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朱辉进[1](20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率先开始了一系列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改革。农村改革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始,因而被称之为“启动历史的变革”。40余年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农村市场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进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迫在眉睫,农村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整体水平,而农村市场化建设是解决目前农村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为主题,旨在通过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发展的历程,总结取得的成就,吸取发展过程中的教训,反思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思考。绪论部分论述了本选题的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三个层面分类总结了国内学者关于农村市场化建设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本文的观点和看法,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一章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概念,简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概述了我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的五个阶段,分析每一个阶段农村市场化建设的重点。第二章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现状,包括农村市场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和获得的经验,总结了当前我国农村市场化建设过程中,思想和实践层面存在的多方面问题。第三章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改革和创新的思考,包括进一步推进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明确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边界和职能范围、逐步推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方面。
邱道欣[2](2013)在《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疲软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市场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制约开拓我国农村市场的因素,基于扩大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视角,提出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策略,以激发农村市场的需求与活力。
雷芳,邱卫林[3](2011)在《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格障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面积广、县市多,应注重建设协调机制,加强城乡统筹,落实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使环鄱阳湖区成为江西城乡协调先行区。文章从价格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入手,分析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价格障碍,提出了解决对策。
徐佩祎[4](2010)在《中国电信海阳农村市场开发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们国家在建设农村信息化方面,是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的,因此在当前加快农村通信发展更有其紧迫性。研究农村通信市场的开发与营销,可以寻找到电信行业的新增长点,拓展电信企业发展空间,提高电信企业综合竞争力。本论文从市场营销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海阳电信分公司所面临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以及海阳电信分公司的内部条件,提出海阳电信农村通信市场的市场细分与定位。根据海阳电信现有资源情况以及多业务的特点,制订相应营销策略,达到保存量,激增量的目的;根据海阳农村的特点并结合农民的需要,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业务以满足农民的真正需要,以取得双赢效果;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农村宽带市场营销,开拓信息化应用,多方面、多层次促进融合业务的发展;引导农民消费电信产品,解决其通信需求,最后达到抢占农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文中指出海阳电信分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谭泓,齐峰[5](2008)在《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文中提出"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消费水平低,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农民消费结构层次低,城乡消费结构差距偏大。这是由于:农民缺乏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消费需求陷入"资金瓶颈";财政缺位使农村"输血"机制不足,有效需求呈现"信心困境";农村金融缺位使"造血"机制受到约束,有效需求缺乏即期资金保障;农村消费环境不佳,传统消费观念抑制农民消费。应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金融体系;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就业;运用价格杠杆,为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滕剑闯[6](2008)在《永嘉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我们国家在建设农村信息化方面,是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的,因此在当前加快农村通信发展更有其紧迫性。研究农村通信市场的开发与营销,可以寻找到电信行业的新增长点,拓展电信企业发展空间,提高电信企业综合竞争力。本论文从市场营销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永嘉电信分公司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提出永嘉电信农村通信市场的市场细分与定位。根据永嘉电信现有资源情况以及多业务的特点,制订相应营销策略,达到保存量,激增量的目的;根据永嘉农村的特点并结合农民的需要,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业务以满足农民的真正需要,以取得双赢效果;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农村宽带市场营销,开拓新业务市场;引导农民消费电信产品,解决其通信需求,最后达到抢占农村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的目的。