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浦玉忠[1](2022)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文中研究表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和时代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赋予人才培养时代元素和精神力量,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德育的实践规律,找准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做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在"跟进式"教育理念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做到全过程、全领域、全方位,同时结合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完整、循环的德育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的。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穗府办[2021]13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2021年10月26日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邓琴,张飞宇,常立侠,林丽,王月阳[3](2021)在《云南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云南中医药大学多年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程、改革举措和办学经验作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回顾,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改革方向作进一步的探讨与思考。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重点探索、研究云南中医药大学"仲景班"的组建,寻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模式和新途径,以建设人才培养特区。通过"仲景班"的筹建,以期实行资源整合和统筹管理,为云南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构建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平台。
王德军[4](2021)在《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融通——南方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承担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实现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融通,是高校特别是理工科技类大学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历来强调立德树人而忽视科技创新,现代教育重视科技创新而在立德树人方面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新时代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科技创新和立德树人的融通。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的理工科大学,致力于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创知、创新、创业"的办学特色,践行"明德求是、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建校十年来,发展迅速,从办学理念、体制模式、制度设计和活动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高亮,张文宣[5](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文中认为立德树人是对教育最高要求的诠释,时代发展赋予立德树人新内涵,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既要传承优秀基因,更要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全面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主体。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需要多元内涵建设,从主体责任意识与业务素质、育人文化环境、育人形式与内容、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等方面创新实践路径,协同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回宇,张馨元,王明扬[6](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文中研究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竞争的重要措施。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在创新人才人格塑造和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形式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如何让思政教育助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每个高校亟需关注的问题。
宗晓华,余秀兰,谢鑫[7](2021)在《追求有温度的指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德育之维》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的本科教育评价过度重视师生外显的智力成就,忽视其内隐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追求,这种"重外轻内""重智轻德"的评价导向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偏离,引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人"等诸多育人悖论。针对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维度缺失的问题,应当从"师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过程测量指标,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层面构建德育成效测量指标。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提取德育评价数据,形成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评价的德育之维。涵盖德育的本科教育评价必将更为全面地引导和激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
覃鑫渊,任少波[8](2021)在《德育共同体:建构导学关系的新视野》文中提出导学关系的和谐发展关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与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局部存在的知识与德性疏离、互动情感遮蔽、德育生态失衡,均暴露在导学关系中存在育德与传道相脱节的倾向,共同体意识有所缺位。导师与研究生命运与共,既是知识共同体,也是德育共同体,应在知识探求的过程中不断实现德性的共同成长。德育共同体强调德性养成,离不开牢固的知识根基、集体的情感关怀与优良的德育生态。以新的视野来审视研究生导学关系,应引入德育共同体理念,强调德性修养的协同性,构建集价值引领、知识探索、情感关怀与制度保障为一体的新时代导学关系。
冯春燕,刘芳芳,纪越峰,彭木根[9](2021)在《“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深化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首先探讨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进而针对信通学科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了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双分"矩阵式培养体系、"双合"特色型育人环境和"四位一体"三全型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法。该模式以服务规模化需求为导向,以精细化培养的"育"与差异性发展的"学"为抓手,在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实践成效显着,有力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吕磊,罗海峰,谢伟,王修善[10](2021)在《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文中提出高校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学科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重点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水平,分析了传统学生培养模式和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根据科研活动特殊性,以思想灵活,敢于摸索为核心,设计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型,把学生流、资金流、设施流等作为基础流,组建模型框架,利用计算机获得模型的坐标图像和二维图标,依照模型操作流程得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即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优势,组建高水平师资团队,制定系统培养计划,保证创新人才全面发展。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对高校重点实验室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融入高校德育的“全过程” |
