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平,周冰涛,杨波[1](2022)在《情绪如何引发暴力犯的攻击?基于情绪调节理论的解释》文中认为本文基于情绪调节理论,以暴力犯为被试,通过2项研究探究了情绪在攻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采用改编的反应时竞争范式测量个体攻击行为。结果发现,情绪调节动机在负性情绪与攻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证实了负面情绪状态下,暴力犯会为了调节情绪而实施攻击。研究2进一步表明,攻击的确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具体来说,在暴力犯群体中,实施反应性攻击之后,会伴随着正性情绪的提升和负性情绪的下降;实施主动性攻击之后,个体的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都会提升。文章从对攻击结果的预期和攻击的实际效果两个角度,对攻击的情绪调节理论进行了验证,为情绪在攻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解释。今后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应设法避免个体通过攻击调节情绪,引导其使用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以减少攻击行为的产生。
赵红霞,黄峥,袁媛,唐俊楠,郑鑫,常立霞[2](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能力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能力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运动心肺测试系统、正性负性情绪量表、SF-36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氧阈时摄氧量为(8.11±0.95)ml/(kg·min), 峰值代谢量为(3.04±0.12)METs, 峰值摄氧量为(10.97±1.25)ml/(kg·min), 无氧阈时代谢当量为(2.25±0.12)METs。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能力与正性情绪、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 与负性情绪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能力与其正性情绪、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代杉,党鹏,马海林,魏高峡,王妍[3](2021)在《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及加工特征》文中提出目的调查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正性、负性情绪的主观体验和加工特征。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原组(成年后移居海拔3 658 m地区满2年的58名本科生)与平原组(从未到过高原的58名本科生)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 SA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ANAS)评分以及对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类情绪图片效价、唤醒度评价的差异。两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进行χ2检验, SAI、SDS和PANA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原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67.24%, 56.90%)及得分[(44.45±8.57)分, (50.12±10.11)分]皆高于平原组[46.55%, 32.76%, (40.19±9.58)分, (44.64±9.17)分, χ2=5.06, 8.12, t=2.52, 3.06, 均P<0.05]。高原组正性情绪得分[(28.16±5.39)分]有低于平原组[(30.28±6.51)分]的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 P=0.059)。SAI, SDS, PANAS得分两两呈中度相关(r=0.69, -0.52, 0.67, -0.62, 0.53, 均P<0.01)。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轻度负相关(r=-0.27, P<0.01)。正性情绪与抑郁相关度(r=-0.62)大于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r=-0.52, t=2.57, P<0.05), 负性情绪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r=0.67)大于与抑郁的相关度(r=0.53, t=1.71, P<0.05)。高原组对中性图片的效价评分[(3.06±0.20)分]高于平原组[(2.99±0.20)分, t=2.01, P=0.047]。结论长期移居高原的大学生易产生状态焦虑和抑郁, 以抑郁为主、焦虑次之, 并表现出对中性刺激加工的正性偏向。
黄蕾[4](2021)在《正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文中指出
卢津津,邓娟,夏杭丹,魏然,吴粤熹,孙慧赓[5](2021)在《护士积极共情水平现状及与正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护士积极共情水平、正性情绪的现状,并明确护士积极共情水平与正性情绪的关系,初步探索积极共情在促进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6—1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江苏省8所医院5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积极共情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心理资本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护士积极共情水平和正性情绪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68份,收回568份,其中有效问卷488份,有效回收率为85.9%。结果 488名护士积极共情水平得分为(24.56±6.58)分,正性情绪得分为(29.21± 6.86)分,负性情绪得分为(21.52±6.70)分,共情能力得分为(108.61±16.32)分,心理资本量表得分为(101.95±15.95)分,积极应对均分为(3.06±0.52)分、消极应对均分为(2.32±0.6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共情、希望、乐观、子女数量、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月收入是正性情绪的正向影响因素(调整R2=0.383,F=43.939,P<0.05)。结论积极共情是护士正性情绪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维护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积极共情影响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的机制。
