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的成因及防治

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的成因及防治

一、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严然[2](2019)在《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机理与解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五年来,我国高铁海外投资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排头兵”,积极领跑“一带一路”建设,成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崭新名片。高铁海外投资对象也已从最初的设备、技术出口,逐步发展至后期运维管理输出,并加大力度向海外全领域投资迈进。然而,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面临资金量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难度高、东道国环境复杂以及海外合作不力等诸多问题,在当前短短的10年起步期间,成功案例较少。一方面,就海外投资环境而言,会面临宏观经济动荡、市场发育不足等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就投资企业而言,会面临海外投资经验不足、主观不确定性增加而导致的非系统性风险。海外市场环境和投资企业的动态与随机变化,也使得这些影响中国高铁海外投资的风险因素充满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并进一步引致风险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交织的耦合关系。一旦项目系统出现高度复杂的风险耦合状态,随之而来的风险事件发生量将呈现上升趋势,对中国高铁海外投资企业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造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巨大损失。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的耦合机理,并运用合理解耦控制手段对其加以化解,已经成为高铁“走出去”发展征途上的关键一步。论文秉承“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建立完善合理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分析框架与系统性防范控制策略为目标,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通过分析我国高铁海外投资失败案例背后的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关系,掌握风险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且从历史统计层面及案例仿真层面双重入手,对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进行定量模型构建与仿真评价,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对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与框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识别并得到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因素清单。结合文献挖掘法与案例研究法,对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项目风险进行识别。首先从风险链条的角度,利用案例研究对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再从相关文献中,通过知识性挖掘与归纳性推理,识别出大量相关的风险因素,作为对案例研究识别的修正与补充,进一步提升风险识别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客观合理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清单。第二,定性分析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关系。从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基础入手,对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界定、关键要素与分类进行阐述,探讨了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机理。在耦合机理的指导下,结合案例研究法分析得出高铁海外投资项目中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东道国环境、东道国产业四类风险间单因素、双因素及多因素耦合关系。第三,定量构建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模型。从历史统计层面,运用N-K模型计算已发生的高铁海外投资项目风险事件中资-能-环-产四大风险因素的耦合度程度。从案例仿真层面,结合莫斯科-喀山高铁投资项目案例,运用基于逆向云理论的耦合度模型进行耦合度测量,在此基础上再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风险因素耦合程度的演化趋势、以及总体风险水平对风险因素的耦合程度变化的敏感性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出各类耦合因素对风险总水平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第四,提出基于解耦思想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结合风险耦合发生前、中、后的不同状态,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援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防范与控制措施,从而有效降低资-能-环-产四因素间的耦合程度,使我国海外高铁投资整体风险水平下降到合理范围之内,为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性指导与参考。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的耦合机理进行分析与探索,并提出相应的解耦控制策略。在理论上为实现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项目的科学、高效和集成化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在实践上以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海外高铁“走出去”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投资、建设、及项目管理问题,从而保证未来我国高铁“走出去”的健康发展。

