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楠[1](2021)在《系统构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太原六十四中为例》文中指出
苏欣[2](2021)在《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世界各国交流沟通日益频繁,文化差异成为继语言之后阻碍人们得体交流的主要因素之一。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语言教学必须要融入文化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表达能力。我国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将文化意识定为五大整体课程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对跨文化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小学是英语启蒙阶段,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仅能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更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形成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阅读课是英语中重要课型之一,阅读材料体现语言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模式,阅读是学生信息输入的主要方式。因此本研究主要探索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本研究以人教版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为蓝本,分析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进行为期5个月的文化教学实践,探索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最后,通过跨文化水平前、后测成绩和跨文化策略满意度调查问卷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同时检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水平能否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相关策略得以提高。研究发现:(1)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可以从知识层面和交际层面进行分类,知识层面的跨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目的语国家的节日习俗、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地理气候、文学艺术、行为规范等内容;交际层面的跨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称谓语、问候语、告别语、介绍语和对一般请求、赞扬、道歉的适当反应。(2)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策略主要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引入策略、文化内容增补策略、文化现象对比策略、文化情景创设策略、文化活动实践策略和文化内容课后扩充策略。(3)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运用相关策略得到提高,具体体现在三方面:跨文化知识有所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对国外文化的态度更加包容。总体来说,本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研究存在一定不足。文章最后指出下一步研究方向,并提出文化教学建议。希望研究结果能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张丹[3](2021)在《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国际化背景下,英语的应用十分广泛,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目前常见的英语考试中,占比较大的是英语阅读部分,对总分的影响很大,阅读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方式非常重要,但是通过梳理相关研究发现,图式理论有利于解决现存的问题,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多数教师不能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本次研究基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中,以此增强课程的吸引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本次研究运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法和问卷法,实验法主要是检测学生学习前后的阅读能力,问卷法主要是检测学生实际阅读水平。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西安市康桥初级中学七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其中,一班是实验班,用图式理论进行教学;二班是对照班,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调查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动机兴趣;调查英语阅读的认知和态度,访谈法,阅读前后测spss软件数据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研究结论。通过研究回答了两个问题:(1)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兴趣?(2)图式理论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阅读成绩?本次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实验班超过84.3%的学生有兴趣学习英语,且经常主动查资料,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较高,比实验之前的学生人数增加了38.79%,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也有明显的提高。两个班级的后测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3.325,显着性(双侧)=0.001<0.05,表明两个班的后测数据存在显着差异,实验班英语阅读的成绩普遍比对照班高。通过这一数据结果可知,以图式理论为指导进行阅读教学,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徐健睿[4](2021)在《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文中提出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起步阶段,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而英语阅读又是英语学习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在历年的中考中,阅读题型几乎占据了中考题目的半壁江山,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都是为学生讲述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与语法知识,却忽视了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分析以及自身阅读水平的提高,更是忽略了学生对于文章本身的段落内容与情感价值的掌握,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文章涉及的多维度知识体系内容,阅读课堂上参与度不高,这就造成了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信心的丧失。因此,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英语阅读教学中可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工具与学习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和构建知识,它的合理使用可以使大脑的隐性思维过程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抓住课堂上老师的授课重点。经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更是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内容,全方面的达成阅读中不同环节的知识目标。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理论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上的教学模式。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将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及阅读教学中完整的文章知识体系目标与思维导图进行课堂设计与结合,分别在阅读前,阅读中与阅读后三个阶段,就文章整体思维路径,文章段落的选择,以及文章词句的组织安排模式分别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以期最大限度的在阅读课堂中开发利用思维导图,建构完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而经过教学研究,笔者发现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逐渐调整自己的思维,并与作者的思维进行匹配的过程。