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断根推入上颌窦1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敏,梁彦,李结枝[1](2021)在《牙根误入上颌窦行冲洗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表明对一例在外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右上第一磨牙残冠拔除术时误将腭侧牙根推入上颌窦中的患者,术前常规拍摄正位及侧位X线片以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辅助拍摄术前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证实断根位于上颌窦内后,医生行冲洗取出术并进行上颌窦瘘口修补术。护士在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器械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做好伤口护理,饮食护理,口腔护理,健康教育等,预防上颌窦炎等并发症的出现,有助于促进创口愈合。术后随访虽可见患处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无口腔上颌窦瘘及感染发生,拔牙创口I期愈合。借此笔者提出对此类患者需要做好围手术期相关护理,通过术前护理人员缜密准备、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和术后有效康复指导,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良好预后奠定基础。
黄迪[2](2020)在《鼻腔结构异常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上颌窦底部与上颌后牙位置临近,关系密切。当上颌窦底部过度气化致使上颌后牙根尖紧邻上颌窦底、甚至进入到上颌窦中时,对口腔多个学科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都将产生一定影响。上颌窦气化与许多因素相关,但其确切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至今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是应用口腔锥形束CT(CBCT),以上颌窦底部为观察界面,分析鼻腔结构异常诸如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和下鼻甲肥大,对上颌窦底部气化(Maxillary Sinus’s Inferior Pneumatization,MSIP)的影响。同时对正常上颌窦和上颌窦底部气化的上颌窦口径及上颌窦深度进行测量对比,探究上颌窦气化的相关机制及影响因素。资料与方法:根据本次实验资料入选和排除标准,收集2019年11月-12月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拍摄CBCT的11-27岁患者的CBCT影像资料71例,在自带eXamVisonQ软件图像上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下鼻甲肥大及上颌窦底部气化的患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测量上颌窦口径及上颌窦深度并进行对比。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与上颌窦是否过度气化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鼻甲肥大与上颌窦过度气化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正常的CBCT结果中的双侧上颌窦口径均大于MSIP患者,但并非双侧上颌窦口径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MSIP患者双侧上颌窦深度也都大于上颌窦正常的患者,也并非双侧上颌窦深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中发现下鼻甲肥大及上颌窦底部气化患病率较高,下鼻甲肥大的患者更易出现上颌窦底部气化的现象。基于这些发现,我们建议口腔就诊病人,应注意检查鼻呼吸。口腔医生在分析患者CBCT应同时注意对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及下鼻甲肥大的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吴世超[3](2018)在《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随着牙列缺损修复治疗和自体牙移植技术的发展,对于保留上颌第三磨牙(Maxillary Third Molar,MTM)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就使得医生对MTM的根管系统、形态解剖的研究至为重要。因此,通过锥形束X线断层摄影(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技术充分地了解MTM牙根、根管形态的对称性及其增龄性变化,测量MTM周围的牙槽骨骨壁厚度,评估MTM上颌第三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的位置关系,并统计分析拔牙时颊腭侧骨壁的厚度、高度、长度,分析MTM拔除时的骨阻力情况,同时定量化研究MTM颊腭侧可提供的用于进行Onlay自体骨移植术的松质骨骨块大小问题,以便为临床上治疗第三磨牙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15年至今就诊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口腔医院拍摄口腔CBCT的患者,具体纳入标准如下:(1)就诊患者的个人资料完整,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2)牙冠、牙根发育完整,根尖孔发育成熟;(3)CBCT图像清晰可辨,由同一部机器拍摄,由放射科专业医师拍摄,扫描参数统一。