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丝机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

滚丝机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

一、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蒋飞,孟非然,赵升吨,高景洲,费亮瑜,冯智彦,王永飞[1](2021)在《轴类件复杂型面高效精密滚轧工艺及设备研究现状分析》文中指出工业实际中存在着量大面广的花键轴、螺钉、丝杠、蜗杆等轴类零件,采用传统切削的加工方法处理其表面复杂的形状,存在着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表层材料纤维被切断、力学性能差等不足,而高效精密高性能的滚轧成形工艺及设备是解决上述切削加工难题的有效途径。系统深入地论述了轴类件复杂型面高效精密滚轧中4种典型工艺的原理、设备基本组成及其工作过程,以及工业实际中工艺典型产品现状,4种典型工艺包括平板滚轧、切向滚轧、径向进给滚轧以及轴向进给滚轧成形,并进一步分析这4种典型工艺各自的特性,从而为上述4种工艺及设备在工业实际中推广与应用奠定基础。

张大伟,赵升吨,王利民[2](2019)在《复杂型面滚轧成形设备现状分析》文中指出相比于传统切削加工,复杂型面滚轧成形轴类零件的强度提升、表面质量好、加工时间短、材料利用率高。复杂型面滚轧工艺类型更多、成形过程运动更复杂,不同复杂型面滚轧工艺所要求成形设备结构及运动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首先分析了复杂型面滚轧工艺类型及衍生分支,进而阐明了相应的平板模具搓制、轮式模具滚轧、轴向进给主动旋转滚轧的设备结构原理及运动特征,评述了不同类型的复杂型面滚轧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伺服化是复杂型面滚轧设备发展趋势,复合振动或温成形是解决高强材料复杂型面精确滚轧问题的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3](201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18年 第63号》文中指出美国时间2018年7月10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强烈反对,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涉及约20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8月1日,美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发表声明,拟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的征税税率由10%提高至25%。美方的措施肆意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则和国际义务,进一步侵犯中方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享有的合法权益,严重威胁中方经济利益和安全。对美国持续违反国际义务对中国造成的紧急情况,为扞卫中方自身合法权益,中国政府依据《中华人民

方来久[4](2018)在《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绞合电极丝装置研制及切割工艺试验》文中认为针对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在大能量和大厚度切割过程中由于极间工作液供给不足以及蚀除产物难以及时排出导致加工效率难以得到提升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电极丝——绞合电极丝。本文研制的绞合电极丝制作装置是基于单根电极丝来绞制双绞合电极丝,将绞合电极丝应用于电火花线切割大能量和大厚度加工中,解决了常规电极丝的带液和排屑困难等问题,对于提高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在大能量和大厚度条件下的切割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1)提出了绞合电极丝装置采取的方案,并将整个装置模块化,解决了单根电极丝的退扭、恒张力控制以及匀速收丝等关键问题;解决了绞合电极丝不同丝径不同绞距绞合电极丝的规整紧凑收丝等问题。(2)对绞合电极丝装置的绞丝模块、收排丝模块、机架的各个零部件进行了具体设计;介绍了控制系统中用到的变频器、光电开关等器件,并给出整个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新的同步带轮与同步带以增大机床排丝距从而避免丝径较粗的绞合电极丝出现叠丝现象。(3)对绞合电极丝的切割工艺试验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放电能量条件下,绞合电极丝与圆截面电极丝做了对比试验,研究发现,与圆截面电极丝相比,绞合电极丝的带液和排屑能力更好,使极间得到充分冷却和消电离,所以绞合丝的切割效率更高,切割得到的工件表面质量更好,而且随着能量的增大,绞合电极丝的优势体现得越明显。对包络直径相同但绞距不同的电极丝做了工艺对比试验,研究发现绞合电极丝绞距越小,切割效率就越高,因为相同长度的绞合电极丝的螺旋形凹槽的体积与绞距成反比,长度一定的绞合电极丝,其螺旋形凹槽的体积越大,则带液和排屑能力越强,加工性能也就越好。(4)研究了绞合电极丝与圆截面电极丝对不同厚度工件的加工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随着工件厚度的增加,绞合电极丝的带液和排屑能力逐渐体现出来,因此绞合电极丝的切割速度逐渐超过圆截面电极丝。

