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嵌CLIPS推理引擎的中文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及其在厦门市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沈海云[1](2018)在《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与模拟实施》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加大,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软土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面临的技术挑战和风险也在增大。软土深基坑开挖和支护具有易造成土体滑移、基坑失稳、桩体变位、坑底隆起、支挡结构漏水等特点,其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易造成威胁。因此,城市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的优选和顺利实施在整个基坑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实现工程四大目标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工程管理者不仅要选择经济、合理的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其实施。本文以青岛啤酒城改造项目为依托,在分析影响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因素的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博弈集结理论进行综合权重的求解,应用格序决策优选模型对该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并对所选方案进行模拟实施。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本文首先对基坑支护方案选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阐述了软土深基坑的特点及支护技术要求、支护形式及其适用条件和范围、支护方案评价原则等基本理论,总结了软土深基坑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介绍了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2)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采用专家调查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搜集整理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已有因素进行筛选优化,减少因素关联性和信息重叠对决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指标体系进行降维与简化。最终从原来的工程施工费用、施工技术的可行性和施工难易程度等15个指标中筛选出基坑工程总造价、工程总工期、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软弱土层处理技术的有效性、止降水方案的有效性和工程对环境的影响6个指标。(3)指标权重确定。分别应用OWA算子和信息熵进行主客观赋权的基础上,借助博弈集结理论将主客观权重进行集结来求得综合权重。确定的6个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别为:0.227、0.218、0.202、0.126、0.120和0.104。(4)优化方案选择。以格理论为指导思想,建立格序决策优选模型对青岛啤酒城改造项目各备选深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优选。确定青岛啤酒城改造项目基坑支护优选方案是“钻孔灌注桩+高压旋喷桩+锚杆拉结”的组合支护形式。该支护形式能更好的做好基坑的止水、隔水工作,且此种组合支护形式较经济、易操作并能发挥很好的作用。(5)优化方案实践模拟。运用BIM技术,通过对青岛啤酒城改造项目深基坑的三维模型构建、进度挂接、碰撞检查等模拟实施,找出设计图纸的不足,并能够对成本和进度进行实时控制,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控制成本和工期,提高管理效率。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的研究分析,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施工企业在软土深基坑工程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对备选支护方案做出决策,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辅助施工,提高自身管理效率与总体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模型支持。
于亚洲,王胤,杨庆,陈龙[2](2017)在《基于知识推理和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的桩基础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为辅助设计者准确高效地完成桩基础设计工作,降低工程造价,基于知识推理和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开发出一套桩基础优化设计系统.系统通过结合C#语言和CLIPS推理机实现桩基础埋深推理功能,进而求出当前场地条件下的最优桩长.选择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设计优化数学模型,根据已知的最优桩长简化优化变量.选用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作为优化算法,结合桩基础规范设计约束条件,编制出桩基础优化程序.最后以某十层实验教学楼为例进行分析,证明了本优化算法的可行性.
于亚洲[3](2017)在《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研发》文中研究指明为服务于基础工程本科生虚拟仿真教学,本文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并研发了一套辅助本科生完成基础选型和设计的教学仿真系统——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本系统具有基础智能选型、基础设计训练、三维仿真展示和生成报告等功能,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和案例分析可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仿真系统的实现融合了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三维仿真技术。本文在深入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将上述技术统一集成到WPF用户界面框架下,实现了教学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1)对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设计,通过结合专家系统的定性推理和决策支持系统的定性分析辅助用户进行决策。