李婕[3](2014)在《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自1984年国务院开始出台文件提出推行工程总承包建设项目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凭借其缩减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建设安全、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降低工程成本等优点,被国内工程领域广泛采用。但是在工程总承包模式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产生的工程纠纷也日益增加,而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不合理性正是导致工程纠纷的根本原因之一。2011年,我国《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颁布,弥补了我国工程总承包市场30年来合同范本的空白。但是,由于我国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试行时间短,真正应用工程总承包范本为模板签订的工程项目还不多,国内学者对该合同范本的研究也较少。本文以此为契机,探讨符合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方式。首先,本文选择《FIDIC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1999年版)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试行)》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本合同范本的特点。其次,在理论基础的研究上,将合同风险分为三级风险,归纳和梳理两本合同范本三级合同风险,构建合同的风险分担框架。再次,本文从风险管理和补偿的角度,详细对比国内外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的三级合同风险的风险分担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在我国环境下选择合理的合同分担方式的建议和完善工程总承包合同范本的建议。最后,以孟加拉国孟巴矿项目案例对合同风险分担的重要性与合理性予以验证。

郭林霞[4](2009)在《煤层气钻井工程风险及监控研究》文中提出针对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发生的钻井工程项目事故的特征,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建立适合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采取相应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以将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的程度,减少或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减少煤层气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本论文以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为对象,研究了煤层气钻井工程的空间格局,探讨了煤层气钻井的设计风险,建立了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风险评价,针对风险因素给出风险控制的方法和风险监督方法。从监理的角度,建立以质量、成本、进度为主体的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煤层气钻井工程综合风险控制措施。

郝树根[5](2003)在《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文中指出简述目前煤矿建设工程发生施工索赔成因 ,及其从加强施工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入手的防范措施。

马雨[6](2021)在《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燃气管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需要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基础。燃气管道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活动涉及到的资金巨大、建设过程复杂。要通过内部审计的手段监测项目资金动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确保投资效果。长期以来,T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采用的是竣工结算审计模式,属于事后审计范畴。它仅仅能履行审计资金的监控职责,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全面、综合性审计的要求。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梳理内部审计相关委托代理理论、“免疫系统”理论和内部审计理论,阐述了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理论。其次,以T公司具体的工程项目案例,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内部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缺乏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最后,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是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审计优化模式,明确T公司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必要性以及开展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实施原则、组织结构和职能定位,对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程序的四个阶段进行优化,分别是审计的立项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制定工程项目审计实施过程中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以及竣工决算等各阶段的具体审计内容和实施程序,同时提出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已成为当前内部审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T公司燃气管道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方法和体系相对老旧。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需要优化其内部审计模式,运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直接联系企业的具体项目,并嵌入项目的具体各个环节,才能够直接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运行,因此,采用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模式对T公司项目实施内部审计将更具优势。

谢东伟[7](2019)在《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EPC总承包模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做为一种将设计、采购、施工深度交叉的,又能够缩短工期、控制成本、提高质量的承包模式,该模式获得利润空间大,受到工程各界的高度重视;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承担几乎全部风险,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项目目标的失败,因此,EPC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系统对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的研究,从风险管理的四大流程到风险控制的四大方法、从风险识别及评估的定性分析方法到定量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 