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异常精液中精子的最佳人血清白蛋白

两种异常精液中精子的最佳人血清白蛋白

一、人血清白蛋白对人两类异常精液的精子优选(论文文献综述)

赵天祺[1](2021)在《精液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精子质量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影响,探讨各项精子质量指标对IVF-ET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常规IVF-ET治疗的1223个新鲜周期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胚胎培养过程中,通过形态学标准评估并记录各个阶段配子及胚胎质量,并随访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X2检验,分析精子质量各项指标对IVF-ET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使用Medcalc19.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前向运动精子(PR)总数、正常形态率、顶体反应(AR)发生率和精子DNA碎片化(SDF)诊断阈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用来判断各指标诊断效能。结果1 PR精子数、正常形态率两项指标的正常组和异常组IVF-ET的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AR正常组的两原核(2PN)受精率显着高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胚胎质量和妊娠结局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SDF正常组与异常组的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II)卵率、2PN受精率以及可移植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是正常组高于异常组;4 ROC曲线分析显示,PR总数、正常形态率和AR发生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24(95%CI:0.496-0.552)、0.506(95%CI:0.478-0.534)和0.512(95%CI:0.483-0.540),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DF的曲线下面积(AUC)是0.696(95%CI:0.669-0.721),P<0.001,临界值为29.64%,其敏感性、特异性和约登(Youden)指数分别为74.20%、57.95%和0.3215。结论1在常规受精周期中,精液分析所得的精液量、浓度、活力、正常形态率等参数的优劣对胚胎质量以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不显着,亦无预测价值;2精子顶体反应率会对常规受精后的正常受精率产生影响,但不影响后续的胚胎发育以及妊娠结局,因此可作为辅助指标指导治疗周期,但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指标的证据尚不足;3 SDF的高低能够显着影响胚胎发育以及后续的临床妊娠结局,其可能是获得临床妊娠的良好预测指标。该参数可以用作为体外受精周期前的男性用药指导以及预后评估。图9幅;表8个;参86篇。

康杭[2](2020)在《精子特异性KSper和CatSper通道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子通道在细胞的正常功能调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的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精子中存在两种重要的的离子通道:特异性钾离子通道KSper和特异性钙离子通道Cat Sper。KSper主要调节精子的膜电位,进而影响精子上其他受膜电位调控的离子通道及转运体。Cat Sper通道则介导精子胞内钙离子的调控,而钙离子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对于精子诸多的生理功能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受惠于小鼠敲除模型的建立,KSper和Cat Sper通道的功能缺失都会导致雄性小鼠不育。更重要的是,Cat Sper相关基因的缺失同样也会导致男性不育。而KSper调控的膜电位失常也可能导致严重的生育障碍。因此,KSper和Cat Sper通道的正常调控对于精子能否顺利完成正常的受精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精子膜片钳技术的广泛应用,KSper和Cat Sper的调控机制已得到较好阐明。研究表明,胞内pH的增加可以显着激活KSper和Cat Sper通道。这就意味着,精子在由附睾进入雌性生殖道,并游向卵细胞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感应逐渐碱化的胞外环境,引起膜上KSper和Cat Sper通道的激活,从而诱导后续一系列重要的生理功能,最终完成与卵细胞的受精。多种pH调控机制,例如钠氢交换器(Na+/H+exchangers,NHEs)和电压依赖的质子通道(voltage-dependent proton channel,Hv1),均被证实参与介导精子的胞内碱化,但这些分子机制是否与Cat Sper和KSper的激活存在功能偶联仍有待揭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膜片钳技术和精子功能的相关实验,利用NHEs和Hv1的抑制剂,得到了以下的结果:1)NHEs的广谱抑制剂DMA能够导致小鼠精子的胞内酸化,进而显着抑制m KSper和m Cat Sper通道的开放,最终影响小鼠精子运动及顶体反应的发生。2)NHE1及NHE5的抑制剂cariporide无法对m Cat Sper产生任何抑制效应。因此,尽管目前尚未找到合适的s NHE抗体来证实s NHE对m KSper和m Cat Sper的调控,但我们仍然推测s NHE的生理活性是小鼠精子m KSper和m Cat Sper通道碱性激活的重要保障。3)NHEs与Hv1共同参与调控人精子KSper和Cat Sper的碱性激活效应。相比于Hv1,NHEs对h Cat Sper的调控更为明显,因而,DMA还会部分影响人精子的胞内钙信号及其运动能力。除了pH敏感的特性以外,人精子KSper通道还受胞内钙离子的调控。有报道表明,人为使精子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50mM后可以显着激活h KSper通道。然而,精子在生理条件下所产生的内钙增加是否足以引起h KSper的激活仍然缺少关键性的证据。为了阐明h KSper受胞内钙离子的生理调控机制,我们检测了精子在受到生理浓度下的孕酮刺激后所引起的内钙增加对h KSper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孕酮引起的内钙增加并未影响h KSper调控的膜电位,而钙离子载体ionomycin或人为添加1 m M的胞内Ca2+均可使精子膜电位产生一定程度的超极化效应。而通过对比在胞内有无钙离子螯合剂BAPTA时精子膜电位的区别,我们发现且证实了,同一样本的不同精子的确会因为精子中基底钙离子的下调而呈现出膜电位的去极化。因此,我们猜测孕酮未能以增加内钙的方式影响h KSper通道是由于h KSper已经被胞内基底的钙离子所激活。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我们检测了当精子内钙被螯合以后,孕酮对h KSper的影响。尽管BAPTA螯合了部分由孕酮引起的内钙增加,但我们仍旧发现了孕酮导致的膜电位超极化。因此,基于我们上述的实验结果,我们推测维持精子胞内钙信号的水平对h KSper的正常开放至关重要。精子离子通道的正常调控对于精子的获能、超活化及顶体反应等生理功能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精子离子通道是否参与精子趋化性的调控仍不清楚。孕酮被证实能够引起精子趋化性和h Cat Sper的激活,但由于孕酮引起这两种效应的浓度完全不同,因此,Cat Sper介导精子趋化性的观点尚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为了检测Cat Sper是否参与精子趋化性的调控,我们考察了一类趋化物b-防御素119(r DEFB119)及其小鼠的同源物r DEFB19对Cat Sper的影响。我们的结果表明,r DEFB119/19可以显着激活Cat Sper通道,并引起精子胞内钙离子的增加。为了进一步确认r DEFB119/19引起的电流增加的确来源于Cat Sper通道,我们证实了Cat Sper的抑制剂mibefradil和RU1968均可以基本消除由r DEFB119/19所引起的电流上升。更重要的是,r DEFB19无法在Cat Sper敲除的小鼠精子中引起任何可观测到的电流增加。此外,我们还发现趋化因子受体CCR6能够作为DEFB119/19的生理受体,参与调控Cat Sper的激活。因此,这一系列的结果表明,r DEFB119/19通过特异性结合CCR6,从而诱导Cat Sper通道的激活,并引起人或小鼠精子的趋化效应。同时,我们在检测另一种潜在的趋化物C-型钠尿肽(NPPC)对Cat Sper的效应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电流增加。然而,NPPC却未能引起人精子胞内钙信号的上升。因此,我们推测NPPC介导的精子趋化性可能并非依赖于h Cat Sper的激活,而是通过激活其他未知的离子通道。根据上述结果,我们认为不同的趋化物可能有其相应的趋化调控机制,Cat Sper也并非介导所有趋化物的趋化效应。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NHEs和Hv1介导的胞内碱化对小鼠或人精子上特异性离子通道KSper和Cat Sper的重要作用,就人精子KSper受内钙调控的生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见解,即胞内基础的钙离子对h KSper的正常开放至关重要。最后,我们还探讨了Cat Sper通道对于精子趋化效应的重要性。我们的研究将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精子KSper和Cat Sper的生理调控机制及其在精子功能上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依据,有的放矢地解决相应的生育难题。