(2)将基础选型和基础埋深确定的相关知识总结并编码在系统知识库中,运用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LIPS实现了建筑基础的智能选型和埋深确定。(3)运用面向对象语言C#构建了地基与基础设计模型库,参照相关规范编码实现了柱下独立基础设计、柱下条形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功能。(4)在3D Studio Max和Expression Blend的协助下,运用WPF自带的统一图形化技术实现了建筑基础设计的三维可视化。(5)基于知识推理机制和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开发出一套桩基优化设计程序,将该程序嵌入到教学仿真系统中,在兼顾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桩基础的优化设计,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优化算法的合理性。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有助于解决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为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刘宇[4](2015)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地质灾害在我国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亿元。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及变化,需要通过监测才能较准确地掌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也需要通过监测对比方能检测出来;地质灾害的监测数据也是进行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本世纪前期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强降雨和地震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灾害将加剧,未来5-10年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实时监测的方式,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使用可靠的传输网络,为预测提供更详细的数据,为预防争取更多的时间。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形成条件,致灾地质作用需要在一定的动力诱发(破坏)下发生,诱发动力有的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的,不同的地质灾害在形成条件、造成危害等方面存在区别。本文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的分类、发育分布特点及危害情况,研究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典型突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探索了应用直觉梯形模糊理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监测所使用的设备对监测技术方法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监测技术方法分为直接信息类、间接信息类和诱发因素类。本文研究了常见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包括地表位移监测、地下变形监测、水文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和报警设备等,分析了摄影测量中数码摄像机的误差来源,按照标定数据提取、标定模型建立、参数计算和优化、畸变矫正的步骤建立了一种精确标定方法,先后对像素量化噪声误差、图像坐标轴正交误差、不对心误差、镜头径向畸变误差和切向畸变误差作了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非常精确的标定结果。监测的数据传输包括区域内的短距离传输,远程网络的传输以及传输过程的数据的校验、压缩、加密等。本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特性,提出了基于量子免疫的能量空洞避免算法,该算法综合了量子计算的天然并行性、免疫算法的充分自适应性,它比传统的进化算法具有更好的种群多样性,更快的收敛速度,更有效的全局和局域寻优能力,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对于已有算法能有效提高网络效率。对在监测中常用的远程通信技术进行了研究,包括GPRS、LTE、卫星数字通信等。介绍了常见的数据压缩方法和校验方法,提出了适合监测的数据压缩方法。研究了常见的数据加密方法,并基于Lorenz混沌映射和有限域理论建立了一种新的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Lorenz混沌映射将原始图像信息分为图像矩阵,然后在有限域中对图像矩阵进行处理,通过混沌映射与在有限域中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新的加密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快的速度,实现了速度和效果的平衡。目前的监测软件存在可维护性不高、数据展示效果不好等问题。本文讨论了软件的可维护性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研究了三层架构、Silverlight、MVVM模式等软件开发技术,提出将动态编译技术用于系统开发,使得软件的使用者也可以一定程度地持续改进更新现有软件系统。然后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在实现地表位移、深部位移、裂缝位移、雨量、水位、孔隙水压(渗压)、应力、土压力等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上传和处理存储的基础上,使用Silverlight技术及MVVM模式实现了客户端的数据展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在万州区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示范点、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示范点、万州区四季花城7#楼危岩监测示范点等三个监测项目点进行了应用。文本首先介绍了各个监测点的基本情况、成因机制及变形趋势、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然后对系统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各项监测参数的实时值以及其持续的变化趋势,为防灾减灾和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吴立蓉[5](2014)在《某型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雷达作为现代观察、探测工具,在民事应用和军事领域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它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特点,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在基层雷达部队中,某型雷达的故障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各种现实条件,使得该型雷达故障维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都得不到满足。