排除标准:(1)年龄<16岁的患者;(2)患者因先天缺失或拔牙史导致MTM缺失;(3)患者MTM未发育完成。将纳入对象根据年龄分为五组:第一组:16-23岁,第二组:24-35岁,第三组:36-45岁,第四组:46-55岁,第五组:56岁以上。按CBCT提供的出生日期每组随机选择60颗MTM,共300颗MTM,186例患者,其中男性75人,女性111人。利用KAWA卡瓦盛邦的CBCT扫描机,测量每颗MTM的牙根数,根管数,MTM距离上颌窦底的距离及其颊腭侧骨板的高度和厚度,并统计上颌第二、第三磨牙龋齿、牙周炎情况。运用SPSS20.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MTM具有较复杂的根管系统,发现其中有117颗(39%)牙齿为单根,183颗(61%)牙齿为多根牙,在多根牙中有双根牙42颗(13%)、三根牙139颗(46.33%)、四根牙2颗(0.66%)、五根牙1颗(0.33%)。在单根MTM中单根管84颗(28%),双根管25颗(8.33%),三根管8颗(2.67%)在多根MTM中双根管39颗(13%),三根管118颗(39.33%),只有33颗MTM检测出有MB2的根管(占比11%),五根管1颗(0.33%)。2、本研究利用CBCT测量MTM与上颌窦底的关系,结果显示,男性MTM中有60颗MTM的A-C值≤1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48%;15颗MTM的A-C值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12%;另有50颗MTM的A-C值大于2mm,占所有男性患者的40%。女性MTM中有88颗MTM的A-C值≤1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0.5%;17名女性患者的23颗MTM的A-C值大于1mm且小于等于2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13.1%;64颗MTM的A-C值大于2mm,占所有女性患者的36.6%。A-C值≤1mm的区间的MTM共有男性60颗,女性88颗,共148颗,占所有MTM总数的49.33%;1<A-C≤2mm的区间共有男性15颗,女性23颗,共38颗,占所有MTM总数的12.67%;A-C>2mm的区间共由男性50颗,女性64颗,共114颗,占所有MTM总数的38%。3.MTM的牙齿状况为良好时,在第一组有54颗(28.13%);在第二组有47颗(24.48%);在第三组有40颗(20.83%),第四组35颗(18.23%),第五组16颗(8.33%)。MT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高28.13%,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8.33%。MTM的牙齿状况为牙周炎时,在第一组有2颗(2.82%);在第二组有7颗(9.86%),在第三组有13颗(18.83%)在第四组有17颗(23.94%);在第五组有32颗(45.07%)。MTM牙齿状况为牙周炎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2.8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45.07%。MTM的牙齿状况为龋齿时,在第一组有4颗(10.81%);在第二组有6颗(16.22%);在第三组有7颗(18.92%);在第四组有8颗(21.62%);在第五组有12颗(32.43%)。MTM牙齿状况为龋齿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2.8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45.07%。当MSM的牙齿状况为良好时,第一组有49颗(29.52%);第二组有45颗(27.11%);第三组有35颗(21.08%);第四组有27颗(16.27%);第五组有10颗(6.02%)。MS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高29.52%,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6.02%,随着年龄的增加MSM牙齿状况为良好的牙齿数目构成比在逐渐减少。当MSM的牙齿状况为牙周炎时,第一组有10颗(9.43%);第二组有13颗(12.26%);第三组有19颗(17.92%);第四组有31颗(29.25%);第五组有33颗(31.14%)。MTM牙齿状况为牙周炎的构成比在低年龄组最低为9.43%,在高年龄组的构成比最高为31.14%,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当MSM的牙齿状况为龋齿时,第一组有0颗;第二组有2颗(14.29%);第三组有4颗(27.57%);第四组有2颗(14.29%);第五组有6颗(44.86%)。MSM牙齿状况为龋齿的构成比在高年龄组最高44.86%,在低年龄组的构成比最低为0。MSM的牙齿状况为缺失时,第三组有2颗(16.67%);第五组有10颗(83.33%),其余三组无MSM缺失。