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韩聪[1](2021)在《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NA-mRNA共表达网络改善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围绕慢性肾脏病(CKD)与肾脏纤维化(RF)开展临床与实验研究。首先通过前瞻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初步探讨芪黄四物汤改善CKD与RF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分别在体内、体外以环孢素A(CsA)诱导小鼠及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RF模型,先进行体内研究观察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NA-mRNA共表达网络对RF小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保护作用,再行体外研究观察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共表达网络中的代表性miRNA-mRNA抑制HKC上皮间质转分化(EMT)进而改善RF的作用。通过临床与实验研究为芪黄四物汤防治CKD及RF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支撑。方法:1.芪黄四物汤治疗CKD3-5期患者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研究:根据计算的样本量及入选标准共纳入80例CKD3-5期的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以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黄四物汤,治疗周期为8周。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于治疗4周、8周时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AG酶、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变化,于治疗8周时观察血红蛋白(HGB)、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2.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RF小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以CsA诱导建立小鼠RF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四物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观察芪黄四物汤干预后RF小鼠体质量、24h尿量等一般情况。通过肾脏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通过TUNEL法观察肾组织凋亡情况,通过生化分析或ELISA法检测肾功能与RF相关指标:Scr、BUN、UA、UACR、NAG、MDA、IL-6的变化。3.芪黄四物汤对RF小鼠miRNA-mRNA共表达网络的调控作用:本研究进一步对上述实验的小鼠(正常组、模型组、芪黄四物汤高剂量组)肾脏进行miRNA与mRNA联合测序。首先筛选芪黄四物汤改善RF的靶差异(DE)miRNAs并进行验证,同时通过生信分析(Target Scan等软件)预测DE miRNAs的靶DE mRNAs并通过Cytoscape构建DE miRNAs与其靶DE mRNAs的2个共表达网络(正常组vs模型组;芪黄四物汤高剂量组vs模型组)。进一步通过kegg富集出2个共表达网络中靶DE mRNAs的Top20通路,筛选出共同的通路即芪黄四物汤改善RF的靶通路,再进一步筛选出靶通路中的靶DE mRNAs,并通过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及ELISA法对其中的RF相关靶DE mRNAs在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验证,同时为后续细胞实验选取代表性的miRNA-mRNA进一步进行研究。4.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21-5p/SMAD7轴对CsA诱导的HKC EMT的影响:以CsA干预HKC建立RF模型,分别采用MTT法、Transwel实验及流式法观察芪黄四物汤对HKC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观察芪黄四物汤对EMT相关表型E-cadherin与a-SMA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动物实验筛选的部分靶miRNAs(miR-21-5p、miR-375-3p及miR-802)、部分靶mRNAs(SMAD7、TGFβ1)及SMAD3的影响。通过Target Scan预测到miR-21-5p与SMAD7是靶向调控对,进一步模拟或抑制miR-21-5p观察SMAD7、E-cadherin、a-SMA的表达及HKC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1.芪黄四物汤治疗CKD3-5期患者安全有效:(1)临床总疗效: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2.16%,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38%,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极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43.24%,试验组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7.57%,试验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P<0.01)及中医证候总有效率(P<0.05)方面优于对照组。(3)肾功能相关指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改善了BUN、UA(P<0.05),NAG(P<0.01),Scr、e GFR、a1-MG、UACR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有效改善了BUN、UACR(P<0.01),NAG、UA、Scr及e GFR(P<0.05),a1-MG与治疗前比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在降低BUN及UACR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CKD并发症指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改善了HGB、PTH(P<0.01),血磷(P<0.05),试验组有效改善了HGB、PTH及血磷(P<0.01),2组血钙与治疗前比均无明显差异,试验组在升高HGB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5)纤维化、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治疗后对照组有效改善了TGF-β1(P<0.05)与IL-6(P<0.01),SOD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试验组有效改善了TGF-β1、SOD(P<0.01)及IL-6(P<0.05),试验组在降低TGF-β1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6)治疗前后2组的肝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且无明显差异(P>0.05),2组均未有不良事件发生,试验过程安全有效。2.芪黄四物汤可调控miRNA-mRNA共表达网络改善小鼠RF:(1)芪黄四物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体质量及24小时尿量明显增加(P<0.01),亦改善了Scr(P<0.05)、BUN(P<0.01)、UACR(P<0.01)、NAG(P<0.01或P<0.05)、MDA(P<0.01),高剂量组相较于模型组改善了UA与及IL-6(P<0.05)。(2)芪黄四物汤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基底膜增厚、肾小管扩张、胞质空泡化、小动脉玻璃样变、间质纤维化等程度均减轻,极显着的改善了胶原容积分数(P<0.01)与肾组织细胞凋亡(P<0.01)。