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感、感冒不是一种病(论文文献综述)
黎辉[1](2019)在《“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评价“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为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临床依据。2.简要整理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诸多疾病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的学术经验。方法:1.临床研究(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设计方法,通过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的方法将预计的9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因时间的限制,实际共纳入89例受试者,病例纳入后,对三个中心的病例分布、完成情况、基线水平进行比较,以保证三个中心的受试者分布均衡和基线一致,具备可比性。(2)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参苓白术散合五苓散汤剂,一次100毫升,每日三次,疗程总共为14天,观测时点为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出院后第3个月。(3)按照研究方案中已拟定的在相关时间点观测或者记录: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心功能分级、MLHFQ总积分、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六分钟步行试验等指标的情况,研究结束后,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对“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做出评价。2.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概要通过跟师学习,以张晓云教授临证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张晓云教授发表的论文,对张晓云教授的学术思想作简要的概括。结果:1.临床研究(1)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9%,愈显率为63.6%。对照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愈显率为40.9%。两组受试者临床总疗效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症状体征积分情况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痰的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次要症状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的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受试者的心功能分级、MLHFQ的总积分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心功能分级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MLHFQ总积分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受试者的肺功能比较: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FEV1/FVC比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FEV1%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6)两组受试者的血气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Pa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PaCO2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压积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受试者的六分钟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六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T-proBNP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8)两组受试者的炎症指标比较:两组受试者白细胞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9)两组受试者营养指标、电解质指标、再住院率的比较:两组受试者前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白蛋白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Na+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受试者K+水平的数据对比所得的差异显示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再住院率之间的差异显示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优于对照组。2.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1)重视中医基础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2)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3)与时偕行,中西并重;(4)注重以人为本;(5)注重调摄脾胃;(6)注重疏畅情志;(7)用药贵在精准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治疗方案均可有效的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健脾渗湿”法联合西医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2.