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系统数据专网规划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永旺,霍娟娟[1](2021)在《京张大数据走廊发展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以及京张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情况,总结数据中心发展趋势,梳理了互联网行业、金融行业、传媒行业、央企总部、政府以及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场馆分布等对数据存储、传输、处理和备份的需求,并结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分析了京张大数据产业发展协同需求,对京张大数据走廊的数据中心和京张大数据专网布局进行了研究。
周晋南[2](2020)在《南昌电网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研究和设计》文中指出本文对配电网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有关技术特点、目前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的论述和分析,通过用电管控平台对电网动态检测和高效控制及电网中各个电力设备元件的运行状态的监视与控制,实施对用电负荷的监控、配变状态的监测、抄表的集中管理、用电异常的判别等操作,从而可分析研究电网在运行过程中的缺陷和故障,有效地提高配电系统网络运行的可靠性。经过对用电服综合平台相关的研究工作和平台设计,从主站开始,包括从平台接入点和各个层统计的设计,优化管控平台的硬件及软件的配置,从平台系统技术层面上开始,对平台接入点根据不同功能模块进行分层分区,相应的模块依据不同功能进行设计,实现平台终端与系统间的信息交换,完成平台数据信息量的实时传送是由整个通信网由终端业务节点接口到业务主站之间一系列传送实体数据。同时,整个主站系统运行安全保障是由平台主站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等设计来实现的。最后对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使用进行未来展望,分析功能应用的方式,展示平台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运用的情况和效果。本文在完善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是建立在充分理论论证的基础上,通过推进电网建设和用电智能管控平台的搭建,为南昌电网用电服务管控技术发展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对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未来进行了相关的展望。
朱佳星[3](2019)在《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高新技术被运用到基层社区的建设中,基层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社区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急需改变。2008年,美国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致力于实现“智能化”、“互联化”和“感知化”,而智慧地球在城市、社区方面的开创性应用就是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智慧社区相对于智慧城市有投资少、回报快、容错率高等优点,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国外发达国家智慧社区的建设相比,我国智慧社区的建设存在发展相对较晚,相关产业没有完全成熟,综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论文结合上述问题,对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CiteSpace、Yaahp、SPSS等软件,开展了如下工作:(1)本论文研究了国内外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具体包括发展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典型做法及案例。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主要从关注民生、重视先进技术、强调市场驱动和扩大涉及面这4个方面去建设智慧社区,而国内智慧社区的建设主要在建设公共信息平台、关注智能养老、应用智能家居、推行社区基础设施智慧化这4个方面展开。同时本论文也分析了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2)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的研究,将智慧社区综合评价系统分为5大方面22个主要因素,以这些要素建立了智慧社区层次结构模型,并运用1——9评价尺度方法,构造了成对比较判断矩阵。同时根据这些要素设计了调查问卷,得到相应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检验了所得数据的可靠性和效度。(3)本论文对智慧社区各系统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求解,运用Yaahp软件求出了各阶层、各要素的权重,即根据权重得出了居民对智慧社区各要素的关注度,建立了智慧社区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对智慧社区建设的优劣进行了评价,检验了已建立的判断矩阵是否满足基本一致性问题,从而确保了判断矩阵的合理性。(4)本论文结合以上的研究,从技术方面呈现四化、应用方面既全面又深入、产业方面协同联动与产业链发展、系统建设方面渐进式发展4个方面对智慧社区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图[15]表[53]参[74]
丁德忠,马海军[4](2018)在《浅谈流域梯级水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的综合防护》文中认为以田湾河流域梯级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为基础,分析了电力监控系统传统安全防护的不足,介绍了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日志审计、主机加固、恶意代码检测综合防护技术在水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的应用。
