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鲁卡因联合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龚晓薇[1](2016)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实热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观察探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儿童实热型过敏性紫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湖北省中医院小儿肾脏疾病专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选取符合标准的受试患儿72例,根据患儿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各36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并随访6月。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过敏性紫癜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0.15g即1粒/天,连用7天后减量为0.075g即0.5粒/天,继用7天,此为1个疗程。分别于初诊及疗后1周、2周填写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候赋分表及病例报告表,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后主要及次要指标的变化,并随访至6个月,比较长期预后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并纳入统计67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67例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安全性相关的实验室指标未提示异常,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1.起效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起效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起效时间方面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缩短紫癜消退的时间。2.主要证候积分和:治疗组1周、2周主症积分与对照组主症积分相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近期主要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且疗后2周效果更有优势。3.主症疗效:治疗组疗后1周,痊愈率为33.33%,愈显率为69.70%;疗后2周,痊愈率为48.48%,愈显率为78.79%;对照组疗后1周及2周的痊愈率及愈显率分别为14.71%、44.12%及26.47%、52.94%。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及对照组疗后1周、2周主症疗效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4.随访:随访6个月,治疗组新发尿检异常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对于有肾损害的患儿,治疗组的尿检情况比对照组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着差异,而两组在HSP患儿紫癜的复发次数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候积分和:疗后1周、2周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证候疗效:两组疗后2周效果最有优势,根据中医证候总积分统计得出,治疗组痊愈率为12.12%,对照组为2.94%;治疗组愈显率为60.61%,对照组为35.29%,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不同证候的疗效情况:治疗组中血热妄行证疗效优于风热伤络证。风热伤络证痊愈率为5.26%,愈显率为42.11%;血热妄行证痊愈率为23.07%,愈显率为84.62%。两个证型的痊愈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主要证候及次要证候分析:对于主要证候,治疗组在紫癜、皮损痒痛感、腹痛、尿检异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关节肿胀或疼痛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次要证候的评分,治疗后2周治疗组在咽红、发热、口干咽燥、怕热、面赤唇红、便干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鼻塞或喷嚏或流涕、咳嗽、汗多、水肿、纳差、小便短黄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儿童实热型过敏性紫癜安全有效,且起效快,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2.体外培育牛黄对于改善HSP患儿紫癜、皮损痒痛感、腹痛及尿检异常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在关节肿胀或疼痛方面无明显优势,故体外培育牛黄有利于HSP的近期预后。3.体外培育牛黄可一定程度上改善HSP及HSPN患儿远期预后,预防和减轻肾损害,但不能显着减少紫癜复发次数。4.相较于风热伤络证,体外培育牛黄针对血热妄行证疗效更佳。
范茂虓,何飞,丁岚,顾帅帅[2](2016)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紫癜消退及肾受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采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对患者紫癜消退及肾受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已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者68例,每组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静脉滴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两组过敏性紫癜患者紫癜消退情况及肾脏受累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各有6例为肾型紫癜,基础肾受累率相当(P>0.05);入院后新发肾脏受累实验组2例(5.88%),对照组9例(26.47%),新发肾脏受累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原6例肾型紫癜患者肾脏损害减轻,逐渐转为镜下血尿;而对照组原6例肾型紫癜的肾脏损害几乎无改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可降低患者的肾脏受累率,改善肾脏损害程度。
高凯敏[3](2014)在《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西医结合是一支与中医、西医并列的医疗卫生力量。皮肤病学是临床上一门重要的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可喜的进步。本文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对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学术发展史包括6部分内容: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中西医皮肤病名对照研究;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的几种诊疗模式;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和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和药理实验的研究。对个别事物的分类,标志着人们对于事物共性认识的深度。皮肤病的分类方法,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水平。