“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高度安全且疗效肯定。3.张教授认为中医是一门极为特殊的医学,它根源于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医先哲们耗其毕生心血所总结的诊疗疾病的领悟和经验,是历代中医先哲们的智慧结晶和名族文化的成果展示,其底蕴深厚,范围广泛,需恬淡虚无,集思广益,追根朔源,方可窥其真正内涵,又能药到病除,拔刺雪污,解除病痛,予患者以健康的体魄!对中医的学习,张教授认为当从细节出发,注重中医基本理论的同时更应该辨识细节之间的不同;在辨证上,强调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西并重的诊断观点,更需要有“治未病”的远瞻眼光;在治法上,当重视脾土的功能,脾旺则万物生化,正气充足,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后期的恢复;人为社会的人,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不健康的反应,它的发生发展也常常受到社会的影响,故在治疗时应当关爱、关心患者,更有助于病痛的祛除和身心健康的恢复,而又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很多人的发病往往多由“因情致病”或“因病伤情”,故在治疗时当重视对情志的调节,而肝主疏泄,可调畅情志,脾又可养肝疏肝,故用药方面,善用逍遥散、小柴胡、参苓白术散等方治疗诸疾。
彭慧颖[2](2018)在《纪录片《我和文楼的五天》创作阐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21世纪初,有偿献血产业在河南省的农村十分兴盛。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文楼村是我国因有偿献血感染艾滋病人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文楼村也成为典型的“艾滋病村”。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引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文楼村的村民在二十一世纪初忍受了身体病痛和心理伤害的双重灾难。在近20年的发展中,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和村民自救,文楼村的医疗体制逐渐健全,村民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处境也有了改善。由于社会上“谈艾色变”的心理恐慌和文楼村的非正常遭遇,多年前出现了一些失实的媒体报道和民间传闻,致使外界公众对文楼村村民怀有误解,对村中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况也存有偏见。文楼村集体有偿献血感染艾滋病的历史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消逝,患者也会一个个去世,这一历史事件作为一种不太光彩的错误,终将成为过去,这个特殊时代里的特殊事件,也逐渐会被人遗忘。正因为如此,笔者想用影像的方式,把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记录下来,作为记录历史事件的影像资料保存,将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同时也是对外界想象的一种影像回应。毕业作品《我和文楼的五天》采用影像记录的形式,笔者通过多次对文楼村艾滋病患者调研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调研资料,并参照纪录片创作理论与现状,选择文楼村的艾滋病患者为主人公。全片以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讲述我与文楼村的五天,以时间为主线,呈现艾滋病患者生存现状,并以出镜自述的方式总结个人的见闻感受,表现出一定的个体思考。《我和文楼的五天》毕业设计说明,分别从五个部分详细阐述了纪录片创作背景与前期拍摄、中期拍摄、后期剪辑与合成,并对影片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影片的实践进行学术性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今后进一步加强对边缘性群体的关注,提升纪录片的创作能力。
吉冬[3](2019)在《基于古代文献对普通感冒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感冒是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一般分为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现代学者对时行感冒的研究较多,而普通感冒的研究较少,其中普通感冒的古代文献研究更为缺少。本研究通过全面搜集先秦至清末的古代文献,对与感冒相关的资料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以朝代为基本脉络厘清感冒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之源流。其次通过对古代有名方剂的药物频数统计,一定程度上揭示感冒的治疗用药规律,并与古代文献研究的结论相互验证。最后对感冒发展过程及现代认识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一定地探讨。本论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感冒定义的讨论及研究范围的界定。本文主要研究中医感冒病证,而其他与感冒相关的中医疾病,如咳嗽等则不纳入研究之中。第二部分主要为感冒的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古代文献梳理与分析。研究将感冒的首见古籍年代提前至1098年之前,感冒与伤风为其主要病名。其外感病因病机为感受风寒之邪,其内在病因病机涉及肺、脾、肾多脏腑以及气、血、阴、阳等各方面,归根结底为营卫不固,外感风寒之邪。其治法以汗法为主,主要有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表利气等。第三部分为古代文献中有名方剂的药物频数统计研究,并统计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古代感冒方剂中用药以解表药为主,性味以辛甘温为主,归经以肺经为主。此结果与古代文献研究部分感冒的基本病因病机及治法结论基本吻合。第四部分为感冒相关问题的讨论。其一讨论了感冒一般证型的内涵,较古代文献感冒的内涵有较大的扩展。其二讨论了寒疫与感冒的关系,初步梳理出了寒疫归属于感冒的发展脉络。第五部分对全文作了小结,并指出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刊编辑部,刘安立,刘声远[4](2018)在《感冒咋治不了?》文中提出人们对感冒的治疗已有数千年历史,但却见效甚微。科学家现在相信,这方面的突破或许已为期不远。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感。这里先从普通感冒说起。作为世界上最普遍(没有之二)的传染性疾病和最令人难以捉摸的疾病之一,普通感冒有两大特点:一是人们自古以来就以为普通感冒与低温有关,但实验证明低温既不会增加患上普通感冒的概率,也不会加重普通感冒的症状;二
