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变化与难度(论文文献综述)
和经纬,苏芮[1](2021)在《试验性治理与试点嵌套——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逻辑》文中认为经常性的政策试验是中国公共政策过程的典型特征,也是试验性治理进行政策创新、解决难题的主要载体。已有政策试点研究多以单项目试点为研究对象,然而对于长时期、跨部门、多目标的超大规模试点尚缺乏系统总结,在社会政策领域的探讨则更少。本研究以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为例,通过对新医改11年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壮阔画卷的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和主题建模等方法,总结中国公立医院改革、乃至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政策逻辑。研究发现,试点嵌套是在高度不确定性和利益格局高度复杂性约束下推进社会政策领域改革的有效模式。试点嵌套整合了试点空间、内容和过程等多重要素,有效提升了试点主体的学习能力、整合能力、兼容能力,促进了社会政策的创新扩散。
陈振生[2](2021)在《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启动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医疗资源极大丰富,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我国居民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保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不断提高,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的主要供应者,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一直阻碍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事关居民的健康和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9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疗体系改革的开始,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其中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主要探讨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如医疗服务如何定价、财政补助的标准如何制定、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起付线和自付比如何设置来平衡“保大病”和“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两个目标,当支付方式从后付制向预付制转换后,预付制支付标准如何确定等。具体如下:第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因果关系图分析补偿机制改革实施前后公立医院的应对。研究发现,在资源投入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之间存在资源竞争关系;如果财政补助减少,公立医院会减少社会职能产出、增加人均医疗服务量或增加人均药费进行应对;考虑社会效益后,政府应增加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第二,以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为例,估测预付制支付方式的支付标准。研究发现支付标准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分担的保留效用、患病的平均治疗成本和弥补医院亏损的风险成本。分担医院的保留效用具有一定的人数门槛,需要达到一定人数后达到规模经济,才能产生风险分担的作用。为有效实施按人头付费支付方式,提出了对患者、公立医院、医保机构的建议。第三,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基于共同代理模型,分析医疗服务价格标准、财政补贴标准及相应的医疗保险报销政策的制定。研究发现政府为了激励公立医院在社会职能上付出更多努力,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职能进行了负向激励,即惩罚。这不仅导致患者获得医疗服务支付的成本超过了所获得的效用,导致“看病贵”,而且造成公立医院经济职能的供给减少,产生“看病难”。为了保证消费者均衡,医疗保险应对重症患者采用高起付线和低自付比,实现保大病;对轻症患者,应采用低起付线和高自付比,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第四,分析不同市场结构下,公立医院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竞争方式时的补偿标准。研究发现,当政府放松对医疗服务价格管制,由公立医院自主定价时,医疗保险的出现不仅会使医疗服务潜在的最高价格上升,而且会降低患者医疗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而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大;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医疗服务供给量越小;在公立医院完全垄断市场供给条件下,公立医院存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的可能。同时,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并不必然导致医疗服务价格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改善质量的内容。如果改善质量对成本产生的净效应为负,则改善质量会降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净效应为正,则会使医疗服务价格上升;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可能不会提高质量、抑制价格上涨。在寡头市场——质量模型中,与公立寡头市场的均衡结果相比,混和寡头市场中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竞争使均衡结果出现四种可能情形,分别是: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上涨;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下降;产量增加、质量投入增加、价格下降;产量减少,质量投入减少,价格上涨。第五,利用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公立医院效率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在公立医院效率评价中,忽略公立医院社会职能产出会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在对公立医院2011-2018年生产效率评价中,发现改革效果不显着,且生产效率总体来说有小幅下降。在影响公立医院效率的因素中,财政补助对公立医院的效率变化影响不显着;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也未使公立医院效率得到改善;医疗服务价格对公立医院效率变化影响显着,但门诊服务价格和住院服务价格产生影响的方向相反。第六,为了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对公立医院效率的影响,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进行评价。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影响后,公立医院整体效率有改善,表明由于环境因素和随机扰动的存在,导致对公立医院效率的低估。降低门诊服务价格、提高住院服务价格、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需求,既有利于公立医院生产率提高,也有利于静态效率改善;但参保比例、财政补助和竞争对公立医院的生产率没有显着影响,而对公立医院静态效率既存在正向影响,又存在负向影响,最终结果是正负影响抵消,没有对公立医院效率产生显着影响。本研究有三点创新:首先,以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参与约束为条件,对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标准进行测算;其次,以消费者均衡为视角进行分析,提出医疗服务定价机制,并形成与财政补助、起付线、自付比等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再次,将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产出变量共同纳入效率评价模型,对公立医院进行更准确的效率评测。
