府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作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更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之举。根据《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内容,甘肃省省级层面推进政务事项网上办理方面在全国排名较后,存在一定问题和改进空间,所以对其进行研究,以求探索提升网上办事效率的措施。在分析甘肃省省级层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际情况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请教导师等方式,首先,确定了以新公共服务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数字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理论基础指导写作。其次,从《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2019)》中选取与网上办事效率内容最为契合的办事指南发布情况、事项办理深度、网办效率、便民利企四个评价指标对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现状进行评价。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结果的多元回归分析,以及与负责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工作人员访谈,找出存在的缺少专门负责机构、事项审批服务不到位、存在“信息孤岛”和政府投入不足等4方面影响因素。最后,将新公共服务理论等与问卷、访谈情况结合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得出以下措施:建立专门统筹机构、增加政府投入、提升数据共享使用水平、提升后台事项审批速度、以达到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及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升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并提出建立大一统政务服务平台承载所有网办事项以倒逼上述措施有效实施,采用前沿技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蛙跳式”赶超。此外,本文还提出要挖掘网上办事结果蕴含的数据价值,助力政府决策和建设数字政府,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高和经济社会发展。
徐建华[7](2020)在《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5年10月起,盐城市积极探索推行投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图、建设施工图、消防施工图、人防专项施工图、防雷装置施工图“多图联审”工作,至2017年4月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在全国地级市首家实现了市县两级“一窗受理、网上流转、联合审图、数字交付”。本文从“互联网+图审”角度出发,基于政务流程再造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盐城市投资建设工程联审改革工作为实例,对其工作背景、建设过程、建设内容和成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深入分析该项工作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部门分治弱化组织效能、信息孤岛依旧存在、流程再造缺乏制度护航、公众认可存在提升空间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权力碎片化、数据碎片化、流程碎片化、管理碎片化等方面,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通过结合政务流程再造理论、整体性治理理论和整体政府理论,试图从机构、信息资源、业务流程、服务与沟通渠道这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机制的建议,认为要强化牵头部门协调作用,实现机构整合,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统一共享平台,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流程再造,要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加强监督管理。
魏航[8](2020)在《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逐渐由全能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行政服务中心应运而生,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并联式审批、阳光下作业、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模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在全国“放管服”改革的大环境下,全国各地行政服务中心为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目前正在尝试推行“最多跑一次”的服务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的理论、概念及“一站式”服务的发展过程,以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当前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基本情况,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其“一站式”服务的基本状况和特征,以及以服务满意度来衡量的运行效果,分析出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存在职能部门对窗口授权不够充分、服务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未能打破、办公条件比较差、窗口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窗口设置不够合理、不够清晰、网上办理审批事项种类还不够多等问题,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再造审批工作流程、整合审批服务职能、改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硬件条件、强化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对行政效能工作的考核、监督机制等优化服务对策。
余颖[9](2020)在《基于服务质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的开展,世界各国对营商环境建设日益重视。办理建筑许可作为衡量营商环境综合发展的重点内容也逐渐成为各国改革创新的关注领域。我国目前开展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正是对标世行先进标准、优化地区营商环境的有效行动。本研究以公众满意度为评估视角,通过服务接受者的现实体验作为评价反馈,试图在服务质量框架下,考察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影响因素。通过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相关理论与国内外改革实践,在杭州市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设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公众满意度测评问卷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基于回收的有效问卷,本文在对数据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后,运用SEM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对初始模型加以修正,最终获取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度。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建设项目类别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公众满意度产生显着影响,但工程项目类别对于潜变量便利性的影响并不显着。同时按阶段报件情况对于公众的满意度评价不存在显着影响,而办事需要多地跑、事项多次办理或材料重复提交情况对于公众的满意度评价存在负向影响。在各变量单独作用于公众满意度评价时,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障性、共享性、便利性均显着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但当各变量共同作用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公众满意度受到有形性、响应性、保障性、共享性、便利性综合作用的正向影响,而可靠性对其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影响因素检验的结果基础上,本文从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推动审批系统融合、落实区域评估共享、监测中介服务质量、实行服务前置受理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优化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增强企业办事获得感。
