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鳗鱼池塘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林明辉,魏泰莉,马林,颜曦,张瑞泉,张溢卓[1](2021)在《广东淡水养殖业发展战略的日本经验借鉴》文中研究指明广东省淡水养殖业走在全国前列,多次推动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广东省淡水渔业结合科技力量和官民合力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摸索出独特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九大名优淡水养殖品种养殖产量全国第一,在品牌化和养殖模式创设上成绩良好。此外,广东省高经济价值鱼类和观赏鱼类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这恰恰是日本淡水养殖业的优势。日本在高经济价值水产品发展战略以及观赏鱼发展战略上具有独特的成功经验,结合广东省鳗鲡、河豚等名优水产品养殖业以及淡水观赏鱼产业的发展优势,未来广东淡水养殖业需注重外销多元化发展、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助力中国由水产养殖大国向水产养殖强国转变。
陈文生[2](2020)在《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文中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鳗鱼养殖的安全和卫生水平,文章就鳗鱼的养殖管理和病害的防治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鳗鱼养殖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主要病害,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可以帮助鳗鱼养殖户更好地进行养殖活动。
钟全福,樊海平,林煜,蔡荔萱[3](2020)在《我国鳗鲡产业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了解鳗鲡产业的标准化体系现状,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对我国鳗鲡产业相关的标准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我国鳗鲡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的与鳗鲡养殖生产和加工流通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提出了标准的制、修订建议,并对进一步加快鳗鲡产业绿色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进行了展望,旨在以标准引导和促进鳗鲡产业的健康发展。
陈建华[4](2019)在《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文中提出潮安县澳立达水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3月,是一家集鳗鱼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属下有养殖基地近百亩,拥有进口全自动烤鳗生产线一套,年可产烤鳗产品100~300 t,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体系采用HACCP、GMP、SSOP控制生产和产品质量。注重原料源头的质量控制,持续进行无公害鳗鱼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升产品安全卫生水平,强化生产过程中产品卫生质量管理,确保了产品卫生质量,做到了源头有监控、过程可追溯,出口有保障。产品深受客户青睐。
陈建华[5](2019)在《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文中研究指明潮安县澳立达水产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鳗鱼养殖、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属下有养殖基地100多亩,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质量体系采用HACCP、GMP、SSOP控制生产和产品质量。注重原料源头的质量控制,持续进行无公害鳗鱼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升产品安全卫生水平,强化生产过程中产品卫生质量管理,确保了产品卫生质
钟小庆,吴亚梅,陈耀根,宋雄伟,彭志东[6](2019)在《探秘第一线——记佛山市顺德区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巡礼》文中提出佛山市是广东省7个内陆地级市之一,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区,其中顺德区是中心区的核心区。该区主要是通过珠江冲积和围垦而成,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优良,作为广东省最早的水产养殖基地,该区曾以"桑基鱼
张怖青[7](2017)在《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鱼虾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生物膜技术和生物絮团技术作为健康养殖新技术,都具有改良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等作用,均已获得一定的推广应用,但生物膜技术仍存在进一步提高水处理效率和饲料利用率等问题,生物絮团技术则存在如何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生物絮团沉积量过大的问题等。