如果发生故障不能及时准确的排除,直接影响到雷达的日常战备。为此,研究设计该型雷达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显得迫切需要。本论文从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出发,介绍其研究现状以及成果,论述了雷达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故障分析,针对该型雷达的故障诊断现实需求,结合本人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该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开发方法。本设计总体思路为:针对系统不同的功能模块,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独立开发,最后将各功能模块利用软件嵌入的方式形成整系统。具体的实现方案是:根据系统功能需求将本专家系统分为人机接口功能模块、专家系统推理诊断功能模块、系统数据库模块以及系统控制模块;根据故障树分析法,用CLIPS6.3来完成专家系统两大核心(知识库和推理机)的编程开发,开发的程序独立的保存为.clp格式文件后供系统调用;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0作为系统知识库故障事实(专家知识、故障征兆)和推理机规则的数据库;用Microsoft Visual C++6.0开发友好的人机界面,包括主界面、登录界面、注册用户界面以及推理诊断界面,另外系统的主程序也是由它来开发的。在完成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后着重研究这三种软件之间的嵌入式应用,主要有CLIPS6.3与Microsoft Visual C++6.0之间的嵌入式连接应用以及Microsoft Office Access2000和Microsoft Visual C++6.0之间的嵌入式连接应用。本论文的最后,以中间事件“天馈系统故障”为实例,对本文专家系统进行了试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系统能很好的实现故障诊断功能,开发的人机界面友好,系统操作方便简单。本文研究创新的将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引入到军事雷达装备中,对于解决基层雷达部队故障诊断方面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陈帅均[6](2014)在《基于专家系统的飞行器评估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当前专家系统知识自动获取困难、自学习机制不足,推理效率低下等问题,对基于MapReduce的知识抽取技术,基于范例推理、范例相似度计算、范例约简算法,和基于产生式推理的规则与事实的表示、推理机制、RETE匹配算法等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优化算法与新的模型,解决在飞行器评估领域要求能处理模糊知识、实效性强的应用问题。飞行器的参数(属性)繁多,但仅有部分参数对模式分类和评估有重要作用,如何提取重要参数为专家后续分析、总结评估规则,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粗糙集的知识抽取技术便可以从历史数据中众多的参数里面抽取重要的参数,经典的算法是一次性将小数据集装入内存进行计算,但无法处理像飞行器历史数据这种大数据集。本文分析了粗糙集理论中知识抽取算法的可并行性,构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知识抽取模型,用于并行计算基于正域、边界域、信息熵的参数重要性测度。最后在Hadoop平台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表明,该技术能高效地处理飞行器历史数据等海量数据集。飞行器评估规则不成熟,评估参数之间关系复杂,模糊性强,因此从参数到顶层事实的推理不能采用“非白即黑”的二值逻辑。为了计算顶层事实的状态及置信度,本文提出了基于范例推理的方法,即根据历史数据指导评估飞行器当前的状态。首先介绍了当前常用的范例相似度度量方法如枚举型距离、欧氏距离、基于本体论的语义相似度、曲线相似度等,针对KNN经典算法的不足,提出引入权值和概率分布的KNN改进算法。最后,针对经过多次范例推理后范例库不断增大而导致占用存储空间大、检索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效用值的范例库记忆算法和基于支持向量的范例约简算法。随着对飞行器评估研究的深入,专家总结的规则也不断增多,规则的增多会导致知识库的不一致和推理机效率的下降。因此本文研究了不确定性产生式专家系统的体系结构,介绍了产生式知识的表示、飞行器评估中不确定性的来源、不确定的传播、前向推理方式、知识库一致性维护、解释机制等,深入剖析了经典的RETE匹配算法及常用的改进策略,最后提出基于代价模型的RETE优化算法,减少了匹配过程中join结点的数目,降低RETE匹配过程中的空间复杂度和时间的复杂度,提高了推理效率。针对飞行器评估任务中数据种类多、数据量大、实时性强、评估过程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混合推理模式的飞行器评估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功能独立的模块,能够完成从飞行器原始数据到最终评估结论的推理和寻因。为了满足实时性需求,本文提出评估树结构和触发点机制。根据飞行器评估的特点,提出知识库与推理机分离、计算与推理分离的三层结构的评估推理系统,在顶层事实获取阶段采用范例推理,充分利用其非精确推理和自学习的优点;在评估推理阶段,采用高效的精确的产生式推理机制。通过历史数据的仿真测试,该系统能够即时完成飞行器评估,评估过程全程自动化。
刘明明[7](2014)在《空管飞行冲突检测及解脱专家系统研究》文中指出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是空管自动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空中交通管理运行安全的一项关键因素。以往对于此类问题大都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研究,但由于空管系统是一个人-机-环组成的复杂系统,在空管实际运行中,管制人员在对飞行冲突进行检测和解脱的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依靠实际的知识经验与技巧来完成的,而且这一方法往往更为有效。因此,本论文将结合管制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专家系统理论,来对空管飞行冲突检测及解脱的专家系统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本文首先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了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方法,提出了使用复合知识表示方法解决飞行冲突检测及解脱问题的思路;再次,建立了基于规则的冲突检测与解脱知识库系统构架,将冲突检测及解脱过程涉及到的知识模块化,分为冲突检测知识库、危险指数判定知识库、两机优先级知识库,冲突解脱知识库,并使用复合知识表示的方法进行表示,同时结合管制人员知识经验对同航迹、逆向航迹飞行冲突检测模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并对交叉航迹飞行冲突检测算法进行一定的修正;最后,使用专家系统工具clips构建了管制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对典型飞行冲突问题进行仿真验证,结果显示采用本文的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可安全有效地避开冲突,生成的解脱方案也符合管制员的经验及管制工作实际。该系统方法简便,运行迅速。