(3)miR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芪黄四物汤高剂量组比较分别有55个、42个DE miRNAs(FC>1.5 or<0.67,P<0.05),最终筛选出了芪黄四物汤改善RF的14个靶miRNAs,包括保护性的miRNAs(模型组下调,芪黄四物汤回调):miR-677-3p、miR-138-2-3p、miR-3087-3p、miR-874-5p、miR-2137、miR-551b-3p、miR-187-3p,及损害性的miRNAs(模型组上调,芪黄四物汤回调):miR-692、miR-137-3p、miR-21a-5p、miR-375-3p、miR-802-3p、miR-802-5p、miR-7b-5p,qRT-PCR的验证亦与测序结果高度一致。(4)mRNA的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2463个DE mRNAs(FC>1.5 or<0.67,P<0.05),其中1324(54%)个被55个DE miRNAs预测到,模型组与芪黄四物汤高剂量组比较有1898个DE mRNAs(FC>1.5 or<0.67,P<0.05),其中679(36%)个被42个DE miRNAs预测到,我们构建了2个共表达网络并经KEGG富集靶DE mRNAs后筛选出了11条芪黄四物汤改善RF的靶通路:ECM受体相互作用、鞘脂代谢、白细胞跨内皮迁移、TGF-β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过氧化物酶体、色氨酸代谢、丁酸代谢及丙酸代谢。(5)在芪黄四物汤改善RF的11条靶通路中,共有37个靶DE mRNAs,它们在模型组的表达紊乱,又被芪黄四物汤回调,其中14个与RF(EMT及ECM沉积、TGF-β信号调控、内质网应激、脂肪酸代谢、线粒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我们在基因和(或)蛋白水平对14个靶DE mRNAs进行了验证,与模型组比较,芪黄四物汤剂量依赖性或呈最佳浓度的降低了COL1A1、COL3A1、FN1、CD44、SPP1、MMP2、TGF-β1、PDIA6及DDIT3的基因与蛋白表达(P<0.01或P<0.05),升高了SMAD7、PCK1、ACOX1、MPV17L与AGPS的基因和(或)蛋白表达(P<0.01或P<0.05)。此外,芪黄四物汤还升高了SOD的蛋白表达(P<0.01),降低了8-OHd G的蛋白表达(P<0.01)。3.芪黄四物汤可通过miR-21-5p/SMAD7轴调控HKC EMT进而改善RF:(1)CsA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KC增殖,在半数抑制(10mg/L,后续实验的浓度)的基础上芪黄四物汤15mg/m L(后续实验的浓度)促进HKC增殖最显着(P<0.01)。(2)CsA诱导下HKC的凋亡增加及迁移增强,芪黄四物汤减少了HKC的凋亡(P<0.01),并抑制了HKC的迁移能力(P<0.01)。(3)与CsA诱导的模型组比较,芪黄四物汤升高了E-cadherin的基因(P<0.01)与蛋白(P<0.05)表达,降低了a-SMA的基因(P<0.05)与蛋白(P<0.01)表达。(4)与动物实验测序结果相一致,芪黄四物汤极显着的降低了CsA诱导的HKC miR-21-5p、miR-375-3p及miR-802的表达升高(P<0.01),促进了SMAD7的基因与蛋白表达(P<0.01),抑制了TGF-β1的基因(P<0.05)与蛋白(P<0.01)表达,同时抑制了SMAD3的基因(P<0.01)与蛋白(P<0.05)表达。(5)经Target Scan等生信软件预测到SMAD7是miR-21-5p潜在的靶基因,对HKC转染miR-21-5p模拟剂、抑制剂及相应阴性对照后,miR-21-5p mimics的表达提升20倍(P<0.01)而miR-21-5p inhibitor的表达下降5倍(P<0.01),提示转染成功。(6)转染成功后用CsA造模并芪黄四物汤干预发现,与miRNA-NC mimics组相比,miR-21-5p mimics抑制了SMAD7的蛋白(P<0.01)与基因(P<0.05)表达,并降低了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1),升高了a-SMA的蛋白表达(P<0.01),亦促进了HKC的迁移能力(P<0.01);与miRNA-NC inhibitor组相比,miR-21-5p inhibitor促进了SMAD7的基因与蛋白表达(P<0.05),并升高了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1)、抑制了a-SMA的蛋白表达(P<0.01),亦抑制了HKC的迁移能力(P<0.01)。结论:1.临床研究表明芪黄四物汤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缓解贫血及钙磷代谢紊乱等并发症,降低纤维化、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进一步的体内研究发现,在CsA诱导的肾脏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芪黄四物汤能调控紊乱的miRNA-mRNA共表达网络,通过改善共表达网络中与EMT及ECM受体相互作用、TGF-β信号调控、内质网应激、脂肪酸代谢及氧化应激相关的靶miRNAs与靶mRNAs,多靶点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凋亡及ECM沉积,降低微炎症与氧化应激状态,保护肾功能,改善肾脏纤维化。3.再进一步的体外研究表明,在CsA诱导的HKC损伤模型中,芪黄四物汤可通过促进HKC增殖,抑制其凋亡及迁移,改善EMT相关表型基因的表达抑制EMT。其中在miRNA-mRNA共表达网络中,芪黄四物汤通过升高miR-21-5p进而降低其靶基因SMAD7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EMT进而改善肾脏纤维化的重要机制。
洪钰蕾[2](2021)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CHB人群中出现肾功能损伤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性,探讨CHB患者发生肾功能损伤的生化学特征。从中医方面入手,为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2019年0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厦门市中医院肝病中心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病例资料,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合并肾功能损伤的CHB患者(共176例),记录病例资料,并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制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最后采用SPSS 20.0对所收集病例的中医证型、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176例患者中,男性占86.9%,女性占13.1%;年龄以36-50岁为主,占47.2%;病程大多在1-9年,占53.3%;经统计分析,有治疗史与无治疗史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肾功能指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型分布:176例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结证56例(31.8%)>脾肾阳虚证52例(29.5%)>肝郁脾虚证30例(17.1%)>肝肾阴虚证26例(14.8%)>瘀血阻络证12例(6.8%);经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在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各中医证型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1)各中医证型中e GFR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2)各中医证型中Ccr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各中医证型中BUN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4)各中医证型中UA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5)各中医证型中血磷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6)在各中医证型中血钙水平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7)各中医证型中Scr、Cys C、血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男性比例较女性高;2.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湿热内结证、脾肾阳虚证;3.e GFR、Ccr联合BUN、UA、血磷、血钙检测可为合并肾功能损伤的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较全面的客观化依据。