因此,笔者将思维导图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分成三个阶段进行逐步建构。首先在读前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预测,来拟构文章的思维图式。结合文章关涉的知识维度,笔者将读前阶段的任务活动分成以下步骤进行:以文章标题构想文章主旨,以文章主旨预测其关涉的维度,以关涉的维度预测其段落数量,以段落主旨预测句式类型,最后选择与主旨相关的词汇。读中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读前阶段中对文章各部分知识体系的设想与作者的真正思维进行比对,找出差异,分析其动因,理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调整读者的思维,最终达到拓展读者的思维空间与匹配作者思维方式的目的。最后在读后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文章涉及的知识体系进行内化理解,将自己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相结合,创新理解,确立文章的思维导图。因此,笔者在读后阶段的任务设计为:通过设计课堂活动检查学生思维导图的确定情况,通过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在练习运用中,达到提升其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最终目标。为了验证笔者建构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的实际效用性与科学性。在实证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南京市某初级中学九年级两个班的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开始前,分别将两个班级分为实验班与控制班,实验班在英语阅读课上使用笔者建构的思维导图式英语阅读模式进行为期十八周的阅读学习,控制班则继续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学习。在实验过程中,笔者通过收集前测,后测以及问卷调查等实验数据,进行了严密的数据分析,最终发现以思维导图教学模式进行阅读学习的学生明显比使用传统教学法学习的学生阅读兴趣更高,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深,测验阶段的平均成绩也明显高出控制班。因此证明了通过实施笔者建构的思维导图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提升,同时也证明了思维导图式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最后,笔者就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课堂上的应用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及可预期的未来发展方向。
刘畅[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由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要素组成,四者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其中“思维品质”首次列入其中,它能够促进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发展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然而传统应试教育型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够重视,对其语言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的关注远远不够。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积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具体途径,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本研究以图式理论、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以及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三个研究问题:1)受试高中生的英语思维品质现状如何?2)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是否存在相关性?3)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以实习所在班级的高二年级某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维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前后测问卷等数据表明,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受试高中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三个维度上都有提升;通过阅读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学生的阅读成绩有一定提高,课堂观察量表和前后测问卷证实思维品质的培养与学生阅读成绩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思维品质三个维度的增幅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针对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品质进行探索,以期为提升高中生思维品质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但是该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教学实验相对较短等问题,实验结论有待于未来大样本,教长时间的教学研究来加以检验。
陈一帆[6](2021)在《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阅读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高中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理解作为评价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常见题型,在高中阶段的各种测试和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提升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可视化阅读教学模式灵活,富含多样化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探讨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有:1、目前高中师生对可视化教学的认知情况如何?2、目前可视化教学工具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如何?3、如何将可视化教学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首先,本文对可视化、可视化教学和可视化工具等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阐释,对国内外有关可视化、英语阅读教学及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其次,本研究选取汉中市某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及英语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分别调查了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了解了教师对可视化教学的认知、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个人意愿和频率、应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效果等;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影响阅读的因素、对可视化教学工具的认知、对教师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反映、以及对制作使用可视化教学工具的效用和行为倾向等方面。最后,分别访谈了新手教师、高级教师与教学能手教师的代表,了解他们对可视化教学的看法,可视化教学工具在目前阅读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可视化教学方式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可视化教学工具表示认可与支持,他们认为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可以实现图形、图象与文本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更直观、快速、有效地输入、筛选和记忆信息,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学习兴趣和文本理解能力,但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应用频率不太高,应用能力和效果欠佳等。为了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目标,提出了在不同阅读教学环节选用适当的可视化教学工具的建议,并结合人教版教材设计了读前、读中、读后不同阅读教学活动案例,尝试提出符合教学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模式。
