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国移民问题与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论文文献综述)
吴轩[1](2020)在《政策执行视角下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渠道进一步拓宽,人才流动的壁垒逐步打开,面对外籍人才引进需求的逐年增大,外国人来华工作的管理已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公共管理问题之一,并且因该群体不断壮大,问题更是逐渐体现、普遍和放大,从而引起了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审改办正式复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同意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并由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许可实施工作,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参照执行。此后,有关工作于2016年11月1日在北京、天津等10个地区进行试点。并于2017年4月1日起,在国家和各省、市外国专家局的部署下,全国均开始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经历了两年多的磨合、试验过程,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上越发成熟,但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通过对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制度背景的阐述,包括我国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制度的改革及其发展,紧密结合公共管理理论,将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过程先系统地分为“进-管-出”三阶段,并引用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来展开问题研究。三个阶段,四大变量,简单明确且易于操作,所以本文对问题的提出,原因的分析,改善政策执行的建议都将根据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群体、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目前,全国尚还在推广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时期,本文把该现行制度下,开展工作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结合理论学习和框架模型,进行具体的论述。更具时效性地提出该政策在执行中已出现及可预见的相关问题,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在理想化政策方面:要结合时代发展和新型雇佣关系的需要,丰富其他情况的政策指南;要为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在执行主体方面:要完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的信息共享;加强窗口部门建设;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管体系。从目标群体方面:要能互通共识,理解差异;加强办事人员的语言及专业能力;加强外籍人员对申请流程和政策的学习;加强用人单位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从环境方面:我国需要更加开放的外籍人才聘用环境。需要开放多行业多类型的专业人才聘用;也要为外籍人才提供更公平、更安全的工作及生活环境。
田烨[2](2018)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极右政党的崛起及其社会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欧洲一体化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与国家的整合运动,通过对成员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整合,在欧洲认同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共同体。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部分民众担心欧洲一体化会导致民族特性消失,害怕本国和本民族利益受损,因此排斥欧洲一体化,反对移民,推崇国家利益至上,这种思潮造成了欧盟极右政党的崛起。近年来欧盟极右政党的发展壮大,还与欧盟经济与社会形势密切相关。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盟各国经济总体上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受到冲击的中下层民众迁怒于外国移民和外国企业。同时,大量难民到达欧盟,造成的社会问题和文化冲突进一步影响到普通民众,欧盟极右政党提出的一些排外口号正好迎合这部分民众的心理。极右政党利用欧盟的各种社会问题,打着解决社会难题的幌子,将犯罪和失业归咎于外来移民,掩盖煽动种族仇恨的排外主义,反对欧洲一体化,主张脱离欧盟,在社会上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
张放[3](2018)在《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土耳其族群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德国有着悠久的移民迁入历史,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伴随着德国的经济崛起,其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使联邦德国成为重要的移民目的地。20世纪90年代德国完成统一进程,联邦德国已经被公认为是一个移民国家。在这种移民过程中,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外来少数族群,如何通过教育来促进他们融入德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选取德国少数族群中人数最多和影响力最广的土耳其裔群体来对德国的教育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第一章对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问题的形成过程进行论述。土耳其族群在德国的融入情况堪忧,形成了堪称“国中之国”的土耳其社区,这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的解决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而德国当局也没有对土耳其群体给予足够的支持,反而在立法、教育、宗教方面有颇多歧视。