王涛[3](2020)在《人精子特异性阳离子通道CatSper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Austin和Chang就各自发现,生殖道内的迁移过程对哺乳动物成熟精子获得最终使卵子受精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现象也被Austin形象地命名为获能。时至今日,随着对获能过程中精子生理功能调控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胞内自由钙离子([Ca2+]i)作为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被证实在超活化运动、顶体反应、穿透卵子能力等精子关键功能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许多物种中,精子特异性阳离子通道 CatSper(cationchannel of sperm)介导的胞外 Ca2+内流是[Ca2+]i升高的主要途径。哺乳动物CatSper通道复合体由四个成孔亚基(CatSper 1,2,3,4)以及至少六个辅助亚基(CatSper β,γ,δ,ε,ζ,以及Efcab9)共同组成,任一亚基的功能缺陷都将直接导致雄性生育力减低,甚至完全不育。在生理条件下,CatSper本质上主要受细胞内pH(pHi)、细胞膜电位(Em)控制。除此之外,人精子CatSper还可受生殖道内多种类固醇、前列腺素类生理激素共同调节。因此,在获能过程中,人精子CatSper发挥着化学感受器的作用,通过将胞外微环境中复杂的化学信号转化为胞内Ca2+信号,以保障受精过程的顺利实现。然而,目前有关CatSper的具体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个未知数。与CatSper介导的Ca2+信号相辅相成,胞内cAMP是调节精子获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哺乳动物精子内,胞内cAMP含量主要受其合成酶——可溶性腺苷酸环化酶(sAC),及其降解酶——磷酸二酯酶(PDEs)共同控制。精子在生殖道内一旦遇到高浓度的HCO3-后,便可迅速激活sAC活性以提高胞内cAMP浓度,从而启动cAMP及其下游蛋白激酶A(PKA)、鸟苷酸转化因子(EPAC)等信号通路。与此同时,PDEs对cAMP的降解作用则可以避免cAMP浓度过度升高,并在合适的时候终止cAMP信号。cAMP信号通路的激活将导致精子重要蛋白发生磷酸化及其他功能改变,这也被视作精子获能与否的重要指标。尽管cAMP信号和CatSper介导的Ca2+信号对精子功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却饱受争议,尤其是在CatSper是否受胞内cAMP信号控制这一关键问题上。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AMP透膜性类似物,8-Bromo-cAMP,不仅可以有效模拟精子胞内cAMP功能,还能激活人和小鼠CatSper,从而导致精子[Ca2+]i升高。从表面上来看,这一事实似乎更支持CatSper受cAMP信号控制这一观点。然而,来自不同团队的大量研究结果却显示,无论是利用HCO3-促进cAMP合成还是通过PDEs抑制剂抑制cAMP降解,甚至是在sAC转基因小鼠中利用光遗传手段人为地控制精子cAMP含量,都无法影响CatSper活性和[Ca2+]i。此外,CatSper的激活过程也不伴随胞内cAMP含量的增加。这些证据都暗示着,CatSper并不受cAMP信号控制。但是,争议到此并没有解决,我们仍然注意到有少量研究却指出,HCO3-可以引起人和小鼠精子[Ca2+]i增加。尤其在小鼠精子中,8-Bromo-cAMP和HCO3-诱导的[Ca2+]i可被PKA抑制剂所阻断。根据这些新颖的发现,CatSper受cAMP/PKA信号控制这一曾经看似可信的观点又被重新提出,至少是在小鼠精子中。由此可见,有关CatSper通道与细胞内cAMP信号的功能联系目前仍未有一个清晰的定论。此外,在研究人精子CatSper是否还受其他信号通路调控时,一种由G蛋白耦联受体CCR6介导的信号通路吸引了我们的兴趣。CCR6最初发现于免疫细胞,可通过与免疫因子,如巨噬细胞炎性蛋白3α(MIP-3α/CCL20)以及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β防御素(DEFB1/2)结合后,启动免疫应答反应。最新研究表明,CCR6同样表达于哺乳动物成熟精子中,而生殖道内也确定存在多种CCR6的配体物质。其中,由生殖道上皮细胞分泌的人β防御素1(DEFB1),现已被证明可以通过CCR6结合于人精子表面,不仅可以改善精子抗菌活性,而且还能促使精子[Ca2+]i增加,从而在精子运动能力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CatSper与[Ca2+]i的密切关系,我们猜测DEFB1/CCR6信号通路很有可能是潜在的CatSper调控因素。本研究中,为了深入阐明CatSper与细胞内cAMP信号以及DEFB1/CCR6的关系,我们在健康男性捐献者的精子以及由CATSPER2基因缺失导致的不育患者精子中,主要利用精子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离子(Ca2+、H+)敏感荧光测定等技术,系统地研究了 HCO3-、cAMP及其多种透膜性类似物、多种cAMP效应分子(PKA、EPAC)抑制剂对人精子CatSper功能及[Ca2+]i的影响。另一方面,作为合作课题,我们还与香港中文大学陈小章教授团队一起,共同研究了 DEFB1/CCR6复合物对人精子CatSper的潜在激活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精子CatSper并不受胞内cAMP和(或)PKA信号控制。但cAMP及其透膜性类似物在极高的非生理浓度下,可以通过细胞外环核苷酸结合位点激活CatSper。此外,我们还发现,常用的PKA抑制剂、EPAC抑制剂等药理学工具虽然可以影响CatSper活性,但这些效应的产生并不依赖于胞内信号途径。因此,我们推论,CatSper受cAMP信号控制这一结论,主要是基于干扰cAMP信号药理学工具的非特定效应做出的不准确判断。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同类固醇、前列腺素等生理激素类似,生殖到内存在的DEFB1也可以激活人精子CatSper。这一激活效应的实现依赖于精子膜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6。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解决了本领域内存在的诸多争议性问题,为将来CatSper生理调控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重要的铺垫。

