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为一体化核心网解决方案(论文文献综述)
马骏[1](2021)在《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通讯行业大盘数据来看,整体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近年来国家在通信技术数字化转型和5G基建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中国电信业务在2019年收入接近1.31万亿元,同比增长0.8%。通讯发展逐渐影响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和趋势,改变了原本以军事力量的强弱来定性国家实力表现的局面,通讯技术的发展重要性已经逐步提升到国家级战略层面,国家实力的发展也更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未来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成为区分原有国家竞争力优势的主要途径,基于5G甚至6G技术创新趋势在往医疗、智能数字化、军事和大容量等方面靠拢,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样促进国际各行业、政府及企业在联系紧密度上不断加强,在规模交流、联调速度及质量沟通上实现全方位的国际化战略。近些年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例如海尔电信、联想电脑、中国高铁等等,逐渐在世界树立起品牌口碑,但是随着贸易的增多,不同利益方的矛盾激化愈激烈,中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因进口激增、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不同、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引起的摩擦加剧,尤其在以芯片为核心的通讯技术领域单方面施压严重,国有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壁垒破冰唯有通过聚焦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打造核心综合竞争力,处于领先。ZX通讯公司是中国最大通讯设备上市公司,全球设立19个研发中心,PCT国际专利申请多年排名全球前三。然而因2016-2018年美国商务部对ZX通讯公司实施两次制裁,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同样给国内高科技行业造成了恐慌,敲响危机“警钟”,其中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严重,尤其是在芯片、软件以及元器件等方面,绝大部分的高科技通讯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同时信息基础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依旧较弱,信息基础产业链处于低下地位,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不高,缺乏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竞争力的策略,尤其是企业整体策略和部门策略之间脱节严重,其次内控体制不够完善,合规管理体系薄弱,ZX通讯公司的整体业务覆盖全球,缺乏针对性的地域及区域的策略布局和管控,此次危机使ZX通讯公司不得不在逆境中调整、革新其国际化战略和管理,想要站稳脚跟还需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掌握知识产权、内控管理来规避经营风险,营销上要聚焦主流业务,鼓励新技术交叉发展,产学研结合实现竞争力提升。本文主要以正处于抢占5G先锋时期的ZX通讯公司为研究对象,ZX通讯公司遭受的“ZX事件”是全球通讯行业的一次重要事件,一度成为全球的热议话题。ZX通讯公司因违反美国出口合规导致遭受两次史无前例的制裁,经过谈判达成、停业整顿、董事调整及巨额赔款等和解条约重整恢复后,最紧迫要面临的一方面是搭建内控机制,完善并实施其国际市场的出口管制合规战略;另一方面调整和制订符合其国际化市场战略的新型举措。本文详细的分析了ZX通讯公司扭转经营的竞争战略选择、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同时提出了合规管理体系作为对战略实施的保障,企业国际化经营离不开合规管理,最后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启示,为更多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学习、可采纳的经验。正文以“ZX事件”为起点,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对ZX通讯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借助SWOT矩阵分析出ZX通讯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条条组合分析出符合企业的竞争战略,通过对公司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剖析业务层及职能层战略对竞争战略的支持,明确ZX通讯公司竞争战略方向和制定,规划业务聚焦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途径以及步骤,概述了ZX通讯公司在“ZX事件”和解后三个过程期中合规、营销、研发、市场、管理、人才、文化等多方面战略制定及实施,并且提出合规管理体系对企业竞争战略的保障,最后对竞争战略的实施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归纳总结,为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赵盛烨[2](2021)在《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是计算机与通信的超融合技术,解决了无线通信技术中按身份分配不同通信权限的问题。其中,“云计算技术”是基于实时数据通信的控制方法,“区域”描述了精准限定的物理覆盖范围,“安全通信技术”是特定区域的受控通信控制技术。前人在通信速率和便捷程度的需求下,研发出的通信系统往往只是解决了通信的效率、可靠性、便捷性问题,较少考虑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保密机构的破坏和这些机构的特殊需要,在各类通信协议的标准当中也不存在这样的信令集供特殊功能的通信设备研发。同时,当前在网的2G-3G通信系统出于通信效率考虑较少地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单元,因此作者在研究提升云计算算法效率的基础上,将2G-3G通信系统进行上云改良,再结合4G和5G通信协议,研究通信系统对移动台终端鉴权和定位的原理,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特定终端用户群体实现了这一目标,同时该固定区域之外的移动台用户不受该技术体系的影响。文章以区域安全通信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新兴技术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针对云计算中异构数据跨源调度传输耗时问题,现有的调度方法很多都是通过启发式算法实现的,通常会引起负载不均衡、吞吐量和加速比较低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在真正进行调度之前进行了数据预取,大大减小了调度时的计算量,从而减小了调度资源开销。然后,更新全部变量,对将要调度的异构数据跨源子数据流质量进行排列,并将其看做子流数据的权重,每次在调度窗口中选择异构多源子流数据中最佳质量的子流数据进行调度传输,直到全部数据子流处理完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能够在云环境下对异构数据进行跨源调度,同时具有较高的负载均衡性、吞吐量和加速比。