刘佳[10](2020)在《基于大数据的徐州市泉山区政务服务优化研究》文中提出优化政务服务对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国家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不断创新改革举措,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政府提供政务服务的方式也越来越向数据化靠拢,尤其是大数据作为新兴信息技术,能够促进政府更加快捷方便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地方政府在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政务服务探索出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徐州市泉山区政务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政务服务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政务大数据的共享与开发不足,大数据+政务服务建设相对滞后,安全与监管机制不完善,大数据+政务服务配套措施有待完善等问题依旧制约其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顶层设计支撑,没有统一标准;部门壁垒没有打破,数据共享不足;信息化程度较落后,技术保障困难。建议基于大数据技术,从推进数据归集共享,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强化监督管理机制,优化政务服务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二、联审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联审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研究 ——基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一)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
(二)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放管服”改革 |
二、政务服务 |
三、行政审批 |
四、“最多跑一次”改革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政府流程再造理论 |
第二章 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启动建立阶段与浙江经验 |
第一节 “最多跑一次”启动建立阶段 |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阶段 |
二、一站式服务阶段 |
三、“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阶段 |
第二节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扩散地域 |
一、“最多跑一次”扩散地域 |
二、“最多跑一次”扩散内容 |
第三节 浙江实施“最多跑一次”的经验做法 |
一、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
二、“多证合一”综合性改革 |
三、信息化推动“一次跑” |
四、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 |
五、“中介超市”创新 |
第三章 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昆明“最多跑一次”发展阶段 |
一、初期阶段 |
二、完善期阶段 |
第二节 昆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做法 |
一、梳理事项促进权利清单缩减 |
二、精准协同放权、开展领导进驻现场办理 |
三、开展“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与投资项目代办服务 |
四、优化线上行政审批服务,加大监督力度 |
第三节 昆明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案例分析 |
一、盘龙区实现全面不动产登记“同城通办” |
二、呈贡区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
三、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首批25 项“一件事一次办”清单 |
四、西山区:以“放管服”开启经济发展新引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第四章 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
一、问卷的设计 |
二、问卷调查的发放及回收 |
三、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二节 取得初步成效分析 |
一、提高了政务行政审批的效率 |
二、提高了行政服务的质量 |
三、政府树立新形象 |
第三节 改革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
一、改革的困境 |
二、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昆明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的优化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标准化的权利清单与建构完善的行政体制 |
一、设置标准化的行政权利清单 |
二、转变政府职能机构的观念 |
第二节 规范“最多跑一次”改革审批事项清单 |
一、制定规范的审批事项 |
二、梳理好的审批事项及时公布 |
第三节 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
一、整合互联网,促进数据共享 |
二、建立统一数据库,开通“个人信息码” |
三、保障数据安全,疏通数据滞碍 |
四、建立基层的便民服务点 |
第四节 完善政府流程再造 |
一、杜绝提供无效证明,释放审批事项 |
二、倒逼政府流程再造 |
三、加强流程环节监管 |
第五节 搭建新型传播渠道 |
一、搭建信息自助化平台 |
二、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
第六节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体制 |
一、完善监督机制 |
二、加强群众企业参与监督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2)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数字化平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 创新点 |
2 数字化多图联审相关概念与模式研究 |
2.1 相关概念 |
2.2 传统审图模式与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对比研究 |
2.3 PDCA模型在建设项目联合审图模式信息化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徐州市施工图审查情况介绍 |
3.2 徐州市施工图审查存在的问题 |
3.3 徐州市施工图审查存在的问题原因剖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推进施工图审查工作迈入数字化多图联审模式的措施 |
4.1 强化组织机构建设 |
4.2 以集成化思维提升图纸审查服务效能 |
4.3 推进“互联网+审图”机制建立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 |
4.4 打破系统间信息鸿沟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 |
4.5 规范审查机构管理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4.6 开展减证便企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
4.7 本章小结 |
5 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方案设计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3 系统的总体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6 徐州市数字化多图联审平台的现存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建议 |
6.1 数字化多图联审系统运行现存问题分析 |
6.2 数字化平台优化对策建议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研究难点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户政审批 |