余园园[3](2021)在《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浙江为样本省,以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医师为研究对象,分析双方医师多点执业感知对各自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识别其中具有优先改进战略价值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监管策略和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搜集国内外相关成果,借鉴多种理论模型方法,构建分析框架,归纳提取变量和指标。通过焦点小组访谈,邀请来自政府、高校、医院相关专家进行访谈,完善研究框架和初始量表。通过问卷调查法,选择浙江省温州市6家公立医院开展预调研,发放管理者问卷256份、医师问卷295份。在正式调研中,管理者数据来源于全国及片区公立医院院长会议现场调查;医师数据来源于浙江省8个城市19家公立医院现场及线上调查。共发放管理者问卷350份、医师问卷1000份。使用SPSS 24.0软件、AMOS 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利用因子分析对变量解构和检验;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感知关联度;通过回归分析确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借鉴IPA分析法(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IPA),辨识政策调整的“急、重、难”点。【结果】(1)开发了适用于我国医师多点执业感知和行为意愿的评估量表。管理者测评量表包含:经济风险感知(MER)、管理风险感知(MMR)、收益感知(MBP)、难度感知(MDP)、个体靶向约束(MPR)和机构靶向约束(MIR)6个维度,共23道题项。医师测评量表包含:平台风险(PPR)、声誉风险(PRR)、经济风险(PER)、收益感知(PBP)、难度感知(PDP)、参与行为意愿(PBI)6个维度,共25道题项。(2)发现了多点执业感知的相互关系和感知的强弱水平。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管理者的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779,P<0.001),风险感知与难度感知正向相关(β=0.556,P<0.001),难度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246,P=0.004)。医师的风险感知与收益感知负向相关(β=-0.090,P=0.021),风险感知与难度感知正向相关(β=0.469,P<0.001),收益感知与难度感知不相关(P>0.001)。因子得分系数矩阵显示,管理者的难度感知因子得分为2.82±0.57,风险感知因子得分为1.93±0.63,收益感知因子得分为0.88±0.48。其中,经济风险因子得分为2.44±0.71,管理风险因子得分为2.53±0.57。医师的收益感知因子得分为3.31±0.64,风险感知因子得分为2.82±0.57,难度感知因子得分为2.69±0.58。其中,平台风险因子得分为3.20±0.70,声誉风险因子得分为2.63±0.54,经济风险因子得分为3.15±0.63。(3)分析了多点执业感知对行为意愿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力。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者的管理风险感知越高,越倾向于对多点执业实行个体靶向约束(β=0.372,P<0.05)和机构靶向约束(β=0.371,P<0.05)。经济风险感知、收益感知、难度感知对监管行为意愿无显着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师收益感知每增加1个单位,医师参与行为意愿就会增加2.981倍(95%CI:2.238-3.971);医师难度感知每增加1个单位,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就会降低0.558个单位(95%CI:0.386-0.808)。医师的风险感知对其参与行为意愿无显着影响(P>0.05)。(4)辨识了管理者和医师的基础特征对各自行为意愿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县处级及以上的管理者相比,县处级以下的管理者个体靶向约束意愿(β=0.166,P<0.05)和机构靶向约束意愿(β=0.142,P<0.05)均较高。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男性医师的0.523倍(95%CI:0.375-0.729);硕士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本科医师的1.469倍(95%CI:1.015-2.128);与无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相比,非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其6.761倍(95%CI:2.805-16.300),而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参与行为意愿是其1.585倍(95%CI:1.080-2.325)。(5)构建了医师多点执业管理优先改进战略矩阵。IPA分析结果显示,管理风险感知在“持续加强区”的是公立医院内的工作时间和服务供应量下降(3.97,0.171);在“亟待改进区”的是耗费公立医院过多时间管理成本(3.79,0.24);在“调整转移区”的是很难将多点执业医师收入按固定比例进行调控(4.03,0.07)、加大人员岗位配置和工作量分配的难度(3.89,0.05);在“维持现状区”的是负面影响公立医院教学效果和带教质量(3.65,0.09)。医师收益感知处于“持续加强区”的是扩大社会知名度(3.71,0.11)、更好实现个人价值(3.80,0.15)、获得社会尊重(3.68,0.16);处于“亟待改进区”的是提高临床自主权(3.63,0.12)、提高业务水平(3.61,0.10);处于“调整转移区”的是满足经济需求(3.80,0.08);处于“维持现状区”的是增加同行专家交流(3.58,0.07)、获得同行认可(3.58,0.07)、缓解公立医院的高压环境,获得在公立医院难以得到的赞赏和肯定(3.53,0.04)。医师的难度感知处于“持续加强区”的是“公立医院医师开展多点执业非常艰难”(3.46,0.22);处于“亟待改进区”的是“多点执业无法实现我的预期收益”(3.14,0.26);处于“维持现状区”的是“我无法参与到多点执业中去”(3.18,0.25)。【结论】(1)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感知从强到弱依次为:难度感知、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感知从强到弱依次为:收益感知、风险感知、难度感知最弱。管理者的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和难度感知相互关联;而医师的收益感知和风险感知相关,风险感知和难度感知相关,难度感知和收益感知不相关。(2)管理者的管理风险感知影响其监管行为意愿,管理者的经济风险感知、收益感知和难度感知不影响其监管行为意愿。而医师的收益感知、难度感知影响其参与行为意愿,医师的风险感知不影响其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其中,医师的收益感知对其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医师的难度感知。(3)管理者的职务对其个体靶向约束意愿和机构靶向约束意愿均有影响,县处级以下的管理者的监管意愿更加强烈。医师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多点执业经历对其参与行为意愿有显着影响,女性医师、本科医师、无多点执业经历医师的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相对较低。非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对医师参与行为意愿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单位指派型多点执业经历。(4)多点执业政策调整“急”在:降低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时间管理成本;加大对提高医师临床自主权和业务水平的作用。“重”在:妥善解决对公立医院服务供应量造成的危机;帮助实现医师个人价值、获得社会尊重和扩大社会知名度。“难”在:达成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预期收益;以公立医院为多点执业供给侧取得突破。
