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读者来信”上头版(论文文献综述)
蔡晶晶[1](2019)在《《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研究(2013-2017年)》文中指出《安徽日报》是安徽省委机关报,作为安徽省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安徽日报》一直是全省报业的排头兵、领头羊,拥有着其他地市级报纸不可比拟的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政府反腐的力度空前加大,为整个社会带来了新政策、新气象,为媒体舆论监督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党报作为党和人民连接的桥梁,是社会的“传声筒”、“发声器”,在舆论监督类报道上更担负着重大的责任。目前,学界对舆论监督类报道的研究数量不少,但对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研究却很少,仅有少量硕士论文,而《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也只有少量。本文以《安徽日报》2013~2017年的舆论监督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呈现《安徽日报》在十八大以来舆论监督类报道的特点和变化。本文一共有四章。绪论阐述了舆论监督的基本概念、国内研究现状、党报舆论监督现状、《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现状以及本文对舆论监督的界定;第一章通过《安徽日报》2013~2017年来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报道来源、报道篇幅等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第二章通过对《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的内容分析,得出2013~2017年三个变化:即监督领域、版面设置、舆论导向,并试图分析《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特点;第三章笔者访谈了《安徽日报》的高层、中层、一线采编人员,通过文本进一步分析《安徽日报》2013~2017年来舆论监督类报道偏差,在自主性选题、连续报道、本地监督上存在不足及背后原因;第四章笔者试图从作为政治表达的舆论监督、作为媒体职能的舆论监督、作为百姓期待的舆论监督三种表达形态入手,来分析《安徽日报》的舆论监督类报道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媒体记者试图做出的努力、改进的方向。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2](2018)在《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文中研究说明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日报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日报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日报"接生"。"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牛车拉走了。"从这一天起,这张诞生于解放战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3](2018)在《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文中提出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日报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日报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日报"接生"。"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牛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4](2018)在《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文中认为北京东郊五方桥南,人民日报社新落成的印务中心大气、现代。在一层大厅,88岁的范守田隔着橱窗玻璃,看着自己当年亲手排出的人民日报创刊号,思绪又飞回到70年前那个战火纷飞的初夏。1948年6月初,18岁的范守田乘卡车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南约5公里的里庄。在一间农舍里,这位年轻的印刷工人和同事们一起为人民日报"接生"。"一直忙到6月15日凌晨,一大早,报纸刚印出来,就被几辆
龚芳敏,刘媛[5](2015)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研究——基于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分析》文中认为以《南方周末》2011—2013年期间的417篇环境新闻报道为分析样本,在框架理论的视域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报道数量、报道议题、报道体裁、正负面新闻比例、信源等五个维度对《南方周末》的环境新闻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揭示了《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对其他媒体从事环境新闻报道、培养受众环保意识、督促政府出台环境法规所具有的理论启示和现实意义。
肖泽伟[6](2015)在《开门办报如何开好门——浅谈县级党报践行群众路线》文中指出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决定其必须树立百姓视角、大众视野,走群众路线的办报理念。县级报作为最基层党报,在纸媒竞争日趋激烈、新媒体风起云涌,受众需求多元复杂的今天,要想牢牢占领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就必须走群众路线,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实践证明,走群众路线,开门办报,是县级党报占有舆论主阵地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三贴近"原则,深化"走转改"的重要手段,更是新形势下提高县级党报自身竞
周瑞金[7](2015)在《《解放日报》几次大胆改革与探索——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五》文中提出数任领导锐意改革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解放日报》在王维和陈念云两任党委书记兼总编辑的领导下,对"文革"十年给新闻媒体造成的破坏,进行大力拨乱反正,不断推进新闻宣传报道的改革,在全国新闻界创造了许多个历史新时期的"第一"或"最早之一"。王维一上任,1978年11月就在《解放日报》头版开辟"短新闻"专栏,以力倡短新闻,来改革"文革"中形成的长而空、主题先行、头版只登"老三篇"
燕志华[8](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史公军[9](2014)在《主流报纸的雾霾报道:基于理性和建设性的个案》文中提出基于《人民日报》2007年至2013年7年间雾霾报道的171个样本的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研究发现:主流报纸对雾霾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而且呈现方式多元化,报道内容注重理性和建设性,巧妙地强化舆论引导,政治化倾向明显,人文关怀匮乏。要完善雾霾的新闻框架,仍需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具体改进。
汪家驷[10](2013)在《改进文风 创新头版——《安徽日报》头版改进创新的实践与探索》文中认为头版是报纸的"脸面"和"窗口"。党报新闻宣传质量和水平的高低,首先要看头版。如何创新办好党报头版,提升党报头版质量,是提高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
二、赞“读者来信”上头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赞“读者来信”上头版(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研究(2013-2017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来源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 舆论监督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当下党报舆论监督研究现状 |
(三) 《安徽日报》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本文的“舆论监督”概念界定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内容统计 |
第一节 样本选择及时间范围的确定 |
(一) 样本的选取理由 |
(二) 样本获取方法和原则 |
(三) 类目建构 |
第二节 舆论监督类报道样本概论与分析 |
(一) 报道数量 |
(二) 报道版面 |
(三) 报道体裁 |
(四) 报道来源 |
(五) 报道篇幅 |