EPC总承包工程的风险管理;同时结合EPC总承包工程的五大阶段进行了风险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介绍了菲迪克合同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应对措施,对EPC总承包工程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重点介绍了风险识别、评价的几种常用方法: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风险识别、评价的方法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建立评价模型,对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工程做了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用于解决项目风险因素之间的重要性排序的问题,而模糊综合评价则是用于解决项目所面临整体风险水平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价,采用专家评分法作为辅助;评价目的是通过利用层次分析法更好确定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对严重程度,进行排序,从而对风险因素加以重点控制,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整体分析进行评价。本文分析了投标、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及竣工五个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措施,指导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的风险因素,给予的相应重视程度,编制的相应风险管理应对计划、措施。上述三种风险识别、评价的方法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对提高公司现阶段EPC总承包工程的风险管理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王文利[8](2018)在《违法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任何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诉争合同无效,裁判者均需审查合同的效力,如若认定诉争合同有效,则需在裁判文书中表述诉争合同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无悖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合法有效;如若认定合同违法而无效,则需引用违反具体强制性规定法条,因此每一起合同纠纷案件均无法回避合同效力之审查,存在合同效力的司法识别问题。作为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即违法合同效力的司法识别须有相应的法律依据,合同违法即无效,自当无从研究此类合同效力,然则强制性规定类型化肇始,无论立法者是否予以规定此概念,违法合同不一定无效已深入法治思维之中,如何进行司法识别责无旁贷成为研究对象。当企及探究强制性规定类型精确化、标准化沦为无法实现之幻想,放弃则欲罢不能,如何判定违法合同的效力依旧是司法实务中疑难杂症。《民法总则》第153条未采纳强制性规定类型化概念,源于理论与实务界争议较大、无明确区分标准。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空降“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之概念,立法未予采纳极具正当性,不仅在于无明确司法识别标准,更主要困境为如何界定之,概皆源于强制性规定类型化系法学概念,并非法律或言立法术语。现因上述原因虽未纳入立法之中,但如何司法识别违法合同的效力依然系裁判难点之一,可谓沉珂痼疾未除,又添并发症,争议不仅未平复,相反更加激烈。探究违法合同之效力,如若继续固持沿循强制性规定类型标准化之路径,因其固有性质使然,无法实现初衷。如何精准识别违法合同效力,仍需自法律历史中探寻,因人类的各种社会制度均起源于蒙昧社会,发展于野蛮社会,成熟于文明社会,法律制度亦不例外。欲探寻法律体系中细枝末叶,需自无效合同规则的历史演化肇始。强制性规定和违反之无效合同先于国家、法律存在,起源于远古时代之禁忌和违反禁忌的合同。无效合同规则的成因基础为公平、良知、正义、效率,分别系其民法学、伦理学、哲学、经济学基础。有效合同自有价值判断理念,合同有效的基石为鼓励交易、契约自由、等价交换等,鲜有探讨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理念,无效合同规则亦应存有其相应价值判断理念:维护交易秩序是其首要需求,保障契约自由是其必然结果,鼓励和促进交易是其内在目的。强制性规定源于氏族禁忌,先于法律而存在,其类型化并非如我国学者误传系史公尚宽先生所创,细究其雏形可追溯至罗马法中将限制性法律或禁止性法律划分为不完善法律、不完全完善法律及完善法律,在我国系“舶来品”,其继受中存在诸多失误,其中之一,当下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效力认定存在极端两极化,即过于宽松和苛求。对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无效合同效力认定,矫枉过正,如苛求认定有效,随意扩大无效的范围。其成因无外乎学术研究存在误识、理论准备不足、司法识别路径指向不明。虽强制性规定类型标准、精确化是无法实现的梦想,但仍具有相当的价值功能:根本性转变了裁判者的理念、慎重对待违法合同的效力、不轻易否定合同效力。为防止公法过分干涉意思自治、保持适度管制,需要对强制性规定加以一定限制,两分法起到了在私法领域桥头查验欲进入国家管制、分辨强制性规定对私法行为效力影响的审核作用。两分法作为一种严格预防强制性规定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否定的守桥者(裁判者)手中检测仪器之一,规制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尊重和守护意思自治是守卫者使用两分法之本分,其价值功能亦在此。强制性规定类型化并非唯一司法识别违法合同效力利器,识别强制性规定类型需考量立法目的、衡量相冲突利益、法益之种类、交易安全,其所禁止者,究系针对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等,加以认定。不仅如此,还应当考量无效后果、法律效果、诚实信用原则及公平、公正原则。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合同效力之因素,慎重适用强制性规定否定合同效力,尽量减少无效合同之认定。我国无效法律行为规则的历史演化,特别是违法合同效力之司法识别,系改革开放伴生物,随前者不断深化而变化,历经任意无效、限制无效至严格限制无效之清晰可见脉络。其进步性不可小觑,但因我国改革开放仍然在路上,故现行规则及其适用依然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违法合同效力之司法识别中:适用法律依据不规范、认定合同无效扩大化、强制性规定类型化识别有误、裁判无效依据有误、请求确认合同无效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自相矛盾。特别是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适用《合同法》第52条不规范:依据该条认定合同有效;不直接适用该条认定合同无效;笼统适用该条;混用该条各项。无效扩大化表现为:有瑕疵合同认定为无效;委托理财合同保底条款认定无效于法无据;将未生效合同判定无效。诸多司法识别失误主要源于司法实践忽视法律适用、强制性规定泛滥、强制性规定类型化识别认识模糊。矫治上述缺失首先须在立法上清理限缩强制性规定,慎重判定违法合同无效,在此基础上奉行“存疑推定有效”之规则,具体而言,不轻易否定合同效力;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不因部分无效否定整体合同效力;法定撤销及解除优先于无效。在违法合同中,违反资格准入强制性规定的嗣后补正合同,作为特例,此类合同主要是指房屋买卖、房屋租赁、土地使用权出让、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已达成合意,合同已成立甚至履行,但出卖方、租赁方、出让方未能在规定期限内或自始至终未依法取得相关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消防验收安全合格证、出让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地产开发经营资质证书及依法被法院查封财产后擅自处分的合同,合同标的物或其建筑行为因此存在瑕疵,但存在取得相应许可证或涤除瑕疵可能性的合同。