4 MTM腭侧骨壁高度其次为近中阻生组(7.49±3.01mm)、正位组(6.49±2.00mm)、颊侧倾斜组(6.46±2.58mm);近中阻生组腭侧骨壁高度高于颊侧倾斜和正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和颊侧倾斜组的腭侧骨壁高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TM颊侧骨壁高度依次为正位组(6.15±2.46mm)、颊侧倾斜(6.03±1.84mm)组、近中阻生(5.34±2.39mm);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位组、颊侧倾斜组、和近中倾斜组每组内的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后结果为,正位颊、腭侧骨壁高度相当,P=0.509,二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腭侧骨壁明显高于颊侧骨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近中阻生组腭侧骨壁高于颊侧骨壁,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第三磨牙根中1/2腭侧骨壁的厚度依次为近中阻生组(2.21±1.17mm),正位组(1.99±1.22mm)、颊侧倾斜组(1.88±1.25mm),三者之间P=1.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M根中1/2颊侧骨壁的厚度最厚的为颊侧倾斜组(2.48±0.94mm);其次为正位组(2.09±1.18mm)、近中阻生组(1.74±1.31mm);颊侧倾斜组根中1/2的厚度大于正位组根中1/2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根中1/2的厚度大于近中阻生组根中1/2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近中阻生组两者之间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颊侧倾斜组根中1/2颊侧骨壁的厚度大于腭侧根中1/2的骨壁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TM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依次为颊侧倾斜组(4.11±1.62mm)、正位(3.42±1.83mm)、近中阻生(2.81±2.39mm),颊侧倾斜组骨壁高度明显高于正位组骨壁高度,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颊侧倾斜组骨壁高度明显高于近中阻生组骨壁高度,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而正位组与近中阻生组的颊侧骨壁厚度二者没有明显差异,P>0.05。MTM根尖处腭侧骨壁厚度依次为:近中阻生组(3.86±2.55mm)、正位组(3.38±1.68mm)、颊侧倾斜组(2.93±1.67mm),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颊侧倾斜组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大于腭侧骨壁的厚度,P=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位组和近中阻生组根尖处颊腭侧骨壁的厚度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在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时候,颊侧测量可以制取量的骨块长为(6.16±1.38mm)的以底为(3.80±1.91mm),中间值为(2.18±1.13mm),高为(5.78±2.20mm)的长三角形不规则骨块。所测量骨块的体积区间在16.17 mm3-170.65mm3之间。在拔除上颌第三磨牙的时候,腭侧测量可以制取的骨块长为(6.16±1.38mm)的以底为(3.24±1.89mm),中间值为(1.98±1.24mm),高为(6.64±2.39mm)的长三角形不规则骨块。所测量骨块的体积区间在(13.71mm3-174.64 mm3)之间。结论1.MTM的牙根数与根管数的分布在统计学上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根牙中以单根管为主,双根牙则多为双根管,三根牙中主要为三根管,其他为辅。同时,该部分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MB2的检出率逐渐降低。2.对186位患者的300颗MTM按性别分组后进行了卡方检验,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MTM距离上颌窦的距离与性别无关。在拔除MTM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观察分析MTM距离上颌窦底的距离,拔牙时避免使用向上的力量,减少牙齿拔除的时候导致上颌窦穿孔的发生。3.MTM状况为良好、牙周炎、龋齿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SM为良好、牙周炎、龋齿、缺失的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MTM的龋坏率明显增高,患有牙周炎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MSM的研究结果与MTM结果基本一致。所以,应尽量利用CBCT定期地检查MTM和MSM的牙体、牙周情况,从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的目的。4.MTM在正位时,颊腭侧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相当,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对于正位的MTM,在拔除时由于它的颊腭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要依据每个牙的情况决定拔除时的脱位方向。