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章思楠[1](2019)在《论王英琦散文的情感救赎》文中指出作为当代文坛一位极具个性的散文家,王英琦散文里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就是情感救赎。她在散文里拯救了自我,完成了自我超越,也让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睿智哲思。她的散文作品经历了三个创作阶段,每个创作阶段分别对应王英琦散文不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随着王英琦自身经历的变化,她的散文创作所关注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从自然风光,到人与社会的关系,最后转而对于哲学的关注。通过对王英琦不同的写作身份进行观照,可以发现王英琦散文中不同的情感需求和救赎方向。首先从“天涯浪女”身份出发,王英琦试图在自然风光和人与人的相处中建造一个美好的梦幻世界,从而抚慰她的孤独人生,这是王英琦散文创作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时期王英琦散文创作的整体情感态度是浪漫的温暖的;其次,从“弃儿”身份出发,王英琦渴望通过寻求民族根和找寻精神家园来缓和自己矛盾的内心,这是王英琦的第二个创作阶段,在这一时期王英琦的散文创作情感基调主要是矛盾和痛苦;最后,从“散文家”身份出发,王英琦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为文学和人生建立了一种执着于事物本质的追求和信仰,从而为自己有限的生命找到了终极真理,实现了从前期向外转寻求归属到后期向内转反思内心的自我超越过程,因此这一阶段的整体情感氛围是超脱的通透的。无论处于哪个创作阶段,王英琦的散文都能呈现出在找寻情感寄托和人生真理的路途中所散发的别具一格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光辉。
牛静民[2](2016)在《守望精神家园——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英琦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散文作家中极具个性的一位。奇特的人生经历、坚韧的抗争意识和不倦的求道精神,共同构成了其丰富、复杂的人生世界和精神世界,孕育于其散文创作之中。王英琦大气的历史文化散文,个性的女性散文,知性的哲理思辨散文,均已成为当代散文创作不可多的佳作,为中国当代女性作家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马奖[3](2009)在《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文中研究指明王英琦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成熟起来的女性散文作家。她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她那艰辛苦难的生存境遇,为她提供了厚实的人生体验和丰厚的艺术土壤。她那九死不悔的求道精神,使其散文精神由最初对民族历史文化、对女性主体价值的思考,转而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着追问。这其间,展现了王英琦那颗焦灼之心苦苦求索的历程。对此,本文从三方面展开论述:一、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最初,生活和事业上的“曾经沧海”让作家走向旷野,书写了从西双版纳到南国花城,从西北漫漫荒漠到东北白山黑水的见闻感受。为辉煌历史在今天的失落而焦虑而悲叹。二、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80年代中后期王英琦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身为女性,王英琦一方面对女性的生命经验有着深刻切身的体悟,一方面对女性的主体命运进行悠远的思考,以自己特有的言说方式呼唤女性要“美丽的活着”。三、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英琦由对女性主体存在价值的思考,更多转向对文学和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探索上。她冲破一切生存假象和表面困厄,确立了抗拒尘俗的决绝姿态和求道殉道的终极信仰相统一的启蒙救赎的人文立场。王英琦那大气磅礴的“历史文化遗迹”系列散文,那具有鲜明女性主体意识的系列散文,那九死不悔寻求心灵归宿的哲理思辨性散文,使其散文成为当代散文园地里的一棵奇葩,为当代散文创作图景添加重彩一笔,为当代女性散文创作突破自身“内囿性”提供有益的借鉴。
陈远[4](2008)在《论散文创作个性与作者个性之间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在散文创作中,作家自身的个性与精神特质通过其作品表现出来。散文创作的实质就是个性化的另辟蹊径,它最能表现个人的东西,透过作品能洞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作品更能体现作者"自己的声音"。
刘纪新[5](2007)在《丰富的人生体验 执着的生命追问——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文中提出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执着的理性思考是构成王英琦散文艺术魅力的两个重要方面。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为她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和情感积淀,"壮游"的经历、不幸的家庭生活、与"斗筲菜农"为伍、"求书问哲"使她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深刻的理性思考使她的散文具有了相当的思想深度。对民族文化、人类文明的思考,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对生命终极关怀的执着追问,都将历史、现实和自身经历相融合,使其创作不落俗套。
宋丹[6](2001)在《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文中研究指明王英琦的散文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感情的世界。……她自由率真地将自己的怨、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喜怒哀乐,对人生的追求以及长期形成的内心欲望及创伤和屈辱,透过话语喷发出来。……她把自己的感情体验毫无遮掩地倾吐给读者,把读者视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心对心坦诚地讲,使读者为之动情。
二、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1)论王英琦散文的情感救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在山水和人情中抚慰孤独人生 |
第一节 渴望山水人文的治愈与洗礼 |
一、洗涤人性的情感寄托 |
二、超越小我的情感体验 |
第二节 寻找温暖心灵的关怀与慰藉 |
一、感恩旅途的美好相逢 |
二、歌颂淳朴的家乡人情 |
第二章 在荒漠与俗世中拯救无根自我 |
第一节 西北荒漠的孤苦流放 |
一、在废墟遗址中逃避孤寂人生 |
二、在民族忧愤中消融矛盾内心 |
第二节 远郊乡村的精神守望 |
一、“贫民意识”的强烈复苏 |
二、人类苦难的终极关怀 |
第三章 在哲学与宗教中叩问终极价值 |
第一节 追求事物本质的哲思 |
一、在无功利的创作中塑造平和内心 |
二、在道德律的建构中释放内省灵魂 |
第二节 信仰和平仁爱的真理 |
一、于人类命运的思索中完成自我反思 |
二、在宗教情怀的指引下唤醒道德拯救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热切奔放——民族主义情感表达 |
1.1 神州孤旅 |
1.2 “不该遗忘” |
2 率真直露——女性主体意识呈现 |
2.1 女性身体经验的言说 |
2.2 女性主体命运的反思 |
3 凝重幽远——人生终极意义求索 |
3.1 抗拒尘俗 |
3.2 叩问终极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论散文创作个性与作者个性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散文创作个性的理论发展 |
二、成就不同个性的生活环境与社会心理 |
三、文如其人:从文字中窥见其个性 |
四、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王英琦散文的情感救赎[D]. 章思楠.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2)
- [2]守望精神家园——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J]. 牛静民.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7)
- [3]在焦灼中寻求心灵的归宿 ——王英琦散文精神嬗变论[D]. 马奖. 广西民族大学, 2009(06)
- [4]论散文创作个性与作者个性之间的关系[J]. 陈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5]丰富的人生体验 执着的生命追问——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J]. 刘纪新.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2)
- [6]真诚与个性的魅力——评王英琦的散文创作[J]. 宋丹. 写作,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