该类合同异于无效合同补正及无效合同转换,虽合同内容具有一定瑕疵,但存在涤除瑕疵可能性,并不因此无效。无论自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基础、理念,抑或违法合同效力之司法识别,均旨在限制强制性规定即公权力对意思自治过度干预,尊重当事人合意,尽量认可合同有效,严格控制违法合同无效之司法判定,鼓励交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邢中华[9](2017)在《EPC模式下的赞比亚MCL电站项目风险管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赞比亚MCL火电项目为例,以风险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明确风险管理的特点、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进而研究了海外EPC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并探讨了EPC项目风险管控的工具方法,为赞比亚MCL火电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控提供了理论支撑。论文阐述中,结合了亲身经历和自身工作经验,引用大量工程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案例,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从设计、采购、施工三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旨在为海外EPC总承包项目尤其是南部非洲EPC火电总承包项目提供借鉴,做好项目风险预警,力求将中国电力企业海外EPC项目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通过科学的、规范的风险源控制,从而提高中国电力企业的涉外风险分析和规避能力,提升中国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空间。海外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作用尤其重要。国内涉外企业在海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做到更好的控制风险,就要合理利用风险管理体系的作用。本文着眼于项目建设寿命周期中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分析了海外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海外火电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发展的阶段不同,情况略有变化,风险的种类也会差别巨大,风险管理的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各种风险之间亦有互相影响,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之间也是相互作用,必须统筹应对。本文共分四个章节,由浅到深分析了海外电力项目风险管理的步骤和方法。第四章中,对风险管控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规划方案和措施,基本涵盖了作者所经历项目的整个过程。

蒋晓玮[10](2016)在《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项目审计是一项对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的专业审计,它有自身的运动规律,要正确把握工程项目审计的要点,就要了解工程项目的特征以及建设程序。与此同时,工程项目审计又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众多繁杂的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必须要运用更为复杂的审计程序和方式。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总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资金投向了大型工程建设领域,但其违法犯纪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该项目的项目相关者的利益,为了防止此情况加剧恶化,针对大型工程项目应采用跟踪审计模式。基于工程项目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工程项目审计工作具有审计周期长、审计内容量大、经济性明显、审计方式复杂、审计领域广泛以及要求较高等一系列特性。正由于如此,工程项目审计面对的考验多,风险大。多年来,我国从事工程项目审计工作的机构和职员,一贯在探索更深层次的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其中,审计的过程中将审计流程和风险控制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强化项目审计的风险思维运用,建立完善的审计风险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通过全面了解该项目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明确各个审计流程中潜藏的风险,对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升内部审计的水平,为项目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首先对工程审计风险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然后描述了XW保障房项目的基本情况,对该工程项目审计风险识别进行阶段性分析,包含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与竣工阶段等。最后对如何应对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措施。通过对XW保障房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实施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与服务,及时识别并控制建设项目的风险点,推进建设项目规范、有序、有效的运行,建立一个可以降低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的工作系统,希望可以为此类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的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二、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2)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机理与解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中国高铁海外投资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官
        1.1.2 中国高铁海外投资面临多重风险
        1.1.3 中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研究的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海外投资风险管理学术史梳理及相关研究综述
        1.3.2 高速铁路学术史梳理及相关研究综述
        1.3.3 风险耦合模型相关学术史梳理及相关研究综述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总结