徐俭[5](2018)在《扬州市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技术方案设计》文中提出本文从建设目标、总体架构、网络拓扑结构、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前端主要技术系统、乡镇(街道)级插播设备、村(社区)级插播设备、传输覆盖网络、接收终端等方面,总结了扬州市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技术方案设计体会。
郝洪涛,薛伟[6](2017)在《从集客业务视角看青岛有线电视数据专网管理新思路》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广电运营商集客业务迅速发展,由此带来数据专网运维的新难点。基于近四年山东广电网络青岛分公司四市两区每年、每月的光缆抢修次数统计分析,提出了将专线数据业务从市区业务中剥离、属地化管理的建议,以更好地支撑集客业务的发展。
朱佳骏[7](2017)在《城域分组传送网的系统优化》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近几年传送网络的发展趋势,全球业务网都处于发展转变的时代。一方面,各类通信运营商都要将早期的的语音类型的业务转变为现有的IP化的数据类全业务,传输所承载的业务从主要为TDM业务到IP业务的大转型;另一方面传统的GSM网络以及CDMA网络以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传送网终将承载大颗粒业务例如LTE,小区宽带等。目前的网络承载早已无法满足这种爆炸式增长的需求。那么如何调整PTN网络达到所需要的带宽,又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呢?这些问题已经是当前通信运营商迫切所要面对的课题。本论文首先研究了通信的发展以及PTN网络的基本原理。然后本论文针对全网流量爆炸式增长的问题,提出流量分离的一种手段,并在实际网络中验证实施效果。最后在现有的网络架构基础上,研究承载业务的安全性问题,使用有效的保护技术提出PTN网络的可靠性提升方案。本论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切实优化现有分组传送网系统,达到对前台业务的一个有力支撑。
吴伟辉[8](2017)在《面向城市管理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十分重要。其以物联网为基础使得政务数据的管理更加清晰、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城市管理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杨昌辉,武文婷[9](2016)在《从传统到智慧:基于社会化发展目标的智慧社区管理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口流动日趋频繁以及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升,产生了诸多不适应现实社区管理发展的问题。以信息技术革新为背景,智慧社区管理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各地也纷纷展开试点工作。但各地社区管理流程、组织设计往往针对单个社区而设定,所受的特殊化前提、限制很多,不适合社会化的推广。本文从可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入手,定义了智慧社区的概念,对比了传统社区、现代社区与智慧社区模式的异同,分别从前期审核、中期建设及后期运营等方面分析了智慧社区在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设计、信息孤岛、信息安全、持续运营等方面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分析智慧社区应有的结构模块和服务体系,从而进行社会化标准智慧社区管理设计。最后从政府、企业、社区三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杨建栋[10](2016)在《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并被各国纳入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中。近年来,中国的物联网相关产业及技术应用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城市管理领域,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和电力是城市生命线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有机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生活、生产的保障。迫切需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运行体征实时监控,提高城市生命线的管理水平和预防预测及处置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平稳运行。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从分析城市生命线管理现状和主要问题出发;结合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为研究背景研究了物联数据专网网络选型和设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与组件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管理、网络传输、应用支撑方面关键技术;并将这些技术研究成果应用到液化气监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中效果显着。本研究对于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实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为其实施建设提供一套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专网;提供一个高效实用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提供一组普适便捷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与组件。