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动态数据库的电网接线图自动生成(论文文献综述)
袁柳杨[1](2017)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网故障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提出,各级电网之间的互联性增强,尤其是间歇式新能源和微电网的接入,电网自身的动态行为日趋复杂,发生拒动等复杂故障的可能性仍旧存在,准确、快速的实现电网故障诊断成为更为紧迫的现实要求。本文以诊断电网复杂故障为目的,针对现有专家系统缺乏学习能力的不足,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基于历史故障经验对复杂故障进行诊断,其主要工作如下:研究统计学习理论的内在特点,深入理解VC维和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阐述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数学原理,在Visual studio 2010平台使用C++语言分别编写线性和非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实现算法,为支持向量机在电网故障诊断的应用打下理论基础。根据电网故障诊断的需求与特点,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复杂故障进行诊断。通过对历史故障案例的训练学习,获取这些复杂故障案例中的“隐性”诊断知识,利用这些经验规律对现有故障进行诊断,并不断用新的故障事件对SVM模型进行再训练。为使建立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以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采集的保护动作和断路器跳闸信息为基础,针对母线、线路和变压器等三类元件分别设置其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特征量,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惩罚因子和径向基核函数参数进行寻优。在课题组已开发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利用SVM算法的复杂故障诊断模块,并对该模块五个组成部分的功能设计进行了逐一论述,提高了电网故障诊断系统针对复杂故障的诊断效率,最后通过三种典型的复杂故障案例测试验证了模块实用性与有效性。
兰翠芸[2](2016)在《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异动智能管理分析及自动稽查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电力系统规模也日益扩大,对电网安全稳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运行模式也在不断变革。泉州地区电网调控运行均依托于EMS系统管理平台下所建立的高层运用,即对SCADA功能的应用深度拓展、高级应用软件(PAS)、在线电压无功优化协调控制系统(AVQC)、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电力数据调度网络、具有反事故演练功能的调控人员培训仿真系统(DTS)、智能操作票系统(OT)等应用。泉州电网设备和网络异动的非智能和人工稽查的方式不满足电力网络扩张及迅速发展的需求的现实问题是课题研究的来源,系统的实现目标和和步骤规划大致分为三步:从数据异动源头管理方式入手,规范异动管理流程;梳理电网运行的实际异动类型,并根据类型确定智能异动措施;明确异动结果稽查的方法,完成系统设计并实现功能。本篇论文在完善异动管理的同时,在电网异动稽查部分获取的成绩可罗列为以下几点:(1)对CIM电网模型内部文件进行输出,并根据其中关于电气设备建立系统模型部分暴露的关键问题进行探索,采取该模型相互关联的电气设备中名称间的联系与自动识别语句含义的技术,以此稽查电气设备是否相互连接,达到异动工作的自动化。(2)利用泉州电网异动用于校对核查拓扑模型的规范条例,以此来校对量测过程中遥测与遥信产生的不正确的信息,使电网拓扑模型无误。(3)由于电气设备名称变更,对于支持电网调控技术运行的高层应用产生异动后所进行的分析结果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并且断面内设备与到自身命名也要符合规范。为了满足以上要求,深入研发用断面数据使设备关联在一起,实现实时拓扑分析稽查的功能,该系统在泉州电网EMS系统的各个高层功能模块发挥很大作用,这便是基于前面取得的成果所研发的线上泉州电网智能绘图模型和智能化拓扑稽查模块。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异动管理智能分析及自动稽查技术投入运用后,将极大地提高了调控技术支持系统的异动效率,并通过自动稽查技术提高调控技术支持系统数据准确率,保证异动的准确、及时,为调控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陈水耀[3](2016)在《继电保护失效检测及检修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网规模逐步扩大,网架结构日趋复杂,电网安全更加依赖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上世纪90年代末期微机保护开始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但保护软件缺陷、装置硬件故障、二次回路异常、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引起的不正确动作事件屡有发生,甚至导致电网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分析保护不正确动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最大程度地降低不正确动作的风险。本文在失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对继电保护失效检测和容错技术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的创新成果:(1)研究了继电保护的失效机理,包括失效影响、失效原因,提出基于失效模式、后果与危险度分析(FMECA)的继电保护三维一体综合检修策略。