    1.4 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高铁海外投资现状与风险概述
    2.1 高铁海外投资的界定
        2.1.1 高铁海外投资的概念
        2.1.2 高铁海外投资的特征
    2.2 国内外高铁行业发展现状
        2.2.1 国外高铁行业发展概况
        2.2.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现状
    2.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特征与成因
        2.3.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特征
        2.3.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主要成因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识别
    3.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识别方法
        3.1.1 案例研究法
        3.1.2 文献挖掘法
    3.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的识别与完善
        3.2.1 基于案例研究法的风险因素识别
        3.2.2 基于文献挖掘法的风险因素识别
    3.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清单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分析
    4.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基础
        4.1.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界定
        4.1.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关键要素
        4.1.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的分类
    4.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机理
    4.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关系分析
        4.3.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单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4.3.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双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4.3.3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多因素风险耦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指标体系的构建
    5.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5.2.1 常见的风险耦合模型
        5.2.2 风险耦合模型的比较及选择
    5.3 基于历史统计层面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3.1 历史案例统计
        5.3.2 N-K模型构建
        5.3.3 基于历史风险事件的N-K模型应用
    5.4 基于案例仿真层面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5.4.1 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概况
        5.4.2 耦合度模型构建
        5.4.3 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
        5.4.4 基于莫斯科-喀山高铁项目的耦合度及系统动力学模型应用
    5.5 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解耦思想的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防控策略
    6.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解耦原理
        6.1.1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解耦原则
        6.1.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解耦原理示意
    6.2 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解耦策略
        6.2.1 耦合前风险防控策略
        6.2.2 耦合中风险防控策略
        6.2.3 耦合后风险防控策略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7.3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A.基于文献挖掘法的风险因素挖掘结果
    B.莫斯科-喀山项目风险指标打分问卷
    C.耦合度计算结果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E.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合同风险分担基本理论
    2.1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基本理论
    2.2 工程合同风险分担的基本理论
3 我国与 FIDIC 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比较
    3.1 我国与 FIDIC 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基本框架
    3.2 我国与 FIDIC 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比较
    3.3 我国与 FIDIC 合同风险补偿比较
4 孟加拉国孟巴矿项目实例分析
    4.1 孟加拉国孟巴矿项目概况
    4.2 项目风险分担
    4.3 项目风险事件处理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煤层气钻井工程风险及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1.2.2 煤层气钻井工程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
2 煤层气资源与钻井工程的空间分布
    2.1 煤层气资源的赋存情况
        2.1.1 煤层气与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
        2.1.2 煤层气与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情况
        2.1.3 煤层气与社会经济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
    2.2 煤层气钻井工程分布与风险
        2.2.1 钻井工程分布
        2.2.2 钻井工程布局风险
    2.3 小结
3 煤层气钻井工程设计风险
    3.1 煤层气钻井工程地质设计风险
        3.1.1 地层与储层风险
        3.1.2 钻井工程地质设计风险
    3.2 煤层气钻井工程设计与风险
        3.2.1 煤层气钻井工程作业类型
        3.2.2 井身结构设计
        3.2.3 钻井循环介质设计
        3.2.4 钻柱设计
        3.2.5 取芯设计
        3.2.6 固井工程设计
    3.3 小结
