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也谈弘扬民族精神与反腐倡廉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霞[1](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认为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徐雪闪[2](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实推动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以适应政治文明和政治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就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和政治旨归。在新时代,如何全面审视问题和成绩、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趋势和走向、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政治发展要求的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此为主题,力图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多学科交叉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对策思路。全文结构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绪论介绍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提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研究的总体框架。第一章阐述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论述政治文化和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相互关系,把政治文化社会化寓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目标中并概括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主要特征和时代价值。第二章梳理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根本指导地位,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政治文化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指导价值,同时探讨西方政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理论对我党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镜鉴。第三章回顾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实践历程,以政治文化建设问题为线索对革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的重要史实进行剖析,进而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视角总结提炼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基本经验。第四章分析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所处的现实环境和条件,认清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所面临的社会转型、党内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化全球化等多种挑战的客观环境和约束性条件,站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布局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大格局的逻辑起点。第五章阐述构建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现实路径,提出要以经济建设筑牢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经济基础,要以求真务实作风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民意基础,要稳步推进反腐倡廉涵养理性的社会心态,要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舆论导向、理论创新加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制度保障,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政治文化社会化提供价值指导,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王时羽[3](2020)在《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文中提出现代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美国,其经历了由美国-欧洲国家-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内地的传播演绎路径。它一开始出现于二战期间被美欧国家用作重要的军事动员方式以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观念,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日韩和中国,公益广告日渐受到政府、企业等其他广告主的重视,其社会动员力量被广泛关注和认可,并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有效的传播方法在引导社会舆论,动员大众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从现代公益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传播本质就是社会动员。我国现代公益广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文本进行分析,通过三个部分对公益广告是如何完成社会动员的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一、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公益广告主体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的自我觉醒,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国家且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政府为主导,媒介协调,企业加持,个人参与的多主体运行机制,其原因可以归结于政府、媒介、企业等主体在与意识形态、政策法规、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传播工具的比较中,从不同角度上形成了对公益广告表达方式灵活性、传播速度、传播力量、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二、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工具,其传递的内容始终将大众的利益作为落脚点,以建构关乎大众生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为大众排忧解难的议题为出发点,启发人们对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和积极思考。这些广告内容逐渐完善了我国公益广告的价值体系,成为其承担和发挥社会动员力量的重要基础;三、对公益广告传播意义的共享,这种共享性表现在大众对其广告内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认知强化上,体现在对广告理念中包含的国家政治观念,文化习俗和公民身份等价值观的认同深化中,这些思想逐渐内化为公民在态度行动上的有效性和同一性,进而促成公益广告完成了社会动员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可以说,公益广告作为重要的舆论动员引导方式实现了“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的演化逻辑,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全社会逐渐形成的对公益广告社会动员本质特征的认同,而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具体的实践化路径的深入分析,也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公益广告如何形成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即公益广告是如何实现其社会动员目标的。
