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版一百元人民币具有十大防伪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宾[1](2020)在《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印章印文鉴定作为一项传统的司法鉴定项目,一直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伪造印章印文的技术越来越多,加之人们之间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涉及印章印文鉴定的案件发案量飞速上升。在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员对可疑印文(检材印文)进行检验,分析其形成方式,判断其与样本印文的一致性,进而为法庭诉讼提供证据,为证明案件事实提供依据。印章印文鉴定作为文件检验鉴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司法鉴定人员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许多专家学者及鉴定人员针对印章印文鉴定的技术方法展开了系统、详细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就司法实践而言,印章印文鉴定的正确率并不理想,领域内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缺乏系统研究,质量监控体系尚未建立。随着诉讼中对证据审查严格化、采信标准规范化的进一步推进,高质量的印章印文鉴定结果备受关注,因此,系统的开展对印章印文鉴定的质量监控研究就显得刻不容缓和尤为必要。本文在深入了解印章印文鉴定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印章印文质量监控的理论特点及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与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对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主要因素的深入剖析、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并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体系,并进行模拟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导论共六章,分别为:导论;印章印文鉴定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理论特点及价值取向;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因素的解析及评估;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研究目的与意义,包括导论;第二部分为研究现状,包括第一章;第三部分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第二章;第四部分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三个:(1)系统的对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解析。从鉴定主体、鉴定客体、鉴定程序和方法三个方面出发,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准确的界定和详细的解释,并通过评估分析的方法,将影响因素分别划分为显微层、基本层和关键层,构建出影响因素的分级结构,为后续开展鉴定质量监控工作打下基础。(2)详尽的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分别从印章印文鉴定主体监控;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监控;印章印文鉴定实施过程监控;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监控;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监控;鉴定人出庭作证质量监控六个部分入手细化监控点,为开展质量监控监控工作明确着力点。(3)完整的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进行了构建。通过设计构建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管理系统、印章印文鉴定过程管理系统、印章印文鉴定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印章印文鉴定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四大子系统,为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实施搭建平台。导论部分论述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涉及印章印文鉴定的案件数量众多,一直是文件检验鉴定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研究人员多关注技术方法,加之影响鉴定质量的因素繁杂,因此印章印文鉴定质量一直亟待提升,质量监控研究有待加强。通过利用文献梳理法、实证调查法、实验探究法、比较借鉴法等研究方法,借助法律、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可实现丰富其理论基础;提升印章印文鉴定解决专门性问题的能力;保证印章印文鉴定意见证据价值;助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目标。第一章对印章印文鉴定的发展历程及当下印章印文鉴定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梳理,为开展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提供了资料。本章首先从印章的发展起源入手,简述了印章在国内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发展和使用情况,并介绍了不同时期印章名称的变化。接着叙述了雕刻法、成型热压法和光敏技术三种主要制作工艺制作印章的原理和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印章进行了分类。然后以古代和现代两个时间维度,分别从典型案例、鉴定理论、主要鉴定方法三个方面叙述了印章印文鉴定的发展历程。最后在总结印章印文鉴定在伪造技术、科学属性、新技术方法、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托高新技术、与信息安全技术融合、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标准化体系等发展方向。第二章着重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理论基础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监控工作的价值取向,为有效开展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研究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对司法鉴定质量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依据鉴定过程、鉴定对象、监控措施、监控方式对司法鉴定质量监控进行了分类,并综述了国内外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研究现状成果,了解当前的前沿和热点。第二节重点归纳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三大特点为具有动态性、监控对象具有易变性、监控具有持久性;提出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机制和措施所发挥的功能主要分为预警功能、排查功能、监督功能、反馈功能和指导功能五个方面的功能。同时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价值进行了阐述,明晰准确和高效是初级价值取向,公平和正义是高级价值取向。