陈巧敏[8](2011)在《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电站智能机器人是现代核工业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现代核工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是人工智能应用研究中最活跃和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已经成功应用于故障诊断、系统设计及实时控制。本文以应用需求为指导,主要研究了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规划中的应用。首先对专家系统的基础知识进行了基本的研究分析,并探索与本文实际应用相关的专家系统的构造方法,为论文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其次,针对路径规划中的避障问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机器人避障过程中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难以建立精确模型的问题,将模糊控制和专家系统控制结合,使其既具有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又具有专家系统控制的灵活性和交互性,解决了机器人避障中难建立精确模型和难自主控制的问题,提高了机器人避障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证明该系统具有对障碍物进行判断、避让等功能,并且运用此系统进行避障比以往运用单一的方法进行避障更具灵活性和精确性。最后针对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任务规划中的核设备故障检修问题,将专家系统技术应用到核电站故障检修任务规划中,开发了核电站智能机器人故障检修专家系统。运用专家系统语言CLIPS对故障检修任务进行描述推理实现,采用VC++6.0开发系统的推理界面,系统具有对设备故障进行推理,并且能够根据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相应处理方法的功能,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实现了机器人故障检修任务的智能控制规划。
朱谦成[9](2010)在《基于CLIPS的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研究及程序实现》文中提出目前普遍使用的通用CAD软件进行注塑模具设计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这些CAD软件未能实现与注塑模具设计相关知识的结合,在模具设计过程中完全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如何在短时间内,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塑件结构,给出合理的模具设计方案,是现代模具设计技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模具智能化设计技术,对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制造周期,促进模具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注塑模具设计的特点,将基于专家系统的智能设计技术应用于注塑模具设计领域中,基于产生式规则来表达注塑模具方案设计相关专家知识和经验,建立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知识库,并采用CLIPS(C Language Integrated Production System)知识推理机完成知识的自动推理,从而实现了注塑模具方案的智能化设计。展开了对知识库和推理机等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即注塑模具方案设计知识的获取、表示和推理。选取了专家系统工具CLIPS作为推理平台,介绍了CLIPS的基本结构和语法,运用符合CLIPS语法规范的产生式规则形式对注塑模具方案设计相关的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表达,构建了注塑模具方案设计知识库,并重点研究了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机制;研究了CLIPS与VC++的动态嵌入技术和方法,即在VC平台上嵌入CLIPS知识推理机的方法、CLIPS与VC信息交换、CLIPS推理过程监控以及推理机制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Pro/ENGINEER平台,综合运用VC++与CLIPS动态嵌入技术以及Pro/ENGINEER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程序。通过实例验证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及开发程序的正确性。
罗钦扬[10](2010)在《基于专家系统建模工具的物流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自1968年费根鲍姆等人研制成功第一个专家系统DENDEL以来,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专家系统已经有了众多的理论成果和广泛的实践经验。专家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独特的描述系统的方式,即基于“规则化”的描述方式,将整个系统看成是由各种各样的“事实”和“规则”构成。其中“事实”组成系统的构架,描述系统在某一个时刻的静态特性;“规则”组成系统的核心,使得系统可以最终运转起来。已有的事实在规则的作用下不断的产生新的事实或摈弃、修改旧的事实,新的事实又激发新的规则。通过事实和规则的不断相互作用,得到问题的最终的解,这个解也是由事实来表示的。专家系统工具是专家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成果。在专家系统最初的发展阶段,每次开发新的专家系统,都需要重新构建专家系统所有的模块,包括推理机、知识库、人机界面等。后来,有人将专家系统的某些通用的模块——比如说推理机、人机界面等集成起来,做成一个开发工具,其他人就可以使用这样的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将精力集中在知识库等构成某一个特定专家系统的核心模块的构建上面,而不用关心其他通用模块的实现,这极大的提高了专家系统的开发效率,并且使得专家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专家系统工具通常提供了一整套开发语言,这些开发语言将专家系统工具的功能集成到其中,用户使用专家系统工具就是使用所提供的开发语言进行开发。所以也有人将专家系统工具看成是一种特定的编程语言。系统的状态变化只发生在一些离散的时间点上,这样的系统叫做离散事件系统。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系统都可以用离散事件系统来模拟,并且离散事件系统相对于连续系统来说更适合使用计算机实现仿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物流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是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一种重要类型,主要研究系统中临时实体(在不同的系统中代表物料、产品或顾客等)在永久实体(设备、服务台等)中进行流动的情况和规律,从而指导实际系统的构建和优化。系统描述是系统仿真的基础,离散事件系统一般采用有限状态机、Petri网等方法进行描述,这些方法具有知识表示较复杂、系统维护较困难等缺点。针对传统方法的这些缺点,本文在研究专家系统和离散事件系统各自的特性以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构建物流离散事件系统的方法,即采用规则化的描述方法对系统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使用专家系统建模工具构建物流离散事件仿真系统,经测试,可以达到较好的仿真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便于将来进行功能扩展。
