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浅谈高中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一、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汪杰[1](2021)在《高中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模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余训练是学校完成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阶段的体育学习,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对高中生来说,在繁杂的学业中进行适当的课余体育运动,也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将从课余训练的重要性、高中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以及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金娜[2](2020)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输送奠定了基础。本文以研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为出发点,根据研究参训学生、教练员、训练情况及相关保障等方面,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问调查法及实地考察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结论如下: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所开设的项目根据所占比例依次为足球、田径、篮球、排球等,其他项目的开展较少,多数学校的羽毛球、健美操、武术等项目都没有得到发展,所开设的体育项目不均衡,缺乏多样性。2、就参训学生而言,男女比例差异大,年龄范围基本在16岁至19岁;每天的训练时间和周训练次数整体情况较合理,但每年参加6次以上比赛的参训学生仅占13.4%,另外还有5.9%的没有参加过比赛;在心理方面,参训学生非常自信及自信共占68%,但对心理放松的方法非常熟悉及较为熟悉的仅仅共占36.2%。3、在参训学生动机方面,90.5%的是想通过体育高考升入大学,而且训练持非常积极态度的参训学生占41.5%,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看出不同年级的参训学生在训练态度方面(P<0.05)有显着差异。4、在参训学生文化课成绩方面,85.1%的参训学生在班级排名一般及以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看出男生和女生在文化课成绩方面(P<0.05)存在显着性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看出不同年级的参训学生在旷课情况方面(P<0.05)、在课前、课后进行预习和复习方面(P<0.05)、课堂上做笔记方面(P<0.05)有显着差异,但在迟到早退情况方面(P>0.05)、主动看书、学习方面(P>0.05)没有显着差异。5、就教练员而言,主要以男性为主,女性相对较少,年龄区间在30-49岁的占比70%;55%的教练员的参训动机是出于事业心、责任心,而近三年未发表论文的占比47.5%;教练员绝大多数参加过培训,但大部分参加培训次数是不固定的。6、就家长而言,总体对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较支持,但大部分家长对于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参与程度较低。就有关保障而言,部分学校体育器材未能满足学生训练需要。学校对参训学生的管理规章制度不是特别齐全。学校领导对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较为重视。教练员对带课余体育训练补助的满意程度较低,而97.6%的参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没有补助。

鲍君鉴[3](2019)在《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台州市各市、县、区高中(男子)课余篮球训练为研究对象,以随机选取的八所高中的16名教练员、130名学生(男)和130名家长为调查对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参加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的教练员、学生、家长以及影响训练的保障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发掘该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的成功经验,同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台州市篮球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结论:(1)该市高中篮球传统项目学校的篮球水平较高,其他学校有待提高。(2)教练员制定的训练内容比较合理,但训练计划需短、中、长期全面考虑。(3)教练员采用了科学的选材方式,但学生的“学训矛盾”较为突出。(4)教练员常年带队,有着合理的年龄结构和较高的学历,但其科研能力较弱,接受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次数较少。(5)该市级部门相关领导重视篮球训练,但部分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6)家长对孩子的训练支持度较高,但是担心训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7)该市开展课余篮球训练的高中具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建议:(1)扩大参训的人口基数,注重小学-初中-高中梯队的建设,形成“一条龙”训练网模式。(2)在中、长期训练计划的指引下做好短期训练计划。重视学年训练计划,让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练员要据赛事和学生状态制定合理训练内容。(3)联合老师、家长及学校一起提出解决“学训矛盾”的方案。(4)相关部门领导应注重教练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继续进修学习,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教练员来分享经验。(5)校有关领导应响应上级号召,重视篮球训练的发展,肯定教练员的付出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6)教练员和科任老师应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关注学生成长,消除家长担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陈胜松[4](2018)在《以羽毛球训练为例,浅析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体育课余训练的有效开展,弥补了体育课课时的相对不足,为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羽毛球训练为主,对高中生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高军[5](2017)在《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具有高年龄段的特征,是基础训练形式,具体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性、间断性和不追求极限的特点,只有合理把握这些特点并制定科学的训练方式,才能够保证课余体育训练效果,实现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水平。一、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对高中课余体育训练进行系统的分析,发现高中课余体育训练表现出多种特点,值得进行系统的分析。其一,明显的基础性训练和专项训练相结合的特征。高中