本研究在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的研究如下:(1)物联数据专网网络选型与设计研究,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需求,根据传感设备分布特点,通过比较3G技术(WCDMA、CDMA 2000、TD-SCDMA、WMAN),B3G技术(FDD-LTE、TD-LTE、LTE-A、IEEE 802.16m),以及WiFi Mesh、McWiLL等通信技术,基于TD-LTE技术进行专网的网络设计。重点研究了核心网络设计、网络覆盖和性能方面设计、接入网的详细设计和网络安全架构研究。EPC核心网设计为全IP网络,设计具有安全可靠、支撑路由优化和本地输出、高效的空口和系统能力、动态资源分配、自适应重传等特点;网络覆盖和网络性能设计基于Okumura-Hata模型按照不同地域进行优化和定制研究;依托该设计方案建设的接入网络利用波束赋形技术和同频组网和异频组网相结合的技术可提高上下行链路的性能,同时上下行信道具有互逆性,解决了对感知层所获得的数据的中长距离传输问题,提供一个全覆盖、便捷、方便的接入网络,可满足北京市各级政对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的应用需求。(2)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以城市生命线管理中的液化气监测系统传感设备为研究对象,围绕着多传感器数据融合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加权平均、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统计决策理论、证据推理、模糊推理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的分析,结合液化气监测系统多传感器应用特点和控制结构;选择采用加权平均数据融合算法作为液化气监测系统的数据融合算法进行设计。以液化气监测传感数据为对象,研究并设计了一套数据融合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液化气监测管理系统中,以液化气监测现场的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为实验对象验证算法的可用性和适用性。(3)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其数据处理层算法研究,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是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软件部件,是衔接相关硬件设备和业务应用的桥梁。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的需求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主要面临屏蔽异构性、实现互操作和信息的预处理等方面的问题。重点研究普遍适用于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中的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该架构可实现各种标签和传感器等感知元件与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过滤、数据格式转换,具有统一的传感信息接入标准,具有对传感信息进行身份认证和安全传输的能力。同时基于液化石油气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监控影像等海量的信息数据特点,综合各种方法的利弊以及针对当前液化石油气监控的应用特点,在旋转门压缩算法(SDT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应用中间件数据处理层改进的有损数据压缩方法(ISDT算法),用于提高数据的压缩率和性能;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及实际系统中的应用预研。(4)液化气监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该系统是城市生命线实时监测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示范预研。该系统研究从液化石油气监测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从系统总体架构、软件架构、网络架构、数据流程、终端和接口、系统安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示范系统的设计研究。应用示范系统建设成果是对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领域的物联网数据专网网络选型设计、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和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改进的有损数据压缩方法(ISDT算法)的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成果的验证,为进一步推广提供重要的经验。
二、交通系统数据专网规划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交通系统数据专网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京张大数据走廊发展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分析 |
1.1 数据中心规模持续增长 |
1.2 云边协同架构逐步落地 |
1.3 绿色节能引导区域规模化部署 |
1.4 数网协同保障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 |
2 京张大数据走廊需求分析 |
2.1 行业用户需求分析 |
2.1.1 信息服务业 |
2.1.2 金融行业 |
2.1.3 传媒行业 |
2.1.4 央企总部 |
2.1.5 科研单位 |
2.1.6 政府部门 |
2.1.7 冬奥会场馆 |
2.2 京张大数据产业发展协同需求 |
3 布局研究 |
3.1 数据中心布局主要考虑因素 |
3.2 数据中心布局建议 |
3.3 网络布局主要考虑因素 |
3.4 京张大数据专网布局建议 |
4 结束语 |
(2)南昌电网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研究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目前国外研究状态 |
1.1.2 国内研究现状 |
1.1.3 国内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
1.1.4 研究建设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必要性 |