MTM在颊侧倾斜时,颊侧的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明显小于腭侧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即颊侧倾斜位MTM的腭侧阻力大于颊侧阻力;由于牙冠偏向颊侧,牙根就会偏向腭侧,在根中1/2、根尖处颊侧骨壁厚度明显大于腭侧骨壁厚度,因此在扩大牙槽窝,增隙的过程中应注意颊侧阻力大于腭侧阻力,可以考虑颊侧脱位,增隙的过程考虑颊侧根中1/2处颊侧阻力大于腭侧阻力。MTM在近中阻生时,颊侧的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统计学分析的结果明显小于腭侧根尖到牙槽嵴顶的高度,腭侧阻力大于颊侧阻力,在根中1/2及根尖处颊腭侧骨板厚度相当,没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近中阻生的MTM在拔除时,由于它的颊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小于腭侧骨板的厚度和高度,颊侧阻力小于腭侧阻力,在去除局部阻生的骨阻力后,可以考虑颊侧脱位。5.利用CBCT可以测量MTM颊、腭侧牙槽骨的宽度、高度、长度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关系进行评估,以提供合适的松质骨骨块进行Onlay自体骨移植术,避免开辟第二术区进行供骨,且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创伤,为前牙美学区种植植骨提供一种有效的植骨方式。
田孝梅[4](2016)在《以上颌后牙为参照的上颌窦底位置的CBCT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特殊的解剖关系导致了在上颌后牙区域进行治疗时有发生上颌窦并发症的风险,如上颌窦炎、上颌窦底穿孔、口腔上颌窦瘘管、口腔上颌窦交通和断根误入上颌窦内等,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熟识相对于上颌后牙牙根的上颌窦底的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垂直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实验数据来源于848名病例,其CBCT影像图像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A.在CBCT影像学图像中存在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或上颌第二磨牙;B.存在的牙齿已正常萌出且牙根根尖已完全闭合;C.存在的牙齿牙根无吸收且周围骨质无破坏;D.上颌窦底完整连续,窦底骨板无破坏。利用NNT软件对CBCT图像重建,综合利用CBCT矢状面和冠状面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之间的垂直关系并测量两者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关系分为三种类型,类型1:上颌窦底位于牙根根尖之下,其测量值记为负值;类型2:上颌窦底与牙根根尖接触,其测量值记为0;类型3:上颌窦底位于牙根根尖之上,其测量值记为正值),并分析左右侧、性别和年龄对其影响。结果:一共有3063颗前磨牙和3095颗磨牙被评估。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之间的平均距离分别是第一前磨牙(5.5±4.8 mm)、第二前磨牙(2.3±4.0 mm)、第一磨牙近中颊根(1.3±3.6 mm)、第一磨牙远中颊根(1.4±3.4 mm)、第一磨牙腭根(1.0±3.9 mm)、第二磨牙近中颊根(0.5±2.9 mm)、第二磨牙远中颊根(1.3±3.1 mm)、和第二磨牙腭根(1.9±3.5 mm)。在上颌窦底与上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牙根之间的关系中,类型1所占频度均最低,分别是第一前磨牙(3.02%)、第二前磨牙(12.97%)、第一磨牙近中颊根(22.14%)、第一磨牙远中颊根(21.14%)、第一磨牙腭根(28.84%)、第二磨牙近中颊根(24.58%)、第二磨牙远中颊根(16.32%)、和第二磨牙腭根(12.11%)。类型1的频度在左右侧和男女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上颌窦底与部分上颌后牙牙根之间的距离在左右侧和男女中的差异具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类型1的频度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之间的距离在各年龄阶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1.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之间的关系与距离随年龄变化,20岁前上颌窦底的位置最低,40岁前与上颌后牙关系最为密切;2.上颌窦底与上颌第一磨牙腭根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关系最为密切,且最低点主要位于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3.CBCT能清晰简便地观察到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之间精细的硬组织结构,是评估上颌窦底位置的有效手段。
宋园园,冀永进,赵长青[5](2016)在《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取出上颌窦牙源性异物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报告患者,女,21岁,因"鼓气起时发现口腔鼻窦漏气3个月"于2015年6月2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左侧面颊处稍膨隆,压痛(+)。鼻外形正常,鼻中隔略左偏,左侧鼻腔狭窄,下鼻甲稍大,中鼻道可见少量黄脓性分泌物。术前鼻窦CT示:左侧上颌窦骨质显着增厚,下壁骨质缺损,窦腔内炎症性改变,可见一不规则高密度影(图1)。口腔全景片示:左上颌第三磨牙缺失,缺失间隙牙槽骨密度减低(图2)。追问病史,患者于2008年在当地口腔