陈洋[5](2017)在《滚丝机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轨迹规划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发展,各国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和使用息息相关。然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无力购买大量工业机器人,尤其滚丝工艺的上下料任务仍由人工完成,存在效率低下、安全系数低以及自动化水平低的问题。在这一研究背景下,本文在了解了国内外滚丝机及上下料机械手的最新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滚丝机的各项技术参数和轨迹要求,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出经济、适用的机械手系统,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首先,本文介绍了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根据滚丝机实际的工艺要求,在Solidworks中对上下料机械手主要零部件的结构、驱动系统和传动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所用步进电机和减速器的选型,完成了上下料机械手机械系统部分的设计,为下文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后,通过机器人的三维模型建立其D-H坐标系,运用代数法计算机器人的正、逆向运动学方程,在MATLAB中运用SimMechanics工具箱对其进行虚拟杆件建模,通过仿真计算得到机器人的工作空间,从而有利于机器人位置的合理布置。运用MATLAB中的Robotics Toolbox工具箱对其进行正、逆向运动学仿真,验证了运用代数法求得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选取一段路径对其进行关节空间轨迹规划,为下文整条路径的轨迹规划提供了参考意义。再次,根据机械手与滚丝机的空间布局求出了机械手上下料轨迹中一些关键点的坐标,通过MATLAB求出其逆解,运用3次B样条曲线对各关节角度进行插值,得到的角度与时间的曲线作为ADAMS动力学仿真中的驱动函数,通过动力学仿真得到机械手末端的轨迹曲线、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其中,运动学参数表明机械手能满足滚丝机的上下料要求;动力学参数表明机械手能平稳运行以及各关节电机选型合理。最后,通过绘制机械手详细的动作流程图来确定机械手控制系统的I/O数,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地址分配及PLC选型,运用STEP 7-Micro/WIN软件对其进行编程,给出了主程序和部分自动运行程序的梯形图,实现了上下料机械手的托盘规格的柔性化,从而为后续物理样机的实现提供一定的控制基础。总体来说,本文通过对机器人学的理论研究,设计出一种由电气驱动的4自由度机械手。通过对其进行仿真分析和软件编程,表明该机械手能顺利地完成滚丝工艺的上下料任务,为后续物理样机的制造提供了宝贵的基础。

石宝枢,杨玉模[6](2000)在《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喻钟鸣[7](2017)在《谐波减速器柔轮冷滚压成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柔轮冷滚压成形关键技术的研究旨在解决国内谐波减速器关键部件加工生产水平不足的问题。与传统柔轮制造工艺(滚、切齿等)相比,精密塑性成形工艺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基于实际工程项目,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柔轮冷滚压成形关键技术,并重点分析了工艺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工艺的影响、成形设备、柔轮冷滚压残余应力分布及其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为柔轮加工制造提供了新思路及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柔轮冷滚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流程制定,建立柔轮冷滚压工艺模型,包括柔轮双圆弧齿廓设计、加工余量形式设计、模具设计及柔轮毛坯直径的修正设计;介绍了柔轮冷滚压成形的典型缺陷,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善措施;基于残余应力分析了冷滚压工艺对柔轮的强化机理。基于DEFORM-3D软件建立柔轮冷滚压成形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冷滚压工艺参数对冷滚压柔轮成形参数及等效应变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得到了优化成形参数下的成形载荷,为后续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并提出了总体结构布局方案;对滚轮系统关键部件进行结构设计并校核,包括滚压轮主轴、滚压力放大系统;重点对径向进给装置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计算完成了正反牙丝杠和动力源选型。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加工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残余应力的影响水平;制定冷滚压柔轮残余应力预测策略,并给出基于多元拟合回归的残余应力值预测模型,以齿根处径向残余应力和周向残余应力最大值为设计目标举例分析了预测过程;实验验证,进行柔轮冷滚压制造,并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量柔轮残余应力分布,通过实测值与预测值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正确性。建立柔轮负载状态下疲劳寿命预测的解析计算模型;通过ANSYS仿真,得到柔轮空载和负载状态下的动态应力分布;基于nCode Design-Life,分析了考虑残余应力影响的柔轮齿根应力集中处的疲劳特性,并对比分析疲劳寿命解析解和仿真值的误差;分析了不同冷滚压工艺参数对柔轮齿根应力集中处疲劳寿命的影响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8](200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07年 第32号》文中研究指明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对巴基斯坦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中巴自贸协定》)第一阶段首次降税,现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一、自2007年7月1日起,对原产于巴基斯坦的3975个8位税目项下的进口货物实行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协定税率(详见附件)。二、海关对中报享受《中巴自贸协定》协定税率且原产地为巴基斯坦的进口货物,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

陈晓红[9](2006)在《通览机械传动与零部件展会》文中研究表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械设备在全球范围内的畅销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04年,全球机械销售总额为6045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买家即是中国,仅德国供应商对我国机械出口量在2004年便增长了26%。同时,我国机械产品的出口额也在不断扩大,2004年为857.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50%。再以上海为例,2005年全年上海机电产品出

