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法语言的审美差异(论文文献综述)
严文学[1](2020)在《从历史档案中钩沉王了望书法的艺术真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了望是明末清初一个在世时无任何冠冕加身而被后世公认的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大家。本文梳理了他坎坷的人生历程与不凡的文艺成就,剖析了其沉于下僚的原因,并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解析了王了望书法艺术及其对现世的启示,力图史海钩沉,检索、还原王了望被历史烟尘湮没下的书法艺术的真实。
高逸吟[2](2020)在《语言生态视角下的杭州西湖语言景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杭州西湖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并于2011年作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的美享誉中外,它的美不仅在于自然山水,更在于人类编织创造的人文意蕴,在于景与人和谐共处形成的生态之美。“西湖是中国美的一种典范”,新中国以来杭州一直致力于西湖的保护与规划,新时代赋予西湖山水的人工之美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时代价值,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经验。生态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将“语言”置于自然与文化的中介位置,通过对西湖语言景观的考察,我们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生态之美。西湖语言景观具有深厚的审美内涵,这种审美观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之上。西湖语言景观的内部生态系统通过和谐的韵律、多样的词汇和汉字语码丰富的形态展现西湖一直以来对生态美学的追求,这种追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西湖语言景观与外部生态环境始终在进行和谐的互动与交流,西湖语言景观吸收自然、人文和时代的精神与元素,形成独特的生态审美意境。此外,在西湖的语言景观中仍然存在一些非生态的现象,使“西子”的面貌有了瑕疵。我们针对语言景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意见,并且认为杭州西湖的“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有更高的审美要求,以期为祖国“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朱以撒[3](2018)在《书法竞争和发展空间》文中指出一一个人在数年多次地在大展大赛中竞争得以入展获奖,的确显示了个人的才华,也就是善于竞争的才华。书法人才的发现可以通过竞争而实现,也可以不通过竞争发现人才,但社会进入到此时,还是走竞争之路,不走竞争之路自然而然地产生人才,那是过去的事,就如林散之、沙孟海这个时代的书家,不竞争
董水荣[4](2018)在《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文中认为当代大草如果没有语言伦理的建构,没有整体的大草情境的建立,大草的审美也就没有精神的内涵,当代大草滑行在技术的平面上。因此,今天回过头来察看当代书法中每一次的变革历程、书写方式的变化和精神审美的转折,就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促使当代大草的表达变迁,这种变迁所预示的正是通向书法发展的内在流向。本文就书写的技术与书法语言两种理念下的不同创作结果,对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作一些思考。
朱以撒[5](2018)在《书写语言与书法语言》文中研究表明在我们见到的以毛笔书写的文字中,很大的一部分是不能称之为书法语言的,只能是书写语言。不少人认为书法的门槛低,任何人大凡执毛笔以书,便是书法语言了,这明显是一个认识上的错误,因为无从区分书写语言和书法语言,也就混为一说,得出如此结论。实际上二者是可以区分、辨识的。作为抽象语言的表现特征,虽然都要诉诸人的视觉,诉诸人的内在感受,但是由于语言的本质不同,审美价值相距很远,
朱以撒[6](2018)在《从临摹到创作》文中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法史。个人的书法史是以精神来贯穿的,因此精神生活之始,可以从临摹言说。通常人们只把临摹当成指腕上形成的功夫,是一件手工活。如弈者之于棋谱,画工之于画谱,而弹琴如不学操缦,不能安弦,都是指腕间的动作,是技能上的熟练,从而把临摹的精神因素忽略了。临摹以追远。远古的人事过往,如今只有作品留存,今人以古人为范,其内在储存的信息,是对今人的滋养。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古代大书法家的代表作,并以此为范本而学
朱以撒[7](2017)在《我们缘何临摹》文中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书法史。个人的书法史是以精神来贯串的,因此精神生活之始,可以从临摹言说。通常人们只把临摹当成指腕上形成的功夫,是一件手工活。如弈者之于棋谱,画工之于画谱,而弹琴如不学操缦,不能安弦,都是指腕间的动作,是技能上的熟练,从而把临摹的精神因素忽略了。临摹以追远。远古的人事过往,如今只有作品留存,今人以古人为范,其内在储存的信息,是对今人的滋养。每一个人都倾向于古代大书法家的代表作,以此为范本而学之。因为大书法家之大是精神容量之大,作品含有过人的智慧和独立的审美风格,如岱岳沧海,
朱以撒[8](2017)在《从临摹展开的精神生活》文中研究指明在个人的书法史上,临摹开启了人的精神生活。人们以临摹的方式追求既往的经典、体统,面对不同的表现方法,对书体进行忠实的经营。在细致的临摹过程中,感受那个时代的书法气息、书法技能,同时吸收前人的书法精神、才情、学问。临摹生活是重复不辍的,在重复中由平面至立体,由形态至神采,由陌生至熟练,获得深刻的体验,奠定个人创作的基础。在对于范本的长期临摹中,与古为徒吟咏范式,明乎书理,感乎时变,也就能华实相扶,今古交汇,建立一个属于个人的临摹系统,逼真于前人之作的临摹,为个人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没有临摹这一精神生活过程是不可思议的,个人的书法精神生活也就失去了提升和抵达深刻的可能。
董水荣[9](2017)在《让书法批评的视点重回作品》文中研究说明作品是批评的起点,也是批评的依据。批评只有依托作品才能介入创作、寻找问题、革新观念。批评面对作品不是单纯的技术分析,批评需要卓越的审美眼光、丰富的创作经验、精深的思辨能力。重回作品,远离那种假、大、空的话语风气,批评更需要务实而朴质的文风。重回作品既是书法批评的工作方式,也是深入内心的一种精神要求。