武沫含[4](2020)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建设,并尤为重视革命文化在振兴中华民族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化解风险与隐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为我国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理想信念,与社会错误思潮、党内外不正之风斗争,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提供了思想指引与行动指南。本文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展开研究,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等方面展开。第二部分主要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阐明习近平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分析概括“习语”语境下革命文化等基本概念,为本文观点提供基础支撑。第三部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并按照时间线索,厘清习近平总书记在执政前后的相关思想发展历程。第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从中国民族的独有精神标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以及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四个维度,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它的重要特点,即人民至上的价值性、革命精神的时代性、自我革命的斗争性、理想信念的思想性等特征,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思想内在逻辑。第五部分主要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高玲[5](2019)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对民族文化的吸纳研究》文中指出自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反腐廉政建设工作。十八大以来,面对以前的官员“前腐后继”腐败形势,党和政府意识到反腐廉政建设不能只注重反腐,更应该注重制度的建设,重视文化的力量。没有文化的支撑,制度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十八大以后,提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个反腐倡廉的层次,更加明确了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以德治国”到“依法治国”,我国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法律已经逐步的建立健全起来,筑牢了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将以法律治理与以文化治理相结合,在以法律治理腐败现象,建立健全我国反腐倡廉制度的同时,通过在廉政建设过程中重视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优秀的民族文化中的风清气正的廉洁民族文化成分整合到廉政建设中,对人们的思想道德以及价值观念向清正廉洁的方向进行引导,构建出适合于特定区域的廉政文化,在民族地区形成有利于国家廉政建设的社会氛围。只有当人们把廉洁作为个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取向的时候,社会腐败的程度才会降到最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由以白族为主的13个民族构成,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大理地区白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别是要更加明确的区分出民族文化中的廉洁成分,发现挖掘蕴藏于大理地区的宗教信仰、家风家训、民族历史风物和民族特色建筑中的廉洁元素,并将其积极吸纳入廉政文化建设中,提高在大理地区廉政文化的传播面和接受度,才能更好的促进大理地区的廉政建设发展。做好廉政建设工作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廉政建设过程中,积极整合优秀民族文化的廉洁成分,重视在震慑腐败的基础上加大廉政文化的建设力度,在加大力度打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精神层面的廉政建设,震慑反腐与“文化”反腐相结合。并且充分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政治资源,特别是优秀民族文化中的廉洁成分要有目的的与廉政文化进行整合,丰富民族地区的廉政建设内容,使其在该地区的有更强的适应性。还应该结合该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民族自治地方廉政建设对民族文化整合的方式,培养民族地区廉政建设的专门性人才,促进廉政建设过程中更好更全面的整合优秀民族文化中的廉洁文化成分,以促使大理在廉政建设中更好的与民族文化进行整合,构建适合于大理这一特定区域的廉政文化,在大理地区形成风清气正的廉洁的社会意识,形成人们以廉洁生活方式为光荣的社会氛围,减少腐败行为发生的机会,降低反腐倡廉成本,维持廉政文化建设效果的长效性。
赵文涛[6](2019)在《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坚持以“零容忍”态度高压惩治腐败,并提出了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三步走战略。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对我国反腐倡廉建设起到教育、引领和推动作用,是实现不想腐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北大荒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作为优秀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发源于黑龙江垦区,体现着北大荒人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丰富的廉政内涵。弘扬北大荒精神,深入挖掘其廉政内涵,必然能够为黑龙江垦区的廉政文化建设起到重要地推动作用。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和主要内涵。本章对北大荒的基本情况、建设历程以及北大荒精神的形成进行了介绍,使人们对黑龙江垦区以及北大荒精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四个方面论述了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奋发向上、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甘于奉献、克己奉公、淡泊名利、胸怀大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等精神内涵,使人们深入了解北大荒精神,为进一步挖掘北大荒精神的廉政内涵做铺垫。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廉政文化进行研究。本章对廉政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精神、制度、物质三个方面对我国廉政文化的内容和价值进行了介绍。第三章主要研究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廉政物质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并剖析了问题的成因,使人们全面了解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第四章主要研究以北大荒精神引领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对策。本章论述了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推进作风建设、培养担当精神、加强纪律建设,从而加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论述了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廉政制度的整体设计、优化权力结构、完善制度体系,从而加强廉政制度文化建设;论述了如何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文化资源来加强廉政物质文化建设。
陈瑶[7](2019)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内发展形势和全球战略格局,并结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这一思想围绕如何“管好党、治好党”这一时代主题,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从严治党思想的精神实质,认真践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由绪论和正文组成。在绪论部分,全面论述了此次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本文研究采用的方法和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基本确定此次研究思路,明确创新点,正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主要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进行梳理,论证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归纳了我党历届领导人的管党治党思想。第二章,概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容及特点,理顺了习近平新时代从严治党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三章,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党的建设方面面临的突出问题,全方位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建设内容涵盖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多个方面。第四章,论述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当代价值。分析了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凸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价值。