胡艺平,金桂芳[6](2015)在《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内断根1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断根误入上颌窦后在鼻内镜指引下微创取根的方法。方法 :对11例患者(12只断根因拔牙不当误入上颌窦),首先选择原牙槽窝入路取出(8例),其次由上颌窦前壁开窗取出(3例),手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结果:11例12只断根均快速取出,创口一期愈合,长期观察无上颌窦炎和上颌窦瘘发生。结论:采用鼻内镜直视下微创取出上颌窦异位断根值得提倡。
特木尔巴图[7](2012)在《拔牙导致上颌窦瘘的治疗现状》文中认为上颌窦位于上颌磨牙根尖上方,一些上颌窦发育过大,上颌后牙根尖与上颌窦之间仅有很薄的骨板相隔,有的甚至无骨板,上颌后牙的根尖直接位于上颌窦黏膜下,在拔除上颌磨牙后可能发生与上颌窦相通[1,2]。另外,由于操作不当,亦可引起上颌窦瘘,尤其是做过治疗的牙,易发生断根现象,使用牙挺不当、可将牙根推
李荣盛,黎江,浦岐,冯婷[8](2012)在《鼻内镜在治疗牙断根误入上颌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取出误入上颌窦的牙断根的方法。方法对18例牙断根误入上颌窦患者采取经上颌窦前壁开窗、鼻内镜取出断根的治疗方法,同期以腭黏骨膜瓣修复上颌窦穿孔。结果 18例患者均一次手术取出断根,操作时间(不包括腭黏骨膜瓣修复)为15~25 min。观察3个月无继发上颌窦炎或口腔上颌窦瘘。结论经上颌窦前壁开窗,用鼻内镜取出误入至上颌窦的牙断根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
浦江,高宝霞,赵宾,董宏宇[9](2012)在《多层螺旋CT在预防上颌后牙手术致上颌窦瘘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上颌后牙疾病的测量、诊断在指导临床手术预防上颌窦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上颌牙齿、上颌骨部位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全景齿科图像和牙槽骨的矢状面和冠状曲面图像,与原始图像结合,进行测量、分析、诊断。结果 45例均能清晰显示上颌窦底的骨质密度、结构,牙齿、牙根、牙槽骨的形态及其与上颌窦的解剖关系。能清楚地描述病变的范围、骨质的破坏情况。准确的测量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牙槽骨高度、宽度及上颌窦底骨质缺损大小。临床根据MSCT结果制定合理的上颌后牙手术方案,45例在拔牙、根管治疗及种植手术中均未发生上颌窦瘘。结论 MSCT重建图像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颌面部复杂的解剖结构,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上颌后牙手术中预防上颌窦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MSCT可以作为上颌后牙手术的常规术前检查。
吴平凡,郭凌燕,陈林林[10](2011)在《鼻内窥镜在取上颌窦内牙齿断根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断根进入上颌窦是临床上拔牙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报道了对4例拔牙过程中断根误入上颌窦的患者采用鼻内窥镜在局部麻醉下经下鼻道开窗成功取出断根,手术操作时间短,创伤小。
二、断根推入上颌窦1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断根推入上颌窦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牙根误入上颌窦行冲洗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基本资料 |
1.2. 确诊方法及手术方法 |
1.3 结果 |
2 护理 |
2.1 术前准备 |
2.1.1 心理准备 |
2.1.2 器械准备 |
2.1.3 患者准备 |
2.2 术中配合 |
2.3 术后护理 |
2.3.1 常规护理 |
2.3.2 饮食护理 |
2.3.3 口腔护理 |
2.3.4 并发症护理 |
3 小结 |
(2)鼻腔结构异常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1.1 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 |
1.1.1 上颌窦结构及形态 |
1.1.2 上颌窦与上颌后牙的关系 |
1.2 上颌窦对口腔疾病诊疗影响概述 |
1.2.1 上颌窦与口腔种植 |
1.2.2 上颌窦与牙髓炎、根尖周病及牙周病 |
1.2.3 上颌窦囊肿、上颌窦与上颌牙拔除术 |
1.2.4 上颌窦与口腔正畸 |
第2章 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及下鼻甲肥大与上颌窦底部气化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资料的选取 |
3.2 方法 |
3.2.1 CBCT资料的获取 |
3.2.2 上颌窦底部气化的分型 |
3.2.3 观测内容 |
3.2.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5.1 鼻中隔偏曲与上颌窦气化 |
5.2 中鼻甲气化与上颌窦气化 |
