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西高校治安问题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白柏[1](2021)在《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文中认为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国家人才与社会精英培育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却安全事故频发。我国高校目前“以墙为界”的安全防控模式,在日益复杂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下,已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保障校园安全。本文对国内外高校治安管理研究进行充分回顾梳理后,立足于协同治理理论与治安领域相关基础理论,构建了以治安管理原则、治安管理主体、治安管理措施和治安管理评估等四大基础要素为核心的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并依托于个人工作经验,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的治安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对其治安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工作特殊性、工作现状进行梳理后,发现其校园治安管理所面临的主要工作问题与成因有:一是外部环境制约方面,包括国内外政治因素与网络环境、社会治安环境复杂、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协同治理建设不足方面,包括协同治理理念滞后、协同治理机制欠缺和整体治安防范薄弱;三是治安工作宣传教育缺失方面,包括高校治安保障各主体对治安工作宣传教育认识不足、高校缺乏专业安全教育的宣传队伍和教职工与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强。在此基础上,立足于本文高校治安管理体系框架,深入研究讨论了高校治安管理相关举措,具体包括:一是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二是构建高校多元责任主体协同治理体系,包括培育引导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三是构建高校多校区治安管理长效对策,具体包括运行保障对策、安全教育对策、预警分析对策以及工作考核对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学生是年轻有活力的一代,是国家人才力量储备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保障高校校园安全,满足大学生的基本安全需求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同时也是高校工作开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邱浩[2](2020)在《“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对于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平安校园”建设,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目标,迎合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也是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平安校园”内涵与外延的不断丰富与发展,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巩固了校园长治久安的局面,增强了师生主体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但是与“平安校园”建设的新要求相比,与党和国家的新期待相比,还存在差距,亟待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因此,探索“平安校园”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既是应对当前安全形势新问题、新挑战的应有之义,也是服务于“平安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为保障校园环境和谐稳定,打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本文以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并与高校保卫部门与师生员工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治理理论、协同理论等前沿理论对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更好的提升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效能。本文首先考察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概念界定、构成要素以及构建原则,深刻了解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主体、内容、对象、手段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从而划定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研究范围。其次,阐述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是建设与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原因。再次,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组织结构不顺、队伍建设滞后、信息协同不强、考核评价不力、科技水平不高等具体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为完善体系提供现实依据。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对策建议。通过健全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水平、加快队伍建设等措施,针对性的解决体系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彭盈盈[3](2020)在《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文中指出高校安全治理作为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一环,其传统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高校安全治安防控体系在应对日常高校安全治理工作中显得捉襟见肘。单一孤立的高校安全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当前高校治安形势的转变。高校校园安全工作应当转变治理思维,反思传统高校安全治理思维和手段的不足,建立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以提高高校安全治理的效能。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以维护高校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有一套自我调整、自我平衡的运行机制。高校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是立足于动态、整体、联系的系统思维,打破传统高校安全分析思路模式的束缚,创新性地对系统内部不和谐因素进行生态性的反思,在相互联系、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中寻找出路。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涵盖了人的系统、支持系统、交换系统、防御系统,通过在各子系统间建立一套自我预警、自我消解风险因素的机制,通过寻找安全与风险因素博弈的平衡点,保证高校校园安全系统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本文结合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现状,提出了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想,通过探讨“安全生态”与“生态安全”的异同,剖析“安全生态”的特点,寻找高校安全与生态系统的契合点,证实构建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可行性。借助生态思维对高校安全生态现状进行剖析,从“生物”与非生物系统投入不均衡、外部风险抵抗力薄弱、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存在不足、安全文化建设薄弱四个方面进行生态性的反思,力求从高校校园安全系统内部找出症结弊端所在。