文中指出永嘉电信分公司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金赛美,刘导波[7](2006)在《浅论以价格杠杆“撬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中指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运用价格杠杆,着力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的价格矛盾和问题,要求运用价格杠杆,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各项惠农价、费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发挥价格杠杆作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价格服务工作,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要切实为广大农民办好事、办实事,使各种惠农的价格政策走进农村千家万户,从而大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余梦秋[8](2006)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障碍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城乡收入差距很大。这种不和谐格局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内外学者对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研究表明:我国要消除目前的二元结构,不仅要发展城市的工业、服务业等,而且还应注重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使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多途径地转移,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迈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结构。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同时,我国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由于价格在商品交换的实际过程中充当着经济活动的联结者,经济信息的传导者以及经济利益的调节者,所以它在调节城乡利益,连接城乡活动,促进城乡商品交换,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从价格这个角度出发,对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地分析。目前,虽然在很多方面通过对价格进行合理的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的价格障碍,阻碍了资源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合理配置,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无法顺利进行。这些障碍主要存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变、农民市民化以及向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 因此,针对我国在城乡统筹过程中存在的价格障碍,我们可以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制定出合理的价格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降低建设成本和农民居住成本;运用价格杠杆和其它配套政策,保持农村工业品价格和服务收费的基本稳定,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回升,形成合理的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和农产品内部比价结构,调整农业种植业内部结构并且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
徐明焕[9](2003)在《中国居民消费的政府干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居民消费不是孤立的个体行为,从消费行为的相互关系看,具有社会性和外部性;从消费者主体意识看,存在理性和非理性;从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内在联系看,对经济运行、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生活质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单靠市场机制来实现居民消费模式优化,必须建立健全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机制,克服居民消费的不经济缺陷,实现居民消费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机制表现为,政府通过一定的机构体系和程式来实现对居民消费的干预,政府干预有特定的功能,并具有内在的关联性。既有政府机体组织和职能定位的问题,又有政府行为对各种影响居民消费的要素的影响作用,还有政府的决策行为和对经济、法律、行政、劝导等手段的运用。从发展过程看,政府的干预机制表现出不同的类型和变化特征。 启动居民消费是我国政府在特定经济背景下对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形式,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和长期战略方针。为了发挥消费启动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应当对启动机制继续进行完善。入世后,适应居民消费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国际规则,充分发挥技术壁垒对居民消费的干预作用,在国际化发展中,进一步健全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机制。
薛莲[10](2002)在《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需求约束的新阶段 ,扩大消费需求、开拓消费市场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口众多、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的开拓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的开拓依赖于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文章指出 ,农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受市场机制中心环节———价格的直接影响 ,价格的调整和波动都会引起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因此 ,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价格杠杆 ,提高农民收入 ,拓展农村市场。
二、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四节 文章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及探索历程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一、正确认识市场与市场经济 |
二、正确认识市场化与农村市场化 |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够有机结合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