李云雁[6](2021)在《聚焦解决模式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医学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为前列腺癌手术患者心理干预策略提供新的借鉴。方法:选取2019.11至2020.12于某三甲综合医院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1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检查、术后宣教、心理照护。干预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分为住院期和出院后两个阶段。干预时间为术前一天、术后第二天、出院前一天、出院一个月后。于首次干预前、最终干预后收集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医学应对方式(MCMQ)、生活质量量表(EORTC QLQ-C30/PR25),进行效果评价。采用SPSS 26.0软件开展数据分析,统计描述部分: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比、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统计推断部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上述资料得分,判断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及付费方式等均衡可对比(P>0.05)。2.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得分高于临界值,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SDS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干预前后对照组SAS、SD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后,SAS、SDS得分优于干预前(P<0.05);3.两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中面对、回避、屈服各维度基线得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结束后,对比各维度得分,干预组面对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对照组干预前后MCMQ得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组开展聚焦解决模式后,MCMQ中面对、回避、屈服得分,相比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干预前在基线水平上,两组患者EORTC QLQ各维度得分,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EORTC QLQ中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领域、症状领域、单项领域中失眠、便秘、腹泻、特异领域中的泌尿、肠道症状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领域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疼痛、腹泻领域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17个领域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而干预后干预组功能、总体健康、症状领域及特异领域中的泌尿症状、单项领域(除经济困难)得分优于干预前(P<0.05),其余领域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实施的聚焦解决模式缓解前列腺癌手术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最大化减少患者因疾病导致的负性情绪,帮助其正向面对疾病应激,使应对方式选择倾向积极化,提升其生活质量。聚焦解决模式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干预方式,充分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问题中寻找解决方法,从过去面向未来,摆脱以往困扰,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此模式实施性强、接受度高、成本低、效果显着,为开展深度心理干预提供准模。
苏雅[7](2021)在《民警执行功能训练效果的ERP评估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民警的特殊工作性质使其面临较大心理压力,较易产生负性情绪。执行功能训练作为一种认知训练方式,被证实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以往针对民警心理训练的研究内容不在少数,但对于执行功能训练改善情绪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该训练方法下任务转换与工作记忆刷新的训练方式在短期内调节负性情绪的效果展开研究,以期丰富民警的心理训练方法。方法:研究采取3(被试组别:刷新组、转换组、对照组)×2(测试时间:前测、后测)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内容包括负性情绪诱发实验与认知控制能力测验的前、后测实验,训练内容分为连续五天的任务转换训练或工作记忆刷新训练。采用被试内前、后测比较与被试间后测比较的方式,选取P3、LPP的ERP指标,分别验证任务转换训练与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于负性情绪改善的有效性,以及这两种训练方式改善情绪的效果差异。研究通过E-prime软件随机呈现刺激序列,采用64导联设备采集被试的脑电数据,使用Scan软件进行脑电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从行为数据来看,任务转换训练组与工作记忆刷新训练组在训练后反应时较前测有所缩短,两组组间的反应时差异不显着,对照组前、后测的反应时差异不显着;在正确率上,训练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不显着。从脑电数据来看,任务转换组与工作记忆刷新组的后测比前测的P3峰值更高、LPP平均波幅更大,训练组组间差异不显着;对照组与工作记忆刷新组间LPP平均波幅差异显着,对照组前、后测的P3峰值差异不显着。结论:1、短期的执行功能训练能够改善个体的负性情绪体验。2、执行功能下的任务转换训练与工作记忆刷新训练对于负性情绪的改善均有一定的成效,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效果差异。3、执行功能训练方式可以应用到民警的心理训练当中,丰富民警的心理训练与情绪管理。