董俏言[4](2019)在《人类精子冷冻保存与复苏的生物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的人数显着上涨,人类精子冷冻保存是男性生育力保存和不育症治疗的重要技术。无论是供精保存还是自精保存,精子库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冷冻损伤对精液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冷冻复苏的损伤机理,探讨人类精子冷冻复苏损伤保护的新方法,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是目前急需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目的:研究冷冻复苏过程对6种与精子功能相关蛋白(HTL-1b、HEL-2、HTL-4、HTL-5、HEL-1a和HEL-3蛋白)的影响和精子耐冻性,为精子的冷冻保护研究提供分子理论基础。方法:人精子样本取自北京人类精子库(通过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伦理审查)。依据WHO第五版的标准程序对精液进行常规检测,精子库入库标准为:冻前C≥60×106/ml,前向运动(PR,%)≥50;复苏后PR(%)≥40,CPR≥18×106/ml。冷冻复苏前后均符合精子库标准的精液样本作为合格组(共100份精液);冷冻复苏前符合精子库标准,复苏后不符合标准的精液样本作为不合格组(共40份精液)。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像的方法,对6种精子表面蛋白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采用ZEN2.0和精子质量分析软件V1.1.1.63采集、分析数据,SPSS.17和excel2010对荧光表达强度和荧光表达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冷冻复苏对总样本的影响结果:与冻前相比,复苏后PR(%)下降28%,PR+NP(%)下降27%;HTL-1b蛋白在头部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分别下调39%和21%;尾部的荧光强度下调26%;其余5种蛋白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变化为HEL-2蛋白下调32%和15%;HTL-4蛋白的上调52%和43%;HTL-5蛋白下调31%和17%;HEL-1a蛋白上调3.71倍和2.04倍;HEL-3蛋白下调51%和53%。(2)冷冻复苏对合格组的影响结果:与冻前相比,复苏后PR(%)下降24%,PR+NP(%)下降23%;HTL-1b蛋白在头部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分别下调38%和22%;尾部的荧光强度下调22%;HEL-2蛋白下调31%和14%;HTL-4蛋白的上调65%和65%;HTL-5蛋白下调30%和18%;HEL-1a蛋白上调3.60倍和1.94倍;HEL-3蛋白下调51%和54%。(3)冷冻复苏对不合格组的影响结果:与冻前相比,复苏后PR(%)下降38%,PR+NP(%)下降36%;HTL-1b蛋白在头部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分别下调41%和19%;尾部的荧光强度下调36%;HEL-2蛋白下调35%和17%;HTL-4蛋白的上调27%和5%;HTL-5蛋白下调36%和16%;HEL-1a蛋白上调4.11倍和2.35倍;HEL-3蛋白下调48%和50%。(4)与合格组结果相比,冻前样本中不合格组的活力下降6.6%(PR%)和6.3%(PR+NP%),冻后样本中不合格组的活力下降23%(PR%)和22%(PR+NP%);冻前样本中不合格组的HTL-1b蛋白在头部的表达率低13%,HTL-4蛋白表达率高50%,HEL-3蛋白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分别低18%和16%(以上结果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冻后样本中不合格组的HTL-1b蛋白在尾部的荧光强度和表达率分别低36%和26%。结论:精子库的140份精液样本经冷冻复苏后,4种蛋白(HTL-1b、HEL-2、HTL-5和HEL-3)显着下调,2种蛋白(HTL-4和HEL-1a)显着上调;不合格组精子耐冻性较合格组差;3种蛋白(HTL-1b、HTL-4和HEL-3)在合格组与不合格组存在差异性表达,推测这三种蛋白与精子耐冻性有关。

孙洋洋[5](2017)在《凝集素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人凝集芯片的构建及植物凝集素芯片的优化》文中认为糖的合成不依赖于模板,由一系列酶催化形成的糖链其数目、种类、结构各不相同。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被称为糖蛋白,细胞膜和细胞外基质中糖蛋白含量丰富,能够介导细胞正常的生理过程,如细胞的生长、分化,细胞间的识别等。蛋白质糖基化的紊乱可能导致许多病理过程,如自身免疫疾病、癌症甚至不孕不育等。针对糖基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糖介导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基于质谱、糖芯片以及凝集素的一系列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糖链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本课题组开发了植物凝集素芯片,并将其用于不同细胞表面的糖基化分析。但是植物凝集素有时无法满足人体中种类丰富、结构复杂的糖型分析要求。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既能够与人体中复杂的糖型较好地结合,又可以发挥一系列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构建人凝集素芯片,并证明芯片上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的活性。从93种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编码序列的Entry clone开始,通过Gateway系统构建人凝集素蛋白质的酵母表达系统,最终表达并纯化得到60种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通过接触式点样仪和高分子三维基片点制包含60种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的芯片。利用细胞裂解液和完整细胞证明芯片上至少有43种重组人凝集素是有生物活性的。本研究用人凝集素芯片分析人精子细胞表面糖基化。芯片分析发现,galectin-1、galectin-7、galectin-8,ERGIC-53以及GalNAc-T6能够跟精子细胞结合,它们识别的糖包括半乳糖苷类、甘露糖以及唾液酸。用流式细胞技术和荧光显微镜证明5种人凝集素跟精子细胞的结合并且结合位置不同。通过galectin-1亲和捕获和质谱研究发现,galectin-1跟精子几种细胞膜蛋白有结合,包括HSP90和HSP7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Mucin-6以及Tubulinβ-4B chain。在精子体外获能和顶体反应培养液中加入galectin-8后发现,与对照相比galectin-8能够将精子顶体反应发生率提高22.7%。本课题组在植物凝集素芯片领域的研究已经超过10年,已有的芯片包含94种植物凝集素。我们深知植物凝集素芯片存在的不足,因此从芯片构建和应用流程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植物凝集素芯片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和完善。剔除芯片上没有活性以及功能冗余的凝集素,将芯片上的植物凝集素从94种缩减到56种。重新制备的植物凝集素芯片除了可用于细胞类样品的分析外,还可分析简单、复杂的蛋白质类的样品以及有膜结构的小泡,如IgG、卵清蛋白、人转铁蛋白、血清样本以及外泌体。另外发现,一些植物凝集素与组蛋白存在非特异性结合,因此植物凝集素芯片技术无法用来分析组蛋白糖基化。综上,本研究构建了首款人凝集素蛋白质芯片,并证明其上71.7%的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有活性。分析精子细胞表面糖基化发现5种人凝集素能够跟精子结合,说明精子表面主要含末端唾液酸糖基化、半乳糖苷型的糖链以及甘露糖;同时还发现galectin-8在体外能够促进精子的获能和顶体反应。另外,本研究还对植物凝集素芯片的构建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并优化了植物凝集素芯片分析蛋白质类样品的操作步骤。期望能够充分利用人凝集素芯片和植物凝集素芯片优势,与质谱、糖芯片等技术相结合,更好的应用于人源样品的糖组学研究。