二、户政审批“放管服”改革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重塑政府理论 |
二、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现状 |
一、逐次逐级下放了审批权力 |
二、增加了户政电子审批模式 |
三、实施了户政审批便民措施 |
第二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户政审批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 |
二、跨界部门间的协同配合路径不顺畅 |
三、户政审批事项清单细化程度不到位 |
四、电子政务平台使用效率较低 |
五、对户政审批过程的监督形式单一 |
第三节 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问题的产生原因 |
一、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
二、部门利益壁垒制约户政审批权力的下放 |
三、权责结构不合理 |
四、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不足 |
五、缺乏高效完善的监管流程 |
第四章 “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公安户政审批改革的改进对策 |
第一节 加强户政审批人员的队伍建设 |
一、提高思想认识 |
二、落实各项制度 |
三、定期业务培训 |
四、合理配置人力 |
第二节 拓宽跨界部门间信息交流渠道 |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
二、打破利益壁垒 |
三、发挥综合服务大厅优势 |
四、推进网上联合审批 |
第三节 细化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 |
一、细化审批流程 |
二、明晰审批事项 |
三、提升审批效率 |
四、加大下放力度 |
第四节 加大对电子政务平台投入力度 |
一、加大技术投入 |
二、扩大网上审批种类 |
三、丰富宣传方式 |
第五节 建立高效多元的监督管理机制 |
一、完善户政审批政务平台 |
二、拓宽监督主体范围 |
三、引入大数据技术 |
四、强化事后监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研究 ——基于目标和行动的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述评 |
(一)政府部门间合作相关研究 |
(二)并联审批相关研究 |
(三)既有研究的启示与可供拓展的空间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概念界定 |
(二)并联审批的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一)整体性治理理论 |
(二)无缝隙政府理论 |
(三)协同学 |
三、分析框架 |
本章小节 |
第二章 政府部门间合作需求、困境及其生成逻辑 |
一、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发生场域、需求与困境 |
(一)合作的发生场域: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 |
(二)合作需求的形成 |
(三)合作困境的外在表现 |
二、合作困境的生成机理:基于目标和行动的解释 |
(一)目标不一致 |
(二)行动不一致 |
三、合作困境的深层诱因:分化的组织结构 |
(一)纵向关系:瓦解政府部门间合作意愿 |
(二)横向关系:削弱政府部门间合作动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并联审批的发展历程及其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与效果 |
一、并联审批的发展历程 |
(一)并联审批的萌芽阶段(2001年以前) |
(二)并联审批的发展阶段(2001-2012) |
(三)并联审批的相对成熟阶段(2013年以来) |
二、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 |
(一)形成过程:有利于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 |
(二)执行过程:有利于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 |
三、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效果 |
(一)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有效性 |
(二)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有限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并联审批:跨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实现 |
一、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目标一致的形成 |
(一)政治维度 |
(二)经济维度 |
(三)社会维度 |
二、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行动一致的生成 |
(一)组织载体 |
(二)运行前提 |
(三)技术支撑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案例分析:以J省不动产登记改革为例 |
一、不动产登记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的需求、困境及生成逻辑 |
(一)合作需求 |
(二)合作困境 |
(三)生成逻辑 |
二、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的发展历程及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与效果 |
(一)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的发展历程 |
(二)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优势 |
(三)不动产登记改革中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的效果 |
三、并联审批促进不动产登记改革中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实现 |
(一)目标一致的形成 |
(二)行动一致的生成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不动产登记改革案例相关材料收集 |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在线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研究 |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模有关研究 |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有关研究 |
五、现有研究总体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整体政府及生态系统的理论溯源 |
第一节 整体政府理论基础 |
一、整体政府理论起源与内涵 |
二、整体政府改革兴起动因 |
三、整体政府范式 |
四、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 |
第二节 整体政府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
一、价值取向相耦合 |
二、知识结构相耦合 |
三、要义特征相耦合 |
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基础 |
一、生态系统基本含义 |
二、生态系统衍伸含义 |
第四节 生态系统理论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耦合分析 |
一、生态视域的内蕴特征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时代审视 |
三、生态系统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视界融合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建模 |
第一节 “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形态探究 |
一、“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因子 |
二、“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结构 |
三、“互联网+政务服务”共生及协同进化机制 |
四、“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的目标、特征及功能 |
第二节 基于整体政府观的生态系统进化机理探究 |
一、行政体制改革语境中的整体政府观 |
二、基于整体政府最佳实践模式的动力机制 |
三、基于整体政府基本特征的进化趋势 |
第三节 模型总体构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模型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分析 |
第一节 进化阶段即成熟度等级界定 |
一、进化阶段界定 |
二、成熟度等级匹配 |
第二节 生态进化即成熟度等级演进逻辑 |
一、“供给侧优位”阶段即初始级 |