管淑慧[4](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指出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钱晨[5](2021)在《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载体,医生是支撑其发展的核心力量,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强化和深入,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已逐渐成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如何把握医院薪酬管理的导向作用、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是困扰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难题。而县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构建一套能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激发医生活力、体现优绩优酬理念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显得尤为必要。目的本研究基于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理论建立医生工作量核算公式,结合岗位价值评估和综合考核等内容,探索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公平、适宜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可有助于切断县级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充分体现医生劳务价值和调动积极性,引导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方法采用文献复习法对绩效薪酬分配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和案例资料进行分析,构建本研究的分析框架,以此作为理论研究基础。采用专家咨询法,对课题内容框架设计、实证研究过程、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等环节进行论证、修改和完善。利用现场调查法、量值估计法和价值点数法,实证调查医生工作量、岗位价值和综合考核等情况,拟合医生绩效薪酬。结果(1)以RBRVS理论体系为核心内涵,建立了包括时间消耗、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风险压力四维度的医生工作量核算公式,并赋予不同权重,进而利用量值估计法,明确医生门诊、手术、急诊、会诊、管床日数等工作量相对价值。(2)以专业技术资格等级为评价手段,以其统一规定的基础性绩效为比较基础,将其转化为比值系数用以代表岗位价值系数,体现不同岗位级别之间在相同工作量上的价值差异。(3)从控制费用、院级及以上表彰情况、医生接收投诉数、丙级病案数和参与社会帮扶情况等五方面构建医生综合考核体系及其相应的标准和奖惩额度,考核结果与医生绩效工资相挂钩。(4)本研究最终探索构建了一套将医生工作量、岗位价值、综合考核等内容,以公式联立起定量化关系的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5)选取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开展实证研究,在确定相同绩效期间的基础上,比较样本医院普外科医生的历史绩效和本研究方案拟合所得绩效,研究发现拟合绩效在一定程度上较高于历史绩效且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验证本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医生工作的多层次和繁复性,因而对于医生的绩效薪酬的测算应符合时代经济价值的发展,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理应及时更新与调整。且不同医院可根据自身的战略导向、发展倾向合理布局方案要素。
马佳奇[6](2020)在《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内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遍认可,企业管理层和财务工作者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的医疗机构,尤其是公立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仍然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尤其是在国家进行医疗体制改革之后,医疗行业逐渐市场化、开放化,医疗卫生市场竞争逐渐走向白热化。公立医疗机构一方面要承担本身具备的社会公益职能,另一方面也急需在千帆竞技的行业大环境下谋求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实现高效资源配置、精准科学运营的综合管理手段,既能让医院及时有效掌握医疗资源使用效率进而合理再分配、再利用,又能够在减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实行全过程分析考评。为此,将全面预算管理应用在医院的日常运行与管理中,既能应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同时也能够按照体制改革的要求彻底改变以药补医的机制,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功能双报告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增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处于医疗体制改革大潮中的SZ公立医院在发展中意识到,医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预算管理中亟需解决的缺陷会影响医院今后稳固有序的发展。为进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的研究,本文以SZ公立医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文献分析、走访调查等方法,对SZ公立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本研究发现,SZ公立医院在预算编制、执行和考评环节都存在不足。问题的原因在于医院在意识层面没有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对全面预算管理没有系统的了解,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约束预算的执行等。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借鉴其他医院的优秀经验,将理论融入实际,对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措施:一是采用合理的编制方法,引入零基预算、扩大预算覆盖面保障编制内容全面,提升预算结果准确度;二是建立三级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三是在引入平衡积分卡理论,建立全面预算考评体系,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分析和对员工考核激励的目的;最后,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提高预算编制、分析方面的工作效率,保障优化举措能够发挥效用。本研究通过对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以期提高其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控制,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扩大收益率,提高经济效益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其他同类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改革提供新思路。
高扬[7](2020)在《Q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2009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医改已步入了深水区,而在这期间仍面临许多改革的难点和痛点。公立医院是我国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主体,其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如竞争压力、持久发展等突出问题。而公立医院的绩效事项改革尤其是一块难嚼的硬骨头,需久久为功、下大力气去做,它既是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有效的工作抓手。目前,公立医院处在新的环境与形势中,如何既能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又可以降本提效、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医院的永久持续发展,是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与重大挑战。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可以改善这些问题,而提高医院整体绩效这就需要从临床科室的绩效评价着手。临床科室是医院的核心组成单元,直接对病人实施诊疗与护理的关键部门,加强对其绩效考核、评价及管理,是医院管理者开展工作的关键课题。然而,我国关于临床科室的绩效考核方案仍然不够成熟,也尚未有统一的临床科室绩效评价体系,所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临床科室绩效考评体系显得尤为迫切重要。研究目的基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Q医院原有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设计一套符合Q医院临床科室实际情况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在Q医院进行应用试评价,为Q医院进一步做好临床科室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案。