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 |
第2章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技术 |
2.1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技术要求 |
2.2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数据监测 |
2.3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监测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总体方案设计 |
3.1 引言 |
3.2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建设原则 |
3.3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主站系统建设 |
3.3.1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主站系统逻辑架构 |
3.3.2 系统软硬件配置 |
3.4 平台接入的分层设计 |
3.4.1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设计 |
3.4.2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分层 |
3.5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模块结构设计及功能说明 |
3.5.1 负荷管理模块结构设计 |
3.5.2 配变监测模块结构设计 |
3.5.3 集中抄表模块结构设计 |
3.5.4 用电异常模块结构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通信设计 |
4.1 前言 |
4.2 平台通信网络选取原则 |
4.2.1 平台终端通信方式 |
4.2.2 平台通信网络系统软硬件配置 |
4.2.3 平台主站系统安全防护方案 |
4.3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保障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 |
5.1 引言 |
5.2 引言 |
5.2.1 平台主站系统的应用 |
5.2.2 平台系统配变监测功能应用 |
5.2.3 平台系统负荷控制功能的应用 |
5.2.4 异常用电检测处理功能应用 |
5.2.5 系统低压采集功能应用 |
5.3 进一步工作方向 |
5.4 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应用效果 |
5.4.1 降低电力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 |
5.4.2 尽可能实现节能减排效果 |
5.4.3 提升电力可靠性拉动经济 |
5.4.4 提升服务水平增加社会效益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智慧社区发展概述 |
1.2.1 智慧社区发展简述 |
1.2.2 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基本组成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 |
2 国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研究 |
2.1 日本智慧社区发展论述 |
2.1.1 日本智慧社区发展背景 |
2.1.2 日本智慧社区发展简述 |
2.1.3 日本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
2.1.4 日本智慧社区主要内容 |
2.1.5 日本智慧社区服务系统 |
2.1.6 日本智慧社区发展典型案例 |
2.2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论述 |
2.2.1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背景 |
2.2.2 新加坡智慧社区发展历程 |
2.2.3 新加坡智慧社区服务内容 |
2.2.4 新加坡智慧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
2.2.5 新加坡智慧社区典型技术 |
2.3 其他国家智慧社区发展论述 |
2.3.1 美国智慧社区发展概述 |
2.3.2 芬兰智慧社区发展概述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国智慧社区发展现状研究 |
3.1 国内研究状况概述 |
3.2 香港智慧社区发展论述 |
3.2.1 香港智慧社区发展背景 |
3.2.2 香港智慧社区服务内容 |
3.2.3 香港智慧社区信息服务系统 |
3.3 北京智慧社区发展论述 |
3.3.1 北京市智慧社区现状简述 |
3.3.2 北京市智慧社区主要内容 |
3.3.3 北京市智慧社区典型案例 |
3.4 国内智慧社区存在的问题 |
3.4.1 “智慧社区”概念的界定不明确 |
3.4.2 地区发展差异极大 |
3.4.3 管理模式严重滞后 |
3.4.4 人文关怀程度低 |
3.4.5 共建意识缺乏 |
3.4.6 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不够全面 |
3.4.7 专业人才匮乏 |
3.5 对策研究 |
3.5.1 夯实基础,丰富内容 |
3.5.2 制定、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
3.5.3 鼓励社会各方主体参与建设 |
3.5.4 强化人文关怀和社区养老 |
3.5.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3.6 本章小结 |
4 智慧社区层次构造及SPSS数据分析 |
4.1 智慧社区各系统层次结构模型构造 |
4.2 问卷调查结果 |
4.3 SPSS数据分析 |
4.3.1 基础数据分析 |
4.3.2 SPSS可靠性统计 |
4.3.3 SPSS效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智慧社区各系统综合评价模型求解 |
5.1 AHP(层次分析法)简介 |
5.1.1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 |
5.1.2 层次分析法的工作程序 |
5.1.3 评价尺度 |
5.2 要素对比 |
5.3 Yaahp求解权重 |
5.4 综合权重求解 |
5.5 构造智慧社区综合评价体系表 |
5.6 一致性检验 |
5.6.1 基本一致性检验 |