神瑞梅[6](2017)在《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管理与组织形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民族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更是不断推进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课余体育作为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丰富课余活动的功效,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然而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人员众多,涉及内容繁杂,那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组织,将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我国学校体育进行深化改革的必经之路。本论文通过对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进行研究调查,结合地区特色对其管理及组织形式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达到提高课余体育活动实施质量的目的,充分发展课余体育活动,推进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调查选取顺德区20所中小学校学生、体育教师和相关领导为调查对象,对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的管理与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初步研究结果认为:1、顺德区中小学校有71.8%的管理者对课余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且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管理与组织水平较高。但各校在体育场地设施、经费和时间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各阶段及性别方面对课余体育活动的认识存有部分差异,但总体情况良好。2、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机构设置较为合理,职责划分具体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完善,并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但这种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行政干预较强,计划性突出。3、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在各阶段也不尽相同。相对而言,小学阶段开展较好,组织形式也相对丰富,而初中和高中阶段则与小学存在一定差距。针对以上调研结果特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1、改善课余体育活动条件,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2、建立健全课余体育活动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3、突破传统课余体育模式,构建双板块活动体系

周星秀[7](2016)在《长沙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通过科学的训练和传授体育知识,发展中学生身体素质,输送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挖掘学校体育人才的潜力、丰富课余训练的形式。《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学校应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训练,有条件的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开展中学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全名健身活动普及的重要因素,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是我国开展学校课余训练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对体育的影响和运动训练特性的变化,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如何迎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多元型人才等问题。这也使得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体系基础薄弱,投资不足,无法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又要满足社会需求等矛盾日趋显露。作者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模式研究课题中把“社会化”作为未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究。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前言,讲述了选题的主要依据,目的及意义,以及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梳理。第二章主要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三章是研究成果与分析,主要分析了目前长沙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主要方式以及现状;主要从课余体育训练的索取层面,互助层面以及服务层面进行了研究;针对于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更新思维方式,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建立以学校为重点以社会为纽带的开放型训练网络;制订和完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法规;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应大力提倡为社会服务等。第四章主要是结论和建议结论主要包括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存在的问题总结以及对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现状总结。建议主要包括:积极寻找企业赞助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发挥学校本身的教育优势探索建立教体合作关系;加强与附近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稳固的协作关系;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建立现代化的体育俱乐部。

俞礼春[8](2016)在《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体育特色学校的训练是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体育特色学校利用特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将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有效地进行渗透和结合,为国家储备和输送了大量的田径竞技人才。但是,由于起步较晚,虽然已逐渐开始发展与普及,但发展还不成熟,训练开展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这就需要广大体育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以加快田径特色学校训练的改革,促进田径特色学校训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的课余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察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8所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的基本状况、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课余田径训练现状与后勤保障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影响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显示:1.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有明确和完善的评估与管理体系,运行模式以独立运行模式为主、办训模式单一。2.安徽省级田径专项特色学校教练员以男性中青年为主,执教年限较长;以本科学历以及中高和中一职称为主;教练员曾获得的运动技术等级较低;教练员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教练员参加岗位培训次数相对较少;教练员执训动机明确。3.安徽省级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运动员来源以招收特长生为主;运动员参加系统训练的周期较短;文化成绩不太理想,学训矛盾仍然存在;运动员以考取大学为主要目标,人才输送渠道比较单一4.安徽省级田径专项特色学校教练员训练计划的制定不够全面,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基较为理想;选材的科学性需要提高;部分学校的训练队规模较小;教练员带队参加各级比赛的机会较少;训练队每周训练次数和时间基本符合要求,大部分学校都能利用寒假或暑假坚持课余训练。5.安徽省级田径专项特色学校领导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比较重视;场地与器材能够满足课余田径训练的需要,但有些条件仍需完善;训练经费能够满足训练的需要,但训练经费来源途径较少。6.影响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因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社会因子、运动员因子、训练因子、参赛因子、教练员因子、管理因子、态度因子、心智因子。7.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提升策略主要包括:加大政策宣传、创新特色办训模式、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重视人才培养与输送、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完善竞赛制度、改善后勤保障条件。

