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4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桂琳玲,余雷,鲁巍,邢福中,肖必栋[1](2022)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21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发病时间,有无胆汁性呕吐、便血及腹胀,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1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经手术证实伴胃穿孔或肠坏死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短,无胆汁性呕吐,便血,腹胀,CRP水平高以及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低是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胀(OR=0.96)、CRP水平高(OR=0.01)、血红蛋白水平低(OR=1.05)是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P<0.05)。以CRP浓度16.4 mg/L为临界值评价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发生风险,其敏感性为76.0%,特异性为94.6%,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0.05)。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并中肠扭转可导致胃穿孔、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中肠扭转程度越严重,越容易导致肠缺血坏死。肠旋转不良患儿出现腹胀、血红蛋白降低及CRP升高时,常提示肠扭转坏死或胃肠穿孔,需尽早手术探查。
曾洪飚,位永娟,陈伟明[2](2020)在《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13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13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致胃穿孔患儿临床资料,对胃穿孔的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总结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有拒奶、哭闹、腹胀、呕吐及呼吸困难,腹部立位X线平片均显示膈下有大量游离气体,无明显胃泡显影。确诊后6 h内行剖腹探查、胃修补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穿孔处胃壁肌层缺损。病变部位分别为胃底部3例(23.1%),胃大弯9例(69.2%),胃小弯1例(7.7%)。其中2例(15.4%)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术后呼吸机支持≤48 h有9例,>48 h有4例,平均(29.27±23.50)h。11例(84.6%)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0.36±2.54)d,其中1例(7.7%)术后出现切口疝,二次手术后痊愈。2例(15.4%)出现感染性休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主要由胃壁发育缺陷引起,胃内压增高是穿孔的诱因,及早确诊、尽早手术探查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谷雅川,黄华,陈琦,鲁颂献[3](2020)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19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原因、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19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19例患儿中早产儿14例(包括双胎儿5例),足月儿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壁肌层缺损。随访1个月至5年。结果 19例患儿中,2例因术后严重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4例因严重感染及经济因素放弃治疗后死亡,13例治愈出院,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结论胃壁肌层发育缺陷和胃壁局部缺血是导致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可能原因,胃内压增高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的诱因,早期行X线检查确诊、尽早手术和积极的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魏晓明,陕得智,钟一才,王昆[4](2020)在《新生儿胃穿孔9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导致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9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胃穿孔的原因、诊断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本组病例男7例、女2例,平均胎龄35w±3.7d,平均出生体重(1.62±0.85)kg,平均发病日龄(4.6±2.2)d。穿孔部位在胃前壁6例,胃后壁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痊愈6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因家长放弃治疗死亡。病理结果显示胃壁肌层不同程度缺损并坏死8例,单纯缺血坏死1例。结论: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所致,多发生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当是其诱因之一,穿孔部位多位于胃前壁及胃后壁。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周凯泳,冯凤群,郑巧娴[5](2019)在《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围手术期护理》文中指出总结了13例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要点包括:术前急救护理和心理护理,术后呼吸道护理、胃肠减压护理、切口护理、保暖护理和营养支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患儿入院后,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护理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吴红军,钭金法,黄寿奖,秦琪,吕成杰,赵晓霞,陈锐[6](2019)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5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3例,女22例;早产儿45例,足月儿20例;胃穿孔7例,小肠穿孔34例,结肠穿孔23例,胆道穿孔1例;临床表现以腹胀和气腹为主。