第三节在探讨司法鉴定质量与司法鉴定公信力关系的基础上,概括了司法鉴定困境的表现形式为当事人对司法鉴定公信力的质疑、法官对司法鉴定公信力的质疑和社会对司法鉴定公信力的质疑,总结了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产生的根源分别是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技术规范;民众对鉴定意见的认知存在偏差;鉴定人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社会负面舆论的误导影响;社会负面舆论的误导影响。并根据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对社会稳定秩序、法律权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司法鉴定学科发展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适时出台《司法鉴定法》、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强化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做好司法鉴定人的准入、退出和培训教育工作、构建司法鉴定追责制度、做好司法鉴定舆论宣传工作、发挥“智能辅助鉴定人”的作用等缓解措施。第三章解析了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的鉴定主体因素、鉴定程序和方法因素、鉴定客体因素,并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为开展印章印文鉴定质量打下了基础,明确了鉴定质量监控的重点。本章在探讨印章印文鉴定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质的基础上,对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因素的原理进行阐述,并根据因素的类型、因素的来源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类。之后共完成了四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解析了印章印文鉴定主体的影响因素,分为鉴定机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定人的影响因素。其中鉴定机构的影响因素包括鉴定机构性质、经费来源、等级和规模;鉴定人的影响因素包括认知能力、心理预期、主观经验、道德水平、知识背景。第二部分解析了印章印文鉴定程序和方法的影响因素,分为鉴定材料的影响、鉴定技术和方法的影响、鉴定程序的影响、鉴定文书的影响,其中鉴定材料的影响包括检材、样本、鉴定材料收集与保管过程;鉴定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包括鉴定技术、鉴定方法;鉴定程序的影响包括分析阶段、比对阶段、综合评断、核实阶段;鉴定文书的影响包括鉴定文书的形式、鉴定文书的内容。第三部分解析了印章印文鉴定客体的影响因素,分为印文色料、外界环境、盖印压力、承印物的影响。第四部分对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估。通过定向调查问卷的方式,采用专家评价法,对23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以影响力的大小将影响因素分为显微层、基本层和关键层,为分层次对影响因素进行监控提供了依据。第四章重点阐述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内容,为构建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系统提供了内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的机制,监控任务艰巨,监控内容众多,这是由其复杂性、开放循环性、动态性、持续完善性所决定的。本章节为更清楚的厘清监控的主要内容,方便监控实施方更准确的把控监控要点,梳理出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印章印文鉴定主体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印章印文鉴定机构的监控和印章印文鉴定鉴定人的监控;第二部分是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合法性、可靠性、充分性、可比性等四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印章印文鉴定实施过程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印章印文鉴定人的组成形式、印章印文鉴定方法和印章印文鉴定检验记录的监控;第四部分是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的可靠性、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的稳定性、印章印文鉴定综合评断的准确性;第五部分是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监控的主要内容,有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的形式、印章印文鉴定文书内容的监控和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的审核;第六部分是鉴定人出庭作证质量监控。第五章基于前面章节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体系,并尝试进行应用,以达到对理论知识成果的检验,综合考察监控系统的可用性和适用性。本章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印章印文的法规及技术规范进行梳理和比较。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目前对印章的使用和管理除刑法明确规定的相关犯罪行为外,还有多款与印章相关的治安管理办法草案。技术规范方面,国内主要介绍了国家标准(GB)、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和权威技术组织分别颁布的有关印章印文鉴定技术规范,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国外主要介绍了SWGDOC技术标准和ASTM技术指南。在对国内外进行比较时,可发现二者在制订单位、内容、修订规则、鉴定人员规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然后结合印章印文鉴定的内容和特点,总结出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原则为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持续改进原则和以事实为决策基础原则。接着构建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设计了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管理系统、印章印文鉴定过程管理系统、印章印文鉴定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印章印文鉴定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并且各个子系统中包含有若干模块,以实现对印章印文鉴定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客观的评价。同时提出为确保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实施,应进行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和其他保障。最后以G司法鉴定中心为例,采用典型案例测试的方式,实施了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检验了监控与评价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姚景俊[2](2019)在《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就目前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各类涉及二维码的违法犯罪行为展开探讨。文章详细梳理了近几年相关监管实践及刑事司法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对二维码本身属性和基本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二维码犯罪行为的主要类别及表现形式,并以此展开对各类涉二维码犯罪行为刑法适用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对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的涉二维码犯罪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相关应对策略。