王振兴[5](2016)在《中医学“毒”的理论诠释和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HβD-2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归纳整理古今中医文献对“毒”的认识,对中医学“毒”的理论内涵进行全面系统地诠释,阐明“毒”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为中医学“从毒论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2、通过临床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为范例,以益气解毒法为治法,观察感毒清颗粒基础方加减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及对人β-防御素-2(H β D-2)的影响,以进一步阐明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疗效。进而从益气解毒角度提出普通感冒的治疗和预防的新思路,为普通感冒的“治未病”及个体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中,从中医诠释学“理解、解释和运用”三大要素出发,运用中医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毒”的理论内涵进行分类整理。总结“毒”在中医概念、病因、病机、治法和现代研究中的具体内容。2、临床研究中,采用循证医学随机对照的方法,把38例普通感冒患者(气虚邪犯证)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对照组19例。治疗组采用感毒清颗粒加减配伍(咽痛甚加牛蒡子、板蓝根,表症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咳嗽甚加桔梗、苦杏仁)口服,每日3次,总共3天。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贵州仁和可立克),每天2次,总共3天。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及对人β-防御素-2(Hβ D-2)的变化情况。进而从临床疗效和人β-防御素-2(Hβ D-2)两个角度探讨正虚感毒和普通感冒的相关性。结果:1、在理论研究中,系统构建了中医毒学理论体系,分类诠释了中医学“毒”概念、病因、病机、治法和现代研究的表述及其理论内容。2、在临床研究中,中医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42.1%,西医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愈显率为31.5%,两组疗效愈显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头痛、咽痛、咳嗽、鼻塞流涕、乏力、恶寒、口干症状均有明显缓解,其中,两组间咽痛及乏力的缓解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及组间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毒清颗粒组与复方氨酚烷胺胶囊组人β-防御素-2(HβD-2)水平治疗前后值自身及组间对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益气解毒法的感毒清加减方能够缓解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各种症状,尤其是咽痛、乏力等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根据感毒清加减方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该药所用剂量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闻玉梅[6](2010)在《医学与人生》文中提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殿堂,而登堂入室的两院院士,在各自的科技领域发表了大量创造性的甚至改变世界的论文和专着,却少有人文社科方面的文章;但偶然涉及,即弥足珍贵,充满了睿智和独到之见,给人以耳目全新的深广启示。所以本刊特辟"院士论坛",专门刊登他们在宁波大学"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个论坛上的演讲,以飨读者。
王星火,张睿[7](2009)在《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流感预防认知状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北京职业学校学生流感认知水平以及对北京市2007年流感疫苗接种优惠政策的知晓情况,为今后的流感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职业中学一、二年级学生742人,对其流感认知水平和2007年北京市流感疫苗接种政策的知晓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北京市职业中学学生流感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9.1%,城区中学生的知晓率为66.9%,高于郊区学生的50.0%(P<0.05);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6.4%,城区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2.4%,高于郊区学生的17.6%(P<0.01);知道优惠政策的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为51.4%,高于不知道优惠政策学生的16.3%(P<0.01);知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的学生中,有39.4%的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而不知道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的学生中,只有17.8%的学生接种了流感疫苗,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获取流感相关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居委会/单位/学校通知、电视和报纸。结论对中学生施行流感疫苗接种优惠政策,增强流感预防知识宣传,可以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和流感预防的效果。