一、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构建 |
二、江泽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
三、胡锦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巩固 |
四、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探索历程 |
一、农村市场化建设试验阶段(1978—1984) |
二、农村市场化全面探索阶段(1985—1991) |
三、农村市场化全面推进阶段(1992—2001) |
四、农村市场化综合改革阶段(2002—2011) |
五、农村市场化深化改革阶段(2012—至今) |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的主要成就 |
一、培育了多元化的农村市场经营主体 |
二、探索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 |
三、塑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
四、提高了农村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
五、构建了农产品市场经济体系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探索的启示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四个原则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中应该谨记的三条经验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思想上存在的误区 |
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三、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改革和创新的思考 |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 |
一、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 |
二、深化农村资金要素市场化改革 |
三、深化农村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 |
第二节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一、划分政府和市场的边界 |
二、强化农村市场自身建设 |
三、加强政府和市场互动效率 |
第三节 逐步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一、适度规模经营要“适度” |
二、适度规模经营的三种主要模式 |
第四节 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一、引导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
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三、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现状及特征 |
1. 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
2. 我国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相对低下。 |
3. 我国农村市场的消费结构逐渐改善。 |
4.. 新的消费热点开始出现。 |
二、制约开拓我国农村市场的因素分析 |
1. 居民收入因素。 |
2. 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因素。 |
3. 消费环境因素。 |
4. 商品供求结构与市场体系因素。 |
三、新时期开拓我国农村市场的对策分析 |
1.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
2. 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传统观念,科学消费。 |
3. 改善消费环境。 |
4. 完善商品供求结构,重视农村市场。 |
(3)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格障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价格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作用 |
2 制约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障碍 |
2.1 农村资源价格的不合理, 阻碍着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 |
2.2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 |
2.3 价格“剪刀差”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 |
2.4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格缺乏监督 |
3 促进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对策 |
3.1 以制定合理的价格为导向, 推进农村资源、环保价格改革 |
3.2 创新区内农产品价格政策, 推进农村价格信息网络建设 |
3.3 加强农村价格监督体系的建设, 维护公平竞争的价格秩序 |
3.4 运用价格杠杆, 促进小城镇建设,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4 结论 |
(4)中国电信海阳农村市场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农村电信市场的机遇 |
1.2 农村电信市场存在的问题 |
1.3 中国电信开拓农村市场的必要性 |
1.4 中国电信农村市场研究的意义 |
1.5 市场开发策略研究势在必行 |
1.6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2 电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 |
2.1 电信市场营销的定义 |
2.2 电信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 |
2.3 电信市场营销的特点 |
2.4 电信市场营销组合 |
3 海阳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人口环境分析 |
3.1.3 经济环境分析 |
3.1.4 社会与文化环境 |
3.2 微观环境分析 |
3.2.1 竞争者分析 |
3.2.2 顾客分析 |
4 海阳电信内部条件分析 |
4.1 海阳电信产品业务分析 |
4.1.1 问题业务介绍 |
4.1.2 明星业务介绍 |
4.1.3 金牛业务介绍 |
4.1.4 瘦狗业务介绍 |
4.2 海阳电信自身优势分析 |
4.3 海阳电信营销问题分析 |
4.4 海阳电信开发农村市场能力的S和T分析 |
5 海阳电信分公司农村市场细分与定位 |
5.1 市场细分 |
5.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1 必要的市场调研 |
5.2.2 有效的市场开发 |
5.3 市场定位 |
6 海阳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 |
6.1 产品策略—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营销的产品策略 |
6.1.1 问题业务——转型业务的营销 |
6.1.2 明星业务—宽带、信息化应用的营销 |
6.1.3 金牛业务—天翼移动电话 |
6.1.4 瘦狗业务 |
6.2 价格策略——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价策略 |
6.2.1 客户满意度定价法 |
6.2.2 客户关系定价法 |
6.2.3 客户印象定价法 |
6.2.4 质量与需求匹配定价法 |
6.2.5 捆绑定价法 |
6.3 营销渠道策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渠道 |