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分类,分别介绍了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方法、当代西医的皮肤病分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通过对皮肤病分类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示了对皮肤病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西医传入之后,中西医学术的交流,首先面临着中西医病名的对照的问题。近代最早的皮肤病专科着作中,西医皮肤病名都是直接音译的词汇,后来才出现固定、通用的中文名称。现代医家对于中西皮肤病名的对照研究不断成熟,开始对皮肤病名命名规律及中西皮肤病名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出版了《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和《国际皮肤病分类与名称》。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的演变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的时期、背景下,有不同的诊疗模式的出现。本文分别阐述了皮肤病的诊疗模式由单纯中西药相加使用,到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结合再到辨证微观化的发展过程。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等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并且在皮肤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皮肤科工作者不但对这些重要法则的适应证进行了探讨和临床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现代实验研究,本文对活血化瘀法、养血润肤法、清热凉血法和补肾法这些中医治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等疾病是目前皮肤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于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已经彰显出明显的优势,本文分别对红斑狼疮、银屑病、硬皮病、天疱疮、湿疹这些常见病、疑难病的治疗和研究概况及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目前,对于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成果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了依据和参考。本文对现代药理证实的具有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消炎抗菌、抗病毒和抑制变态反应的20味皮肤科常用药的临床疗效观察和药理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学科发展史分3部分,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的成立和发展;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的创刊与贡献;代表性专业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建设及专业教育概况;几部代表着作的主要内容和几位代表人物的贡献和学术思想等。
周碧海[4](2014)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患者219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73例。A组给予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注射液和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治疗,B组给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C组在接受西咪替丁和氯苯那敏治疗的同时给予川芎嗪注射液静滴,比较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关节疼痛和腹痛消失的时间。结果 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B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而A组、B组间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较好,临床症状消失迅速,值得推广使用。
唐娟[5](2014)在《凉血消斑汤治疗葡萄疫(过敏性紫癜)血热发斑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研究内容属中医皮肤科,目的是通过对凉血消斑汤的临床疗效观察,进而更深一步探讨祖国传统医学运用“清热凉血散瘀”的治疗方法对葡萄疫的治疗作用,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可靠性,研究性质为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血热发斑型葡萄疫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为30例。治疗组,应用凉血消斑汤治疗,每日早、晚分两次口服,每次100ml;对照组,给予裸花紫珠片(批号:国药准字Z46020088,海南九芝堂药业有限公司)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功能为消炎、解毒、收敛、止血,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急性传染性肝炎、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等。4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皮损变化,对比、判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有显着差异;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在皮损颜色、自觉症状及舌苔方面的改善大于对照组,充分证实了凉血消斑汤治疗血热发斑型葡萄疫的疗效显着,明显优于裸花紫珠片组。结论:经临床观察表明,凉血消斑汤治疗血热发斑型葡萄疫效果显着,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张波[6](2012)在《高压氧治疗3例白色萎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白色萎缩是一种以小腿和踝部出现紫癜和坏死,愈后留有象牙白色萎缩斑、上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周围伴色素增加为特征的疾病,由Milian1929年首先报告,命名为白色萎缩,本病又称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局造性、复发性毛细血管炎。因其病因不明确,治疗至今仍是一个难题,目前没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本组选取3例患者,实施高压氧治疗来评价高压氧治疗白色萎缩的有效性。探索高压氧治疗白色萎缩的最佳应用。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就诊高压氧治疗3例白色萎缩患者,3例均在22、25、26岁,平均年龄为24.3;患病时间2-12个月,平均6个月。3例患者家族成员中均无类似疾病。发病部位:3例均在小腿发病,双侧2例,1例单侧,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3例白色萎缩全部得到随访,均获得良好效果。平均治疗时间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年。结论:我们采用高压氧治疗白色萎缩临床效果肯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李立佳,符梅竹,阎青青,黄月梅[7](2011)在《川芎嗪加普鲁卡因治疗儿童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川芎嗪加普鲁卡因治疗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方法对6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疗程14~21d,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川芎嗪和普鲁卡因静点治疗,疗程5~10d,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5.1±1.3)d,对照组为(10.2±2.4)d,治疗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4~6d,对照组为9~12d,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7~10d和13~1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联合普鲁卡因治疗混合型过敏性紫癜疗效显着。
