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牲畜秃毛癣的疫苗问世(论文文献综述)
阿楠[1](2020)在《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文中提出自中世纪以来,英国乡村中就存在着伤寒、天花等流行疾病。乡村民众在染上疾病后往往只能借鉴传统的医疗经验或依靠寥寥无几的医生进行治疗,再加上卫生意识匮乏,居住环境肮脏,医疗条件恶劣,地方管理不力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事务管理十分混乱,总体卫生状况并不乐观。19世纪30年代,英国爆发了大规模的霍乱危机,民众的卫生意识开始觉醒,部分社会改革家也开始在英国呼吁开展公共卫生改革。查德威克与约翰·西蒙是这一时期英国公共卫生改革的代表人物。在两人先后担任英国卫生官员的半个世纪里,中央政府通过收集英国各地呈交的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开始陆续对乡村的医疗行业进行完善,并相继出台了一些专门性的公共卫生法案,以期改变英国乡村的卫生状况,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然而,由于英国广大乡村地区长期以来深受地方自治传统的影响,国家各项改革法案和措施在乡村地区的实行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国家的公共卫生改革模式也从最初的“中央集权式”管理逐渐转变为“赋予地方强制性权力和尊重地方自主传统并行”。随着改革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期,乡村医生职业群体变得更加专业,乡村医院等医疗机构更加完善,乡村医疗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而议会在颁布卫生法案时,种类更加多样,管控范围更加全面,对乡村基层民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也更加关注,英国的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得以建立。
刘敬博[2](2011)在《染色法对奶牛舍气载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及其真菌气溶胶传播的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深入了解奶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环境中真菌气溶胶的传播机制,为奶牛场的科学管理提供提第一手的资料。本研究于2009~2010在山东省泰安市、济宁汶上县、山东淄博高青5个奶牛场,采用AGI-30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传统培养法以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需氧菌,并确定可培养细菌的浓度;以沙堡弱培养基培养真菌,并确定可培养的真菌浓度。相对比的,采用DNA染色法以DNA染料(DAPI)为介质进行DNA染色,通过DNA染料能发荧光的特性,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计数,从而确定气载微生物的浓度。进而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奶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差异。与此同时,采用ANDERSEN-6级空气样品采样器,以沙堡弱培养基为介质采集空气样品,同时采集舍内的牛粪和病牛病灶的结痂。然后,将收集到的空气样品、牛粪和结痂在沙堡弱培养基进行培养,形态学鉴定后确定出皮肤病原真菌—须癣毛癣菌,再提取病原真菌的DNA进行IGS区段PCR和RFLP。最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皮肤病原真菌形成气溶胶并气源性传染的事实。研究结果表明,培养计数法测得五个牛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细菌和真菌)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8.9×105cfu/m3、27.1×105cfu/m3、26.3×105cfu/m3、2.09×105cfu/m3、5.92×105cfu/m3,DAPI染色法所测的5个牛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6×106 cell/m3,166×106 cell/m3,136×106 cell/m3,0.836×106 cell/m3,3.73×106 cell/m3空气。DAPI染色计数法所测气载微生物的含量约是培养计数法的9.6~2500倍。统计学分析表明,DAPI染色计数的结果与直接培养计数结果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本研究利用真菌通用引物扩增出了须癣毛癣菌IGS保守序列,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MspⅠ、PstⅠ和XhoⅠ进行酶切。根据MspⅠ酶切片段发现粪便和病料中分离到的某些须癣毛癣菌的RFLP图谱相同,并且与舍内空气和舍外上风向(10m)、下风向(50m、100m、200m和500m)分离的须癣毛癣菌RFLP图谱有不同程度的相同。由此可见,须癣毛癣菌可从奶牛的病灶部位和粪便中散布到空气中,形成真菌气溶胶,并且随风向舍外传播,其传播的距离可达500m。这显示了动物体病原真菌能够形成气溶胶,借助舍内外气体交换,传播到牧场、舍外一定的距离。对波及到的社区居民形成感染风险。本研究的结论为:染色计数法更能客观的反映环境中气载微生物的含量,有助于对环境的健康风险做出科学地评估。而且,确定了皮肤病原真菌的气源性传播,为奶牛场的科学管理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赵全民[3](2011)在《抗结核杆菌有效中药筛选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同时结核分枝杆菌也可以引起动物致病。出于结核分枝杆菌进化复杂,所以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考查动物源性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性,对于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进化和对结核病的监控都十分必要。结核分枝杆菌有体外培养困难,又具有能逃避人类免疫系统袭击等特性,给结核病的防治带来难度;耐药菌特别是多药耐药菌激增,使一线和二线抗痨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我国传统中医用于抗结核治疗的植物药疗效确切,可选种类多。