赵寿友[9](2015)在《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和体育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的中间环节。如何搞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充分发挥课余体育训练的功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总结的课题。颍上县拥有较多的适合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队伍,但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制约了颍上县课余体育训练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以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为研究对象,主要以颍上县县直初中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各乡镇自然初级中学共29所初中学校从事课余体育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教练员、运动员及训练的实施与保障三个方面,在对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对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得出了以下相关结论:1、安徽省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女性少,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少;教练员重视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训练动机普遍具有功利性;教练员无训练补助,参加岗位培训机会少;三类学校中,县直学校教练员学历、年龄结构不合理。2、运动员以男生为主,集中在九年级;参加项目以田径、手球、排球为主,参加训练动机以考取省重点高中为主;每年参加比赛次数较合理,对文化课学习有正确的认识。3、运动员输送到省市专业队的较少,输送到其他业余运动队和高一级学校的较多;选才以传统的经验为主;教练员无制定训练计划的意识,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成绩不显着;运动员家长让孩子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动机是考取重点高中;学校领导不重视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训练经费、场地器材等问题突出。基于此建议如下:首先,县直初中学校要多招聘大学本科及其以上学历的教练员,适当调整男女教练员比例,创造条件,多为乡镇中心校和自然校的教练员提供培训机会。其次,教练员要帮助运动员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课余体育训练的关系,激发运动员正确的学习动机,特别要鼓励县直初中的女学生多参加课余体育训练。再次,教练员训练要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不能盲目训练。最后,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要多关注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乡镇中心校和自然初级中学扶植力度要更大,适当减轻教练员的工作量,要重新定位教练员在学校教师中的地位,落实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补贴,从而提高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运动员参加训练的积极性。

关卫国,马强[10](2014)在《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中业余运动训练是我国向上一级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而田径是高中体育生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它既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又是其它运动项目的基础,所以绝大多数学校都设有田径运动队,以便组织学生进行课余训练,参加各级比赛,并最终参加体育高考,让学生能顺利升入高等院校。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练员在训练的安排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训练的效果,也影响了学生最后的升学,为了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二、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余训练的重要性
    (一)为广大学生进行运动员选拔提供空间
    (二)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三)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
二、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
三、进行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措施
    (一)积极走出课余训练的误区,完善运动竞赛制度
    (二)处理好文化课学习和课余训练的矛盾
    (三)利用体育课进行训练
    (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体育课进行有效训练
    (五)培养学生兴趣,主动进行训练
    (六)加强运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七)促进学校体育队的全面发展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概念的界定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国内现状研究
        2.3.1 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动机研究
        2.3.2 学校课余体育项目的现状研究
        2.3.3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研究
        2.3.4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影响因素的研究
        2.3.5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对策研究
    2.4 国内外研究综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访问调查法
        3.2.5 实地考察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项目的分布情况
    4.2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参训学生情况
        4.2.1 参训学生年龄、性别、血型的情况
        4.2.2 参训学生的训练动机与态度情况
        4.2.3 参训学生参加比赛的情况
        4.2.4 参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4.2.5 参训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熟悉情况
        4.2.6 参训学生人际关系情况
        4.2.7 参训学生心理素质情况
    4.3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情况
        4.3.1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4.3.2 教练员的参训动机与训练态度情况
        4.3.3 教练员的科研情况
        4.3.4 教练员参加培训情况
        4.3.5 教练员对参训学生的选材情况
    4.4 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情况与相关保障情况
        4.4.1 训练频率情况
        4.4.2 训练负荷与训练手段情况
        4.4.3 教练员训练计划、训练方法、辅助设施的情况
        4.4.4 参训学生运动损伤情况
        4.4.5 学校的保障情况
        4.4.6 家庭的保障情况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3)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
        1.3.2 国内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内容制定情况调查分析
        3.1.1 训练计划
        3.1.2 体能训练
        3.1.3 技术训练
        3.1.4 战术训练
        3.1.5 心理训练
    3.2 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3.2.1 学生的身高指标
        3.2.2 学生的训练年限
        3.2.3 学生的选材
        3.2.4 学生的动机
        3.2.5 学生的训练与学习情况
        3.2.6 学生的运动等级
    3.3 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教练员情况调查分析
        3.3.1 教练员的学历情况
        3.3.2 教练员的年龄结构
        3.3.3 教练员接受专业培训及继续教育情况
        3.3.4 教练员对工资待遇状况及激励机制的满意度情况
        3.3.5 教练员的科研情况
    3.4 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家长情况调查分析
        3.4.1 家长对学生参加课余篮球训练的价值认知调查
        3.4.2 家长对学生参加课余篮球训练的动机
        3.4.3 家长眼中的“学训矛盾”
        3.4.4 家长对学生参加课余篮球训练的经济投入情况
    3.5 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保障因素情况
        3.5.1 训练器材及场地设施情况
        3.5.2 参训时间、次数情况
        3.5.3 学校领导对球队建设的重视程度
    3.6 影响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的因素分析
        3.6.1 制定的训练计划不够合理
        3.6.2 学生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
        3.6.3 教练员业务能力学习机会较少
        3.6.4 教练员的科研能力不足
        3.6.5 家长眼中的“学训矛盾”
        3.6.6 学校领导对球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专家)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教练员调查问卷
附录4 家长调查问卷
附录5 效度检验