二、内嵌CLIPS推理引擎的中文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及其在厦门市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嵌CLIPS推理引擎的中文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及其在厦门市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与模拟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研究现状评述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的相关概述 |
2.1 软土深基坑相关概述 |
2.1.1 软土的定义及分类 |
2.1.2 软土深基坑的特点 |
2.2 软土深基坑支护的相关概述 |
2.2.1 常见深基坑支护形式及其适用范围 |
2.2.2 软土深基坑支护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
2.2.3 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原则 |
2.3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中的应用 |
第3章 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模型建立 |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3.1.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3.1.2 影响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的因素分析 |
3.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3.2.1 信息熵客观赋权法 |
3.2.2 OWA算子主观赋权法 |
3.2.3 博弈论集结理论计算综合权重 |
3.3 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模型建立 |
3.3.1 格序决策方法 |
3.3.2 格序决策模型构建 |
第4章 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模型的工程应用 |
4.1 青岛啤酒城改造项目概况 |
4.1.1 项目概况 |
4.1.2 基坑总平面图 |
4.1.3 环境条件 |
4.1.4 水文地质条件 |
4.2 青岛啤酒城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 |
4.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
4.2.2 指标权重确定 |
4.2.3 支护方案评价 |
4.3 评价方案选择 |
第5章 优选方案模拟实施 |
5.1 模拟模型构建 |
5.2 碰撞检查 |
5.3 工期成本实时控制 |
5.4 问题分析 |
5.5 完善措施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件1表格及程序 |
附件2横道图 |
(2)基于知识推理和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的桩基础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优化设计原理 |
1.1 知识推理基本原理 |
1.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1.3 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 |
2 优化数学模型 |
2.1 目标函数 |
2.2 优化设计变量 |
2.3 约束条件 |
3 桩基础优化设计系统 |
3.1 系统组成结构 |
3.2 桩基础优化程序 |
4 工程算例分析 |
5 结论 |
(3)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 |
1.2.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2 系统开发原理与工具 |
2.1 专家系统开发 |
2.1.1 专家系统的特点与结构 |
2.1.2 知识的表示和推理方法 |
2.1.3 CLIPS开发工具 |
2.2 决策支持系统开发 |
2.2.1 决策分析原理 |
2.2.2 开发流程 |
2.3 C#语言和WPF技术 |
2.3.1 C#语言 |
2.3.2 WPF技术 |
2.4 Expression Blend设计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功能设计 |
3.1 面向对象技术 |
3.1.1 面向对象方法 |
3.1.2 面向对象分析 |
3.2 面向对象的基础设计 |
3.2.1 地基与基础设计模型库 |
3.2.2 土层类 |
3.2.3 相关参数类 |
3.2.4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类 |
3.2.5 柱下条形基础设计类 |
3.2.6 桩基础设计类 |
3.3 智能选型和埋深推理 |
3.4 柱网不均匀沉降验算 |
3.5 建筑基础的三维可视化 |
3.6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
4.1 系统开发平台 |
4.2 系统组织结构 |
4.3 外部接口的实现 |
4.4 系统工作流程 |
4.5 模块功能介绍 |
4.5.1 参数输入模块 |
4.5.2 智能选型模块 |
4.5.3 基础设计模块 |
4.5.4 生成报告模块 |
4.6 案例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5 桩基础优化设计 |
5.1 桩基础优化概述 |
5.2 优化算法 |
5.3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5.3.1 目标函数 |
5.3.2 优化变量 |
5.3.3 约束条件 |
5.4 桩基优化程序 |
5.5 工程算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及危险性评估研究 |
1.2.2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及数据采集研究 |
1.2.3 地质灾害数据传输技术研究 |
1.2.4 地质灾害监测软件技术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地质灾害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