在没有新疫苗可用的情况下,筛选有明显抗结核活性的植物药或其单体对于结核病的有效防治和中药的深入开发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调查了29种生长在中国的药用植物的抗分枝杆菌活性,通过MABA(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药敏实验方法检测了这些药物的乙醇和水提取物对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 H37Rv的敏感性。筛选到4种抗结核活性显着的中药和单体化合物;同样通过MABA (microdilution alamar blue assay)药敏实验方法对抗结核活性的天然药物单体进行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检测H37Rv,选取MIC值小于64μg/mL的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考查其药物作用的基因靶标打下基础。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组分和平行性的特点,可以同时寻找细菌全基因组发生的系列变化,从而在基因水平上阐述造成表型差异的原因或者发现一些其他具有生物功能的基因,揭示药物作用通路(pathway)上基因的调控网络,解析药物作用机制并获得特征转录谱。为了明确蛇床子的体外抗结核活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运用经典的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最低抑菌浓度实验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药物敏感性实验、考察其对标准敏感株H37RVATCC 27294和临床分离菌株抗菌效果。MTT细胞毒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的蛇床子(≥32μg/mL)对Vero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此剂量远高于蛇床子对临床耐药菌的MIC值,利用表达谱芯片技术从全基因组水平评价蛇床子素对标准敏感株H37RV ATCC 27294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而揭示蛇床子的抗结核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在蛇床子的诱导下,标准敏感株H37RV ATCC 27294中的360个基因差异表达(表达倍数≥1.5),161个上调,199个下调,其中参与多药耐药、DNA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DNA代谢、多糖与脂多糖的合成及代谢、能量运输、蛋白质寿命和转录等pathway受到利奈哗胺的影响。本研究明确了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的影响,为中药抗结核杆菌基因标靶的确证提供参考,还为临床结核分枝杆菌的中药控制和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结核病中药的深度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同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具有重要意义。
杨东宇[4](2006)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时期的学者、语文学家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经过在突厥语部族地区广泛深入的语言调查,于十一世纪七十年代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编撰的一部以阿拉伯语诠释突厥语的关于突厥各部族及地区的百科全书式词典。由于其蕴含的重要史料与学术价值,所以甫经发现,立刻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甚众,成果亦夥,但以语言学、地理学、民族学、文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最多,虽也有一些相关医学内容的研究论述,却罕有全面整理词条而分门别类整体进行的专门研究。本文的研究旨趣即在于此,力求将词典中经过重新统计的6772个词条中占汉文版总词条数七分之一强的医学及相关词汇(约有一千余),通过分成九大类别详加辨析考查,总结每类词条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关系,力图勾勒在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社会医疗状况,进而更清楚地描述当时的社会生活。应该说明,本文在此领域的研究属于开拓性尝试,此前并未有学者深入涉及。余以为医学问题(医疗、医药)关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古往今来,概莫能外。认真剖析古代医学问题也同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因此,本文的研究是运用传统的史学方法结合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学、临床医学、卫生学、病理学、药物学、药理学、中医学、民族医学、统计学等等可资借鉴的学科,试图通过对全部词条的耙梳,析出九类并逐一分析对比释义研究,而后总汇论述整个喀喇汗王朝的社会生活概貌。 全文分为上下两编,共十二章,及附论,索引,附录。 在绪论中从简介词典与着者开始,对国内外的版本与研究的情况进行述评,认为利用词典中丰富的医学词汇对喀喇汗王朝进行医学及其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完全可以的。这对于我国少数民族史甚至中亚史的研究都是不无裨益的。文中列举了国内相关词典或使用词典研究的若干着作中医学方面的内容,说明了至少目前在此领域尚未出现专门研究的事实与对此研究的必要。 第一章喀喇汗王朝概述。首先通过引用史料与现有着作,简要论述了喀喇汗王朝的初建以及王朝名称的问题,而其本文将从《喀嘲汗王朝史稿》中关于王朝
二、预防牲畜秃毛癣的疫苗问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牲畜秃毛癣的疫苗问世(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选题依据 |
二、基本概念辨析 |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19世纪英国乡村公共卫生改革的背景 |
一、19世纪前期乡村公共卫生概况 |
二、改革前民众的疾病观念与防治措施 |
三、改革前国家对乡村卫生状况的管理 |
第二章 19世纪英国乡村医疗卫生改革的内容 |
一、国家对乡村卫生状况的调查 |
二、乡村公共卫生改革的策略与内容 |
三、国家公共卫生法案的颁布 |
第三章 改革进程中地方自治与国家干预的博弈 |
一、中央政府在乡村卫生管理中的困境 |
二、卫生事务的中央集权式管理 |
三、赋予强制性权力与尊重地方传统 |