本研究在对单项生物膜技术和生物絮团技术开展对比试验研究基础上,通过集成创新,构建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并应用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的养殖,研究了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物膜与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对比选取6个养殖桶随机分为3组,一组设置占水体比例7.1%的生物膜净水栅作为生物膜组,一组添加复合碳源(红糖:糖蜜:淀粉:日投饵量=0.53:0.53:0.3:1)作为生物絮团组,另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期间,生物膜组及生物絮团组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浓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生物絮团组对水中氨氮、活性磷的去除效率优于生物膜组,生物膜组对水中亚硝酸盐氮、COD的降低效果优于生物絮团组;对于水体中细菌总数和异养菌数,生物絮团组>生物膜组>对照组(P<0.05),对于水体中弧菌数,生物膜组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生物絮团组29.1%、34.5%(P<0.05),且生物膜组、生物絮团组弧菌数占细菌总数的比例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50.2%、59.7%(P<0.05);生物絮团干物质中含粗蛋白46.6%,粗脂肪9.1%。试验期间,生物膜组换水率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生物絮团组70.8%、74.1%(P<0.05),鳗鲡成活率显着高于对照组5.3%(P<0.05)。生物絮团组花鳗鲡成活率及生长速度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3.9%和14.7%(P<0.05)。(2)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养殖中的条件优化研究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生物膜净水栅3个设置密度(0%、7.1%、10.6%)、红糖3个添加水平(0%、36%、53%)、淀粉3个添加水平(0%、20%、30%)、糖蜜3个添加水平(0%、38%、53%)等不同组合对生物膜生物絮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生物膜净水栅设置密度取第2水平(7.1%),红糖、糖蜜添加量分别取第3水平(日投饵量的53%)、淀粉添加量取第3水平(日投饵量30%),此时既有利于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浓度,又能降低饲料系数并提高花鳗鲡的生长速度。(3)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选取9个室内养殖桶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处理组Ⅰ、处理组Ⅱ和对照组。处理组Ⅰ、Ⅱ均设置占水体比例7.1%的生物膜净水栅,并按日投饵量的75%分别添加红糖、淀粉;对照组不做处理。结果表明:处理组Ⅰ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活性磷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43.5%、38.3%、32.4%、22.4%、35.8%、32.9%(P<0.05);处理组Ⅱ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总磷含量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27.2%、51.7%、37.8%、33.3%、20.4%(P<0.05);两处理组水体中细菌总数、异养菌数达到107 CFU/mL,其中处理组Ⅰ水体中细菌总数、异养菌数最高,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134%、127%(P<0.05),两处理组弧菌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45%以上(P<0.05);两处理组生物絮团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高于42%,粗脂肪含量高于7.0%;处理组Ⅰ换水率、饲料系数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48.9%、12.6%(P<0.05),生长速度及特定增长率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37.8%、21.3%(P<0.05);处理组Ⅱ换水率显着低于对照组57.4%(P<0.05),生长速度显着高于对照组14.9%(P<0.05)。(4)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土池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选取6口室外养殖池塘随机分为2组,一组设置生物膜净水栅作为处理组,另外一组不设置生物膜净水栅为对照组,处理组每天按投喂量的30%添加红糖。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处理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总氮、活性磷及化学需氧量(COD)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39.8%、36.5%、36.4%、19.9%、21.6%、4.41%(P<0.05);处理组养殖水体细菌总数及异养菌数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47.5%、77.3%(P<0.05),而弧菌数显着低于对照组43.7%(P<0.05);处理组藻类密度及蓝藻相对密度分别显着低于对照组51.3%、31.6%(P<0.05),而硅藻相对密度显着高于对照组44.4%(P<0.05);试验期间形成的生物膜生物絮团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平均含水率85.0%,干物质中含粗蛋白40.6%、粗脂肪6.5%;处理组饲料系数显着低于对照组26.1%(P<0.05),对虾养殖成活率、起捕规格、虾产量分别显着高于对照组32.6%、18.3%、56.9%(P<0.05)。综上所述,虽然应用生物膜技术或生物絮团技术均能获得一定的改良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效果,但本研究通过对这2个技术的集成创新,构建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鱼虾养殖,能够获得更好的水质改良、有效控制水体中生物絮团沉积量,改良养殖系统微生态环境,降低饲料系数并提高养殖鱼虾生长速度的效果。