2.1 地质灾害概述 |
2.1.1 地质灾害的分类 |
2.1.2 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及分布情况 |
2.1.3 我国地质灾害的危害 |
2.2 地质灾害的发生机制 |
2.2.1 滑坡灾害 |
2.2.2 崩塌灾害 |
2.2.3 泥石流灾害 |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2.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范围和分级 |
2.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
2.3.3 基于直觉梯形模糊信息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3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与数据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
3.1 地质灾害监测方法概述 |
3.2 地质灾害常见监测方法及设备 |
3.2.1 地表位移监测 |
3.2.2 地下变形监测 |
3.2.3 水文监测 |
3.2.4 其他监测方法 |
3.2.5 数据采集及报警设备 |
3.3 近景摄影测量中数码摄像机的精确标定方法 |
3.3.1 数码摄像机的误差源分类 |
3.3.2 分阶段高精度标定方法 |
3.3.3 实验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数据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
4.1 短距离无线传输 |
4.1.1 无线传输方式比较 |
4.1.2 ZigBee技术 |
4.2 基于量子免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空洞避免 |
4.2.1 模型分析与描述 |
4.2.2 基于量子免疫的能量空洞避免算法 |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 远程网络传输技术研究 |
4.3.1 移动通信网传输方式 |
4.3.2 GPRS技术 |
4.3.3 卫星数字通信传输方式 |
4.4 数据压缩及校验方法 |
4.4.1 数据压缩方法概述 |
4.4.2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压缩方法 |
4.4.3 数据校验 |
4.5 基于Lorenz混沌映射的数据加密研究 |
4.5.1 混沌的概念 |
4.5.2 基于Lorenz混沌映射和有限域的图像加密研究 |
4.6 本章小结 |
5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研发 |
5.1 软件开发方式 |
5.1.1 软件的可维护性 |
5.1.2 分层式结构 |
5.1.3 MVVM设计模式 |
5.1.4 Silverlight技术 |
5.2 动态加载配置 |
5.2.1 配置文件 |
5.2.2 脚本语言 |
5.2.3 动态编译 |
5.3 系统的总体设计 |
5.3.1 系统的功能划分 |
5.3.2 系统总体架构 |
5.3.3 数据的存储 |
5.3.4 数据的展示 |
5.4 分组及项目管理 |
5.4.1 项目树形一览图 |
5.4.2 分组管理 |
5.4.3 项目管理 |
5.5 设备管理 |
5.5.1 单双频GPS监测终端 |
5.5.2 模拟数据采集器 |
5.5.3 振弦式数据采集器 |
5.5.4 串.遥测终端 |
5.5.5 影像监测设备 |
5.5.6 报警设备 |
5.6 监测参数管理 |
5.6.1 水位监测 |
5.6.2 裂缝位移监测 |
5.6.3 孔隙水压监测 |
5.6.4 土压力监测 |
5.6.5 应力监测 |
5.6.6 深部位移监测 |
5.6.7 流量监测 |
5.7 本章小结 |
6 万州地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工程应用 |
6.1 监测区域情况 |
6.1.1 万州区地质环境与气候的基本情况 |
6.1.2 万州区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
6.2 监测内容及监测点的布设 |
6.2.1 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示范点 |
6.2.2 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示范点 |
6.2.3 万州区四季花城 7#楼危岩监测示范点 |
6.3 监测数据分析 |
6.3.1 望江路变形体鞍子坝居民区监测数据分析 |
6.3.2 江南新区政协办公楼滑坡监测数据分析 |
6.3.3 万州区四季花城 7#楼危岩监测数据分析 |
6.3.4 监测结论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5)某型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发展现状 |
1.2.2 专家系统工具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雷达系统及故障分析 |
2.1 雷达的组成结构 |
2.2 雷达的工作原理 |
2.3 雷达系统故障分类 |
2.4 雷达系统故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总体结构 |
3.1 FDES知识介绍 |
3.2 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总体结构 |
3.3 系统各结构模块功能介绍及实现方法 |
3.3.1 人机接口界面 |
3.3.2 知识获取和知识查询模块 |
3.3.3 征兆获取模块 |
3.3.4 知识库模块 |
3.3.5 动态数据库模块 |
3.3.6 推理机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CLIPS的雷达FDES知识库和推理机设计 |
4.1 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CLIPS开发 |
4.2 雷达故障树分析法 |
4.2.1 雷达系统故障分析 |
4.2.2 故障树分析法 |
4.2.3 雷达故障树的建造 |
4.3 专家系统知识库的设计 |
4.4 专家系统推理机 |
4.4.1 推理方法 |
4.4.2 Rete模式匹配算法 |
4.4.3 推理策略 |
4.4.4 专家系统推理机制 |
4.4.5 CLIPS中规则的定义 |
4.4.6 专家系统推理冲突消解 |
4.5 调试CLIPS程序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专家系统接口技术及实现 |
5.1 本专家系统采用的软件及接口技术 |
5.2 CLIPS嵌入 |
5.2.1 动态链接库DLL方式 |
5.2.2 生成自己的CLIPS.DLL |
5.3 Access数据库连接技术 |
5.4 系统测试 |
5.5 小结 |
第6章 总结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专家系统的飞行器评估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飞行器评估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专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当前构建专家系统的方法综述 |
1.3.1 约束推理 |
1.3.2 定性推理 |
1.3.3 贝叶斯网络推理 |
1.3.4 人工神经网络 |
1.3.5 模糊专家系统 |
1.4 与本文相关的基本理论 |
1.4.1 基于范例推理基本理论介绍 |
1.4.2 产生式专家系统基本理论介绍 |