第四章 19世纪末英国乡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
一、乡村医疗行业的现代化 |
二、公共卫生法律体系的健全化 |
三、中央与地方卫生机构的完整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染色法对奶牛舍气载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及其真菌气溶胶传播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述 |
1.1.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及特性 |
1.1.1.1 微生物气溶胶的概念 |
1.1.1.2 微生物气溶胶的特性 |
1.1.2 畜禽舍微生物气溶胶的成分 |
1.1.3 微生物气溶胶造成的危害 |
1.1.3.1 微生物气溶胶对畜牧业的危害 |
1.1.3.2 微生物气溶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
1.1.4 真菌气溶胶 |
1.2 真菌气溶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危害 |
1.2.1 真菌溶胶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真菌气溶胶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真菌气溶胶的危害 |
1.3 真菌气溶胶的检测 |
1.3.1 沉降 |
1.3.2 过滤 |
1.3.3 冲击 |
1.3.4 静电沉降 |
1.3.5 离心和气旋 |
1.3.6 撞击 |
1.3.7 采样器的选择 |
1.3.8 空气微生物采样发展趋势 |
1.4 微生物气溶胶传播机制的研究 |
1.5 奶牛皮肤真菌病及其病原 |
1.5.1 奶牛皮肤真菌病 |
1.5.2 奶牛皮肤真菌病病原 |
1.6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
1.6.1 DNA 碱基组成比例(G+C mol%)的测定 |
1.6.2 序列分析 |
1.6.3 实时荧光定量 PCR |
1.6.4 核酸杂交技术 |
1.6.5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
1.6.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奶牛舍情况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培养基 |
2.1.4 染色液 |
2.1.5 主要试剂及用品 |
2.1.6 主要工作液配制 |
2.2 方法 |
2.2.1 奶牛场情况 |
2.2.2 样品的采集 |
2.2.3 空气样品处理 |
2.2.4 DNA 的提取及纯化 |
2.2.5 PCR 扩增 |
2.2.6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
2.2.7 微生物气溶胶潜在危害的评估 |
2.2.8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培养计数法测得的奶牛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 |
3.2 DAPI 染色计数测得的奶牛舍内微生物气溶胶的浓度 |
3.3 须癣毛癣菌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
3.3.1 菌落观察 |
3.3.2 镜检结果 |
3.4 DNA 的提取及 PCR 结果 |
3.4.1 总DNA 的提取 |
3.4.2 PCR 扩增结果 |
3.5 IGS-RFLP 结果分析 |
3.6 微生物气溶胶粒子的吸入量 |
4 讨论 |
4.1 不同方法测定奶牛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比较 |
4.1.1 DAPI 荧光染色计数与其他计数方法的比较 |
4.1.2 培养方法和DAPI 染色方法的比较 |
4.1.3 畜禽舍环境中微生物含量及其意义 |
4.1.4 培养法计数的不足之处 |
4.1.5 非可培养的微生物存在的潜在危害 |
4.2 IGS-RFLP 对皮肤真菌气源性传播的研究 |
4.3 奶牛舍内气载微生物吸入量的风险评估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奖励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3)抗结核杆菌有效中药筛选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目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引言 |
综述一 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
1.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
2.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 |
3.结核病流行的趋势 |
4.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研究进展 |
5.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特点 |
6.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流行病学 |
7.基因芯片技术 |
8.结核病的防控 |
综述二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耐药性和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
1.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耐药流行性 |
1.1 耐药的基本概念 |
1.2 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原因 |
1.3 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
2.抗结核药物的选择 |
3.抗结核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 |
3.1 抗结核一线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
3.2 二线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耐药分子机制 |
4.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药敏方法 |
4.1 硝酸根还原试验(NRA) |
4.2 噬菌体扩增生物试验(PhaB试验) |
4.3 比色试验 |
4.4 MGIT-960自动检测系统 |
4.5 其他方法 |
综述三 结核分枝杆菌的中药治疗和药物筛选 |