郑登勇,阮杏林,王建挺,丘余良,阮诗玮[3](2021)在《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益肾降浊汤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益肾降浊汤(YSJZT)治疗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诱导人胞活力。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C组)和治疗组(T组)。C组加入含CsA 16.8μmol/L的培养基干预24 h后换常规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T组加入含YSJZT 0.5 mg/mL的培养基干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对交集的DEG进行GO功能显着性富集和KEGG通路显着性富集分1410个;T组与C组比较得到显着DEG 127个;交集得到的66个DEG通过GO功能富集,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部分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绑定、雌激素酮磺基转移酶活性,生物学过程部分的雌激素代谢过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KEGG通路富集主要在Fc epsilon RI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甾类激素生物合成通路、ErbB信号通路;主要涉及集落刺激因子2(Csf 2)、磺基转移酶1E家族成员1(Sult1E1)、上皮调节蛋白(EREG)等基因。结论:益肾降浊汤通过多靶点恢复环孢素A诱导HK-2细胞损伤的细胞活力,其中调控Csf 2、Sult1E1、EREG多个靶基因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减轻CsA肾毒性的作用机制。
钟燚梦,余亨,鲁科达[4](2021)在《中医药防治环孢素肾毒性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alcineurin inhibitor,CNI),目前广泛应用于实体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其肾毒性导致的慢性环孢素肾病(chronic cyclosporine nephropathy,CCN),严重影响移植器官和患者的长期存活[1]。约1/3患者会出现与CsA剂量相关的肾功能损伤,表现为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增高及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慢性、进行性肾毒性多发生于CsA治疗后的12个月,现代医学防治环孢素肾毒性(cyclosporine A nephrotoxicity,CN)措施有限,主要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王晓磊,文彬,邹川,林启展,吴禹池,卢富华,刘旭生[5](2020)在《黄春林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肾毒性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环孢素A(CsA)急慢性肾毒性副作用明显,虽然其肾毒性呈剂量、浓度依赖性,然而CsA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时,仍有可能发生肾毒性。其主要的肾毒性就是肾纤维化,病变程度与肾功能恶化及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直接且有效的方法防治。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采用现代中医取象比类、审证求因的辨证思维,在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本文提出通过判断CsA的中医药物属性及其肾毒性发生机制,临床运用防己黄芪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以增强CsA血药浓度减少其用量,同时亦可防治CsA导致的肾纤维化,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对运用中医"病证结合、机理互参"的精准辨证理念治疗临床疑难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刘瑶,李伟[6](2019)在《中西医结合防治环孢素A不良反应的思路与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现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但其存在的诸多不良反应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临床应用。分别从中医学、西医学角度探求CsA诸多不良反应的病机特点及发病机制,从不同侧面论述相应的治疗方案,剖析中医药在CsA所致不良反应中的防治思路与方法,同时明确络病理论在中医药防治中的指导作用,为日后CsA更合理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曾巧煌[7](2019)在《紫草素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器官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几乎所有的移植患者都需要持续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来防止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所以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目前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如肾毒性、肿瘤和感染等。因此,对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患者来说,迫切需要开发一些具有更好的免疫抑制效果和最小副作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分子。紫草素是一种从紫草根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萘醌类色素,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草素具有抗炎、抗癌和抗菌的作用。尤其是,紫草素被证明在动物模型中可以抑制关节炎的发展,在体外实验中还能抑制人类T淋巴细胞的活化。但目前紫草素对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考察紫草素对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作用,明确紫草素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1.紫草素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研究采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将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到C57BL/6小鼠身上,造模成功后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Control)、环孢素A组(CsA)、紫草素低剂量组(Shikonin-20mg/kg)、紫草素高剂量组(Shikonin-40mg/kg),考察紫草素对移植物生存时间的影响;HE染色、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分别测定移植皮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及Foxp3和IDO的表达,细胞流式术检测受体小鼠外周引流淋巴结和脾脏细胞中CD4+Foxp3+Treg、效应CD8+CD44high CD62LlowT细胞、CD11c+CD80+和CD11c+CD86+成熟树突状细胞的比例,荧光定量PCR 法测定移植皮片中细胞因子 IFN-γ、TNF-α、IL-17、IL-6、IL-10、TGF-p1、FoxP3和IDO基因表达的水平。2.