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思路参照生态学、系统理论的思维模式,立足整体、系统的角度,从构建高校安全生态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风险识别机制着手,提出相对应的构建策略,以提升各系统联合预防风险的能力,寻求高校安全生态系统自我调整、自我平衡的运行模式。为了更生动地阐释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笔者以高校“校园贷”犯罪为例对安全生态系统识别风险过程进行了说明。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应着眼于安全风险的事前预防,这对于高校校园安全治理和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勇[4](2019)在《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探究》文中认为高校是学生的聚集区域,近年来高校内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学生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大学校园内出现安全事故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评论,甚至还有可能产生群体性事件。因此,在新形势下依托新的法律法规,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建设高校治安防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将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问题及隐患,提出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袁鹏歌[5](2019)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高校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对社会治安稳定意义重大,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战略性的影响。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既是保障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社会长期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义。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日益成熟给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创新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大数据应用成为新时代高校治安防控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为治安防控工作高效化、科学化提供了技术支撑,成为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战斗力模式转换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高校面临的治安形势日益严峻,各种传统治安问题突出、新型犯罪手段增多、网络防控压力增大、治安灾害事故频发,但是由于高校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组织体系不合理、建设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和平台软件开发滞后以及保卫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导致治安防控体系的整合度不高、运行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虚拟空间防控不到位、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较弱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整体效能的发挥。探索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需要在治理理论、系统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第三方警务理论指导下,以高校治安秩序和师生安全感良好、满意度提升为建设目标,以高校党委、保卫部门、公安机关、校属其他单位和师生员工以及社会力量为建设主体,建立“1+6+5”的治安防控格局,即以一个信息化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校园边界与门禁防控网、重点地域防控网、背街小巷巡逻防控网、学校周边联合防控网、校园网络空间防控网、视频巡查防控网等六张网为骨架,以信息共享与预警机制、联动协作机制、应急指挥机制、运维保障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五项机制为保障,并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视化应用平台,全面提升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因此,针对目前高校面临的治安形势以及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缺陷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转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大数据思维,养成大数据意识,并且要统筹顶层设计,完善防控体系相关机制,同时要落实高校宏观指导,全面推进高校的大数据建设,使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信息化、立体化和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治安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得校园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稳中有降,可防性、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遏制,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防范,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彭晓文[6](2018)在《基于稳定的高校治安管理措施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做到保护学生的职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认识到学校治安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在对外交流中,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校园环境复杂也给学校的安保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对高校治安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探讨具体的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
高瑞江[7](2017)在《提升高校治安水平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校制度化建设,科技化管理手段的提高,高校治安有了非常大的改善。这为建立和谐社会和良好校园环境,促进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高校治安问题,已经从校内转到校外环境对学校治安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自身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治安体系建设中需要面对的问题。