二、“供给侧+需求侧优位”阶段即受管理级 |
三、“需求侧优位”阶段即优化级 |
第三节 进化趋势验证 |
一、基于评估结果的趋势验证 |
二、基于案例研究的趋势验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分析 |
第一节 供给侧分析视角 |
一、政策文本质性研究设计 |
二、生态因子提取 |
三、文本深度遍历 |
第二节 需求侧分析视角 |
一、公众接受模型定量研究设计 |
二、结构方程与数据检验 |
第三节 模型全要素具象化形态 |
一、生态因子具象化形态 |
二、模型总体具象化形态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模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践启示 |
第一节 “人民满意”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价值取向 |
一、贯穿生态进化全过程 |
二、影响生态因子全链条 |
第二节 “生态思维”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根本遵循 |
一、把握生态系统构成以全面破解建设难题 |
二、尊重生态进化规律以稳步推进建设步伐 |
第三节 “环体因子”是“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基础 |
一、坚持网络基础设施的集约性与普惠性 |
二、坚持法律标准体系的完备性 |
三、坚持网络信息安全的可靠性 |
四、坚持信息技术赋能的敏锐性 |
五、坚持服务供给评价的规范性 |
六、坚持创新应用扩散的针对性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回顾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公众接受“互联网+政务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6)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主题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主题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互联网+政务服务 |
2.1.2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 |
2.1.3 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2.3 数字治理理论 |
第三章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现状评价 |
3.1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历程回顾 |
3.1.1 第一阶段: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推进网上办事阶段 |
3.1.2 第二阶段: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网上办事阶段 |
3.2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现状 |
3.2.1 总体概况 |
3.2.2 多部门共同协作机制 |
3.2.3 基本建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 |
3.2.4 稳步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
3.2.5 网上办事效率在全国处于偏下水平 |
3.3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现状评价 |
第四章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4.1 基于问卷调查的网上办事效率影响因素梳理 |
4.1.1 组织机构情况 |
4.1.2 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易操作性 |
4.1.3 政务服务事项审批服务情况 |
4.1.4 政府投入情况 |
4.2 基于问卷调查的网上办事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4.2.1 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情况 |
4.2.2 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
4.2.3 问卷结果的回归分析 |
4.3 基于问卷调查的网上办事效率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
4.3.1 缺少专门统筹负责机构降低工作效率 |
4.3.2 事项审批服务不到位 |
4.3.3 “信息孤岛”阻碍数据共享使用 |
4.3.4 政府投入不足 |
4.4 影响因素未能较好提升网上办事效率的原因分析 |
4.4.1 机构改革中未能统筹考虑“互联网+政务服务”组织机构 |
4.4.2 责任担当意识缺失 |
4.4.3 部分用户不熟悉网上操作 |
4.4.4 地区发展相对落后 |
4.5 访谈情况 |
第五章 国内外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经验及启示 |
5.1 国外经验 |
5.1.1 美国的“三位一体服务” |
5.1.2 日本的网上行政审批流程再造 |
5.1.3 新加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经验 |
5.2 国内经验 |
5.2.1 上海“一网通办”服务模式 |
5.2.2 浙江省政府数字化转型 |
5.3 借鉴启示 |
5.3.1 需要专门负责网上办事的组织机构 |
5.3.2 建设综合服务平台为载体 |
5.3.3 扩大政务服务事项范围 |
5.3.4 以信息资源共享应用为数据支撑 |
5.3.5 提供一站式服务 |
5.3.6 法制化保障 |
5.3.7 发展趋势是主动服务 |
第六章 提升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的对策建议 |
6.1 建立专门统筹机构和加强顶层设计 |
6.1.1 建立专门统筹机构 |
6.1.2 加强顶层设计 |
6.2 增加政府投入 |
6.2.1 对内增强政府工作力量 |
6.2.2 对外提高公民网上办事能力 |
6.2.3 加强法制建设 |
6.2.4 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作 |
6.3 提升数据共享应用水平 |
6.3.1 明确数据管理责任 |
6.3.2 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
6.3.3 提高数据质量 |
6.3.4 推广数据使用 |
6.3.5 创新数据服务应用体系 |
6.4 提升后台事项审批速度 |
6.4.1 规范管理工作人员 |
6.4.2 新兴技术与事项审批相结合 |
6.4.3 提升审批系统可用性 |
6.4.4 为网上审批提供良好环境 |
6.5 提供一站式服务 |
6.5.1 建设大一统政务服务平台 |
6.5.2 政府内部联审联批 |
6.5.3 重造业务流程 |
6.5.4 跨地区办理事项 |
6.6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
6.6.1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 |
6.6.2 主动推送政府政策 |
6.6.3 主动提醒办事 |
6.6.4 实行承诺制容缺办理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7)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 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3.1 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实践 |
3.2 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 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 |
4 国内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
4.1 国外建设项目行政审批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
4.2 国内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和启示 |
5 完善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的措施 |
5.1 强化牵头部门协调作用,实现机构整合 |
5.2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统一共享平台 |
5.3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流程再造 |
5.4 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加强监督管理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行政服务中心 |
2.1.2 “一站式”服务 |
2.2 .理论依据 |
2.2.1 整体政府理论 |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三章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现状分析 |
3.1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概况 |