紫草素联合Anti-CD25抗体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研究采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造模成功后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为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组(Control)、环孢素A组(CsA)、环孢素A联合Anti-CD25抗体组(CsA+anti-CD25)、紫草素组(Shikonin)、紫草素联合Anti-CD25抗体组(Shikonin+anti-CD25),每天给予紫草素或环孢素,在移植后第0、4和8天分别按0.2mg/只的剂量腹腔注射Anti-CD25抗体;每天观察移植皮片有无炎症、水肿、坏死、结痂及脱落等情况,并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用中位生存时间(mediansurvival time,MST)表示。3.紫草素体外实验的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C57BL/6小鼠的CD3+T淋巴细胞,采用CCK-8测定紫草素对T细胞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测定CFSE标记的CD3+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10、IL-17和TGF-β1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TOR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分离纯化的CD4+CD25-T细胞在抗CD3e和CD28抗体(2.5μg/mL)以及rmIL-2(10ng/mL)共刺激后,分别给予TGF-β1(5ng/mL)和不同浓度的紫草素(0.25μM或0.5μM),四天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Foxp3+Treg的比例。分离纯化C57BL/6小鼠骨髓中的树突状细胞,在rmGM-CSF(20ng/mL)和rmIL-4(1Ong/mL)的共刺激下,分别给予环孢素(0.1μM)和不同浓度的紫草素(0.25μM或0.5μM),两天后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中IDO的蛋白表达。结果:1.紫草素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紫草素低剂量(20mg/kg)和高剂量(40mg/kg)组均能显着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存活时间,MST分别是16.00±1.37和22.00±2.98天(P<0.05或P<0.01),甚至紫草素高剂量的治疗效果接近于CsA(MST为26.00±1.49天)(PP>0.05);紫草素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后小鼠移植皮片中CD3+T细胞浸润明显减少(P<0.05或P<0.01),同时可上调移植皮片中Foxp3和DC来源的IDO的表达(P<0.01)。在受体小鼠次级淋巴器官中,紫草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均能显着增加引流淋巴结中CD4+Foxp3+Treg的比例(P<0.05或P<0.01),同时可显着降低脾脏和淋巴结细胞中CD11c+CD86+成熟树突状细胞和CD8+CD44highCD62Llow效应T细胞的比例(P<0.05 或P<0.01)。在移植皮片中,紫草素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均能显着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17的mRNA表达(P<0.05或P<0.01),以及显着升高FoxP3和IDO mRNA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紫草素高剂量还能抑制IFN-γ和IL-6的mRNA表达(P<0.05 或P<0.01),同时上调 IL-10和 TGF-β1 mRNA 的表达(P<0.05)。2.紫草素联合Anti-CD25抗体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hikonin+anti-CD25 组的 MST 是 16.00±0.75 天,与 Shikonin 单独给药组(MST=25.00±2.83天)相比,明显减少了小鼠的存活时间(P<0.05);而CsA+anti-CD25组与CsA单独给药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3.紫草素体外实验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紫草素(0.1、0.25、0.5、1.0、2.0 μM)给药24h、48h和96h后,紫草素的给药浓度至1.OμM时,对T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作用。在T细胞增殖实验中,紫草素(0.25μM)组和紫草素(0.5μM)组均能显着抑制T细胞的增殖(P<0.01),尤其是高剂量组的抑制效果与CsA组接近(P>0.05);此外,紫草素(0.25μM)组和紫草素(0.5μM)组均能显着降低细胞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P<0.01),仅紫草素(0.5μM)组可下调IL-17的浓度(P<0.05),同时还能上调了抑制型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在细胞上清液中的水平(P<0.05或P<0.01);而CsA可以提高细胞上清液中TGF-β1的浓度(P<0.01)但对IL-10无影响(P>0.05);在体外分离纯化的CD4+CD25-T细胞中,紫草素(0.25μM)组和紫草素(0.5μM)组均能显着提高CD4+Foxp3+Treg 的比例(P<0.05 或P<0.01)。对于T细胞上mTOR信号通路,紫草素(0.25μM)组和紫草素(0.5μM)组均能显着抑制P-p70S6K和P-mTOR的活化(P<0.01),而作为阳性对照雷帕霉素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 P-p70S6K和P-mTOR的激活(P<0.01)。在体外诱导的髓源性树突状细胞中,紫草素(0.25μM)组和紫草素(0.5μM)组均能在体外增强树突状细胞IDO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而环孢素却没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我们实验结果揭示了紫草素在诱导Tregs/IDO和抑制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中的新作用,表明紫草素可显着延长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小鼠的存活时间,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诱导CD4+Foxp3+Treg的分化,促进DC来源IDO的表达以及抑制了 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因此,紫草素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在未来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药物用于临床器官移植手术。
骆正忠[8](2018)在《环孢素A大鼠肝肾毒性代谢组学及五味子醇提物的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强有效的免疫抑制剂,普遍用于免疫性疾病及人体器官移植术后。但随着CsA的广泛使用,其毒副作用也日渐明显,包括对肾脏、肝脏在内的人体主要器官的毒性作用被相继报道。然而临床上器官移植术后,术者需服用相当长时间的高剂量的环孢素A以抵抗免疫排斥,这就为药物毒性的出现提供了诱导条件。虽然临床上患者服用CsA伴随着血药浓度的监控,但只能通过降低CsA的用药剂量来控制毒副作用的损害且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本研究拟在代谢组学技术的支持下,探寻CsA肝肾毒性发生的体内生物标志物,发现CsA毒性作用产生的相关代谢路径,并结合当前临床患者配伍服用五味子类制剂前提条件及课题组前期五味子提取物的相关研究,阐明五味子醇提物对CsA肝肾毒性保护机制的机制,为CsA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五味子醇提物指纹图谱的建立通过对比不同流动相系统、柱温、流速和检测波长下的色谱图谱,优化并确定色谱条件;运用中药指纹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10批次五味子醇提物色谱图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五味子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2.CsA诱导大鼠肝肾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根据临床成人器官移植术后CsA维持的高剂量及时间,换算大鼠生物等效剂量为50 mg/kg·d-1,作用时间为7天。