1.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天然药物单体化合物 |
1.1 猫爪草与小毛莨内酯抗分枝杆菌机制 |
1.2 苦参碱抗分枝杆菌机制 |
1.3 大蒜素抗分枝杆菌机制 |
1.4 黄连素抗分枝杆菌机制 |
1.5 狼毒甲素、狼毒乙素抗分枝杆菌机制 |
1.6 水车前抗分枝杆菌机制 |
1.7 白头翁抗分枝杆菌机制 |
1.8 啤酒花中的蛇麻酮及律草酮抗分枝杆菌机制 |
1.9 律草抗分枝杆菌机制 |
2 抗结核复方制剂的研究 |
3.其他有抗结核活性的天然药物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实验一 抗结核有效中药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菌株 |
1.2 试剂 |
1.3 药品 |
1.4 实验仪器 |
1.5 药用植物 |
1.6 植物提取物的准备 |
1.7 植物提取物的溶解和贮存 |
1.8 MABA方法测定植物提取物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
1.9 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对照药物的体外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
2.实验结果 |
2.1 植物乙醇提取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2 植物水提取物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3 对照药物敏感性结果 |
3 讨论 |
3.1 植物提取物不同溶剂对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影响 |
3.2 植物提取物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与其传统抗结核治疗的相关性 |
3.3 植物提取物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药物敏感性方法的选择 |
4 小结 |
实验二 植物药单体化合物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实验结果 |
2.1 单体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 27294)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2 单体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MT07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3 对照药品对结核分枝杆菌(ATCC27294)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4 对照药品对结核分枝杆菌MT07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
2.5 细胞毒性试验结果 |
3 讨论 |
3.1 不同植物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MT07抗菌活性 |
3.2 植物提取物单体化合物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MT07药物敏感性差异 |
3.3 Vero细胞的毒性试验 |
4 小结 |
实验三 蛇床子对大型标准株H37Rv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总RNA浓度及总量 |
2.2 RNA电泳结果 |
2.3 芯片扫描结果 |
2.4 表达谱芯片结果的分析 |
3 讨论 |
3.1 蛇床子对标准菌H37Rv基因表达的影响 |
3.2 蛇床子对表面多糖和脂多糖生物合成及降解的影响 |
3.3 蛇床子对蛋白质寿命的影响 |
3.4 蛇床子对能量代谢的作用 |
3.5 蛇床子对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论文提纲范文)
上编 |
绪论 |
第一章 喀喇汗王朝述略 |
第一节 喀喇汗王朝的建立与名称 |
立国之初 |
王朝名称 |
第二节 喀喇汗王朝王朝政治述略 |
王朝的初创(公元840-960年) |
王朝的政治发展时期(公元960-1041年) |
王朝的分裂与经济文化的繁荣(公元1041-1141年) |
王朝的衰落(公元1141年-1212年) |
第三节喀喇汗王朝的疆域与民族 |
王朝疆域 |
王朝境内的民族 |
第四节喀喇汗王朝与宋、辽、高昌及西夏的关系 |
与宋的关系 |
与辽、高昌及西夏的关系 |
第五节 社会概况与文化成就 |
社会概况 |
文化成就 |
第二章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及其主要经历 |
第一节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 |
第二节 主要生活及学术经历 |
离开喀什噶尔 |
编纂词典 |
第三章 《突厥语大词典》的概述 |
第一节 词典的历史背景及发见 |
历史背景 |
词典抄本的发见 |
第二节 国外译本的整理校勘、出版与研究状况 |
土耳其的整理校勘与出版 |
各国出版与研究状况 |
第三节 国内维文版与汉文版的出版 |
维文版的翻译出版 |
汉文版的翻译出版 |
第四节 词典的主要内容 |
长篇序言与地图 |
词典的正文 |
第五节 国内的词典研究状况 |
下编 |
第四章 药物相关的词汇内容 |
第五章 人体解剖生理的词汇内容 |
第六章 疾病、卫生与健康观念的词汇内容 |
第七章 一般性传染、流行病的词汇内容 |
第八章 头颈、五官、精神疾病的词汇内容 |
第九章 消化、呼吸系统与皮肤疾病的词汇内容 |
第十章 物理性伤、虫畜伤与外伤的词汇内容 |
第十一章 疾病传媒的昆虫、动物词汇内容 |
第十二章 畜禽生理解剖驯育兽医的词汇内容 |
专论1 关于词典中人参的辨析 |
专论2 面衣与眼罩发微 |
专论3 小议大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尚待进一步考释的医药词条 |
附录1 国外有关《突厥语大词典》研究着述目录 |
附录2 国外研究《突厥语大词典》学者英汉人名对照 |
附录3 本文所见相关医学词条词汇索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预防牲畜秃毛癣的疫苗问世(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D]. 阿楠.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染色法对奶牛舍气载微生物含量的检测及其真菌气溶胶传播的鉴定[D]. 刘敬博. 山东农业大学, 2011(08)
- [3]抗结核杆菌有效中药筛选及蛇床子对结核杆菌分子表达影响的研究[D]. 赵全民. 吉林农业大学, 2011(01)
- [4]《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医学及相关词汇[D]. 杨东宇. 陕西师范大学, 2006(11)