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半结构式定性访谈的方法,通过对Q医院15名管理层(院长、职能科室主任)人员与20名医护人员(临床科室主任、医生、护士)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原有临床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认识,分析其绩效考评现况。本研究将专家咨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对20名选定的专家,开展两轮的咨询,来确立该院临床诊疗科室的绩效考评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考评体系中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值,即制定出同级、同层次指标之间重要性比较的判断矩阵,让专家给出同级指标间重要程度评分,根据专家们评分形成的矩阵,计得末端指标最终的权重,且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在应用试评中,采取TOPSIS法对2018年Q医院临床科室的业绩展开测评。研究结果(1)经定性访谈发现,Q医院的员工对原有绩效考核方案,存有认识不深刻、忽视考核的作用、考核内容与结果缺乏及时的反馈和沟通、考核过于重视经济指标、考核内容复杂等问题;(2)初步遴选的绩效考评指标,经两轮的专家咨询以后,结合打分和意见,根据筛选标准,排除了指标体系中8个三级指标(甲级病案率、危急重症抢救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人次数、出院病人数、医疗纠纷事故比例、管理费占总支出的比例、教学评分),确立了 Q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评体系,涵盖科室的公益性、内部业务、财务状况、可持续发展4个维度、下设9个二级指标、细分32个三级指标;(3)利用层析分析法计算出了一、二、三级指标中各个指标的组合权重,经过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比例CR值均小于0.1。其中,患者满意、病人费用负担、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业务收支等二级指标权重较大;(4)将确定的考评体系应用于Q医院的临床科室(12个内科、15个外科)中,并将考评结果进行排序。东院消化内科位列内科榜首,其综合评价值是0.552497,本部神经外科在外科中排名第一,综合评价值为0.563544;(5)将新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应用评价结果反馈给临床科室主任与质管部负责人,绝大多数认为考核指标来源有迹可循,指标合理、内容简洁、层次清楚、权重设置科学。结论与建议Q医院现行绩效考核方案内容过于复杂、员工对其了解不够、考核结果公开化不够、考核偏重于经济指标等问题。为此,本研究重新构建了Q医院临床科室指标体系,并且为每一指标均设置了权重,量化了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的指标体系对Q医院临床科室开展绩效评价并与原有考核结果作对比,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评价的结果与医院实际情况基本相符,新的考核指标体系来源有迹可循,内容简洁、层次清晰、权重精确,满足临床部门工作考核需求,对提升医院总体绩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针对Q医院现存的问题以及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过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要持续动态地完善Q医院临床部门绩效测评指标以及评价内容体系。(2)要提高公立医院各层级领导者,尤其医护人员对绩效考评与管理的认识。(3)负责绩效考评的Q医院质管部应不断加强与临床部门的沟通与反馈。(4)要加强和扩大绩效考评结果对临床工作的具体应用。
彭露茜[8](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疗健康一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医疗卫生的改革都会牵动人们的神经。医疗卫生改革具有其独有的特殊性,是一个艰巨又复杂的工程,是困扰各个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重点针对公立医院进行,同时其也是此次改革中最大的难点。县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医疗机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担着为广大农村居民看病的重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水平,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否成功对我国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我国农村基层农村医疗体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双峰县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情况,发现存在的困难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从几个重要维度,为双峰进一步实施改革提供针对性建议。论文首先以湖南省双峰县为例,从社会经济与医疗卫生情况、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情况等方面概括双峰县公立医院新医改的现状与取得的初步成效;其次,深度分析双峰县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产生的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不足、分级诊疗实施难度大、医院管理体制欠缺、卫生投入机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等;最后针对双峰县公立医院医疗体制改革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以坚持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与加强医院服务能力为关键点,以促进医院管理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完善补偿机制,加强疾病预防、维护群众健康,建立可持续的县级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
赵福海[9](2020)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优化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医联体改革的发展趋势,以温医一院为例,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四家医院特点进行归纳,研究该院与中小医院联合后,结合医联体运营效果和所采取的措施,得出了医联体中各医院就诊量不降反增、医联体各级医院运营成本增加和医联体运营模式开展后导致医患问题频发,投诉率不降反升3点主要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在文献检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借助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分析出转诊等医联体间的流程不畅,给患者造成不便等18点造成问题的原因。通过对于现存模式的优化内容分析、政府及相关部门保障政策两个方面提出了对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营模式的优化方案。首先,发挥医保经济杠杆作用,加强信息平台整合。建立针对分级诊疗不同的社保报销比例制度,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作用,争取“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医联体内设施设备联合使用,共享资源,编制服务相互间购买的财务结算制度,提升资源利用率。其次,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完善医联体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医联体建设的资金支持,助力医联体建设。明确医联体建设的合法合规性,让各医联体建设单位坚定信心。大胆借鉴共享经济盈利模式合理分配利益。在医联体建设的政策红利期,以及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本研究将医改模式的管理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是,国家的医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尤其是公立医改逐步进入深水区,有关的配套政策还不明确,对公立医院盈利性的经营等相关法律研究欠缺,因此部分对策建议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安恩光[10](2020)在《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文中指出公立医院是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公共场所,它的服务对象特殊,大都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等为一体的,且公立医院的门急诊楼、住院楼逐渐趋向高层,建筑机构复杂,人员比较密集而且流动性大,各种大型的医疗器械、危险化学品、可燃物质多,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社会影响范围大。