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尺侧腕屈肌细分的研究

人体尺侧腕屈肌细分的研究

一、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于大志[1](2010)在《肌内神经血管同时显示方法的研究及其在临床常用肌肉上的应用》文中指出一、研究目的随着临床外科学尤其是显微外科的发展,吻合血管和神经的游离组织移植手术越来越广泛,为了达到重建受区功能和避免供区功能障碍的目的,肌肉的部分移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尽可能详细地了解肌内神经和血管在肌肉内的分布、走行,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肌内神经分布的方法有解剖、计算机重建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前两种方法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但Sihler’s染色技术能在保持肌肉大体形态的情况下使整个标本变得透明或者半透明,将神经主干及其分支染成蓝紫色,神经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清晰可见,被认为是研究肌内神经的理想方法。研究肌内血管分布的方法主要是血管灌注造影剂,在X线下拍片显示。造影剂有很多,应用较多的是硫酸钡和氧化铅,但由于氧化铅的毒性,使得硫酸钡成为主要造影剂,配合钼靶拍照,使得结果清晰明了。以前学者研究肌内神经和血管时都是分开进行的,也就是在一块肌肉上研究肌内神经,而在另外一块肌肉上研究肌内血管,这样就不能准确地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报道了在同一块肌肉上研究肌内神经和血管的方法,但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同一块肌肉上研究肌内神经和血管分布的方法,并在临床常用肌瓣上进行应用。二、研究方法方法一:家兔5只过量麻醉处死后,经腹主动脉向远侧灌注硫酸钡乳胶。乳胶凝固后分离出股薄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继续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具体步骤如下:(1)固定(Fixation):10%的甲醛溶液固定标本3周,液体变混浊时更换液体;(2)浸软和除色素(Maceration and Depigmentation):固定后的组织在流水下冲洗半小时,置入3%氢氧化钾(每100毫升加入3%双氧水0.2毫升),2-3天换液体一次直至肌肉淡黄色褪尽,肌肉发白呈半透明,此过程一般需要2-3周;(3)脱钙(Decalcification):肌肉流水下冲洗半小时入溶液,每5天换液一次,脱钙后的肌肉会丧失透明度或皱缩,此过程需要2-3周;(4)染色(Staining):脱钙后的肌肉蒸馏水浸泡1小时,中间更换蒸馏水2次,浸入Sihler’sⅡ溶液,此过程约需2-3周;(5)脱色(Destaining):染色后,肌肉重新入Sihler’sⅠ溶液中(液体变成黄褐色时及时更换新的Sihler’sⅠ溶液),当肌肉纤维脱色,神经主干及肌肉内分支变成蓝紫色时停止,此过程约需20小时;(6)中和(Neutralization):脱色后的肌肉蒸馏水浸泡1小时,入0.05%碳酸锂溶液(需要加热才能溶解)中浸泡2小时,中间轻轻搅动数次;(7)透明(Clearing):中和后的肌肉逐渐入40%,60%,80%,100%甘油中,每一个浓度浸泡3-4天;(8)保存:最后标本避光保存于100%甘油中(加入少量的麝香草酚)。染色结束后,将标本放置于有机玻璃托盘,标本边缘空白处放置两枚金属标记物,在保持肌肉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进行肌内神经光学背光拍照和钼靶拍照,得到图片A和B,最后在计算机上根据金属标志物将两幅图片完全重叠,画出肌内血管和神经的走行分布模式图,达到在同一块肌肉上同时显示肌内神经和血管的目的。