李月[8](2021)在《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他们会因遇到各种心理困扰而产生消极情绪状态,这会给他们今后的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本研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介入一种能对人的情绪、情感产生直接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品质、且被小学生乐于接受又易于被实施的载体——音乐活动,并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为样本,探索研究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积极情绪水平的影响。首先,本研究选用三种量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分别对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实施测量,并分析其积极情绪、幸福感指数和心理韧性水平现状;其次,根据现状调查结果设计出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时选取两个同质化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与对照班;继而,在实验班进行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验教学,在对照班进行学校常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实验前后的量表检验,分析出本研究课程对小学生积极情绪具有正向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的积极情绪总体水平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特别是在积极情绪指标、幸福感指数、心理韧性及其目标专注、人际协助因子方面有着极其明显的提升效果;(2)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非常适合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3)基于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现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并灵活运用多种相关理论,促进小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最后,围绕本研究的主题提出以下三项建议:(1)学校可鼓励教师将音乐活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积极情绪培养给予充分关注;(3)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应得到重视。
安家成[9](2021)在《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总体养老需求。而当下老年人养老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机构养老模式也逐渐引起国家重视,伴随着各项有关政策出台及行业规范的颁布,将推动我国养老机构体系建设进一步发展。但在盲目追求养老机构建设“量”产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忽略了老年人对其内部空间“质”的需求。而养老机构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通过对青岛市建成养老机构空间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设计层面问题,其空间设计缺乏合理性导致了养老机构内部空间人文关怀缺失。此类问题解决需依靠空间设计层面有效方法地指引,但这正是目前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本文首先根据老年人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轨迹将养老机构内部进一步划分为床位起居、居室休息、交通联系和公共活动空间,按照空间的不同将其存在问题细化,并提炼出相应空间元素。文章以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为研究主体,从宏观方向的空间设计层面和微观方向的空间细节把握两方面入手提出具体优化设计对策,为验证文中所提出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选取了作为设计重点的床位起居空间私密性优化设计模式,并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实验方法对其进行情绪测量实验设计。本次实验采用测量老年人生理、心理指标的情绪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比对分析心率、血压等客观生理指标以及正负性情绪量表、老年人负性情绪量表、分值量表等主观情绪量表的最终测得数据,对所选取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量化测评和检验,进而用以揭示养老机构室内空间选取设计模式变化对老年人情绪健康的影响机制。最终,通过分析实验数据验证了床位起居空间私密性优化设计方法有效可行,在后续研究中可利用本实验原理不断完善该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闭环测评系统,进而建立切实有效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体系,以期为我国未来养老机构乃至养老服务体系的成功建设提供一定助力。
