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您的终身——上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温佳[1](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练习系统使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许金鹏[2](2021)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提出
丁红艳[3](2021)在《农村高中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以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杨红燕[4](2021)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提问? ——基于Q县X中学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梁精泉[5](2021)在《中职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
朱瑶[6](2021)在《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18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卫生健康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身体活动不足问题的成因,寻求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当前公共健康的热点与焦点。小学阶段是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身体活动习惯的重要时期。学校是小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学校组织的体育课则是小学生身体活动的主要载体,肩负着为学生提供系统性身体活动的教育职能。然而我国目前尚无体育课堂教学因素与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体育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只有充分优化调控其构成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组织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才能使体育课堂活动在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中发挥最大效益。因此,小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探讨如何提升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关键切入点,是制定小学生身体活动水平提升方案的重要依据。研究目的:描述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的整体状况,以及其在性别、BMI、城郊区域等特点上存在的差异;分析影响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因素;针对当前上海市小学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的积累现状,提升针对性建议及改善方案。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探究小学生的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使用Acti Graph GT3X+型号的三轴加速度计对上海市6个区随机抽取的18所小学共545名学生的44节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使用《体育课开展情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对学生背景信息、体育课安排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和Excel 2016对所有采集的问卷数据和身体活动水平进行录入。采用描述性统计对问卷数据以及小学生体育课堂身体活动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探讨不同性别、BMI、城郊区域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一节35 min的常规体育课中,学生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16.50min,约占体育课总时间的47.14%;平均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10.66 min,约占体育课总时间的30.47%;平均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为7.84 min,约占体育课总时间的22.39%。(2)不同性别小学生体育课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男生显着高于女生(M男=8.35 min,M女=7.82 min,P<0.05);不同BMI小学生体育课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没有显着性差异(M体重过低=8.03min,M体重正常=7.88min,M超重=7.68min,P>0.05);不同城乡区域小学生体育课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城区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郊区小学生(M城=8.21min,M郊=7.69min;P<0.05)。(3)学生参与体育课的态度(β=0.130,P<0.05)与学生对体育课增强成就感的认知(β=0.135,P<0.05)对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有显着的影响;教师的教龄(β=-0.212,P<0.05)与教师的责任心(β=0.015,P<0.05)对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具有显着的影响;教学内容(β=0.151,P<0.05)与教学评价反馈(β=0.121,P<0.05)对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有显着的影响;学习氛围(β=0.189,P<0.05)与同伴支持(β=0.073,P<0.05)对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有显着的影响。研究结论:(1)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与健康促进的推荐量还有很大差距。小学生体育课平均MVPA时间仅为7.84 min,占体育课总时间比例为22.39%,未达到课堂总时间的50%的推荐量;(2)不同性别学生之间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差异显着,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城郊区域学生之间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差异显着,表现为城区学生高于郊区学生;而不同BMI学生之间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具有显着差异;(3)持有积极体育态度且能够从体育课中获得较高成就感的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更长;教龄较短、责任心较高的体育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有更长的MVPA时间;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学内容趣味性越强、师生互动越积极,学生的MVPA时间越长;营造积极的体育学习氛围,鼓励积极的同伴互动,有助于学生体育课MVPA时间的累积。