方法二:1、家兔5只过量麻醉处死后,经腹主动脉向远侧灌注半透明红色乳胶。乳胶凝固后分离出股薄肌、股二头肌和腓肠肌。2、新鲜童尸3具,经腹主动脉分别向近侧和远侧灌注半透明红色乳胶。乳胶凝固后分离出背阔肌和股薄肌。将以上分离出的肌肉标本继续进行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染色步骤同上。染色结束后,在X线观片灯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肌内神经和血管,神经显示为蓝紫色,血管显示为红色。这样就能直观地显示神经和血管的准确信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了在同一块肌肉的同一张照片上同时显示肌内神经和肌内血管的目的。三、结果方法一中所得到的肌肉标本的图片A和图片B清晰明了,从图片A中能看到肌内神经和肌内血管的信息,图片B中的线条信息全部是肌内血管的分支信息,通过图片重叠,可以将图片A中有关血管的信息辨别出来,剩余的线条信息就是肌内神经的信息。方法二所得到的图片中肌内神经呈现蓝紫色,而肌内血管呈现红色,两者对比明显,使得结果更加准确直观。可以看出研究中的两种方法均能够在同一块肌肉上同时显示肌内神经和肌内血管的信息,清晰直观地显示神经和血管在肌肉内的走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通过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它不仅适用于动物实验,在新鲜尸体上同样具有良好的结果:1、股深动脉分支与闭孔神经前支在进入股薄肌之前有一段相同的走行,两者共同组成血管神经蒂进入肌肉,在肌肉内的走行有明显的伴行关系,据此可以将股薄肌分成数个肌亚部。而股动脉分支则单独走行,与神经分支没有明显的伴行关系。2、胸背动脉和神经在背阔肌外即组成血管神经蒂,入肌点相同,入肌后各自的分支也相互伴行。据此我们可以将背阔肌分成3-4个肌肉亚部,每个肌肉亚部都有相对稳定的血管神经支配。四、结论1、本研究中所发现的两种方法均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1、方法一中通过图片重叠,可以将肌内神经和肌内血管进行区别,绘制出肌内神经和血管的模式图。2、方法二中所得到的图片中,肌内神经呈现蓝紫色,而肌内血管呈现红色,两者颜色差别明显,使得结果更加准确直观。这两种方法均首次清晰直观地显示了同一块肌肉的肌内神经和血管的分布、走行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比以前的研究方式来说是一个重大创新,对于解剖学和临床医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当研究的肌肉比较小,或者肌肉比较扁阔时,建议用比较简单快捷的第二种方法;当研究的肌肉的体积比较大时,建议用第一种方法,以便能更好地区分肌内的神经和血管,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3、通过本研究中的方法对肌肉标本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是对解剖学的重要补充,完善解剖学的内容;(2)指导临床选择理想的手术入路,避免不必要的神经血管损伤;(3)对常用肌肉进行肌亚部划分,指导临床进行部分肌肉移植,既重建受区功能,又避免供区功能障碍;(4)指导临床用同一块肌肉重建几个部位的功能,节约供区资源。4、发现了一些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规律:(1)一块肌腹通常由一条神经主干支配,而血液供应通常有两条以上;(2)当供应肌肉的血管有两条以上时,神经一般伴随肌肉的主要供应血管入肌;(3)当神经血管共同组成神经血管蒂一起入肌时,它们进入肌肉后的分支,分布是紧密伴行的。