综合应用空间和时间信息,建立了包含检测型健康因子、随机失效健康因子、应用环境健康因子、可靠性健康因子、改进型健康因子的健康指数评价模型,利用确定性信息反映设备个体当前的健康状况,利用概率统计信息预测设备状态未来的发展趋势,解决了状态评价结果无法指导设备个体检修决策的问题。建立计及人工巡检费用的马尔科夫状态空间模型,揭示了人工巡检周期与检修经济成本的关系,解决了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下人工巡检周期确定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2)揭示了微机保护失效检测存在盲区的原因,提出了动作特性匹配与冗余设计相结合的容错新方法。建立包含保护动作区、测量异常区和检测闭锁区的动作特性平面,提出了应用Venn图分析失效检测和动作判别特性匹配度的方法,解决了保护检测闭锁区没有通用设计原则的问题;提出了距离Ⅲ段保护阻抗偏移特性的自适应判据,解决了区外故障伴随PT断线时距离Ⅲ段误动的问题;建立双冗余设计的可靠性分析模型,提出了继电保护主动冗余设计方法,降低了停电检修前的误动风险。(3)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挖掘技术的继电保护在线监测方法,从站域和广域两个层面增强了继电保护失效检测能力。建立继电保护自检信息模型和通用状态评价模型,揭示自检信息与设备状态的对应关系,实现了检测型健康因子的实时动态评价;提出了基于同源信息比对的关联监测方法,提高了站域层面二次回路隐性故障的检测能力;建立基于XML Schema的故障录波模型和保护装置内部中间节点信息模型,提出录波数据多抽样率变换算法,解决了复杂故障条件下录波通道智能分群、采样频率归一化、动作逻辑可视化的问题,提高了基于广域信息的保护动作行为分析和诊断水平。(4)提出基于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状态检测方法,范围覆盖SV、GOOSE及保护功能,实现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免维护。揭示了模拟式合并单元可靠性低的原因,提出基于采样值等差分和谐波含量比的数据有效性判别方法,提高了合并单元数据品质的检测和容错能力。提出基于模型匹配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自动测试方法,实现“有主”的自动测试,解决了人工干预环节多、试验结果不直观的问题,提高了检修效率和安全水平。提出基于扩展CID模型命令监视数据点的GOOSE回路闭环监测方法,实现“自主”的自动测试,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状态检测能力。
张楠[4](2015)在《基于推理链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随着国家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各项经济的飞速发展,用电需求逐步提高,电力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电力系统规模扩大,电网模式复杂。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成为关乎国泰民生的大事。然而,由于主观人为或客观自然等因素,电网故障的发生不可能避免。故障之后是否能减少损害范围的扩大、能否快速恢复供电,是避免严重社会影响或经济损失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复杂的电网结构和保护配置情况下,快速进行故障诊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课题。所谓故障诊断,就是在故障发生后,可以根据获取的多种故障信息,利用具有快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和智能计算方法,判断故障设备。故障的发生除去与故障的一次设备本身相关外,还受到继电保护装置甚至通讯系统的影响。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保护设备已经从最开始的电磁式发展到便捷快速的计算机保护,然而保护拒动、误动等问题仍不容忽视。为此,在诊断故障电气设备的同时,评价保护动作合理性,甚至解释整个故障的演化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已经提出多种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模糊集、粗糙集、贝叶斯网络、Petri网、因果网络等等。然而现有故障诊断方法存在矩阵规模大、诊断局限性等缺陷,比如:网络节点涵盖所有的故障设备节点、断路器节点、保护节点。当故障范围较广时,所构造的矩阵维数过大;需要设置虚拟节点防止网络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环网的情况;未涵盖多种保护配置;在诊断过程中采取假设的逻辑判断方法,人为选取较合理的假设,没有清晰的评价准则。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开展诊断系统研究。随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推理链的故障诊断创新方法。此方法利用故障信息的时序和逻辑特性,能够更好的反映故障电气设备、断路器以及保护动作装置之间的配合关系。同时通过针对故障信息的预处理,降低问题规模,提高诊断速度。该方法的核心是一种链型的数据结构,计算复杂度仅为O(n)级,诊断过程清晰明了,可以实现对故障过程的重演和解释。为了提高诊断结果的容错性,本文综合考虑了包括存在失灵保护、后备保护、重合闸等多重保护配置情况,对推理链进行冗余构造,并同时结合保护装置的拒动、误动原因和断路器的拒动、误动原因,设计故障诊断的最优化问题,以似然函数确定最优解。本文最后解决存在保护信息遗漏情况下故障诊断方法的完善问题,进一步提高故障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文中算例详尽说明了基于推理链的电网故障诊断模型的诊断过程以及有效性。