5.3 下鼻甲肥大与上颌窦气化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实验数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上颌第三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
1.1 资料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1.2 设备及扫描方法 |
1.1.3 图像的重建 |
1.1.4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上颌第三磨根尖与上颌窦底壁位置关系的CBCT研究 |
2.1 资料和方法 |
2.1.1 测量方法 |
2.1.2 一致性检测 |
2.1.3 统计处理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上颌第三磨牙与上颌第二磨牙的牙齿健康程度增龄性变化的CBCT研究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评价MTM的牙齿状况 |
3.1.2 评价MSM的牙齿状况 |
3.1.3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MTM的牙齿状况 |
3.2.2 MSM的牙齿状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四、关于MTM周围牙槽骨的CBCT研究 |
4.1 资料和方法 |
4.1.1 分组定义 |
4.1.2 测量MTM颊腭侧牙槽骨骨壁的厚度及高度值 |
4.1.3 统计处理 |
4.2 结果 |
4.2.1 分组结果 |
4.2.2 MTM周围牙槽骨厚度及高度与MTM位置的关系 |
4.3 讨论 |
4.4 小结 |
五、MTM颊、腭侧骨壁可用移植骨块大小的CBCT研究 |
5.1 资料和方法 |
5.1.1 研究方法 |
5.1.2 统计处理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以上颌后牙为参照的上颌窦底位置的CBCT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学术论文目录 |
(5)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取出上颌窦牙源性异物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2 讨论 |
(6)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内断根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与方法 |
1.1临床资料 |
1.2 术前准备 |
1.3 手术器械 |
1.4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7)拔牙导致上颌窦瘘的治疗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保守治疗 |
手术治疗 |
拔牙时出现上颌窦瘘的预防措施 |
(8)鼻内镜在治疗牙断根误入上颌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2 结 果 |
3 讨 论 |
(9)多层螺旋CT在预防上颌后牙手术致上颌窦瘘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扫描设备及条件 |
1.3 图像后处理 |
1.4 测量方法与标准 |
2 结果 |
2.1 MSCT表现 |
2.2 测量结果 |
2.3 临床手术追踪 |
3 讨论 |
3.1 MSCT优势 |
3.2 上颌后牙拔除及根管治疗前MSCT检查的临床意义 |
3.3 上颌后牙种植前MSCT检查的临床意义 |
(10)鼻内窥镜在取上颌窦内牙齿断根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告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预后 |
2 讨论 |
四、断根推入上颌窦1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牙根误入上颌窦行冲洗取出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郭敏,梁彦,李结枝.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05)
- [2]鼻腔结构异常对上颌窦气化影响的CBCT分析[D]. 黄迪. 南昌大学, 2020(08)
- [3]关于上颌第三磨牙的CBCT研究[D]. 吴世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4]以上颌后牙为参照的上颌窦底位置的CBCT观察[D]. 田孝梅.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5]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取出上颌窦牙源性异物1例[J]. 宋园园,冀永进,赵长青.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05)
- [6]鼻内镜下摘除上颌窦内断根11例报告[J]. 胡艺平,金桂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01)
- [7]拔牙导致上颌窦瘘的治疗现状[J]. 特木尔巴图.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33)
- [8]鼻内镜在治疗牙断根误入上颌窦中的应用[J]. 李荣盛,黎江,浦岐,冯婷. 广东牙病防治, 2012(07)
- [9]多层螺旋CT在预防上颌后牙手术致上颌窦瘘的临床价值[J]. 浦江,高宝霞,赵宾,董宏宇. 河北医药, 2012(09)
- [10]鼻内窥镜在取上颌窦内牙齿断根中的临床应用[J]. 吴平凡,郭凌燕,陈林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