王量,胡志奇,赵卫东,翟圣涵[2](2009)在《面中部表情肌的临床解剖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面中部表情肌的构筑学特点及其附着点空间坐标,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8例尸体的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进行大体解剖、肌构筑学测量、扫描肌肉附着起止点。结果:颧大肌、提口角肌、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的肌重分别为1.52、0.69、1.00、1.06、0.72 g;肌长分别为56.24、34.35、47.28、28.48、48.35 mm;生理横切面积分别为30.97、21.37、23.83、42.53、16.52 mm2;5条表情肌起点的空间坐标(mm)分别为(49.55,-63.86,-6.35),(67.80,-30.59,-21.02),(63.27,-55.94,-10.44),(74.98,-31.57,-7.10),(83.22,-8.04,15.47),颧大肌、提口角肌止点坐标是(70.83,-36.65,-49.85),颧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止点坐标是(80.23,-26.84,-30.98)。结论:面中部表情肌收缩力量小,各有其不同的肌力矢量,合成后的生理横切面积是121.86 mm2,方向是与X轴夹角105.36°、与Y轴夹角104.38°、与Z轴夹角21.29°。

刘本立,刘安堂,江华,陈刚,于大志,党瑞山[3](2009)在《前臂骨骼肌亚部化及肌构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前臂骨骼肌亚部的形态学特征及肌构筑特点,探讨肌亚部化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肌亚部移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冰冻上肢标本10例20侧,均为男性,年龄26~39岁。用改良Sihler染色法对10侧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掌长肌、拇长屈肌及旋前圆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另取10侧标本,前臂上述肌肉沿肌腱长轴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根据Wickiewicz肌构筑研究方法测量其构筑学特征。结果各肌肉神经在入肌前或入肌后发出2支或以上神经分支,分别进入尺侧半和桡侧半。各分支以肌内腱板为界,两侧的肌内神经各支配一侧肌肉。各肌肉所分成的两亚部之间,生理横切面积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尺侧腕屈肌尺侧半最大,掌长肌两亚部及旋前圆肌尺侧半较小。各肌肉两亚部之间生理横切面积与肌湿重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横切面积与肌纤维长度比值,旋前圆肌尺侧半、掌长肌两亚部较高,尺侧腕屈肌尺侧半最小,与其余各亚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亚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各肌可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两亚部;各亚部的生理功能特征存在差异;对选择和切取理想的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于大志,江华[4](2008)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肌瓣移植已成为运动功能修复和重建的理想手术方法[1]。临床上对用作移植肌肉的血管神经解剖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肌内的血管神经分布。肌内血管的分支

李爱红,薛黔[5](2007)在《家兔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及运动终板分布》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和运动终板分布,提供肌内神经分布的形态学资料。方法大体解剖法、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乙酰胆碱酯酶运动终板染色法。结果家兔腓骨长肌外观呈梭形,肌腱很长。肌内神经有4支:内上支呈横形走行,分支支配肌内侧上部;内下支行于肌内侧,支配肌中下段内侧部;外下支支配肌中下段的外侧和中部;外上支短细,位于肌外侧上端。运动终板呈环状分布于腓骨长肌周缘;横断面和矢状面上可见线形终板带。结论家兔腓骨长肌为半羽肌;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初级分支多,神经的行程大多与肌长轴平行;运动终板呈环状排列。

杨远滨,屈亚平,王茂彬[6](2007)在《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伴有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痉挛,改良Ashworth评分3级以上,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进行屈腕肌和小腿三头肌A型肉毒毒素注射,观察组应用肌构筑学原理对肌群之间的药物剂量进行分配和注射点数确定,对照组是依照常规注射参考剂量和注射点数。均以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进行注射,并注射后2周对比两组改良Ashworth评分及支具穿戴情况。结果肉毒毒素注射后改良Ashworth评分:上肢掌屈肌观察组为(1.3±0.9234),对照组为(1.9±0.8522);下肢小腿三头肌观察组为(1.6±0.8826),对照组为(2.25±0.7864),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上肢不用支具观察组为10例,对照组为6例;下肢不用支具观查组为8例,对照组为4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肌构筑学原理确定各肌群的A型肉毒毒素剂量和注射点数较以常规注射方法能更有效缓解肌张力,但对支具的穿戴影响不明显。