(一)高校德育的“全过程”需要“全程”跟进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跟进高校德育 |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融入课程育人 |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融入实践育人 |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程融入管理育人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融入高校德育的“全领域” |
(一)高校德育的“全领域”需要“全员”跟进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员”跟进高校德育 |
1. 全员投入心理育人 |
2. 全员投入服务育人 |
3. 全员投入资助育人 |
4. 全员投入组织育人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进融入高校德育的“全方位” |
(一)高校德育的“全方位”需要“全面”跟进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跟进高校德育 |
1. 全面做到科研育人 |
2. 全面做到文化育人 |
3. 全面做到网络育人 |
(3)云南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优秀的成果 |
(一)傣医班。 |
(二)兰茂班、佩衡班。 |
(三)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 |
(四)素质教育。 |
二、问题及不足 |
(一)中医思维欠缺。 |
(二)临床实践技能薄弱。 |
(三)科研涵养不高。 |
三、“仲景班”筹建计划 |
(一)人才选拔。 |
(二)教师聘任。 |
(三)“一制三化”培养模式。 |
(四)全额奖学金。 |
(五)长学制培养模式。 |
四、结语 |
(4)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融通——南方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需求: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 |
二、历史镜鉴: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关系演变 |
三、实践探索:科学创新与立德树人融通的南科大模式 |
(一)在招生培养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
(二)在科技教育上的创新 |
(三)在思政教育上的创新 |
1. 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 |
2. 强化实践教学 |
3. 结合深圳创新性城市和科技大学特点,打造南科大特色思政课 |
4. 积极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 |
5. 编撰《十万个高科技为什么》 |
6. 用身边事讲述爱国故事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对立德树人的时代需求 |
二、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特征 |
(一)引领科技创新与卓越人才培养 |
(二)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
(三)“三全育人” |
(四)立德与树人的高度融合 |
(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根本要求 |
三、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之于“双一流”建设 |
四、高校立德树人的创新思维与举措 |
(一)强化责任意识和育人自觉 |
(二)提升育人队伍业务素质 |
(三)孕育校园育人文化 |
(四)依阶段性需求循序渐进引入德育 |
(五)丰富育人形式与载体 |
(六)完善“五育”内容 |
(七)构建德育评价体系与制度保障 |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
(一)引导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
(二)激发精神动力,塑造优秀人格魅力 |
(三)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
(四)加强道德认知调控,规范人才行为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
(一)明确培养目标,科学确立思政教育价值取向 |
(二)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和创新思政教育体系 |
(三)坚持以人为本,灵活运用思政教育方法 |
(四)充分利用资源,拓展创设思政教育空间环境 |
三、结语 |
(7)追求有温度的指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德育之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术轻道: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之维阙如 |
(一)大学教育评价与“立德树人”标准的偏离 |
(二)功利主义的评价取向对人才培养的异化 |
二、止于至善:大学德育的育人目标与评价要素 |
(一)德育内涵:育人之本与时代要求 |
(二)德育评价:实施过程与评价要素 |
1.师德育人,教师树立德行榜样。 |
2.课程育人,提升道德认知水平。 |
3.实践育人,磨练道德意志和行为。 |
三、知行合一:本科德育评价指标及其实现路径 |
(一)评价指标构建 |
(二)技术实现路径 |
(8)德育共同体:建构导学关系的新视野(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层透视:导学关系的现实变异 |
1. 导学间知识与德性疏离 |
2. 导学间的互动情感遮蔽 |
3. 导学间的德育生态失衡 |
二、视角引入:德育共同体理念下的导学关系 |
1. 对导学关系既有研究的脉络梳理 |
2. 德育共同体的价值意蕴 |
3. 德育共同体与导学关系的逻辑关联 |
三、路径优化:以德育共同体理念建构和谐导学关系 |
1. 涵养立德树人的高尚师德,实现导学德性的共同成长 |
2. 夯实导学团队的知识根基,走向知识与德性的深度融合 |
3. 厚植集体关怀的德育生态,提升导学间的情感温度 |
4. 强化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促进导学关系的良性发展 |
(9)“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 |
(一) 模式的内涵 |
(二) 模式的要素 |
1.导向性 |
2.依托性 |
3.过程性 |
4.保障性 |
三、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一,规模化需求。 |
第二,精细化培养。 |
第三,差异性发展。 |
四、“双分双合、四位一体”新模式改革思路 |
(一)明确新模式的内涵 |
(二)厘清新模式的要素 |
五、“双分双合、四位一体”新模式主要内容 |
(一)服务规模化需求,创设“双分”矩阵式培养体系 |
(二)面向差异性发展,打造“双合”特色型育人环境 |
1.以“科研与教学融合”引领科研育人,反哺课程育人内容 |
2.以“产业与教学融合”引领实践育人,创新课程育人载体 |
(三)立足精细化培养,创新“四位一体”三全型育人机制 |
1.以“德育为先、同向同行”为方向,加强思政工作与教学科研融合 |
2.聚焦课程育人,开展教学模式创新与课程内容创新探索与实践 |
3.聚焦科研育人,开展学术研究创新与国际培养创新探索与实践 |
4.聚焦实践育人,开展工程实践创新与校企协同创新探索与实践 |
5.聚焦管理育人,开展管理方法创新探索与实践 |
六、“双分双合、四位一体”模式培养成效 |
(一)人才培养产出与成效 |
1.规模化服务国家战略 |
2.精细化提升育人质量 |
3.差异化满足个性化发展 |
(二)培养模式应用与推广 |
1.学科建设贡献突出 |
2.推广应用与同行评价 |
3.服务社会能力增强 |
七、结束语 |
(10)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
1.1 传统学生培养模式 |
1.2 传统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
2 重点实验室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
3 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3.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型构建 |
3.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究 |
3.2.1 有效发挥高校重点实验室优势 |
3.2.2 利用多种模式,建立创新型人才团队 |
3.2.3 创新管理团队工作 |
3.2.4 签订综合培养协定书 |
3.2.5 完善的资源分配与培训 |
3.2.6 支持创新人才全面发展 |
4 仿真实验 |
5 结 语 |
四、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德育的“跟进式”路径[J]. 浦玉忠.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34)
- [3]云南中医药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 邓琴,张飞宇,常立侠,林丽,王月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3)
- [4]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融通——南方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王德军. 高教学刊, 2021(31)
- [5]“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J]. 高亮,张文宣. 教育观察, 2021(41)
-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 回宇,张馨元,王明扬. 就业与保障, 2021(19)
- [7]追求有温度的指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评价的德育之维[J]. 宗晓华,余秀兰,谢鑫. 江苏高教, 2021(10)
- [8]德育共同体:建构导学关系的新视野[J]. 覃鑫渊,任少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09)
- [9]“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冯春燕,刘芳芳,纪越峰,彭木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10]高校重点实验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吕磊,罗海峰,谢伟,王修善.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07)
标签:研究生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大学论文; 人才培养机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