王佳欣[7](2021)在《图式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和文化这两者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其映射。另一方面,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所以,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融为一体是很有必要的。在高中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阅读和文化是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影响他们阅读能力的因素除了词汇量之外,也包括语法结构,更涉及到文化背景知识。在当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不同国家之间也有着愈加紧密的联系,在新《英语课程标准》中,就针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开始正确认识英语文化知识,理性看待中外价值观的差异。因此,英语语言的学习者要对英语国家的日常行为、思维方式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样在与之交流时,才能够按照他们惯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本研究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我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如何?第二,影响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因素有哪些?第三,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测试。首先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山西省运城市实验高中大约22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并通过访谈的方式对该学校20名英语老师进行了解,其中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课程中文化教学的现状,教学过程中学生文化意识现状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本文以图式理论为基础,研究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文化教学开展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加强对高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促使英语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研究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研究背景、目的以及论文框架。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文化教学的现状。第三部分包括理论基础及其分类。第四部分是研究设计的过程。第五部分是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第六部分简述了论文的不足以及对阅读教学的建议。
李婉鑫[8](2021)在《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将想象和汉语写作相结合,它是一种写作类型,而不是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想象写作可以将学习者的想象力发挥于汉语写作,使想象的“虚”落在实处,把“无形”变为“有形”。它也可以增加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和其他类型汉语写作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考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学习者在想象写作中存在想象运用能力不足、写作构思能力有待提升和不重视评阅修改环节的问题,教师在想象写作教学中存在重视程度不足、引导力度有待加强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图式理论可与写作技能、教师教学、教学过程相结合,它们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可见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关联度与适配度。本文在图式理论指导下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升学习者进行想象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度。使学习者学习到的基于图式理论的想象写作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写作,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更加得体和规范,进而提升学习者汉语写作能力。本文的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进行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先进行图式相关概念及分类研究,然后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具有现实需求、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去证实图式理论是可以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之中的。第二章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分析。首先考察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学习者想象写作情况,对以《由“三个和尚没水喝”想到的……》为主题的想象写作语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想象写作中语言、内容、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和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后对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教师进行访谈。从真实语料、教学情况调查两方面发现想象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结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的考察分析情况,基于图式理论提出优化策略。教师在教学优化方面建议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利用多样教学工具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教师在学习者写作方面建议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与完善图式、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反馈的习惯;教师在处理教材方面建议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第四章基于图式理论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首先说明基于图式理论进行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和环节。接下来基于图式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使学习者的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顺利完成想象写作,朝着高质量的想象写作目标前进,能写更能写好。希望可以减轻学习者对汉语想象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者的汉语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一定的启示。