3.2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目前的做法 |
3.3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
3.3.1 调查方案设计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3.3 样本资料分析 |
3.3.4 信度和效度分析 |
3.3.5 群众满意度的得分情况分析 |
3.3.6 回归分析 |
第四章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 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优化对策 |
5.1 改进和提高“一站式”服务的基本要求 |
5.2 改进和提高“一站式”服务的主要措施 |
5.2.1 深入开展机构改革,再造工作流程 |
5.2.2 不断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设,打造优质的政府服务平台 |
5.2.3 加强监督,完善对行政效能工作的考核、监督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
致谢 |
(9)基于服务质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工程建设项目 |
2.1.2 行政审批 |
2.1.3 服务质量 |
2.1.4 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
2.2.2 顾客满意度理论 |
2.2.3 理论评述 |
2.3 文献综述 |
2.3.1 关于服务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 |
2.3.2 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相关研究 |
2.3.3 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国内外实践与经验借鉴 |
3.1 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3.1.1 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实践 |
3.1.2 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经验借鉴 |
3.2 国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实践与经验借鉴 |
3.2.1 国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实践 |
3.2.2 国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经验借鉴 |
4 研究设计 |
4.1 研究假设 |
4.1.1 有形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1.2 可靠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1.3 响应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1.4 保障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1.5 共享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1.6 便利性对公众满意度的正向影响 |
4.2 变量测量 |
4.3 研究模型构建 |
5 基于杭州市的实证检验 |
5.1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实践 |
5.2 问卷设计及发放 |
5.3 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5.3.1 样本的效度检验 |
5.3.2 样本的信度检验 |
5.4 调研结果初步分析 |
5.4.1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满意度评估分析 |
5.4.2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效率分析 |
5.4.3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相关企业的建议 |
5.5 影响工程建设项目满意度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5.5.1 工程建设项目类别影响分析 |
5.5.2 其他审批改革变量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
6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6.1 潜变量相关性检验 |
6.2 基于SEM的模型检验 |
6.2.1 初始模型拟合情况 |
6.2.2 模型修正 |
7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问题分析与满意度提升的对策建议 |
7.1 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问题分析 |
7.1.1 部分地区改革力度参差不齐 |
7.1.2 系统应用及融合对接有待完善 |
7.1.3 区域评估推进力度有待加强 |
7.1.4 中介技术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7.1.5 市政公用接入服务有待优化 |
7.2 进一步提升杭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
7.2.1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促进改革过程均衡化 |
7.2.2 推动审批系统融合,实现全流程数据共享 |
7.2.3 落实区域评估共享,扩大改革实施范围 |
7.2.4 监测中介服务质量,强化涉审中介治理 |
7.2.5 实行服务前置受理,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基于大数据的徐州市泉山区政务服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1.5 技术线路图 |
2 政务服务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政务服务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3 基于大数据的泉山区政务服务现状 |
3.1 泉山区政务服务现状 |
3.2 泉山区政务服务调研情况 |
3.3 泉山区政务服务主要举措和成效 |
4 基于大数据的泉山区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泉山区利用大数据优化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 |
4.2 泉山区优化政务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
5 利用大数据优化泉山区政务服务的对策建议 |
5.1 加强统筹规划,推进数据归集共享 |
5.2 以大数据驱动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
5.3 健全大数据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
5.4 完善大数据配套措施,优化政务服务保障体系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联审中心电子政务总体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研究 ——基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视角[D]. 赵小红.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建设项目施工图联合审查数字化平台的研究[D]. 郭超.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放管服”背景下锦州市户政审批改革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 魏婧雯. 沈阳师范大学, 2021(11)
- [4]并联审批促进政府部门间合作研究 ——基于目标和行动的维度[D]. 于丽春. 吉林大学, 2020(03)
- [5]整体政府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生态系统研究[D]. 高斯芃. 中共中央党校, 2020
- [6]甘肃省省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效率提升研究[D]. 吴嘉臣. 兰州大学, 2020(01)
- [7]盐城市投资建设项目联审工作机制研究[D]. 徐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樟树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优化研究[D]. 魏航.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9]基于服务质量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以杭州市为例[D]. 余颖. 浙江大学, 2020(01)
- [10]基于大数据的徐州市泉山区政务服务优化研究[D]. 刘佳.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