4 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4.1 项目风险识别
        4.1.1 风险识别的过程
        4.1.2 风险识别的方法
    4.2 项目风险评价
        4.2.1 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4.2.2 煤层气钻井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4.3 项目风险控制
        4.3.1 风险预防
        4.3.2 风险缓解
        4.3.3 风险转移
        4.3.4 风险自留
    4.4 项目风险监督
        4.4.1 风险管理监测
        4.4.2 风险管理监督
    4.5 小结
5 煤层气钻井工程监理风险控制
    5.1 质量风险控制
        5.1.1 质量风险控制方案
        5.1.2 钻井液的质量风险控制
        5.1.3 井身质量风险控制
        5.1.4 取芯质量风险控制
        5.1.5 套管与固井质量风险控制
        5.1.6 录井质量风险控制
        5.1.7 测井质量风险控制
    5.2 成本风险控制
        5.2.1 煤层气钻井工程成本构成
        5.2.2 煤层气钻井工程成本预测模型
        5.2.3 煤层气钻井工程成本风险控制
    5.3 进度风险控制
        5.3.1 流程风险控制
        5.3.2 绩效风险控制
    5.4 小结
6 煤层气钻井工程内外部风险预防与规避
    6.1 外部风险控制
        6.1.1 煤层气CDM项目风险控制
        6.1.2 环境成本风险控制
    6.2 内部风险控制
        6.2.1 风险预防
        6.2.2 风险转移
        6.2.3 风险规避
    6.3 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成果
    7.2 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

(6)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免疫系统”理论
        2.1.3 内部审计理论
    2.2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2.2.1 工程项目概念
        2.2.2 工程项目生命周期
        2.2.3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2.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3.1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定义
        2.3.2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作用
        2.3.3 工程项目内部审计模式
    2.4 跟踪审计相关理论
        2.4.1 跟踪审计定义
        2.4.2 跟踪审计特点
        2.4.3 跟踪审计目标
第三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T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3.1.1 T公司简介
        3.1.2 T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3.1.3 T公司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
        3.1.4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审减情况
    3.2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3.2.1 内部审计人员配置
        3.2.2 内部审计工作安排及具体模式
        3.2.3 工程项目各阶段审计情况
        3.2.4 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状况
    3.3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内部审计人员队伍薄弱
        3.3.2 审计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3.3.3 内部审计模式不够科学
        3.3.4 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
第四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方案设计
    4.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必要性
        4.1.1 传统事后审计的缺陷
        4.1.2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优势
        4.1.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作用
    4.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及实施原则
        4.2.1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可行性
        4.2.2 T公司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实施原则
    4.3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组织结构及职能定位
        4.3.1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的组织结构
        4.3.2 内部审计组成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4.3.3 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相关部门职责
    4.4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程序
        4.4.1 审计立项阶段
        4.4.2 审计准备阶段
        4.4.3 审计实施阶段
        4.4.4 审计完成阶段
    4.5 T公司工程项目全过程内部跟踪审计预期效果
第五章 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
    5.1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5.1.1 广泛吸纳优秀内部审计人才
        5.1.2 综合考虑内部审计人员的经验能力
        5.1.3 引入社会审计人员
        5.1.4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
    5.2 着力提升T公司内部审计能力
        5.2.1 开发适用于燃气工程的内部审计软件
        5.2.2 健全T公司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5.2.3 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复核
    5.3 改进内部审计模式
        5.3.1 转变内部审计观念
        5.3.2 改变内部审计模式
        5.3.3 加强审计工作全过程监督
    5.4 构建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机制
        5.4.1 加强T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监督