马晓玲[9](2021)在《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如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下,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重点教授词汇和语法。然而,新课标对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教学不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增加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近年来,广大国内外学者强调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探究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阅读材料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本文结合图式理论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希望能够改善学生阅读现状。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图式和阅读理解的相关概念,解释了图式的三种类型以及其各自的作用,还有阅读的三种模式。然后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笔者进行研究设计。本研究以所教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学实验、问卷调查以及测试等方法,主要验证以下假设: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兴趣和自信心。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成绩。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发放调查问卷去了解两个班的英语阅读现状,并进行前测,目的是确保实验前两个班英语阅读水平在同一水平,可以进行实验。在实验班实施一学期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对照班仍然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最后,笔者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和后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以此证明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阅读成绩进步较多,采用图式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因此,图式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有效的,教师应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积极帮助学生激活、建立、巩固其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改善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其阅读成绩的效果。
梁娇娇[10](2021)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期,是培养思维的好时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融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和内容,有助学生形成敢质疑、有理由和会评价的,具有良好批判性能力的人,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笔者主要以上海市某初中的英语阅读课堂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情况,观察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然后将观察和访谈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总体现状,从而提出优化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所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1)确定批判性思维的本质、内容和培养目标;(2)编制课堂观察表和访谈提纲,分析现状;(3)基于对现状的分析,优化初中英语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和实施。通过分析现状发现:(1)从教的方面来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会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但是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记忆、理解等低阶思维发展,缺少培养高阶思维;教师处理阅读材料浅显,过多关注学生对表面信息的理解;(2)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缺少质疑和反思性精神,思维灵活性不够;访谈中,部分教师具有批判性思维意识,迫于考试制度和有限的教学时间等原因,很难在实际课堂中实施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活动。大部分教师会使用预测、分析、推理、评价等阅读技巧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技能,但自我反思技能和评价技能的培养比较弱。基于此,本研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探讨了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一是教学设计部分,教学目标要除了阅读知识与技能、阅读情感与价值观,也要设立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包括敢质疑、有理由、会评价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既包括解读文本信息,也包括批判性阅读技巧。教学过程三阶段;作业设计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二是教学实施部分,提出批判性思维教学三阶段,读前启动先知激发思维、读中梳理信息推动思维、读后拓展内涵发展思维,同时遵循思维发展的层次性,分层设计教学问题,巧用思维工具,营造宽松阅读环境。
二、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文化 |
2.1.2 文化意识 |
2.1.3 跨文化意识 |
2.2 跨文化意识相关研究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2.3.2 图式理论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过程 |
3.5 教学课例 |
第四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跨文化内容 |
4.1.1 教材中文化现象 |
4.1.2 跨文化内容分析 |
4.2 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主要策略 |
4.2.1 文化背景知识引入策略 |
4.2.2 文化内容增补策略 |
4.2.3 文化现象对比策略 |
4.2.4 文化情景创设策略 |
4.2.5 文化活动实践策略 |
4.2.6 文化内容课后扩充策略 |
4.3 跨文化意识水平测试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1 跨文化意识水平前测成绩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2 跨文化意识水平后测成绩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3 跨文化意识水平前后测成绩比较与讨论 |
4.3.4 实验班跨文化意识水平前后测各项具体分析 |
4.4 文化意识培养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4.5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与建议 |
5.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小学高年级学生跨文化意识水平前测试卷 |
附录 Ⅱ 小学高年级学生跨文化意识水平后测试卷 |
附录 Ⅲ 跨文化意识培养满意度调查问卷 |
致谢 |
(3)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阅读的定义 |
2.2 阅读的模式 |
2.3 国内外有关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的研究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2.3.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理论支撑 |
3.1 图式理论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4 研究方法 |
4.4.1 文献研究法 |
4.4.2 问卷调查法 |
4.4.3 前测和后测 |
4.5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
4.5.1 实验开始阶段 |
4.5.2 研究实施阶段 |
4.5.3 研究结束阶段 |
4.6 教学案例 |
4.6.1 实验班教学案例 |
4.6.2 对照班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5.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1.1 实验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1.2 实验后问卷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
5.2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英语阅读成绩在前后测的差异分析 |
5.2.1 对照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2 实验班前后测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3 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4 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成绩的差异分析 |
5.2.5 前测后测题目与图式的关系 |
5.3 访谈分析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图式理论能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帮助和建议。 |