王敏[10](2015)在《自动铺放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自动铺放技术采用数控技术实现预浸料的逐层铺放,是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直接影响铺放质量,甚至决定自动铺放能否顺利进行。本文以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国产预浸料自动铺放为背景(国家“973”计划:大型复合材料预制件铺放中纤维形态形成机制与精准调控原理,项目编号:2014CB046501),采用自行设计的预浸料粘结性能低速实验装置,研究了铺放温度、铺放压力、铺放速度等铺放工艺参数及预浸料存放时间、铺层方向等诸多因素对国产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针对国产预浸料在大型复合材料构件高效自动铺放中的应用,提出了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方案。(1)运用树脂粘合片理论建立了自动铺放过程中相邻预浸料的贴合模型,并推导出树脂对铺层的浸润面积公式。采用自主设计的预浸料粘结性能低速实验装置,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铺放温度、铺放压力和铺放速度等铺放工艺参数对国产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这为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国产预浸料自动铺放工艺窗口及设备窗口匹配提供了参考。(2)针对自动铺放工程实际,通过粘结性能低速实验,获得了室温环境存放时间对自动铺放过程中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影响规律,并探讨了相邻铺层方向与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0℃、压力107N、速度100mm/min测试条件下,48h内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值由14.62N/50mm降低到0.60N/50mm;在温度30℃、压力107N、速度300mm/min测试条件下,0°/90°铺层间粘结性能值是0°/0°的1.97倍。(3)提出了三种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的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各方案的优缺点,完成了高速铺放(60m/min)、气缸加压和红外灯加热预浸料的层间粘结性能实验平台方案设计,该方案两卷预浸带同时剥离、通过张力传感器记录剥离力,消除了预浸料之间摩擦力,进而提高了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测量的精度,更符合自动铺放实际。(4)在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完成了高速实验装置中红外加热灯、气缸、张力传感器、A/D模块、伺服电机和同步带等元器件的选型,设计了预浸带放卷和导向装置、加热装置、剥离装置、牵引装置、测量装置等子系统,并提出了总体控制方案。

二、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轴类件复杂型面高效精密滚轧工艺及设备研究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平板滚轧成形
    1.1 工艺原理
    1.2 设备基本组成
    1.3 典型产品现状
    1.4 平板滚轧成形方式的特性分析
2 切向滚轧成形
    2.1 工艺原理
    2.2 设备基本组成
    2.3 典型产品现状
    2.4 切向滚轧方式的特性
3 径向进给滚轧和轴向进给滚轧成形
    3.1 工艺原理
    3.2 设备基本组成
    3.3 典型产品现状
    3.4 径向进给和轴向进给滚轧方式的特性
4 结语

(2)复杂型面滚轧成形设备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复杂型面滚轧工艺分类
2 复杂型面滚轧设备结构
    2.1 板式搓制成形设备
    2.2 轮式滚轧成形设备
    2.3 轴向推进主动旋转滚轧成形设备
3 典型复杂型面滚轧机产品
    3.1 板式搓制成形设备产品
    3.2 轮式径向进给滚轧设备产品
    3.3 轮式径向增量滚轧设备产品
    3.4 轴向推进主动旋转滚轧设备产品
5 结论