2.提出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算法。云计算中,云平台的资源分配,不仅面对单节点的资源请求,还有面对更复杂的多节点的资源请求,尤其对于需要并行运行或分布式任务的用户,对云集群中节点间的通信都有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带宽要求。现有的云平台往往是逐个虚拟机进行资源分配,忽略或者难以保障节点间的链路资源,也就是存在云集群多资源分配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云资源描述方法,并且对粒子群云资源分配方法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云资源进行分配,提高了云资源的平均收益和资源利用率,在资源开销方面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至少10%,而且有更短的任务执行时间(30ms以内)。3.提出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无线网络影响因素较多,总是无法避免地产生定位误差,为取得更好的可靠性与精准度,针对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提出一种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构建基于到达时延差的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获取到达时延差信息,根据移动台对应服务基站获取的移动台到达时延差与到达角度数据,利用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多次更新定位估计,结合小波变换,架构到达时延差/到达角度混合定位算法,依据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环境的到达时延差数据采集情况,将估算出的移动台大致位置设定为不同种类定位结果,通过多次估算实现移动台动态定位。选取不同无线网络环境展开移动台动态定位仿真,分别从到达时延测量偏差、区域半径以及移动台与其服务基站间距等角度验证算法定位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所提算法具有理想的干扰因素抑制能力,且定位精准度较高。4.构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系统。系统包括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整个系统是完整的,并且已经得到了实践的验证。通过SDR软件定义的射频通信架构,实现系统间的通信超融合。对于非授权手机与非授权的SIM卡要进行通信阻塞,同时要对手机与SIM卡分别进行授权,当有非授权手机或者授权手机插入非授权SIM卡进入监管区域中后,要可实现对其通讯的完全屏蔽和定位,软件系统应对非法用户进行控制,所有非法用户的电话、短信、上网都应被记录和拦截。硬件系统主要对顶层模块、时钟模块、CPU接口模块、ALC模块、DAC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同时,本文使用改进的卷积定理算法提高了信号的保真度。5.智能化区域安全体系研究。未来的区域安全管理员还需要对多个进入的移动台终端进行鉴别,解决谁是终端机主、是否有安全威胁、真实身份是什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立智能化区域安全通信体系,并将其保存在存储设备中,该体系可以实现自我学习。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对上述研究工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满足了特定领域特定场景下的区域安全通信需求。
汤海波[3](2021)在《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切入式技术的推广,物联网应用领域衍生更加广阔,智能家居、医疗、物流、环保、交通、工业、农业、电网和安保等催生出强大的5G需求。2020年上半年,5G新基建的帷幕正式拉开,国内传统三家老牌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相继公布5G通信设备的招标结果,就连获得工信部700M频谱资源的中国广电也宣布加入到5G运营的队伍,共享万物互联的盛宴。作为中标厂家之一的ER公司,继续全力以赴帮助运营商“化繁为简、开启5G”。过去一年,通信老店ER公司不断加码自身5G实力,为在中国乃至世界5G通信市场开疆拓土铆足了劲。在腥风血雨的通信市场征战中,公司内部的绩效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方可始终保持同行业的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技术创新快,机动灵活的新型互联网和通信公司的快速崛起,同ER公司在世界上角逐5G通信设备市场的华为,就是典型的后起之秀,狼性文化的加持,市场份额和技术竞争力甚至超越了沉淀了百年的ER公司。尤其在中国,5G市场份额几乎被华为和中兴蚕食殆尽,市场份额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下,ER中国分公司虽然遵循瑞典总部全球的战略部署,沿用执行多年的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但是总部到亚太区庞大的管理团队没有充分权衡中国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做出相对应的变革策略,多样化的理论模型反倒是拖累了企业的绩效管理,公司在通信同行业技术领导者的地位逐渐被削弱。ER中国分公司作为ER在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和研究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层层盘剥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使用平衡计分卡、关键指标、目标和关键结果等绩效管理方法,从公司、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绩效管理优化方案来解决公司运行中切实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定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计划、推动以绩效辅导与支持为中心的绩效实施、促进员工以绩效提升和发展为目的绩效考核、完善以竞争激励为主导的绩效结果应用。最后为了保障绩效优化方案的顺利落地实施,通过借鉴和参考其他互联网通信公司的成功经验,还提出了相关配套的调整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旨在解决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在中国市场竞争环境下存在的实际问题,构建更加合理、符合国情,能够有效执行公司战略的绩效管理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以百分百的激情和状态为运营商接下来的5G网络攻坚战尽心尽力。另一方面,希望本文能够给国内类似于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状况相类似的企业有所裨益,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何春[4](2021)在《基于LTE移动通信新型室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壮大,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写字楼、体育场、商场、酒店等大型建筑物。与此同时4G-LTE的普及覆盖,移动通信无线数据业务的数据宽带提升到堪比固网宽带级别的百兆以上。在人员活动密集的建筑物室内无线移动通信业务指数级别的增长使得国内外的运行商进行大量的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建设。