郑永富[6](2017)在《奶牛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的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奶牛X、Y精子特异性蛋白,可以为奶牛的性别控制、胚胎性别鉴定及性控疫苗研发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选西门塔尔奶牛精子,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验证奶牛X、Y精子的分离效果,比较Trizol、TCA-丙酮、尿素盐酸胍三种蛋白裂解法,获得最优精子蛋白裂解效果;同时优化蛋白双向电泳关键参数,建立奶牛X、Y精子特异性蛋白双向电泳体系,筛选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利用蛋白Q Exactive mass spectrometer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预测获得差异蛋白的定性和功能分析。结果如下:(1)流式细胞仪分离精子获得纯度达96%西门塔尔奶牛X、Y精子,实验室检测奶牛X精子、Y精子、常规精子组活率的精子活率(43.81%、41.49%、46.16%)与精子顶体完整率(56.54%、58.21%、58.10%)差异均不显着;X精子组19头青年母牛人工授精获得13头雌性犊牛,Y精子组20头青年母牛人工授精得到14头雄性犊牛,性别符合率为100%。(2)采用Trizol裂解法对3.0×107个精子裂解获得蛋白条带16个多于TCA-丙酮法(10个条带)和尿素盐酸胍法(7个条带)。采用改进后IEF(等电聚焦)程序、pH4-7的IPG胶条、银染图谱获得更多独立蛋白点,其效果优于改进前IEF程序、p H3-10的IPG胶条、考染图谱。(3)X、Y精子检测到特异性表达蛋白点25个,其中X精子上有10个,Y精子上有15个;特异选取3个X精子和3个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点质谱鉴定结果,位于X精子2个蛋白分别为推定组蛋白H2B(histone H2B type 2-F-like)和推定14-3-3Z蛋白(14-3-3 protein zeta/delta isoform X1),均位于细胞核内,无跨膜结构,位于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点为推定载脂蛋白A-I序列(apolipoprotein A-I preproprotein),位于细胞膜外,但无跨膜结构。其它3个未命名蛋白序列分别为暂未命名蛋白序列1、暂未命名蛋白序列2无没有发现跨膜,暂未命名蛋白序列3具有跨核膜的结构。结论:流式细胞分选奶牛的X、Y精子可以达到性控有效性;利用稳定、高效的双向电泳程序获得X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10个,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15个;质谱鉴定6个特异性表达蛋白其序列均为亲水性,具有抗原决定簇,它们与精子生成、获能、代谢和信号转导有关,推定组蛋白H2B、载脂蛋白A-I与奶牛雄性不育相关,但6个蛋白序列均不能完全满足疫苗候选蛋白条件。

卢育智[7](2017)在《结构多样性新型棉酚衍生物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棉酚是一种存在于锦葵科植物中的多酚类化合物。长期以来,棉酚被视为棉籽中的有毒废物,直到抗肿瘤和抗生育等作用被发现,棉酚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联二萘C2-C2’键的旋阻异构使得棉酚具有光学活性,大量研究表明左旋体棉酚的生物活性一般优于右旋体棉酚,是棉酚的主要活性成分。目前由美国Ascenta公司开发的左旋体棉酚(AT-101)正处于临床Ⅱ期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其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胃肠道毒性和肝毒性大大限制了棉酚的成药性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上世纪70年代,我国首次将棉酚作为一种男性避孕药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是由于它会造成永久无精子症以及一系列毒副作用而未被推广。研究表明棉酚中的醛基是毒性的主要来源,活泼的醛基可与细胞内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形成Schiff碱,从而引起一系列毒性。因此,以棉酚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优化,保留或提高棉酚的生物活性并降低其毒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基于棉酚在抗肿瘤方面的优良特性,我们以棉酚为先导化合物,针对棉酚的不足之处,利用多种药物设计学中的方法设计、合成系列结构多样性的棉酚衍生物和类似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评价,期望能找到一些抗肿瘤活性优越的化合物,推动抗肿瘤药物的发展。(1)棉酚Schiff碱是一种毒性小于棉酚的衍生物,目前对棉酚Schiff碱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报道仅有4篇,原因是棉酚Schiff碱衍生物在降低棉酚毒性的同时也减弱了其抗肿瘤活性。在己经报道的研究工作中,即使是单一光学异构体(-)-棉酚的Schiff碱衍生物,其抗肿瘤活性仍然不能与消旋棉酚相媲美,而且这些研究对肿瘤细胞的选取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也没有进行抗肿瘤机制方面的研究。我们对棉酚Schiff碱衍生物进行了系统构效关系研究,合成了 28个化合物,结果发现链型γ-氨基丁酸甲酯棉酚Schiff碱Ⅲ-6-16对高表达Bcl-2和Mcl-1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全面优于醋酸棉酚和(-)-棉酚,并且有着更低的毒性。美国NIH数据表明,优选化合物Ⅲ-6-16对NCI-60的抑制作用GI50值为0.1~1.7 μM,优于棉酚和Bcl-2高效选择性抑制药物ABT-199(GI50值分别为0.8~5.1 μ和0.2~5.1 μM)。进一步蛋白水平和分子对接的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本研究合成的棉酚Schiff碱类衍生物是通过调控Bcl-2和Mcl-1等抗凋亡蛋白发挥其广谱抗肿瘤效果的,同时本研究也证实了疏水性取代基的引入对棉酚Schiff碱衍生物抗肿瘤作用有利的观点。(2)阿扑棉酚是将棉酚醛基移除的衍生物,与棉酚相比,它不仅口服耐受性较高,而且在血液中清除率低,血药浓度高,抗肿瘤效果更好,因此是一个优良的先导化合物。在本课题组对多组分反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结合生物电子等排体的理念,首次利用多组分合成的方法对阿扑棉酚进行了改造,构建了以阿扑棉酚为中心的多种含N阿扑棉酚衍生物,合成了苯并咪唑、吡啶并咪唑以及三氮唑三个系列共27个阿扑棉酚衍生物。蛋白结合数据以及美国NIH对NCI-60的抑制作用数据表明,三个系列含N阿扑棉酚衍生物优选化合物均有着优良的抗肿瘤效果,分别为苯并咪唑阿扑棉酚衍生物Ⅳ-27-1,吡啶并咪唑阿扑棉酚衍生物Ⅳ-22-1和Ⅳ-22-5,三氮唑阿扑棉酚衍生物Ⅳ-25-6。例如Ⅳ-22-1对NCI-60的抑制作用GI50值为0.08~1.05 μM,不仅优于棉酚,而且优于棉酚Schiff碱衍生物Ⅲ-6-16。其中最为典型的化合物是Ⅳ-25-6,蛋白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Bcl-2的结合抑制作用常数Ki值小于1 nM,分别是Bcl-XL和Mcl-1的171倍和77倍以上,这种作用与Bcl-2高效选择性抑制药物ABT-199类似。分子对接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这种抗肿瘤作用的机制。(3)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利用骨架跃迁的理念,保留了棉酚的核心活性结构,设计合成了 25个棉酚类似物——对称的2,3,4-三羟基-5-苯磺酰胺衍生物。蛋白水平的研究结果和分子对接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对Bcl-2和Bcl-XL有着较强的结合抑制效果,而对Mcl-1无结合作用。后续研究发现,该系列化合物没有抗肿瘤活性却有着很好的抗白介素IL-17A的作用,在细胞水平上对IL-17A的抑制作用普遍为微摩尔级,IC50低至1.32 μM。IL-17A表达失调会引发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迄今为止并没有有效的小分子抑制剂作用于IL-17A/IL-17RA信号通路,目前有效抑制剂基本上都是单克隆抗体。因此,本研究的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IL-17A小分子抑制剂进行深入研究。(4)磷酸在细胞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它既是蛋白和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的重要基团,也是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结构组成部分。为了改善棉酚衍生物的水溶性,我们利用棉酚特有的联二萘结构,首次将磷酸引入其中,得到了2个带有磷酸基团的新颖结构的阿扑棉酚衍生物。蛋白和细胞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既没有抑制Bcl-2抗凋亡蛋白的作用,也没有抗肿瘤的作用,却有着较好的抗IL-17A的作用。综上所述,在本文得到的结构多样性的棉酚衍生物和类似物中,棉酚Schiff碱以及含N阿扑棉酚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抗肿瘤效果;得到的棉酚类似物和棉酚磷酸衍生物虽然没有抗肿瘤作用,但是具有很好的抗IL-17A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丰富了棉酚衍生物的种类,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棉酚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发展。