王宝晟[5](2011)在《石化企业变电站操作票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倒闸操作是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和调整的主要手段,而倒闸操作票是决定倒闸操作正确与否,是否发生误操作的决定因素,因此,正确开据、严格审核操作票是防止操作人员误操作的有力保证。然而开列操作票本身却是一种相当繁琐而经验性又很强的工作,要开据正确无误的操作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人员必须对电网的结构组成、电气设备的操作规程非常熟悉,具有扎实的电气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求其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传统的手工填写操作票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的飞速提高,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开列操作票,对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开票效率,减少开票的出错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石化企业变电站内手工开列操作票存在的诸多缺陷,本文主要开发了一个变电站操作票专家系统,该系统以Visual C++ 6.0及Access为主要开发工具,通过对应用对象进行仔细分析,建立推理机、数据库和知识库,利用推理机对知识库的解空间进行搜索,运用专家系统的推理技术来实现各类操作任务的形成。运行维护人员通过给定的图形界面,选择不同的操作任务和其他配置项,就能自动生成相应的操作内容。本文运用了将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的思想,使系统更易于维护。此外,本文研究设计了操作票图形生成系统、操作票管理系统,实现了操作票的开票、存储、查询、统计、打印等功能,人机交互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陆文彪[6](2010)在《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网络化信息系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为高效地管理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企业信息化应用提出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需求,因此面向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信息资源整合的背景与研究意义,并主要以浙江省电力公司系统县级供电企业为例分析了目前供电企业信息化运营与管理基础以及已有IT基础设施,分析目前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以及剖析企业信息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支撑关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提出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体制不健全,(2)信息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不协调,(3)资源管理不统一,(4)标准规范滞后与人力资源缺乏等方面的问题。其次结合电力行业应用特征,总结供电企业信息化在资源共享管理与生产协作两方面的特征,分析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三个方面的需求:(1)面向供电企业资源管理共享的需求,(2)面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3)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然后,本文围绕着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以及发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效益为目标,强化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为重点,信息安全以及标准体系为保障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框架,涵盖了管理应用、保障体系与资源管理中心等三个方面的建设,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与操作方法。而后,论文重点提出了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主要通过分析信息资源整合的规划原则,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方案,提出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信息资源整合在管理、人力资源以及技术支撑方面的要求,详细描述了信息资源整合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等实现步骤,从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两个方面给出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有效性评估,并以丽水莲都供电局为例介绍了配网信息资源整合及应用在丽水莲都供电局得到的具体实现。最后对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燕少鹏[7](2009)在《全网一体化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集控及厂站部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操作票制度是电力生产管理部门为了保证电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而采取的一种重要组织措施。针对目前操作票专家系统在智能性、通用性、易维护性等方面需要提高的现状,本文综合运用平台化思想设计软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组织结构,开发出全网一体化的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的集控站、变电站部分。通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知识表示,使得电力设备的模型更完善,更通用;并通过拓扑分析的方法进行推理机的设计,使系统更具智能性。通过这些新技术的引用使整个系统更加完善,由此提高了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的性能。