李艳春[8](2007)在《社区医院:居民的健康之“家”》文中指出感冒、发烧、咳嗽、拉肚子,身体不舒服了怎么办?市民们一致反映:现在他们有点小毛病,就直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口碑越来越好,患者越来越多。但几年前可不是这样,无论大病小病,人们都要去大医院,挂号、排队、划价、检查、楼上楼下,看病难、看病贵一度让老百姓“?
杨立[9](2005)在《你问我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然[10](2004)在《2003年的日常生活》文中研究指明 第一章美国佬的炮弹当美国佬的第一枚炮弹在巴格达上空爆炸的时候,南瓜籽忽然从沙发上坐了起来。那只弹力像水一样淌掉了的破沙发把他的屁股狠狠地硌了一下。这时是上午十点多钟。不,准确说来是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6分。你看,由于战争,时间又变得郑重其事起来了。如果把时间比作股票的话,那么现在,它无疑是处在牛市了。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6分,它像一座山峰,从其他众多的、平庸的时间之林里兀立出来,有如鹤立鸡群,带着一种优越感。它像一把尖刀,插在世界的胸口。或者像一粒子弹,呼啸着射进历史深处,把弹头永远留在里面。为此,以后的历史着作都不能绕开它。它已经迈开了步子,随时准备进入学生的毕业或升学试卷。揉了揉
二、流感、感冒不是一种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感、感冒不是一种病(论文提纲范文)
(1)“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课题来源 |
3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3.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 研究方案 |
4.1 试验技术流程图 |
4.2 设计类型 |
4.3 样本含量估计 |
4.4 治疗方案 |
4.5 观察指标 |
4.6 疗效的判定 |
4.7 安全性判定 |
4.8 盲法的设计 |
4.9 质量控制 |
4.10 数据管理 |
4.11 统计分析 |
4.12 不良事件的记录和处理 |
4.13 伦理委员会审批和知情同意书 |
5 结果 |
5.1 病例分布情况 |
5.2 试验完成情况 |
5.3 基线分析 |
5.4 疗效分析 |
5.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肺动脉高压、COPD、肺心病之间的联系 |
2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CPHD合并心衰的现实意义 |
3 研究基础 |
4 科室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经验 |
4.1 慎用镇静剂 |
4.2 慎用强心剂 |
4.3 慎用利尿剂 |
4.4 慎用碱剂 |
4.5 慎用激素 |
5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基本认识 |
5.1 祖国中医学对“CPHD”和“CPHD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5.2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5.3 祖国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和病机的认识 |
5.4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治法认识 |
6 探讨“从脾论治”在肺胀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
6.1 从脏腑功能来看脾肺的关系 |
6.2 从六经辨证来看脾肾的关系 |
6.3 从气机升降路径来看肺脾肾的关系 |
6.4 从痰湿瘀的生成路径来看三者与脾的关系 |
7 “健脾渗湿”法治疗肺胀病的立论依据 |
7.1 脾土虚弱为肺胀病发病之本 |
7.2 痰湿内生为肺胀病发病之关键 |
7.3 瘀血阻滞为肺胀病可见之兼症 |
7.4 “健脾渗湿”为肺胀病的基本治法 |
8 组方及方药分析 |
8.1 参苓白术散 |
8.2 五苓散 |
8.3 合方分析 |
9 临床研究结果的讨论 |
9.1 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情况 |
9.2 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变化 |
9.3 治疗后痰的总积分的变化 |
9.4 治疗后次要症状的总积分的变化 |
9.5 治疗后体循环瘀血总积分的变化 |
9.6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分级的变化 |
9.7 治疗后受试者的MLHFQ总积分的变化 |
9.8 治疗后肺功能的变化 |
9.9 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 |
9.10 治疗后六分钟步行试验的变化 |
9.11 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 |
9.12 治疗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
9.13 治疗后炎症指标的变化 |
9.14 治疗后电解质的变化 |
9.15 治疗后营养指标的变化 |
9.16 治疗后再住院率的情况 |
10 “健脾渗湿”法治疗CPHD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机制探讨 |
10.1 祛痰抗炎,改善通气功能,改善肺功能 |
10.2 利尿强心,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功能 |
10.3 改善低氧血症,控制感染,有助于降低肺动脉高压 |
10.4 改善胃肠症状,改善营养状态,增加御病能力 |
结论 |
创新与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张晓云教授学术思想概要 |
1.重视理论,提倡理论联系实际 |
2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 |