5.6.2 阶层2各要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6.3 阶层3各要素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 |
5.7 本章小结 |
6 智慧社区未来发展趋势 |
6.1 技术方面呈现四化 |
6.2 应用方面既全面又深入 |
6.3 产业方面协同联动与产业链发展 |
6.4 系统建设方面渐进式发展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存在的不足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扬州市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技术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建设目标 |
(1) 满足技术先进性要求 |
(2) 满足本市地域性应急事件处置需要 |
(3) 横向对接本市应急信息发布部门 |
(4) 上下级系统联动、平台互联互通 |
(5) 支持快速高效的应急处置 |
(6) 实现分级分类分人群的信息发布 |
(7) 利用现有广电覆盖网络资源 |
(8) 满足系统安全、信息发布可管可控要求 |
(9) 平战结合 |
(10) 系统标准规范、可扩展 |
3 总体架构 |
4 网络拓扑结构 |
5 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 |
5.1 横向对接应急信息发布部门 |
5.2 纵向对接江苏省应急广播平台 |
5.3 纵向对接县 (区) 级应急广播平台 |
5.4 平台主体应用需求 |
(1) 预警信息下发 |
(2) 灾情现场回传 |
(3) 救灾资源展示 |
(4) 应急指挥 |
(5) 应急信息下发效果评估与分析 |
(6) 市台节目转播与应急广播信号播出的自动切换 |
5.5 应急广播覆盖及接收监管监测需求 |
5.6 信息安全需求 |
5.7 网络安全需求 |
6 前端主要技术系统 |
6.1 应急广播前置系统 |
6.2 江苏省应急广播平台对接设备 |
6.3 县 (区) 级应急广播平台对接设备 |
6.4 制作播发系统 |
6.5 调度控制系统 |
6.6 监管监测系统 |
6.7 应急指挥系统 |
6.8 存储及服务器设备 |
6.9 网络及信息安全设备 |
6.1 0 信号传输适配设备 |
(1) IP化数字音频编码器 |
(2) IP化音频节目数据复用器 |
(3) DVB-C适配器 |
(4) RDS编码控制器 |
(5) IP数据适配器 |
(6) DTMB适配器 |
(7) 扬帆APP适配器 |
7 乡镇 (街道) 级插播设备 |
8 村 (社区) 级插播设备 |
9 传输覆盖网络 |
9.1 四模传输覆盖网路 |
9.2 广电网络乡镇骨干网接入方案 |
9.3 基于DVB/IP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的应急广播传输系统 |
9.4 基于DVB-C网络及机顶盒终端显示的应急广播传输系统 |
1 0 接收终端 |
(1) 智能音柱 |
(2) 智能收扩机 |
(3) 无源音柱 |
(4) 大喇叭 |
(5) 终端前置多模适配器 |
(6) 楼宇电视屏 |
(7) 小区LED屏 |
(8) 户外大屏 |
(9) 城市公共广播终端 |
(10) 机顶盒 |
(11) 公交移动电视屏 |
(12) 扬帆APP智能终端 |
1 1 结语 |
(6)从集客业务视角看青岛有线电视数据专网管理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 集客业务发展前景看好 |
2 青岛分公司业务发展现状 |
3 数据专网运维面临的挑战 |
4 数据专网组网管理新思路 |
5 总结 |
(7)城域分组传送网的系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分组传送网的发展历程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分组传送网(PTN)原理 |
2.1 PTN基本概念与特点 |
2.1.1 PTN各产品网络定位及介绍 |
2.2 IP路由基础和静态路由 |
2.3 MPLS基础 |
2.3.1 MPLS概述 |
2.3.2 MPLS LSP建立和MPLS转发 |
2.3.3 MPLS OAM |
2.4 分组时钟同步技术 |
2.4.1 同步的基本概念 |
2.4.2 移动回传网络同步系统 |
2.4.3 同步以太 |
2.5 PTN网络总体建设要求 |
2.5.1 PTN网络建设总体要求 |
2.5.2 PTN网络建设技术要求 |
2.5.3 PTN网络组网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TN流量分离方案 |
3.1 流量首要问题分析 |
3.2 江阴PTN网络现状分析 |
3.2.1 江阴市核心层网络布局 |
3.2.2 江阴市汇聚层网络布局 |
3.3 目标确定 |
3.3.1 网络流量分析与网络架构分析 |
3.3.2 方案的选定与评估 |
3.4 对策制定 |
3.5 方案实施 |
3.5.1 汇聚环专项优化 |
3.5.2 实施效果 |
3.5.3 效益分析 |
3.6 后续深度优化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TN可靠性提升方案 |
4.1 可靠性提升方向分析 |
4.2 传统的保护方案 |
4.3 结合现有保护技术制定LTE业务保护新方案 |
4.3.1 LAG/MC-LAG |
4.3.2 VRRP |
4.3.3 FRR |
4.4 LTE业务保护新方案 |
4.4.1 方案确立 |
4.4.2 方案结果模拟 |
4.4.3 现网部署成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面向城市管理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政务物联网数据专网体系规划设计 |
1.1 感知终端层 |
1.2 无线传感接入层 |
1.3 政务物联数据专网层 |
1.4 有线网络层 |
1.5 应用支撑子层 |
1.6 应用终端子层 |
2 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网络设计 |
2.1 网络覆盖设计 |
2.2 网络性能设计 |
3 面向城市管理的政务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效果分析 |
4 结语 |
(10)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
1.2.1 物联网定义及特征 |
1.2.2 国际物联网发展现状 |
1.2.3 国内物联网发展现状 |
1.2.4 物联网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
1.2.5 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 |
1.3 城市生命线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