于大志[7](2007)在《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①观察并测量临床常用肌瓣,即足拇展肌、背阔肌、股薄肌、胸小肌、腹直肌和缝匠肌,及小腿各肌肉的形态和肌肉起止点。明确支配各肌肉的神经来源、肌外神经走行,测定各神经分支的入肌点。观察肌肉解剖肌亚部的划分。②通过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观察神经入肌后的走行、分布及神经肌亚部的划分。③根据大体解剖及肌内神经染色的结果对肌肉进行综合分类。④探讨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诸肌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肌亚部,填补解剖学的空白,为临床切取部分肌肉用于移植和指导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大体解剖学研究:解剖15侧经10%甲醛固定的成年尸体小腿及8侧成年尸体的临床常用肌瓣,观测肌肉的形态和肌束排列走行方向;研究支配肌肉的神经来源及走行,记录肌外神经分支。以腓骨头水平为基准测定肌肉起点和各神经分支的入肌点,将肌肉做矢状切和水平切,观察肌肉内部肌束的排列和肌内腱板走行情况。2肌内神经染色:切取新鲜成年尸体的92块小腿肌和24块临床常用肌瓣共116块骨骼肌。采用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经过取材、固定、浸软、除色素、脱钙、染色、脱色、中和以及透明等一系列过程,达到透明肌肉,着色神经的目的,观察神经在肌内的走行及分布。3肌肉分类的方法:根据Lim等人对上肢肌的分类方法,再结合本实验大体解剖和肌内神经染色的结果,对本实验中的肌肉进行分类,提出肌肉的亚部化观点。[结果]1大体解剖学结果剖肌亚部划分,这些肌肉包括扁肌(腘肌、胸小肌、背阔肌)、双羽肌(腓骨长肌、比目鱼肌、部分趾长屈肌)、多头肌(腓肠肌)、环羽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多腹肌(腹直肌)。2肌内神经染色结果Sihler’s染色后,肌肉呈透明或半透明状,外形完整,肌束的走行方向肉眼可见,肌肉内的神经各级分支被染成紫蓝色,在肌肉内的分支及走行清晰可见。最适合临床上进行亚部移植的小腿肌肉有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和腓骨长肌。临床常用肌瓣的神经亚部划分:①足拇展肌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亚部;②背阔肌可以按肌纤维走行方向将其分为3~4个亚部;③股薄肌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亚部;④腹直肌可以取其中一个节段作为移植供体,也可以纵行劈开一个或者几个节段进行移植;⑤胸小肌可以将其分为上下两个肌亚部;⑥缝匠肌可以取下亚部的内侧或者外侧次亚部进行移植。3肌肉综合分类结果4肌内神经分布规律①当神经在肌肉的起点入肌,且方向与肌肉长轴平行时,神经将沿肌肉方向向前延伸,分支呈平行或放射状排列(如拇长伸肌、背阔肌)。当肌肉被肌内腱膜延伸分成几部分时,神经分支也将分为几组,分别支配被分割的几部分(如腓骨长肌、胫骨前肌)。②当神经的入肌点在距离肌肉起点一定距离,且和肌肉的长轴呈一定夹角时,神经将发出两支以上分支,其中一支向肌肉起点方向回返,支配肌肉近端亚部,其余分支向前行,支配远侧肌肉(如股薄肌、缝匠肌)。③当神经入肌点在肌肉的中部,且和肌肉长轴垂直或近乎垂直时,神经将发出两侧分支和前方分支,支配肌肉的三个部分(如足拇展肌、腘肌)[结论]①对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大体解剖测定及神经入肌点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指导临床避免神经损伤及对肌肉进行亚部移植。②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结合大体解剖及显微解剖方法是研究肌内神经分布及走行的理想方法。③骨骼肌可以根据大体解剖及肌内神经染色结果进行综合分类,其中除单羽肌中第一型外均能进行亚部移植。④神经在肌肉内的分布及走行是有规律可循的。