(4)以羽毛球训练为例,浅析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兴趣为出发点
二、以趣味性教学为主
三、评价方式多元化

(5)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二、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主要方式
    1. 持续训练法。
    2. 间歇训练法。
    3. 变换训练法。

(6)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管理与组织形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课余体育活动
        2.1.2 课余体育活动管理
        2.1.3 课余体育组织形式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访谈法
        3.2.4 观察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管理现状
        4.1.1 管理要素
        4.1.2 管理体制
        4.1.3 管理过程
    4.2 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现状
        4.2.1 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锻炼组织形式
        4.2.2 顺德区课余体育训练及竞赛组织形式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改善课余体育活动条件,为其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5.2.2 建立健全课余体育活动管理网络,提高管理效能
        5.2.3 突破传统课余体育模式,构建双板块活动体系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长沙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课余训练社会化研究
        1.3.2 国内课余训练社会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课余训练社会化的概念解析
        3.1.1 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概念
        3.1.2 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类别
        3.1.3 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必要性
        3.1.4 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特点
    3.2 长沙市中学课余训练社会化的现状
        3.2.1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索取层面
        3.2.2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互助层面
        3.2.3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服务层面
    3.3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3.3.1 制度层面的问题
        3.3.2 沟通层面的问题
        3.3.3 需求层面的问题
        3.3.4 利益层面的问题
    3.4 完善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对策
        3.4.1 更新思维方式,促进学校体育社会化
        3.4.2 建立以学校与社会联动的开放型沟通网络
        3.4.3 制订和完善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制度和法规
        3.4.4 明确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利益主体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的现状
        4.1.2 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社会化存在的问题
    4.2 建议
        4.2.1 建立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渠道
        4.2.2 探索建立教体合作的制度
        4.2.3 明确学校之间的利益关系
        4.2.4 满足社会需要,引进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附录1: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调查问卷
附录2: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致谢