在建设初期主要使用传统室内分布系统,进行移动信号的覆盖。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往往采用微蜂窝、直放站等形式,但该系统的覆盖能力较差、施工难度大,运行维护困难。网络性能较低,容量不易提升,不能支持新业务等一系列的固有缺点,越来越不能满足LTE业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传统室分系统和新型室分系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对比,比较系统的给出了4G-LTE的新型室分系统的覆盖解决方案。具体而言,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以实际工程实施为案例,系统的论述了新型室分从理论到勘察规划到实施和优化,最终形成全流程解决方案,论文主要有以下特点:(1)对4G-LTE的传统室分系统进行研究分析,包括传统室分的类别,使用各分布器件特点,传统室分的固有缺点分析等。(2)总结分析新型室分的优点,新设备的特点,新型室分的主要技术原理、传播模型、干扰分析、一体化天线技术、MIMO技术等,并进行工程设计规划要点分析。(3)对某中心写字楼进行测试勘测,根据测试结果结合新型室分系统特点提出网络覆盖解决方案,形成设计方案分布图样,对通过图纸对进行施工。(4)以该中心的设计方案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数据脚本,对站点开通进行方案实施。(5)以某中心写字楼的优化测试为例分析4G-LTE新型室分系统的优化测试方案。针对新型室分的几种故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站点结合的方式,对LTE移动通信新型室分系统做了系统研究。论文对传统室分系统进行分析,对比传统室分系统与新型室分系统的固有缺陷。新型室分系统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将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建筑物LTE的新型室分系统的实施进行结合进行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论述。文研究项目所在新型室分系统现已在运行,目前该项目已获得验收并结项。
李卓林[5](2020)在《面向输电线路环境气象监测的NB-IoT无线传感系统研究与软件开发》文中研究表明输电线路所在的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一般较为恶劣,线路位置相隔较远,其环境气象监测大多采取人力巡检等传统方式。人员定期检查维护的方式难以实时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且检测准确率也难以保证,不利于及时检查到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隐患,效率较低。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的智能监测技术也在蓬勃发展。环境气象监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面向输电线路的环境气象监测智能化、实时化成为了迫切的应用需要。为了克服无线通信方式中2G/3G/4G通信技术的高功耗、高资费、连接数量相对有限等缺陷,以及WiFi、Zigbee、蓝牙等中短距离物联网传输技术覆盖能力弱、通信距离受限等不足,本文对LPWA(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几种无线通信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终基于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网络的低功耗、广覆盖与大连接等技术优势,开展了面向输电线路环境气象监测的NB-IoT无线传感系统的研究与软件开发,实现了将环境气象状态数据低功耗无线远程传输并上报到监测管理系统,以实现对输电线路环境气象信息的实时监测、终端设备运行状态监控以及可视化展示与一体化管理,减少了维护和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了监控效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文对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对NB-IoT网络系统架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面向输电线路环境气象监测的NB-IoT无线传感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由传感终端、NB-IoT网络、静态公网IP以及软件监控平台四大部分组成,应用基于主控芯片STM32,通信模块BC95的传感终端,对节点嵌入式软件进行了开发,并分析低功耗处理模式,实现了环境气象信息的监测与低功耗无线远程传输。2.采用JAVA编程语言设计开发了环境气象在线监测软件系统,并且在网络部分实现了 NB-IoT网络的不定向IP设置,数据接收不经电信、移动、华为等第三方平台,在本地服务器系统上实现数据采集上报监控、存储及实时展示。软件系统共包括综合态势页面、基础数据管理、实时数据管理、告警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实现了对各部分统筹管理、数据导出和统计等功能。3.在NB-IoT网络环境下对环境气象监测系统进行了硬件终端和软件部分的联合测试与分析,对数据传输情况和系统功耗分别进行了测试,验证了系统各部分正常工作,且满足性能要求。本文将面向输电线路的环境气象监测NB-IoT物联网整体方案系统化,提高了环境气象监测的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
林康[6](2020)在《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信息传输网络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三网融合的提出打破了广电在视频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的垄断局面,电信运营商通过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跨入电视传输业务领域,广电行业内部积极地进行网络整合,拓展新的双向业务。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朝着业务相互渗透兼容的方向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对南昌广电城域网现状的分析,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总体技术框架为规范对广电IP(Internet Protocol)城域网建设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对比,同时结合南昌广电城域网的用户规模与业务需求,明确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基本组网原则和建设思路;通过重点研究分析广电IP城域网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设备部署与配置、组网方式等建设内容,提出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优化改造方案。