解紫城,张林献,高研,杨为,丁银[8](2009)在《基于IEC61970标准的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现有操作票生成系统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仍需提高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IEC61970标准的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根据公共信息模型(CIM)定义的设备连接模型,构建了设备图元;采用图模库一体化技术设计图形支撑平台;构建了基于CIM设备层次关系的知识库,并设计了专家系统的推理机,进而实现智能生成操作票。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快捷方便的优点,可以减轻用户的压力,提高操作票开票的效率。
李涵[9](2008)在《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变配电所继电保护CAD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简称。它能大幅度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减轻设计人员劳动,因此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电力系统CAD技术的应用同机械、建筑等行业相比则相对落后,而变配电所继电保护CAD又是电力行业中较落后的部分。近年来,已有一些独立的继电保护配置方案设计与整定计算系统软件出现,但存在继电保护的方案设计与整定计算定值不能很好的反应在图形上,并且图形的功能仅限于查看信息,并不能即时对图形做出操作及修改,使得继电保护软件界面的友好性和可操作性大大下降,并给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麻烦。针对当前继电保护配置方案设计与整定计算软件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分析现有变配电CAD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变配电所继电保护配置方案设计及整定计算CAD系统的实现做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变配电所继电保护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解决方案。该系统以数据库为核心,运用先进的可视化编程技术、面向对象技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和模块化思想,通过变配电所继电保护与短路计算一体化、图形、数据关联一体化的建立,实现了变配电所继电保护方案专家系统设计与整定计算结合的综合设计。在智能模型构建的基础上,该系统由数据图形输入、短路计算、继电保护方案设计、整定计算、和文档管理五大功能模块构成,而其关键的数据化图形功能则利用了Visual Basic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文章的最后以某变电所的继电保护设计与计算的实例证明了系统模型及程序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该系统的应用使继电保护工作人员从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可以显着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变配电所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纪炜[10](2008)在《电网调度防误操作及运行管理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电力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供电能力和电能质量都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复杂,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同时也使得设备停电检修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目前,误调度、误操作等电网操作事故多次发生,所以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防止事故发生。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系统整合了人工智能、网络拓扑结构、工作流程化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实现电网运行操作的有效管理和决策,将模拟操作防误、检修申请单管理、调度操作票、检修单位工作票等集成为一个综合体,实现了生产流程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系数和工作效率;实现了与SCADA系统共享实时数据、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可以完成自动开票、手工开票、模拟预演与管理等多种实用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系统。研究成果已经在淮安电网投入使用并取得实效,实践证明,系统应用能大大提高电网调度操作的智能性和安全性。
二、基于动态数据库的电网接线图自动生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动态数据库的电网接线图自动生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网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发展现状 |
1.2.1 电网故障诊断 |
1.2.2 机器学习概述 |
1.3 研究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统计学习与支持向量机 |