本章还对两德统一前德国中小学中的土耳其群体的教育政策及缺陷进行了评述。第二章对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问题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土耳其裔的教育难题除了表现在其学业成绩较差和升学层次较低外,还表现在德国的教育体系缺陷、教育隔离、教育歧视和宗教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这些都是德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社会难题。第三章简要的列举了统一后德国为解决土耳其族群的教育问题而采取的教育政策,分为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联邦各州和学校三部分来论述。其中2000年开始举办的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匹萨测试是一个转折点,德国学生在之后的几次测试中的排名较低使得政府开始意识到少数族群的教育问题来,开始出台从语言学习、学校教育、宗教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来解决问题。第四章对联邦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的教育政策进行了评价与建议。评价部分已德国在PISA2009上的表现的来论述德国的教育改革的效果,用2012年德国统计局进行的年度微普查的数据来具体分析土耳其族群的教育进步不是很大;随后对土耳其族群教育落后原因进行了简单分析;最后根据具体的教育难题症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王馨[4](2016)在《二战后德国涉侨法律政策相关制度研究》文中提出德国是欧洲大陆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典型的民族国家,一贯奉行血统主义国籍政策,诸如此类特征深刻说明,德国国情与我国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将二战后德国为消除战争影响而出台的保护中东欧德侨的相关法律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我国当前侨务法律政策的制度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德侨问题的历史背景,德侨政策的演进过程,德侨保护的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德侨社会融入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与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全面深刻剖析二战后德侨政策的起因、背景、动因、配套措施以及实施效果,以此为我国侨务工作带来些许启示。首先,本文对选题背景、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可能的创新之处进行整理和综述。在此基础上引入对德侨认定、战后德侨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与动因的相关基础研究内容。接下来主要阐述德侨保护的相关法律渊源,分为身份认定以及社会融入两个阶段分别展开。最后介绍德国战后涉侨相关法律政策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与受到的阻力。最终得出德侨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本文通过德国侨务法的法律渊源以及实践效果的分析得出:战后德侨归国政策在当时历史时期取得了联邦政府的既定目标,既消除了战争影响、改善了国家形象;也给予德侨人道主义援助、保护海外德意志人群体的利益。因此,本文认为因地因时制宜的侨务法是一国侨务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性基础。
密素敏[5](2015)在《21世纪以来德国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中国移民》文中认为论文分析了近十年德国移民的概况与特点以及德国偏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技术移民政策。认为虽然德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移民历史较短,但已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国家,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民目的国。21世纪以后德国移民政策更偏重于高技术移民,先后实施绿卡政策、颁布《移民法》、引进欧盟蓝卡等政策,吸引更多的外国技术专家来德国工作和生活。中国是德国重要的非欧盟移民来源国,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移民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中国的高技术移民呈增长趋势,在德国所有国外高层次人才中占有明显优势。
李其荣[6](2015)在《部分发达国家移民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拿大是一个传统移民国家,其移民法立法原则是敞开大门,欢迎新移民,而美国也是一个移民国家,但是美国移民法为新移民设置了许多障碍。英国移民法以包容开始并逐渐趋向排斥。德国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移民政策的国家,但在2004年德国颁布了第一部《移民法》。法国移民法兼具容纳与排斥的矛盾。澳大利亚的移民法体系很完善,为了促进国家的发展,不断放宽技术移民的条件。同样,位于大洋洲的新西兰,移民政策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人口政策。研究发达国家的移民法,对于促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完善我国的出入境权和移民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王鸿义[7](2014)在《德国土耳其移民边缘化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今)》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60年代初的德国①,由于经济的腾飞,极度缺乏劳动力。随着德国政府与土耳其政府“德土劳务输入协议”的签订,大批土耳其劳工涌入德国。陆续来到德国的土耳其劳工在协议规定的时限结束后,多数选择继续留在德国生活和工作。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由于经济的衰退,德国政府开始对土耳其劳工的输入进行限制。但“家庭团聚”式土耳其移民输入在整个德国土耳其移民中的比例逐渐增大。半个世纪以来,这些土耳其移民,在德国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本文拟就德国土耳其移民的边缘化状况、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论文在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地位、生存现状和社会处境等方面阐释德国土耳其移民的边缘化状况;从经济上的非主流地位、文化上的认同排斥等方面分析德国土耳其移民边缘化的原因,同时也关注到德土之间出现的社会融合新变化。