陈良远[8](2017)在《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型亚基与野生型亚基的相互作用:一种新的显性负性机制》文中指出乳酸脱氢酶C4(lactate dehydrogenase C4,LDH-C4)为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之一,特异地存在于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睾丸和精子中。LDH-C4是精子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精子活力、运动、获能及受精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编码基因LDHC的缺失或突变可通过影响LDH-C4活性而导致男性不育。本课题组曾利用LDH-C4特异性底物α-羟基戊酸的染色方法在不明原因男性不育症患者中筛选精子LDH-C4活性低下者进行LDHC基因突变检测,检测到一杂合无义突变:L153X。为探讨L153X杂合无义突变引起男性不育的分子机制,本课题通过对人精子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患者精子的生化测定和获能试验,研究了L153X突变对患者精子功能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激光共聚焦荧光共定位及非变性聚丙烯凝胶电泳(PAGE)结合LDH-C4活性染色技术,研究了乳酸脱氢酶C4突变型亚基/多肽与野生型亚基的相互结合作用及其对人精子乳酸脱氢酶C4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带L153X无义突变的mRNA并没有被无义介导的降解的mRNA机制所降解,仍能被翻译成截短多肽,L153X截短多肽能够结合野生型C亚基,致使LDH-C4四聚体形成受阻,生成有酶活的四聚体大幅减少,导致患者精子中LDH-C4活性严重低下,进一步影响精子能量代谢和获能过程而最终导致男性不育。为制作L153X突变模式小鼠,本研究模拟人的L153X杂合无义突变,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小鼠LDH-C4及其L153X突变体的结构与功能等进行预测与分析。同时,采用分子克隆、基因定点诱变等技术,构建并获得了野生型小鼠LDH-C4及其L153X突变体的原核和真核重组载体。用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后,分析野生型C亚基与突变型C亚基之间的相互结合作用,模拟小鼠L153X纯合突变和杂合突变对LDH-C4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小鼠L153X突变体丧失了C末端近一半氨基酸残基、多个蛋白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和所有的酶活性位点,无法自发同源聚合形成具有催化活性的LDH-C4四聚体;2)小鼠L153X纯合突变和杂合突变均可导致LDH-C4酶活性的丧失或降低;3)野生型C亚基和突变型C亚基/多肽间存在相互结合作用,进一步影响LDH-C4四聚体聚合和蛋白质功能,最终影响LDH-C4酶活性。本研究为本课题小组前期“LDHC基因突变导致男性不育”假说提供了分子机制,并为相应突变模式小鼠的构建奠定了实验基础,所研究的显性负性机制尚未见于其他文献报道。

肖江华[9](2016)在《精液参数和禁欲时间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精液参数对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在南华星辉生殖与健康专科医院行IUI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123对不孕夫妇(233个周期),将它们分为妊娠组(45个周期)和非妊娠组(188个周期),统计两组的各项精液参数,分析优选前后各项精液参数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1.纳入研究的233个周期共45例妊娠,总妊娠率19.31%。2.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精子百分比(PR%),TPMSC(处理前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C)则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MSC、禁欲天数与IUI妊娠率相关。4.IUI妊娠率随TPMSC增加而上升,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TMSC≥10x106组妊娠率高于PTMSC<10x106组(P<0.05),可见各精液参数中PTMSC是影响IUI妊娠率的重要参数。结论:PTMSC>10x106可作为获得IUI妊娠率的临界值,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目的:不同禁欲时间对精液参数以及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在南华星辉生殖与健康专科医院行IUI治疗的233个周期,根据IUI当天禁欲的天数分为4组:A组(≤2天),B组(3天),C组(4天),D组(≥5天);统计分析各组的精液参数和IUI妊娠率。结果:1.禁欲天数≤4天时,随禁欲时间延长精液体积、浓度、TPMSC逐渐增加(其中精液体积和TPMSC的P值<0.05),PR%有下降趋势。2.禁欲时间≥5天:TPMSC和PR%下降(P<0.05)。3.优选处理后以上提到的精液参数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4.禁欲时间延长妊娠率下降,禁欲天数≤3天时IUI妊娠率最高。结论:1、禁欲时间延长精液量和TPMSC增加,当禁欲天数≥5天随着PR%下降,TPMSC也下降,精液浓度无明显变化。2、禁欲天数≤3天时IUI妊娠率最高。3、结合男性生理,IUI当天最佳禁欲时间2-3天