6.3.1 直销集道 |
6.3.2 电子渠道 |
6.3.3 自有渠道 |
6.3.4 社会渠道 |
6.4 促销策略——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 |
6.4.1 广告促悄 |
6.4.2 人员推销 |
6.4.3 营业推广 |
6.5 公共关系—建立和维系与消费者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良好关系。 |
6.6 品牌营销—完善客户品牌体系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课题 |
1.“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需要。 |
2.“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3.“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及原因解析 |
三、实现“农民增收、内需扩大”,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
(6)永嘉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动因 |
1.1.1 农村通信市场的状况 |
1.1.2 农村通信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 |
1.1.3 农村通信发展的机会与潜力 |
1.2 研究主体和方法 |
1.3 本论文研究的视角与结构 |
2 电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 |
2.1 电信市场营销的定义 |
2.2 电信市场营销的发展过程 |
2.3 电信市场营销的特点 |
2.4 电信市场营销组合 |
3 永嘉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3.1.2 人口环境 |
3.1.3 经济环境 |
3.1.4 社会与文化环境 |
3.2 微观环境分析 |
3.2.1 竞争者分析 |
3.2.2 顾客分析 |
4 永嘉电信内部条件分析 |
4.1 永嘉电信产品业务分析 |
4.1.1 明星业务介绍 |
4.1.2 金牛业务介绍 |
4.1.3 问题业务介绍 |
4.1.4 瘦狗业务介绍 |
4.2 永嘉电信自身优势分析 |
4.3 永嘉电信营销问题分析 |
4.4 永嘉电信开发农村市场能力的SWOT分析 |
5 永嘉电信分公司农村市场细分与定位 |
5.1 市场细分 |
5.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5.2.1 必要的市场调研 |
5.2.2 确定农村通信的目标市场 |
5.2.3 有效市场的开发 |
5.3 市场定位 |
6 永嘉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 |
6.1 产品策略——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营销的产品策略 |
6.1.1 金牛业务——固定电话、小灵通、公话的营销 |
6.1.2 明星业务——宽带、传统增值业务的营销 |
6.1.3 问题业务——转型业务的营销 |
6.1.4 瘦狗业务——电报业务等过时的业务 |
6.2 价格策略——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定价策略 |
6.2.1 客户满意度定价法 |
6.2.2 客户关系定价法 |
6.2.3 客户印象定价法 |
6.2.4 质量与需求匹配定价法 |
6.2.5 组合定价法(捆绑定价法) |
6.3 营销渠道策略——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营销渠道 |
6.3.1 直销渠道 |
6.3.2 电子渠道 |
6.3.3 实体渠道 |
6.3.4 社会渠道 |
6.4 促销策略——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 |
6.4.1 广告促销 |
6.4.2 人员推销 |
6.4.3 营业推广 |
6.5 公共关系——建立和维系与消费者及相关者之间的长期良好关系 |
6.6 品牌营销——完善客户品牌体系 |
7 提升永嘉电信的服务质量策略 |
7.1 服务人员 |
7.2 有形展示 |
7.3 制定服务策略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浅论以价格杠杆“撬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用价格杠杆,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二、落实各项惠农价、费政策,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三、发挥价格杠杆作用, 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四、深化价格服务工作, 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
(8)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障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本文的研究框架、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 |
2 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
2.1 二元结构的涵义 |
2.2 二元结构理论 |
2.2.1 刘易斯模型 |
2.2.2 拉尼斯——费景汉模型 |
2.2.3 乔根森模型 |
2.2.4 托达罗模型 |
2.2.5 国内学者对二元结构理论的发展 |
2.2.6 对二元结构理论的简要评价 |
2.3 统筹城乡发展的涵义 |
2.4 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
2.4.1 统筹城乡空间布局 |
2.4.2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
2.4.3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 |
2.4.4 统筹城乡体制改革 |
2.5 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之间的关系 |
3 价格理论与城乡统筹发展 |
3.1 价格理论 |
3.1.1 价格体系 |
3.1.2 价格管理 |
3.1.3 收费理论与收费管理 |
3.2 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3.2.1 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3.2.2 价格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3.3 价格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3.3.1 价格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地位 |
3.3.2 价格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
4 目前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障碍 |
4.1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与传统涉农价格工作 |
4.1.1 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政策影响了农村的积累和稳定发展 |
4.1.2 显失公平的农村财政收支“剪刀差”政策,扩大了城乡发展差距 |
4.1.3 城市化进程中征用农地产生的土地价格“剪刀差”,使农民利益进步流失 |
4.1.4 城乡市场与价格监管力度“剪刀差”,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
4.2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价格障碍 |
4.2.1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