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必将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泓泉[8](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认为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陈学豪[9](2015)在《再谈鳗鱼的养殖管理:Ⅱ水质管理与调控》文中研究说明1水泥池的水质管理1.1池底结构鳗鱼水泥池底要求建成锅底型,在锅底最低处(一般在池中央)设一个排污口,以方便鳗鱼高密度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残饵等污物随时排出;池底有3种类型即水泥底、沙或砂石底和沙包土底(石灰、沙和红土混合);水泥底和沙包土底排污方便,但无净化水质能力;而沙或砂石底可一定程度净化水质,但会残留一些污物,第1年使用效果较好,第2年起虽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但在沙或砂石中会滋生大量
郑顺泉[10](2014)在《山区土池养殖欧洲鳗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998—2013年在福建省尤溪县喑头村、永安市大湖村、梅列区的忠山坂等地驻点进行土池欧鳗养殖,平均产量达到1.01.5 t/667 m2,饲料系数为1.41.8,养殖成活率85%95%,年创利润为1万3万元/667 m2,这15年来我们以出售菜鳗为主,出售规格为4203 500 g/尾。经过多年养殖积累了丰富养殖经验,未发生过重大的病害。1池塘条件1.1土池养殖要求要保持土池生态环境的稳定,池塘不渗漏水,池堤坚固不倒,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
二、鳗鱼池塘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鳗鱼池塘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广东淡水养殖业发展战略的日本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广东省淡水渔业发展历程 |
2 广东省淡水渔业发展战略 |
2.1 九大名优淡水养殖品种领先全国 |
2.2 品牌化和养殖模式战略 |
2.2.1 草鱼———“345”现代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 |
2.2.2 鳜鱼———优良品种培育与健康生态养殖模式 |
2.2.3 鲈鱼———大口黑鲈“优鲈3号”优化培育模式 |
2.2.4 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技术 |
2.2.5 南美白对虾———分段式健康养殖技术 |
3 日本淡水渔业发展的经验 |
3.1 淡水高经济价值水产品发展战略 |
3.1.1 鳗鱼养殖成为淡水养殖支柱产业 |
3.1.2 鳗鱼养殖发展战略 |
3.2 观赏鱼锦鲤战略 |
4 日本淡水养殖经验对广东省的启示 |
4.1 外销多元化发展 |
4.2 淡水养殖业绿色发展 |
4.3 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攻关 |
(2)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鳗鱼养殖管理技术 |
1.1 场地选择 |
1.2 场地建设及设施 |
1.3 水质培养 |
1.4 放养密度 |
1.5 投饵 |
1.6 水质管理 |
1.7 鳗鱼品种选择 |
2 鳗鱼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
2.1 真菌病 |
2.2 烂鳃病 |
2.3 肠炎病 |
3 结束语 |
(3)我国鳗鲡产业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鳗鲡产业发展现状 |
2 我国鳗鲡标准体系现状 |
2.1 养殖生产环节 |
2.1.1 养殖产地环境、用水水质及尾水排放标准 |
2.1.2 鳗鲡及其鱼苗、鱼种种质质量标准 |
2.1.3 养殖技术标准 |
2.1.3 病害检疫与防治技术标准 |
2.1.4 饲料、渔药等投入品标准 |
2.2 加工与流通环节标准 |
2.3 质量安全及检测方法标准 |
2.3.1 质量安全管理标准 |
2.3.2 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标准 |
3 展望 |
(4)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场地的选择 |
2 养鳗场的建造及配套设施 |
3 池塘清整、放养前的水质培养 |
4 放养密度 |
5 投饵 |
6 水质管理 |
6.1 水温 |
6.2 pH值 |
6.3 溶解氧 |
7 病害防治 |
7.1 生态防治 |
7.2 药物防治 |
8 结论 |
(5)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场地的选择 |
2. 养鳗场的建造及配套设施 |
3. 池塘清整、放养前的水质培养 |
4. 放养密度 |
5. 投饵 |
6. 水质管理 |
7. 病害防治 |
(6)探秘第一线——记佛山市顺德区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巡礼(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产养殖乌鳢 |
二、高效养殖加州鲈 |
三、全人工养殖褐塘鳢 |
四、池塘养殖鳗鱼 |
五、推广养殖黄颡鱼 |
六、中华鳖高产与雄性二次养殖 |
结束语 |
(7)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鱼虾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 |
1.2 生物膜技术概述 |
1.3 生物絮团技术研究现状 |
1.3.1 生物絮团的概念及组成 |
1.3.2 生物絮团形成的影响因素 |
1.3.3 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
1.4 研究背景、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生物膜与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结果 |
2.3.1 生物絮团形成情况 |
2.3.2 水质理化因子动态变化 |
2.3.3 微生物因子动态变化 |
2.3.4 生物絮团营养成分 |