2、参照南昌广电IP城域网建设方案,实施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在该项目中,使用当前业界先进的路由集群技术,双机热备集中认证技术升级了城域骨干网,通过OTN(Optical Transmission Net)传输网技术增强了城域传输网,运用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接入网技术对城域接入网进行了改造,从而对整张南昌广电IP城域网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通过南昌广电IP城域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对原IP城域网短板的弥补,建成了一张符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总体技术规划,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趋势,高带宽,高可靠,全业务的南昌广电IP城域网,为全国各地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蔡承德[7](2020)在《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物联网,VR,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据业务呈现出大规模增长的趋势。在这种趋势驱动下,运营商要求5G承载网具备大传输容量、超长传输距离、组网灵活高效、设备功耗低、建设成本低和智能管控等功能。5G承载网将向更快传输速度、均衡配置系统业务和支撑流量、合理分配系统资源、支持多种业务传输、转发功能与控制功能分离、网络设备具备可解耦、可重新组网的方向演化。为迎合网络演化趋势,满足网络功能需求,更迫切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5G承载网中的各项关键技术。本文基于多年承载网工作经验对5G承载网络的关键技术和承载方案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对5G承载网的组网架构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转发面架构、协同管控架构、高精度同步网三部分。随后对5G大容量承载网建设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和因此而带来的技术需求做了说明,并为此提出了几种关键技术,如网络切片技术、时针同步技术和网络SDN技术等;(2)基于建设成本分析,提出了前传部署模式;基于模型预测的前传的带宽需求,提出了前传技术方案并对方案实施可行性和建设成本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最具性价比的前传技术方案;基于单基站配置模型和传输网络架构模型预测的单基站承载带宽需求和中回传带宽需求,提出了中回传承载的技术方案。同时针对5G网络的切片技术提出了其承载技术方案;(3)基于组网设备选型和网络建设成本二维度,对5G承载网建设方案进行建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种适用于当前承载网的建设方案,同时对三种建设方案的业务适配层、分组转发层、TDM通道层、数据链路层和光波传送层的主要功能做了分析和比较,并对这三种方案的技术特点和网络架构做了说明,并在这几种承方案基础上结合电信某省电信网络现状编制了5G承载网络建设方案指引。(4)对5G承载网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下一步研究工作开展的方向。本文研究主要聚焦在5G网络承载侧,针对前传、中传和回传网络建设从技术的先进性、网络带宽需求、建设总成本、可操作性和网络的统一性等多维度进行了论证和研究。为运营商响应中央聚焦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高效优质的5G传输网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李华[8](2018)在《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文中提出4G时代,基于LTE网络的语音实现(Voice over LTE,VoLTE)是移动通信网络语音演进的最终方向。VoLTE技术给4G用户带来了升级的话音体验,呼叫接续时间比2/3G大幅缩短,高清语音和视频编解码的引入显着提高了通话质量。VoLTE的实现有效提升了运营商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带动相关领域技术革新升级。VoLTE是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核心网的LTE语音技术实现,由于涉及整个核心网多域进行升级改造,技术复杂,升级难度较大。中国移动VoLTE从试点到全面商用,到结构调整一直处于缓中求稳节奏。结合中国移动VoLTE技术的建设与实施,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VoLTE网络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针对VoLTE中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对VoLTE实现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然后对移动某中等省份的VoLTE网络进行了需求分析,网络架构规划,相关领域升级改造分析,技术升级步骤的研究,明确了VoLTE网络建设的策略,对总体建设方案进行了论述,此次研究方案采用三融合HLR/HSS、被叫锚定、eSRVCC等先进技术,对VoLTE相关设备进行分区规划和合理部署,保障了VoLTE技术安全完整实现。最后对实施结果进行测试论证。测试结果表明VoLTE技术极大提升了语音业务通话质量,缩短了呼叫接续时延,真正推动网络进入4G语音时代。
韩凯[9](2019)在《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强大,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包括在东海、南海海域开展生命救助、海洋安全监管、海上指挥管理,打击海上各种违法活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等方面。海事巡逻船发展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现役的千吨级海事巡逻船功不可没,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几个问题:由于吨位低,对抗恶劣海况能力有限,无法执行远海任务;系统通联手段少,近海通信方式依靠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移动基站覆盖不到的地方使用微波,但微波通信也会受到距离的制约,影响远海执行任务的能力;千吨级海事巡逻船的通信装备配置低,影响海事船编队指挥和综合指挥能力。所以为了加快推进国家相关规划布局的实施,有效提高我国海事部门应对远海海域执行任务的要求,需要建造一艘综合能力更强、能够适应全球海域内执行海事应急处置任务的新型的万吨级海事船。本文通过对某万吨海事船通信网络进行需求调研,针对需求性分析结果,确定通信网络由海事业务网、航行保障网与日常保障网组成。制定该通信网络拟采用的技术包括:IP地址分配、组播路由、服务质量(QOS)等。总体架构借鉴军事信息网络体系理论基础,采用面向服务架构技术和业务、控制、承载分离的思想,技术分层上采用“四层两面”架构。通过对系统总体架构的深入研究,三网基础部分采用统一技术体制构建承载平台,实现各业务系统由IP体制统一承载。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三网基础部分的网络架构,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路由协议,VL AN划分。明确三网各分系统的功能、性能、内外接口等要求,完成各分系统的方案设计,对方案中采用的设备进行选型。通过搭建环境进行参数配置,验证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合理、可行。该通信网络方案满足不同业务子系统、不同接入方式、不同类型业务对网络承载能力提出的要求。通过运用业务分类、流量监测、队列调度、带宽控制及层次化QOS策略,按需实现精细化的流量控制、端到端的可靠传输等服务。该方案实现了预期设计目标,为后续项目的工程实施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翟健[10](2019)在《M通信公司网络经营部发展定位与业务规划研究》文中认为M通信是世界领先的移动网络设备制造商,为全世界约60%的电信运营商生产网络设备、提供网络安装和售后服务。