苏州作为江苏省经济总量第一的地级市,在全国排名也是名列前茅。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作为苏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公立儿童医院,其医疗服务辐射整个苏南,甚至长三角其他地区。如果发生火灾事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本篇论文,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防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与考察,分析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并剖析原因所在,在此基础上探索出符合儿童医院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在消防管理方面,与其他公立医院有着一定的区别和自身特殊性,希望为其他公立医院提供管理经验和借鉴,推动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的发展。近几年,江苏省爆发了一系列重大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严峻,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本文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消防安全管理为切入点,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梳理了公立医院消安全管理的现状,并从中得出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进一步探索出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应对策略: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重视培养消防安全管理专业人才、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监督体制、加快智慧消防的建设与发展等方面。
二、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变化与难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变化与难度(论文提纲范文)
(1)试验性治理与试点嵌套——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中国特色的试验性治理与试点嵌套 |
三、研究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分析方法 |
四、新医改以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历程分析 |
(一)试点探索期 |
(二)试点扩大期 |
(三)全面推开期 |
五、试点嵌套框架下公立医院改革逻辑 |
(一)时空嵌套:多批次分级试点 |
(二)内容嵌套:三医联动 |
(三)过程嵌套:公立医院改革的创新与策略 |
六、结论 |
(2)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公益性 |
2.1.3 补偿机制 |
2.1.4 看病“贵” |
2.2 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3 市场失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2.5 博弈论 |
2.3 国内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2.3.1 政府财政补助 |
2.3.2 医疗服务价格 |
2.3.3 医保支付方式 |
2.4 国外补偿机制研究现状 |
第3章 国内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历程 |
3.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实践 |
3.2.1 江苏宿迁医改 |
3.2.2 陕西神木医改 |
3.2.3 福建三明医改 |
3.3 典型国家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启示 |
3.3.1 公费医疗保障模式——英国 |
3.3.2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德国 |
3.3.3 自费医疗保险模式——美国 |
3.3.4 强制性医疗储蓄模式——新加坡 |
3.3.5 对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启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与改革 |
4.1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利益相关者 |
4.1.1 政府与公立医院 |
4.1.2 社会公众与公立医院 |
4.1.3 患者与公立医院 |
4.1.4 医保机构与公立医院 |
4.1.5 医药企业与公立医院 |
4.2 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 |
4.3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因果关系 |
4.3.1 取消“药品加成”前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2 财政补助收入减少后公立医院的对策 |
4.3.3 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3.4 考虑社会效益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
4.4 补偿机制改革建议 |
4.4.1 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助 |
4.4.2 加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
4.4.3 合理测算医疗成本,确定服务价格 |
4.4.4 系统思考,形成合力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估测与模型 |
5.1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1 按人头付费方式支付标准研究现状 |
5.1.2 按人头付费支付标准估测 |
5.1.3 实施按人头付费方式的要求 |
5.2 共同代理与公立医院补偿标准 |
5.2.1 公立医院补偿标准现状 |
5.2.2 共同代理基本假设与模型 |
5.2.3 委托人非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4 委托人合作下的委托代理模型 |
5.2.5 研究结果与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市场结构与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关系 |
6.1 市场结构与补偿标准 |
6.2 市场结构与竞争方式的选择 |
6.2.1 市场结构的选择 |
6.2.2 竞争方式的选择 |
6.3 垄断市场与补偿标准 |
6.3.1 垄断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3.2 垄断市场——质量模型 |
6.4 寡头市场与补偿标准 |
6.4.1 寡头市场——市场份额模型 |
6.4.2 寡头市场——质量模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对效率的影响 |
7.1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现状 |
7.2 补偿机制改革对公立医院生产效率的影响 |
7.2.1 相关文献回顾 |
7.2.2 研究方法、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
7.2.3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估测 |
7.2.4 生产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7.2.5 结果及分析 |
7.3 基于三阶段DEA方法的公立医院静态效率评价 |
7.3.1 三阶段DEA方法 |
7.3.2 投入、产出指标及影响因素的选择 |
7.3.3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
7.3.4 结果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8.1.1 研究结论 |
8.1.2 政策建议 |
8.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三阶段DEA中第二阶段松弛变量值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医师多点执业极具普遍性 |
1.1.2 医师多点执业极具争议性 |
1.1.3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多元化 |