5.4.2 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5.4.3 图式理论及其教学方法也有局限性。 |
5.4.4 学生问卷的结果不完全代表学生的真实阅读想法和态度。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1.1 图式理论对英语的阅读教学起到良好效果。 |
6.1.2 图式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学习兴趣。 |
6.2 建议 |
6.3 论文局限性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初中英语阅读兴趣动机和态度的学生问卷 |
附录二 图式理论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
附录三 阅读前测试卷 |
附录四 阅读后测试卷 |
附录五 七年级阅读测试评分要求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二、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
三、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本研究的国外研究现状 |
二、本研究的国内研究综述 |
第三章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思维导图的界定 |
二、思维导图的主要内容 |
三、思维导图的特征 |
第四章 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
一、读前思维导图的拟构 |
(一)文章整体思维路径 |
(二)文章段落的选择 |
(三)文章句式的选择 |
(四)文章词语的筛选 |
(五)文章体裁思维导图对阅读的影响 |
二、读中思维导图的验证与调节 |
(一)文章整体思维路径的调整 |
(二)文章段落的选择调整 |
(三)文章句式的选择调整 |
(四)文章词语的筛选调整 |
(五)文章体裁图式如何帮助学生调整整理模式 |
三、读后思维导图的确立 |
(一)文章整体结构思维路径确立 |
(二)文章段落的选择与主题凸显 |
(三)文章词句的组织安排模式 |
(四)文章体裁对学生阅读思维导图形成的统领性作用 |
第五章 思维导图视阈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对象 |
三、实验问题 |
四、实验方法 |
五、数据结果分析 |
(一)实验班与控制班阅读成绩前测结果 |
(二)实验班与控制班阅读成绩后测结果 |
(三)实验中阶段实验班与控制班文本信息理解能力测试结果 |
(四)问卷调查在实验前、后的结果 |
(五)讨论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对教学的建议与启示 |
三、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对核心素养的要求 |
(二)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核心素养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外研究 |
(三)国内研究 |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内研究 |
三、思维品质 |
(一)概念界定 |
(二)国外研究 |
(三)国内研究 |
四、英语阅读教学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五、思维品质与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研究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 |
(一)语言图式(language schema) |
(二)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 |
(三)形式图式(structure schema) |
二、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
三、布鲁姆认知目标理论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问卷法 |
(三)访谈法 |
(四)实验法 |
(五)课堂观察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思维品质量表 |
(二)访谈提纲 |
(三)阅读前测及后测试卷 |
(四)数据分析软件SPSS22.0 |
(五)课堂观察量表 |
五、研究过程 |
(一)准备阶段 |
(二)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
(三)课堂观察 |
(四)实验后测 |
(五)教学案例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
一、思维品质问卷实验前后测分析 |
(一)问卷信度效度检验与分析 |
(二)问卷前后测结果分析 |
二、课堂观察量表分析 |
(一)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课堂观察得分对比 |
(二)第三阶段与第一阶段课堂观察得分对比 |
三、学生前后测阅读成绩分析 |
四、访谈结果分析 |
(一)教师前测访谈 |
(二)教师后测访谈 |
五、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启示 |
(一)巧妙设计,积极预测 |
(二)深入文本,赏析评价 |
(三)尊重学生,持之以恒 |
结论 |
一、研究发现 |
二、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教学的启示 |
(二)对学生学习的启示 |
三、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附录八 |
附录九 |
附录十 |
附录十 一 |
附录十 二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英语新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新要求 |
二、摆脱局限及改变现状的迫切要求 |
三、可视化教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可视化 |
二、可视化教学 |
三、可视化工具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可视化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认知负荷理论 |
第二节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图式理论 |
第三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现状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
二、教师问卷数据分析 |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第一节 读前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前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前活动设计案例 |
第二节 读中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中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中活动设计案例 |
第三节 读后活动阅读可视化教学设计与分析 |
一、读后活动设计依据 |
二、读后活动设计案例 |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二节 研究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图式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图式理论研究现状 |
2.2 国内外文化与语言之间关系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文化教学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图式理论 |
3.2 图式理论的分类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问题 |
4.2 教材文化背景分析 |
4.3 研究对象 |
4.4 研究工具 |
4.4.1 试卷 |
4.4.2 问卷 |
4.4.3 提纲 |
4.5 研究步骤与数据的收集 |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
5.1 学生视角分析 |
5.1.1 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
5.1.2 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3 对学生态度的研究结果及分析 |
5.2 教师视角分析 |
5.2.1 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结果与分析 |
5.2.2 结果及因素分析 |
5.2.3 教师态度的结果与分析 |
5.3 跨文化交际培养策略的应用 |
5.4 测试 |
5.5 总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主要发现及结果讨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及对教学的启示 |
6.3.1 阅读教学中文化教学方法的建议 |
6.3.2 阅读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8)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想象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
(二)图式理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相关研究 |
三、相关研究工作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理论依据 |