陈守通[8](2016)在《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研究 ——以H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我国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是关乎社会长治久安和改革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推进和谐平安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机遇,促使各高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跨越发展。因而,构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探索和研究适合高校校园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对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及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当前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以H大学为例,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进而就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探索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实现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立体化、完善化。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一是本文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研究论文(综合期刊类研究方向诸多),以达到为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以及一线政法工作者提供必要理论参考;二是本文采取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部分高校开展实地调查走访等方式收集原始数据,分析当前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的现状。通过信息的收集和数据的分析,针对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建议和切实有效的实施措施。
李金阳,李亚莉[9](2015)在《关于加强高校治安管理的思考》文中指出近年来,高校治安管理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但随着经济政治形式的不断发展,高校治安管理的形式依旧严峻。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治安管理的难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高校治安管理的思路,以期为提高高校治安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毛建平,刘星言[10](2015)在《发展视域下高校治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大部分高校治安防控体系信息化水平要明显落后于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也和社会综合治理网络信息体系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高校要加强治安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是要以发展的眼光谋划高校和周边防控体系建设的档案基础工作;其次是强化保卫部门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第三要在治安档案建设工作中引进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
二、广西高校治安问题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高校治安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高校治安管理体系 |
(一)概念界定 |
(二)构成要素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三、治安基础理论 |
第三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现状 |
一、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一)学生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二)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情况感知测量 |
(三)学生、教职工高校治安管理感知比较分析 |
二、兰州大学榆中校区高校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一)高校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二)政府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三)社会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四)协同方面治安管理协同现状 |
第四章 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治安管理问题与成因 |
一、校区治安客观环境欠佳 |
(一)校区地理位置孤立 |
(二)治安环境复杂 |
(三)分校区办学和师生分离 |
(四)法律法规不健全 |
二、治安管理协同建设不足 |
(一)协同治理理念滞后 |
(二)治理主体建设缓慢 |
(三)治理主体权责不明 |
(四)整体治理防范薄弱 |
三、治安管理宣传教育缺失 |
(一)主体认识不足 |
(二)专业宣传队伍缺乏 |
(三)部分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
第五章 高校治安管理优化完善的对策 |
一、高校治安外部协同治理对策 |
(一)完善校园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
(二)培育构建高校治安保障多元责任主体 |
(三)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公安机关协同治理机制 |
二、高校治安内部协同治理对策 |
(一)治安协同治理预警分析对策 |
(二)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工作考核对策 |
(三)治安协同治理运行保障对策 |
(四)治安协同治理主体安全教育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2.1 理论意义 |
1.1.2.2 实践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国内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2 关于国外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2.3 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治理理论 |
1.3.2 协同理论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安全 |
2.1.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 |
2.2 构建原则 |
2.2.1 统一指挥原则 |
2.2.2 协调联动原则 |
2.2.3 预防为主原则 |
2.2.4 服务师生原则 |
2.3 构成要素 |
2.3.1 安全管理主体 |
2.3.2 安全管理对象 |
2.3.3 安全管理手段 |
2.3.4 安全管理内容 |
2.3.4.1 安全政策 |
2.3.4.2 安全风险管理 |
2.3.4.3 安全保证 |
3 高校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
3.1 基于高校内部管理层面分析 |
3.1.1 校园安全形势整体严峻 |
3.1.2 大学生安全管理难度较大 |
3.2 基于高校外部安全形势分析 |
3.2.1 传统校园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
3.2.2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严重 |
3.2.3 高校失泄密事件频发多发 |
3.2.4 高校网络舆情防控难度加大 |
4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及困境-基于“平安校园”的视角分析 |
4.1 “平安校园”实践探索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建设历程 |
4.1.3 工作内容 |
4.2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
4.2.1 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
4.2.2 安全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
4.2.3 校园安全文化稳步发展 |
4.2.4 安全防范措施逐渐完善 |
4.3 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4.3.1 组织体系结构不畅 |