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对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第一章是对二维码犯罪类型及其具体犯罪形式的研究和归纳。笔者首先论述了二维码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属性特征。之后对二维码广泛的社会应用领域作了介绍,主要包括交易购买领域、政府管理领域、社会交往领域,并从其技术特点和适用领域对二维码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探究,得出二维码本身主要具备两项基本功能的结论,即作为信息连接通道的功能和作为信息凭证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将二维码犯罪行为划分为两大类:利用二维码信息连接通道功能的犯罪行为和利用二维码信息凭证功能的犯罪行为。其中,利用二维码信息连接通道功能的犯罪行为可以细分为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方向型犯罪行为和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内容型犯罪行为;利用二维码信息凭证功能的犯罪行为可以分为二维码信息非法获取型犯罪行为和改变二维码信息凭证内容型犯罪行为。之后,笔者依次对各类犯罪行为的具体犯罪表现形式进行了介绍和论述。第二章论述了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刑法适用和规制路径。二维码技术被不当利用以实施犯罪的行为方式主要集中于对公私财产利益的侵害,其次是对公民个人信息、他人知识产权、国家税收征管秩序等客体的侵犯。对此,笔者主要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理论争议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包括盗窃罪与诈骗罪的本质区别,第三方支付账户与信用卡账户的关系,第三方支付软件能否被骗,二维码防伪标签是否属于商标标识,虚开发票行为与伪造发票行为的区别等理论问题。对于以上几个问题,笔者认为:第一,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的主要判断依据为犯罪过程中被害人有无处分行为。一个有处分权限的被害人在自由的处分意识的支配下使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就可以认定被害人实施了处分行为,而对于行为人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便可认定为诈骗罪,且被害人只要认识到自己正在对财产进行转移,并对财产有一个概括性认识即可,不需要受骗者对所交付财物的具体性质、种类、价值、数量等有明确而清楚的认识;第二,第三方支付是信用卡的一种新型支付方式,且第三方支付账户本质上是电子版的ATM机,若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其人脑识别功能对其实施诈骗行为,应以信用卡诈骗罪来认定;第三,商标标识与防伪标签其实都属于用于区分产品、服务以保护知识产权的识别技术,防伪标签实际上属于商标标识的一部分,所以,二维码防伪标签属于商标标识;第四,要区分虚开发票与伪造发票行为,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行为方式。若行为人为骗取国家税款、偷逃税款、侵吞或骗取公私财产而伪造发票并使用的,应当认定为虚开发票类犯罪。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司法实践中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现状及特征,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笔者收集、分析、整理了包括北大法宝、“无讼案例”网、中国裁判文书网等网站所收录的以及其它近期在我国发生的典型涉二维码刑事犯罪案例。并借助相关网站的大数据搜索功能,通过数据统计方式制作了涉二维码犯罪年度案件数统计图、涉二维码犯罪案发地分布图、涉二维码犯罪案件类型分布图、涉二维码犯罪刑罚适用情况图、涉二维码犯罪有期徒刑平均刑期图共五张图片,来研究和归纳我国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特征。由此得出我国涉二维码犯罪行为主要侵害财产性利益及经济、社会秩序,危害辨别度低、受侵害风险大,侵害对象范围广、危害性大三大特征。之后,笔者主要从提升服务平台预防能力并以支付平台为重,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及跨区域协作能力,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规制力度三方面来展开对应对策略的论述。其中,提升服务平台预防能力并以支付平台为重主要从提升软件安全性和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及体系两方面入手;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及跨区域协作能力则需要从制定技术标准、提高资格准入标准、明确责任人,建立部门协作、开展专项行动,拓宽群众举报、投诉渠道,加强监管、建立二维码预审机制,建立全国性的二维码数据库几方面入手;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规制力度则主要从完善涉二维码犯罪的侦查取证制度,适当增强规制力度并统一司法裁判标准入手。
汪锡平[3](2019)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假币图像识别》文中认为基于手机图像的人民币真伪鉴别是实现手机拍照鉴别人民币真伪的关键技术,是实现人民币真伪鉴别手机终端化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人民币手机图像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基于丰富纹理的图像去噪、图像校正、基于传统纹理特征的真伪鉴别和基于深度卷积特征的真伪鉴别等工作。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了一个真伪人民币数据集。其中真币样本1000张,假币样本137张。在多方协助下,采集了假币原始样本137张,其中全假币50张,左真右假变造币41张,左假右真变造币45张,左真右真变造币1张。(2)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人民币纹理分析的组合中值滤波。针对人民币纹理细节丰富的特点,将人民币图像划分为小块,对每块进行纹理分析,设计了一个量化纹理的纹理复杂因子,当图像块中纹理复杂因子较小时采用大尺寸方形中值滤波,反之则采用小尺寸线性中值滤波。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单一的传统中值滤波不仅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在PSNR和SSIM标准下也具有更优的表现。设计了基于理想直线的误差惩罚加权函数,改进了加权最小二乘直线拟合法,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异常点对边缘直线拟合结果的影响。(3)设计并实现了在D-S证据理论框架下融合GLCM纹理特征和Gabor纹理特征的人民币真伪鉴别法。经对比研究选定了人民币图像的防伪区域,利用基于GLCM纹理特征提取法和基于Gabor纹理特征提取法分别对选定区域进行特征提取,然后利用LIBSVM中带RBF核的SVM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特征的真伪识别效果欠佳。利用D-S证据理论融合这两种特征,对人民币进行真伪鉴别,对比实验表明,基于D-S多特征融合鉴别法可以有效提升基于单特征鉴别法的识别率,降低其误识率和拒识率。(4)设计并实现了基于VGG-19卷积神经网络的人民币真伪鉴别。使用VGG-19卷积神经网络对人民币特征区域进行特征提取,设计了两个1 X 1卷积层取代全连接层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降维,最后使用LIBSVM中带RBF核的SVM进行分类,实现人民币真伪鉴别。实验对比基于传统特征的真伪鉴别方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真伪识别方法不仅具有更高的准确率,而且对于特征区域发生平移等具有更好的容错能力,具有更佳的泛化能力。