华科[10](2015)在《亲代乙肝病毒携带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外关于乙肝病毒(HepatitisB Virus,HBV)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存在争议。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样本量少、病人入组条件不一、分组方式粗略所致。因此本研究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扩大样本量,统一病人入组条件,按受精方式及胚胎处置方式系统分组,以排除因病人年龄、卵巢功能及治疗方案等因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期更加系统地考察HBV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得到更加科学、全面的结论。本次研究的对象纳入2014年5月16日至2015年5月15日期间在笔者医院就医,年龄35岁以下、卵巢功能正常、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采用长方案)、无其它传染病史的患者,共计1195例患者(其中IVF组271例、ICSI组118例、FET组806例)。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依据HBV相关指标进行分类,患者的资料(在进行辅助生殖技术过程已完成录入工作)进行归纳汇总。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分为 IVF 组(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试管婴儿)及ICSI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每组间又根据亲代携代病毒情况的不同分为四小组。IVF组又分为女方正常男方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ICSI组又分为女方正常男方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分别比较各小组与正常组间在胚胎受精率和优胚率方面的差别。胚胎冻融移植组(Frozenembryo Transfer,FET)又分为女方正常男方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分别比较各组与正常组间在复苏率和完胚率方面的差别。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IVF组,无论双亲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在受精率与胚胎优胚率上差异均不显着(分别为 0.86 vs 0.81 vs 0.85 vs 0.90,P=0.56;0.57 vs 0.62 vs 0.51 vs 0.61,P=0.53)。在ICSI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与双亲正常组在受精率上差异不显着,但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的受精率差异显着(0.67 vs 0.87,P=0.01;0.61 vs 0.87,P=0.05);但各组在优胚率上差异不显着(0.57 vs 0.59vs0.54vs0.48,P=0.95)。在FET组,女方正常男方正常组、女方阳性男方正常组、女方正常男方阳性组、女方阳性男方阳性组,各组胚胎在复苏率与完胚率上差异不显着。(分别为 0.99 vs 0.99 vs0.99vs 0.97,P=0.53;0.89 vs 0.85 vs 0.87 vs 0.86,P=0.40)。综合本次研究结果,母亲乙肝病毒携带会降低辅助生殖中ICSI的受精率,但对IVF及FET无显着影响。亲代乙肝携带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的优胚率影响不显着。影响ICSI受精率的原因可能是乙肝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转染卵母细胞,同时上调cyclinB的表达,造成卵母细胞处于M Ⅱ期阻滞状态。