薛强[8](2013)在《二战后德国土裔移民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量中东穆斯林移民欧洲现象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结果,不仅影响到迁入国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涉及到该地区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相互存在和共同发展和互动交往的问题。二战后大量土耳其人移民德国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二战后,伴随欧洲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重建,西欧各国根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时代的移民政策。德国在战后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世界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和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中东北非的阿拉伯国家纷纷取得民族与国家的独立,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由此,大量中东、北非的穆斯林进入西欧,成为“客籍工人”。这些“客籍工人”,一方面在促进西欧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迁入国带来了一系列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就德国而言,由于德国和土耳其在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大量土耳其穆斯林涌入德国,给德国造成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至今,对于如何处理土裔移民问题,无论是德国政府,还是土耳其政府,甚至是两国民众,都还未寻觅出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阐明了战后德国土裔移民产生的原因以及不同时期的移民类型。第二章介绍了德国土裔移民的生存状况、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宗教活动的相关情况。第三章从土裔移民对德国和土耳其双方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第四章从主要从是德国和土耳其两个政府和民众对移民问题的看法方面展开。最后对德国土裔移民未来进行展望。德国土裔移民问题是一个涉及民族、宗教、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因此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目前它仍然是德国历届政府倡导多元文化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也是解决德国基督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同一个社会存在冲突的一个基点。因此,用理性的、长远的眼光来对待德国土裔移民问题.无论是对上裔移民自身利益的实现,还是德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乃至于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解决外来移民问题提供思路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
陈于青[9](2013)在《移民带给德国的机遇与挑战》文中研究表明国际移民作为劳动力资源再分配进程的一个重要措施,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劳动力资源的区域再分配牵涉到国家间的利益,国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框架下,跨国移民的规模和数量以及通达度都有了显着的提高,移民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国家应在各个方面协调社会资源,开展广泛的社会整合,帮助移民融入主流社会,才能达到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邵继娜[10](2011)在《德国穆斯林移民族群及其社会融合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穆斯林移民在德国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早期的穆斯林移民规模不大,数量较小,所以,在德国社会中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大规模、系统性、计划性的穆斯林移民于德国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经济的起飞,为了满足经济的恢复与扩张,德国政府积极招募外国劳工,面对七十年代初的经济衰退,政府逐渐关闭了外国非技术工人进入德国的大门,但却允许了家庭团聚和政治难民的不断涌入,最终也使德国从传统的民族国家转变成了非典型意义移民国家。目前,穆斯林已经成为德国内部最大的少数族群,从第一代穆斯林劳工到达德国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们及其后代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生活中缺乏与主流社会的交流,劳动力市场上遭到社会歧视,文化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存在很大分歧和冲突,在语言、教育、文化等方面面临的社会歧视使他们没有很好的融入到德国主流社会,而是形成了被隔离的“平行社会”。作为很多移民问题的直接诱因,穆斯林移民已经给德国社会带来了包括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迫使德国政府不得不正视其已经成为移民国家的现实,逐渐开始关注移民问题。此外,穆斯林也面临着双重身份认同的矛盾,一方面作为对被主流社会歧视的回应,他们加强了对伊斯兰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他们也不能放弃融入主流社会的努力,总体来说,他们对待融合的态度是积极的,也希望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能够与他们和谐共处。为了促进社会融合,德国政府也付出了一定的努力,积极采取不同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移民的入境,打击非法移民和移民犯罪,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促进移民的社会整合,改善穆斯林移民与主流社会隔离的现状。目前,这些措施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想要使已经形成的“平行社会”逐渐消失,实现社会整合,德国政府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当然同时也需要外来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尽管德国在社会融合问题上困难重重,但是实现外来移民与主流社会的和谐共处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德国现阶段的任务是继续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移民融合方式和措施。未来德国社会融合的发展和成果,我们拭目以待。