分别给予SD大鼠50 mg/kg·d-1 CsA 1天、3天、7天,观察对不同时间CsA作用下各组大鼠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评价大鼠肝脏功能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评价大鼠肾脏功能水平。大鼠肝脏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收集各组大鼠牺牲前24h尿液,采用LC-MS/MS手段收集尿液中代谢离子信息,运用XCMS软件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代谢物的鉴定和代谢通路分析基于数据库KEGG(http://www.kegg.jp/)。3.五味子醇提物对CsA大鼠肝肾毒性保护作用机制研究在第二章研究基础上,本章依据临床高剂量维持时间增加CsA处理14天组别,用于验证五味子醇提物对CsA肝肾毒性的影响。分别给予SD大鼠50 mg/kg·d-1 CsA及联合给予五味子醇提物216 mg/kg·d-1 3天、7天、14天,观察对不同时间五味子醇提物对CsA大鼠的影响。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用以评价大鼠肝脏功能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用以评价大鼠肾脏功能水平;大鼠肝脏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肝肾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用以评价大鼠氧化应激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肾脏4HNE、Nrf2、HO-1、NQO1、GCLM、Casepase-3、Bax、及Bcl-2表达水平,研究五味子醇提物保护CsA大鼠肝肾毒性作用的机制。结果:1.建立五味子醇提物HPLC指纹图谱。10批次五味子醇提物液相色谱图谱共标示了15个共有峰,并对其中四个共有峰进行了成分指认,分别是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且10批次五味子醇提物的相似度均在0.942以上。2.CsA 50 mg/kg·d-1分别作用处理大鼠1天、3天、7天,传统肝肾毒性损伤指标表明1天组大鼠肝脏功能指标(ALT、AST)和肾脏功能指标(CRE、BUN)未出现明显改变,3天和7天组肝脏和肾脏功能指标出现显着性差异变化;同时病理组织结果显示:1天组肝肾组织未出现改变,而3天组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7天组可见明显病理结构改变表明肝脏肾脏毒性的形成。收集各大鼠24h尿液,并运用LC-MS/MS对收集到的尿液进行代谢物分析。经过LC-MS/MS技术检测,分析质谱下机数据共得到鉴定离子11555个。通过标准偏差分析(RSD≤30%)后共筛选出差异离子7657个,其中1天组3469个,包含2532个上调离子和937个下调离子;3天组3403个,包含2360个上调离子和1043个下调离子;7天组5393个,包含2283个上调离子和3110个下调离子。运用差异倍数分析及t检验分析并取3个实验组与空白组对比后的数据交集,通过筛选三组共同存在的代谢产物,共得到697个代谢离子物。在697个鉴定的差异代谢物中,再通过KEGG富集分析及HMDB富集分析,15种代谢物被选为可能的代谢标志物,包括氨基天冬氨酸、尿酸、丝氨酸磷酸乙醇胺、D-4’-磷酸泛酸、二磷酸脱氧胞苷、脱氧尿苷二磷酸盐、氨乙基磷酸盐、二碘酪氨酸、二磷酸胞苷乙醇胺、腺苷酸琥珀酸、胞磷胆碱、脱氧腺苷三磷酸盐、脱氧次黄苷三磷酸盐、乙酰胞壁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15种代谢标志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包括嘧啶代谢、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谷胱甘肽代谢。3.为了验证五味子醇提物对CsA大鼠肝肾毒性的影响,分别给予大鼠CsA 50 mg/kg·d-11 3天、7天、14天,并在给与CsA的同时给予五味子醇提物216 mg/kg·d-1,其中单独给予CsA组大鼠肝脏肾脏毒性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但同时给予CsA和五味子醇提物的大鼠肝肾毒性明显减轻,表现在肝肾功能及病理方面。其中在14天组实验中,在CsA能够精准造成肝肾病理改变的情况下,五味子醇提物能够明显延缓肝肾组织病理发生改变。同时五味子醇提物能够提高肝肾组织中MDA、SOD、CAT、GSH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五味子醇提物能够上调组织中Nrf2、NQO1、HO-1、GCLM和Bcl-2的表达水平,下调组织中Casepase-3、Bax表达水平。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五味子醇提物指纹图谱,为五味子醇提物的提取方法及质量控制提供保证;用LC-MS/MS代谢组学技术方法,成功筛选出CsA诱导肝肾毒性的大鼠体内生物标志物,为CsA早期肝肾毒性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五味子醇提物对大鼠CsA诱导肝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Nrf2信号通路调控机体氧化应激和抑制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来实现的。
姚瑶,陈静,占永立[9](2017)在《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急、慢性药物肾损伤1例》文中研究表明病例李某,女,59岁,主诉"间断双下肢水肿3年余,加重4个月"。患者201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未予重视。同年7月因水肿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查Scr 45μmol/L,BUN 5.9 mmol/L,Alb 26.2 g/L;尿PRO(+++),尿蛋白定量7.18 g/24 h;ANA核均质型1∶100。其余实验室检查均正常。2013年7月22日当地医院肾活检:免疫荧光:0个肾小球。光镜:3个肾小球,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基底膜增厚,上皮下嗜复红蛋白沉积,节段性钉突形成。
潘秋霞[10](2016)在《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chronic cyclosporine A nephropathy,CCN)大鼠肾脏氧化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探讨柴苓汤对CC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健康雌性清洁级SD大鼠40只,体重200±20g,实验动物自由进食和饮水,动物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2±2)℃。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Cs A group)、缬沙坦组(Valsartan group)、柴苓汤组(TCM group),每组10只。模型组、缬沙坦组及柴苓汤组给予Cs A 30mg·kg-1·d-1灌胃,连续28天,制备CCN大鼠模型,对照组每日灌服等容量橄榄油;造模的同时,缬沙坦组予缬沙坦10mg·kg-1·d-1、柴苓汤组予柴苓汤3g·kg-1·d-1,均灌胃给药治疗,其余两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周末将所有大鼠分别放入代谢笼中,收集24小时尿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G)、8-异构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的含量。第29天,全部大鼠逐一称重,10%水合氯醛麻醉,游离股动脉取血,离心,留取上层血清,-4℃保存,生化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切取小块肾脏组织,4%多聚甲醛固定,行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所有大鼠均存活并纳入最后统计。对照组大鼠精神状态、活动情况、毛发、饮食量、饮水量、尿量等均无明显改变。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减少、对外界反应迟钝、饮食减少、饮水量下降、毛发变得黄而松乱、部分甚至脱落。缬沙坦组和柴苓汤组一般状况较模型组有所改善。