巩建婷[7](2021)在《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意愿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中职生源的数量以及质量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来自职业教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职业教育内部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受到教育选择主体对职业教育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外部社会环境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教育内部同样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高职百万扩招,职教高考制度变革等等,这些变革不仅影响着当下人们的教育选择,也影响着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变得更为复杂,因此有必要了解当前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及其职业教育意愿实现的障碍,进而提出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意愿的实现路径,以期帮助中职生更好实现意愿,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理性选择理论、教育分流理论为基础,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河北省内某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对中职生的基本信息、家庭背景情况、对职业教育的认知、自我认知、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提升学历与能力、实现代际阶层地位跃迁、满足个人性向偏好、享受中职制度优势、获得高中毕业证等是当前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阻碍中职生意愿实现的障碍,主要包括个体学习基础薄弱、个体主观能动性不强、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配备不均衡、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优势不明显、社会外部坏境中的不利因素等,最后提出实现职业教育意愿的路径。
赵兴兴[8](2021)在《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文中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具备学习能力,但综合能力长期而稳定地低于同年级学生,未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水平的学生。学困生问题作为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关注。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致使英语学困生群体较大,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困生基本英语能力,还能培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现状以及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的策略。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学困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以初一英语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学困生、部分家长、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学困生成因及类型。此外,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针对动机不足、方法不当、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转化案例研究。最后在案例转化效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信息技术选取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家长介入以及学困生评价策略。通过转化的效果来看,信息技术手段介入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凌巧[9](2021)在《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基于成都市初中生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离婚率逐年攀升,意味着单亲家庭数量与日递增。家庭结构裂变导致单亲家庭教育功能逐渐弱化,单亲初中生在学业、心理、行为方面的发展存在着更高的风险性,亟需为单亲初中生家庭开发社会性支持系统。本研究以人类发展生态学为理论框架,就单亲家庭初中生所处的四层生态系统展开调查研究。多次对单亲初中生、单亲初中生家长、学校教师、校长进行访谈,同时对成都市现有家庭教育指导机构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发现单亲初中生所处的生态系统特征是:宏观系统下,尚未出台家庭教育专法,经费支持不足;外在系统下,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专业性亟需提升;中介系统下,学校在集体中解决共性问题、学校老师顾不上单亲家庭、家长怕得罪学校老师;微观系统下,单亲家庭生态过渡期艰难、父母间共同养育关系破裂、父亲角色缺席、母亲缺乏教育知能、单亲初中生面临多重困境。各层生态系统之间未能通过交互作用,促进单亲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宏观系统下,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落实家庭教育经费政策、疏导单亲家庭刻板印象;外在系统下,促进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发展;中介系统下,加强家校合作,使学校成为单亲家庭的支持性系统;微观系统下,建立单亲初中生家庭生态过渡预警指标、实施生态化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加强单亲初中生家长自觉学习意识。
崔艳敏[10](2021)在《农村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PISA 2018年数据》文中提出在信息时代下,学生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繁杂的环境。阅读素养包括两个层面的内涵:首先,阅读素养是主体依据不同的阅读介质和阅读策略,检索、提取、评估阅读文本内容信息;其次,阅读素养提出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阅读技能,着重强调学生应拥有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根据以上阅读素养的内涵,通过测验被试者对阅读文本内容的认知能力高低程度以及对不同文本类型的把握情况来评估被测试者的阅读能力。在借助PISA阅读素养试题展开问题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试题赋分拟真值计算、问卷作答情况不理想等一系列问题后,为了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面貌,所以放弃使用自己的调研数据继而采用PISA官网发布的PISA 2018阅读素养测试数据来分析我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城乡学生阅读素养现状,通过学生问卷数据探究影响学生阅读素养的因素。