徐匡逸[4](2018)在《嵌入式纸币图像分析系统性能优化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光谱图像识别是新型纸币金融机具的要求,此类机具中,常采用高性能DSP实现图像采集与分析。随着处理器技术的发展,用低成本ARM处理器取代DSP实现金融机具图像识别功能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ARM处理器方案中,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实时性是关键技术问题。本文针对现代金融机具的要求,开展基于ARM处理器的多光谱纸币图像分析软件系统的优化技术研究。首先,本文分析定位了原纸币图像分析软件的性能瓶颈。经过分析发现:纸币图像在校正时,拟合边缘直线方程所需的边界点数量较多,边界点搜索耗时较长;其次,从DSP移植过来的软件程序结构并行度较低,不能发挥ARM处理器的多核优势;另外,在一些算法函数中,充斥着大量简单而重复的图像处理运算,例如图像的旋转、二值化、取反以及求像素和等操作,常规循环结构实现这些操作比较费时。因此,ARM处理器的计算性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原纸币图像分析软件无法满足机具的实时性要求。对此,本文首先优化了纸币图像校正算法,减少了拟合边缘直线方程所需的边界点数量,提高了校正算法的效率;然后,针对被调次数较多且耗时较长的算法函数,利用四路并行的NEON(ARM单指令多数据扩展结构)技术减少了循环总次数,提高了循环结构性能;最后,本文分别使用并比较了Pthreads多线程方案、OpenMP并行编程框架和TBB并行编程方案,对原软件结构进行基于多线程的并行化改造。针对本文的应用场景,通过额外分配内存减少了多线程方案引入的线程竞争与同步开销,均衡各线程的负载后,充分发挥了ARM处理器的多核优势,提高了软件运行效率。经测试,对于2015版100元人民币,使用本文的优化方案后,纸币图像分析软件的识别准确率没有下降,而软件完成纸币图像预处理、面额、朝向、版本、冠字号以及真伪识别的平均总耗时从14326微秒减少至5231微秒,减少了63%。纸币图像分析软件优化后,能够满足现代金融机具的鉴别能力要求。
俞灵灵[5](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指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罗帅[6](2017)在《2015版新版人民币图像特征的鉴伪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的使用范围变得更为广泛。假币的存在严重破坏了人民币在国际中的信誉,损害了人民的利益。2015版人民币是目前最新版的大面额人民币,在市场上使用量也将会逐步增大。因此,2015版人民币的鉴伪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2015版新版人民币的胶印对印图案、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光彩光变数字在反射和透射图像中的特性,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进行2015版新版人民币图像特征的鉴伪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人民币图像预处理和版面信息的识别。本文使用CIS图像传感器采集了 2015版人民币在可见光下的反射图像、红外光下的反射和透射图像。介绍了人民币图像的预处理方法,包括人民币图像旋转校正、图像增强等。讨论了人民币版面信息识别的方法,版面信息的识别主要包括人民币的面额识别、版本识别和方向识别。(2)正反面胶印对印图案一致性的研究。首先采用差分投影的方法快速定位胶印对印图案,接着对胶印对印图案进行角点检测,在初步得到角点的基础上采用插值法进行胶印对印图案亚像素级角点的检测。为了进一步减小系统误差,本文使用更高精度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人民币图像进行胶印对印图的亚像素角点检测。对角点检测结果统计得到:在600dpi图像下,正反面胶印对印角点之间的距离在0.06mm以内,很好地验证了正反胶印对印图案位置的一致性。(3)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中微缩字符的获取和识别。微缩字符的获取是采用图像特征匹配的方法,针对微缩字符,采用八向梯度特征,在安全线中寻找出微缩字符图像。分别采用KNN、朴素贝叶斯、SVM分类器对多种不同安全线中微缩字符的八向特征进行识别,实验表明三种分类器对微缩字符的识别均能获得较高的准确率,其中SVM分类器表现最好,准确率能够达到98.13%。(4)光彩光变数字灰度特性的研究。通过阈值分割的方法建立光彩光变数字的掩模图像,用掩模图像与原图相乘提取光彩光变数字。对得到的光彩光变数字做水平方向灰度均值投影,在投影中出现一段周期性变化的曲线。采用多样本进行实验,统计该曲线的周期和幅值范围。对比普通变色油墨和其他光变油墨图案的实验结果,发现该曲线在普通油墨中不会出现,而其他光变图案产生的曲线的周期和幅值与人民币的光彩光变数字有所不同。
李健[7](2015)在《大额人民币部分图像特征的自动鉴伪》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流通的纸币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假币的存在和蔓延严重干扰了国家的经济秩序。面对新型的造假手段,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纸币进行鉴伪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纸币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类,保证纸币流通过程的安全性。本文以人民币一百元为研究对象,结合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相关算法,探讨了纸币的透射图像和红外图像下的真假识别问题,分别介绍了透射光下的白水印和变色油墨图像鉴伪、CIS采集的纸币红外图像的鉴伪问题。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在CMOS图像传感器下获取变色油墨图像和白水印区域图像的步骤,包括透射图像的鱼眼校正等预处理过程。其次,根据定位信息切割出白水印和变色油墨图像。对白水印图像特征进行提取的时候,采用了基于投影差分的归一化积算法、基于白水印连通域的鉴别算法和八方向特征提取算法,并进行了算法的分析比较;在提取变色油墨图像特征的时候,引入了色温和色差的概念,并提取变色油墨图像的色差作为特征的一部分,形成三维特征,然后利用K最近邻分类算法和感知器分类算法对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从而实现真假鉴伪。最后,介绍了在CIS图像传感器下采集的纸币的红外图像的鉴伪过程,包括纸币面额、方向和版本等信息的获取和图像鉴伪。在提取红外图像特征时,提出采用相邻区域对比式策略提取灰度信息作为特征进行判断的鉴伪方法和利用红外安全线信息进行鉴伪的方法。大量的实验证实,利用白水印特征和变色油墨特征可以达到的抓假率分别超过90%和80%;在CIS红外图像下本文的算法也获得了很好的鉴伪效果。
韦洪乾[8](2013)在《反假币一号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一个神秘的电话号码案情通报一号:广东潮州警方破获了一起重大伪造货币案,犯罪嫌疑人吴朝典、吴清贤等人密谋在潮安县庵埠镇梅溪村陈泽武的工厂内印制假币,双方约定,每印制一吨假币,吴朝典等人向陈泽武支付二十八万元作为报酬。在短短七天里,犯罪嫌疑人印制的2005版百元假钞半成品达六千七百六十五万元。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为制造假币提供纸张的是一名男子,其手机号码是1390****784(号码归属地:四川成都)。