2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HE染色显示:对照组肾脏结构基本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无浊肿,肾间质无水肿,偶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肾间质水肿,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浊肿,甚则坏死、脱落;缬沙坦组及柴苓汤组肾间质亦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但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Masson染色显示:对照组肾组织结构清晰,肾小管基底膜完整,肾间质区可见少量胶原分布;模型组肾组织结构紊乱,肾小管基底膜增厚、扭曲,甚则断裂,肾间质区可见大量胶原成分沉积,且呈条索状分布;缬沙坦组及柴苓汤组肾间质胶原成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但较模型组显着减少。3肾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1),Ccr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与柴苓汤组大鼠肾功能明显好转,BUN、Scr水平显着降低(P<0.01),Ccr明显升高(P<0.01);两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比色法检测血清中GSH、CAT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GSH、CAT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苓汤组和缬沙坦组大鼠血清GSH、CAT含量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两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5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液中8-OhdG、8-iso-PGF2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液8-OhdG、8-iso-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柴苓汤组和缬沙坦组大鼠尿液8-OhdG、8-iso-PGF2α含量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两治疗组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柴苓汤能减轻Cs A导致的肾脏病理损害,有效降低CCN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肌酐清除率,改善肾功能。2柴苓汤能够上调CCN大鼠血清中GSH、CAT的水平,通过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起到改善氧化损伤和保护肾脏的作用。3柴苓汤能够下调CCN大鼠尿液中8-OhdG、8-iso-PGF2α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损伤能力,能改善CCN大鼠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延缓CsA慢性肾毒性的进展。
二、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NA-mRNA共表达网络改善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祖国医学对CKD与RF的认识 |
1.1 历代经典中CKD与RF的论述 |
1.2 现代医家对CKD与RF的认识 |
2.西方医学对RF的认识 |
2.1 ECM受体相互作用与RF |
2.2 TGF-β/SMAD通路与RF |
2.3 内质网应激与RF |
2.4 氧化应激与RF |
2.5 微炎症与RF |
2.6 脂肪酸代谢与RF |
2.7 肾小管上皮细胞EMT与RF |
2.8 MiRNA与 RF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及来源 |
3 CKD诊断及分期标准 |
3.1 CKD诊断标准 |
3.2 CKD分期标准 |
4 中医辨证标准 |
5 病例选择标准 |
5.1 纳入标准 |
5.2 排除标准 |
5.3 脱落标准 |
6 研究设计 |
6.1 样本量估计 |
6.2 试验分组 |
6.3 治疗方案 |
6.4 治疗疗程 |
6.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7 疗效评定标准 |
7.1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
7.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7.3 安全性评定标准 |
8 统计学方法 |
9 试验结果 |
9.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
9.2 两组患者原发病、CKD分期比较 |
9.3 两组患者Scr、BUN、UA及 eGFR比较 |
9.4 两组患者UACR、β2-MG及 NAG比较 |
9.5 两组患者HGB、血钙、血磷及PTH比较 |
9.6 两组患者血清TGF-β1、SOD及 IL-6比较 |
9.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
9.8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
9.9 两组患者临床总疗效的比较 |
9.10 安全性指标分析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 |
实验一 芪黄四物汤对环孢素A(CsA)诱导的肾脏纤维化(RF)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药品与试剂 |
2.3 仪器及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动物分组及给药 |
3.2 样品收集与准备 |
3.3 一般情况、肾功能、炎症及氧化应激相关代谢物的测定 |
3.4 HE染色 |
3.5 Masson染色 |
3.6 PAS染色 |
3.7 TUNEL凋亡实验 |
3.8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及24h尿量的影响 |
4.2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血清Scr、BUN、UA的影响 |
4.3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尿液UACR、NAG的影响 |
4.4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血清IL-6、MDA的影响 |
4.5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肾组织病理的影响 |
4.6 芪黄四物汤对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实验二 芪黄四物汤对RF小鼠miRNA-mRNA共表达网络的调控作用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及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miRNA与 mRNA测序 |
3.2 DE mRNAs和 DE miRNAs的关联分析 |
3.3 靶miRNA的 qRT-PCR验证 |
3.4 靶mRNA的 qRT-PCR验证 |
3.5 Western Blot |
3.6 免疫荧光 |
3.7 肾组织ELISA |
3.8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差异miRNAs的筛选及芪黄四物汤的干预作用 |
4.2 芪黄四物汤调控的靶miRNAs的筛选 |
4.3 芪黄四物汤调控的靶miRNAs的 qRT-PCR验证 |
4.4 差异mRNAs的筛选及芪黄四物汤的干预作用 |
4.5 DE miRNAs和 DE mRNAs共表达网络的构建 |
4.6 DE miRNAs-DE mRNAs共表达基因的KEGG富集 |
4.7 芪黄四物汤调控ECM-receptor interaction通路改善RF |
4.8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CD44、MMP2、SPP1改善RF |
4.9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TGF-beta signaling pathway改善RF |
4.10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内质网应激(ERS)改善RF |
4.11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脂肪酸代谢改善RF |
4.12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线粒体氧化应激改善RF |