2.1 引言 |
2.2 统计学习理论 |
2.2.1 VC维 |
2.2.2 结构风险最小化 |
2.3 支持向量机 |
2.3.1 最优分类超平面 |
2.3.2 核函数 |
2.4 支持向量机的数学推导 |
2.4.1 线性支持向量机 |
2.4.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网故障诊断 |
3.1 引言 |
3.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故障诊断步骤 |
3.3 特征值选择 |
3.4 训练流程 |
3.5 算例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故障诊断系统改进 |
4.1 模块设计目标 |
4.2 改进后系统的总体结构 |
4.3 模块案例测试 |
4.3.1 保护拒动 |
4.3.2 断路器拒动 |
4.3.3 保护动作信息缺失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异动智能管理分析及自动稽查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电网技术实用性的目前情况与展望 |
1.3.1 实用性目前状况 |
1.3.2 技术展望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文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电网异动智能管理 |
2.1 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介绍 |
2.1.1 泉州电网概况 |
2.1.2 泉州电网调控支持系统 |
2.1.3 IES600系统模块 |
2.1.4 泉州电网调控支持系统一体化应用特点 |
2.2 电网调度异动管理 |
2.2.1 电网异动类型的划分 |
2.2.2 电网异动流程梳理 |
2.3 电网异动智能管理 |
2.3.1 高层应用模块同步设计 |
2.3.2 三类型异动实现 |
2.4 智能异动实现 |
2.4.1 电气拓扑类异动改进 |
2.4.2 设备参数类异动改进 |
2.4.3 辅助信息类异动改进 |
2.4.4 高层应用实时同步异动 |
2.4.5 主备调系统信息实时同步异动 |
2.5 小结 |
第三章 电网调度拓扑模型智能稽查算法 |
3.1 自动稽查电气设备联接性 |
3.1.1 语义识别措施 |
3.1.2 电气设备联接性校核方法 |
3.1.3 设计电气设备信息结构 |
3.1.4 自动稽查电气设备联接性的流程 |
3.1.5 剖析电气设备名称 |
3.1.6 匹配电气设备属性 |
3.2 校核量测数据 |
3.2.1 量测数据校核标准的构成 |
3.2.2 处理量测数据校核的措施 |
3.3 处理电气设备变动的相关措施 |
3.3.1 技改或新设的电气设备模型 |
3.3.2 设备命名变更后的网络拓扑 |
3.4 通过断面信息构建设备联系性 |
3.4.1 比较断面信息和EMS电网模型 |
3.4.2 建立潮流断面DT的设备拓扑联系 |
3.5 自动稽查完善 |
3.6 小结 |
第四章 电网异动自动稽查工具设计 |
4.1 研究系统需求 |
4.2 系统的整体架构 |
4.3 系统各局部性能 |
4.3.1 公共信息模型剖析 |
4.3.2 数据信息管理环节 |
4.3.3 数据信息库环节 |
4.3.4 拓扑校核环节 |
4.3.5 拓扑分析环节 |
4.3.6 数据输出环节 |
4.4 小结 |
第五章 电网异动自动稽查工具的完成与实现 |
5.1 数据信息系统概述 |
5.2 设计系统数据信息库构造 |
5.3 系统信息交互 |
5.4 系统实现工具 |
5.5 系统的应用情况 |
5.6 泉州地区应用实例 |
5.6.1 新增变电站实例 |
5.6.2 泉州四县一区应用 |
5.6.3 泉州下辖三个县级市应用 |
5.7 系统后续工作 |
5.8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3)继电保护失效检测及检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研究 |
1.2.2 继电保护可靠性研究 |
1.2.3 继电保护失效率研究 |
1.2.4 继电保护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继电保护失效分析和检修策略研究 |
2.1 引言 |
2.2 继电保护失效机理分析 |
2.2.1 失效影响分析 |
2.2.2 失效原因分析 |
2.3 继电保护三维一体综合检修策略 |
2.3.1 FMECA方法在检修决策中的应用 |
2.3.2 基于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健康指数评价模型 |
2.3.3 综合检修策略最佳检验周期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继电保护失效检测和容错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失效检测和动作判别特性配合度分析与校核 |
3.2.1 保护动作特性设计基本原则 |
3.2.2 失效检测和动作判别特性配合度分析 |
3.2.3 距离Ⅲ段保护自适应阻抗偏移特性 |
3.3 继电保护主动冗余设计方法 |
3.3.1 静态冗余设计的容错措施 |
3.3.2 双冗余设计的可靠性分析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源信息挖掘技术的继电保护在线监测 |
4.1 引言 |
4.2 基于站域信息的继电保护在线状态监测 |
4.2.1 基于自检信息的继电保护状态评价 |
4.2.2 基于同源信息比对的关联监测技术 |
4.3 基于广域信息的继电保护动作行为分析和评估 |
4.3.1 基于XML Schema的故障录波模型及多抽样率变换方法 |
4.3.2 基于中间节点信息建模的动作逻辑可视化展示 |
4.3.3 动作行为评估案例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测 |
5.1 引言 |
5.2 基于采样值特性的合并单元数据有效性检测 |
5.2.1 合并单元数据品质检测机制分析 |
5.2.2 基于采样值等比差的数据有效性检测方法 |
5.3 基于模型匹配的继电保护自动测试方案 |
5.3.1 自动测试系统架构 |
5.3.2 测试流程及安全措施 |
5.3.3 测试案例分析 |
5.4 基于ICD模型扩展的GOOSE虚回路状态监测 |
5.4.1 GOOSE控制命令操作流程 |