陈明强[9](2013)在《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收集到的623份(443种)结婚证书实物为第一手图像研究材料,在田野考察、图像分析与文献理论研究的三者互动中,对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证件制式、文书格式、认证要件、版式构成、色彩特征、造型手法、图案题材和字体类型等各方面做描述和分析。第一章从婚姻、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及结婚证书的出现与发展等方面,对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进行详细梳理。第二章至第四章,将新中国结婚证图像研究分为建国初期十七年(1949-1965)、“文革”及之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和“改革开放”之后(1979-至今)三个时期。在对不同时期的结婚证书图像进行合理阐释时,将之置于恰当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社会变动中,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考察社会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图像本身的影响。从情景的表现、观念的传达、画面的组织和图像套式的象征意义等方面,寻找出图像演变的内在动力,认识结婚证图像内容和功能的变换,从中显现婚姻制度的变革,婚姻观念的变化,婚姻生活的时代风貌,政治意识形态的宣扬策略的转变,国家现代化的进程,揭示婚姻合法性缔结与国家政治合法性的构建之间的关联。第五章经过对结婚证制式类型、印制工艺、文书格式、认证要件(印鉴、印花税票和照片)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呈现作为婚姻“被证明”的物化形式的结婚证书,如何逐步成为形式合法,要件齐全的婚姻合法性认证的法定证件。第六章至第七章,通过对版式类型、版面图像套式、版式设计特点、色彩特征、造型手法和图案元素(吉祥图案、政治符号、外来图案和美术字图案)的归纳和分析,呈现出结婚证设计者如何将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国家意识形态的宣扬和文艺政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图像发挥出教化、规范、维系和调节的功能。总之,结婚证的图像内容,作为一个浓缩的特殊时期的历史景观,与中国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相联系,不仅反映出不同时期婚姻管理政策,还暗含许多其他内容,如新旧文化的交融与对抗,文艺政策的转变,以及统治阶层对于现代化认识的演化过程等。结婚证图像承担着证明两性合法婚姻关系之外的功能,它反映了图像演变与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权威、政治合法性之间的关联。可以说,结婚证图像的演变,呈现的是国家统治力量在各个时期,将其政治合法性的确立、巩固和加强与夫妻婚姻缔结的合法性确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过程。
唐东明[10](2013)在《人民币多光谱图像的特征识别与鉴别》文中认为纸币图像识别技术是最近十年来在模式识别领域非常活跃的一个课题,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的作用是给出纸币面额、朝向、真假等清分信息并传给控制装置。随着新的国家标准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的颁布和施行,对图像识别的实时性、正确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新版人民币的各种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纸币分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光谱图像特征识别与鉴别。首先对图像进行亮度补偿,然后在边界检测时,使用了一种很稳定的剔除误差点算法,可以适用于各种缺损情况;倾斜校正时使用了一种“用时旋转”的方法,设计识别算法时也尽量保证是抗旋转的,提高时间效率。在纸币的快速分类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面网格特征和多角度混合高斯模型的纸币图像识别算法。该算法使用双面网格作为特征提取方法,并根据类内类间距离求取网格划分数量,证明双面网格特征相较单面网格特征的优势。然后针对不同倾斜角训练多角度混合高斯模型作为分类器,省去对整幅图像进行旋转的预处理过程,简化识别流程。改进的高斯密度判决函数进一步降低了时间消耗。该算法的识别率可以达到100%,识别速度4ms/张,准确性和实时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在多光谱图像鉴别中,分别采集了白光图像、红外图像、紫外图像进行特征分析。其中包括基于相似系数的水印鉴别、基于欧式距离的变色油墨鉴别、基于模板统计的白水印鉴别、基于两次低通滤波的红外条块鉴别、基于红外对比的人民大会堂特征识别、基于亮点统计的紫外特征识别。单从某一种图像着手,都会出现一定的漏检情况;综合所有的鉴别手段,最终取得了很好的识别结果。所有的识别工作可以在50ms内完成。
二、新版一百元人民币具有十大防伪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版一百元人民币具有十大防伪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价值 |
三、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一章 印章印文鉴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印章起源与发展 |
一、我国印章的起源与发展 |
二、国外印章的起源与发展 |
三、印章名称的发展 |
第二节 印章制作工艺和种类 |
一、印章的制作工艺 |
二、印章的种类 |
第三节 印章印文鉴定的发展 |
一、古代印章印文鉴定发展 |
二、现代印章印文鉴定发展 |
第四节 我国印章印文鉴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
一、我国印章印文鉴定发展的困境 |
二、我国印章印文鉴定发展的方向 |
第二章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理论基础与价值取向 |
第一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理论基础 |
一、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的含义 |
二、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的类型 |
三、国内外司法鉴定质量监控现状 |
四、印章印文鉴定与司法活动的关系 |
第二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特点和价值取向 |
一、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特点 |
二、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功能 |
三、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价值取向 |
第三节 司法鉴定质量与司法鉴定公信力 |
一、司法鉴定质量与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关系 |
二、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的表现形式 |
三、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产生的根源 |
四、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造成的危害 |
五、司法鉴定公信力困境的缓解路径 |
第三章 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因素的解析及评估 |
第一节 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因素概述 |
一、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因素的原理阐述 |
二、影响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的因素分类 |
第二节 印章印文鉴定主体的影响因素解析 |
一、鉴定机构的影响因素解析 |
二、鉴定人的影响因素解析 |
第三节 印章印文鉴定程序和方法影响因素解析 |
一、鉴定材料的影响因素解析 |
二、鉴定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因素解析 |
三、鉴定程序的影响因素解析 |
四、鉴定文书的影响因素解析 |
第四节 印章印文鉴定客体的影响因素解析 |
一、印章印文鉴定客体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
二、印文色料的影响 |
三、外界环境的影响 |
四、盖印压力的影响 |
五、承印物的影响 |
第五节 影响印章印文鉴质量影响因素评估 |
一、调查评估的设计 |
二、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四章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内容 |
第一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复杂性 |