(四)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图式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图式的概念界定与分类 |
一、图式的概念界定 |
二、图式的分类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对图式理论的现实需求 |
一、基于大纲的分析 |
二、基于教材的分析 |
三、基于考试的分析 |
第三节 图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具有促进作用 |
一、图式理论对教学对象写作技能的促进作用 |
二、图式理论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 |
三、图式理论对教学过程实施的促进作用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的语料库调查与分析 |
一、语言方面存在的偏误 |
二、内容方面存在的偏误 |
三、形式方面存在的偏误 |
四、想象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情况调查 |
一、学生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统计与分析 |
第三节 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学生对外汉语想象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教师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优化策略 |
第一节 教学优化,拓宽教学发展空间 |
一、明确想象写作教学目标与评价机制 |
二、利用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助力图式的构建 |
第二节 教师引导,助力学生想象写作 |
一、引导学习者利用思维工具构建新图式 |
二、帮助学习者构建想象写作思路 |
三、培养学习者自改互评与多次修改的习惯 |
第三节 依托教材,提高教材处理能力 |
一、选择符合学生水平的想象写作范文 |
二、根据想象写作主题导入文化来丰富图式 |
三、深入开发教材中的想象写作练习 |
第四章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设计 |
第一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与环节 |
一、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思路 |
二、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环节 |
第二节 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的设计方案 |
一、选用课文及理由 |
二、教学对象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过程 |
六、设计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9)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图式理论 |
2.1.1 图式的定义 |
2.1.2 图式理论的意义 |
2.1.3 图式的分类及作用 |
2.2 英语阅读 |
2.2.1 阅读及阅读理解的定义 |
2.2.2 传统的阅读理解 |
2.2.3 阅读的三种模式 |
2.3 国外关于图式理论的研究 |
2.4 国内关于图式理论的研究 |
2.5 前人研究不足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材料 |
3.6 研究过程 |
3.6.1 实验前调查问卷 |
3.6.2 前测 |
3.6.3 基于图式理论的阅读教学实施过程 |
3.6.4 后测 |
3.6.5 实验后调查问卷 |
第四章 研究数据结果及讨论 |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1.1 实验前问卷调查结果 |
4.1.2 实验后调查问卷分析 |
4.2 英语阅读成绩分析 |
4.3 研究结果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发现 |
5.2 研究启示 |
5.2.1 扩充语言图式 |
5.2.2 丰富内容图式 |
5.2.3 完善形式图式 |
5.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A:前后测试卷 |
附录B:前后测学生成绩表 |
附录C:实验调查问卷 |
附录D:实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
致谢 |
(10)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对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
(二)各国教育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
(三)中考英语对阅读本身的要求 |
(四)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对象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四)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概念界定 |
(一)英语阅读教学 |
(二)批判性思维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
(二)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
(三)关于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
第三章 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 |
一、批判性思维概述 |
(一)批判性思维的本质 |
(二)批判性思维的内容 |
(三)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
二、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的融合 |
(一)融合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基础 |
(二)融合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学理价值 |
(三)融合批判性思维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思路 |
第四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现状 |
一、研究工具设计 |
(一)课堂观察工具的设计 |
(二)访谈提纲的设计 |
二、观察结果分析 |
(一)总体情况分析 |
(二)教的方面 |
(三)学的方面 |
三、访谈结果分析 |
(一)阅读中学生的评价、反思的能力还比较弱 |
(二)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和评价不足 |
四、总结现状概述 |
(一)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总体状况一般 |
(二)批判性思维各子技能培养不均衡 |
(三)批判性思维培养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五章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设计与实施 |
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方面 |
(二)教学内容方面 |
(三)教学过程方面 |
(四)作业设计方面 |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教学实施 |
(一)读前启动先行认知,激活思维 |
(二)读中梳理文本信息,推动思维 |
(三)读后拓展文本内涵,发展思维 |
(四)具体一课的批判性思维教学实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图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构图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以太原六十四中为例[D]. 赵雅楠. 西南大学, 2021
- [2]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策略研究[D]. 苏欣.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丹. 延安大学, 2021(12)
- [4]思维导图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 徐健睿.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研究[D]. 刘畅.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高中英语阅读可视化教学调查研究 ——以汉中市某中学为例[D]. 陈一帆.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7]图式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王佳欣.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基于图式理论的对外汉语想象写作教学研究[D]. 李婉鑫.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9]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马晓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10]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 梁娇娇.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