张斯琪[8](2019)在《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这一明确表述透露出腐败态势依然严峻,但反腐决心依然坚定。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共产党将反腐败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对当代反腐问题的极度重视。习近平积极吸取和总结古代反腐实践的经验,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倡廉思想,对反腐败的思想和理念有了重大的突破,进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本文由五章构成,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秉承严谨科学的态度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参考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在借鉴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反腐倡廉思想,总结从古至今反腐倡廉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探讨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问题。第一章为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进行概述。通过分析比较,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反腐倡廉相关概念界定,以及在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习近平与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反腐倡廉思想的观点、特点,并且从两个方面表述了特点差异。即,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维与反腐措施相结合、优秀传统文化语言艺术与政治话语相结合。第三章概括了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以民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修身”、“内省”到“三严三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以体现习近反腐倡廉思想对其的继承与发展的主要内容。第四章论述了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实现路径和时代意义。分别从实现路径和时代意义两个方面展开,阐述面对复杂严峻的腐败现象应加强思想建设,从源头抓起、完善监督机制,在过程中推进、依靠法治方式、在末端处执行。时代意义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揭示了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价值。
陈方芳[9](2019)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法宝”和“利器”。而近年来,传统的“十八般武艺”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经难以发挥其应有“功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越发丰富多彩,思想政治教育者也是用尽浑身解数,但教育效果却总是难如人意。对此,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界的一项“时代难题”,激起学界各路“大军”竞相去探索。随着“生态化”理念从生态学中发掘出并成功运用于指导许多学科的发展,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也开始将其“嫁接”过来,也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其哲学高度的系统性、整体性理念对于破解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困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是”论域上的解读。具言之,认真辨析了“生态”与“环境”的区别与联系;解读了何为“生态化理念”和“生态化”;阐明了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三大要素(经济生态、政治生态、文化生态)的逻辑关系;界说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内涵,突显了其整体性、人本性、动态性、竞争性、开放性、生活性、平衡性等表征,还论证了其“内生态”与“外生态”的内在逻辑。反思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为何能”论域上的思考。首先,从理论、实践、方法三个层面的适切性来讲清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其次,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对于“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外生态”——营造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的价值意蕴;再次,探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需要坚持的六大规律,即“立德树人律”“主体需求律”“叠加增值律”“资源配置律”“环境育人律”“顺应超越律”等;最后,从理论、应然、现实三个维度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支撑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有何理”论域上的阐析。首先,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是理论基础。其次,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是理论指导。再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是理论溯源。最后,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是理论镜鉴。现实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以困”论域上的审视。首先从整体上审视和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运行态势,然后通过实证调研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与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主体的主体性亟需彰显、客体的自觉性有待提升、目标的统摄性尚且不够、内容的营养性需要充实、方法的艺术性尚需着力、情境的涵润性仍要拓展等几个方面。最后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与渊薮进行了阐析,主要体现在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的经济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的政治生态、多元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的文化生态这几个方面。实践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如何做”论域上的探赜。在生态化理念指引下,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链条上的每一个链条的最优化建设与完善,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体朝着生态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需要从建设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的主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的客体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的目标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的内容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的方法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的情境生态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需要从建好经济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建好政治生态,营造出山清水秀的政府执政氛围;建好文化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等几个方面着力,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社会生态。保障论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进行了“何能续”论域上的建构。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着眼于从“有方向”“有力量”“有底蕴”“有保障”这“四有”来巩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生态化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熊宇鹏[10](2019)在《习近平德育理论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德育理论,开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研究习近平德育理论,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对于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重要意义。论文对习近平德育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首先,绪论部分阐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同时详细论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指明了研究的方法和创新点。其次,论文分析了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从应对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形势、社会矛盾的凸显、各种思想潮流激荡的角度,阐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德育理论的角度论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再次,本文重点论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内容和特征。从德育的地位、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德育的方法、德育的路径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习近平关于德育的论述和政策,归纳出德育理论的内容,并根据内容分析其特征。最后论述了习近平德育理论的价值。习近平德育理论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德育理论;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导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