二、德国移民问题与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国移民问题与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论文提纲范文)
(1)政策执行视角下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外国人来华工作制度背景及分析框架 |
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内涵 |
(一)来华工作许可的主体 |
(二)来华工作许可的含义 |
(三)确立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的目的和作用 |
二、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
(一)制度初立: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制度 |
(二)人才区分: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
(三)路径统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 |
三、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问题的分析框架 |
(一)“进-管-出”的阶段式启发 |
(二)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
第二章 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来华申请手续繁琐 |
(一)申请材料多种,审核部门单一 |
(二)原籍国出具材料样式繁杂,材料要求不明晰 |
(三)用人单位或未按照实际办理 |
(四)境内境外两边操作,办理周期过长 |
(五)仅就用人单位聘用可行,或不满足时代发展 |
二、在华居留疏于管理 |
(一)入境至办理居留,中间手续需要在多部门办理 |
(二)语言、文化不通,滞碍流程进度 |
(三)外籍在华人身安全保障疏于管理 |
三、离境管理存在空白 |
(一)未确认履行完合同,擅自离境 |
(二)外籍离境后,用人单位疏于相关手续办理 |
第三章 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政策自身先天不足 |
(一)倾向外国专家的利好明显 |
(二)政策规定过于分散 |
(三)内容尚未落实到实操细处 |
(四)政策内容存在空白 |
(五)制度全面推行中,问题预案待设 |
二、执行机构业务不精 |
(一)鉴定通过许可的机构的局限性 |
(二)参与人员的局限性 |
(三)参与主体太多,疏散管理 |
(四)完整流程中连接不紧密 |
(五)各参与机关、部门预案机制未落实 |
三、目标群体难于配合 |
(一)文化观念差异,语言沟通限制 |
(二)许可工作对象单位占有量低 |
(三)雇佣机构、单位资质不一 |
(四)用人单位对政策制度的学习、认识不同 |
四、政策环境存在限制 |
(一)社会经济环境限制目标群体 |
(二)政治压力过重削弱执行质量 |
第四章 其他国家外国人入境管理制度的执行现状及借鉴 |
一、德国的外国人入境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现状及借鉴 |
(一)德国《外籍劳工工作许可管理法》的核心要义与主要举措 |
(二)德国外籍劳工工作许可管理的执行现状 |
(三)德国的外国人入境工作管理的制度执行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
二、越南的外国人入境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现状及借鉴 |
(一)越南《外籍劳务聘用与管理规定》的核心要义与主要举措 |
(二)越南的外国人入境工作管理制度的执行现状 |
(三)越南的外国人入境工作管理的制度执行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
第五章 改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的建议 |
一、政策发展层面:推进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
(一)结合时代发展及新型雇佣关系需要,丰富其他情况申请指南 |
(二)为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
(三)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体系 |
二、执行机构层面:相关配套体系建立与完善 |
(一)建立完善的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的信息共享平台 |
(二)加强外专局、出入境等窗口部门建设 |
(三)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监管体系 |
三、目标群体层面:互通共识、理解差异 |
(一)提升代办人员的语言及专业能力 |
(二)加强申请的真实性及信息准确性 |
(三)各单位外籍员工加强对申请流程的学习 |
四、社会环境层面:更加开放的聘用环境 |
(一)开放多行业多类型的专业人才聘用 |
(二)更包容更公平的工作、生活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着作类 |
二、中文论文类 |
三、外文类 |
后记 |
(2)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极右政党的崛起及其社会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盟极右政党的产生与发展 |
(一) 法国极右政党 |
(二) 英国极右政党 |
(三) 奥地利极右政党 |
(四) 芬兰极右政党 |
(五) 挪威极右政党 |
(六) 瑞典极右政党 |
(七) 荷兰极右政党 |
(八) 德国极右政党 |
(九) 意大利极右政党 |
(十) 希腊极右政党 |
(十一) 丹麦极右政党 |
(十二) 其他欧盟国家的极右政党 |
二、欧盟极右政党崛起原因分析 |
(一) 政治因素 |
(二) 经济因素 |
(三) 文化因素 |
(四) 社会因素 |
三、欧盟极右政党崛起的社会影响 |
(一) 倒逼主流政党“右转”, 导致欧盟政治风向趋于保守 |
(二) 歧视少数民族群体, 进一步激化欧盟民族矛盾 |
(三) 影响欧洲社会整合, 导致欧洲社会碎片化趋势 |
(四) 激发民族主义情绪, 对欧洲一体化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