第四部分 细胞实验 芪黄四物汤通过miR-21-5p/SMAD7轴对CsA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 |
1 实验目的 |
2 实验材料 |
2.1 细胞株 |
2.2 药品与试剂 |
2.3 仪器与耗材 |
3 实验方法 |
3.1 细胞培养 |
3.2 实验用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
3.3 细胞增殖功能检测(MTT) |
3.4 细胞凋亡实验 |
3.5 Transwell细胞迁移功能检测 |
3.6 mRNA的 qRT-PCR检测 |
3.7 miRNA的 qRT-PCR检测 |
3.8 Western Blot |
3.9 细胞转染 |
3.10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CsA对 HKC增殖的影响及芪黄四物汤的调控作用 |
4.2 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HKC凋亡的影响 |
4.3 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HKC迁移的影响 |
4.4 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HKC E-cadherin、a-SMA表达的影响 |
4.5 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HKC 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
4.6 芪黄四物汤对CsA诱导的HKC miR-21-5p、miR-375-3p、miR-802表达的影响 |
4.7 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21-5p对 CsA诱导的HKC SMAD7、a-SMA、E-cadherin的影响 |
4.8 芪黄四物汤调控miR-21-5p对 CsA诱导的HKC迁移的影响 |
讨论 |
1 导师对CKD与RF病因病机的认识 |
1.1 脾肾亏虚乃CKD与RF发生的基础 |
1.2 血瘀贯穿CKD及RF的始终 |
1.3 湿热浊毒是CKD与RF的重要环节 |
2 芪黄四物汤的立法组方及药理分析 |
2.1 导师治疗CKD立法组方的思路 |
2.2 芪黄四物汤的组成及配伍分析 |
2.3 芪黄四物汤各单味药抗RF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临床研究分析 |
3.1 芪黄四物汤改善肾功能、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损伤 |
3.2 芪黄四物汤改善肾性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及PTH |
3.3 芪黄四物汤改善机体纤维化、氧化应激及微炎症状态 |
3.4 芪黄四物汤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总疗效 |
3.5 芪黄四物汤治疗CKD安全有效 |
4 动物实验分析 |
4.1 RF动物实验模型的选择 |
4.2 芪黄四物汤改善肾脏病理损伤及肾功能 |
4.3 芪黄四物汤调控紊乱的miRNA-mRNA共表达网络改善RF |
5 细胞实验分析 |
5.1 芪黄四物汤可有效抑制EMT |
5.2 芪黄四物汤可能通过调控miR-21-5p/SMAD7轴抑制EMT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miR-21、miR-29与肾脏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附件 |
(2)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西医诊断标准 |
3.1 CHB西医诊断 |
3.2 肾功能损伤诊断 |
3.3 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西医诊断 |
4 中医辨证分型 |
5 纳入标准 |
6 排除标准 |
7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8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1.1 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1.2 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病程、药物治疗史分布情况 |
1.3 有药物治疗史与无药物治疗史CHB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性别、年龄、主要肾功能指标分布情况 |
2 CHB合并肾损伤患者相关肾功能指标水平 |
3 CHB合并肾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4 CHB合并肾损伤患者各中医证型中一般资料的分布情况 |
4.1 各中医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
4.2 各中医证型年龄分布情况 |
4.3 各中医证型病程分布情况 |
5 CHB合并肾损伤患者各中医证型中相关肾功能指标分布情况 |
5.1 各中医证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分布情况 |
5.2 各中医证型胱抑素C(Cys C)、尿素(BUN)、尿酸(UA)分布情况 |
5.3 各中医证型血磷、血钙、血镁分布情况 |
分析与讨论 |
1 中医理论基础 |
2 西医临床原因分析 |
2.1 乙肝相关性肾病 |
2.2 肾毒性药物的因素 |
2.3 其他因素 |
3 一般情况分析 |
4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 |
5 各中医证型一般情况分析 |
6 中医证型与相关肾功能指标分析 |
7 CHB合并肾功能损伤的治疗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浅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的中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益肾降浊汤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益肾降浊汤 |
1.3 主要试剂及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细胞培养 |
2.2 益肾降浊汤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2.3 Cs 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2.4 益肾降浊汤对环孢素A诱导HK-2细胞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 |
2.5细胞形态学改变 |
2.6 转录组测序 |
2.7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交集DEG功能富集分析 |
2.8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益肾降浊汤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2 Cs A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 |
3.3 益肾降浊汤对Cs A诱导HK-2细胞损伤细胞活力的影响 |
3.4益肾降浊汤对Cs A诱导HK-2细胞损伤形态的影响 |
3.5 各比对组间差异表达基因情况 |
3.6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 |
3.7 差异表达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 |
4 讨论 |
(4)中医药防治环孢素肾毒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环孢素肾毒性的中医病因病机 |
2 临床研究 |
3 实验研究 |
3.1 单味中药或中药提取物 |
3.1.1 活血化瘀药 |
3.1.2 益气药 |
3.1.3 补肾药 |
3.1.4收涩药 |
3.1.5其他中药 |
3.2 复方 |
4 小结 |
(5)黄春林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肾毒性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CsA在肾脏病的应用与其引起的毒性反应 |
2 黄老运用现代中医取象比类、审证求因的方法,通过现代医学关于CsA肾毒性的机理、肾纤维化的病理机制研究,判断CsA在中医的药物属性及其肾毒性的病机 |
3 黄老针对CsA肾毒性的不同病机阶段,采取防治互用,攻补兼施的治疗原则,通过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既有效增加CsA血药浓度,减少其用量,同时也可减轻其肾毒性,减少肾纤维化的发生 |