孙琼华,吕亚青[8](2009)在《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文中研究指明
黄霞[9](2009)在《自拟消癜汤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拟消癜汤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消癜汤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2个疗程完成,6个月后随访复发情况。分别对两组的病情、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显效率70%,2个疗程显效率达92.5%。治疗组的短期疗效和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但在减少复发和减轻复发病情上优于后者(P<0.05),而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癜汤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全方值得临床运用、推广、开发及进一步研究。
杨伟民[10](2008)在《消癜汤对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IL-6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以过敏性紫癜(HSP)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消癜汤治疗HSP的临床疗效,以及HS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的变化,探讨HSP的发病机制及消癜汤治疗HSP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消癜汤治疗HS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2例HS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停用治疗HSP的其他药物1周以上。嘱患者尽量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药物。治疗组给予消癜汤,对照组给予泼尼松。两组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临床疗效。采用ELISA方法检测HS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的水平。结果:1.消癜汤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为92.00%,泼尼松总有效率为88.00%,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尿隐血及尿蛋白时间方面,优于泼尼松对照组(P<0.05)。3.治疗前HSP患者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均可以使HSP患者血清IL-6水平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临床观察及试验表明,消癜汤是治疗HSP的有效方剂,它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尿隐血及尿蛋白时间等方面优于泼尼松治疗。HSP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经消癜汤治疗后其水平明显下降,提示消癜汤可能是通过纠正HSP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状态而起到治疗作用。
二、普鲁卡因联合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普鲁卡因联合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实热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观察病例的选择 |
2 观察指标 |
3 研究方法 |
4 统计方法 |
5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HSP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 牛黄类药物及其制剂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
3 疗效分析 |
4 结论 |
5 治疗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中西医诊断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候赋分表 |
致谢 |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
1. 前言 |
1.1 概念界定 |
1.1.1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 |
1.1.2 “皮肤病学”与“皮肤性病学”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中国近现代皮肤病分类方法的沿革 |
2.1 中医外科学对皮损形态的分类 |
2.2 中西医汇通着作的皮肤病分类 |
2.3 当代西医学的皮肤病分类 |
2.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皮肤病分类 |
2.5 小结 |
3. 中西医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
3.1 近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
3.2 现代皮肤病名称对照研究 |
4.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几种诊疗模式 |
4.1 中西药并用的综合治疗 |
4.2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 |
4.3 微观辨证和辨证微观化 |
4.4 “引中西用”——西药中药化 |
5. 关于常用中医治法适应证的研究 |
5.1 活血化瘀法适应证的研究 |
5.1.1 硬皮病 |
5.1.2 银屑病 |
5.1.3 红斑狼疮 |
5.1.4 带状疱疹 |
5.1.5 疣类赘生物和其他皮肤病 |
5.2 养血润肤法适应证的研究 |
5.2.1 老年皮肤瘙痒症 |
5.2.2 慢性湿疹 |
5.2.3 银屑病 |
5.2.4 慢性荨麻疹和其他皮肤病 |
5.3 清热凉血法适应证的研究 |
5.3.1 银屑病 |
5.3.2 过敏性紫癜 |
5.3.3 皮炎湿疹类 |
5.3.4 荨麻疹及其他皮肤病 |
5.4 补肾法适应证的研究 |
5.4.1 脱发 |
5.4.2 黄褐斑 |
5.4.3 系统性红斑狼疮 |
5.4.4 硬皮病及其他皮肤病 |
6. 常见病、疑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举隅 |
6.1 红斑狼疮 |
6.2 银屑病 |
6.3 湿疹 |
6.4 硬皮病 |
6.5 天疱疮 |
7. 皮肤科常用中药临床疗效观察与实验药理研究 |
7.1 调节免疫中药 |
7.1.1 雷公藤 |
7.1.2 黄芪 |
7.1.3 青蒿 |
7.1.4 白芍 |
7.2 抑制变态反应中药 |
7.2.1 甘草 |
7.2.2 白鲜皮 |
7.2.3 黄芩 |
7.2.4 徐长卿 |
7.3 改善微循环中药 |
7.3.1 益母草 |
7.3.2 川芎 |
7.3.3 丹参 |
7.3.4 夏枯草 |
7.4 抑菌消炎中药 |
7.4.1 苦参 |
7.4.2 地肤子 |
7.4.3 紫草 |
7.4.4 青黛 |
7.5 抗病毒中药 |
7.5.1 大青叶 |
7.5.2 马齿苋 |
7.5.3 薏苡仁 |
7.5.4 板蓝根 |
8. 专业学会与专业期刊 |
8.1 专业学会的成立和发展 |
8.2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
9.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与专业教育概况 |
9.1 专业医疗科研机构建设 |
9.1.1 天津市长征医院 |
9.1.2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
9.1.3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 |
9.1.4 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 |