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M通信的最主要用户电信运营商,由于语音短信等服务被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程序所取代,遭遇利润增长逐渐放缓的问题,这也导致M通信主要来自运营商的设备采购的销售收入停步不前,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了亟待解决的难题。2019年,随着5G逐渐开始商用,业界提出了固定移动接入,大物联网、高速物联网等新的使用场景。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5G高延迟高带宽的特性,将用户从手机用户扩展到制造业,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但是制造业依然没有看到清晰的应用场景能够帮助它们取得更高的利润,所以5G在制造业的应用前景并不明朗。M通信迫切希望能通过帮助运营商客户实现业务的转型,达到利润增长的目标。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为M公司网络经营部找到发展定位以及制定业务战略。首先,论文使用五力模型分析了M公司外部竞争环境,以及产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竞争状况。然后,通过价值链分析,对网络经营部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使用波士顿矩阵分析了 M通信网络经营部各种产品的竞争环境,通过对客户的调研分析客户的需求痛点。最后,应用SWOT分析模型,通过网络经营部在全球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结合网络事业部的内部强点和弱点,结合M通信的公司战略,提出了M通信网络经营部的业务战略,包括通过提高研发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和供应风险,在生产部门实行数字化尝试两个方面,并针对此业务战略制定了实施措施,主要包括组织的微调和工作流程的完善。
二、华为一体化核心网解决方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华为一体化核心网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构 |
二、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 |
(一)企业相关研究进展 |
(二)竞争战略理论 |
1.竞争战略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
2.聚焦战略概念 |
3.聚焦战略的适用条件 |
4.聚焦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
5.聚焦战略的实现途径 |
(三)价值链理论 |
(四)PEST模型 |
(五)SWOT模型 |
(六)波特五力模型 |
三、ZX通讯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一)ZX通讯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1.ZX通讯公司简介 |
2.ZX通讯公司发展历程 |
3.ZX通讯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二)ZX通讯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1.政治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三)ZX通讯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1.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
2.潜在新进入者分析 |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5.现有行业竞争对手影响 |
(四)ZX通讯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1.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
2.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
(五)ZX通讯公司内外部分析总结 |
1.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 |
2.企业外部机遇与威胁 |
四、ZX通讯公司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 |
(一)ZX通讯公司业务聚集竞争战略的制定 |
1.ZX通讯公司经营目标 |
2.构建SWOT矩阵及备选战略分析 |
3.关键竞争业务活动的价值链分析 |
(二)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 |
1.聚焦战略的实施内容 |
2.聚焦战略应具备的实施条件 |
3.聚焦战略实施的职能层战略支持 |
4.聚焦战略的实施步骤 |
(三)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
1.合规管理体系对业务管控的保障 |
2.合规管理体系对强化组织架构的保障 |
3.合规管理体系对职能层战略实施的保障 |
五、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的效果评价与启示 |
(一)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评价 |
1.实施战略的适宜性评价 |
2.实施战略的可接受性评价 |
3.实施战略的可行性评价 |
(二)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
1.业务经营增长效果分析 |
2.合规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
3.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
(三)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成功实施的启示 |
1.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合规和内控基础建设 |
2.把握5G技术风口赋能生态圈 |
3.合作共赢保障客户权益 |
4.绿色发展助推循环经济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表清单 |
致谢 |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移动通信系统 |
1.2.2 通信系统与通信终端 |
1.2.3 区域安全通信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区域安全通信理论基础 |
2.1 移动通信研究对象 |
2.1.1 2G移动通信技术 |
2.1.2 3G移动通信技术 |
2.1.3 4G移动通信技术 |
2.1.4 5G移动通信技术 |
2.2 SDR设备原理 |
2.3 云计算技术 |
2.3.1 虚拟化 |
2.3.2 云计算安全 |
2.3.3 云计算与通信的超融合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一种云环境下异构数据跨源调度方法 |
3.1 相关研究 |
3.2 算法模型 |
3.2.1 异构多源数据的预取 |
3.2.2 异构数据跨源调度算法 |
3.3 实验与分析 |
3.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一种云环境下改进粒子群资源分配方法 |
4.1 相关研究 |
4.2 算法模型 |
4.3 实验与分析 |
4.3.1 实验环境与实验过程 |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节 |