(8)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育特色学校
        2.1.2 课余训练
    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2.2.1 有关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的研究
        2.2.2 有关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考察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4.1.1 分布慨况
        4.1.2 管理体系
        4.1.3 办训模式
        4.1.4 工作要求
    4.2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面临的困惑
    4.3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4.3.1 教练员性别情况
        4.3.2 教练员年龄结构及执教年限
        4.3.3 教练员学历与职称情况
        4.3.4 教练员运动等级情况
        4.3.5 教练员科研情况
        4.3.6 教练员岗位培训状况
        4.3.7 教练员执训动机
    4.4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运动员现状调查分析
        4.4.1 运动员来源
        4.4.2 运动员输送情况
        4.4.3 运动员年龄及训练年限
        4.4.4 运动员文化课学习情况
        4.4.5 运动员参训动机
    4.5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4.5.1 目标定位
        4.5.2 选材情况
        4.5.3 训练计划的制定
        4.5.4 训练计划的执行
        4.5.5 训练分组形式
        4.5.6 每周训练次数与时间安排
        4.5.7 训练方法的选择
        4.5.8 参加竞赛情况
    4.6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后勤保障现状调查分析
        4.6.1 领导对课余训练的重视程度
        4.6.2 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及家长对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态度
        4.6.3 训练场地设施
        4.6.4 训练经费的保障
    4.7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运动员视角
        4.7.1 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4.7.2 因子确定
        4.7.3 影响因子分析
        4.7.4 小结
5 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提升策略
    5.1 加大政策宣传
    5.2 创新特色办训模式
    5.3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5.4 重视人才培养与输送
    5.5 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5.6 完善竞赛制度
    5.7 改善后勤保障条件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1.1.1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诉求
        1.1.2 课余体育训练在学校体育中的意义
    1.2 选题意义
        1.2.1 课余体育训练的教育功能
        1.2.2 课余体育训练有利于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1.2.3 课余体育训练有利于构建校园文化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
        1.3.2 关于课余体育训练存在问题方面的研究
        1.3.3 关于后备人才的培养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教练员现状
        3.1.1 教练员的性别情况
        3.1.2 教练员的学历、年龄及职称
        3.1.3 教练员的带队年限
        3.1.4 教练员的训练动机现状
        3.1.5 教练员带队补助情况
        3.1.6 教练员的岗位培训现状
        3.1.7 教练员对运动员文化课学习的关注情况
    3.2 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运动员现状
        3.2.1 运动员的性别情况
        3.2.2 运动员所在年级分布情况
        3.2.3 运动员参加项目分布情况
        3.2.4 运动员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动机
        3.2.5 运动员每年参加比赛情况
        3.2.6 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3.2.7 运动员对文化课学习的看法
    3.3 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实施与保障现状
        3.3.1 选材情况
        3.3.2 训练计划制定情况
        3.3.3 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3.3.4 训练时间和强度
        3.3.5 运动员的日常管理、输送和家庭支持状况
        3.3.6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经费现状
        3.3.7 训练场地和器材设施现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1 . 1体育生文化课
    1 . 2教练员训练水平
    1 . 3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认识不足
    1 . 4高中课余体育训练并不追求极限负荷
2解决对策
    2 . 1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科学协调运动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2 . 2合理安排练习顺序与间隔时间
    2 . 3引导学生明确奋斗目标, 端正训练态度
    2 . 4处理好训练与放松的关系
3结语

四、谈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课余训练和运动竞赛模式分析[J]. 汪杰.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1(02)
  • [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普通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与对策研究[D]. 金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台州市高中课余篮球训练开展现状研究[D]. 鲍君鉴.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4]以羽毛球训练为例,浅析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J]. 陈胜松. 体育风尚, 2018(09)
  • [5]高中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分析[J]. 高军. 吉林教育, 2017(40)
  • [6]顺德区中小学课余体育活动管理与组织形式的研究[D]. 神瑞梅. 广州体育学院, 2017(03)
  • [7]长沙市中学课余体育训练的社会化研究[D]. 周星秀.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8]安徽省级高中田径专项特色学校课余训练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俞礼春. 扬州大学, 2016(02)
  • [9]颍上县初中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研究[D]. 赵寿友. 淮北师范大学, 2015(09)
  • [10]高中体育生课余训练对策研究[J]. 关卫国,马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4(14)

标签:;  ;  ;  ;  

浅谈高中课外体育锻炼的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