4.3.2 队伍建设水平滞后 |
4.3.3 信息沟通效率低下 |
4.3.4 考评激励效果薄弱 |
4.3.5 应急处置工作乏力 |
4.3.6 科技支撑保障不足 |
5 完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路径选择 |
5.1 打造高校安全治理共同体 |
5.1.1 培育多元主体,促进合作治理 |
5.1.2 完善机构设置,加强组织保障 |
5.1.3 理顺组织结构,明确管理责任 |
5.2 健全高校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
5.2.1 信息共享机制 |
5.2.2 联防联动机制 |
5.2.3 考核评价机制 |
5.3 提高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科技水平 |
5.3.1 引进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 |
5.3.2 提升大数据技术应用水平 |
5.3.3 推进技防系统集成与联动 |
5.4 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体系队伍建设 |
5.4.1 拓宽培养渠道 |
5.4.2 注重教育培训 |
5.4.3 完善准入标准 |
5.5 完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
5.5.1 加强预案制定与演练 |
5.5.2 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
5.5.3 重视舆情干预引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访谈提纲 |
一、 保卫处工作人员 |
二、 校属其他单位 |
三、 高校师生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导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
2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相关概念探究 |
2.1 “安全生态”与“生态安全”之比较 |
2.2 “安全生态”的特点及其在高校安全中的应用 |
2.2.1 以人为中心 |
2.2.2 目的明确性 |
2.2.3 开放互动性 |
3 当前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反思 |
3.1 “生物”与“非生物”系统投入不均衡 |
3.2 外部风险入侵抵抗力薄弱 |
3.3 高校安全信息机制存在不足 |
3.4 高校安全文化意识建设薄弱 |
4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 |
4.1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思路 |
4.2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构建的路径 |
4.2.1 人的系统 |
4.2.2 支持系统 |
4.2.3 交换系统 |
4.2.4 防御系统 |
4.2.5 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识别“校园贷”犯罪为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4)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中的问题及隐患 |
(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造成管理难度增加 |
(二)高校周边环境复杂 |
(三)高校日常管理存在漏洞 |
二、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具体策略 |
(一)设立高校治安防控部门,扩大群防群治队伍 |
(二)划分高校治安防控区域,优化校园周边环境 |
(三)人防与技防相结合,提升安全教育水平 |
三、结语 |
(5)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之处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大数据 |
1.4.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
1.4.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 |
1.5 研究现状 |
1.5.1 关于国内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
1.5.2 关于国外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 |
1.5.3 关于大数据的研究 |
2 大数据对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价值分析 |
2.1 大数据应用是新时代高校治安防控形态演进的必然趋势 |
2.1.1 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 |
2.1.2 高校复杂治安形势的必然选择 |
2.2 大数据是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保障 |
2.2.1 拓展了信息来源渠道 |
2.2.2 提高了数据存储能力 |
2.2.3 提高了数据挖掘技术 |
2.3 大数据是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工作战斗力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 |
2.3.1 促进高校治安防控决策科学化 |
2.3.2 推动高校治安防控工作高效化 |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及其启示 |
3.1 系统理论及其启示 |
3.2 治理理论及其启示 |
3.3 社会控制理论及其启示 |
3.4 第三方警务理论及其启示 |
4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
4.1 高校治安防控面临的挑战 |
4.1.1 传统治安问题依然突出 |
4.1.2 新型犯罪手段增多,加大了治安防控难度 |
4.1.3 人员流动性增大,治安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
4.1.4 网络、自媒体日益发达,增加了高校虚拟空间防控压力 |
4.1.5 高校治安灾害事故频发 |
4.2 当前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存在的缺陷 |
4.2.1 防控体系整合度不高,运行体系不健全 |
4.2.2 常态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
4.2.3 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
4.2.4 网络虚拟空间防控不到位 |
4.2.5 预测预警预防能力较弱 |
4.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1 建设组织体系不合理 |
4.3.2 建设规划不到位,资源整合困难 |
4.3.3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滞后 |
4.3.4 保卫队伍信息化建设不足 |
5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主体和架构设想 |
5.1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目标 |
5.2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主体 |
5.2.1 高校党委 |
5.2.2 高校保卫部门 |
5.2.3 公安机关 |
5.2.4 校属其他单位和师生员工 |
5.2.5 社会力量 |
5.3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架构 |
5.3.1 信息化指挥中心 |
5.3.2 六张防控网络 |
5.3.3 五项运行机制 |
5.4 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平台技术架构 |
5.4.1 架构原理 |
5.4.2 系统平台构成 |
5.4.3 特色功能设想 |
6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
6.1 转变传统工作理念,树立大数据高校治安防控思维 |
6.1.1 树立数据化治安思维 |
6.1.2 形成整体性治安思维 |
6.1.3 建立关联性治安思维 |
6.2 完善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安排 |
6.2.1 完善组织领导,明确建设主体责任 |
6.2.2 健全法律规章制度,促进大数据建设工作规范化 |
6.2.3 规范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
6.2.4 健全协作机制,整合校内外防控力量 |
6.3 加大高校宏观指导,全面推进大数据建设 |
6.3.1 升级网络、设备,满足大数据防控需求 |