1.1.4 我国医师多点执业的困境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 |
1.2.2 感知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
1.2.3 行为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
1.2.4 政策相关医师多点执业研究述评 |
1.3 已有研究的不足 |
1.4 理论基础 |
1.4.1 计划行为理论和模型 |
1.4.2 期望效价理论和模型 |
1.4.3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模型 |
1.4.4 政策评估理论和模型 |
1.5 总体研究框架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1.7.1 分析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 |
1.7.2 分析医师对多点执业的参与行为意愿 |
1.7.3 分析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策略 |
第2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管理者及样本量 |
2.1.2 医师及样本量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焦点小组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法 |
2.2.5 IPA分析法 |
2.3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
2.3.1 管理者问卷 |
2.3.2 医师问卷 |
2.4 质量控制 |
2.5 技术路线 |
第3章 管理者的多点执业监管行为意愿研究 |
3.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3.2 研究问题和假设 |
3.2.1 研究问题 |
3.2.2 研究假设 |
3.3 管理者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
3.3.1 管理者初始问卷 |
3.3.2 焦点小组访谈 |
3.3.3 管理者预调研问卷 |
3.3.4 管理者正式问卷和数据收集 |
3.4 数据分析和假设论证 |
3.4.1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感知及其构成 |
3.4.2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研究 |
3.4.3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研究 |
3.4.4 管理者基础特征对多点执业感知的影响 |
3.4.5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及其构成 |
3.4.6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监管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医师的多点执业参与行为意愿研究 |
4.1 研究思路和内容 |
4.2 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 |
4.2.1 研究问题 |
4.2.2 研究假设 |
4.3 医师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 |
4.3.1 医师初始问卷 |
4.3.2 焦点小组访谈 |
4.3.3 医师预调研问卷 |
4.3.4 医师正式问卷和数据收集 |
4.4 数据分析和假设论证 |
4.4.1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感知及其构成 |
4.4.2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研究 |
4.4.3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研究 |
4.4.4 医师的基础特征对多点执业感知的影响 |
4.4.5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参与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策略研究 |
5.1 研究工具和设计思路 |
5.2 管理者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 |
5.2.1 管理者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构建 |
5.2.2 数据结果及分析 |
5.3 医师多点执业优先改进战略矩阵 |
5.3.1 坐标设置 |
5.3.2 数据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讨论 |
6.1 多点执业感知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
6.1.1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获得感一般 |
6.1.2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风险体验突出 |
6.1.3 管理者对多点执业的畏难情绪严重 |
6.1.4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获得感强烈 |
6.1.5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风险体验不强 |
6.1.6 医师对多点执业的难度感知一般 |
6.2 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度和强弱对比 |
6.2.1 管理者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分析 |
6.2.2 医师多点执业感知的关联分析 |
6.2.3 双方多点执业感知的强弱对比 |
6.3 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分析 |
6.3.1 管理者的多点执业监管诉求 |
6.3.2 医师的多点执业的参与诉求 |
6.4 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的分析 |
6.4.1 管理者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
6.4.2 医师多点执业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 |
第7章 医师多点执业的监管策略与建议 |
7.1 降低医师多点执业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时间管理成本 |
7.2 妥善解决多点执业带给公立医院服务供应量的危机 |
7.3 加大多点执业对提高临床自主权和业务水平的作用 |
7.4 分类构建医疗服务支付标准体系夯实医师工作价值 |
7.5 借力“互联网+医疗服务”赋能医师收获社会尊重 |
7.6 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提升多点执业医师社会知名度 |
7.7 创建临床实践良性循环帮助医师实现个体预期收益 |
7.8 降低以公立医院为医师多点执业供给侧的现实难度 |
第8章 结论与创新点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管理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二:医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管理者问卷 |
附录四:医师问卷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5)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4 质量控制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结果 |
3.1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工作量核算 |
3.2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岗位价值评估 |
3.3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综合考核 |
3.4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构建 |
3.5 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实证研究 |
4 讨论 |
4.1 基于RBRVS的绩效薪酬分配方案与实证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对比分析 |
4.2 医生绩效薪酬测算应以工作量为核心 |
4.3 医生绩效薪酬测算应将岗位价值作为关键要素 |
4.4 医生绩效薪酬测算应将综合考核作为重要依据 |
4.5 研究构建的医生绩效薪酬方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5 对策及建议 |
5.1 以医生绩效薪酬改革为突破,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