一、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
二、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是一个开放循环的系统 |
三、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是一个动态过程 |
四、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是一个需要持续完善的过程 |
第二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内容的概述 |
一、印章印文鉴定意见的审核要点 |
二、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印章印文鉴定主体的监控 |
一、印章印文鉴定机构的监控 |
二、印章印文鉴定鉴定人的监控 |
第四节 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的监控 |
一、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的合法性 |
二、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的真实性 |
三、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的充分性 |
四、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的可比性 |
第五节 印章印文鉴定实施过程的监控 |
一、印章印文鉴定人的组成形式 |
二、印章印文鉴定方法的监控内容 |
三、印章印文鉴定检验记录的监控内容 |
第六节 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的监控 |
一、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的可靠性 |
二、印章印文鉴定判断标准的稳定性 |
三、印章印文鉴定综合评断的准确性 |
第七节 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的监控 |
一、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的形式 |
二、印章印文鉴定文书内容的监控 |
三、印章印文鉴定文书的审核 |
第八节 鉴定人出庭作证质量监控的内容 |
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依据和情况 |
二、鉴定人出庭作证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 |
第五章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印章印文的法规及技术规范 |
一、我国关于印章管理的法规 |
二、我国现行印章印文鉴定技术规范 |
三、国外印章印文鉴定技术规范 |
四、国内外印章印文鉴定技术规范比较 |
五、我国印章印文鉴定技术规范的未来制订方向 |
第二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原则 |
一、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原则 |
二、全员参与原则 |
三、持续改进原则 |
四、以事实为决策基础原则 |
第三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的构建 |
一、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概述 |
二、印章印文鉴定材料管理系统 |
三、印章印文鉴定过程管理系统 |
四、印章印文鉴定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 |
五、印章印文鉴定质量评价与反馈系统 |
第四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实施保障 |
一、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组织保障 |
二、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制度保障 |
三、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技术保障 |
四、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的其他保障 |
第五节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实例——以G司法鉴定中心为例 |
一、G司法鉴定中心概况及印章印文鉴定案例简介 |
二、印章印文鉴定案例鉴定质量监控实施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印章印文鉴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B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2)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涉二维码犯罪类型及具体风险表现形式 |
第一节 二维码工作原理及其概念界定 |
一、二维码的工作原理及其历史发展 |
二、二维码概念界定 |
第二节 二维码所涉应用领域及其基本功能探究 |
一、二维码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二、二维码的基本功能 |
第三节 利用二维码信息连接通道功能的犯罪行为 |
一、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方向型犯罪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 |
二、改变二维码信息连接内容型犯罪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 |
第四节 利用二维码信息凭证功能的犯罪行为 |
一、二维码信息非法获取型犯罪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 |
二、改变二维码信息凭证内容型犯罪行为的风险表现形式 |
第二章 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刑法适用及其规制路径 |
第一节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分边界 |
一、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
二、处分行为 |
三、相关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罪名认定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账户本质之探究 |
一、二维码支付概述 |
二、第三方支付账户不同于“钱包” |
三、第三方支付软件能否被骗 |
四、第三方支付账户与信用卡账户的关系 |
五、相关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罪名认定 |
第三节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的“个人信息”与“非法获取” |
一、刑法中的“个人信息” |
二、“非法获取”的界定 |
三、相关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罪名认定 |
第四节 二维码防伪标签与商标标识 |
一、二维码防伪识别概述 |
二、二维码防伪标签是否属于商标标识 |
第五节 虚开发票行为与伪造发票行为 |
一、虚开发票与伪造发票的界限 |
二、相关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的罪名认定 |
第六节 涉二维码传播类犯罪行为的规制方式 |
一、二维码技术对传播类犯罪的影响 |
二、规制理念的调整 |
三、涉二维码传播类犯罪行为可能涉及的罪名 |
四、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中“其它违法犯罪信息”的界定 |
第三章 涉二维码犯罪司法实践现状及应对策略 |
第一节 涉二维码犯罪既有案例数据统计分析及其特征 |
一、涉二维码犯罪既有案例数据特征与原因探析 |
二、涉二维码犯罪行为特征归纳 |
第二节 新时期涉二维码犯罪的应对策略 |
一、提升服务平台预防能力并以支付平台为重 |
二、增强监管部门监管力度及跨区域协作能力 |
三、完善司法制度、加强司法规制力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假币图像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结构 |
