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登亮[1](2021)在《广西资源县辣椒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辣椒是一种常见的经济作物,广西桂林市资源县常年以种植辣椒为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该文阐述了辣椒的种植环境要求,以及品种选择、育苗管理、移栽、田间管理等技术要点,并对炭疽病、立枯病、病毒病、猝倒病、青枯病、灰霉病、棉铃虫、蚜虫、地老虎、烟青虫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逐一介绍,以期更好地提高资源县辣椒的品质和产量。
邓燕[2](2019)在《可与防水剂同浴的高活性防蚊剂产品开发》文中认为通过选择合适的溶剂及乳化剂开发了一个高活性含量的防蚊剂产品,可以跟防水剂等其他功能助剂同浴使用,满足市场多功能产品订单的加工要求,对企业开发高附加值功能型产品具有积极意义。
胡学雄,谷希树,白义川,张惟[3](2003)在《棉铃虫敏感品系对两种药剂的毒力比较》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生物测定方法比较了棉铃虫敏感品系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40%甲·甲·氯乳油两种药剂的毒力反应,结果表明,两者的LC50分别为18.5643mg·kg-1,11.6494mg·kg-1,LC50比值达到1.594,即40%甲·甲·氯乳油对棉铃虫敏感品系的毒力要高于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存在显着性差异。
张岩峰,李晓琴,鲁金梁[4](2000)在《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以甲基对硫磷 ,氯氰菊酯为原料配制25 %甲氯菊酯乳油的配方选择和优化以及工艺过程 ,探讨了增效剂及杀虫机制
鲁金梁,郭建英,许才利,张晨钟,魏炳裕,付继烈[5](1995)在《50%高效甲胺磷乳油研究报告》文中研究指明50%高效甲胺磷乳油研究报告鲁金梁,郭建英,许才利,张晨钟,魏炳裕,付继烈(江西化工研究所,南昌330029)甲胺磷和敌百虫在我省已长期而且广泛使用,害虫的抗药性明显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的增加不但加重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加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
郭世俭[6](1997)在《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的现状与问题》文中认为对我国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的历史,近年来应用的杀虫剂种类、剂型及其使用方法,以及主要害虫的抗药性现状等方面作了简要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以期对指导当前蔬菜害虫治理提供参考
张永吉,张云虹,严桂林,胡晨曦,张瑛,陈以博,周如美,张永泰[7](2020)在《扬州地方蔬菜大头矮小白菜栽培技术规程》文中研究表明大头矮小白菜是扬州地方传统蔬菜品种,植株较矮、头大、梗矮,叶梗绿色,叶片为深绿色,粗纤维少,口感细腻,高温烹饪不易褪色,以秋冬季栽培为主,深受扬州市民欢迎。本文以留住"扬州味道"为出发点,规范了大头矮小白菜栽培技术,为提升地方蔬菜品种竞争力、规范地方蔬菜品种的保护和利用等提供参考。
许玉琴[8](2018)在《大豆栽培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阐述了太原市小店区大豆的栽培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包括选地、选种、密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
李素霞,赵艳,李伟华,田伟,皇甫自起[9](2017)在《小麦超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文中指出项目实施和多年生产实践,介绍了在小麦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病虫草害防控目标,并分别对播种期、越冬前、返青拔节期、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期提出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以期促进小麦超高产。
王一鸣[10](2017)在《茴香薄翅野螟抗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现已成为青海省油菜田主要害虫,而目前防治茴香薄翅野螟主要还是依赖于化学农药,长期大剂量喷施单一化学农药已导致该虫对大部分农药可能产生了抗药性,从而影响其防治效果。本研究就该害虫对12种防治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并初步探索了茴香薄翅野螟抗性产生的生理生化机制及抗性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如下:本文采用胃毒法在室内测定了12种杀虫剂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4h内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对茴香薄翅野螟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其LC50值为4.1278-17.0079mg/L,而三唑磷、杀螟丹、杀虫单和丁醚脲表现出较低的毒力,其LC50值为10.2747-1612.4867mg/L;48h内阿维菌素、多杀菌素、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茴香薄翅野螟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其LC50值为0.4814-5.5995mg/L,三唑磷、杀螟丹、杀虫单、丁醚脲、乙酰甲胺磷表现出较低的毒力,其LC50值为8.3911-117.1618mg/L。2014-2016年,采用胃毒法室内监测了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处理后48h后,氯虫苯甲酰胺对茴香薄翅野螟表现出最高抗性水平,相对抗性倍数接近或者超过14;溴虫腈表现出最低抗性水平,相对抗性倍数接近或者低于1;阿维菌素、乙酰甲胺磷、三唑磷和茚虫威的抗性水平均为增长趋势,其中阿维菌素和三唑磷相对抗性倍数分别从1.68和0.51增长到4.45和5.33;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杀螟丹、杀虫单、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丁醚脲的抗性水平为下降趋势,其中氯虫苯甲酰胺下降最明显,相对抗性倍数从14.10下降到0.45。后选取生产中常用的三种杀虫剂—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分别研究了亚致死剂量处理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变化影响。结果表明: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处理72h,羧酸酯酶活性明显下降,由4.6911U/ml下降至0.0639U/ml;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显着升高,由27.9027U/ml升高至39.0653U/ml;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则没有明显变化;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但不明显,羧酸酯酶活性先下降后又逐渐增强,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变化不大;阿维菌素处理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明显下降,由0.3051U/ml下降至0.0804U/ml;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先增加后逐渐被抑制,羧酸酯酶活性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升高,由0.4691U/ml上升至3.4178U/ml。由此可知,三种药剂的亚致死剂量均对茴香薄翅野螟靶标酶的活性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而对代谢酶活性则具有明显诱导作用。继续采用胃毒法测定了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阿维菌素3种常用杀虫剂混配后对茴香薄翅野螟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在处理24h时,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0.31+0.74)mg/L和阿维菌素+毒死蜱(0.31+0.42)mg/L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分别为302.34和441.73,而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0.74+0.42)mg/L表现为拮抗作用,共毒系数仅为1.19。处理48h后发现,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0.31+0.74)mg/L、阿维菌素+毒死蜱(0.31+0.42)mg/L和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0.74+0.42)mg/L混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共毒系数很大,分别为644.08、155.21和239.58,其中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0.31+0.74)mg/L为最佳组合。