第5章 一种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算法 |
5.1 相关研究 |
5.2 基于智能化区域无线网络的移动台动态定位 |
5.2.1 TDOA下约束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5.2.2 融合及平滑过渡 |
5.2.3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 |
5.2.4 TDOA/AOA混合定位算法流程 |
5.3 实验仿真分析 |
5.3.1 实验环境与评估指标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
6.1 软件系统设计 |
6.1.1 功能设计 |
6.1.2 界面设计 |
6.1.3 信令模组设计 |
6.2 硬件系统重要模块设计 |
6.2.1 时钟模块设计 |
6.2.2 CPU接口模块设计 |
6.2.3 ALC模块设计 |
6.2.4 DAC控制模块设计 |
6.3 实验部署与验证 |
6.3.1 实时控制过程和验证 |
6.3.2 传输验证实验设计 |
6.3.3 实验设备部署 |
6.3.4 天馈系统实验方案 |
6.3.5 实验安全事项 |
6.3.6 实验环境要求 |
6.3.7 实验验证测试及调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绩效 |
2.1.2 绩效管理 |
2.2 绩效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方法 |
2.2.1 平衡计分卡(BSC) |
2.2.2 关键绩效指标(KPI) |
2.2.3 目标和关键结果(OKR) |
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3.1 国外相关研究 |
2.3.2 国内相关研究 |
2.3.3 文献述评 |
第3章 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现状 |
3.1 公司概况 |
3.1.1 企业背景 |
3.1.2 组织结构 |
3.1.3 人力资源现状 |
3.2 绩效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
3.2.1 绩效计划 |
3.2.2 绩效实施 |
3.2.3 绩效评价 |
3.2.4 绩效反馈 |
3.2.5 结果应用 |
第4章 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绩效管理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4.1.2 调查问卷设计 |
4.1.3 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
4.1.4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4.2 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4.2.1 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
4.2.2 绩效管理指标与实际业务关联度低 |
4.2.3 考核指标繁多,员工无法聚焦核心业务 |
4.2.4 绩效管理缺乏工作分析 |
4.2.5 绩效管理反馈与沟通不顺畅 |
4.2.6 绩效激励不足 |
4.2.7 缺乏必要的考核淘汰机制 |
第5章 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
5.1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目标 |
5.2 绩效管理体系优化原则 |
5.3 绩效管理优化实施过程 |
5.3.1 制定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计划 |
5.3.2 推动以绩效辅导与支持为中心的绩效实施 |
5.3.3 促进员工以绩效提升和发展为目的绩效考核 |
5.3.4 完善以竞争激励为主导的绩效结果应用 |
第6章 相关配套调整措施 |
6.1 组织结构调整 |
6.2 业务发展调整 |
6.3 区域布局调整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4)基于LTE移动通信新型室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二章 LTE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分析 |
2.1 LTE传统室内分布系统概述 |
2.1.1 传统室分系统的组成 |
2.1.2 微蜂窝简介 |
2.1.3 光纤直放站简介 |
2.1.4 无线直放站简介 |
2.2 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常见器件简介 |
2.2.1 合路器/电桥 |
2.2.2 功率分配器 |
2.2.3 耦合器 |
2.2.4 跳线与负载 |
2.2.5 天线 |
2.2.6 馈线 |
2.3 传统室内分布系统的分析 |
2.3.1 覆盖能力 |
2.3.2 部署难度大 |
2.3.3 运行维护 |
2.3.4 网络性能 |
2.3.5 容量演进 |
2.3.6 其他功能支持情况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建筑物新型室分系统的规划设计 |
3.1 LTE室内覆盖分布系统概况 |
3.1.1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优点 |
3.1.2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架构 |
3.1.3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设备介绍-BBU |
3.1.4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设备介绍-DCU |
3.1.5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设备介绍-RHUB |
3.1.6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设备介绍-p RRU |
3.1.7 LTE新型室分系统的设备介绍-连接线 |
3.2 LTE新型室分室内主要原理和技术 |
3.2.1 ITU-R P.1238 室内传播模型 |
3.2.2 Keenan-Motley室内传播模型 |
3.2.3 ITU M.2135 模型 |
3.2.4 华为室内传播模型 |
3.2.5 干扰原理 |
3.2.6 一体化天线技术 |
3.2.7 MIMO技术 |
3.3 LTE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 |
3.3.1 无线覆盖率 |
3.3.2 容量 |
3.3.3 业务质量 |
3.3.4 频率规划 |
3.3.5 时隙规划 |
3.3.6 无线链路规划 |
3.3.7 小区规划 |
3.3.8 信源规划 |
3.3.9 室分天馈系统规划 |
3.3.10 传输带宽规划 |
3.4 某中心大楼概况 |
3.5 某中心大楼平层建筑概况 |
3.6 写字楼周边基站情况 |
3.7 写字楼无线测试情况 |
3.8 基站规划情况 |
3.8.1 规划数据 |
3.8.2 分布链路示意图 |
3.9 覆盖信号仿真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建筑物新型室分系统的部署与测试优化 |
4.1 配置BBU链路 |
4.2 配置RHUB链路 |
4.3 配置PRRU链路 |
4.4 配置PRRU数据 |
4.5 配置扇区数据 |
4.6 配置扇区设备组数据 |
4.7 配置扇区设备与设备组绑定 |
4.8 配置邻区数据 |
4.9 激活小区 |
4.10 配置DCU数据 |
4.11 某某中心大楼LTE室分覆盖概况 |
4.12 覆盖测试情况 |
4.13 典型故障分析 |
4.13.1 弱覆盖 |
4.13.2 断链 |
4.14 新型室分的系统优化 |
4.1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I |
(5)面向输电线路环境气象监测的NB-IoT无线传感系统研究与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