第二章 《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特点分析 |
第一节 全方位监督领域,多层面体裁选择 |
(一) 政治领域舆论监督报道 |
(二) 健康领域舆论监督报道 |
(三) 社会领域舆论监督报道 |
(四) 环保领域舆论监督报道 |
第二节 多样化栏目设置搭建舆论监督平台 |
(一) 群众、专家、记者建言献策 |
(二) 以深度彰显力度 |
(三) 回避“监督”之名,强化监督效果 |
第三节 坚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相统一 |
(一) 批评性报道揭露问题 |
(二) 正面报道追踪问题解决 |
第三章 《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偏差分析 |
第一节 监督力度尚显不足 |
(一) 舆论监督对象级别低 |
(二) 舆论监督针对性弱 |
第二节 连续报道有待加强 |
(一) 有头无尾,完整性不足 |
(二) 只见表态,不见落实 |
第三节 记者未署名现象值得重视 |
(一) 舆论监督类报道是否应署名 |
(二) 稿件中为何未署名 |
第四章 三种表达形态下的舆论监督 |
第一节 作为政治表达的舆论监督 |
(一)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工作 |
(二) 新闻舆论监督被多次被写入党和政府重要文献中 |
第二节 展示媒体职能的舆论监督 |
(一) 两种监督方式:公开报道与内参 |
(二) 两种监督效果:“立竿见影”与“持久有效” |
第三节 体现公众期待的舆论监督 |
(一) 有态度:英勇直击战斗不止 |
(二) 有温度:情系民生为民立命 |
(三) 有深度:追根究底求真务实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
习近平鼓励“不忘初衷” |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
群众爱读这些“火柴盒” |
“豆腐块”贴在扁担上 |
记者“接地气”文字“冒热气” |
紧扣时代脉动定格历史瞬间 |
标题的力量 |
从这里读懂中国 |
“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 |
(3)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
习近平鼓励“不忘初衷” |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
群众爱读这些“火柴盒” |
“豆腐块”贴在扁担上 |
记者“接地气”文字“冒热气” |
紧扣时代脉动定格历史瞬间 |
标题的力量 |
从这里读懂中国 |
“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 |
(4)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论文提纲范文)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
“一看就是毛主席写的!” |
邓小平批示“写的真实” |
习近平鼓励“不忘初衷” |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
群众爱读这些“火柴盒” |
“豆腐块”贴在扁担上 |
记者“接地气”文字“冒热气” |
紧扣时代脉动定格历史瞬间 |
标题的力量 |
从这里读懂中国 |
“总书记元宵节送祝福啦!” |
媒体融合, 关键在人的融合。 |
(5)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研究——基于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 |
1.1 环境新闻报道数量分析 |
1.2 环境新闻报道议题分析 |
1.3 环境新闻报道体裁分析 |
1.4 环境新闻正负面报道比例分析 |
1.5 环境新闻报道的信源分析 |
2《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发现 |
2.1 环境新闻报道议题完整, 视域宽广, 报道呈常态化 |
2.2 环境新闻报道直面问题, 注重归因, 强化责任意识 |
2.3 报道体裁与版面分布在均衡性上仍需进一步优化完善 |
3《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的研究启示 |
3.1 设置环境新闻报道议程, 强化环境问题的存在感 |
3.2 强化环境新闻报道的客观理性原则和责任担当 |
3.3 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素质优良的环境新闻记者 |
(8)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
3、“党报效应” |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
1、社会变迁理论 |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
1、研究的热点 |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1、抽样法 |
2、文献法 |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
2、新华日报的特质 |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
2、“头版难题” |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
1、意识形态导向 |
2、改版与变化 |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
一、党报头版头条 |
1、地位及重要性 |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
二、从农村到城市 |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
2、城市社会的来临 |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
1、“公”与“私”的宣传 |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
2、“维稳观”的三阶段 |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
1、从强力到困境 |
2、“打死老虎”现象 |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1、“话语”辨析 |
2、话语模式 |
3、话语折射 |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主流报纸的雾霾报道:基于理性和建设性的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一)框架理论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回顾 |
2.研究对象 |
3.选择样本 |
4.构建类目与说明 |
5.信度测量 |
二、 研究发现 |
(一)报道数量 |
(二)版面位置 |
(三)新闻来源 |
(四)消息来源 |
(五)地点 |
(六)报道体裁 |
(七)报道主题 |
(八)报道基调 |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
(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多元化呈现雾霾议题 |
(二)注重理性和建设性,巧妙地强化舆论引导 |
(三)政治化倾向明显,人文关怀一定程度上匮乏 |
(10)改进文风 创新头版——《安徽日报》头版改进创新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让头版重起来 |
让头版实起来 |
让头版活起来 |
让头版靓起来 |
阅读点 |
四、赞“读者来信”上头版(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日报》舆论监督类报道研究(2013-2017年)[D]. 蔡晶晶. 安徽大学, 2019(07)
- [2]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J].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 中国报业, 2018(13)
- [3]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J].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 中国经济周刊, 2018(24)
- [4]风雨兼程,与党和人民同行——写在人民日报创刊七十周年之际[J]. 汪晓东,张炜,钱一彬. 新闻战线, 2018(11)
- [5]框架理论视域下的《南方周末》环境新闻报道研究——基于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分析[J]. 龚芳敏,刘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 [6]开门办报如何开好门——浅谈县级党报践行群众路线[J]. 肖泽伟. 记者摇篮, 2015(04)
- [7]《解放日报》几次大胆改革与探索——我的新闻生涯片断之五[J]. 周瑞金. 世纪, 2015(02)
- [8]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 [9]主流报纸的雾霾报道:基于理性和建设性的个案[J]. 史公军. 重庆社会科学, 2014(02)
- [10]改进文风 创新头版——《安徽日报》头版改进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 汪家驷. 新闻战线,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