二、也谈弘扬民族精神与反腐倡廉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也谈弘扬民族精神与反腐倡廉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党内集中教育 |
(二)科学与科学化 |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基本理论阐述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基本内涵 |
一、政治文化 |
二、政治社会化 |
三、政治文化社会化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特征 |
一、政治导向性:与执政党建设和社会发展逻辑相契合 |
二、实践创新性: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相衔接 |
三、人民主体性: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贴近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当代价值 |
一、巩固执政地位,支撑中国共产党合法性和正当性 |
二、凝聚思想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三、推动民主进步,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论述 |
一、批判斗争是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
二、报刊书籍是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关键载体 |
三、革命实践是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有利条件 |
第二节 列宁关于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思想 |
一、以科学思想灌输作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基础工程 |
二、以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根本选择 |
三、以群众文化革命作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
第三节 西方关于政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启示 |
一、注重经济社会相统一 |
二、重视大众传媒的力量 |
三、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
四、广泛地开展公民教育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和经验 |
第一节 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和经验 |
一、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 |
二、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经验 |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和经验 |
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 |
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经验 |
第三节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和经验 |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探索 |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经验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现实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社会转型挑战 |
一、市场化推进中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困境 |
二、网络信息化对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影响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自身建设问题 |
一、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威 |
二、党的政治文化社会化教育机制不健全宣传不到位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面临的全球化影响 |
一、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全球化冲击 |
二、面对西方文化强势输出的挑战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实现路径 |
第一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根本前提 |
一、深刻把握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
二、以经济发展筑牢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经济基础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首要任务 |
一、以求真务实为民作风夯实党的民意基础 |
二、稳步推进反腐倡廉涵养理性的社会心态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制度保障 |
一、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二、完善舆论导向机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化融合覆盖 |
三、健全理论创新机制,增强政治文化社会化的内生力 |
第四节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的重点领域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植政治文化社会化的精神家园 |
二、妥善协调不同政治文化间的关系,增强政治文化的包容力 |
三、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概念厘清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主体自觉: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内在动力 |
1.1 公益广告传播主体的特征 |
1.2 公益广告的传播主体及运行机制 |
第二章 价值建构: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实践基础 |
2.1 关怀个体生命,引领公众行动 |
2.1.1 鼓舞身处逆境中的人 |
2.1.2 深切体恤弱势群体 |
2.1.3 启发个人认知 |
2.1.4 重塑个人价值观念 |
2.1.5 规劝引导个人行为 |
2.2 回应社会问题,建构价值准则 |
2.2.1 重大事件舆情引导 |
2.2.2 方针政策传播 |
2.2.3 塑造国家形象 |
2.2.4 讽诫改善社会风气 |
2.2.5 构建社会公序良俗 |
第三章 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目标与使命 |
3.1 引起情感共鸣,强化个人认知 |
3.1.1 建构关照个体生命的伦理世界 |
3.1.2 呵护和坚守共有情感体验 |
3.1.3 激活和深化个人理性认知 |
3.2 达成理念认同,保持集体凝聚 |
3.2.1 国家政治认同,公民身份归属 |
3.2.2 群体文化共享,价值观念凝结 |
3.3 形成社会合力,推动行为共建 |
3.3.1 意见领袖的议题倡导和行为示范 |
3.3.2 社会公众的力量汇聚和集体行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第2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渊源 |
2.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相关概念 |
2.1.1 革命文化的内涵 |
2.1.2 革命精神的内涵 |
2.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文化的相关论述 |
2.2.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革命文化的相关论述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
3.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
3.1.1 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需要 |
3.1.2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 |
3.1.3 全面从严治党信念支撑的需要 |
3.1.4 中国共产党人历史担当的需要 |
3.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发展历程 |
3.2.1 梁家河插队及河北正定时期(1969-1985) |
3.2.2 福建及浙江从政时期(1985-2012) |
3.2.3 十八大以来的执政时期(2012至今)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与重要特点 |
4.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4.1.1 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
4.1.2 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
4.1.3 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 |
4.1.4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
4.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重要特点 |