仝婉婷[10](2021)在《基于经验取样法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心理学研究的历史长河里,有关情绪的研究一直是研究者追寻的热点与难点,而情绪的动态性、复杂性以及多变性始终是阻碍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情绪不仅是人们心理状态的重要表征,更是个体健康与幸福感的主要预测变量。它在现实生活中主要两种情况:其一,有些人长期保持正性情绪,而有些人则负性情绪占据主导;其二,这些正性情绪的人在生活的某个情境下也会出现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的人在现实中的某个时刻也会呈现正性情绪。前者反映被试间的(between subjects)情绪差异,后者则反映被试内(within subjects)情绪的变化。已有研究证明,身体锻炼与情绪状态之间具有相关性,一方面身体锻炼能有效调节和改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情绪反作用于身体锻炼行为。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先前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具体体现在:(1)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实验室进行的,其产生的结果不能代替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结果,缺乏生态效度;(2)在实验方法上,先前研究大多数采用的是以一次性实验或一次性调查结果进行的横向研究,其研究方法较为单一;(3)先前的研究着重于探索被试间情绪的差异,而对被试内情绪变化的关注度较为欠缺。Zautr曾指出,同一个体在不同的时间段(如:一周中的某一天或者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情绪的变化会有所不同,并呼吁在未来研究中应多关注个体内情绪的动态性变化。此外,国外已有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其后续的身体锻炼行为,即情绪状态可反作用于个体的锻炼行为,但该研究在国内还未见相关报道。基于此,本文对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之间的双向关系提出研究假设,采用适用于纵向研究的经验取样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数据收集,并进行分析,以此探究日常身体锻炼与情绪的双向关系,同时,也为情绪反作用于身体锻炼的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目的:通过经验取样法对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的测量,探究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的双向关系。为改善大学生情绪状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出合理的身体锻炼建议。对象与方法:选取上海某高校7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经验取样法对被试进行连续一周的追踪调查,共收集到1736个数据点,建立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对追踪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20分钟以内的低强度身体锻炼对被试个体内的负性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锻炼对被试个体内的正性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被试个体内的负性情绪预测作用不显着;20分钟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锻炼对被试间的正性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被试个体间正性情绪对20分钟内的中高强度身体锻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20分钟以内低强度的身体锻炼预测作用不显着;被试个体内负性情绪对20分钟以内低强度身体锻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在20分钟以上的身体锻炼结果中,正性情绪对被试内20分钟以上中强度身体锻炼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对被试间身体锻炼预测作用不显着。结论:(1)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对正性情绪具有预测作用:中高强度的身体锻炼对正性情绪具有积极影响,中高强度身体锻炼后产生的正性情绪要高于低强度身体锻炼,提高身体锻炼强度能够产生更多的正性情绪。(2)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积极参与身体锻炼具有促进作用:较高的负性情绪与高频率的日常压力事件有关,进而对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方式有所影响;另外当大学生处于负性情绪状态下时,会选择通过一定的身体锻炼去缓解不良情绪。
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情绪如何引发暴力犯的攻击?基于情绪调节理论的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1.1 攻击行为的情绪调节理论 |
1.2 情绪调节动机对攻击的影响 |
1.3 攻击对情绪的实际调节作用 |
1.4 不同攻击类型的差异 |
1.5 本研究 |
2 研究1:个体会为了调节情绪而攻击吗? |
2.1 研究方法 |
2.1.1 被试 |
2.1.2 工具 |
2.1.3 实验设计 |
2.2 结果 |
2.2.1 差异性检验与操纵检验 |
2.2.2 相关分析 |
2.2.3 情绪调节动机的中介作用分析 |
2.3 讨论 |
3 研究2:攻击能够调节情绪吗? |
3.1 研究方法 |
3.1.1 被试 |
3.1.2 实验设计 |
3.2 结果 |
3.2.1 攻击行为对正性情绪的作用 |
3.2.2 攻击行为对负性情绪的作用 |
3.3 讨论 |
4 总讨论 |
4.1 情绪调节动机的中介作用 |
4.2 攻击前后的情绪变化 |
4.3 情绪调节理论解释攻击行为的产生及其非适应性 |
4.4 启示、不足与展望 |
5 结论 |
(6)聚焦解决模式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类型 |
1.3 研究工具 |
1.4 干预方案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原则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2.2 两组患者 SAS、SDS 得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 MCMQ 得分比较 |
2.4 两组患者 EORTC QLQ 比较 |
3 讨论 |
3.1 聚焦解决模式缓解前列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
3.2 聚焦解决模式能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应对方式选择 |
3.3 聚焦解决模式可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4 结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癌症患者负性情绪机制、测评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民警执行功能训练效果的ERP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执行功能训练研究进展 |