2.1 几种无线通讯技术 |
2.2 NB-IoT关键技术 |
2.2.1 NB-IoT网络技术特点 |
2.2.2 NB-IoT网络系统架构 |
2.3 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输电线路环境气象NB-IoT系统监测方案研究与设计 |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3.2 终端总体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输电线路环境气象NB-IoT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 |
4.1 嵌入式软件开发环境 |
4.2 节点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软件设计流程 |
4.2.2 网络附着 |
4.2.3 传感器数据采集 |
4.2.4 数据发送 |
4.2.5 低功耗处理模式 |
4.3 基于NB-IoT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实现 |
4.3.1 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和业务结构 |
4.3.2 监测系统技术架构和技术路线 |
4.3.3 公网IP的获取和数据接收 |
4.3.4 数据库设计 |
4.3.5 综合态势页面实现 |
4.3.6 实时数据管理实现 |
4.3.7 基础数据管理实现 |
4.3.8 告警管理实现 |
4.3.9 系统设置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输电线路环境气象NB-IoT系统联调测试与数据分析 |
5.1 系统数据传输测试分析 |
5.1.1 AT指令连接入网测试数据传输 |
5.1.2 系统连接和选点测试 |
5.2 软件功能测试与工作流程展示 |
5.2.1 综合态势页面测试 |
5.2.2 基础数据管理页面测试 |
5.2.3 实时数据管理页面测试 |
5.2.4 告警管理页面测试 |
5.2.5 系统管理页面测试 |
5.3 系统功耗测试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缩略语 |
附录B 部分程序 |
(6)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城域网发展与应用现状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IP城域网概述及相关技术 |
2.1 城域网与IP宽带城域网 |
2.2 IP城域网的功能与结构 |
2.2.1 核心层 |
2.2.2 汇聚层 |
2.2.3 接入层 |
2.3 IP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
2.4 城域网类型分析 |
2.4.1 交换型城域网 |
2.4.2 路由型城域网 |
2.5 EPON技术分析 |
2.6 Eoc技术分析 |
第3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组网特点及业务需求 |
3.1 初期南昌广电IP城域骨干状况 |
3.1.1 初期组网结构 |
3.1.2 初期承载能力 |
3.2 南昌广电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
3.3 南昌广电业务分析 |
3.3.1 南昌广电宽带业务 |
3.3.2 南昌广电vod点播业务 |
3.3.3 移动宽带业务 |
3.3.4 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 |
3.4 业务需求与承载能力 |
3.4.1 整机热备方式 |
3.4.2 整机负载分担方式 |
第4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升级改造方案 |
4.1 总体设计原则及优化思路 |
4.2 改造方案 |
4.2.1 骨干网万兆升级+办公网和运营网分离 |
4.2.2 各设备投资预算 |
4.2.3 单出口问题—业务出口备份 |
4.2.4 城域网安全策略 |
4.3 汇聚层方案比对 |
4.4 当前进行的网络扩容方案 |
4.4.1 核心网扩容 |
4.4.2 接入网扩容 |
4.4.3 新建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网 |
4.5 双向城域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架构及实现 |
4.5.1 南昌广电城域接入网现状 |
4.5.2 网管系统总体架构 |
4.5.3 网管系统技术架构 |
4.5.4 数据采集方式 |
4.5.5 采集数据转换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远期发展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二章 5G承载网 |
2.1 5G承载网组网架构 |
2.1.1 5G承载网转发平面 |
2.1.2 5G承载网络管控架构 |
2.1.3 5G同步网组网架构 |
2.2 5G承载网挑战和需求 |
2.2.1 5G承载网面临的挑战 |
2.2.2 5G承载网功能需求 |
2.3 5G承载网关键技术 |
2.3.1 5G承载网大带宽 |
2.3.2 超低时延技术 |
2.3.3 5G网络切片技术 |
2.3.4 5G网络时针同步技术 |
2.3.5 5G承载网SDN架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5G承载网技术方案 |
3.1 5G前传技术方案 |
3.1.1 5G前传部署模式 |
3.1.2 TCO成本分析 |
3.1.3 部署模式方案 |
3.1.4 5G前传网带宽预测模型 |
3.1.5 5G前传承载技术方案 |
3.2 5G中回传技术方案 |
3.2.1 5G中回传带宽需求预测 |
3.2.2 5G中回传承载方案 |
3.3 5G网络切片承载技术方案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5G传输承载网建设方案 |
4.1 建设方案的分析 |
4.1.1 设备选型分析 |
4.1.2 建设成本分析 |
4.2 建设方案的选择 |
4.2.1 SPN建设方案 |
4.2.2 OTN(M-OTN)建设方案 |
4.2.3 STN(新型IPRAN)&光层建设方案 |
4.3 中国电信5G承载网部署方案实例 |
4.3.1 业务需求分析 |
4.3.2 IPRAN网络现状 |
4.3.3 5G承载网发展目标 |
4.3.4 5G承载网发展思路 |
4.3.5 5G承载网建设方案指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VoLTE核心网相关技术 |
2.1 概况 |
2.2 主要涉及网元及功能 |
2.3 接口与协议 |
2.4 VoLTE路由组织原则 |
2.4.1 VoLTE用户注册 |
2.4.2 VoLTE基本音视频语音业务路由原则 |
2.4.3 VoLTE被叫锚定路由 |
2.4.4 VoLTE被叫域选择路由 |
2.4.5 eSRVCC |
2.4.6 VoLTE用户之间的呼叫 |
2.4.7 VoLTE用户做主叫呼叫非VoLTE用户 |
2.4.8 非VoLTE用户呼叫VoLTE用户 |
第三章 某中等省份移动公司VoLTE建设前基本情况 |
3.1 电路域现状 |
3.2 EPC核心网现状 |
3.3 IMS核心网现状 |
3.3.1 CM-IMS核心网 |
3.3.2 CM-IMS业务平台 |
3.4 Diameter信令网现状 |
3.5 IP专用承载网现状 |
3.6 CMNet网现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中等省份移动公司VoLTE建设方案 |
4.1 VoLTE总体建设思路 |
4.2 总体建设原则 |
4.3 业务预测及容量计算 |
4.3.1 业务预测 |
4.3.2 VOLTE IMS相关网元容量计算方法 |
4.4 2/3/4G融合核心网升级改造方案 |
4.4.1 HSS建设方案 |
4.4.2 MME、SAEGW融合改造方案 |
4.4.3 PCC融合改造方案 |
4.4.4 eMSC建设方案 |
4.4.5 VoLTE对MSC改造需求 |