通过对官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第一,我国农村、乡镇地区学生的阅读检索信息能力、理解力以及评估反思能力较差。第二,在文本来源中,对于多文本、单一文本的把握农村地区的学生还处在弱势。第三,县镇以下地区的学生难以达到阅读精熟度最高水平。第四,通过夏普利值分解法分析发现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影响较学校因素大。立足于提升农村、乡镇地区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符合农村、乡镇实际情况且易于实施的策略。第一,建立学生阅读账户对学生阅读进行追踪评价。第二,开展以学校为主的家校共读。第三,阅读文本介质多样化,数字与纸质阅读深度结合。第四,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策略引导。第五,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第六,重视阅读流畅性教学及评估。第七,通过阅读仪式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关注您的终身——上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注您的终身——上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6)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18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国家对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视 |
1.1.2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与体质健康具有重要关系 |
1.1.3 体育课是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重要途径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身体活动的概念、分类、测量与评价 |
2.1.1 身体活动的概念 |
2.1.2 身体活动的分类 |
2.1.3 身体活动的测量与评价 |
2.2 身体活动与身心健康的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关于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 |
2.3.1 国内关于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现状 |
2.3.2 国外关于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研究现状 |
2.4 影响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相关因素研究 |
2.4.1 个体因素 |
2.4.2 教师因素 |
2.4.3 课堂教学因素 |
2.5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测试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上海市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总体情况 |
4.2 不同性别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分析 |
4.3 不同 BMI 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分析 |
4.4 城郊区域小学生体育课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分析 |
4.5 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 |
4.5.1 学生因素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
4.5.2 教师因素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
4.5.3 教学组织因素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
4.5.4 教学环境因素对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1:家长告知书 |
附件 2:体育课开展情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件 3:访谈提纲 |
(7)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意愿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理论基础 |
1.5.1 理性选择理论 |
1.5.2 教育分流之个性差异理论 |
1.6 核心概念界定 |
1.7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中阶段学生选择普职教育的发展变化 |
2.1 普职教育发展规模的演进 |
2.1.1 职业教育占比低于普高(1978-1985) |
2.1.2 职业教育占比高于普高(1986-1995) |
2.1.3 职业教育占比下降(1996-2001) |
2.1.4 普职占比大体相当(2002-2010) |
2.1.5 职业教育占比低于普高(2011-2018) |
2.2 高中阶段职普生源变化特点 |
2.2.1 普职生源数量阶段性的此消彼长 |
2.2.2 职教生源中考成绩持续滑坡 |
2.2.3 职教生源来源渐趋复杂 |
第三章 现阶段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调查 |
3.1 样本基本信息 |
3.2 现阶段选择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群体分析 |
3.2.1 中职生源绝对数量增加 |
3.2.2 中职生源中考成绩偏低 |
3.2.3 中职生家庭资本较弱 |
3.2.4 中职生源自我认知不明确 |
3.2.5 中职生源对职业教育认知差异大 |
3.3 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 |
3.3.1 追求个人发展 |
3.3.2 满足个人性向偏好 |
3.3.3 享受中职制度优势 |
3.3.4 获得高中毕业证 |
3.4 选择职业教育意愿的合理性分析 |
3.4.1 从教育目的与价值角度分析意愿的合理性 |
3.4.2 从实现可能性角度分析意愿的合理性 |
第四章 选择职业教育合理意愿实现的障碍 |
4.1 个体学习基础与主观能动性较弱 |
4.1.1 个体学习基础薄弱 |
4.1.2 个体主观能动性不强 |
4.2 学校基础设施与师资配备不均衡 |
4.2.1 不同专业实训设施配置不均衡 |
4.2.2 不同专业师资配备不均衡 |
4.3 中等职业教育制度优势不明显 |
4.3.1 中职对口升学制度优势不明显 |
4.3.2 中职资助制度不完善 |
4.3.3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作用发挥有限 |
4.4 社会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
4.4.1 就业环境相对较差 |
4.4.2 劳动力市场唯学历是举的人才观 |
第五章 选择职业教育合理意愿实现的路径 |
5.1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
5.1.1 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知 |
5.1.2 引导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
5.2 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
5.2.1 加强有升学意愿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课教学 |
5.2.2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
5.3 平衡不同专业间基础设施与师资力量 |