2 人民币手机图像预处理 |
2.1 人民币手机图像去噪 |
2.1.1 图像噪声模型 |
2.1.2 常见图像噪声 |
2.1.3 常用的去噪算法 |
2.1.4 基于人民币纹理的组合中值滤波 |
2.1.5 实验对比分析 |
2.2 人民币手机图像增强 |
2.2.1 线性变换和非线性变换 |
2.2.2 直方图均衡化 |
2.3 人民币手机图像校正 |
2.3.1 人民币手机图像边缘检测 |
2.3.2 人民币手机图像畸变校正 |
2.4 本章小结 |
3 GLCM纹理特征和Gabor纹理特征 |
3.1 引言 |
3.2 纹理特征简介 |
3.3 纹理特征提取方法 |
3.3.1 基于统计的提取方法 |
3.3.2 基于模型的提取方法 |
3.3.3 基于结构的提取方法 |
3.3.4 基于信号的提取方法 |
3.4 基于GLCM的人民币手机图像特征提取 |
3.4.1 GLCM理论基础 |
3.4.2 基于GLCM纹理特征参数的选择 |
3.4.3 基于GLCM的人民币纹理特征提取 |
3.5 基于Gabor滤波器的人民币手机图像特征提取 |
3.5.1 二维Gabor滤波器 |
3.5.2 基于Gabor滤波器的人民币特征提取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SVM和D-S理论的人民币手机图像鉴伪 |
4.1 引言 |
4.2 SVM理论基础 |
4.2.1 线性可分SVM |
4.2.2 线性不可分SVM |
4.3 D-S证据理论基础 |
4.3.1 假设空间 |
4.3.2 基本概率分配函数 |
4.3.3 信任函数和似然函数 |
4.3.4 信任区间 |
4.3.5 D-S证据合成规则 |
4.4 D-S证据融合分类方法 |
4.4.1 分类方法结构 |
4.4.2 基本信任分配函数 |
4.4.3 分类决策规则 |
4.5 基于手机图像的人民币鉴伪实验 |
4.5.1 基于手机图像的人民币数据集 |
4.5.2 基于手机图像的人民币鉴伪实验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民币手机图像鉴伪 |
5.1 引言 |
5.2 深度学习理论基础 |
5.2.1 人工神经网络 |
5.2.2 前馈神经网络 |
5.2.3 反向传播算法 |
5.2.4 卷积神经网络 |
5.2.5 卷积神经网络结构 |
5.2.6 常用的卷积神经网络介绍 |
5.3 基于VGG-19的人民币手机图像特征提取 |
5.3.1 数据集 |
5.3.2 VGG-19特征可视化 |
5.3.3 基于VGG-19特征选择 |
5.4 实验分析 |
5.4.1 与基于纹理特征的人民币手机图像鉴伪比较 |
5.4.2 影响识别率原因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嵌入式纸币图像分析系统性能优化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嵌入式纸币图像分析系统优化方案分析 |
2.1 系统整体架构 |
2.2 纸币图像分析系统的运行环境 |
2.3 系统性能瓶颈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多光谱纸币图像校正算法的优化设计 |
3.1 纸币图像的亮度补偿 |
3.2 纸币图像的颜色空间变换 |
3.3 多光谱纸币图像的几何校正 |
3.4 优化效果测试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纸币图像分析算法函数的数据和指令级优化设计 |
4.1 耗时函数的功能与性能瓶颈介绍分析 |
4.2 基于ARMNEON技术的纸币图像处理优化 |
4.3 循环展开与多路并行优化 |
4.4 优化效果测试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纸币图像分析程序结构的线程级优化设计 |
5.1 纸币图像分析算法结构的优化分析 |
5.2 基于POSIX多线程的纸币图像分析程序优化 |
5.3 基于OpenMP的纸币图像分析程序优化 |
5.4 基于TBB的纸币图像分析程序优化 |
5.5 优化效果测试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缘起 |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
2.1.1 不再囿于时空 |
2.1.2 集个性化数据 |
2.1.3 具有聚合效应 |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
2.2.1 表现形式迥异 |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
3.1.2 以案由为参数 |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
4.2.1 是否为前提 |
4.2.2 标准之厘定 |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
5.1.1 填补一般条款 |
5.1.2 明晰认定标准 |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
5.2.1 严格适用程序 |
5.2.2 加强说理论证 |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
5.3.1 提升审判级别 |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
5.3.3 建立案例族谱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目次 |
作者简介 |
(6)2015版新版人民币图像特征的鉴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2 人民币图像预处理及版面信息识别 |
2.1 人民币图像采集 |
2.2 人民币图像预处理 |
2.2.1 人民币图像的边缘检测 |
2.2.2 人民币图像旋转校正 |
2.2.3 人民币图像平滑去噪 |
2.2.4 人民币的图像增强 |
2.2.5 人民币的图像二值化 |
2.3 人民币版面信息的识别 |
2.3.1 人民币的面额识别 |
2.3.2 人民币方向的识别 |
2.3.3 人民币版本的判定 |
2.4 本章小结 |
3 胶印对印图案一致性的研究 |
3.0 引言 |
3.1 胶印对印图案的获取 |
3.2 胶印对印子图角点的初步检测 |
3.2.1 FAST角点检测算法 |
3.2.2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 |
3.2.3 本系统的胶印对印子图角点检测的算法 |
3.3 胶印对印子图亚像素级的角点检测 |
3.3.1 胶印对印子图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 |
3.3.2 胶印对印子图亚像级角点检测算法描述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特性的研究 |
4.1 光变镂空安全线的特点 |
4.2 安全线区域的定位与切割 |
4.3 微缩字符的获取 |
4.3.1 待匹配的划定 |
4.3.2 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 |
4.3.3 基于特征的图像匹配 |
4.4 微缩字符的识别 |
4.4.1 微缩字符归一化 |
4.4.2 分类器的选择 |
4.4.3 实验设计 |
4.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光彩光变数字特征的研究 |
5.1 光彩光变数字的特点 |
5.2 光彩光变数字的获取 |
5.2.1 光彩光变数字区域的定位与切割 |
5.2.2 光彩光变数字图像的掩模 |
5.2.3 光彩光变数字的获取 |
5.3 光彩光变数字灰度分布的统计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6.1 实验平台 |
6.2 系统流程图 |
6.3 系统实现 |
6.3.1 胶印对印图案一致性检测 |
6.3.2 光彩光变数字的检测 |
6.3.4 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的检测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7.2 未来的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大额人民币部分图像特征的自动鉴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纸币防伪技术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1.1.2. 基于图像特征的假币鉴别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人民币图像预处理 |
2.1. 图像增强 |
2.2. 图像几何变换 |
2.3. 图像平滑去噪 |
2.4. 图像边缘检测 |
2.5. 人民币图像桶形失真校正 |
2.6. 人民币版面信息的识别 |