2.1 体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
2.2 明确疾病的诊断,避免治疗的盲目性 |
3 与时偕行,中西并重 |
4 注重以人为本 |
4.1 关爱患者及其家属 |
4.2 尊重和平等对待患者 |
4.3 以中医整体观为治疗原则 |
5 注重调摄脾胃 |
5.1 用药首当不伤脾胃 |
5.2 重视补益脾胃 |
5.3 重视养护脾胃 |
6 注重疏畅情志 |
6.1 擅于疏通开导,建立信心 |
6.2 擅用柴胡逍遥,调畅肝气 |
6.3 强调自我调节和心理治疗 |
7 用药贵在精准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心病合并心衰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研究进展 |
1.1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的研究 |
1.2 古代中医家对肺胀病辨证治法的研究 |
2 现代中医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研究进展 |
2.1 现代中医学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病名认识 |
2.2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位认识 |
2.3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
2.4 现代中医学对肺胀病治法方药的研究进展 |
3 总结和展望 |
4.西医学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治疗研究进展 |
4.1 控制感染 |
4.2 保持气道通畅 |
4.3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
4.4 利尿剂 |
4.5 正性肌力药 |
4.6 血管扩张剂 |
4.7 抗凝剂 |
4.8 其他治疗措施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件 |
(2)纪录片《我和文楼的五天》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1.1.1 艾滋病介绍 |
1.1.2 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群体感染的背景 |
1.1.3 影像记录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的意义与价值 |
1.1.4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1.2 创作思路及方法 |
1.3 研究和创作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创作背景与前期准备 |
2.1 创作背景 |
2.1.1 文楼村艾滋病患者生存现状 |
2.1.2 文楼村艾滋病患者面临的问题 |
2.2 前期准备 |
2.2.1 资料的整理和搜集 |
2.2.2 主题确立 |
2.2.3 人物、故事确立 |
2.2.4 撰写拍摄思路、制定拍摄计划 |
第三章 中期拍摄 |
3.1 确定拍摄场景,制定拍摄准则 |
3.1.1 确认人物场景,拍摄空镜头 |
3.1.2 制定拍摄准则 |
3.2 设备选取 |
3.3 场地选取 |
3.4 画面取景、构图设计 |
3.5 拍摄技巧 |
3.6 人物采访 |
3.7 中期拍摄小结 |
第四章 后期剪辑与合成 |
4.1 素材分类管理及选取 |
4.2 解说词、同期声与出镜自述 |
4.3 后期剪辑与合成 |
4.3.1 初剪 |
4.3.2 补拍镜头 |
4.3.3 影片特效与合成 |
第五章 总结 |
5.1 纪录片《我和文楼的五天》创作价值与意义 |
5.2 创作总结 |
5.2.1 工作总结 |
5.2.2 成长与感悟 |
5.2.3 缺憾和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调研日志(部分) |
附录B:调研报告 |
附录C:剪辑脚本 |
附录D: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3)基于古代文献对普通感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范围及文献来源 |
2. 研究目的 |
3. 理论与实际意义 |
第一部分 感冒的定义及范围界定 |
1. 感冒之定义 |
2. 感冒范围之界定 |
2.1 感冒之类属 |
2.2 感冒与其他中医疾病比较 |
2.3 感冒与西医学相关病名比较 |
2.4 感冒与感冒病 |
第二部分 感冒的古代文献梳理 |
1. 感冒病名古代文献考辨 |
1.1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1.2 隋唐时期 |
1.3 宋金元时期 |
1.3.1 感冒 |
1.3.2 伤风 |
1.3.3 其他病名 |
1.4 明朝时期 |
1.4.1 感冒 |
1.4.2 伤风 |
1.4.3 其他病名 |
1.5 清朝时期 |
1.5.1 感冒 |
1.5.2 伤风 |
1.5.3 其他病名 |
1.6 小结 |
2. 古代文献对感冒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2.2 隋唐时期 |
2.3 宋金元时期 |
2.4 明朝时期 |
2.5 清朝时期 |
2.6 小结 |
3. 古代文献对感冒治则治法的认识 |
3.1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3.2 隋唐时期 |
3.3 宋金元时期 |
3.4 明朝时期 |
3.5 清朝时期 |
3.6 小结 |
第三部分 感冒的古代方药研究 |
1. 研究设计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药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资料梳理 |
1.3.2 药物名称规范化 |
1.3.3 统计内容及方法 |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
2.1 高频药物及归类统计及分析 |
2.2 感冒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及分析 |
2.2.1 感冒药物性味统计及分析 |
2.2.2 感冒药物归经统计及分析 |
第四部分 感冒相关问题讨论 |
1. 现今感冒的一般证型及其内涵 |
1.1 风寒感冒 |
1.2 风热感冒 |
1.2.1 病因病机 |
1.2.2 症状 |
1.2.3 治法方药 |
1.3 暑湿感冒 |
1.4 讨论小结 |
2. 寒疫与感冒的关系 |
第五部分 结语 |
1. 本文总结 |
2. 创新与不足 |