5.3.1 加大非骨干专业的投入力度 |
5.3.2 建立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
5.4 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制度 |
5.4.1 完善对口升学制度 |
5.4.2 完善国家资助制度 |
5.4.3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
5.5 营造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1 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意愿的调查 |
附录2 普通高中学生不选择职业教育的情况调查 |
附录3 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的意愿与实现路径访谈 |
致谢 |
(8)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框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学困生研究现状 |
1.4.2 基于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研究现状 |
1.4.3 综合评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息技术 |
2.1.2 学困生 |
2.1.3 英语学困生 |
2.2 理论基础概述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混合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量表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3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
3.4.2 初一英语学困生类型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案例分析 |
4.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1.1 学困生A前期背景调查 |
4.1.2 学困生A情况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1.3 学困生A转化过程 |
4.1.4 学困生A转化效果分析 |
4.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2.1 学困生B前期背景调查 |
4.2.2 学困生B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2.3 学困生B转化过程 |
4.2.4 学困生B转化效果分析 |
4.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3.1 学困生C前期背景调查 |
4.3.2 学困生C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3.3 学困生C转化过程 |
4.3.4 学困生C转化效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一学困生转化策略 |
5.1 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2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 |
5.2.1 游戏化教学策略 |
5.2.2 分层教学策略 |
5.3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策略 |
5.3.1 自学词汇策略 |
5.3.2 微课助学策略 |
5.4 基于信息技术的家长介入策略 |
5.4.1 过程监督策略 |
5.4.2 及时反馈策略 |
5.5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评价策略 |
5.5.1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
5.5.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
5.5.3 多维化的评价目标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一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9)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基于成都市初中生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台湾地区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大陆地区研究综述 |
1.2.4 已有研究总结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访谈法 |
1.3.3 个案研究法 |
1.4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5 数据处理 |
1.5.1 开放式编码 |
1.5.2 轴心式编码 |
1.5.3 选择式编码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家庭教育指导 |
2.1.2 单亲家庭 |
2.2 理论基础 |
3 发展生态学视角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调查 |
3.1 宏观系统视角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政策分析 |
3.1.1 强调政府主体责任,但尚未出台家庭教育专法 |
3.1.2 家庭教育经费支持不足 |
3.2 外在系统视角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现状分析 |
3.2.1 家庭教育主管机构缺位 |
3.2.2 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缺乏统筹管理 |
3.2.3 家庭教育市场亟需规范 |
3.2.4 单亲家庭指导课程尚待开发 |
3.2.5 家庭教育指导人员无专业标准 |
3.3 中介系统视角下学校提供家庭指导服务现状分析 |
3.3.1 在集体中解决共性问题——学校对家长学校的管理 |
3.3.2 怕得罪老师,孩子有苦头吃——家长对学校老师的态度 |
3.3.3 单亲太多,老师顾不过来——学校老师对单亲家庭的态度 |
4 微观系统视角下的单亲初中生家庭教育个案调查 |
4.1 “每个阶段我都只能摇头叹息”——生态过渡艰难 |
4.1.1 “离婚时暴瘦了二十斤”——家庭结构裂变时的痛楚 |
4.1.2 “说不上两句就不欢而散”——离异后矛盾持续性发展 |
4.1.3 “你谁啊?”——排斥继父继母 |
4.2 “我不知道找谁商量,很痛苦”——共同养育关系破裂 |
4.2.1 “好歹让我感受一下什么是父爱”——父亲角色缺席 |
4.2.2 “除了绝食,我别无他法”——母亲缺乏教育知能 |
4.2.3 “没想到她如此之糟糕”——单亲子女成长困境 |
5 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策略 |
5.1 宏观系统:提供政策、经费、文化保障 |
5.1.1 推进家庭教育立法 |
5.1.2 落实家庭教育经费政策 |
5.1.3 疏导单亲家庭刻板印象 |
5.2 外在系统:促进单亲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发展 |
5.2.1 明确设立家庭教育管理机构 |
5.2.2 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 |
5.2.3 规范市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 |
5.2.4 高校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 |
5.2.5 科研机构开发单亲初中生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
5.3 中介系统:学校成为单亲家庭支持性系统 |
5.3.1 提升教师指导单亲初中生家庭的意识和能力 |
5.3.2 学校开设单亲初中生家庭家长课程和学生课程 |