4.4.6 VoLTE对GMSC改造需求 |
4.5 IMS网络建设方案 |
4.5.1 IMS网络架构 |
4.5.2 VoLTE相关IMS网元(含融合网元)建设方案 |
4.5.3 网络组织 |
4.5.4 IMS域内网络组织 |
4.5.5 与Diameter信令网的网络组织 |
4.5.6 与七号信令网的网络组织 |
4.5.7 IP专用承载网接入方案 |
4.6 带宽计算方法 |
4.6.1 基础参数 |
4.6.2 各网元带宽计算 |
4.6.3 带宽需求汇总 |
4.7 地市节点及局址选择 |
第五章 实施及测试 |
5.1 工程方案实施 |
5.2 测试原则 |
5.3 测试过程及结论 |
5.4 重点指标对比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1.2 海事船通信网络的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设计思路 |
1.4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二章 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需求分析 |
2.1 需求六性分析 |
2.2 业务需求分析 |
2.3 网络组成分析 |
2.4 拟采用技术分析 |
2.4.1 组播路由 |
2.4.2 IP地址规划 |
2.4.3 服务质量(QoS)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设计与实现 |
3.1 系统总体架构 |
3.2 海事业务网 |
3.2.1 基础网络设计 |
3.2.2 编队宽带通信分系统 |
3.2.3 船机高速数据传输分系统 |
3.2.4 统一通信平台分系统 |
3.2.5 海事综合业务分系统 |
3.2.6 视频会议分系统 |
3.3 航行保障网 |
3.3.1 基础网络设计 |
3.3.2 维护保障信息分系统设计 |
3.3.3 视频监视分系统设计 |
3.4 日常保障网 |
3.4.1 基础网络设计 |
3.4.2 船载手机通信分系统 |
3.4.3 船载IPTV分系统 |
3.5 网络安全 |
3.5.1 概述 |
3.5.2 系统方案设计 |
3.5.3 设备清单 |
3.6 实现与验证 |
3.6.1 基础网络方案的实现 |
3.6.2 基础网络方案验证 |
3.6.3 实现与验证小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主要指标测试 |
4.1 测试环境 |
4.2 限速方案的选择 |
4.2.1 备选方案 |
4.2.2 备选方案的比较 |
4.2.3 最终的限速思路 |
4.3 Hqos policy pq |
4.3.1 测试一、各优先级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限速精度 |
4.3.2 测试二、各优先级队列的限速独立性 |
4.3.3 测试三、各优先级队列的调度方式为pq |
4.3.4 测试四、各pq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允许的突发报文数量 |
4.4 QoS gts |
4.4.1 测试一、各优先级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的限速精度 |
4.4.2 测试二、各优先级队列的限速独立性 |
4.4.3 测试三、各优先级队列的调度方式为pq |
4.4.4 测试四、各pq队列在不同限速值时允许的突发报文数量 |
4.5 测试结论 |
4.5.1 Hqos policy pq限速 |
4.5.2 qos gts限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M通信公司网络经营部发展定位与业务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境外战略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战略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3 战略管理分析工具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关键问题 |
1.3.4 研究方法 |
1.3.5 研究路线 |
2 M公司网络经营部经营情况分析 |
2.1 M公司基本情况 |
2.2 M公司经营状况 |
2.3 网络经营部主营业务和组织结构 |
2.3.1 网络经营部主营业务 |
2.3.2 网络经营部组织结构 |
2.3.3 网络经营部研发部门 |
3 外部环境分析 |
3.1 无线接入网行业介绍 |
3.2 PEST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治、法律(P)和社会环境(S) |
3.2.2 经济环境(E) |
3.2.3 技术环境(T) |
3.3 竞争环境分析 |
3.3.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 |
3.3.2 购买者议价能力 |
3.3.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3.4 替代品的威胁 |
3.3.5 供货商议价能力 |
3.3.6 五力模型分析总结 |
3.4 用户需求分析 |
3.4.1 运营商投资5G的障碍 |
3.4.2 运营商要求5G网络的特性 |
3.4.3 设备制造商的竞争力 |
4 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4.1 价值链分析 |
4.2 波士顿矩阵分类 |
4.2.1 产品分类 |
4.2.2 波士顿分析 |
4.3 SWOT定性分析 |
4.3.1 S优势分析 |
4.3.2 W弱点分析 |
4.3.3 O机会分析 |
4.3.4 T威胁分析 |
4.3.5 SWOT总结 |
5 M公司网络经营部发展定位与业务规划设计 |
5.1 网络经营部发展定位与目标 |
5.2 网络经营部业务竞争策略 |
5.3 网络经营部业务组合规划 |
5.3.1 网络经营部发展模式规划 |
5.3.2 核心业务规划 |
5.3.3 增值业务规划 |
5.3.4 种子业务规划 |
6 M公司网络经营部业务发展策略与保障措施 |
6.1 解决方案部门实施策略 |
6.2 研发部门实施策略 |
6.3 供应链部门实施策略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四、华为一体化核心网解决方案(论文参考文献)
- [1]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D]. 马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安全通信技术研究[D]. 赵盛烨.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9)
- [3]ER中国分公司绩效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汤海波.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4]基于LTE移动通信新型室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何春.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面向输电线路环境气象监测的NB-IoT无线传感系统研究与软件开发[D]. 李卓林.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D]. 林康. 南昌大学, 2020(11)
- [7]5G承载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D]. 蔡承德.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8]VoLTE系统建设的研究[D]. 李华. 南京邮电大学, 2018(02)
- [9]某万吨级海事船通信网络方案设计与实现[D]. 韩凯.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10]M通信公司网络经营部发展定位与业务规划研究[D]. 翟健.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