1.1.1 任务转换训练 |
1.1.2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 |
1.2 心理训练研究进展 |
1.2.1 心理训练概述 |
1.2.2 警察心理训练方式 |
1.3 情绪体验与调节 |
1.3.1 情绪体验 |
1.3.2 情绪调节 |
1.3.3 情绪诱发的研究方法 |
1.3.4 情绪评估手段 |
1.3.5 民警情绪调节现状 |
2 问题提出与总体思路 |
2.1 问题提出 |
2.2 研究构思 |
2.3 研究意义 |
2.4 研究目的与假设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设计 |
3.3 实验材料 |
3.4 实验程序 |
3.4.1 负性情绪诱发与前后测实验程序 |
3.4.2 任务转换训练程序 |
3.4.3 工作记忆刷新训练程序 |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 |
3.5.1 行为数据采集、分析 |
3.5.2 脑电数据采集、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行为数据结果 |
4.2 脑电数据结果 |
4.2.1 三组前、后测ERP数据分析 |
4.2.2 P3 成分结果分析 |
4.2.3 LPP成分分析 |
4.3 量表数据结果 |
5 分析讨论 |
5.1 行为数据分析 |
5.2 脑电数据分析 |
5.3 量表数据分析 |
5.4 总讨论 |
5.5 总结与展望 |
5.5.1 创新 |
5.5.2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PANAS消极情绪分量表(中文版)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8)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 |
第2章 研究综述 |
2.1 积极情绪的研究综述 |
2.1.1 核心概念界定 |
2.1.2 积极情绪的相关理论 |
2.1.3 积极情绪的测量 |
2.1.4 积极情绪的研究现状 |
2.2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
2.2.1 核心概念界定 |
2.2.2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 |
2.3 音乐对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 |
2.3.1 情绪的诱发方式 |
2.3.2 音乐影响情绪的机制 |
2.3.3 音乐影响积极情绪的心理学与生理学基础 |
第3章 研究过程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量表工具 |
3.3.2 课程活动评价问卷 |
3.4 研究假设 |
3.5 研究程序 |
3.5.1 实验过程设计 |
3.5.2 无关变量控制 |
3.6 研究方案 |
3.6.1 课程活动总目标 |
3.6.2 课程活动设计依据 |
3.6.3 课程活动设计方案 |
3.6.4 课程活动实施方案 |
3.6.5 课程活动样例节选 |
第4章 研究结果 |
4.1 五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4.1.1 五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指标总体现状 |
4.1.2 相关人口学变量的积极情绪指标差异检验 |
4.2 五年级小学生幸福感指数的描述性分析 |
4.2.1 五年级小学生幸福感指数总体现状 |
4.2.2 相关人口学变量的幸福感指数差异检验 |
4.3 五年级小学生心理韧性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
4.3.1 五年级小学生心理韧性指标总体现状 |
4.3.2 相关人口学变量的心理韧性差异检验 |
4.4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影响效果检验 |
4.4.1 积极情绪指标 |
4.4.2 幸福感指数 |
4.4.3 心理韧性指标 |
4.5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与反馈结果 |
4.5.1 学生对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
4.5.2 教师对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 |
第5章 讨论与分析 |
5.1 五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
5.1.1 五年级小学生积极情绪的总体现状讨论 |
5.1.2 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小学五年级学生积极情绪的差异性分析 |
5.2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分析 |
5.3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与反馈结果讨论 |
5.3.1 对学生评价结果的讨论 |
5.3.2 对教师评价结果的讨论 |
5.4 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小学生积极情绪正向影响的讨论 |
5.5 启示与建议 |
5.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
附录 B 幸福感指数量表 |
附录 C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 |
附录 D 基于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评价问卷 |
附录 E 基于音乐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评价问卷 |
附录 F 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9)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养老机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 |
1.3.2 VR场景构建研究综述 |
1.3.3 用户知觉体验情绪测量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特色 |
1.6 研究框架 |
第2章 养老机构现状及其空间环境调研 |
2.1 国内部分城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1 北京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2 上海市养老机构现状 |
2.1.3 青岛市养老机构现状 |
2.2 调研对象选取 |
2.2.1 调研对象概要及其空间环境现状 |
2.2.2 调研方法及内容 |
2.2.3 调研结果总结 |