5.2 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医生绩效薪酬考核体系和激励措施 |
5.3 以科学评价为依据,强化医生薪酬激励 |
5.4 以动态调整为手段,优化县级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合理性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公立医院医生薪酬制度改革发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6)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
2.1 公立医院概述 |
2.1.1 公立医院的定义 |
2.1.2 公立医院的特征 |
2.2 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
2.2.1 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 |
2.2.2 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
2.2.3 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
2.3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概述 |
2.3.1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特征 |
2.3.2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 |
2.3.3 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及内容 |
第三章 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SZ公立医院简介 |
3.2 SZ公立医院预算管理现状及分析 |
3.2.1 SZ公立医院预算目标确立情况及分析 |
3.2.2 SZ公立医院预算编制情况及分析 |
3.2.3 SZ公立医院预算执行情况及分析 |
3.2.4 SZ公立医院预算考核情况及分析 |
第四章 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预算目标确定不合理 |
4.1.2 预算编制不科学 |
4.1.3 预算执行情况缺失 |
4.1.4 预算考核效果发挥不足 |
4.2 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
4.2.2 全面预算领导机制不科学 |
4.2.3 全面预算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 |
4.2.4 预算管理理念未树立 |
第五章 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优化措施 |
5.1 优化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机制 |
5.1.1 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结构 |
5.1.2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机制 |
5.1.3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执行情况监督反馈机制 |
5.2 强化预算目标管理 |
5.2.1 建立预算目标管理体系 |
5.2.2 建立科学的预算目标制定标准 |
5.3 提升SZ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精准度 |
5.3.1 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的“全面性” |
5.3.2 采用“零基预算”为主的预算编制方法 |
5.4 引入平衡记分卡建立预算考评体系 |
5.4.1 指标体系的确定 |
5.4.2 权重的确定和计算 |
5.4.3 现行预算管理方式的测评 |
5.5 进一步加强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
5.5.1 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培养 |
5.5.2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Q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绩效考核理论概述 |
3 国内外医院绩效考核研究综述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6 研究内容 |
7 技术路线 |
二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 资料来源 |
2 研究方法 |
3 资料分析 |
4 质量控制 |
三 研究结果 |
1 Q医院组织架构 |
2 Q医院绩效考核现况 |
3 Q医院医务人员对原绩效考核方案看法的定性访谈结果 |
4 Q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结果 |
5 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置结果 |
6 基于新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2018年临床科室绩效的试评情况 |
四 讨论 |
1 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2 各维度关键指标的选取 |
3 综合评价结果的讨论 |
4 新构建指标体系与原有考核方案的对比 |
五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六 特色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新医改背景下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研究 |
二、文献述评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新医改 |
二、县级公立医院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以人民为中心理论 |
二、公共服务理论 |
三、公共治理理论 |
四、公共产品理论 |
第三章 新医改背景下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现状 |
第一节 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做法 |
一、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
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改革 |
三、补偿机制改革 |
第二节 双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 |
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
二、医疗费用控制取得良好效果 |
三、以药养医现象得到缓解 |
第四章 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一节 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存在的问题 |
一、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不足 |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欠缺 |
三、分级诊疗实施难度大 |
四、县级公立医院卫生投入机制不完善 |
五、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
第二节 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资金短缺制约医院服务能力 |
二、职责不明确影响医院管理效率 |
三、服务能力欠缺制约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
四、政府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医院自我补偿受限 |
五、公立医院激励政策不合理造成人才流失 |
第五章 深化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建议 |
第一节 坚持县级公立医院公益性,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
第二节 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制度 |
一、建立“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管理体制 |
二、推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 |
第三节 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分级诊疗 |
一、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 |
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 |
三、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四节 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 |