(4)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绞合电极丝装置研制及切割工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简介
        1.1.1 电火花加工概念
        1.1.2 电火花线切割的原理及特点
        1.1.3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分类
    1.2 电极丝的发展以及分类
        1.2.1 电极丝的发展历程
        1.2.2 电极丝分类
    1.3 绞合线锯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绞合电极丝装置方案设计
    2.1 绞线技术概述
        2.1.1 绞线机
        2.1.2 恒张力控制
        2.1.3 绞线退扭
        2.1.4 匀速收线控制技术
        2.1.5 收排丝机构
    2.2 绞合电极丝装置总方案设计
    2.3 单根电极丝退扭及恒张力方案设计
        2.3.1 单根电极丝退扭方案
        2.3.2 电极丝恒张力方案
    2.4 绞合电极丝收排丝及变绞距方案设计
        2.4.1 绞合电极丝收排丝方案设计
        2.4.2 变绞距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绞合电极丝装置结构设计及控制模块设计
    3.1 绞丝模块设计
        3.1.1 旋绞主轴结构设计
        3.1.2 齿轮设计
        3.1.3 退扭放丝机构
        3.1.4 导丝架设计
    3.2 排收丝模块设计
        3.2.1 排丝模块设计
        3.2.2 收丝模块设计
    3.3 机架及电极丝消抖模块设计
        3.3.1 机架设计
        3.3.2 消抖束丝模块设计
    3.4 绞合电极丝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3.4.1 变频器
        3.4.2 步进电机
        3.4.3 光电开关
        3.4.4 控制模块原理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绞合电极丝高效切割研究
    4.1 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及电控柜的改进
        4.1.1 排丝距的改变
        4.1.2 绞合电极丝专用电控柜结构的设计
    4.2 绞合电极丝工艺试验
        4.2.1 试验设备
        4.2.2 大能量加工情况对比
        4.2.3 绞合电极丝与圆截面电极丝带液分析
        4.2.4 绞合电极丝与圆截面电极丝不同丝速下的加工对比实验
    4.3 绞距对绞合电极丝加工性能的影响
    4.4 不同厚度工件绞合电极丝与圆截面电极丝加工对比试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完成的工作
    5.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滚丝机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轨迹规划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滚丝机与上下料机械手的研究现状
        1.3.1 滚丝机的研究现状
        1.3.2 机械手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第二章 上下料机械手的机械系统的设计
    2.1 确立工作对象
    2.2 上下料机械手机械结构的设计
        2.2.1 上下料机械手机械结构的总体设计
        2.2.2 上下料机械手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2.3 驱动系统方案的设计及选型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下料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与仿真
    3.1 机器人学的数学基础
        3.1.1 位置描述
        3.1.2 方位描述
        3.1.3 位姿描述
    3.2 机械手的运动学分析
        3.2.1 机械手的正运动学分析
        3.2.2 机械手的逆运动学分析
    3.3 基于Robotics Toolbox的机械手运动学仿真
        3.3.1 上下料机械手模型的建立
        3.3.2 机械手的正运动学问题仿真
        3.3.3 机械手的逆运动学问题仿真
        3.3.4 上下料机械手轨迹的仿真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下料机械手的轨迹规划
    4.1 关节空间的轨迹规划
        4.1.1 三次多项式插值
        4.1.2 高阶多项式插值
        4.1.3 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
        4.1.4 B样条插值
    4.2 笛卡尔空间的轨迹规划
        4.2.1 直线插补方法
        4.2.2 圆弧插补方法
    4.3 上下料机械手的任务流程
    4.4 机械手各关节变量的B样条插值
    4.5 小结
第五章 上下料机械手轨迹规划的仿真分析
    5.1 机械手仿真模型的建立
        5.1.1 机械手系统导入ADAMS
        5.1.2 设置参数
    5.2 机械手模型的动力学仿真
    5.3 机械手仿真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设计
    6.1 机械手的动作流程
    6.2 确定控制系统I/O数
    6.3 机械手程序的设计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谐波减速器柔轮冷滚压成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柔轮冷滚压成形工艺及设备研究现状
        1.2.1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工艺组成与特点
        1.2.2 齿轮精密塑性成形设备现状
    1.3 塑性成形残余应力研究进展
        1.3.1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的分类
        1.3.2 塑性成形残余应力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1.3.3 残余应力对成形件疲劳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1.4 谐波减速器关键部件疲劳特性研究现状
    1.5 课题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章 谐波减速器柔轮冷滚压工艺模型研究
    2.1 柔轮冷滚压成形原理与工艺流程
    2.2 柔轮冷滚压工艺模型设计
        2.2.1 柔轮结构设计与齿形快速选型
        2.2.2 柔轮冷滚压精加工余量的形式设计
        2.2.3 基于齿廓法线法的滚压轮设计
        2.2.4 柔轮毛坯的设计
    2.3 冷滚压成形力解析模型
    2.4 柔轮冷滚压典型缺陷与分析
        2.4.1 乱齿
        2.4.2 表面剥落
        2.4.3 柔轮杯壁破损
    2.5 基于残余应力的柔轮冷滚压强化机理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轮多工位级冷滚压成形数值模拟
    3.1 柔轮冷滚压成形有限元模型
        3.1.1 有限元网格划分
        3.1.2 材料模型与弹塑性本构关系
        3.1.3 边界条件的设置
        3.1.4 求解器的选择
    3.2 结果分析
        3.2.1 柔轮冷滚压工艺不同工序阶段数值模拟
        3.2.2“突耳”现象产生机理与消除措施
    3.3 加工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结果的影响
        3.3.1 进给速度的影响
        3.3.2 滚轮转速的影响
        3.3.3 摩擦系数的影响
    3.4 滚压力与滚压力矩的确定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的总体研制方案