2.6.1. 纸币的方向判定 |
2.6.2. 纸币的版本判定 |
2.6.3. 白水印和变色油墨区域图像的定位 |
2.7. 本章小结 |
3. 人民币白水印特征提取和识别 |
3.1. 人民币白水印防伪特征的重要意义 |
3.2. 白水印面额数字图像的切割 |
3.3. 白水印面额数字的特征提取 |
3.3.1. 模板匹配法 |
3.3.2. 八方向特征提取算法 |
3.3.3. 基于连通域个数的特征提取方法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变色油墨面额数字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
4.1. 图像的获取 |
4.2. 变色油墨数字与背景的分离 |
4.3. 变色油墨数字特征提取 |
4.4. 变色油墨特征识别判定真假 |
4.4.1. K最近邻分类器(KNN)真假分类 |
4.4.2. 感知器神经网络 |
4.4.3. 基于感知器神经网络的真假分类 |
4.5. 本章小结 |
5. 人民币纸币红外图像鉴伪方法 |
5.1. 红外图像边缘检测 |
5.2. 纸币基本信息的获取 |
5.3. 红外图像特征 |
5.4. 红外特征鉴别方法 |
5.5. 红外安全线鉴伪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原因 |
第二节 关于课题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 结婚证书 |
(二) 图像 |
(三) 意识形态 |
(四) 政治合法性 |
二、研究范围 |
(一) 考察对象的界定 |
(二) 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基本分期 |
第三节 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一、学术研究状况 |
二、对研究现状的总结陈述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一) 田野考察法 |
(二) 图像学方法 |
(三) 文献考察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结婚证书的历史脉络 |
第一节 婚姻、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 |
一、婚姻 |
二、婚姻成立的程序与方式 |
(一) 结婚 |
(二) 结婚的程序与方式 |
1. 革命根据地与现行的婚姻登记制度的关系 |
2. 婚姻登记制度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结婚证书的出现与发展 |
一、媒证 |
(一) 媒神 |
(二) 媒人 |
(三) 媒场 |
(四) 媒物 |
二、中国传统“婚书”简述 |
(一) 婚书的概念及其他称谓 |
(二) 中国历代有关“婚书”的文献 |
三、清末民初的“官制婚书” |
(一) 太平天国“合挥” |
(二) 清末民初“官制婚书”推广的历史 |
四、“结婚证书”提法的出现 |
第二章 承前启后,新中国新气象——建国初期十七年(1949—1965) |
第一节 承前启后 |
一、吉祥图案的沿用 |
二、版面制式的借鉴 |
第二节 新中国新气象 |
一、代表“新政权”的政治符号 |
二、新的花卉图案和花边形式 |
三、新的婚姻法规 |
四、新的社会面貌 |
(一) 夫妻形象 |
(二) 新中国的建设成就 |
第三节 新政权光芒下的婚姻缔结 |
一、新政权下的“洞房”,喜庆的婚姻“私生活” |
二、传统元素与新政权符号共生关系,政治合法性的确立和巩固 |
第三章 火热的“革命”气质——“文革”及之后的“徘徊”时期(1966—1978) |
第一节 火热的“革命”气质 |
一、图案元素的变更 |
(一) 原有政治符号的变化 |
(二) 新政治符号的出现 |
二、绚丽与简朴并存的版面 |
(一) 红绿黄三色搭配的版面 |
(二) “红光亮”色调与“节俭”风格 |
三、证本式制式与分段式版面 |
第二节 “革命”运动下的婚姻缔结 |
一、权力空间的营造与转变 |
二、领袖颂歌中的婚姻祝福 |
(一) 权力空间的核心与政治合法性的巩固 |
(二) 领袖注视下的规训之城 |
第四章 “春风”带来的“大一统”——“改革开放”之后(1979—2004) |
第一节 “春风”送暖——政治符号的消减,吉祥图案的回归(1979—1985) |
第二节 统一管理——结婚证统一制式与管理的过程(1986——2004) |
第三节 法律规范下的婚姻缔结 |
一、“奖状”变“证件”—婚姻与契约 |
(一) “一分为二”—传统契约制式与婚书制式的关系 |
(二) 婚姻的契约性 |
二、“政治干预”与“法律规范” |
(一) 国家干预减弱,公权力对私权利把控的转变 |
(二) 法制的规训,政治合法性基础的转变 |
第五章 证书的形式要件 |
第一节 证书制式 |
一、制式类型 |
(一) 奖状式 |
(二) 证本式 |
二、包装种类及材料 |
三、尺寸 |
四、印刷工艺和印制单位 |
五、纸张 |
第二节 文书格式 |
一、建国前婚书的文书格式 |
(一)、民国婚书的文书格式 |
(二)、革命根据地结婚证的文书格式 |
二、新中国结婚证书的文书格式(1949—2003十种不同的文书格式) |
第三节 认证要件 |
一、印鉴(印章、指纹与签名) |
二、印花税票 |
三、夫妻照片 |
第六章 版式构成 |
第一节 版式 |
一、版式类型 |
二、版面图像套式 |
第二节 版式设计特点 |
一、对称与均衡 |
二、节奏与韵律 |
三、主观处理的比例 |
四、四季采花的时间观 |
五、多方位的空间处理 |
第三节 色彩运用 |
一、结婚证的色彩布局 |
(一) 字体颜色 |
(二) 内芯,封面和封底的底色 |
(三) 边框颜色和封面封底中单独出现的图案颜色 |
二、色调类型 |
第四节 造型手法 |
第七章 图案 |
第一节 吉祥图案 |
一、人物神祗 |
二、祥禽瑞兽 |
三、花卉果木 |
四、文字符号 |
第二节 政治符号 |
一、标志类 |
二、人物类 |
三、生产生活物象 |
第三节 外来图案 |
第四节 美术字 |
一、美术字体类型与布局 |
二、美术字内容 |
(一) 婚姻法内容 |
(二) 政治内容 |
第五节 图像的功能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人民币多光谱图像的特征识别与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系统概述 |
2.1. 硬件系统 |
2.2. 算法框架和图像预处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纸币分类的图像快速识别 |
3.1. 引言 |
3.2. 多角度混合高斯模型的设计 |
3.3. 高斯概率密度函数的改进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白光图像特征鉴别 |
4.1. 引言 |
4.2. 冠字符号识别 |
4.3. 水印鉴别 |
4.4. 变色油墨图案鉴别 |
4.5. 白水印鉴别 |
4.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红外图像特征鉴别 |
5.1. 引言 |
5.2. 红外条块鉴别 |
5.3. 其他红外特征鉴别 |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紫外图像特征鉴别 |
6.1. 引言 |
6.2. 基于亮点计数的紫外特征鉴别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参考文献 |
四、新版一百元人民币具有十大防伪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印章印文鉴定质量监控研究[D]. 王晓宾.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2)
- [2]涉二维码刑事犯罪问题研究[D]. 姚景俊.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3]基于深度学习的假币图像识别[D]. 汪锡平.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7)
- [4]嵌入式纸币图像分析系统性能优化设计与实现[D]. 徐匡逸.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5]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6]2015版新版人民币图像特征的鉴伪研究[D]. 罗帅.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7]大额人民币部分图像特征的自动鉴伪[D]. 李健. 南京理工大学, 2015(02)
- [8]反假币一号案[J]. 韦洪乾. 啄木鸟, 2013(07)
- [9]新中国结婚证书的图像研究[D]. 陈明强. 中央美术学院, 2013(09)
- [10]人民币多光谱图像的特征识别与鉴别[D]. 唐东明. 南京大学,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