2.3.5 养殖结果 |
2.4 分析讨论 |
2.4.1 对水质理化因子的改良效果 |
2.4.2 对微生物因子的调控 |
2.4.3 养殖效果分析 |
2.5 小结 |
第3章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养殖中的条件优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结果 |
3.3.1 生物絮团形成情况 |
3.3.2 水质理化因子 |
3.3.3 微生物因子指标 |
3.3.4 养殖结果 |
3.4 分析讨论 |
3.4.1 不同处理对水体生物絮团形成的影响 |
3.4.2 对水质的改良效果 |
3.4.3 对水质微生物因子的调控 |
3.4.4 养殖效果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生物絮团形态观察 |
4.3.2 生物絮团形成量 |
4.3.3 水质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 |
4.3.4 养殖环境微生物动态变化 |
4.3.5 絮团营养成分 |
4.3.6 养殖结果 |
4.4 分析讨论 |
4.4.1 生物膜生物絮团形成情况 |
4.4.2 生物膜生物絮团微生态调控 |
4.4.3 对水质理化因子的改良效果 |
4.4.4 絮团营养成分分析 |
4.4.5 养殖效果 |
4.5 小结 |
第5章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土池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方法 |
5.3 结果 |
5.3.1 生物膜生物絮团形成情况 |
5.3.2 水体理化因子动态变化 |
5.3.3 生物膜、生物絮团微生物因子动态变化 |
5.3.4 生物絮团营养成分 |
5.3.5 养殖结果 |
5.4 分析与讨论 |
5.4.1 生物膜生物絮团的形成 |
5.4.2 生物膜生物絮团微生物调控作用 |
5.4.3 对水质的改良效果及机理 |
5.4.4 絮团营养成分分析 |
5.4.5 养殖效果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1.1 生物膜与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
6.1.2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养殖中的条件优化 |
6.1.3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花鳗鲡幼鳗工厂化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
6.1.4 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土池凡纳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
6.1.5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起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一、对渔村的关注 |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
一、特点 |
二、经验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
后记 |
(9)再谈鳗鱼的养殖管理:Ⅱ水质管理与调控(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池的水质管理 |
1.1池底结构 |
1.2遮阴 |
1.3拔臭与排污 |
1.3.1拔臭 |
1.3.2排污 |
1.3.3换水 |
1.3.4水质调控 |
1.3.5选别与搬移 |
2池塘的水质管理与调控 |
2.1清塘与培水 |
2.1.1清塘 |
2.1.2消毒 |
2.1.3培养水色 |
2.2池塘水质调控 |
2.2.1机械增氧 |
2.2.2放养密度 |
2.2.3投喂品质好的鳗鱼饲料 |
2.2.4稳定水色 |
2.2.5蓝绿藻调控 |
2.2.6泥水界面营养交换技术 |
(10)山区土池养殖欧洲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池塘条件 |
1.1 土池养殖要求 |
1.2 池塘条件 |
1.3 配套设施 |
2 池塘消毒及水质培养 |
2.1 消毒 |
2.2 水质的培养 |
3 种苗放养 |
3.1 放养时间 |
3.2 苗种质量 |
3.3 放养规格和放养密度 |
3.4 混养鱼类 |
4 水质管理 |
4.1 水温 |
4.2 p H值 |
4.3 溶解氧 |
5 投饵管理 |
5.1 饲料选择 |
5.2 投饵时间 |
5.3 日投饵量 |
6 病害防治 |
6.1 预防措施 |
6.1.1 彻底清池 |
6.1.2 稳定水质 |
6.1.3 定期使用消毒剂 |
6.1.4 定期使用杀虫剂 |
6.1.5 定期内服 |
6.2病害治疗 |
6.2.1 车轮虫病 |
6.2.2 小瓜虫病 |
6.2.3 指环虫病 |
6.2.4 细菌性烂鳃 |
6.2.5脱黏病 |
四、鳗鱼池塘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淡水养殖业发展战略的日本经验借鉴[J]. 林明辉,魏泰莉,马林,颜曦,张瑞泉,张溢卓. 农业展望, 2021(01)
- [2]鳗鱼养殖管理和病害防治[J]. 陈文生. 广东蚕业, 2020(12)
- [3]我国鳗鲡产业标准体系的现状与分析[A]. 钟全福,樊海平,林煜,蔡荔萱. 第十七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20
- [4]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J]. 陈建华.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0)
- [5]粤东无公害鳗鱼养殖管理技术要点[J]. 陈建华. 科学养鱼, 2019(10)
- [6]探秘第一线——记佛山市顺德区水产养殖技术创新巡礼[J]. 钟小庆,吴亚梅,陈耀根,宋雄伟,彭志东. 渔业致富指南, 2019(07)
- [7]生物膜生物絮团技术在鱼虾精养殖中的应用研究[D]. 张怖青. 集美大学, 2017(01)
-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9]再谈鳗鱼的养殖管理:Ⅱ水质管理与调控[J]. 陈学豪. 当代水产, 2015(01)
- [10]山区土池养殖欧洲鳗技术[J]. 郑顺泉. 水产养殖,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