4.2.2 农产品的差比价关系不合理,导致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 |
4.2.3 农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产品产销脱节 |
4.2.4 名优特绿农产品认证费用较高以及分级标准不明确,降低了农民调整结构和认证的积极性 |
4.2.5 在对乡镇企业、龙头企业等经营实体的收费标准、项目等方面还未完全发挥出应有作用 |
4.2.6 对农村二三产业经营实体的收费尚不规范,阻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
4.2.7 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还未出台相关的价格优惠政策,使得其发展受到阻碍 |
4.3 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的价格障碍 |
4.3.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和农村经营服务收费标准的形成机制还不健全 |
4.3.2 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乱收费问题还比较严重 |
4.4 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变过程中的价格障碍 |
4.4.1 政府征用农地的土地补偿标准偏低 |
4.4.2 政府征地过程中的价格监督不到位 |
4.4.3 与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相关的价格工作尚待加强和创新 |
4.4.4 在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价格杠杆尚未完全发挥作用 |
4.4.5 有利于解决农民住房的价格工作还没有突破性方案 |
4.5 农民市民化的价格障碍 |
4.5.1 农民在城镇的生活成本过高,价格政策没有体现出扶持和倾斜 |
4.5.2 农民承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成本过高,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
4.5.3 农民在城镇的自我保障成本分担机制和收费机制尚不规范 |
4.5.4 农民在城镇的就业成本过高,中介机构和管理部门违规收费仍然存在 |
4.5.5 城市管理成本分摊收费和城市生态环境成本分摊收费没有体现出对农民工的优惠 |
4.5.6 小城镇的价格监督机制还很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
4.6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格障碍 |
4.6.1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不合理,加重了农民负担 |
4.6.2 农村公共产品收费的不规范,严重妨碍了农民的增收 |
5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对策 |
5.1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
5.1.1 创新农产品价格政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比较收益 |
5.1.2 加强价格服务工作,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
5.1.3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
5.1.4 运用价格政策,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 |
5.1.5 合理运用价格优惠政策,减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负担 |
5.2 加强农村价格常规工作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价格服务体系 |
5.2.1 加强对涉农价格的检查监督,规范市场价格行为 |
5.2.2 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
5.2.3 加强价格法制工作,严格依法行政 |
5.2.4 加强农村价格信息网络建设 |
5.2.5 建立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5.2.6 加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成本与价格的调查监督工作 |
5.2.7 加强农村价格监督体系的建设 |
5.2.8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价格信用体系 |
5.3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小城镇建设,有效推进三个集中 |
5.3.1 制订合理的土地征用价格和补偿标准,使农民失地不失利 |
5.3.2 完善价格监督体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
5.3.3 运用价格政策,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 |
5.3.4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小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
5.3.5 运用价格杠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5.3.6 维护价格秩序,保证小城镇经济健康发展 |
5.4 运用价格杠杆,鼓励农民进城务工 |
5.4.1 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种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 |
5.4.2 建立劳动力转移的信息网络平台,降低农民外出就业的成本 |
5.4.3 加强教育收费管理,降低农民发展成本 |
5.4.4 创造良好的农民外出就业环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
5.5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5.5.1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减轻农民教育负担 |
5.5.2 建立药价差率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5.5.3 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5.5.4 运用价格杠杆,消除在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价格障碍 |
5.5.5 利用价格信息资源优势,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5.5.6 推进农村资源、环保价格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
5.5.7 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价格和生产要素价格的监督机制,努力开拓物价工作新领域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9)中国居民消费的政府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政府干预居民消费的必要前提 |
第一节 政府干预与非干预 |
一、 对“政府作用”的争论和理论史的简要回顾 |
二、 政府干预的一般作用 |
三、 政府干预的特殊作用 |
第二节 居民消费的社会性和外部性 |
一、 居民消费的自然性和社会性 |
二、 居民消费的外部性影响及纠正 |
第三节 居民消费的理性、非理性及引导 |
一、 居民预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二、 当前制约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的因素 |
三、 居民消费的有限理性及导向 |
第四节 居民消费的适度与主要经济变量 |