9.1.5 北京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 |
9.2 专业教育概况 |
9.2.1 “西学中”教育 |
9.2.2 院校学历教育 |
10. 代表着作与代表人物 |
10.1 代表着作 |
10.1.1 《皮肤新编》 |
10.1.2 《中西皮肤病学讲义》 |
10.1.3 《中西医学汇综》 |
10.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
10.1.5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
10.1.6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
10.1.7 《皮肤病研究》 |
10.1.8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皮肤科》 |
10.1.9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
10.1.10 《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 |
10.1.11 《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
10.2 代表人物 |
10.2.1 赵炳南 |
10.2.2 朱仁康 |
10.2.3 边天羽 |
10.2.4 张志礼 |
10.2.5 秦万章 |
11. 参考文献 |
12. 致谢 |
13. 个人简历 |
(4)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5)凉血消斑汤治疗葡萄疫(过敏性紫癜)血热发斑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研究与进展 |
2 相关治疗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治疗结果 |
典型病例 |
讨论 |
1 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治疗 |
3 组方依据 |
4 配伍意义 |
5 现代药理研究 |
6 预后及转归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图 |
(6)高压氧治疗3例白色萎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9)自拟消癜汤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正文 |
临床观察 |
1 诊断标准 |
1.1 中医诊断标准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2 病例选择 |
2.1 纳入标准 |
2.2 排除标准 |
3 疗效判定标准 |
4 临床治疗及调护 |
4.1 调护方法 |
4.2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统计方法 |
7 临床资料 |
7.1 一般资料 |
7.2 治疗组和对照组性别情况比较 |
7.3 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情况比较 |
7.4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程情况比较 |
7.5 治疗组和对照组病种构成情况比较 |
8 治疗结果 |
8.1 症状消退情况比较 |
8.2 疗效比较 |
8.3 复发情况分析 |
8.4 不良事件发生记录与分析 |
9 结果 |
10 问题与展望 |
讨论 |
1 立论组方依据 |
2 方药分析 |
3 临床加减运用 |
4 现代药理研究 |
文献综述 |
1 过敏性紫癜的祖国医学研究概况 |
1.1 病名及症候表现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治疗进展 |
2 过敏性紫癜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2.1 病原学研究 |
2.2 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 |
2.3 现代医学治疗研究进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简介 |
(10)消癜汤对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IL-6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一、祖国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一) 病名及证候表现 |
(二) 病因病机 |
1. 感受外邪 |
2. 内伤脏腑 |
3. 瘀血阻滞 |
(三) 中医药治疗进展 |
1. 辨证论治 |
2. 单方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针刺治疗 |
5. 中成药治疗 |
二、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
(一) 病因学研究进展 |
1. 感染 |
2. 食物及药物 |
3. 遗传学因素 |
4. 其他因素 |
(二)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 免疫学异常 |
2. 凝血机制异常 |
3. HSP的基因研究 |
4. 其他 |
(三) 现代医学对HSP的治疗进展 |
1. 基本治疗方法 |
2. 抗凝疗法 |
3. 免疫球蛋白 |
4. 免疫抑制剂 |
5. 其他疗法 |
(四) 预后 |
临床疗效观察 |
一、临床资料 |
(一) 一般资料 |
(二) 纳入病例标准 |
二、治疗方法 |
(一) 治疗用药 |
(二) 给药方法及疗程 |
(三) 观察指标 |
三、疗效标淮 |
四、统计学方法 |
五、结果 |
(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 |
(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和尿隐血蛋白消失时间比较 |
试验研究 |
一、试验材料 |
(一) 试验对象 |
(二) 试验药物 |
(三) 主要试剂和仪器 |
二、试验方法 |
(一) 标本制备 |
(二) 检测方法 |
三、统计学方法 |
四、结果 |
讨论 |
一、消癜汤组方依据 |
二、消癜汤的组成及药物分析 |
三、消癜汤的临床疗效分析 |
四、消癜汤对HSP患者血清 IL-6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四、普鲁卡因联合川芎嗪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外培育牛黄辅助治疗实热型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研究[D]. 龚晓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2]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过敏性紫癜患者紫癜消退及肾受累的影响[J]. 范茂虓,何飞,丁岚,顾帅帅. 中国临床研究, 2016(02)
- [3]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简史[D]. 高凯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07)
- [4]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 周碧海.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12)
- [5]凉血消斑汤治疗葡萄疫(过敏性紫癜)血热发斑证的临床观察[D]. 唐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高压氧治疗3例白色萎缩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复习[D]. 张波.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7]川芎嗪加普鲁卡因治疗儿童混合型过敏性紫癜效果观察[J]. 李立佳,符梅竹,阎青青,黄月梅. 中国热带医学, 2011(06)
- [8]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J]. 孙琼华,吕亚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14)
- [9]自拟消癜汤配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S1)
- [10]消癜汤对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血清IL-6影响的研究[D]. 杨伟民.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