4.2.1 人民至上的价值性 |
4.2.2 革命精神的时代性 |
4.2.3 自我革命的斗争性 |
4.2.4 理想信念的思想性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
5.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
5.1.1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
5.1.2 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
5.1.3 充实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思想 |
5.1.4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 |
5.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重要论述的实践贡献 |
5.2.1 廓清了弘扬革命文化的路径 |
5.2.2 发挥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
5.2.3 巩固了我国意识形态阵地 |
5.2.4 彰显了革命文化铸魂育人的关键性作用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对民族文化的吸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的价值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反腐败研究 |
2.国内廉政建设研究 |
3.关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研究 |
4.研究成果简要评价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
1.研究的主要内容 |
2.研究的基本思路 |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阐释 |
1.廉政建设与廉政文化建设 |
2.政治文化生活化与民族文化政治化 |
3.文化的相互吸纳 |
4.文化治理 |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1.社会资本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吸纳民族文化的意义 |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的演变 |
1.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基本情况 |
2.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
3.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势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主要形态及传播方式 |
1.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主要形态 |
2.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 |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探究 |
1.宗教信仰中的廉洁元素 |
2.家风家训中的廉洁元素 |
3.民族历史风物中的廉洁元素 |
4.民族建筑中的廉洁元素 |
(四)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对当地廉政建设的价值分析 |
1.民族文化廉洁元素对人性塑造的积极意义 |
2.开展多形式民族文化有助于扩大廉政文化的传播面 |
3.融入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有利于提高廉政文化的接受度 |
4.挖掘民族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有益于良好的政治生态建设 |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吸纳民族文化的情况 |
(一)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现状 |
1.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 |
2.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的效果 |
(二)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对民族文化的吸纳 |
1.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廉政纠风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吸纳 |
2.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廉政教育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吸纳 |
3.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廉政文化宣传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吸纳 |
(三)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吸纳民族文化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原因 |
1.廉政文化建设主体探究 |
2.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吸纳民族文化的不足 |
3.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吸纳民族文化不足的原因 |
四.大理白族自治州在廉政建设中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吸纳的思考 |
(一)在震慑腐败的基础上加大廉政文化的建设力度 |
1.反腐败与廉政文化建设的逻辑分析 |
2.“文化”反腐是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
3.“震慑”反腐的有效举措需要进一步制度化文化化 |
(二)充分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政治资源 |
1.理性看待民族自治地方存在的“场域”现象 |
2.增强廉政建设主体对吸纳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
3.注重民族自治地方族际文化的融合 |
4.重视民族文化与廉政文化的整合 |
(三)创新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文化吸纳的方式 |
1.培养通晓民族文化和廉政建设的专门人才 |
2.正确界定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元素 |
3.以民风村风建设促进廉政建设 |
结束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1.着作类 |
2.期刊和报纸类 |
致谢 |
(6)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主要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北大荒精神的形成及其主要内涵 |
第一节 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及北大荒精神的形成 |
一、北大荒的发展历程 |
二、北大荒精神的形成 |
第二节 北大荒精神的主要内涵 |
一、艰苦奋斗的精神 |
二、勇于开拓的精神 |
三、顾全大局的精神 |
四、无私奉献的精神 |
第二章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
第一节 廉政文化的概念界定 |
一、廉政的含义 |
二、廉政文化的含义 |
第二节 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廉政精神文化 |
二、廉政制度文化 |
三、廉政物质文化 |
第三节 我国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 |
一、我国当代廉政文化的特征 |
二、我国当代廉政文化的作用 |
第三章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现状 |
第一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
一、不断增强廉政精神文化影响 |
二、不断提升廉政制度文化保障 |
三、不断夯实廉政物质文化基础 |
第二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廉政精神文化的思想影响不足 |
二、廉政制度文化的监督制约不够 |
三、廉政物质文化的直接影响不强 |
第三节 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北大荒精神弱化 |
二、体制机制存弊端 |
三、文化影响力不足 |
第四章 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精神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坚定理想信念 |
二、强化作风建设 |
三、培养责任意识 |
四、增强纪律规范 |
第二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制度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加强廉政制度的整体设计 |
二、加强权力结构的调整优化 |
三、加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的制度保证 |
第三节 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物质文化建设的对策 |
一、深入挖掘北大荒精神文化资源 |
二、突出廉政主题创新宣传载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致谢 |
(7)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一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时代背景及理论渊源 |
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产生的背景 |
(一)在国际环境下的背景 |
(二)在国内环境下的背景 |
(三)在我国党内环境下的背景 |
二、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党建理论 |