1.3.1 城市生命线管理现状 |
1.3.2 城市生命线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
1.3.3 城市生命线管理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
1.4 城市生命线应用示范概述 |
1.4.1 应用示范的背景 |
1.4.2 应用示范的目标与建设内容 |
1.4.3 系统总体架构 |
1.4.4 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
1.5 论文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研究目标 |
1.5.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6 本文的结构 |
第2章 物联数据专网网络选型与设计研究 |
2.1 引言 |
2.2 物联数据专网面临的主要需求 |
2.2.1 应用领域需求 |
2.2.2 应用项目需求 |
2.2.3 应用类别及数据需求 |
2.2.4 网络功能与性能需求 |
2.3 物联数据专网网络体系研究 |
2.4 专网无线技术对比及选型研究 |
2.4.1 无线技术概述 |
2.4.2 无线技术性能对比分析 |
2.4.3 选型结论 |
2.5 基于TD-LTE技术的专网网络设计 |
2.5.1 EPC核心网网络 |
2.5.2 网络覆盖 |
2.5.3 网络性能 |
2.5.4 TD-LTE接入网 |
2.5.5 IP地址规划 |
2.5.6 路由规划 |
2.6 TD-LTE安全架构设计 |
2.6.1 LTE/SAE的安全架构 |
2.6.2 LTE安全特征 |
2.6.3 LTE安全体系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概述 |
3.2.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起源与现状 |
3.2.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定义与模型 |
3.2.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分类 |
3.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研究 |
3.3.1 液化气监测的多传感器系统特点和控制结构 |
3.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主要算法及比较 |
3.3.3 液化气监测中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
3.4 液化气监测的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实验 |
3.4.1 液化气监测系统环境的算法实验 |
3.4.2 加权数据融合算法在液化气监测中的数据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其数据处理层算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总体架构研究 |
4.2.1 中间件分层模型设计 |
4.2.2 中间件总体架构研究 |
4.2.3 中间件应用框架设计 |
4.3 数据处理层数据压缩算法研究 |
4.3.1 无损压缩方法 |
4.3.2 有损压缩方法 |
4.3.3 ISDT算法 |
4.4 仿真实验与应用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液化气监测监控物联网应用示范 |
5.1 引言 |
5.2 项目的建设内容及意义 |
5.2.1 项目建设内容 |
5.2.2 项目意义 |
5.3 应用的关键技术和研究成果 |
5.3.1 物联数据专网在项目中的应用 |
5.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研究的应用 |
5.3.3 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架构及其数据处理层算法研究应用 |
5.4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5.4.1 系统总体目标 |
5.4.2 系统总体架构 |
5.4.3 系统软件架构 |
5.4.4 系统网络架构 |
5.4.5 系统数据流程设计 |
5.5 系统设计与实现 |
5.5.1 终端系统与接口设计 |
5.5.2 市级监测平台软件设计 |
5.5.3 丰台区监测平台软件设计 |
5.5.4 数据库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交通系统数据专网规划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京张大数据走廊发展布局研究[J]. 刘永旺,霍娟娟.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1(04)
- [2]南昌电网用电服务综合平台的研究和设计[D]. 周晋南. 南昌大学, 2020(01)
- [3]国内外智慧社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D]. 朱佳星.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4]浅谈流域梯级水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的综合防护[A]. 丁德忠,马海军. 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18年学术交流会暨“川云桂湘粤青”六省(区)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8
- [5]扬州市市级应急广播平台技术方案设计[J]. 徐俭. 广播电视信息, 2018(10)
- [6]从集客业务视角看青岛有线电视数据专网管理新思路[J]. 郝洪涛,薛伟. 中国有线电视, 2017(12)
- [7]城域分组传送网的系统优化[D]. 朱佳骏.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9)
- [8]面向城市管理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规划设计研究[J]. 吴伟辉. 电子测试, 2017(11)
- [9]从传统到智慧:基于社会化发展目标的智慧社区管理方式研究[A]. 杨昌辉,武文婷. 第十一届(2016)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 2016
- [10]面向城市生命线管理的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杨建栋.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