结果 本组胃穿孔发病时间多在出生后5 d内;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部位主要在小肠(29例,64.4%),病因主要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6例,57.8%),其次是先天性巨结肠症(5例,11.1%)和特发性肠穿孔(4例,8.9%);足月儿主要发生在结肠(11例,55.0%),病因主要是先天性巨结肠症(4例,20.0%)和胃壁肌层缺损(4例,20.0%),其次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15.0%)。正常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患儿在胃穿孔、小肠穿孔、结肠穿孔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穿孔患儿术前pH值(7.31±0.10)明显低于结肠穿孔患儿(7.38±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穿孔患儿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7.6±31.2)g/L明显低于胃穿孔患儿(161.1±32.9)g/L和小肠穿孔患儿(137.8±34.5)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术前乳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4例(6.2%),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穿孔部位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存活患儿中,出现切口感染8例(13.1%)。结论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以早产男孩多见。早产儿穿孔部位多位于小肠,病因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足月儿穿孔部位多位于结肠,病因以先天性巨结肠症和胃壁肌层缺损为主。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经积极、及时、正规治疗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孙海亮,壮文军[7](2019)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1例诊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提高对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临床特点和预后的认知,以期改善此类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其中7例存活,4例术后放弃治疗,存活病例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情况基本正常。结论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儿具有较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唯一治疗方法,早发现、早诊疗可望改善预后。
吴红军[8](2018)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65例经手术证实的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病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胎龄、出生体重、临床表现、术前检验指标、穿孔部位、穿孔原因、治疗方案、预后等。其中,男43例,女22例;早产儿45例,足月儿20例;胃穿孔7例,小肠穿孔34例,结肠穿孔23例,胆道穿孔1例;临床表现以腹胀和气腹为主。结果:本组胃穿孔发病时间多在出生5天以内;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部位主要在小肠29例(64.4%),病因主要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6例(57.8%),其次是先天性巨结肠症5例(11.1%)和特发性肠穿孔4例(8.9%);足月儿主要发生在结肠11例(55.0%),病因主要是先天性巨结肠症4例(20.0%)和胃壁肌层缺损4例(20.0%),其次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15.0%)。正常出生体重和低出生体重患儿在胃穿孔、小肠穿孔、结肠穿孔三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肠穿孔患儿术前pH值7.31±0.10明显低于结肠穿孔患儿术前pH值7.38±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穿孔患儿术前血红蛋白水平(117.6±31.2)g/L明显低于胃穿孔患儿(161.1±32.9)g/L和小肠穿孔患儿(137.8±34.5)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术前乳酸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4例(6.2%),不同胎龄、出生体重、穿孔部位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例存活病例中,出现切口感染8例(13.1%)。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以早产儿男孩多见。早产儿穿孔部位多位于小肠,病因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主;足月儿穿孔部位多位于结肠,病因以先天性巨结肠症和胃壁肌层缺损为主。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经积极、及时、正规治疗后可获得良好预后。
王凯,陈永卫,蔡思雨,何乐健,郭卫红,侯大为,彭春辉,庞文博,陈亚军[9](2018)在《新生儿胃穿孔特点及预后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外科,年龄≤28d,明确诊断为胃穿孔的患儿27例,男21例(77.78%),女6例(22.22%),平均年龄4.05 d(3.24~7.01 d)。12例(44.44%)患儿病因为胃壁肌层缺损,1例(3.71%)患儿为应激性胃溃疡穿孔;14例(51.85%)无明确病因。16例患儿(59.26%)穿孔位于胃壁大弯侧,3例(11.11%)位于胃壁小弯侧,6例(22.22%)位于胃前壁,2例(7.41%)位于胃后壁。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患儿是否存活,将其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对比两组患儿胃穿孔相关指标间的差异,以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对存活组患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存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患儿中,病死组10例(37.04%),存活组17例(62.96%),两组间年龄、性别、是否早产、是否低出生体重、是否存在围生期不良事件、是否伴发消化道畸形、症状到手术时间、穿孔长度、是否存在胃壁肌层缺损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是否存在胃肠道缺血坏死(P=0.002)和病程中是否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在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存活组17例患儿随访(39.40±26.33)个月,患儿一般情况及生长发育良好,其中2例(11.76%)因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再次手术治疗。