王文贤[10](2014)在《书法风格本质论》文中研究说明书法风格本质这一概念实际上涵摄许多与书法风格建构、风格表现、风格审美等相关理论命题,故极具包容性。书法风格这个范畴,属于创作论,又属于审美表现论,还属于本体论。书法风格本质可以从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表现论,本体论以及历史文化四个方面去认识。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也绝非同一种意义上的。而书法风格本质作为美学一个重要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只有从这四个方面去阐发,才可能避免以偏概全或失之偏颇,更为接近书法风格本质。
二、书法语言的审美差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书法语言的审美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从历史档案中钩沉王了望书法的艺术真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王了望生平考辨 |
二、王了望的书法艺术成就 |
1. 筑基经典,入古不泥 |
2. 寄情毫端,书写性灵 |
3. 厚积薄发,文墨相辉 |
4. 铅华洗却,人书俱老 |
三、沉于下僚的原因解析 |
1. 寒门出身不喜攀附导致仕路蹉跎 |
2. 儒家传统的社会评价标准和审美评价标准的错位 |
3. 历史评价共性与个性的差异影响 |
四、王了望艺术研究的启示所在 |
1. 挖掘地方文化,继承经典艺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
2. 书法审美高度决定书写境界的评价尺度 |
3. 书法经典语言的显现和再度创作是书法艺术的理想追求 |
4. 执着的人生态度和坚守文化立场构成信仰的内核 |
(2)语言生态视角下的杭州西湖语言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语言景观研究概述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价值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二章 西湖语言生态的美学内涵 |
第一节 生态美学与语言生态 |
第二节 西湖语言生态的美学内涵 |
第三章 西湖语言景观内部生态系统之美 |
第一节 韵律和谐之美 |
第二节 词汇多样之美 |
第三节 语符汉字之美 |
第四章 西湖语言景观外部生态系统之美 |
第一节 自然之美 |
第二节 人文之美 |
第三节 时代之美 |
第五章 西湖语言景观规划建议 |
第一节 西湖语言景观非生态现象 |
第二节 生态视角下西湖语言景观的规划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书法竞争和发展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4)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书写技术与书法语言的区别与关系 |
有了书法语言才有更为深刻的对话 |
反抗技术崇拜, 转向语言表达 |
结语 |
(8)从临摹展开的精神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9)让书法批评的视点重回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立足作品, 是书法批评的起点 |
立足作品, 是书法批评专业的要求 |
一、面对作品的艰难 |
二、面对作品的公平 |
三、面对作品是批评写作的源泉 |
立足作品, 透过技术看精神 |
一、作品批评不是技术描写 |
二、作品批评朝书法语言转向 |
三、作品批评要有精神视力 |
结语 |
(10)书法风格本质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有关书法风格本质的研究现状 |
三、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解决问题 |
四、研究的方法及研究的重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书法风格及其本质概述 |
第一节 风格阐释 |
第二节 风格本质特征 |
第三节 书家风格与作品风格 |
第二章 书法风格类型与表现形态 |
第一节 风格类型 |
第二节 风格意识 |
第三节 风格定位 |
第四节 风格定力 |
第三章 从书法创作论角度看风格本质 |
第一节 论非正常的创作技法——颤笔 |
第二节 侧锋之妙———侧锋取妍、取态与创作情感 |
第三节 经验模式隐型文化书法创作——崇祯御押对书法创作的启示 |
第四节 书法“偶然”创作的哲学启示——哲学观念之下的书法创作 |
第五节 欣赏与接受是书法创作过程的延续 |
第四章 从审美表现论角度看书法风格本质 |
第一节 审美想象 |
第二节 审美接受 |
第三节 “品味”的审美形态 |
第四节 “二度创作”的审美创造 |
第五节 论素淡——如何把握并体现素淡 |
第六节 “展览风格”的审美表现 |
第七节 论习气——关于习气与风格的关系 |
第五章 从本体论的角度看风格本质 |
第一节 书法形式的本体定位 |
第二节 书法形式因素对风格的影响 |
第三节 书法语言表达方式 |
第四节 书法语言的探索与建构 |
第五节 书法本体意识及作用 |
第六章 从历史及文化的角度审视书法风格本质 |
第一节 个人风格 |
第二节 地域风格 |
第三节 时代风格 |
第四节 个人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三位一体”交互作用 |
第五节 个人风格、地域风格、时代风格交互作用下的典范——论张瑞图、黄道周小楷意义 |
第六节 文人简札的书法风格特色与文化演绎——以黄宾虹致黄居素简札为例论之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书法语言的审美差异(论文参考文献)
- [1]从历史档案中钩沉王了望书法的艺术真实[J]. 严文学. 档案, 2020(08)
- [2]语言生态视角下的杭州西湖语言景观研究[D]. 高逸吟.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3]书法竞争和发展空间[J]. 朱以撒. 福建艺术, 2018(12)
- [4]当代大草表达的变迁——让书写技术向书法语言转向[J]. 董水荣. 书画艺术, 2018(03)
- [5]书写语言与书法语言[J]. 朱以撒. 福建艺术, 2018(02)
- [6]从临摹到创作[J]. 朱以撒. 书画艺术, 2018(01)
- [7]我们缘何临摹[J]. 朱以撒. 福建艺术, 2017(08)
- [8]从临摹展开的精神生活[J]. 朱以撒. 中国文艺评论, 2017(11)
- [9]让书法批评的视点重回作品[J]. 董水荣. 中国书法, 2017(22)
- [10]书法风格本质论[D]. 王文贤.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