5.4.2 ICD模型命令监视功能应用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需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推理链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相关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 论文的章节组织安排 |
第二章 故障诊断预处理 |
2.1 故障诊断系统架构 |
2.1.1 电力系统自动化 |
2.1.2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 |
2.1.3 故障诊断系统 |
2.2 故障诊断系统建模 |
2.2.1 故障诊断系统CIM模型 |
2.2.2 系统一次设备建模 |
2.2.3 系统拓扑建模 |
2.2.4 停电区域和故障设备的初步判断 |
2.3 故障诊断通讯规约 |
2.3.1 保护装置通讯 |
2.3.2 录波装置通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推理链的故障诊断模型 |
3.1 推理链的基本原理 |
3.1.1 推理链及其链结点 |
3.1.2 事件集概念 |
3.2 推理链的构造法则 |
3.2.1 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 |
3.2.2 推理链构造的约束条件 |
3.2.3 推理链的故障原因集结点 |
3.3 推理链的构造 |
3.3.1 推理链构造流程 |
3.3.2 计算复杂度分析 |
3.4 算例分析 |
3.4.1 算例一 |
3.4.2 算例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故障诊断优化分析模型 |
4.1 故障诊断的优化问题 |
4.2 最优解的简化求法 |
4.3 算例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故障诊断遥信量遗漏分析 |
5.1 虚拟事件集 |
5.2 包含虚拟事件集的故障诊断结果分析 |
5.3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
6.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5)石化企业变电站操作票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操作票系统发展与现状 |
1.3 操作票系统存在的不足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及结构 |
第二章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兰州石化公司变电站管理现状 |
2.2 电气操作票的工作流程 |
2.3 操作票专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3.1 操作票系统的分类 |
2.3.1.1 子程序模块方式 |
2.3.1.2 调用典型票方式 |
2.3.1.3 点图开票方式 |
2.3.1.4 基于产生式的系统方式 |
2.3.1.5 基于开关逻辑方式 |
2.3.1.6 面向对象方式 |
2.3.2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功能需求 |
2.4 操作票系统的技术需求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及推理机制的研究 |
3.1 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 |
3.2 专家系统的知识选择 |
3.3 有关电气设备方面的知识表示 |
3.4 有关操作规则的知识表示 |
3.5 推理机制的研究 |
3.5.1 推理的概念 |
3.5.2 推理方法 |
3.5.3 搜索策略 |
3.6 在启发式结构上的推理体系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设计 |
4.1 专家系统的基本原理 |
4.1.1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特点 |
4.1.2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结构 |
4.2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设计 |
4.3 操作票图形生成系统的研究 |
4.4 变电站一次接线图界面的设计 |
4.4.1 一次接线图的绘制 |
4.4.1.1 元件类模块设计 |
4.4.1.2 图形编辑模块设计 |
4.4.2 操作票图形操作的基本步骤 |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
4.5.1 数据库设计原则 |
4.5.2 数据库的功能 |
4.5.3 人界接口界面的设计 |
4.5.4 数据库存储器的设计 |
4.5.4.1 模块化柔性存储思想的介绍 |
4.5.4.2 模块化柔性存储思想在存储器的应用 |
4.5.4.3 动态表存储 |
4.5.5 数据库的查询、修改和搜索 |
4.6 倒闸操作的基本原则及设计 |
4.6.1 电气倒闸操作的定义 |
4.6.2 电气倒闸操作的基本原则 |
4.6.2.1 线路停送电操作原则 |
4.6.2.2 母线倒闸操作原则 |
4.6.2.3 变压器操作原则 |
4.6.3 电气倒闸操作基本原则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电站操作票系统实现与展示 |
5.1 系统启动 |
5.2 变电站一次设备主接线图调用 |
5.3 一次设备主接线图形生成 |
5.4 开列操作票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信息资源整合理论及相关文献综述 |
1.2.1 信息资源整合含义 |
1.2.2 相关文献综述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信息资源整合基础与问题分析 |
2.1 信息资源整合基础 |
2.1.1 企业运营与管理基础 |
2.1.2 企业IT设施基础 |
2.2 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现状分析 |
2.2.1 生产服务管理 |
2.2.2 营销服务管理 |
2.2.3 辅助决策管理 |
2.3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分析 |
2.3.1 宏观层面分析 |
2.3.2 微观层面分析 |