(二)我国传统文化的治国理政思想 |
(三)党的历届领导人管党治党思想 |
1.毛泽东的从严治党思想 |
2.邓小平的从严治党思想 |
3.江泽民的从严治党思想 |
4.胡锦涛的从严治党思想 |
第二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概述 |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内容 |
(一)核心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 |
(二)基础在于“全面推进” |
(三)关键目标是“从严把握” |
(四)要害中心对准“治理效果” |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特点 |
(一)全面推进协同发展,找准靶心 |
(二)从严表达通俗易懂,落实责任 |
(三)治党决心坚如磐石,目标反腐 |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发展历程 |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萌芽 |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形成 |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完善 |
第三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举措 |
一、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政治建设 |
(一)巩固地位,把准方向 |
(二)加强自身建设,改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
(三)弘扬优良传统,永葆党的先进性 |
二、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思想建设 |
(一)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上的“钙” |
(二)凝聚精神力量,共筑民族复兴 |
(三)坚守舆论阵地,狠抓思想宣传 |
三、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组织建设 |
(一)促进党建最大的政绩观 |
(二)抓好“关键少数” |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
四、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作风建设 |
(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 |
(二)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
(三)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惩治腐败 |
五、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制度建设 |
(一)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紧密相连 |
(二)完善中国共产党党章等相关制度 |
(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化建设 |
第四章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当代价值 |
一、开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
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三、严惩了腐败,密切了党群关系 |
四、完善了监督管理体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的创新 |
注释 |
第二章 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概述 |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反腐倡廉 |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反腐倡廉相关内涵界定 |
(二)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反腐倡廉思想的观点 |
(三)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观点 |
二、优秀传统反腐倡廉与习近平反腐倡廉特点及差异 |
(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反腐倡廉的特点 |
(二)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特点 |
(三)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中反腐倡廉思想特点差异 |
注释 |
第三章 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
一、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反腐倡廉价值的体现 |
(一)“以民为本”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对中共反腐倡廉思想启发 |
(二)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发展 |
二、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党员自身建设的体现 |
(一)“修身、内省”传统文化作风建设思想对中共反腐倡廉思想启发 |
(二)习近平“三严三实”思想发展 |
三、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反腐倡廉目的的体现 |
(一)“先天下之忧而忧”传统文化道德建设思想对中共反腐倡廉思想启发· |
(二)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发展 |
注释 |
第四章 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实现路径及时代意义 |
一、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实现路径 |
(一)加强思想建设,从源头抓起 |
(二)完善监督机制,在过程中推进 |
(三)依靠法治方式,在末端处执行 |
二、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相关问题概述 |
2.1 “生态”和“环境”内涵辨析 |
2.1.1 概念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内涵 |
2.1.2 关系维度——“环境”和“生态”的关系 |
2.1.3 价值维度——“环境”到“生态”的意义 |
2.1.4 学科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对“环境”和“生态”的审视 |
2.2 生态化相关概念解读 |
2.2.1 何为“生态化理念” |
2.2.2 何为“生态化” |
2.3 社会生态的内涵及其内在逻辑 |
2.3.1 社会生态的内涵分析 |
2.3.2 社会生态的逻辑构成 |
2.4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界说与特征 |
2.4.1 内涵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具体界说 |
2.4.2 基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表征论析 |
2.4.3 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系统结构 |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性省思 |
3.1 有“桥”相通:生态化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契合 |
3.1.1 理论适切性 |
3.1.2 实践适切性 |
3.1.3 方法适切性 |
3.2 有“值”内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意义 |
3.2.1 内生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3.2.2 外生态: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好氛围 |
3.3 有“道”可遵: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规律遵循 |
3.3.1 规律一:“立德树人律” |
3.3.2 规律二:“主体需求律” |
3.3.3 规律三:“叠加增值律” |
3.3.4 规律四:“资源配置律” |
3.3.5 规律五:“环境育人律” |
3.3.6 规律六:“顺应超越律” |
3.4 有“机”可乘: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可行性 |
3.4.1 理论可行性 |
3.4.2 应然可行性 |
3.4.3 现实可行性 |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理论支撑 |
4.1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 |
4.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学思想 |
4.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学思想 |
4.2 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念 |
4.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态的论述 |
4.2.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的生态哲学思想 |
4.3 理论溯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 |
4.3.1 儒家之“天人合一”“仁民爱物”“人文化成” |
4.3.2 道家之“道生万物”“道法自然”“知足知止” |
4.3.3 佛家之“众生平等”“依正不二”“圆融无碍” |
4.4 理论镜鉴:西方关于生态学的哲学思考 |
4.4.1 阿伦·奈斯关于深层生态学思想 |
4.4.2 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 |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现实审视 |