        5.4.2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5.4.3 建立内部审计绩效奖惩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7)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EPC总承包模式发展历程
        1.2.2 项目风险管理及风险识别、评价的方法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课题研究目标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成果与创新点
        1.4.1 可行性分析与方案
        1.4.2 研究难点
        1.4.3 技术路线
        1.4.4 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EPC总承包工程风险管理概述
    2.1 风险及风险管理概述
        2.1.1 风险
        2.1.2 风险管理
    2.2 EPC总承包模式概述
        2.2.1 EPC总承包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2.2.2 EPC总承包的优势和不足
        2.2.3 EPC总承包的风险管理定义
        2.2.4 EPC总承包的风险管理特征
        2.2.5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分类
    2.3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
    2.4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应对方法和选择
        2.4.1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应对常用方法
        2.4.2 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应对方法选择
    2.5 EPC总承包项目各阶段的风险管理
        2.5.1 EPC总承包项目的投标阶段风险控制
        2.5.2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阶段风险控制
        2.5.3 EPC总承包项目的采购阶段风险控制
        2.5.4 EPC总承包项目的施工阶段风险控制
        2.5.5 EPC总承包项目的试运行及竣工阶段风险控制
    2.6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意义
        2.6.1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目标
        2.6.2 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意义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
    3.1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概述
    3.2 EPC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
        3.2.1 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的依据
        3.2.2 EPC项目风险识别的成果
    3.3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3.3.1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识别的方法及流程
        3.3.2 肖家洼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评价
    4.1 肖家洼EPC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4.1.1 层次分析法建模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建模
    4.2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的风险评价
        4.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4.2.2 基于专家评分法的指标隶属度确定
        4.2.3 项目风险的模糊综合评价
    4.3 肖家洼装车站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计划
    5.1 肖家洼装车站EPC项目风险管理组织
        5.1.1 肖家洼装车站EPC项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5.1.2 肖家洼装车站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监控
    5.2 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8)违法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动因
    二、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三、研究状况
    四、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违法合同的“法”规范:强制性规定
    第一节 强制性规定的概念诠释
        一、强制性规定的范围
        二、相关概念辨异
        三、强制性规定的祛魅
    第二节 强制性规定类型化的演变
        一、类型化的现实性
        二、类型化的追根溯源
        三、类型化继受的缺失
    第三节 类型化既存问题成因
        一、法源误区
        二、储备不足
        三、识别路径指示不明
    第四节 二分法类型化的适用功能
        一、二分法类型化的功效
        二、二分法类型化的考量
        三、类型化精准目标的践行
        四、未入典并不是废弃
    小结
第二章 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判断理论
    第一节 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历史演化
        一、无效合同的起源
        二、民法总则第153条对无效合同规则的影响
        三、我国无效合同规则发展趋势
    第二节 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建构基础
        一、民法学基础:公平
        二、伦理学基础:良知
        三、哲学基础:正义
        四、经济学基础:效率
    第三节 违法合同无效规则的理念
        一、首要需求:交易秩序之维护
        二、必然结果:契约自由之保障
        三、内在目的:鼓励和促进交易
    小结
第三章 违法合同效力的司法识别
    第一节 司法识别误区
        一、裁判文书适用法律条文不规范
        二、合同无效认定扩大化
        三、强制性规定类型识别错位
        四、合同无效判定依据不当
        五、适用诉讼时效认知不一
    第二节 无效合同司法识别误区的成因
        一、忽视法律适用
        二、强制性规定滥觞
        三、强制性规定类型识别不清
    第三节 无效合同识别误区之矫治方法
        一、清理限缩强制性规定
        二、慎重判定违法合同无效
        三、确定存疑推定有效规则
    小结
第四章 违法合同的特例:嗣后补正合同效力
    第一节 嗣后补正合同创设的必要性
        一、嗣后补正合同的概念及特征
        二、嗣后补正合同现存困境
        三、嗣后补正合同缺失性
    第二节 域外启示
        一、违法合同未必无效
        二、违法合同嗣后补正效力的法益权衡