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中医学“毒”的理论诠释和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HβD-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学“毒”的理论诠释 |
1 毒的概念诠释 |
1.1 “毒”的本义和核心义 |
1.2 “毒”的中医学引申义 |
1.2.1 引申为病因 |
1.2.2 引申为病名 |
1.2.3 参与构成病机 |
1.2.4 参与构成治法 |
1.2.5 引申为药性 |
1.2.6 由具体引申为抽象,指剧烈、峻猛、狠毒、严重、偏盛、蕴结、顽固等状态 |
2 毒的病因学诠释 |
2.1 外毒 |
2.1.1 六淫毒邪 |
2.1.1.1 风毒 |
2.1.1.2 寒毒 |
2.1.1.3 暑毒 |
2.1.1.4 湿毒 |
2.1.1.5 燥毒 |
2.1.1.6 热毒 |
2.1.2 疫疠毒邪 |
2.1.3 温毒 |
2.1.4 其他外毒 |
2.1.4.1 食物毒 |
2.1.4.2 药物毒 |
2.1.4.3 虫兽毒 |
2.1.4.4 外伤毒 |
2.1.4.5 环境毒 |
2.2 内毒 |
2.2.1 痰(饮)毒 |
2.2.2 湿(浊)毒 |
2.2.3 瘀毒 |
2.2.4 火毒 |
2.2.5 其他内毒 |
2.3 内外合毒 |
3 毒的病理学诠释 |
3.1 致病途径 |
3.1.1 毒从皮毛而入 |
3.1.2 毒从呼吸道而入 |
3.1.3 毒从消化道而入 |
3.1.4 毒从创口血脉而入 |
3.2 发病类型 |
3.2.1 卒发 |
3.2.2 伏发 |
3.2.3 徐发 |
3.2.4 继发 |
3.2.5 复发 |
3.3 病理演变过程 |
3.3.1 演变因素 |
3.3.2 演变的核心-郁而化毒 |
3.3.3 毒邪的传变 |
3.3.3.1 外毒传变 |
3.3.3.2 内毒传变 |
3.3.4 疾病的转归 |
3.3.4.1 痊愈 |
3.3.4.2 缠绵 |
3.3.4.3 后遗症、残障 |
3.3.4.4 死亡 |
4 毒的病机学诠释 |
4.1 毒邪致病基本病机 |
4.1.1 邪正盛衰,不离虚实 |
4.1.1.1 虚实病机 |
4.1.1.2 虚实转化 |
4.1.1.3 虚实错杂 |
4.1.1.4 虚实真假 |
4.1.2 气血津液失调,不外盈亏通滞 |
4.1.2.1 气的病机 |
4.1.2.2 血的病机 |
4.1.2.3 津液病机 |
4.2 毒邪致病的共性病机 |
4.2.1 病因学特点 |
4.2.2 发病学特点 |
4.2.3 临床特点 |
4.2.4 病程特点 |
4.3 毒邪致病脏腑病机 |
4.3.1 毒邪所致肺系疾病病机 |
4.3.2 毒邪所致心系疾病病机 |
4.3.3 毒邪所致脾胃系疾病病机 |
4.3.4 毒邪所致肝系疾病病机 |
4.3.5 毒邪所致肾系疾病病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1.2.1 诊断标准 |
1.2.1.1 普通感冒的西医诊断标准 |
1.2.1.2 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 |
1.2.3 排除标准 |
1.2.4 剔除标准 |
1.2.5 退出标准 |
1.2.6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
1.3 试验设计 |
1.3.1 随机化分组 |
1.3.2 对照药选择 |
1.4 伦理要求 |
1.5 试验分组、试验用药、给药方法及疗程 |
1.6 观察项目及方法 |
1.6.1 疗效性观测项目 |
1.6.2 安全性观测项目 |
1.6.3 实验性观察项目 |
1.6.4 观察时间点 |
1.7 疗效判断标准 |
1.7.1 普通感冒的疗效判定 |
1.7.2 中医气虚邪犯证的疗效判定 |
1.8 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
1.9 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纳入 |
2.2 一般资料的比较 |
2.3 普通感冒症状缓解情况 |
2.4 中医症状积分判定 |
2.5 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比较 |
2.5.1 两组患者服药后血常规变化比较 |
2.5.2 两组服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HβD-2浓度比较 |
2.6 安全性评价 |
2.6.1 安全性检测 |
2.6.2 不良事件 |
3 结论 |
4 讨论 |
4.1 益气解毒是普通感冒的一种重要治法 |
4.2 感毒清的方解 |
4.3 临床试验的疗效分析 |
4.4 感毒清加减方对人β防御素2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论文总结 |
结论 |
本论文创新点 |
存在问题 |
展望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1:临床症状观察表 |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医学与人生(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志学医, 缘于楷模的引领 |
二、医德养成, 是从医的根基 |
三、下乡锻炼, 更坚定解除百姓病痛的信念 |
四、潜心科研, 提高为人民解除疾苦的水平 |
四、流感、感冒不是一种病(论文参考文献)
- [1]“健脾渗湿”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的临床研究[D]. 黎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纪录片《我和文楼的五天》创作阐述[D]. 彭慧颖.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3]基于古代文献对普通感冒的研究[D]. 吉冬.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感冒咋治不了?[J]. 本刊编辑部,刘安立,刘声远. 大自然探索, 2018(03)
- [5]中医学“毒”的理论诠释和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HβD-2的影响[D]. 王振兴.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医学与人生[J]. 闻玉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01)
- [7]北京市职业学校学生流感预防认知状况调查[J]. 王星火,张睿. 中国健康教育, 2009(09)
- [8]社区医院:居民的健康之“家”[N]. 李艳春. 太原日报, 2007
- [9]你问我答[J]. 杨立. 幼儿教育, 2005(08)
- [10]2003年的日常生活[J]. 陈然. 红岩,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