刘本立,江华,党瑞山,陈刚[8](2007)在《前臂骨骼肌亚部化移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揭示前臂骨骼肌肌亚部的形态学特征及肌构筑、肌梭密度及肌纤维类型等生理功能特性特点,探讨肌肉亚部化移植的可行性。为临床肌亚部移位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为自体骨骼肌移位的选材提供新思路.方法:(1)用改良 Sihler’s 染色法对10侧前臂骨骼肌进行肌内神经染色,以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2)取10侧前臂骨骼肌沿肌内腱长轴分为尺侧半和桡侧半,并测量其构筑学数值.(3)各亚部取组织块 HE 染色后计算肌梭切面数及测试面积,按公式计算肌梭的数密度。(4) 各亚部取组织块免疫组化法(SABC 法)染色,计数两型肌纤维,计算肌纤维型构成比。结果:(1)各肌内神经均有两支以上分支;(2)各肌亚部肌构筑指标不同,统计学显示差异显着。(3)各亚部肌梭密度存在差异,有显着性.(4)肌纤维型测定结果表明,各亚部纤维型存在差异。结论:(1)各肌可分为尺侧亚部和桡侧亚部,两亚部各有一独立神经支配;(2)各亚部的生理功能指标存在差异,证实肌亚部划分的正确性;在量化下可以进行比较选择,为如何选择和切取理想的部分肌肉移植重建运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陈刚,江华,林子豪,张盈帆,李文鹏,党瑞山,张传森,熊绍虎,沈辉[9](2006)在《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前臂肌是否可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前臂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5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10侧前臂伸肌,用Sihler’s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布。4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8侧前臂伸肌,经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各肌的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关系。结果:按前臂肌肌内神经的分布及其形状分为3类:I类肌肉为扁平形肌肉,主要肌内神经干垂直于肌纤维的走行方向。Ⅱ类肌肉为纺锤形肌肉,Ⅱa类肌肉,单羽肌为主,神经分支多为单干支配,神经多在其肌腹的上1/3入肌,神经入肌后多平行肌纤维纵向走行至肌远端。Ⅱb类肌肉,可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独立的神经支配,部分肌肉在其神经入肌门处还有一个返支配肌腹的上1/3。Ⅲ类肌肉,多个止点,神经在肌内呈横向穿越或纵向平行于肌纤维走行,在其肌肉起始部,有神经返支支配肌腹的上1/3。前臂伸肌血供是多源性的,以节段血管蒂型为主。结论:前臂伸肌内中Ⅱb类肌肉的第1,2种类型和Ⅲ类肌肉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陈刚,江华,林子豪,刘安堂,李文鹏,张盈帆,党瑞山,沈辉[10](2006)在《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应用解剖》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解剖分布,探讨该肌肉能否被分割为若干个功能单位,以提供新的功能性骨骼肌游离移植供区。方法解剖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共20侧尺侧腕伸肌,观察其肌外神经血管的分布形式。10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共20侧尺侧腕伸肌,一侧的尺侧腕伸肌完整剥离后用Sihler染色法行肌内神经的染色,另一侧尺侧腕伸肌用30%硫酸钡、乳胶混悬液血管灌注并行X线钼靶摄片。而后对照观察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及其关系。结果尺侧腕伸肌血供多为骨间后动脉和骨间返动脉肌支。其神经支配来自骨间后神经发出的神经支。其肌内神经分布呈现3种不同的类型,肌支在进入肌肉前多有动脉伴行,构成神经血管束。其伴行动脉分支和神经分支在肌内的分布区域大致吻合。结论根据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在肌内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将其分为不同的功能单位,供节段性游离肌肉移植。

二、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肌内神经血管同时显示方法的研究及其在临床常用肌肉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对照
前言
方法一 Sihler’s染色法与钼靶拍照相结合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方法二 Sihler’s染色法与彩色血管灌注相结合
    一、材料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比较
    三、所研究肌肉的临床应用
    四、肌内神经血管分布规律
结论及意义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2)面中部表情肌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1.3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面中部表情肌的形态特点
        2.1 1 颧大肌
        2.1 2 提口角肌
        2.1 3 颧小肌
        2.1 4 提上唇肌
        2.1 5 提上唇鼻翼肌
    2.2各肌的相关构筑指数
    2.3各肌的起止点坐标及肌力作用线方向
    2.4
3 讨论
    3.1 面中部表情肌的功能特点
    3.2 面中部表情肌与面瘫动态矫正术部分供肌构筑特点的比较

(3)前臂骨骼肌亚部化及肌构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仪器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肌内神经分支分布观察
    2.2 肌亚部构筑观察
3 讨论
    3.1 肌亚部的概念及意义
    3.2 肌构筑学研究内容及意义
    3.3 临床应用要点

(4)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几种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比较
    1.1 大体和显微外科解剖
    1.2 组织切片加计算机三维重建
    1.3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
2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原理与改良
3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步骤
4 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的应用现状及其意义
    4.1 对基础解剖学的补充
    4.2 肌亚部化概念的提出及其证实
    4.3 发现肌内神经末支之间存在交通支
    4.4 发现神经在不同形态肌肉内的分布规律
5 展望