结论新生儿胃穿孔病死率高达37.04%,患儿围生期情况及有无消化道畸形对预后影响不大,而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患儿预后,早期的诊断、积极手术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陆巍峰,耿其明[10](2017)在《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例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就诊年龄72157 h,例1仅表现为腹胀;另2例有胆汁性呕吐,并分别伴有发热、腹胀。腹部立位平片均见胃泡影增大,肠腔充气少或密实,未见腹腔游离气体。上消化道造影无胃部造影剂外溢,胃蠕动缓慢:例1胃大弯下缘见一囊状空腔;例2十二指肠远端呈"鼠尾征",空肠近段位于中下腹;例3十二指肠水平段偏脊柱右侧通过不畅,近端空肠位于右侧腹。手术见病变胃壁均菲薄呈膜状:例1胃大弯与左下腹壁及肠管粘连,胃大弯侧胃壁广泛病变并坏死破溃;例2胃前壁至贲门病变约6 cm×4 cm,未见穿孔;例3胃大弯被网膜包裹,游离后见胃前壁坏死穿孔最大径6 cm;例2和例3中肠分别顺时针扭转180°和360°,复位后盲肠分别位于左上腹和右上腹。3例均行病变胃壁切除胃修补术,例2和例3同时行Ladd’s术。病理检查证实病变胃壁未见肌层。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均于生后7 d内就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见胃泡影增大,造影常见胃腔扩大和胃蠕动缓慢,或伴不规则胃形改变和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是其常见合并症,术中明确胃壁肌层缺损者需常规探查小肠。手术需彻底切除病变胃壁组织并矫治合并畸形,预后满意。
二、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4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辅助检查 |
三、治疗方法 |
四、 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一、临床特点及预后 |
二、单因素分析 |
三、多因素分析 |
四、血CRP浓度在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
讨 论 |
(2)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1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临床表现 |
2.2 治疗效果 |
3 讨论 |
(3)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19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治疗方法 |
1.2.2 随访 |
2 结果 |
3 讨论 |
(4)新生儿胃穿孔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 |
结 果 |
讨 论 |
(5)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护理 |
2.1.1 术前急救护理 |
2.1.2 心理护理 |
2.2 术后护理 |
2.2.1 呼吸道护理 |
2.2.2 胃肠减压护理 |
2.2.3 切口护理 |
2.2.4 保暖护理 |
2.2.5 营养支持 |
2.2.6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
2.2.7 出院指导 |
3 小结 |
(7)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1例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8)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穿孔原因 |
2.3 穿孔部位 |
2.4 术前检验指标 |
2.5 预后 |
3 讨论 |
3.1 临床特点 |
3.2 诊断和治疗 |
3.3 预后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件 |
(10)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
2讨论 |
四、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4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伴胃穿孔或肠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J]. 桂琳玲,余雷,鲁巍,邢福中,肖必栋.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2(01)
- [2]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穿孔13例临床分析[J]. 曾洪飚,位永娟,陈伟明. 中外医学研究, 2020(33)
- [3]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致新生儿胃穿孔19例诊治分析[J]. 谷雅川,黄华,陈琦,鲁颂献.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0)
- [4]新生儿胃穿孔9例临床分析[J]. 魏晓明,陕得智,钟一才,王昆. 青海医药杂志, 2020(01)
- [5]新生儿先天性胃壁肌层缺如围手术期护理[J]. 周凯泳,冯凤群,郑巧娴.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11)
- [6]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 吴红军,钭金法,黄寿奖,秦琪,吕成杰,赵晓霞,陈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9(03)
- [7]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11例诊疗分析[J]. 孙海亮,壮文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02)
- [8]新生儿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D]. 吴红军. 浙江大学, 2018(02)
- [9]新生儿胃穿孔特点及预后相关研究[J]. 王凯,陈永卫,蔡思雨,何乐健,郭卫红,侯大为,彭春辉,庞文博,陈亚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04)
- [10]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陆巍峰,耿其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