        三、违法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不足为鉴
    第三节 嗣后补正合同的性质
        一、嗣后补正合同异于合同效力补正
        二、嗣后补正合同不同于无效合同转换
        三、嗣后补正合同的有效性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9)EPC模式下的赞比亚MCL电站项目风险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控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第2章 海外EPC项目模式与风险管控理论概述
    2.1 海外EPC项目模式的相关概念
        2.1.1 海外项目EPC模式的合同结构
        2.1.2 海外EPC项目合同模式的特点
        2.1.3 海外EPC项目的管理及组织模式
    2.2 项目风险的相关概念
        2.2.1 风险概念
        2.2.2 风险特征
    2.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3.1 风险管理的特点
        2.3.2 风险管理的目标
        2.3.3 风险管理的原则
    2.4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控流程
        2.4.1 风险识别
        2.4.2 风险评价
        2.4.3 风险响应
        2.4.4 风险监控
    2.5 海外EPC项目风险管控的工具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赞比亚MCL火电项目的风险分析
    3.1 项目概况
    3.2 项目设计风险分析
        3.2.1 设计采用标准风险
        3.2.2 设计过程计算书符合性风险
        3.2.3 设计数据符合性风险
        3.2.4 设计进度控制风险
        3.2.5 设计与设备厂家配合的协调风险
        3.2.6 设计精细化的风险
        3.2.7 设计批准的风险
        3.2.8 项目设计风险小结
    3.3 项目采购风险分析
        3.3.1 采购规格风险
        3.3.2 物流运输风险
        3.3.3 物资缺损风险
        3.3.4 项目采购风险小结
    3.4 项目施工风险分析
        3.4.1 金融风险
        3.4.2 法律风险
        3.4.3 当地物资采购风险
        3.4.4 HSE风险
        3.4.5 人力风险
        3.4.6 分包风险
        3.4.7 合同风险
        3.4.8 工期风险
        3.4.9 项目施工风险小结
    3.5 风险分析评估的具体实施方法
        3.5.1 风险分析方法的选择
        3.5.2 风险综合评价分析法在本项目上的使用
        3.5.3 风险综合评价分析法的持续性使用
        3.5.4 得分高风险的控制措施
    3.6 本章小结
        3.6.1 风险现状总结
        3.6.2 可能的问题与不足
第4章 风险管控方案规划及控制措施
    4.1 风险管控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思路
        4.1.1 整体规划原则和管理目标
        4.1.2 项目各阶段的风险规划
    4.2 风险控制基本要求
        4.2.1 构建科学的管理组织机构
        4.2.2 建和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4.2.3 构建高效业务流程
    4.3 风险控制具体措施
        4.3.1 设计风险管控措施
        4.3.2 采购风险管控措施
        4.3.3 施工风险管控措施
    4.4 赞比亚MCL项目风险处置结论及建议
        4.4.1 本项目风险处置的结论
        4.4.2 本项目风险处置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展望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A 赞比亚MCL项目经营风险识别、评估建议表
附录B 风险指标权重打分表
附录C 风险概率打分表
致谢

(10)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贡献
第二章 工程审计理论概述
    2.1 工程项目审计的概念
    2.2 工程项目审计的特点
    2.3 工程项目审计流程
        2.3.1 工程项目审计准备阶段
        2.3.2 工程项目实施阶段
        2.3.3 工程项目审计的终结阶段
    2.4 工程项目审计的依据
    2.5 工程审计风险
    2.6 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手段
第三章 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识别
    3.1 项目基本情况
        3.1.1 工程项目概况
        3.1.2 XW审计项目跟踪审计架构
        3.1.3 XW审计项目跟踪审计流程
    3.2 项目各阶段审计风险识别
        3.2.1 工程决策审计阶段
        3.2.2 工程设计阶段
        3.2.3 工程招投标阶段
        3.2.4 工程施工阶段
        3.2.5 竣工结算阶段
        3.2.6 竣工验收阶段
第四章 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应对
    4.1 全过程跟踪审计操作要点
    4.2 XW保障房工程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4.2.1 工程决策阶段体现关口前移
        4.2.2 工程设计阶段重点侧重于概预算审计
        4.2.3 工程招投标阶段注重合法与透明
        4.2.4 工程施工阶段注重原始凭证审查
        4.2.5 竣工结算阶段决算审计是关键
        4.2.6 竣工验收阶段手续完备是保障
第五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启示
    5.3 论文不足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四、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2]我国高铁海外投资风险耦合机理与解耦策略研究[D]. 严然. 重庆大学, 2019(01)
  • [3]工程总承包合同风险分担的比较研究[D]. 李婕. 华中科技大学, 2014(12)
  • [4]煤层气钻井工程风险及监控研究[D]. 郭林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03)
  • [5]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成因与防范[J]. 郝树根. 山西焦煤科技, 2003(12)
  • [6]T公司工程项目内部审计优化研究[D]. 马雨.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7]肖家洼装车站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谢东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违法合同的效力问题研究[D]. 王文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 [9]EPC模式下的赞比亚MCL电站项目风险管控研究[D]. 邢中华. 山东财经大学, 2017(05)
  • [10]XW保障房工程项目审计风险管理研究[D]. 蒋晓玮. 华东交通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浅谈煤矿建设工程施工索赔的成因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