一、政府加大投入 |
二、探索“以技养医” |
三、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作用 |
第五节 完善考评制度,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共享经济背景下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优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本文研究框架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主要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主要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系统理论 |
2.1.2 集团管控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境外医联体模式研究 |
2.2.2 国内医联体模式研究 |
2.2.3 中国医联体的4种成熟模式 |
3 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 |
3.1 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里程 |
3.1.1 温医一院医联体理念形成 |
3.1.2 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历程 |
3.2 温医一院对于四家医院医联体运营模式介绍 |
3.2.1 文成县人民医院医联体模式构建 |
3.2.2 其他三家医院的托管方式医联体方式 |
4 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4.1 四家医院医联体运营现状 |
4.2 四家医院实现医联体运营前后主要经营指标数据分析 |
4.3 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5 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行主要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1 问卷设计与发放 |
5.2 数据分析 |
5.3 小结 |
6 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营模式的优化方案 |
6.1 温医一院医联体运营模式的优化内容及分类 |
6.2 对于现存模式的优化方案 |
6.2.1 针对以上问题的对应解决对策 |
6.2.2 医联体建设的其他方面优化 |
7 研究不足及展望 |
7.1 研究不足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 |
致谢 |
(10)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二) 访谈法 |
(三) 比较研究法 |
(四) 归纳总结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创新与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 |
第二章 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的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
一、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 |
(一) 消防的相关概念 |
(二) 消防安全管理的相关概念 |
(三)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 公共产品理论 |
(二)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三)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
一、我国消防安全管理的历史沿革与社会化发展模式现状 |
(一) 我国消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二) 我国消防社会化管理模式的现状 |
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现状 |
(一) 儿童医院的基本情况 |
(二) 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
(三) 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
(四) 人员的消防培训与演练 |
(五) 消防安全检查 |
(六) 消防设施设置与维护保养 |
三、儿童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 |
(一) 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创建方面 |
(二) 在消防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方面 |
第四章 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存在问题 |
(一) 消防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
(二)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工作有漏洞 |
(三) 培训与演练实战化不足 |
(四) 火灾隐患整改不到位 |
(五) 部分消防设施设置不合理维保有遗漏 |
二、原因分析 |
(一) 消防安全责任制有缺失 |
(二)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缺陷 |
(三) 消防安全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 |
(四) 缺乏对安全隐患整改的重视 |
(五) 智慧消防建设与发展不足 |
第五章 国外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
一、国外消防安全管理的经验 |
(一) 美国的消防安全管理经验 |
(二) 英国的消防安全管理经验 |
(三) 日本的消防安全管理经验 |
(四) 德国的消防安全管理经验 |
二、国外消防安全管理经验的启示 |
(一) 加大对消防安全管理的经费投入 |
(二) 积极发挥社会消防中介组织作用 |
(三) 加快推进消防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使用 |
(四) 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教育培训体系 |
(五) 完善消防管理监管体制 |
(六) 加快消防安全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
第六章 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策略研究 |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责任制 |
二、建立健全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
三、重视培养消防安全管理专业人才 |
四、完善消防安全管理的监督体制 |
五、加快智慧消防的建设与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公立医院体制改革的变化与难度(论文参考文献)
- [1]试验性治理与试点嵌套——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政策逻辑[J]. 和经纬,苏芮. 社会保障评论, 2021(04)
- [2]基于新医改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D]. 陈振生. 南昌大学, 2021(02)
- [3]公立医院管理者和医师的多点执业行为意愿及监管策略研究[D]. 余园园. 吉林大学, 2021(01)
-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5]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薪酬分配方案研究[D]. 钱晨.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SZ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研究[D]. 马佳奇.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7]Q医院临床科室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 高扬. 山东大学, 2020(02)
- [8]新医改背景下双峰县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问题研究[D]. 彭露茜.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9]共享经济背景下温医一院医联体建设优化探究[D]. 赵福海.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10]公立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研究 ——以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为例[D]. 安恩光. 苏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