二、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资源县辣椒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辣椒种植环境要求 |
1、温度 |
2、光照 |
3、水分 |
二、辣椒种植技术 |
1、品种选择 |
2、育苗管理 |
3、移栽 |
4、田间管理 |
三、辣椒病虫害防治措施 |
1、病害防治 |
2、虫害防治 |
四、结语 |
(2)可与防水剂同浴的高活性防蚊剂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仪器 |
2.3 整理工艺 |
2.4 乳化性能评价 |
2.5 性能测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溶剂的选择 |
3.2 乳化剂的选择 |
3.3 产品性能测试 |
3.3.1 稳定性测试 |
3.3.2 跟防水剂同浴试验 |
4 结论 |
(3)棉铃虫敏感品系对两种药剂的毒力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供试棉铃虫种群和药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预配药剂母液、稀释液 |
1.2.2 喷雾处理 |
1.2.3 测定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7)扬州地方蔬菜大头矮小白菜栽培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地环境 |
2 种子来源 |
3 播种育苗 |
3.1 苗床育苗 |
3.2 穴盘育苗 |
4 苗期管理 |
5 定植 |
6 田间管理 |
7 病虫害防治 |
7.1 防治原则 |
7.2 防治方法 |
8 采收 |
(8)大豆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择茬口与平整土地 |
2 品种的选择与种子的处理 |
2.1 因地制宜的选择品种 |
2.2 药剂拌种 |
3 适时播种, 合理密植 |
4 播种方法 |
4.1 窄行密植播种法 |
4.2 等距穴播法 |
5 田间管理 |
5.1 间苗补苗 |
5.2 中耕 |
5.3 浇水 |
5.3.1 苗期 |
5.3.2 开花至鼓粒期 |
5.4 施肥 |
5.4.1 氮肥 |
5.4.2 磷肥 |
5.4.3 钾肥 |
5.4.4 微肥 |
5.4.5 除草 |
6 病虫害的防治 |
6.1 大豆根腐病 |
6.2 大豆菌核病 |
6.3 大豆灰斑病 |
6.4 地老虎 |
6.5 苜蓿夜蛾 |
6.6 红蜘蛛 |
6.7 大豆蚜和大豆食心虫 |
6.8 造桥虫 |
7 防治苗后草害 |
8 适时收获, 颗粒归仓 |
(9)小麦超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论文提纲范文)
1防控目标 |
2综合防治技术 |
2.1播种期 |
2.2越冬前 |
2.3返青拔节期 |
2.4孕穗至抽穗扬花期 |
2.5灌浆期 |
(10)茴香薄翅野螟抗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章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1.1 害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
1.1.1 害虫抗药性定义及主要鳞翅目害虫抗药性现状 |
1.1.2 害虫抗药性监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
1.1.3 害虫抗药性的机理 |
1.1.4 茴香薄翅野螟抗药性的治理原则及对策 |
1.2 茴香薄翅野螟研究进展 |
1.2.1 茴香薄翅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
1.2.2 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治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昆虫 |
2.1.2 供试农药 |
2.1.3 试验方法 |
2.1.4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2014 年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 |
2.2.2 2015 年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 |
2.2.3 2016 年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室内抗药性监测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3章 基于LC50的茴香薄翅野螟抗性监测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昆虫 |
3.1.2 供试农药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2014-201612 种杀虫剂对茴香薄翅野螟LC50变化 |
3.2.2 2014-2016 茴香薄翅野螟对12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分析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茴香薄翅野螟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昆虫 |
4.1.2 供试药剂 |
4.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4.1.4 试验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蛋白质标准曲线 |
4.2.2 三种农药亚致死浓度下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4.2.3 三种农药亚致死浓度下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4.2.4 三种药剂亚致死浓度下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结果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茴香薄翅野螟抗性简单治理策略—农药混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昆虫 |
5.1.2 供试农药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资源县辣椒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王登亮. 农业工程技术, 2021(23)
- [2]可与防水剂同浴的高活性防蚊剂产品开发[J]. 邓燕. 纺织科学研究, 2019(10)
- [3]棉铃虫敏感品系对两种药剂的毒力比较[J]. 胡学雄,谷希树,白义川,张惟. 天津农业科学, 2003(02)
- [4]25%甲氯菊酯乳油的研究[J]. 张岩峰,李晓琴,鲁金梁. 江西化工, 2000(04)
- [5]50%高效甲胺磷乳油研究报告[J]. 鲁金梁,郭建英,许才利,张晨钟,魏炳裕,付继烈. 江西化工, 1995(03)
- [6]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化学防治的现状与问题[J]. 郭世俭. 中国蔬菜, 1997(02)
- [7]扬州地方蔬菜大头矮小白菜栽培技术规程[J]. 张永吉,张云虹,严桂林,胡晨曦,张瑛,陈以博,周如美,张永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2)
- [8]大豆栽培技术[J]. 许玉琴.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8(03)
- [9]小麦超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J]. 李素霞,赵艳,李伟华,田伟,皇甫自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 [10]茴香薄翅野螟抗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初步研究[D]. 王一鸣. 青海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