    4.1 柔轮冷滚压成形设备总体方案
        4.1.1 功能模块划分
        4.1.2 柔轮滚压机总体结构布局
    4.2 滚压力放大系统研究
        4.2.1 滚压轮主轴研究与分析
        4.2.2 传动带
    4.3 双滚轮同步进给装置研究
        4.3.1 结构设计
        4.3.2 正反牙滚珠丝杠
        4.3.3 正反牙丝杠动力源选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滚压柔轮残余应力分布及实验研究
    5.1 加工参数对柔轮冷滚压成形残余应力的影响
        5.1.1 进给速度的影响
        5.1.2 滚轮转速的影响
        5.1.3 摩擦系数的影响
        5.1.4 柔轮分度圆直径的影响
    5.2 柔轮冷滚压残余应力的半经验预测
        5.2.1 残余应力值的预测策略
        5.2.2 基于拟合回归模型的残余应力值预测过程
        5.2.3 预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5.3 冷滚压柔轮残余应力测量
        5.3.1 测量条件
        5.3.2 结果分析
        5.3.3 实测值与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残余应力分布对柔轮疲劳特性的影响
    6.1 柔轮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的计算
    6.2 柔轮的动态应力分析
        6.2.1 柔轮非线性接触有限元建模
        6.2.2 空载状态下的柔轮应力
        6.2.3 负载状态下的柔轮应力应变
    6.3 基于nCode Design-Life的冷滚压柔轮疲劳分析
        6.3.1 非线性接触-疲劳寿命联合仿真平台
        6.3.2 载荷谱定义
        6.3.3 40CrNiMoA材料的S-N曲线
        6.3.4 冷滚压柔轮疲劳分析结果讨论
        6.3.5 解析解和数值摸拟值的对比
    6.4 不同滚压参数对柔轮疲劳特性的影响
        6.4.1 进给速度的影响
        6.4.2 滚轮转速的影响
        6.4.3 摩擦系数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自动铺放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航空用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1.2 自动铺放技术
        1.2.1 自动铺带技术
        1.2.2 自动铺丝技术
    1.3 自动铺放用预浸料
        1.3.1 预浸料的特性
        1.3.2 预浸料的粘结性能及其测定方法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铺放工艺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研究
    2.1 自动铺放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模型分析
    2.2 实验装置与原理
        2.2.1 实验装置
        2.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2.4 实验材料与方法
        2.4.1 实验材料
        2.4.2 实验方法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单因素实验
        2.5.1.1 铺放温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
        2.5.1.2 铺放压力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
        2.5.1.3 铺放速度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
        2.5.2 正交实验
        2.5.2.1 正交实验参数范围确定
        2.5.2.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2.5.3 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时温等效研究
        2.5.3.1 聚合物分子的运动
        2.5.3.2 时温等效原理及在铺放过程中的应用
        2.5.3.3 拟合WLF方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其它参数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研究
    3.1 室温存放时间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
    3.2 铺层方向对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研究
    4.1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研制的必要性
    4.2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的功能要求
    4.3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系统方案
        4.3.1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方案一
        4.3.2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方案二
        4.3.3 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方案三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高速实验装置系统设计
    5.1 实验装置总体设计
    5.2 放卷及料卷导向装置
    5.3 加热装置
        5.3.1 红外加热动态控制
        5.3.2 红外加热灯的选型
    5.4 剥离装置
    5.5 测量装置
        5.5.1 测量原理
        5.5.2 张力传感器选型
    5.6 牵引装置
        5.6.1 牵引装置原理
        5.6.2 压紧气缸的选型
        5.6.3 同步带选型计算
        5.6.4 电机选型计算
    5.7 控制系统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轴类件复杂型面高效精密滚轧工艺及设备研究现状分析[J]. 蒋飞,孟非然,赵升吨,高景洲,费亮瑜,冯智彦,王永飞. 精密成形工程, 2021(04)
  • [2]复杂型面滚轧成形设备现状分析[J]. 张大伟,赵升吨,王利民. 精密成形工程, 2019(01)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18年 第63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8(48)
  • [4]往复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绞合电极丝装置研制及切割工艺试验[D]. 方来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5]滚丝机上下料机械手的设计、轨迹规划及控制研究[D]. 陈洋. 青岛大学, 2017(02)
  • [6]滚丝机用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J]. 石宝枢,杨玉模. 轴承, 2000(01)
  • [7]谐波减速器柔轮冷滚压成形关键技术研究[D]. 喻钟鸣.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6)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公告 2007年 第32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07(44)
  • [9]通览机械传动与零部件展会[J]. 陈晓红. 装备机械, 2006(01)
  • [10]自动铺放预浸料层间粘结性能研究[D]. 王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滚丝机同步万向联轴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