4 黄老选用防己黄芪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防治环孢素A的肾毒性 |
4.1 针对CsA的药性所伤,固精摄血太过,肾脉失养,黄老选用加味防己黄芪汤改善肾脏血管的缺血及肾小管的损伤 |
4.2 针对精血互生互化理论,调整以车前子、五味子为君药的五子衍宗丸作为治疗兼证的合方 |
4.3 黄老针对有形之邪,滞于肾络,处方用药中配伍活血化瘀、虫类药物的策略 |
5 小结与展望 |
(6)中西医结合防治环孢素A不良反应的思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对CsA不良反应的认识及其防治 |
1.1 CsA对肾脏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1.1.1 CsA肾毒性 |
1.1.2 肾毒性的防治 |
1.2 CsA对肝脏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1.2.1 CsA的肝毒性 |
1.2.2 肝毒性的防治 |
1.3 CsA对神经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
1.3.1 CsA的神经毒性 |
1.3.2 神经毒性的防治 |
1.4 CsA对血压的影响及防治 |
1.4.1 CsA致高血压 |
1.4.2 高血压的防治 |
2 中医药对CsA不良反应的认识及防治 |
2.1 肾毒性 |
2.2 肝毒性 |
2.3 神经毒性 |
2.4 高血压 |
(7)紫草素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移植排斥反应 |
一、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二、树突状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三、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
第二节 中药在抗移植排斥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
一、祛风湿类中药 |
二、补益类中药 |
三、活血化瘀类中药 |
四、清热类中药 |
第三节 紫草素的研究进展 |
一、紫草素药代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 |
二、紫草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紫草素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及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二节 紫草素联合Anti-CD25抗体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
一、实验材料及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第三节 紫草素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 |
一、实验材料及试剂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 |
四、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环孢素A大鼠肝肾毒性代谢组学及五味子醇提物的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环孢素A研究进展 |
1.1 环孢素A肾毒性 |
1.2 环孢素A肝毒性 |
2.五味子提取物研究进展 |
2.1 抗纤维化作用 |
2.2 抗氧化应激作用 |
2.3 抗炎作用 |
2.4 抗凋亡作用 |
3.代谢组学在药物肝肾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
3.1 肾毒性代谢组学研究 |
3.2 肝毒性代谢组学研究 |
4.本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五味子醇提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
1.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试剂 |
2.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五味子醇提物制备 |
2.2 溶液配制 |
2.3 色谱条件确定 |
2.4 方法学考察 |
2.5 指纹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
3.讨论 |
4.小结 |
第三章 环孢素A大鼠肝肾损伤代谢组学研究 |
1.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模型建立 |
2.2 药物剂量及配制 |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2.4 日常指标观察 |
2.5 生化指标测定 |
2.6 组织病理检测 |
2.7 尿液代谢组学检测 |
3.实验结果 |
3.1 日常指标观察 |
3.2 生化检测结果 |
3.3 病理检测结果 |
3.4 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
4.讨论 |
5.小结 |
第四章 五味子对环孢素A肝肾毒性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1.3 实验动物及饲养环境 |
2.实验方法 |
2.1 药物溶液配制 |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
2.3 日常指标观察 |
2.4 生化指标测定 |
2.5 组织病理检测 |
2.6 免疫印迹分析 |
3.实验结果 |
3.1 日常指标观察 |
3.2 生化检查结果 |
3.3 病理检测结果 |
3.4 Western Blot |
4.讨论 |
5.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9)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急、慢性药物肾损伤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 |
讨论 |
1 IMN合并急、慢性肾损伤原因分析 |
2 RASI及环孢素A药物肾损伤的认识 |
(10)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慢性肾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芪黄四物汤通过调控miRNA-mRNA共表达网络改善肾脏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韩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肾功能损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D]. 洪钰蕾.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转录组学探讨益肾降浊汤对环孢素A肾毒性的作用及机制[J]. 郑登勇,阮杏林,王建挺,丘余良,阮诗玮. 中医药通报, 2021(02)
- [4]中医药防治环孢素肾毒性研究进展[J]. 钟燚梦,余亨,鲁科达.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01)
- [5]黄春林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肾毒性的策略[J]. 王晓磊,文彬,邹川,林启展,吴禹池,卢富华,刘旭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04)
- [6]中西医结合防治环孢素A不良反应的思路与方法[J]. 刘瑶,李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11)
- [7]紫草素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曾巧煌.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环孢素A大鼠肝肾毒性代谢组学及五味子醇提物的保护作用研究[D]. 骆正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9]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急、慢性药物肾损伤1例[J]. 姚瑶,陈静,占永立.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04)
- [10]柴苓汤对慢性环孢素A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D]. 潘秋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