1.4.3 飞行器评估系统基本理论 |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及创新点 |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基于 MapReduce 的飞行器知识抽取技术研究 |
2.1 引言 |
2.1.1 知识获取简介 |
2.1.2 引入 MapReduce 技术的必要性 |
2.2 MapReduce 简介 |
2.2.1 映射和规约 |
2.2.2 分布式技术 |
2.2.3 MapReduce 的主要应用及举例 |
2.2.4 工作原理 |
2.3 粗糙集理论 |
2.3.1 知识与分类 |
2.3.2 不可分辨关系、等价类与基本范畴 |
2.3.3 集合的下近似集、上近似集及边界域 |
2.3.4 信息熵和不可分辨对象 |
2.3.5 属性重要性测度 |
2.4 基于 MapReduce 的知识抽取技术 |
2.4.1 属性重要性测度的可并行性 |
2.4.2 算法描述 |
2.4.3 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范例推理的顶层事实相似度研究 |
3.1 典型的范例相似度计算 |
3.1.1 枚举型属性相似度 |
3.1.2 连续型属性的相似度 |
3.1.3 曲线距离度量 |
3.1.4 基于本体论的语义相似度 |
3.2 基于权值和范例概率分布的 KNN 相似度计算模型 |
3.2.1 KNN 算法的分类函数和隶属度函数 |
3.2.2 KNN 算法的不足 |
3.2.3 引入权值和范例概率分布的 KNN 算法 |
3.3 基于效用值的范例库记忆算法研究 |
3.3.1 相关工作 |
3.3.2 记忆算法研究 |
3.3.3 遗忘策略研究 |
3.3.4 添加策略研究 |
3.3.5 实验 |
3.3.6 总结 |
3.4 基于支持向量的范例约简算法研究 |
3.4.1 范例的ε-边界研究 |
3.4.2 支持向量与ε-边界的确定 |
3.4.3 实验 |
3.4.4 结语 |
3.5 本章小结 |
4 飞行器评估系统产生式推理技术研究 |
4.1 飞行器评估产生式推理的技术难点 |
4.2 知识库技术研究 |
4.2.1 知识的表示研究 |
4.2.2 知识有效性和完整性检查 |
4.3 不确定性的传播算法 |
4.4 推理方法 |
4.5 冲突消解策略 |
4.6 规则匹配算法研究 |
4.6.1 模式匹配相关概念 |
4.6.2 RETE 算法介绍 |
4.6.3 飞行器评估系统中的 RETE 算法特点 |
4.6.4 飞行器评估中代价模型的 RETE 优化算法研究 |
4.6.5 总结 |
4.7 求解策略及解释机制 |
4.8 本章小结 |
5 混合推理模式的飞行器评估系统实现 |
5.1 评估系统的总体架构 |
5.2 评估系统数据流程 |
5.3 基于触发点的实时评估树设计 |
5.3.1 评估项与评估树 |
5.3.2 触发点机制 |
5.4 范例推理模块设计 |
5.4.1 .顶层事实的表示 |
5.4.2 顶层事实产生过程 |
5.5 产生式推理模块设计 |
5.5.1 非顶层事实的表示 |
5.5.2 规则的表示 |
5.5.3 产生式推理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空管飞行冲突检测及解脱专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专家系统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应用 |
1.2.2 空中交通管制(ATC)专家系统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空中交通管制(ATC)专家系统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空中交通管制基本运行流程及专家系统技术简介 |
2.1 空中交通管制基本运行流程 |
2.1.1 空域构成 |
2.1.2 管制手段 |
2.1.3 雷达监视信息获取与处理 |
2.1.4 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过程简介 |
2.1.5 空中交通管制基本工作流程 |
2.2 专家系统技术 |
2.2.1 专家系统技术特点 |
2.2.2 专家系统要素 |
2.2.3 专家系统工具CLIPS |
2.3 知识表示方法 |
2.3.1 产生式表示法 |
2.3.2 基于CLIPS的过程知识表示 |
2.3.3 语义网络表示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 |
3.1 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 |
3.2 基于规则的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 |
3.3 基于规则的冲突检测与解脱知识库结构 |
3.3.1 复合知识表示方法 |
3.3.2 基于规则的冲突检测与解脱知识库结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飞行冲突检测知识库研究 |
4.1 同航迹飞行冲突检测知识库 |
4.1.1 同航迹飞行水平冲突检测知识库 |
4.1.2 同航迹飞行垂直冲突检测知识库 |
4.2 逆向航迹飞行冲突检测知识库 |
4.3 交叉航迹同高度飞行冲突检测知识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交叉航迹飞行冲突解脱知识库研究 |
5.1 飞行冲突危险指数评定知识库 |
5.2 两机优先级知识库 |
5.2.1 两机优先级影响因素 |
5.2.2 两机冲突调配选择自学习判定树 |
5.3 交叉航迹飞行冲突解脱知识库 |
5.3.1 冲突解脱策略选择 |
5.3.2 交叉航迹冲突解脱知识库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模块的设计及仿真验证 |
6.1 飞行冲突检测与解脱专家系统软件模块设计 |
6.2 软件模块的程序运行 |
6.3 算例仿真分析 |
6.3.1 同航迹飞行水平冲突算例仿真 |
6.3.2 交叉航迹同高度飞行冲突算例仿真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2章 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分析 |
2.1 专家系统基础理论 |
2.1.1 专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 |
2.1.2 专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 |
2.1.3 专家系统知识的表示和推理 |
2.2 构建专家系统的步骤和技术 |
2.3 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规划问题中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糊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避障中的应用 |
3.1 引言 |
3.2 模糊控制理论 |
3.3 核机器人避障专家系统的构建 |
3.3.1 输入和输出变量 |
3.3.2 模糊化 |
3.3.3 模糊推理 |
3.3.4 逆模糊化 |
3.3.5 MATLAB仿真结果及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任务规划中的应用 |
4.1 引言 |
4.2 基于CLIPS的核机器人任务规划研究 |
4.2.1 专家系统工具CLIPS的研究 |
4.2.2 核电站通用设备检修概述 |
4.3 专家系统的具体实现 |
4.3.1 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 |
4.3.2 CLIPS与VC++的接口 |
4.3.3 系统的具体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9)基于CLIPS的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研究及程序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专家系统技术发展概况与应用现状 |