5.3.3 协同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干预单亲初中家庭教育问题 |
5.4 微观系统:制定生态化单亲家庭指导方案 |
5.4.1 建立单亲初中生家庭生态过渡预警指标 |
5.4.2 实施生态化单亲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
5.4.3 加强单亲初中家长自觉学习意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10)农村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PISA 2018年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阅读素养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 |
(二)农村地区学生阅读素养薄弱 |
(三)PISA项目备受国际关注 |
(四)PISA阅读素养试调研效果不理想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实践价值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PISA项目概述 |
1.PISA项目的起缘 |
2.PISA的研究目标 |
3.PISA的政策导向 |
4.PISA的组织和实施 |
5.PISA问卷设计和政策研究框架 |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关于阅读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
2.阅读素养测评框架和研究工具 |
3.农村学生阅读素养研究概况 |
(三)国外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 |
1.关于阅读素养的研究 |
2.关于PISA阅读素养的研究 |
第一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设计 |
(一)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数据来源及分析框架 |
1.数据来源 |
2.数据处理 |
3.分析框架 |
4.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分析法 |
2.均值法 |
3.夏普利值分解法 |
(五)厘清有关概念 |
1.阅读 |
2.素养 |
3.阅读素养 |
4.学生 |
5.城市与农村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农村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 |
一.认知能力情况 |
(一)我国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OECD的平均水平 |
(二)我国农村、乡镇地区学生的阅读检索信息能力较差 |
(三)我国农村、乡镇地区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弱 |
(四)我国县镇以下地区学生的评估与反思能力偏低 |
二.文本来源情况 |
(一)我国学生在阅读文本来源方面优于OECD平均水平 |
(二)我国农村地区学生的单一文本、多重文本得分最低 |
三.精熟度情况 |
(一)我国学生阅读精熟度优于OECED平均水平 |
(二)我国农村、乡镇学生难以达到阅读精熟度最高水平 |
第三章 农村中学生阅读素养影响因素探究 |
一.变量选取与说明 |
(一)因变量 |
(二)自变量 |
1.家庭层面 |
2.学校层面 |
3.个人层面 |
二.影响因素分析 |
(一)家庭因素是影响阅读素养最主要的因素 |
1.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是影响阅读素养的关键因素 |
2.得不到父母情感支持的学生阅读成绩偏低 |
(二)个人因素是影响阅读素养的次要因素 |
1.阅读兴趣是影响阅读素养成绩的关键个人因素 |
2.学前教育是影响阅读素养的重要因素 |
3.阅读内容的类型对阅读素养的影响较小 |
4.阅读策略有用性评价低的学生阅读成绩较低 |
5.学生每天坚持1-2 小时的阅读效果最佳 |
6.性别造成的阅读素养差距最小 |
(三)学校层面对于阅读素养的影响相对较小 |
1.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校层面的关键因素 |
2.激励学生表达与联系生活策略对于阅读成绩提升最有效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一)我国农村学生的阅读认知能力、精熟度水平较低,文本来源成绩较差 |
(二)农村学生阅读素养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最大 |
(三)阅读兴趣是影响农村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个人因素 |
(四)教师激励阅读参与策略有助于农村阅读素养的提升 |
二.建议 |
(一)家庭加强对学生阅读活动的支持 |
1.家庭适当的增加藏书量 |
2.学习中父母应给予孩子情感支持 |
(二)学校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
1.建立学生阅读账户对学生阅读进行追踪评价 |
2.开展以学校为主的家校共读 |
3.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策略引导 |
4.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5.重视阅读流畅性教学及评估 |
(三)个人关注自身阅读能力的提升 |
1.学生阅读介质多样化 |
2.养成良好的个人阅读习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外文类 |
三.中文期刊类 |
四.硕博论文类 |
附录 PISA 2018阅读素养测试样题 |
致谢 |
四、关注您的终身——上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练习系统使用研究[D]. 温佳.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许金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3]农村高中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以玉溪市新平县第一中学为例[D]. 丁红艳. 西南大学, 2021
- [4]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提问? ——基于Q县X中学的行动研究[D]. 杨红燕.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中职学生生命教育体系构建研究[D]. 梁精泉.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6]小学生体育课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以上海市18所小学为例[D]. 朱瑶.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7]中职生选择职业教育意愿及实现路径研究[D]. 巩建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8]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D]. 赵兴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9]单亲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 ——基于成都市初中生的个案研究[D]. 凌巧.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农村中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我国PISA 2018年数据[D]. 崔艳敏.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标签:上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