小结 |
(3)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土耳其族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少数族群的定义 |
(二) 联邦德国中小学教育的界定 |
第一章 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问题的形成 |
第一节 土耳其社区——“平行的社会”的形成 |
一、土耳其族群的形成及土耳其社区的发展 |
二、土耳其社区的特点 |
第二节 联邦德国社会对土耳其族群的歧视 |
一、反歧视立法的欠缺 |
二、穆斯林信仰在德国合法地位的缺失 |
三、德国学校体系的局限性 |
第三节 统一前联邦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政策及缺陷 |
一、统一前联邦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 |
二、统一前联邦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政策所存在的缺陷 |
第二章 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问题的表现 |
第一节 教育质量与升学问题 |
一、土耳其族群的匹萨测试成绩较差 |
二、少数族群的升学层次较低 |
三、土耳其族群的毕业成绩较差 |
第二节 教育歧视问题及对策 |
一、教育隔离问题 |
二、教育歧视问题 |
三、联合国和欧盟的关注及德国的回应 |
第三节 伊斯兰教对德国教育体系的冲击 |
一、“学校已经不堪重负” |
二、教育体系忽视穆斯林学生的合理要求 |
第三章 统一后德国促进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的政策 |
第一节 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的移民教育政策和计划 |
一、20世纪90年代的跨文化教育 |
二、2000年匹萨测试后全国范围的教育反思和改革 |
三、21世纪初联邦政府的移民教育计划 |
第二节 联邦各州与移民相关的教育政策和计划 |
一、各州对1996年的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会议的回应 |
二、2000年匹萨测试后各州的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巴伐利亚为例 |
三、2003年柏林融入计划 |
四、2007年各州对教师的任用和培训的调整 |
五、通过语言的教育培训来促进移民融入——以2009年下萨克森州为例 |
六、2010年柏林学校法律改革 |
七、伊斯兰教教育的演变及各州政策 |
第三节 学校方面关于移民教育的措施 |
一、2000年前移民语言教育的历史演变 |
二、2000年匹萨测试后重视德语(双语)学习 |
二、2003年学校为帮助移民子女和其家庭而采取的措施 |
第四章 联邦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政策的评价与建议 |
第一节 联邦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政策的评价 |
一、德国少数族群在PISA 2009的表现分析 |
二、土耳其群体的教育成就——以2012年德国统计局数据为例 |
第二节 联邦德国中小学土耳其族群教育落后原因初探 |
一、学前教育入学率低 |
二、教育体系问题 |
三、德语水平较差和社会阶层的差距 |
第三节 联邦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政策的建议 |
一、对传统的对中学教育系统的建议 |
二、法律及机制方面的建议 |
三、停止德国各州的中学分轨制体系 |
四、早期儿童教育方面的建议 |
五、德语作为第二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二战后德国涉侨法律政策相关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战后德侨政策概述 |
2.1 德侨身份认定 |
2.2 战后德侨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
2.3 德侨政策出台的动因 |
3 归国德侨身份认证的法律渊源 |
3.1 德国基本法与被驱逐者的回归权 |
3.2 德侨融入阶段的法律渊源 |
3.3 德国侨民保护的立法模式 |
4 德国战后涉侨相关法律政策的实践效果 |
4.1 德国战后涉侨相关法律政策取得的实效 |
4.2 德国战后涉侨相关法律政策遇到的阻力 |
5 德国战后涉侨法律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5.1 德侨身份主客观标准的启示 |
5.2 德侨经济政策启示——德侨引回机制与间接经济援助 |
5.3 德侨文化政策启示——保护与尊重并举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21世纪以来德国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中国移民(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十年德国移民概况与特点 |
( 一) 入境移民规模起伏较大,出境移民规模基本稳定 |
( 二) 移民类型多样化 |
二、偏重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技术移民政策 |
( 一) 实施绿卡政策吸引信息技术领域的外国专业人才 |
( 二) 《移民法》放宽引进外国高技术人才的政策,欧盟公民享有优先就业权 |
( 三) 颁发欧盟蓝卡,延揽非欧盟国家的高技术人才 |
三、德国的中国移民及其特点 |
( 一) 中国是德国重要的非欧盟移民来源国 |
( 二) 中国成为德国高技术移民的主要来源国 |
( 三) 中国移民以留学生为主 |
四、结语 |
(6)部分发达国家移民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美国与加拿大的移民法 |
二英国、德国与法国移民法 |
(一)以包容开始,趋向排斥的英国移民法 |
(二)从无移民政策到颁布第一部德国《移民法》 |
(三)兼具容纳与排斥矛盾的法国移民法 |
三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移民法 |
(一)澳大利亚移民法 |
(二)新西兰移民法 |
(7)德国土耳其移民边缘化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价值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综述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形成 |
第一节 协议劳工的输入 |
一、 《德土劳务输出协议》 |
二、 协议劳工的形成 |
第二节 “家庭团聚”式输入 |
一、 “家庭团聚”政策 |
二、 “家庭团聚”移民的形成 |
第二章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生存现状 |
第一节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经济状况 |
一、 土耳其移民的职业分布 |
二、 土耳其移民的收入水平与失业率 |
三、 土耳其移民的居住条件与社会福利 |