5.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态势 |
5.1.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5.1.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的有序运转 |
5.1.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的平稳发展 |
5.2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不协调的表征及其归因 |
5.2.1 主体生态:主体性亟需彰显 |
5.2.2 客体生态:自觉性有待提升 |
5.2.3 目标生态:统摄性尚且不够 |
5.2.4 内容生态:营养性需要充实 |
5.2.5 方法生态:艺术性尚需着力 |
5.2.6 情境生态:涵润性仍要拓展 |
5.3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不平衡的表现及其渊薮 |
5.3.1 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下仍显复杂严峻 |
5.3.2 政治生态:“不断净化”中仍有“污染” |
5.3.3 文化生态:多元文化交融中仍会有乱象 |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内生态”建设 |
6.1 主体生态:主体性与主导性有机统一 |
6.1.1 前提——明确主体性意识,筑牢“思想战线” |
6.1.2 根本——强化主体性素质,练好“打铁硬功” |
6.1.3 抓手——发挥主导性功用,做到“行为世范” |
6.2 客体生态:需求性与自觉性有机统一 |
6.2.1 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差异性需求 |
6.2.2 激活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的主体性 |
6.2.3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文化免疫力 |
6.3 目标生态:统摄性与实践性有机统一 |
6.3.1 确立统摄性的目标 |
6.3.2 确立实践性的目标 |
6.4 内容生态:科学性与契合性有机统一 |
6.4.1 内容供给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
6.4.2 内容供给需要把握的总体思路 |
6.4.3 内容供给需要着力的具体实践 |
6.5 方法生态:适宜性与灵活性有机统一 |
6.5.1 吸收中国传统教化与修身之良“术” |
6.5.2 借鉴西方国家公民道德教育之“技” |
6.5.3 创新当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法” |
6.6 情境生态:可控性与涵容性有机统一 |
6.6.1 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生态建构的原则 |
6.6.2 探赜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开发的具体路径 |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外生态”建设 |
7.1 建好经济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富足祥和的物质生活氛围 |
7.1.1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抑制贫富差距两极分化 |
7.1.2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致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
7.1.3 不断改善民生利益机制,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
7.1.4 融入先进思想道德元素,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
7.2 建好政治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府执政氛围 |
7.2.1 根本要求:继续扩大党内民主 |
7.2.2 关键之举:加大党内监督力度 |
7.2.3 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反腐倡廉 |
7.2.4 活力基因:加强党员干部管理 |
7.2.5 必要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
7.3 建好文化生态,为“内生态”营造出健康向上的道德精神氛围 |
7.3.1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 |
7.3.2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
7.3.3 吸收和借鉴域外有益文化,实现洋为中用 |
7.3.4 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创造活力 |
7.3.5 加强网络舆论生态的治理,净化传媒氛围 |
第8章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的长效机制建构 |
8.1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形成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 |
8.1.1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分析 |
8.1.2 一元主导的价值引领机制的运行 |
8.2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伟力,形成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 |
8.2.1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分析 |
8.2.2 传承创新的动力推进机制的运行 |
8.3 大力继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 |
8.3.1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分析 |
8.3.2 崇德向善的道德伦理机制的运行 |
8.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法规,形成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 |
8.4.1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分析 |
8.4.2 显隐互补的制度保障机制的运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 C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状况的访谈提纲 |
致谢 |
(10)习近平德育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点 |
2 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 |
2.1 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2.1.1 国际背景 |
2.1.2 国内背景 |
2.2 习近平德育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理论 |
2.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
2.2.3 中国共产党的德育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内容与特征 |
3.1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内容 |
3.1.1 德育的地位 |
3.1.2 德育的目标 |
3.1.3 德育的内容 |
3.1.4 德育的方法 |
3.1.5 德育的路径 |
3.2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特征 |
3.2.1 方向性 |
3.2.2 人民性 |
3.2.3 创新性 |
3.2.4 现实性 |
3.3 本章小结 |
4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 |
4.1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理论价值 |
4.1.1 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 |
4.1.2 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德育理论 |
4.2 习近平德育理论的实践价值 |
4.2.1 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
4.2.2 指导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也谈弘扬民族精神与反腐倡廉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社会化研究[D]. 徐雪闪. 苏州大学, 2020(06)
- [3]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D]. 王时羽. 山西大学, 2020(01)
-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化的重要论述研究[D]. 武沫含.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5]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廉政建设对民族文化的吸纳研究[D]. 高玲. 云南大学, 2019(02)
- [6]弘扬北大荒精神加强黑龙江垦区廉政文化建设研究[D]. 赵文涛. 齐齐哈尔大学, 2019(02)
- [7]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陈瑶.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8]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 张斯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9]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化研究[D]. 陈方芳. 湖南大学, 2019(07)
- [10]习近平德育理论研究[D]. 熊宇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