(7)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大体解剖学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主要试剂及器械
        1.3 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小腿大体解剖结果
        2.2 临床常用肌瓣的大体解剖结果
    3. 讨论
        3.1 骨骼肌解剖肌亚部划分背景
        3.2 测量神经入肌点的意义
        3.3 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解剖肌亚部划分
        3.4 指导小腿局部皮瓣应用
第二部分 肌内神经分布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1.5 Sihler’s 染色法的技术路线
    2. 结果
        2.1 小腿肌肉染色结果
        2.2 临床常用肌瓣的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历史
        3.2 小腿肌肉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结果的意义
        3.3 临床常用肌瓣肌内神经染色的意义
第三部分 肌肉分类及肌内神经分布规律
    1. 研究背景
    2. 肌肉分类
        2.1 Ⅰ类扁肌
        2.2 Ⅱ类羽肌
        2.3 Ⅲ类多头肌
        2.4 Ⅳ类扁带肌
        2.5 Ⅴ类多腹肌
    3. 讨论
        3.1 可行肌亚部移植的肌肉
        3.2 肌内神经分布的规律
    4. 小结
小结
致谢
Sihler’s 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
腹直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肌内神经分布

(9)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大体解剖与显微外科解剖
    1.2肌内神经染色
    1.3肌内血管造影
2 结果
    2.1 大体解剖学观察
        2.1.1 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发出点、入肌点、支数和入肌支数(见表1)
        2.1.2 桡神经前臂伸肌各肌支的肌外长度(表2)
    2.2 肌内神经分布
        2.2.1 I类肌肉
        2.2.2 Ⅱ类肌肉
        2.2.3 Ⅲ类肌肉
    2.3 肌内血管分布
3 讨论
    3.1 前臂伸肌的解剖学特点
    3.2 前臂伸肌肌内神经分布的特点
    3.3 前臂伸肌肌内血管分布的特点
    3.4 肌亚部及肌内神经血管的关系
    3.5 临床应用要点

(10)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应用解剖(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大体解剖结合显微解剖观察
    二、肌内神经染色
    三、肌内血管造影
结果
    一、尺侧腕伸肌的大体解剖学观察
    二、尺侧腕伸肌的神经支配和血供
    三、肌内神经分布
    四、肌内血管分布
讨论
    一、尺侧腕伸肌的解剖学特点
    二、肌亚部及肌内神经血管的关系
    三、临床应用解剖学要点

四、人尺侧腕屈肌亚部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肌内神经血管同时显示方法的研究及其在临床常用肌肉上的应用[D]. 于大志. 第二军医大学, 2010(10)
  • [2]面中部表情肌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 王量,胡志奇,赵卫东,翟圣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3)
  • [3]前臂骨骼肌亚部化及肌构筑研究[J]. 刘本立,刘安堂,江华,陈刚,于大志,党瑞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9(03)
  • [4]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的研究进展[J]. 于大志,江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8(01)
  • [5]家兔腓骨长肌肌内神经及运动终板分布[J]. 李爱红,薛黔.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04)
  • [6]肌构筑学原理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痉挛中的应用[J]. 杨远滨,屈亚平,王茂彬.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7(11)
  • [7]临床常用肌瓣及小腿肌肉的神经支配及相关研究[D]. 于大志. 第二军医大学, 2007(03)
  • [8]前臂骨骼肌亚部化移植的实验研究[A]. 刘本立,江华,党瑞山,陈刚. 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整形外科学术会议暨2007年浙江省整形、美容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7
  • [9]前臂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陈刚,江华,林子豪,张盈帆,李文鹏,党瑞山,张传森,熊绍虎,沈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6)
  • [10]尺侧腕伸肌内神经血管分布的应用解剖[J]. 陈刚,江华,林子豪,刘安堂,李文鹏,张盈帆,党瑞山,沈辉.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04)

标签:;  ;  ;  ;  ;  

人体尺侧腕屈肌细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