一、 收入、储蓄与消费 |
二、 投资与消费 |
第五节 居民消费对宏观经济的效应 |
一、 从社会再生产的循环看居民消费对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性 |
二、 从GNP比例结构看居民消费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量最重 |
三、 从有效需求管理上看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重要拉动作用 |
四、 从经济结构的关联性上看居民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决定性 |
五、 从经济生活质量的内容上看居民消费对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
第二章 政府干预居民消费的职能、程式与功能分析 |
第一节 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职能 |
一、 干预居民消费是政府基本职能的范畴和延伸 |
二、 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职能定位 |
三、 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力 |
第二节 政府对居民消费的干预决策选择 |
一、 政府自身的决策选择 |
二、 居民消费行为对政府决策的策应 |
三、 企业营销企划与政府干预决策的关系 |
第三节 干预的实现途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
一、 行政手段:直接,见效快,适合在微观领域的具体项目 |
二、 分配政策:调节收入来源,影响持久,宏观性强 |
三、 财政政策:改变支付,具有整体性和保障性等调节功能 |
四、 价格政策:促进消费市场均衡,保护居民正常消费 |
五、 产业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诱导居民消费 |
六、 金融工具:调整居民消费倾向,调控作用潜力巨大 |
七、 汇率杠杆:通过影响国内市场资金量和外贸来调节消费 |
八、 法律手段:调整和规范消费行为和消费关系的主要工具 |
第四节 干预功能:促进居民消费模式的合理化 |
一、 居民消费模式的涵义与决定 |
二、 实现居民消费模式合理化的途径 |
第五节 政府干预实现程式的复杂性和时滞性 |
第三章 政府干预居民消费的机制类型及型式变化特征 |
第一节 政府对居民消费进行干预的基本机制 |
一、 抑制消费的机制 |
二、 补足消费的机制 |
三、 提倡消费的机制 |
四、 刺激消费的机制 |
五、 促进可持续消费的机制 |
六、 消费监督的机制 |
七、 保护消费的机制 |
八、 消费养成和矫正的机制 |
九、 提升消费的机制 |
十、 公平消费的机制 |
第二节 政府干预机制的型式变化特征 |
一、 从抑制性机制到刺激性机制的转变 |
二、 从单一型机制到复合型机制的转变 |
三、 从限量型机制到控质型机制的转变 |
四、 从管理型机制到服务型机制的转变 |
五、 从封闭式机制到开放式机制的转变 |
第四章 启动城乡居民消费的机制分析 |
第一节 消费启动与启动消费的政策及效应 |
一、 消费启动的历史背景:“软着陆”后的经济紧缩 |
二、 消费启动的功能:根治市场疲软与促进经济振兴 |
三、 我国消费率偏低的情况和问题 |
四、 启动消费的政策措施及效应分析 |
五、 消费难启动的原因 |
第二节 促进居民消费升级 |
一、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蓄势新一轮升级 |
二、 制约消费升级与扩大的主要因素 |
三、 着重从政策上推动居民消费升级与扩大 |
四、 着力培育居民消费热点 |
五、 优化环境,诱导居民消费 |
第三节 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消费力 |
一、 培育中高收入阶层的新消费理念 |
二、 提倡时尚消费 |
三、 扩大城市弱势群体的消费 |
四、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
第四节 增加消费市场有效供给 |
一、 供给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
二、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供给障碍 |
三、 从供给上促进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 |
第五节 开拓农村居民消费市场 |
一、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
二、 深化流通和消费体制改革 |
三、 加快城镇化步伐,拓展消费渠道 |
四、 引导和促进农村大教育消费 |
五、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六、 强化农村消费服务 |
第五章 居民消费国际化与技术措施的干预作用 |
第一节 入世加速消费国际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深刻影响 |
一、 入世对居民消费的深刻正效应 |
二、 入世对居民消费的深刻负效应 |
第二节 技术壁垒是居民国际化消费干预机制的必然选择 |
一、 技术壁垒的广泛性适应对居民消费干预的全面性 |
二、 技术壁垒的隐蔽性适应对居民消费干预的间接性 |
三、 技术壁垒实施机构的职能特性适应居民消费干预的宏观性 |
四、 技术壁垒的高门槛性适应对居民消费干预的保障性 |
五、 技术壁垒的多样性适应对居民消费干预的多重性 |
第三节 发挥技术壁垒对居民消费调节作用的措施分析 |
一、 加强技术壁垒对居民消费调控关键性问题的研究 |
二、 强化口岸管理,严把进口商品质量和疫情关 |
三、 加强口岸通关机制改革和建设,提高为居民消费把关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和资料 |
(10)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一、要建立健全市场价格调节机制, 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
二、要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
三、要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 增加农民收入 |
四、要加强农村价格管理, 整顿和规范农村价格秩序,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四、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D]. 朱辉进.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2]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的对策研究[J]. 邱道欣. 农业经济, 2013(06)
- [3]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价格障碍分析[J]. 雷芳,邱卫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 [4]中国电信海阳农村市场开发策略研究[D]. 徐佩祎.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2)
- [5]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J]. 谭泓,齐峰. 理论学刊, 2008(06)
- [6]永嘉电信农村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D]. 滕剑闯. 南京理工大学, 2008(01)
- [7]浅论以价格杠杆“撬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金赛美,刘导波.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06(05)
- [8]城乡统筹发展的价格障碍与对策研究[D]. 余梦秋. 四川大学, 2006(03)
- [9]中国居民消费的政府干预机制研究[D]. 徐明焕. 福建师范大学, 2003(03)
- [10]利用价格杠杆开拓农村市场[J]. 薛莲. 经济师,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