1.2.1 专家系统的发展及其研究动态 |
1.2.2 专家系统在注塑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专家系统有关基础理论及专家系统开发工具CLIPS 简介 |
2.1 专家系统的概念及特点 |
2.2 专家系统的结构及工作过程 |
2.2.1 专家系统的结构 |
2.2.2 专家系统的工作过程 |
2.3 专家系统知识库 |
2.4 推理机制 |
2.4.1 推理方法 |
2.4.2 推理冲突消解 |
2.5 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 |
2.6 CLIPS 简介 |
2.6.1 CLIPS 基本组成与推理结构 |
2.6.2 CLIPS 的基本语法和推理机制 |
2.6.3 模式匹配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程序的总体设计 |
3.1 注塑模具设计的基本过程及需考虑的主要因素 |
3.2 CLIPS 在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中的应用 |
3.3 开发工具软件和智能设计程序平台的选择 |
3.3.1 开发工具软件的选择 |
3.3.2 开发平台的选择 |
3.4 智能设计程序总体结构 |
3.5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的关键技术 |
3.5.1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知识库的构建与维护 |
3.5.2 基于产生式规则的推理机制的研究 |
3.5.3 CLIPS 推理过程监控与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的程序实现 |
4.1 Visual C++与CLIPS 接口技术 |
4.1.1 直接嵌入方式 |
4.1.2 动态链接库(DLL)嵌入方式 |
4.2 Pro/TOOLKIT 菜单与界面技术 |
4.2.1 智能设计程序菜单技术 |
4.2.2 智能设计程序的UI 对话框技术 |
4.3 程序与Pro/Engineer 集成 |
4.4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的程序实现 |
4.1.1 智能设计程序的方法实现 |
4.4.2 智能设计程序的推理界面及实现 |
4.5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实例 |
4.6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程序的主要特点 |
4.7 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程序的基本功能 |
4.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基于专家系统建模工具的物流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 |
1.1 人工智能概述 |
1.2 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
1.3 专家系统 |
1.3.1 专家系统的一般特点 |
1.3.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专家系统工具 |
2.1 专家系统工具概述 |
2.2 常用的专家系统工具 |
2.3 CLIPS 专家系统工具 |
2.3.1 CLIPS 发展历史 |
2.3.2 CLIPS 的基本语法及特性 |
2.3.3 CLIPS 常用命令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专家系统工具的DESP 的实现 |
3.1 系统仿真简介 |
3.2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概述 |
3.3 物流系统建模及仿真 |
3.3.1 物流系统特点分析 |
3.3.2 物流系统仿真模型的基本组成要素 |
3.4 面向规则的离散事件系统描述方法 |
3.4.1 传统的离散事件系统描述方法 |
3.4.2 传统的离散事件系统描述方法的不足 |
3.4.3 面向规则的离散事件系统描述方法 |
3.5 基于CLIPS 的物流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设计思路 |
3.6 基于CLIPS 的物流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构建 |
3.6.1 仿真过程的三个阶段 |
3.6.2 规则的三个优先级层次 |
3.6.3 时间线 |
3.6.4 事件和事件处理规则 |
3.6.5 物料 |
3.6.6 设备和设备通用规则 |
3.6.7 设备专有规则 |
3.6.8 数据记录和统计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仿真平台应用实例 |
4.1 CLIPS 开发环境 |
4.1.1 CLIPS 开发环境简介 |
4.1.2 代码的载入、调试和运行 |
4.2 仿真平台的使用方法 |
4.2.1 设备的创建 |
4.2.2 物料的加入 |
4.2.3 仿真时间的确定 |
4.3 一个简单的排队系统仿真 |
4.4 钢铁生产现场物流流程仿真应用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符号与标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内嵌CLIPS推理引擎的中文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及其在厦门市深基坑支护结构选型专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软土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价与模拟实施[D]. 沈海云.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 [2]基于知识推理和二阶振荡粒子群算法的桩基础优化设计[J]. 于亚洲,王胤,杨庆,陈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2017(04)
- [3]建筑基础智能选型3D教学仿真系统研发[D]. 于亚洲.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6)
- [4]地质灾害实时监测与信息管理集成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宇. 重庆大学, 2015(07)
- [5]某型雷达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D]. 吴立蓉. 东华理工大学, 2014(03)
- [6]基于专家系统的飞行器评估系统研究[D]. 陈帅均.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2014(10)
- [7]空管飞行冲突检测及解脱专家系统研究[D]. 刘明明. 中国民航大学, 2014(03)
- [8]专家系统在核电站智能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 陈巧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1(09)
- [9]基于CLIPS的注塑模具方案智能设计研究及程序实现[D]. 朱谦成. 湘潭大学, 2010(06)
- [10]基于专家系统建模工具的物流离散事件仿真平台的开发[D]. 罗钦扬.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