3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发展战略需求 |
3.1 供电企业信息化特征 |
3.1.1 资源共享管理 |
3.1.2 生产协作管理 |
3.2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分析 |
3.2.1 面向供电企业资源管理共享的需求 |
3.2.2 面向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需求 |
3.2.3 是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
4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框架 |
4.1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框架 |
4.2 支持信息资源整合的各层次作用与要求 |
4.2.1 管理应用平台 |
4.2.2 保障体系 |
4.2.3 信息资源管理中心 |
4.3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的管理与操作方法 |
4.3.1 内部管理体系控制机制 |
4.3.2 企业内部业务管理 |
4.3.3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
4.3.4 资源维护管理 |
4.3.5 系统网络管理 |
4.3.6 标准规范体系管理 |
5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策略 |
5.1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规划原则 |
5.2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方案 |
5.2.1 核心业务组成分析 |
5.2.2 数据交换模型 |
5.2.3 基于DEM的数据交换平台 |
5.2.4 实现策略方案 |
5.3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建立标准规范体系 |
5.3.2 规范优化供电企业业务流程 |
5.3.3 资源共享实现方法 |
5.3.4 基于GIS资源整合共享与应用一体化实现策略 |
5.4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支撑要求 |
5.4.1 管理支撑 |
5.4.2 人力资源支撑 |
5.4.3 技术支撑 |
5.5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步骤 |
5.5.1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
5.5.2 设立专门组织机构 |
5.5.3 资源准备 |
5.5.4 建立培训机制 |
5.6 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有效性评估 |
5.6.1 有形价值 |
5.6.2 无形价值 |
6 莲都供电局配网信息资源整合及应用 |
6.1 莲都供电局配网生产业务分析 |
6.2 莲都配网信息资源模型分析 |
6.2.1 业务数据流模型分析 |
6.2.2 业务数据关系模型分析 |
6.3 莲都供电局配网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建立 |
6.3.1 基本电气设备模型建立 |
6.3.2 空间信息资源及建模 |
6.3.3 电网拓扑资源建模 |
6.3.4 配网运行信息资源建模 |
6.4 莲都供电局配网信息资源整合策略及应用方案 |
6.4.1 莲都供电局配网信息资源整合策略方案 |
6.4.2 莲都供电局配网信息资源综合应用方案 |
7 结论和展望 |
8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7)全网一体化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集控及厂站部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操作票专家系统采用的新技术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 |
2.1 平台化思想的基本理论 |
2.2 本系统业务平台的设计 |
2.3 系统基础模块设计 |
第三章 操作票系统的知识表示 |
3.1 专家系统知识表示概述 |
3.1.1 知识表示 |
3.1.2 面向对象技术的优越特性 |
3.1.3 面向对象的表示方法 |
3.2 电网资源的知识表示 |
3.2.1 电网框架的知识表示 |
3.2.2 电网设备的面向对象表示 |
3.2.3 二次设备的知识表示 |
3.3 图形化知识的表示 |
3.3.1 电网的拓扑表示 |
3.3.2 电网知识的实时拓扑表示 |
3.4 厂站票操作规则的知识表示 |
3.4.1 一次设备操作规则 |
3.4.2 二次设备操作规则 |
第四章 倒闸操作票系统的推理机制 |
4.1 推理及搜索策略 |
4.2 厂站票推理机的设计 |
4.2.1 推理机总体结构 |
4.2.2 推理机各部分介绍 |
4.2.3 推理机的实现方法 |
4.3 倒闸操作票推理机的具体实现 |
4.3.1 一次设备的推理 |
4.3.2 二次设备的推理 |
第五章 操作票专家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总体功能 |
5.1.1 三层 C/S 模式体系结构 |
5.1.2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
5.2 数据库设计 |
5.2.1 知识库 |
5.2.2 规则库 |
5.2.3 图形数据库 |
5.3 厂站票的实现 |
5.3.1 开票功能 |
5.3.2 操作票的流程 |
5.3.3 操作票术语的处理 |
5.3.4 操作票的管理功能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8)基于IEC61970标准的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的总体设计 |
2 图形支撑平台的设计 |
2.1 基于CIM的设备图元模型 |
2.2 基于CIM的图元设计 |
2.3 图模库一体化设计 |
3 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的设计 |
3.1 知识库的构建 |
3.2 推理机的构建 |
4 系统的实现 |
5 结语 |