2.3 划定研究空间范围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养老机构室内空间现存问题探析 |
3.1 居室空间内部问题 |
3.1.1 床位起居空间缺乏个人私密性 |
3.1.2 居室休息空间功能布局不合理 |
3.2 建筑空间内部问题 |
3.2.1 交通联系空间格局形式刻板化 |
3.2.2 公共活动空间设施利用率低下 |
3.3 室内空间问题成因 |
3.3.1 空间设计层面问题成因 |
3.3.2 空间边界设计元素提炼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策略研究 |
4.1 居室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4.1.1 床位起居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1.2 居室休息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2 建筑空间优化设计对策 |
4.2.1 交通联系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2.2 公共活动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
4.3 室内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对策 |
4.3.1 居室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建议 |
4.3.2 建筑空间细节优化设计建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设计策略有效性验证 |
5.1 实验理论基础 |
5.1.1 VR技术结合建筑设计概述 |
5.1.2 VR与建筑空间交互设计理念 |
5.1.3 情绪诱发条件及场景设计原则 |
5.2 实验场景建立 |
5.2.1 实验场景构建依据 |
5.2.2 关键设计模式选取 |
5.2.3 对照实验场景建立 |
5.3 实验目的及技术条件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技术条件 |
5.4 实验时间地点及对象选取 |
5.5 情绪测量实验方法 |
5.5.1 客观生理指标测量 |
5.5.2 主观情绪量表测试 |
5.6 实验实施流程 |
5.6.1 准备阶段 |
5.6.2 前测阶段 |
5.6.3 实验阶段 |
5.7 量化测评数据分析 |
5.7.1 客观生理指标测量数据分析 |
5.7.2 主观情绪量表测量数据分析 |
5.7.3 综合对比分析 |
5.8 量化测评研究结论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养老机构居室空间场景模型构建 |
附录B 调查问卷 |
附录C 实验知情同意书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致谢 |
(10)基于经验取样法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假设 |
1.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身体锻炼的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身体锻炼的概念与分类 |
2.1.2 身体锻炼的测量方法 |
2.2 情绪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 |
2.2.2 情绪的测量方法 |
2.3 身体锻炼与情绪之间的关系 |
2.3.1 身体锻炼与情绪之间的联系 |
2.3.2 身体锻炼与情绪之间的相关研究 |
2.4 经验取样法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3 方法 |
3.4 施测过程 |
3.5 统计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被试的人口学特征 |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情绪之间的多层分析 |
4.3.1 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之间的多层分析 |
4.3.2 正、负性情绪与日常身体锻炼之间的多层分析 |
5 讨论 |
5.1 大学生情绪状态的特点 |
5.2 身体锻炼对正、负性情绪的预测作用 |
5.3 正、负性情绪对身体锻炼的预测作用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7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 |
附录B 余暇体育锻炼问卷 |
附录C 被试基本信息问卷 |
致谢 |
四、正性负性情绪量表的中国人群适用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情绪如何引发暴力犯的攻击?基于情绪调节理论的解释[J]. 刘宇平,周冰涛,杨波. 心理学报, 2022(03)
-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运动能力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赵红霞,黄峥,袁媛,唐俊楠,郑鑫,常立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35)
- [3]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的情绪体验及加工特征[J]. 代杉,党鹏,马海林,魏高峡,王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1(11)
- [4]正负性情绪的团体辅导改善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干预研究[D]. 黄蕾. 淮北师范大学, 2021
- [5]护士积极共情水平现状及与正性情绪的相关性研究[J]. 卢津津,邓娟,夏杭丹,魏然,吴粤熹,孙慧赓.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18)
- [6]聚焦解决模式对前列腺癌手术患者负性情绪及预后的效果研究[D]. 李云雁.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7]民警执行功能训练效果的ERP评估研究[D]. 苏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08)
- [8]基于音乐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小学生积极情绪的影响研究[D]. 李月. 沈阳大学, 2021(09)
- [9]基于VR环境情绪测量的养老机构室内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安家成.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10]基于经验取样法大学生日常身体锻炼与正、负性情绪的关系研究[D]. 仝婉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