第二节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社会处境 |
一、 土耳其移民的社交状况 |
二、 土耳其移民的子女教育问题 |
三、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政治处境 |
第三章 德国土耳其移民的边缘化及成因 |
第一节 、经济上的非主流地位 |
一、 在德土耳其移民的就业层次相对较低 |
二、 在德土耳其移民的个人收入相对较低 |
三、 在德土耳其移民较高的失业率 |
第二节 文化上的认同排斥 |
一、 德国的民族文化认同 |
(一) 民族主义对德国社会包容性的影响 |
(二) 德国的国籍法与移民方针 |
(三) 德国的移民融合政策 |
二、 土耳其移民的民族文化认同 |
(一) 土耳其移民的聚居特征带来的封闭性 |
(二) 宗教因素认同 |
第三节 德土社会融合的新变化与思考 |
一、 生活方式的认同 |
二、 文化层面的认同 |
三、 新变化带来的一些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二战后德国土裔移民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研究特色与创新 |
五、相关概念鉴定 |
六、德国外来移民政策探究 |
第一章 德国土裔移民的历史及其移民概况 |
第一节 近代以来的德土关系概述 |
第二节 二战后土耳其人大量移民德国原因探析 |
一、经济主导因素 |
二、政治因素考量 |
三、国际关系因素 |
第三节 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土裔移民人口的主要类型 |
一、20世纪60年代的劳工移民 |
二、20世纪70年代的家庭团聚式移民 |
三、20世纪80年代后的政治难民 |
第二章 德国土裔移民的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德国土裔移民人口分布及职业状况研究 |
一、德国土裔移民的人口结构及地域分布 |
二、德国土裔移民的生活状况及职业状况 |
(一) 德国土裔移民的生存状况 |
(二) 德国土裔移民在德受教育状况 |
第二节 德国土裔移民的经济地位和参政状况 |
一、德国土裔移民的经济实力及其在德国的经济地位 |
二、德国土裔移民的参政状况和政治立场 |
第三节 德国土裔移民的社会组织和伊斯兰团体发展状况 |
一、德国土裔移民成立的社会组织与伊斯兰团体概况 |
第四节 德国土裔移民的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认同研究 |
一、德国土裔移民的伊斯兰文化继承状况 |
二、德国土裔移民对德国的基督文化社会的认同状况 |
第三章 土裔移民对德土双方的影响 |
第一节 不同时期的土裔移民对德影响 |
一、土裔移民为德国社会带来的积极作用 |
(一) 1973年前在联邦德国经济崛起中的积极作用 |
(二) 促进德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 |
二、土裔移民问题给德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
(一) 城市建设方面带来的压力 |
(二) 社会治安方面带来的压力 |
(三) 社会福利方面带来的压力 |
(四) 土裔移民人口的年轻化问题 |
第二节 特定时期的土裔移民对土影响 |
一、土裔移民给土耳其国内带来的财富 |
二、特定时期成功解决国内剩余劳动力 |
三、技术人才的流失 |
四、在土耳其入欧过程中博弈 |
第四章 德土双方对土裔移民问题的立场 |
第一节 德国政府对土裔移民的政策和作用 |
第二节 德国民众对土裔移民的态度和影响 |
第三节 土耳其政府对土裔移民问题的看法 |
第四节 土耳其民众对土裔移民问题的立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移民带给德国的机遇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一 德国外来移民历史概述 |
二 国际移民的双刃剑作用 |
三 新型移民国家地位的确立和社会整合的必要性 |
四 德国社会整合措施的协调和发展 |
(10)德国穆斯林移民族群及其社会融合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立论依据 |
二、文献综述 |
三、论文结构 |
第一章 德国穆斯林移民概况 |
一、德国穆斯林人口状况 |
二、德国穆斯林移民的历史进程 |
第二章 德国穆斯林移民社会问题 |
一、穆斯林移民的生存状况——社会隔离与社会歧视 |
二、穆斯林移民问题及其表现 |
第三章 社会整合—穆斯林移民融入德国社会的现状分析 |
一、移民社会整合及其主要内容 |
二、德国穆斯林移民社会整合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
三、对待融合的态度及其穆斯林的身份认同 |
第四章 社会控制与社会认同—德国政府的移民政策 |
一、社会控制及合理的社会控制的重要性 |
二、社会认同及其对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
三、德国政府对穆斯林的移民政策 |
四、穆斯林移民政策的反映及效果 |
第五章 结论 |
一、教育政策 |
二、融合机构 |
三、反歧视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
四、社会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德国移民问题与无移民政策的移民国家(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执行视角下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研究[D]. 吴轩.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2]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极右政党的崛起及其社会影响[J]. 田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08)
- [3]统一后德国中小学少数族群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土耳其族群为例[D]. 张放.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4]二战后德国涉侨法律政策相关制度研究[D]. 王馨. 暨南大学, 2016(08)
- [5]21世纪以来德国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中国移民[J]. 密素敏.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5(01)
- [6]部分发达国家移民法的比较研究[A]. 李其荣.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 2015
- [7]德国土耳其移民边缘化问题研究(20世纪60年代至今)[D]. 王鸿义.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4)
- [8]二战后德国土裔移民问题研究[D]. 薛强. 西北大学, 2013(S1)
- [9]移民带给德国的机遇与挑战[J]. 陈于青. 宜宾学院学报, 2013(01)
- [10]德国穆斯林移民族群及其社会融合问题研究[D]. 邵继娜. 山东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