二、人血清白蛋白对人两类异常精液的精子优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血清白蛋白对人两类异常精液的精子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精液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临床资料收集方法
        1.1.3 精子质量检测
        1.1.4 女方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
        1.1.5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黄体支持
        1.1.6 IVT-ET术后结局的判定
        1.1.7 观察指标
        1.1.8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1.2.2 不孕原因
        1.2.3 IVF-ET术后妊娠结局
        1.2.4 精子对胚胎质量的影响
        1.2.5 精子质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2.6 精子质量对临床妊娠的预测价值
    1.3 讨论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精液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
    2.1 精子浓度、活力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2 精子正常形态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3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4 精子DNA碎片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2.5 各精液质量参数对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A 唐山市妇幼保健院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病例资料整理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精子特异性KSper和CatSper通道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离子通道的功能与调控
    1.2 成熟精子上特异性离子通道概述
        1.2.1 KSper通道
        1.2.2 CatSper通道
    1.3 KSper和CatSper的调控机制
        1.3.1 KSper和CatSper的电压门控调节机制
        1.3.2 KSper和CatSper的胞内碱化激活机制
        1.3.3 人KSper受胞内钙离子的调控
        1.3.4 CatSper的配体调控机制
    1.4 离子通道介导的精子功能
        1.4.1 精子的超活化
        1.4.2 精子的顶体反应
        1.4.3 精子的趋向性
    1.5 小结与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所用溶液配方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精子全细胞膜片钳
        2.3.2 小鼠精子运动能力检测
        2.3.3 小鼠精子顶体反应检测
        2.3.4 人精液样本的获取
        2.3.5 人精子全细胞膜片钳
        2.3.6 人精子运动能力检测
        2.3.7 小鼠精子pH_i和人精子[Ca~(2+)]_i的总量检测
        2.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与精子离子通道功能偶联的pH调控机制
        3.1.1 NHEs介导小鼠精子KSper和CatSper的碱性激活效应
        3.1.2 NHEs和Hv1参与调控人精子KSper和CatSper的碱性激活
        3.1.3 小结
    3.2 [Ca~(2+)]_i在人KSper通道激活中的生理作用
        3.2.1 生理浓度的孕酮引起的内钙增加无法激活人KSper通道
        3.2.2 胞内基础的Ca~(2+)对人KSper通道的正常开放至关重要
        小结
    3.3 离子通道在精子趋化性中的作用
        3.3.1 CatSper参与人或小鼠b防御素引起的精子趋化性的调控
        3.3.2 C型钠尿肽介导非CatSper依赖的精子趋化性
        小结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今后的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对应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人精子特异性阳离子通道CatSper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人成熟精子形态概述
    1.2 人精子授精过程
        1.2.1 人精子在生殖道内的迁移过程
        1.2.2 精子获能
    1.3 精子获能的分子调控机制
        1.3.1 精子胞内pH及其影响因素
        1.3.1.1 电压门控质子通道Hv1
        1.3.1.2 Na~+/H~+交换体NHE
        1.3.1.3 HCO_3-及其转运机制
        1.3.2 精子胞内cAMP及其影响因素
        1.3.2.1 腺苷酸环化酶AC
        1.3.2.2 磷酸二酯酶PDEs
        1.3.2.3 cAMP效应分子
        1.3.3 Ca~(2+)在精子获能中扮演核心作用
    1.4 CatSper通道是增加精子[Ca~(2+)]_i的主要途径
        1.4.1 CatSper的结果和生理功能
        1.4.2 CatSper的电生理特性及相关生理调节机制
        1.4.2.1 CatSper的主要电生理特性
        1.4.2.2 生理激素等对人精子CatSper的激活作用
        1.4.2.3 cAMP信号途径与CatSper的关系仍存争议
        1.4.2.4 DEFB1/CCR6与CatSper的关系有待确定
    1.5 小结与研究目标
第2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人精子
        2.1.2 主要试剂及生产厂家
        2.1.3 主要仪器及生产厂家
    2.2 实验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CatSper不受细胞内cAMP信号途径调控
        3.1.1 细胞内cAMP不增加精子[Ca~(2+)
        3.1.2 细胞内cAMP不影响CatSper的激活过程
        3.1.3 细胞内cAMP不激活CatSper
    3.2 HCO_3~-极易引起CatSper的碱性激活
        3.2.1 HCO_3~-在空气中极易碱化溶液
        3.2.2 HCO_3~-碱化溶液后可引起CatSper碱性激活
    3.3 cAMP透膜性类似物直接激活CatSper
        3.3.1 CATSPER2~(-/-)精子有助于CatSper调控机制研究
        3.3.2 8-CPT-cAMP通过CatSper增加人精子[Ca~(2+)]_i
        3.3.3 8-CPT-cAMP直接激活CatSper
    3.4 cAMP类似物激活CatSper不依赖胞内cAMP信号
        3.4.1 CatSper受多种cAMP透膜性类似物激活
        3.4.2 cAMP和8-CPT-cAMP从胞外激活CatSper
    3.5 CatSper活性受胞外环核苷酸结合位点调控
    3.6 PKA抑制剂不通过抑制PKA影响CatSper活性
        3.6.1 PKA抑制剂对人精子[Ca~(2+)]_i的多种影响
        3.6.2 KT 5720、PKI 5-24、Rp-CAMPS不抑制CatSper
        3.6.3 H 89和PKI 14-22是CatSper抑制剂
    3.7 EPAC抑制剂对人精子[Ca~(2+)]_i的影响
    3.8 CatSper活性受DEFB1/CCR6调控
        3.8.1 DEFB1激活人精子CatSper
        3.8.2 CCR6介导了DEFB1对CatSper的激活效应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人类精子冷冻保存与复苏的生物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综述
    1.1 冷冻损伤
        1.1.1 冰晶损伤
        1.1.2 氧化应激损伤
    1.2 冷冻损伤的表现
        1.2.1 膜蛋白
        1.2.2 脂类
        1.2.3 聚糖
        1.2.4 ROS与亲电醛
        1.2.5 冷冻复苏对精子蛋白质组的影响
    1.3 冷冻保存导致不育的机制
    1.4 冷冻保护
        1.4.1 精子优选
        1.4.2 冷冻保护剂
        1.4.3 冻存方法
    1.5 精子筛选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器材
    2.2 实验试剂
    2.3 试剂配制
3 实验方法
    3.1 获取精液
        3.1.1 精液来源
        3.1.2 精液采集方式
    3.2 新鲜精液的常规检测
        3.2.1 液化
        3.2.2 精液体积
        3.2.3 pH值
        3.2.4 CASA分析
    3.3 预处理载玻片
    3.4 新鲜精液的处理
        3.4.1 精液冻冷冻保存
        3.4.2 涂片
    3.5 冷冻精液的处理
        3.5.1 精液的复苏
        3.5.2 复苏精液的常规检测
        3.5.3 复苏精液的涂片
    3.6 免疫荧光染色
    3.7 数据分析
    3.8 数据统计
4 实验结果
    4.1 冷冻复苏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4.1.1 冷冻复苏对精子活力的影响
        4.1.2 冷冻复苏对精子表面蛋白的影响
    4.2 冷冻复苏对合格组精子质量的影响
        4.2.1 冷冻复苏对合格组精子活力的影响
        4.2.2 冷冻复苏对合格组精子表面蛋白的影响
    4.3 冷冻复苏对不合格组精子质量的影响
        4.3.1 冷冻复苏对不合格组精子活力的影响
        4.3.2 冷冻复苏对不合格组精子表面蛋白的影响
    4.4 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精子质量差异性研究
        4.4.1 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精子活力差异性研究
        4.4.2 合格组与不合格组精子表面蛋白差异性研究
5 实验结论
6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凝集素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人凝集芯片的构建及植物凝集素芯片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糖的简介
        1.1.1 糖的发现和研究历史
        1.1.2 糖的种类和结构
        1.1.3 糖的生物合成过程及相关的酶
        1.1.4 糖的生物学功能
    1.2 糖相互作用的蛋白
        1.2.1 糖胺聚糖结合蛋白
        1.2.2 凝集素
    1.3 糖组学研究方法
        1.3.1 基于质谱的糖组学研究
        1.3.2 基于糖芯片的糖组学研究
        1.3.3 基于凝集素的糖组学研究
    1.4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开发
        1.4.2 凝集素芯片的应用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人凝集素芯片的构建及质检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耗材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制备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酵母表达库
        2.3.2 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重组表达及纯化
        2.3.3 制备人凝集素芯片
        2.3.4 人凝集素芯片质检
        2.3.5 用细胞裂解液检验芯片上人凝集素及类人凝集素蛋白活性
        2.3.6 用活细胞检验芯片上人凝集素及类人凝集素蛋白活性
    2.4 结果和分析
        2.4.1 人凝集素蛋白酵母表达株的构建及重组蛋白的纯化
        2.4.2 人凝集素芯片的制备
        2.4.3 细胞裂解液验证芯片上人凝集素的活性
        2.4.4 活细胞验证芯片上人凝集素的活性
    2.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人凝集素芯片用于分析精子表面糖基化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耗材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耗材
    3.3 实验方法
        3.3.1 人凝集素芯片与人精子反应
        3.3.2 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荧光染色验证人凝集素与精子的结合
        3.3.3 人凝集素亲和捕获精子细胞糖蛋白
        3.3.4 用LC-MS/MS分析与人凝集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3.3.5 质谱数据处理
        3.3.6 精子体外获能和顶体反应分析
    3.4 结果和分析
        3.4.1 固定精子与人凝集素芯片反应结果和分析
        3.4.2 流式细胞和免疫荧光技术验证人凝集素与精子细胞结合结果和分析
        3.4.3 质谱鉴定Galectin-1亲和捕获精子膜蛋白结果和分析
        3.4.4 人凝集素Galectin-8促进精子体外获能的结果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完善和应用拓展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耗材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2 实验仪器和耗材
    4.3 实验方法
        4.3.1 植物凝集素的选择以及点样溶液的制备
        4.3.2 点样溶液转移到96孔板、384孔板中
        4.3.3 制备植物凝集素芯片
        4.3.4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固定和保存
        4.3.5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质检
        4.3.6 乳腺癌细胞组蛋白分离纯化
        4.3.7 乳腺癌细胞外泌体分离纯化
        4.3.8 外泌体粒度分析及抗体验证
        4.3.9 荧光标记纯蛋白和复杂蛋白样品
        4.3.10 蛋白质类样品或外泌体的芯片分析
    4.4 结果和分析
        4.4.1 植物凝集素芯片的质检结果和分析
        4.4.2 植物凝集素芯片分析纯蛋白质糖基化结果和分析
        4.4.3 植物凝集素芯片分析血清蛋白质糖基化结果和讨论
        4.4.4 植物凝集素芯片分析外泌体糖基化结果和分析
        4.4.5 植物凝集素芯片分析组蛋白糖基化结果和分析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凝集素芯片的特点和不足
    5.4 展望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56种凝集素的购买信息及缩写表
附录三 主要溶液
附录四 主要仪器耗材
附录五 人凝集素和类人凝集素蛋白质列表
附录六 质谱结果
附录七 植物凝集素序号、名称缩写及对应的溶解缓冲液、点样缓冲液
附录八 56种植物凝集素及所识别的糖链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所获奖励