(9)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变配电所继电保护CAD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 论 |
1.1 继电保护软件的现状综述 |
1.2 变配电CAD 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变配电所继电保护CAD 系统的建模与设计 |
2.1 基于对象的变配电模型建立及对象属性描述 |
2.1.1 面向对象技术 |
2.1.2 变配电系统一次元件对象编码组织 |
2.1.3 变配电所结线描述举例 |
2.2 变配电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
2.2.1 基于相关矩阵求转移阻抗 |
2.2.2 三相短路计算 |
2.3 变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专家系统 |
2.3.1 专家系统知识库 |
2.3.2 专家系统数据库 |
2.3.3 专家系统推理机 |
2.3.4 知识库管理子系统的设计 |
2.3.5 解释子系统的设计 |
第3章 继电保护整定方案及计算程序设计 |
3.1 电力变压器保护装置设计原理及程序设计 |
3.1.1 变压器保护类型及设置原则 |
3.1.2 变压器整定计算 |
3.1.3 变压器整定计算程序设计 |
3.2 供电线路保护装置设计原理及程序设计 |
3.2.1 供电线路保护设计原理 |
3.2.2 供电线路整定计算 |
3.2.3 供电线路整定程序设计 |
第4章 系统图形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
4.1 图形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实现 |
4.1.1 图形系统结构 |
4.1.2 ActiveX Automation 与Visual Basic 简介 |
4.2 用VB 对 AUTOCAD 进行二次开发 |
4.2.1 AutoCAD 的对象模型 |
4.2.2 VB 与AutoCAD 的连接 |
4.2.3 菜单和工具栏的创建 |
4.3 图形与数据库的链接 |
第5章 系统总体程序设计与实例分析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系统特点 |
5.3 系统流程及步骤 |
5.4 系统总体设计 |
5.5 系统模块设计 |
5.6 数据库设计 |
5.6.1 Access 数据库的开发方法 |
5.6.2 数据表设计 |
5.6.3 从数据库中生成报表 |
5.7 设计举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10)电网调度防误操作及运行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2.1 系统的体系结构 |
2.2 系统的主要功能 |
2.3 系统的运行环境 |
第三章 电网拓扑结构的处理方法和算法 |
3.1 电力系统常用结线方式 |
3.2 变电站元件的描述 |
3.3 变电站结线分析 |
3.4 网络结线分析 |
3.5 基于广度和深度的网络搜索算法 |
第四章 操作防误的技术规则和技术方法 |
4.1 产生式知识表示法 |
4.2 操作类型及现状 |
4.3 防误操作规则描述 |
4.4 基于规则的知识库系统 |
4.4.1 事实库 |
4.4.2 规则库 |
4.5 推理机 |
第五章 电网调度操作防误系统的实现 |
5.1 工作流及术语定义 |
5.2 工作流架构与建模 |
5.3 工作流引擎 |
5.4 工作流在电网调度防误操作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与实现 |
5.4.1 电网调度管理两票制度分析 |
5.4.2 电力调度两票系统工作流程目标 |
5.5 系统实现效果 |
第六章 信息一体化、标准化工作平台 |
6.1 目的和意义 |
6.1.1 信息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 |
6.1.2 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模式 |
6.2 一体化思想下的防误操作系统的基本结构 |
6.2.1 防误操作系统的实时数据接口 |
6.2.2 集成DMIS 系统的一体化考虑 |
6.3 基于CIM 电网综合一体化信息平台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在学期间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
四、基于动态数据库的电网接线图自动生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网故障诊断研究[D]. 袁柳杨.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2]电网调控技术支持系统异动智能管理分析及自动稽查技术的研究[D]. 兰翠芸. 福州大学, 2016(05)
- [3]继电保护失效检测及检修策略研究[D]. 陈水耀.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4]基于推理链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张楠.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2)
- [5]石化企业变电站操作票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宝晟.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6)
- [6]基于GIS的供电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研究[D]. 陆文彪. 浙江大学, 2010(02)
- [7]全网一体化智能防误操作票系统集控及厂站部分的研究[D]. 燕少鹏.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9(03)
- [8]基于IEC61970标准的智能操作票专家系统[J]. 解紫城,张林献,高研,杨为,丁银. 电工电气, 2009(08)
- [9]面向对象的图形化变配电所继电保护CAD系统的研究[D]. 李涵. 湖南大学, 2008(01)
- [10]电网调度防误操作及运行管理系统[D]. 纪炜.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