6.3.2 整合各系统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信息共享 |
6.3.3 加强平台建设与维护,实现智慧防控 |
6.3.4 常规培训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提高保卫人员信息化技能 |
6.4 依托大数据技术,提高高校治安防控整体能力 |
6.4.1 加强数据挖掘,提高数据预测预警能力 |
6.4.2 加强校情监控,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能力 |
6.4.3 坚持合成指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6.4.4 强化信息研判,提高精确打击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稳定的高校治安管理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稳定的高校治安管理的意义 |
二、高校治安管理现状分析 |
(一) 缺少法制宣传 |
(二) 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
三、高校治安管理措施分析 |
(一) 完善治安管理队伍 |
(二) 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
(三) 加强治安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
(7)提升高校治安水平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
二、西北工业大学安全防范现状调查 |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的培养 |
(一) 利用学校社团体系普及安全防范知识 |
(二) 利用现行选修课制度进行系统化教育 |
(三) 在学生集中地区长期设置宣传栏 |
四、加强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人员职责 |
(一)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人员的任务 |
(二) 高校安全保卫部门人员业务水平提升 |
五、结束语 |
(8)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研究 ——以H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状况 |
1.3.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2章 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述 |
2.1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概念 |
2.1.1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
2.1.2 校园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 |
2.2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特征 |
2.2.1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
2.2.2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3章 H大学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
3.1 H大学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状况分析 |
3.1.1 基本模式 |
3.1.2 安保聘用人员管理现状 |
3.1.3 技防系统建设情况 |
3.2 问卷调查情况 |
3.2.1 校园安保满意度的调查 |
3.2.2 安保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 |
3.2.3 协防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 |
3.2.4 安保措施情况的调查 |
3.3 H大学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
3.3.1 安保意识不够牢固 |
3.3.2 防控措施不够得力 |
3.3.3 队伍建设不够过硬 |
3.3.4 联防联控不够有效 |
3.3.5 用工模式不够科学 |
3.3.6 法律保障不够到位 |
第4章 健全完善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
4.1 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法律支撑 |
4.1.1 提高重要性认识 |
4.1.2 增强法律支撑 |
4.2 组建专业治安防控机构,增强治安联合防控 |
4.2.1 专业治安防控的主要形式 |
4.2.2 治安联合防控的措施 |
4.3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落实治安防控措施 |
4.3.1 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措施 |
4.3.2 落实“四防”的措施 |
4.4 推进社会化探索,强化立体化构建 |
4.4.1 动态校园防控机制构建 |
4.4.2 校园虚拟空间治安防控机制构建 |
4.4.3 校园治安防控长效管理机制构建 |
第5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关于加强高校治安管理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高校治安管理的难点 |
1.1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
1.2高校的治安保卫力量不足。 |
1.3部分学生法制和道德水平不高, 导致一些事件不断发生 |
1.4高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具体 |
2加强高校治安管理的思路 |
2.1强化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和心理素质 |
2.2运用法规,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
2.3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治安队伍 |
2.4明辨是非,惩恶扬善 |
(10)发展视域下高校治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发展的眼光谋划高校和周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
二、强化保卫部门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
三、高校治安档案建设要注意引进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 |
四、广西高校治安问题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治安管理优化研究 ——以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为例[D]. 白柏. 兰州大学, 2021(02)
- [2]“平安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 邱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02)
- [3]高校校园安全生态的构建[D]. 彭盈盈.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0(10)
- [4]新形势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策略探究[J]. 刘勇.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 [5]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袁鹏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 [6]基于稳定的高校治安管理措施探析[J]. 彭晓文. 现代职业教育, 2018(09)
- [7]提升高校治安水平浅析[J]. 高瑞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高校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管理研究 ——以H大学为例[D]. 陈守通. 南昌大学, 2016(03)
- [9]关于加强高校治安管理的思考[J]. 李金阳,李亚莉. 福建质量管理, 2015(11)
- [10]发展视域下高校治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毛建平,刘星言. 兰台世界, 20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