(6)奶牛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哺乳类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基因
    1.2 X、Y精子特异性表达基因
        1.2.1 X、Y精子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概述
        1.2.2 X、Y精子特异性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
        1.2.3 筛选和鉴定精子发生过程中特异表达基因的方法
    1.3 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
        1.3.1 特异性表达蛋白及差异表达蛋白质
        1.3.2 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的研究进展
        1.3.3 筛选和鉴定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的方法
    1.4 基于XY精子性别特异性表达蛋白为基础的性控疫苗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2章 流式分选奶牛XY精子的人工授精
    2.1 试验材料
        2.1.1 材料来源及试验动物
        2.1.2 主要药品试剂
        2.1.3 常用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流式细胞仪分选奶牛X、Y精子
        2.2.2 细管冻精实验室检查
        2.2.3 统计学分析
        2.2.4 人工授精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流式分选精液验室检查
        2.3.2 人工授精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奶牛精子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奶牛精子样本确定与裂解方法的优选
        3.2.2 奶牛精子蛋白双向电泳体系建立
    3.3 讨论
        3.3.1 精子蛋白制备方法的选择
        3.3.2 关于牛精子蛋白质组学 2DE电泳平台的建立
    3.4 小结
第4章 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筛选和质谱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Y精子蛋白双向电泳
        4.2.2 质谱鉴定结果
        4.2.3 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
    4.3 讨论
        4.3.1 推定组蛋白H2B(histone H2B type 2-F-like)
        4.3.2 推定 1433 Z蛋白(1433 protein zeta/delta isoform X1)
        4.3.3 推定载脂蛋白A-I (apolipoprotein A-I preproprotein)
    4.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结构多样性新型棉酚衍生物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简写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肿瘤、癌症及相关治疗药物
    1.2 Bcl-2蛋白家族的研究现状及相关药物
    1.3 棉酚的研究进展
        1.3.1 棉酚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1.3.2 棉酚的毒性
        1.3.3 棉酚的生物活性
        1.3.4 棉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1.3.5 棉酚作为Bcl-2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1.3.6 棉酚的临床研究现状和药用形式
        1.3.7 棉酚的开发现状
    1.4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课题设计思路
    2.1 新型棉酚Schiff碱衍生物的设计
    2.2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的设计
    2.3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的设计
    2.4 阿扑棉酚磷酸衍生物的设计
    2.5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型棉酚Schiff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前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化学合成
        3.2.2 棉酚Schiff碱衍生物在生物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3.2.3 棉酚Schiff碱衍生物与Bcl-2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3.2.4 棉酚Schiff碱衍生物稳定性分析
        3.2.5 棉酚Schiff碱衍生物与Bcl-2家族蛋白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3.4 实验部分
        3.4.1 仪器与试剂
        3.4.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4.3 生物活性测试
        3.4.4 化合物稳定性实验
        3.4.5 分子对接模拟试验
    3.5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基于多组分合成法合成含N杂环棉酚衍生物反应的探索
        4.2.2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与Bcl-2抗凋亡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4.2.3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在生物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4.2.4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与Bcl-2家族蛋白分子对接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4.4 实验部分
        4.4.1 仪器与试剂
        4.4.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4.4.3 生物活性测试
        4.4.4 分子对接模拟试验
    4.5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和抗白介素IL-17A活性研究
    5.1 前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化学合成
        5.2.2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与Bcl-2抗凋亡家族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5.2.3 骨架跃迁类似物在生物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5.2.4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与Bcl-2家族蛋白对接结果分析
        5.2.5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在生物细胞水平上的抗白介素IL-17A活性研究
    5.3 本章小结
    5.4 实验部分
        5.4.1 仪器与试剂
        5.4.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5.4.3 生物活性测试
        5.4.4 分子对接模拟试验
    5.5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阿扑棉酚磷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和抗白介素IL-17A活性研究
    6.1 前言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化学合成
        6.2.2 阿扑棉酚磷酸衍生物与Bcl-2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6.2.3 阿扑棉酚磷酸衍生物细胞水平上的抗肿瘤和抗IL-17A活性研究
    6.3 本章小结
    6.4 实验部分
        6.4.1 仪器与试剂
        6.4.2 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6.4.3 生物活性测试
    6.5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新型棉酚Schiff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7.2 含N杂环阿扑棉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7.3 棉酚骨架跃迁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和抗白介素IL-17A活性研究
    7.4 阿扑棉酚磷酸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和抗白介素II-17A活性研究
附录
    附录Ⅰ 代表性化合物的~1H NMR、~(13)C NMR、HPLC
    附录Ⅱ 部分化合物对NCI-60的抑制结果
    附录Ⅲ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型亚基与野生型亚基的相互作用:一种新的显性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人精子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体的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人精子乳酸脱氢酶C4活性降低的L153X突变显性负性的机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小鼠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小鼠LDH-C4和L153X突变体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五部分 小鼠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型与野生型亚基的相互作用:显性负性效应的验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显性负性突变及其生物效应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9)精液参数和禁欲时间对IUI妊娠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精液参数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二部分 禁欲时间对于精液参数和IUI妊娠率的影响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影响IUI妊娠率的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亲代乙肝病毒携带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乙肝病毒临床诊断现状
        1.1.1 HBV基本构造及功能
        1.1.2 诊断方法
        1.1.2.1 乙肝两对半检测方法及作用
        1.1.2.2 乙肝病毒检测方法(HBV-DNA检查)及作用
        1.1.2.3 HBV-DNA、乙肝两对半检查区别
        1.1.2.4 肝功能
        1.1.3 诊断结果
    1.2 乙肝病毒对辅助生殖影响概况
        1.2.1 HBV父婴垂直传播及影响
        1.2.1.1 HBV存在于父婴垂直传播中
        1.2.1.2 HBV对精子的影响
        1.2.2 HBV母婴垂直传播及影响
        1.2.2.1 HBV存在于母婴垂直传播中
        1.2.2.2 HBV对卵母细胞的影响
        1.2.3 HBV对辅助生殖胚胎的影响
        1.2.3.1 HBV感染动物研究
        1.2.3.2 HBV对辅助生殖胚胎影响
第二章 HBV对胚胎受精的影响
    2.1 材料来源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主要试剂及耗材
    2.4 配子的处理
        2.4.1 精子的分类及处理
        2.4.2 卵母细胞的获得与处理
    2.5 体外受精操作
        2.5.1 IVF操作
        2.5.2 ICSI操作
    2.6 评估受精结果
        2.6.1 评估IVF受精结果
        2.6.2 评估ICSI受精结果
第三章 HBV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3.1 材料来源
    3.2 主要仪器设备
    3.3 主要试剂及耗材
    3.4 评估胚胎发育的方法
        3.4.1 评估IVF胚胎发育
        3.4.2 评估ICSI胚胎发育
    3.5 胚胎不同结局的处理
        3.5.1 胚胎移植
        3.5.2 胚胎冻融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人血清白蛋白对人两类异常精液的精子优选(论文参考文献)

  • [1]精液质量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预测价值[D]. 赵天祺.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2]精子特异性KSper和CatSper通道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D]. 康杭. 南昌大学, 2020(02)
  • [3]人精子特异性阳离子通道CatSper调控机制研究[D]. 王涛. 南昌大学, 2020(01)
  • [4]人类精子冷冻保存与复苏的生物学研究[D]. 董俏言. 烟台大学, 2019(09)
  • [5]凝集素芯片的构建及应用研究:人凝集芯片的构建及植物凝集素芯片的优化[D]. 孙洋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8)
  • [6]奶牛X-Y精子特异性表达蛋白的筛选[D]. 郑永富.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7]结构多样性新型棉酚衍生物和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 卢育智. 武汉大学, 2017(06)
  • [8]乳酸脱氢酶C4 L153X突变型亚基与野生型亚基的相互作用:一种新的显性负性机制[D]. 陈良远. 福建医科大学, 2017(07)
  • [9]精液参数和禁欲时间对IUI妊娠率的影响[D]. 肖江华. 南华大学, 2016(03)
  • [10]亲代乙肝病毒携带对辅助生殖早期胚胎的影响[D]. 华科.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两种异常精液中精子的最佳人血清白蛋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